一 : 王通:人的三个需求层次
谈到人的需求,一般人喜欢直接引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我个人却喜欢从本质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理论。
针对人的需求,我是如何思考的呢?
第一需求:生存
一个要活着,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那么就需要赚钱解决衣食住行和繁衍的问题。
第二需求:身体
解决来生存问题之后,一个人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需求,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身体养生。
第三需求:精神
前两个需求都解决了,最终还是要解决精神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越成功好像越迷信的原因。
其实,不是他们迷信,而是他们见到了太多颠覆传统认识的现象,而人本身都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敬畏,于是就想从宗教哪里获得智慧,解决心理困惑。
那么,如何使用人的三个阶段需求来帮助自己呢?
1、从个体上来观察
2、从宏观上来观察
1、从个体上来观察
您看一个人,你就要判断对方的需求境界,这样可以帮助你快速的了解对方,并且进行很好的沟通,从而去影响对方。
例如一个人已经很有钱了,你去和对方谈赚钱,对方是不敢兴趣的,就像一个月收入3000的人去和月收入百万的人谈赚钱话题一样,这样显得你非常的无知和无聊。
如果你懂得了三个需求,你就可以迅速观察出对方的需求点,例如对方可能非常有钱了,但是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大,你就可以从这点来切入。
切记,与人交流,要从对方的需求切入!
2、从宏观上来观察
从宏观上来观察,你看整个社会大部分人目前处于什么阶段,他们接下来的需求你就可以掌握,这样你就可以把我时代的脉搏。
例如现在中国的社会,大部分人都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大家开始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和精神问题。
于是,大家可以看到,目前这个社会是物质过剩,精神匮乏,如果你从事解决人精神需求方面的事情,就会容易多了。
例如昨天我举的哪一个例子,把卖产品改成:卖精神送产品,于是就会变的非常的好卖。
大家学习任何一个理论,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然后你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这个列论背后的原理,然后才能举一反三的使用,最终给自己带来非常不错的回报,这就是智慧。
学习更多,请看《通知》一书
学习绝活,关注通哥
二 : 常识判断单项选择题1.在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需求层次
常识判断单项选择题
1.在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需求层次为:
A,爱和归属的需要 B.受人尊重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北京时间和东京时差是多少?
3.揭示公共部门管理人员具有“相互制造工作”特性;从而导致管理机构不断自我膨胀规律的法则是:
A.寡头政治铁律
B. “跳板”法则
C. 彼得原理
D. 帕金森定律
1题: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因此最高为D层次为自我实现需求
2题:北京时间和东京时差是1小时.可以用GOOGLE搜索找到答案
3题:D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61阅读欢迎您转载分享:
三 :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六层
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有五个层次,但实际上在马斯洛晚年对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进行了完善,他认为在“自我实现的需求”的基础上,还有一层是“自我超越的需求”。
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其实是一个不健康的理论,而人都渴望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所以马斯洛在晚年对其进行了调整。
那么如何来实现自我超越的需求呢?自我超越的需求是对于人性的追求,已经超越了人对物质的需求,而是对于内心世界的净化和提升。有很多的方[www.61k.com)法来达到这一个目标,而宗教已经被验证了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和手段,当然我们不能去采用那些不成熟、不完善,甚至于是邪教的宗教,譬如法轮功。
当然,不盲信,吸其精华,弃其糟泊,也是很重要的。
四 : 用马斯洛理论解读马佳佳和她的泡否
五 : 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的思考 兼论“人的和谐需求观 关于 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思考 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的思考——兼论 人的和谐需求观 兼论 人的和谐需求观”
美 国 社 会 心 理 学 家 A.H 马 斯 洛 先 生 在 上 世 纪 四 十 年 代 发 表 的 名 著 《 人 的 动 机 理 论 》 一 文 中 , 率 先 提 出 “ 人 的 动 机 产 生 于 人
的 需 求 ” 、“ 激 励 源 于 人 对 需 求 的 满 足 ” 等 论 断 。为 了 阐 明 这 些 论 断 ,他 主 张 将 人 的 基 本 需 求 划 分 为 五 个 层 次 , 其 排 序 为 :生 理 需 求 — 安 全 需 求 — 交 往 需 求( 社 交 的需求)—尊重需求(自尊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成就的需求),并且由低向高排列呈 金字塔结构。这个动机理论模型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人本学说的发展,促进了心理学与哲学、 人文学的交融。 几十年来,国际心理学界围绕马斯洛学说,展开过多方面深入研究,成果累累。然而,我们 面 对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各 种 利 益 分 配 不 断 调 整 、社 会 结 构 分 化 加 剧 的 当 代 中 国 ,怎 样 分 析 人 们 的 心 理 趋向?心理学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哪些理论支持?动机理论的应用价值应当引起业 内 人 士 更 多 的 关 注 。针 对 人 的 需 求 层 次 理 论 的 探 讨 和 研 究 ,也 非 常 需 要 在 时 代 背 景 下 注 入 新 的 内 涵。 一、怎样看待需求层次论 在 世 界 文 明 史 发 展 进 程 中 ,唯 物 史 观 与 唯 心 史 观 围 绕 人 的 动 机 从 何 产 生 的 争 论 从 来 没 有 停 息 。 需 求 是 人 的 主 观 意 识 还 是 客 观 存 在 ? 需 求 决 定 了 人 性 ,还 是 人 性 决 定 了 需 求 ? 物 质 需 求 与 精 神 需 求 是 相 互 联 系 的 吗 ?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认 识 论 出 现 以 后 ,才 正 确 地 解 释 了 存 在 与 意 识 的 关 系 。人 有 需 求 才 会 从 事 劳 动 实 践 ,劳 动 实 践 又 维 持 并 且 拓 展 了 人 的 需 求 。我 在 故 我 需 ,人 的 生 命 和 人 的 需 求 相 互 伴 生 ,在 远 古 人 类 出 现 之 日 起 ,人 的 需 求 层 次 便 产 生 了 。虽 然 马 斯 洛 先 生 不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 也 并 非 哲 学 家 ,但 是 他 所 阐 明 的 需 求 层 次 理 论 依 然 严 肃 地 反 映 了 生 命 肉 体 的 存 在 是 精 神 存 在 的 基 础 、人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依 托 于 客 观 存 在 、人 的 需 求 是 可 以 认 知 的 、人 性 主 要 表 现 为 人 的 社 会 性 等 唯 物主义原理,这些正是马斯洛理论的科学价值所在。 需求是人作为生命个体无可否认、无可回避的客观必然现象。较之于其他生命体,人的需求 之 广 泛 性 和 特 殊 性 是 猿 人 进 化 为 智 人 再 到 现 代 人 的 一 个 基 本 标 志 ,而 人 的 需 求 之 多 面 性 和 相 关 性 便 构 成 了 需 求 层 次 现 象 。虽 然 人 们 对 需 求 层 次 的 界 定 还 存 在 争 论 , 但 是 毕 竟 在 马 斯 洛 首 先 发 现 基 本 需 求 层 次 现 象 之 后 ,关 于 人 的 需 求 的 认 识 才 逐 步 由 泛 泛 的 说 教 变 成 了 具 体 研 究 人 的 生 存 意 识 和 人的情感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 五个层次需求可以归结为人最一般、最普遍、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说,任何一个没有严重精 神 疾 患 的 人 ,在 一 生 中 都 会 有 这 几 种 需 求 。五 层 次 需 求 又 可 以 归 为 两 大 类 ,前 两 层 次 可 以 归 于 人 的 本 能 需 求 ,它 们 是 人 类 一 切 行 为 的 基 础 ,反 映 出 人 的 自 然 属 性 ;后 三 层 次 可 以 归 于 人 的 精 神 需 求,它们是人的意识的派生,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古今中外,无论在原始共产主义氏族部落里 还是在现代社会,无论身为官员、学者还是平民百姓,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这个规则, 只是需求的动因、标准、方式和手段因个人处境、能力以及性格、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本文中,笔者把人的基本需求拟定为:人为满足生理本能以及为维护和改变生存状态而产生 的获取、占有、支配愿望和要求。需求的概念在这里表述为心理概念而不是行为概念。最早,马 克 思 曾 经 把 人 的 需 求 范 围 概 括 为 三 层 ,即 自 然 的 、精 神 的 和 社 会 的 ,马 斯 洛 之 后 的 哈 佛 教 授 麦 克 利 兰 则 认 为 成 就 、权 力 、情 谊 是 人 的 基 本 需 求 。在 这 个 问 题 上 ,马 克 思 学 说 侧 重 于 从 需 求 的 状 态 、 属 性 来 分 析 ,麦 氏 理 论 侧 重 于 从 当 代 人 、特 别 是 当 代 西 方 人 的 社 会 需 求 趋 向 来 分 析 ,而 马 斯 洛 的 五 层 次 定 义 是 在 个 人 价 值 观 学 说 基 础 上 对 西 方 现 代 人 本 学 说 和 动 机 学 说 的 归 结 ,在 社 会 心 理 学 理 论上具有特殊价值。 二、人的需求层次概念的解析 笔者认为,人类生活和人类价值观存在变动性、多样性,因而事实上人的需求的确难以用几 个 层 次 详 尽 罗 列 ,但 是 它 的 基 本 范 畴 是 五 个 层 次 可 以 涵 盖 的 。同 时 ,我 们 还 可 以 遵 循 马 克 思 学 说 , 将人的生理、安全、健康、物质环境需求归为人的自然生存与繁衍的需求;人的交际、交往、归 属、情谊、信赖需求归为人的社会存在与依托的需求;人的名望、尊严、荣誉、愉悦需求以及自 我 价 值 需 求 归 为 人 的 精 神 寄 托 与 满 足 的 需 求 。从 广 义 概 念 上 看 ,人 的 社 会 需 求 与 精 神 需 求 之 间 并 没有明显的界限。 在马斯洛动机理论模型上,每层需求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范围上,生理需求分为食 欲、性欲和休息、温暖等需求;安全需求分为面对大自然和面对社会的个人需求;交往需求分为 亲朋之间生活交往和与别人工作、事业交往的需求;尊重需求分为来自自信心的和来自社会的、 来 自 于 自 发 的 和 来 自 于 外 界 诱 导 的 需 求 ;自 我 价 值 实 现 需 求 分 为 利 己 和 利 他 的 需 求 、一 个 生 活 阶 段 的 需 求 和 人 生 终 极 需 求 。在 程 度 上 ,生 理 需 求 分 为 温 饱 需 求 和 享 受 需 求 ;安 全 需 求 分 为 生 活 安 宁 需 求 和 生 命 安 危 需 求 ;交 往 需 求 分 为 沟 通 的 需 求 和 帮 助 的 需 求 ;尊 重 需 求 分 为 理 解 关 爱 的 需 求 和 尊 严 荣 誉 的 需 求 ;自 我 价 值 需 求 分 为 个 人 成 就 的 需 求 、 越 他 人 的 需 求 和 获 得 公 众 承 认 的 需 求 。 超
1
五个需求层面存在相互蕴含、相互依附、依次递进的关系。每一层需求都是相对存在的,不 同的人、不同的群体对同一层次需求的表述存在极大差别;在特定时刻和特定环境中,一个人、 一 个 群 体 对 实 现 某 一 需 求 的 迫 切 程 度 也 会 明 显 变 化 ,并 且 还 会 在 个 别 方 面 的 需 求 占 主 导 地 位 时 可 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抑制、缓和其它方面的需求,这些现象的存在以及成因有诸多方面的因素。 1.不 1. 不 同 历 史 阶 段 、 不 同 地 域 、 不 同 社 会 地 位 的 人 , 或 者 一 个 人 在 不 同 时 期 、 不 同 境 地 , 需 求 的侧重点、满足感不同。 需求是一个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东西。平民大众在温饱和安全满足之后最需要的是社会的 尊 重 和 认 同 ,而 富 翁 、名 人 、君 主 在 尊 重 需 求 和 自 我 价 值 需 求 极 大 地 满 足 之 后 更 侧 重 于 安 全 需 求 和 交 往 需 求 。不 幸 的 是 当 人 的 高 层 需 求 实 现 以 后 , 足 较 低 层 次 需 求 的 愿 望 却 又 处 处 受 到 了 限 制 , 满 甚 至 失 去 了 普 通 人 也 能 得 到 的 快 乐 和 自 由 。于 是 ,有 了 顺 治 皇 帝 出 家 、温 莎 公 爵 为 了 辛 普 森 夫 人 舍 弃 王 位 ,以 及 国 王 羡 慕 躺 在 路 边 晒 太 阳 的 农 夫 和 戴 安 娜 王 妃 宫 外 恋 情 的 真 实 故 事 。虔 诚 的 僧 侣 会 把 修 行 作 为 自 我 价 值 实 现 的 唯 一 目 标 ,而 把 人 一 些 最 基 本 的 生 理 需 求 也 看 成 是 龌 龊 的 东 西 ,甚 至 笼 统 认 为 人 的 欲 念 就 是 万 恶 之 源 。即 使 他 们 如 此 清 心 寡 欲 ,也 有 温 饱 的 需 求 和 对 美 好 人 生 归 宿 的向往。 在十分原始、贫困的地区,人们较为专注于第一、二层的需求,人们可以不懂得经商、不懂 得 文 字 ,但 却 十 分 懂 得 怎 样 在 恶 劣 的 自 然 条 件 下 谋 生 。一 旦 步 入 经 济 发 达 、安 宁 富 裕 的 生 活 环 境 之后,人们会迅速提升对第三、四层的需求,并且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政治、文化和保护人类 环 境 的 诉 求 之 中 。知 识 可 以 极 大 拓 展 人 需 求 的 视 野 ,因 而 在 知 识 阶 层 中 ,表 现 为 五 种 需 求 都 较 为 明显,其中对第四、第五层的需求更为强烈。笔者也以为,任何环境下,即使最卑微、最愚笨的 人 都 会 萌 发 个 人 尊 严 和 个 人 价 值 的 需 求 ,只 是 这 种 需 求 大 多 是 潜 在 的 、压 抑 的 、在 行 为 上 不 尽 显 现罢了;任何一个人在穷困潦倒、生死危亡的时候,都同样会强烈表现出对高端层次的渴望,因 为人的需求里折射着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尊严。 《论语》中孔子有“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之说,意思是强调有知识教养的人 应当淡泊物欲、注重道德操守。中国自古就有“士可杀而不可辱”之说,意思是当需求不能两全 时,不求生命安全但求人格尊严。苏武牧羊的故事、叶挺将军的囚歌,用坚贞不屈的人格感动世 人;董存瑞、邱少云式的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承担起责任和道义;白求恩、格瓦拉式的仁人 志士,宁愿抛弃财产、仕途,投入到改变人类命运的事业中。大千世界演绎了无数需求难以两全 为“ 的 故 事 ,我 们 把 这 种 舍 生 取 义 、舍 己 为 人 的 现 象 解 释 为 人 性 、人 格 的 升 华 ,解 释 为“ 小 我 ”向“ 大 我”的升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道德水准、文化素养总是不断调节和改变着自己的需求定位和 行为方式,并且在矛盾发生时做出判断和取舍。 2.人 2. 人 的 需 求 存 在 着 特 定 的 依 附 性 , 必 然 受 到 身 边 环 境 的 感 染 。 几千年来,各民族文明的孕育、繁衍汇聚成世界文明。文明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是相似的、起 源和趋势是相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相近的,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时期、不同的文化传 统 下 的 人 ,需 求 的 诉 求 方 法 和 特 点 却 有 显 著 的 差 异 和 偏 好 。这 主 要 是 受 到 传 统 的 生 活 方 式 、风 俗 习惯、民族文化、价值理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譬如,西方人更注重需求个性,东方人更注重需 求共性。此外,个人受教育的方式和耳闻目睹社会现象,也会获得强烈的情绪感染和心理暗示。 因此说,需求的一般性总是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不同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激发或限制了一个族群的需求,进而影响和引导了人们的需求特 点及方式。需求的特点及方式孕育了不同的人文景观,包括我们所说的内陆文化、海洋文化、土 著文化等等,也包括差别迥异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大宗教以及神学的传播之所以绵延千年而不绝,则是因为它涵盖了人对需求的寄托和给人 以 需 求 不 能 满 足 时 的 安 慰 。人 对 苍 天 和 图 腾 的 祷 告 ,充 满 了 需 求 的 企 盼 。宗 教 即 表 现 出 人 对 自 然 力 量 的 崇 拜 ,又 表 现 出 人 有 需 之 而 难 求 之 的 无 奈 。宗 教 现 象 和 神 话 传 说 一 样 ,几 乎 展 露 了 人 的 需 求 意 识 的 全 部 特 征 , 成 为 人 类 具 有 共 性 的 精 神 需 求 的 一 个 特 例 。 然 而 ,每 一 门 宗 教 、 每 一 个 神 话 又 都 有 显 著 的 地 域 差 异 ,反 映 出 不 尽 相 同 的 族 群 文 化 和 信 仰 。 宗 教 之 所 以 广 泛 、 长 期 存 在 , 在 于 它能在人们物质需求尚难以满足的客观条件下,满足了人们许多精神层面的需求。 人的需求标准的自我调整意识,首先源于外界的影响,来自于同他人的对比。社会物质财富 的 膨 胀 提 升 了 人 的 生 理 需 求 ;自 然 环 境 恶 化 与 恐 怖 主 义 存 在 提 升 了 人 的 安 全 需 求 ;社 会 化 大 生 产 和 全 球 一 体 化 进 程 提 升 了 人 的 交 往 需 求 ;文 化 知 识 和 民 主 意 识 的 普 及 提 升 了 人 的 尊 重 需 求 ;生 存 竞 争 的 压 力 提 升 了 人 的 自 我 价 值 的 需 求 。每 一 个 人 的 需 求 和 每 一 层 需 求 都 在 环 境 的 熏 陶 之 下 、都 要接受环境的认同,因而存在特定的依附性。 3.个 3. 个 体 需 求 的 实 现 依 赖 于 群 体 和 社 会 。 早先人类种群、部落正是由于人们源于共同需求而产生的。人的需求动机和相应活动,必然 演绎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复杂关系,进而派生族群之间、国 家之间的关系。可以明确地说,正是由于人存在多层次需求,才使人们结成族群、教派、国家,
2
才结成形形色色的集团、组织、经济体、生活圈,才引发了人类阶级、阶层的矛盾冲突;正是在 人 类 社 会 组 织 中 ,人 的 各 层 次 需 求 才 愈 发 显 现 出 来 。从 远 距 离 观 察 ,多 数 人 共 性 的 需 求 必 将 汇 聚 为 群 体 意 志 乃 至 社 会 共 识 和 国 家 意 志 。由 此 可 以 推 论 :人 的 需 求 及 其 矛 盾 促 使 了 私 有 制 和 国 家 产 生、推动了社会演变,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和商业价值的建立,激发了人探索自然、改造 自然的愿望。 社会的存在决定于每一个人的存在,然而一个人的力量往往微不足道,即无法认识自然,也 无 力 改 造 自 然 。“ 草 原 上 没 有 孤 独 的 牛 羊 ” ,一 个 人 不 可 能 建 立 良 好 的 生 存 环 境 和 生 活 秩 序 , 只 有人与人的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合力和共赢格局。经验、知识通过交流和传习产生了包括科学、技 术、文化在内的人类智慧,智慧提升了劳动价值,在人类解决自身需求的漫长岁月里,群体内部 的和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消灭贫困,缩小各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实现需求的差距,实现人 与 人 之 间 需 求 相 对 的 公 正 、公 平 ,已 经 成 为 当 今 人 类 社 会 的 共 同 责 任 ,有 待 于 人 类 用 智 慧 去 解 决 。 4.人 4. 人 的 需 求 总 是 处 于 螺 旋 式 上 升 的 过 程 中 。 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是动态的,始终处在量变的过程之中,内在和外在条件的改善总会不断提 升 人 的 需 求 标 准 。人 的 精 神 需 求 ,特 别 是 自 我 价 值 实 现 需 求 更 是 没 有 止 境 ,因 而 需 求 可 以 界 定 下 限 却 无 法 界 定 上 限 。需 求 — 动 机 — 新 的 需 求 — 新 的 动 机 在 不 断 地 循 环 ,满 足 — 不 满 足 — 进 一 步 的 满 足 — 进 一 步 的 不 满 足 并 趋 向 于 无 限 ,如 同 一 条 振 幅 越 来 越 大 的 正 弦 曲 线 ,每 一 个 满 足 即 是 它 瞬 间的波峰又是争取另一个满足的始点。 静态看,人任何时候都必然处在某一个具体阶层;动态看,人一生中的社会位置、身份会不 断 改 变 。 人 的 社 会 位 置 决 定 人 的 生 存 状 况 ,人 的 生 存 状 况 又 会 改 变 个 人 的 需 求 指 向 和 需 求 标 准 。 如 果 把 需 求 层 次 论 与 法 国 社 会 学 家 布 尔 迪 厄 的 阶 层 论 结 合 起 来 ,大 致 可 以 建 立 一 个 坐 标 系 。任 何 一 个 人 在 某 一 时 期 的 心 理 状 态 以 及 动 机 取 向 均 可 以 找 到 几 个 对 应 点 ,命 运 则 是 这 个 坐 标 系 里 前 后 各点连结的轨迹。 人的价值取向建立了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判定标准。一个人即使实现了既定的生存需求,进 而实现了自我追求的既定目标也往往并不满足,以至于正直的人奋斗不止,贪婪的人欲壑难填。 于是,古今中外总会涌现一代又一代英雄豪杰,也总是出现一批又一批贪官污吏。 5.人 5. 人 的 生 理 需 求 要 自 觉 向 精 神 需 求 过 渡 。 人的生理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之后会加速转向精神需求,如果说人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在 所 处 的 特 定 时 期 内 还 是 有 限 的 、尚 可 界 定 的 ,那 么 人 的 精 神 需 求 在 任 何 时 段 都 是 无 限 的 、不 停 歇 的,无论怎样约束它。尽管人可以压抑诉求,但是绝不会没有诉求。 人应当不断地追求卓越,让生命绽放光芒。许多人乐于孤帆远洋、攀登雪峰,直至挑战“生 于“ 是“ 命 禁 区 ”,目 的 在 于“ 高 峰 体 验 ”和“ 战 胜 自 我 ”,借 用 海 明 威 的 话 说 就 是“ 为 了 实 现 自 我 满 足 ”; 奥运健儿勇于向金牌和世界纪录发起冲击,目的在于报效祖国和“超越自我”。如今竞技体育考 验 的 绝 不 仅 仅 是 体 能 ,意 志 和 心 理 素 质 所 经 受 的 考 验 往 往 来 的 更 为 残 酷 ,而 奖 牌 正 是 胜 者 获 得 尊 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志。 危急时刻,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人,顽强的意志往往能激发强烈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生命潜 能。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会同时衬托出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常言称之为“生命的火花”。精神的 存在需要生命的承载,而此时的生命的存续何尝不需要精神的支撑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恩格尔系数会呈现较快的下降趋势。人们更加注意到如何满足精神愉悦 的 需 要 、懂 得 了 休 闲 和 享 受 生 活 ,消 费 能 力 提 升 必 然 引 起 消 费 目 的 和 消 费 对 象 的 变 化 ,孔 子 就 曾 有“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之说。时至今日,美食文化、服饰文化包含的精神之需、享受之需已 寒( 羞( 远 在 温 饱 目 的 之 上 。就 以 服 装 的 功 能 来 说 ,从 人 类 最 早 的 赖 以 御 寒( 生 理 的 需 求 )到 借 以 遮 羞( 尊 重的需求)、再到满足审美(价值取向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这类生活现象令人不胜枚举。极限 运 动 、健 美 大 赛 以 及 名 流 汇 聚 的 高 尔 夫 球 场 ,其 功 效 绝 不 仅 仅 限 于 强 身 健 体 ,豪 华 轿 车 的 功 能 也 不仅仅是代步。可见,高档次的物质条件实际上变成了人精神享受的工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模式更加趋于理性化,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并非必须要创造非凡 业 绩 。我 们 也 可 以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理 解 自 我 价 值 :每 当 动 机 能 够 服 从 于 理 性 、每 当 本 能 够 受 到 意 志 的约束、每当付出是受到良知的驱动,便可以说人此刻已经超越了自我、实现了做人的价值。从 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残疾人也好、一个耄耋老人也好,同样有能力获得自我价值。 6.物 6. 物 质 需 求 与 精 神 需 求 相 互 促 进 又 相 互 制 约 。 人本身就是一个灵与肉的结合体。每当物质需求获得新的满足,人便会关注更高层次的精神 需求;每当精神需求达到新的境界,人便会调整物质需求的结构。贫乏的物质条件下,精神需求 要 么 处 于 迷 信 和 麻 木 状 态 ,要 么 在 期 待 与 憧 憬 之 中 萌 发 动 机 并 且 强 烈 地 激 励 人 的 行 为 ,两 者 间 在 境界、品味、内涵上竟会呈现极大的差别。但是,富裕的物质条件下,精神需求亦容易陷入扭曲 的 状 态 或 者 相 对 空 虚 的 状 态 。人 由 于 精 神 失 落 而 派 生 的 苦 恼 更 容 易 引 发 恶 念 的 滋 生 ,甚 至 销 蚀 已
3
有的生活基础。事实证明:一个人,心理紊乱就会造成生理紊乱;一个社会,如果物质文明、物 质 财 富 离 开 精 神 文 明 、文 化 氛 围 的 支 撑 也 会 极 不 稳 固 。人 类 社 会 越 是 进 步 ,越 是 需 要 物 质 需 求 与 精神需求的匹配、融合、和谐。 当精神需求被误导或庸俗化之后,也容易表现为狭隘的物质需求。金钱拜物教推崇的信条就 是金钱万能,似乎人生在世需要的就是物质财富,好像钱可以换来一切、钱可以衡量一切。可是 事实上,钱买不到自由、友爱、缘分,钱衡量不了生命的价值;从来没有谁能把金钱带进坟墓, 却 总 是 有 人 被 金 钱 带 进 了 坟 墓 。 有 一 些 人 把 安 全 需 求 理 解 为 安 逸 需 求 ,把 精 神 需 求 局 限 于 灯 红 酒 绿 、 声 色 犬 马 、 炫 耀 摆 阔 、 感 官 刺 激 ,把 人 生 价 值 理 解 为 及 时 行 乐 。 这 些 现 象 大 凡 可 以 称 之 为 人 的 需 求 心 态 异 化 。拥 有 钱 财 、享 受 人 生 无 可 非 议 ,而 暴 殄 天 物 、玩 物 丧 志 则 是 社 会 伦 理 所 不 容 的 。 人 很 希 望 享 有 无 限 的 物 质 财 富 和 精 神 财 富 , 可 是 就 每 个 人 而 言 ,所 能 容 纳 的 量 值 总 是 有 限 的 , 差 别 的 关 键 在 于 心 胸 的 承 受 能 力 。人 们 都 知 道 :酗 酒 会 伤 身 、营 养 过 剩 会 致 病 、范 进 中 举 会 发 疯 ; 有 的 人 交 往 广 了 会 疏 远 旧 友 ,有 的 人 太 受 尊 重 会 变 得 傲 慢 ;网 络 把 地 球 变 成 了 一 个 村 落 ,邻 里 之 间却成了陌生人。许多人总是不知不觉地在同自己玩着“零和博弈”,并且在收获中失去什么。 马 斯 洛 需 求 理 论 仅 仅 为 我 们 解 决 了 一 个 定 性 问 题 ,在 面 向 时 代 、贴 近 生 活 的 前 提 下 ,把 握 量 与 度 的操作还需要人们自己去完成。 7.需 7. 需 求 是 一 种 连 贯 现 象 , 从 低 的 一 端 向 高 端 延 伸 。 衣食住行和性的诉求是人一切需求的根基和起点,如同一棵树的根须一样,尽管它常常在我 们 的 视 线 之 下 。研 究 这 棵 树 虽 然 必 须 先 审 视 它 的 根 和 干 ,但 是 需 求 层 次 不 宜 截 然 划 分 生 理 需 求 和 心 理 需 求 ,如 同 根 、 干 、 枝 、 叶 、花 不 可 脱 节 一 样 。人 的 心 理 现 象 也 必 须 从 纵 向 联 系 上 加 以 分 析 , 方能知其所以然,尽管心理需求较之生理需求更为隐性、更为错综复杂。譬如,美容改变的本是 生理表象,但是效果却换来心理的变化。许多女士讲求节食、保持健美体态,主要意图是出于交 往和受尊重的需要。其次,需求存在质和量的区别,不仅物质的东西如此,精神的东西亦如此。 譬如,名分、名声较之声誉、名望是两回事,大众文化也有粗劣、庸俗与精美、高雅之分。人们 改变或舍弃低层次、低质量的需求,往往是为了换取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需求。 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由低到高观察对比:生理需求渐渐减弱而心理需求渐渐增强;客观需求因 素 渐 渐 减 弱 而 主 观 需 求 因 素 渐 渐 增 强 ;单 纯 形 态 的 因 素 渐 渐 减 弱 而 复 杂 形 态 的 因 素 渐 渐 增 强 ;远 古 人 类 的 需 求 特 征 渐 渐 减 弱 而 现 代 人 类 的 需 求 特 征 渐 渐 增 强 ;人 的 温 饱 需 求 在 向 享 受 需 求 和 功 利 需求转化,人的体能需求在向智能需求转化。这些都反映为人类不断进化的必然结果。 由于人所处的时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建立个人需求层次的基点是不同的,需求的内 涵 和 满 意 程 度 也 是 不 同 的 。每 个 人 分 别 以 生 存 为 目 的 、以 享 受 为 目 的 、以 发 展 为 目 的 所 建 立 的 需 求层次,其内容、范围、深度及形态构成几乎完全不同。比如,贪图安逸的人的生理需求之中更 多 的 是 奢 华 和 感 官 舒 适 ;探 险 者 在 以 生 命 挑 战 大 自 然 时 , 要 尽 可 能 设 定 比 日 常 更 多 的 安 全 保 障 。 总 只有当人以发展为目的重新建立需求结构时,科学文明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从 这 样 的 角 度 看 问 题 ,才 能 真 正 理 解 为 什 么 新 旧 时 代 的 人 以 及 不 同 生 存 状 态 下 的 人 对 幸 福 和 快 乐 的 感 受 有 着 那 么 大 的 差 异 ,才 能 解 释 恩 格 斯 曾 经 提 出 的 “ 生 存 、享 受 、发 展 ” 需 求 三 层 次 理 论 。 笔 者 认 为 ,这 一 理 论 与 马 斯 洛 需 求 层 次 理 论 是 同 一 概 念 的 两 个 范 畴 ,它 注 重 强 调 需 求 内 涵 的 演 化 与递进,两者存在互补交融的关系,在本文的分析论述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8、 每 一 个 需 求 都 可 以 是 多 层 因 素 的 组 合 。 人的任何一个行为或动机都可能不为单纯满足某一个心理需求,往往是多项动机的权衡或多 种 满 足 相 结 合 的 价 值 取 向 最 大 化 ;一 个 动 机 的 产 生 又 可 能 是 多 层 次 需 求 的 组 合 。当 人 们 打 算 添 置 一辆私家轿车的时候,既要注重品牌、又要比较价格;既要考虑舒适,还要考虑安全、实用、美 观等等。实际上,在谋划的过程中已经包含了基本生活之需、安全之需、交往之需和尊重之需。 这 类 生 活 现 象 十 分 普 遍 ,甚 至 让 人 习 以 为 常 ,这 恰 恰 反 映 出 人 在 实 现 需 求 的 过 程 中 复 杂 的 思 维 动 机和必须随时面对的选择; 映出人在具体需求之中生理需求、 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交互作用。 反 社 9.需 9. 需 求 的 意 识 包 括 欲 望 属 于 心 理 范 畴 ,需 求 的 实 现 过 程 属 于 行 为 范 畴 ,两 者 密 切 联 系 在 一 起 。 本文所论及的人的需求主要限于心理活动范畴,而心理学是研究人和人类心理规律以及意识 产 生 条 件 和 产 生 过 程 的 一 门 学 问 。需 求 理 论 研 究 的 重 点 则 应 当 是 知 与 行 的 互 动 过 程 。我 们 应 当 把 客 观 条 件 与 需 求 的 一 致 、需 求 与 动 机 的 一 致 、动 机 与 行 为 方 式 的 一 致 看 作 是 人 最 基 本 的 心 理 活 动 链 ,进 而 对 人 的 行 为 效 果 产 生 判 断 。客 观 环 境 及 客 观 条 件 是 影 响 人 的 需 求 变 化 和 需 求 差 别 的 决 定 因 素 。需 求 意 念 诉 诸 思 维 可 以 产 生 更 为 复 杂 的 行 为 动 机 和 千 变 万 化 的 行 为 方 式 。关 于 动 机 与 行 为 的关系问题以及关于人的行为调节问题,已经进入伦理研究的范畴,本文不再赘述。 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力图一次次完成从心理动机到行为结果的循环,这既是一个心动到行动的 心 理 过 程 ,又 是 一 个 行 动 — 感 悟 — 再 行 动 — 再 感 悟 的 实 践 过 程 ,在 每 个 人 的 一 生 里 可 能 出 现 无 数 次高峰。审视人生的轨迹:直线型的可以称其为平凡;波浪型的可以称其为坎坷;上斜线型的可 以称其为潇洒;跳越式的可以称其为辉煌。
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即便在做重要抉择的时刻,都不太注意自己的心态,也不愿意披露个人 动机,但是任何言论、行为甚至下意识举动的背后都潜藏着人的需求意识。求知、求爱、求进取 乃至求救、求生、求宽容,无一不是人需求的具体表现。正是因为人的需求心理必然影响以至于 左右人的行为,我们对人的需求结构和这种结构演化的研究才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所谓人的需求层次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架构问题。生存与发展是人及人 类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相对于这个目的,安全是基础,交往是条件,尊重是保障。这些层次交 织一起,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相对和谐的需求层次体系。我们既要注意需求的表现形式,也要 注意需求的具体内容;既要分析需求的生成内因,又要分析需求的生成外因。用辩证的、变革的 眼光看待和运用需求层次论,用相互联系的方法分析、运用需求层次论。 三、人的需求的本质 人的需求主要反映为一种现象及一种过程,解析这种现象和过程最重要的理论方法是认识它 的本质。人的需求成分中许多是被掩饰的、虚拟的、盲目的、表象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或性格 上 的 差 别 往 往 掩 盖 了 它 的 实 际 内 容 ,给 人 以 错 觉 和 误 导 ,以 至 于 使 人 产 生 困 惑 ,进 而 损 害 人 们 真 实的、根本的需求。因此,人在社会生活中还需要一种认识需求的能力,这就是思辨、洞察的能 力 ,这 种 能 力 亦 蕴 含 于 每 个 人 的 自 我 价 值 之 中 ,笔 者 一 再 力 图 运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认 识 论 的 方 法 解 析人的需求动机也在于此。 笔者认为,有两条基本概念还需要阐明:其一,人的生理需求是维系生命存在而产生的肌体 吸纳、循环、调节、生殖等一系列生理自然现象,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反映;其二,自我价值需求 并不等同于自私自利或自我为中心,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自我价值的实质就是个人的社会价值, 损 人 利 己 和 损 人 不 利 己 均 不 会 形 成 自 我 价 值 。这 两 点 对 于 准 确 理 解 需 求 层 次 理 论 和 人 本 理 念 是 很 重要的。 人的基本需求大多是十分直观的,譬如饥饿产生生理需求、恐慌产生安全需求、孤独产生交 往需求、羞愧产生尊重(自尊)需求、信心产生自我价值(成就)需求。可是,人的需求层次及 其 成 因 、不 同 层 次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需 求 心 理 的 演 变 和 引 发 的 社 会 后 果 等 等 ,至 今 仍 然 是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重 要 课 题 。它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我 们 对 人 自 身 的 审 视 愿 望 ,促 使 我 们 不 断 地 对 人 与 社 会 、人 与 文化、人与政治以及人的行为动机、人的伦理道德等一系列问题向深层次探讨。事实上,需求层 次理论已经超越了心理学范畴,它给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人文学研究、伦理学研究和行为学 研 究 开 拓 了 更 加 宽 阔 的 视 野 。借 助 它 可 以 深 入 系 统 地 研 究 人 性 的 客 观 根 由 ,推 动 以 人 为 本 、人 性 化管理方式的建立。 1、 需 求 是 人 与 生 俱 来 的 自 然 属 性 与 后 天 形 成 的 人 的 社 会 属 性 相 结 合 的 产 物 。 在生命深层而原始的本能刺激之下,人总是处在争取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基本需求的期 望之中。虽然有些高等动物也存在交往需求甚至尊重需求并且可以用特有的方式进行某些沟通, 但 是 在 这 个 概 念 中 ,人 与 动 物 的 根 本 区 别 在 于 人 是 具 有 理 性 的 动 物 , 浅 显 的 话 说 就 是 人 有 灵 魂 、 用 人有精神需求。人的生存不仅仅需要五谷食粮,还需要精神食粮;不仅仅需要生活待遇、物质待 遇,还需要政治待遇、精神待遇。人能够驾驭自己的动机和意念,尊严与荣誉、成就与自我价值 的意识只属于人类,唯有人类会因为需求而创造价值,又把价值和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2、 需 求 本 质 的 诠 释 乃 是 一 道 千 年 课 题 。 古典宗教教义大多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的需求就是人的欲望,它会把人引向苦海,会摧 毁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如果没有宗教仪轨的约束,社会就会物欲横流、良知泯灭。为 了昭示社会,中外历史上都曾出现许多清教徒、苦行僧、忍者、隐士。然而我们看到,各个文明 古国几千年的社会形态并不曾因为教义的“感召”而“大同”。一味地提倡克己、禁欲、尊崇, 到头来却极大地压抑和禁锢了民众的创新精神。 有学者认为,需求可以解释为人对幸福的企盼。的确,几千年来的中国民俗就把个人幸福概 括为福、禄、寿、康、宁,西方教义则把幸福的内涵解读为自由、平等、博爱。笔者以为,需求 也 可 以 解 释 为 人 持 续 改 善 生 活 品 质 的 向 往 在 特 定 外 界 环 境 下 的 心 理 定 位 ,并 将 这 一 意 念 付 诸 行 为 的过程。但是,从本文的探讨中可以看到,对需求的解读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需求中包含 着 大 量 个 性 的 满 足 、个 性 与 社 会 性 的 冲 突 ,以 及 情 绪 化 和 非 理 性 化 的 东 西 。一 位 十 八 世 纪 的 英 国 人 塞 缪 尔 约 翰 逊 就 曾 经 说 过“ 生 命 就 是 一 个 欲 望 走 向 另 一 个 欲 望 ,而 不 是 从 一 个 满 足 走 向 另 一 个 满 足 。”需 求 是 一 个 动 词 ,往 往 表 现 为 带 着 时 代 烙 印 的 一 种 心 态 和 心 理 趋 势 而 不 是 直 接 表 现 为 一 种 结 果 。于 是 可 以 产 生 这 样 一 个 结 论 :人 类 对 自 身 需 求 的 解 读 成 为 了 世 世 代 代 人 类 精 神 生 活 的 一 个组成部分。 历 史 上 , 机 械 唯 物 主 义 和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都 没 有 能 够 较 完 整 地 解 释 人 的 需 求 现 象 。而 以 中 国 的 孔 孟 、古 希 腊 的 柏 拉 图 为 代 表 的 历 代 哲 学 大 师 也 都 曾 一 生 苦 苦 探 求 个 人 需 求 与 社 会 群 体 的 关 系 ,其 人 文 思 想 的 光 辉 照 耀 了 几 千 年 ,可 是 他 们 理 想 里 的 社 会 形 态 至 今 也 没 有 成 为 现 实 。为 什 么 中 国 人 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相近、习相远”?为什么犹太人问“假如我不为自己,谁会为
5
我 ? 假 如 我 只 为 自 己 ,我 是 什 么 ? ”为 什 么 知 识 能 够 解 决 教 养 问 题 却 解 决 不 了 道 德 问 题 ? 如 何 既 满足个性需求又要满足共性需求?欲念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内因还是主要来自于环境影响? 判定 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欲望会把人类引向何方?人类还将要继续年复一年艰难地解读自己。 3、 人 的 欲 望 是 需 求 的 自 然 延 展 。 无 庸 讳 言 ,人 的 需 求 是 围 绕 自 我 产 生 的 ,因 而 需 求 存 在 着 自 私 性 。人 不 仅 仅 有 物 欲 、享 乐 欲 , 还 有 权 欲 、表 现 欲 ;人 的 基 本 需 求 能 够 不 断 引 发 人 的 潜 意 识 冲 动 ,进 而 还 会 生 动 地 演 绎 出 人 的 竞 争欲、冒险欲、占有欲和支配欲。人不仅仅希望主导自己,还希望支配他人并且少受他人支配。 直至当今,社会依然允许人的自私性,允许因需求而引发的竞争,也允许人生结果的差异。 人 们 出 于 需 求 而 创 建 了 市 场 、职 场 、信 息 场 以 及 包 含 了 更 多 欲 望 色 彩 的 官 场 、情 场 、名 利 场 , 在“场”的发育中形成了交易规则与竞争规则。因为人们明白,在提倡温、良、恭、俭、让的同 时 ,人 的 秉 性 还 必 须 要 受 到 道 德 、规 则 和 法 律 约 束 。因 为 道 德 标 准 力 图 限 制 个 人 需 求 以 不 损 害 他 人 为 前 提 ,规 则 力 图 限 制 个 人 行 为 以 不 损 害 公 众 利 益 为 前 提 ,法 律 则 力 图 不 赋 予 人 们 以 需 求 的 绝 对 自 由 以 及 侵 害 他 人 权 利 的 自 由 。严 明 的 道 德 、规 则 和 法 律 可 以 维 护 人 与 人 之 间 围 绕 需 求 而 产 生 的 资 源 分 配 关 系 ,维 护 个 人 需 求 权 利 平 等 下 的 社 会 秩 序 。一 个 先 进 社 会 制 度 的 标 准 之 一 ,就 是 要 特别避免人类生活中“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它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一“马太 效应”,有效地控制资源和财富分配的过度倾斜。 需求原本是人类温和的天性,并无善恶之分,孔子有曰“食色性也”,西方文化称之天赋人 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言“哀莫大于心死”,这是因为需求乃是人身心成长的动力。但是, 需 求 的 力 度 却 是 个 人 难 以 把 握 或 不 情 愿 把 握 的 ,需 求 的 动 机 只 要 向 上 移 一 步 便 会 形 成 欲 望 。当 基 本需求不能满足时,人会产生欲望;当基本需求意识受到外部鼓励或刺激时,人也会产生欲望。 欲望虽然都具有针对性,但更是理性较难以操纵的东西,它好像是理智“保姆”身边“淘气的孩 子”,经常促使人用行为的“不安分”来打破自己曾经平衡的某些需求,以至于总是造成每一个 人自身需求的相对平衡而绝对的不平衡。由于需求具有这种特征,社会便要在维系、容许、甚至 宽 容 个 人 欲 望 的 同 时 ,要 求 每 个 人 在 利 益 追 逐 行 为 的 起 点 和 规 则 上 应 当 是 公 平 的 。现 代 社 会 文 明 突 出 强 调 :不 能 由 一 部 分 人 来 划 定 另 一 部 分 人 的 需 求 标 准 ,更 不 能 因 人 的 地 位 、阶 层 而 被 限 定 和 剥夺其合理、合法的需求;在公民基本权利面前,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由 于 地 位 卑 微 或 生 理 缺 陷 而 受 到 歧 视 ,弱 者 的 需 求 、特 殊 群 体 的 利 益 必 须 得 到 他 人 和 社 会 的 关 心 扶 助。 当 欲 望 在 正 义 、理 性 的 引 导 下 成 为 群 体 共 同 行 为 ,就 是 社 会 变 革 的 动 力 。反 之 ,欲 望 同 愚 昧 、 恶 习 结 合 ,便 会 引 发 对 道 德 的 践 踏 和 对 法 律 的 蔑 视 ;欲 望 同 野 蛮 、强 暴 结 合 ,就 会 让“ 人 类 原 恶 ” 让“ 走出樊笼,以至于成为毁坏社会文明的元凶。 人总是先有需求后有动机,需求是产生动机的基础,动机是需求转化为行为的桥梁,同时动 机 又 是 控 制 人 的 无 端 需 求 与 无 序 需 求 的 闸 门 ;人 总 是 先 有 本 能 后 有 意 志 ,而 意 志 是 约 束 本 能 的 第 二 道 闸 门 。当 人 越 过 这 两 道 门 槛 ,真 善 美 或 假 恶 丑 就 会 展 示 出 来 。“ 一 个 高 尚 的 人 、一 个 纯 粹 的 人 、一 个 有 道 德 的 人 ”( 毛 泽 东 语 ) ,总 能 够 清 晰 地 界 定 和 把 握 自 己 每 一 层 次 的 需 求 , 并 自 觉 筛 选 自 己 的 动 机 和 节 制 自 己 的 天 性 ,在 努 力 实 现 个 人 基 本 需 求 的 同 时 产 生 责 任 的 动 机 、义 务 的 动 机 和助人的意志、自我改造的意志。因此,理性需求意念的升华也可以孕育出圣洁与崇高,使人成 为圣贤、仁人、义士。对一个群体而言,弘扬理性需求将有利于形成集体主义、健康的民族心态 和爱国主义意识,并造福于社会、国家和人类。 4、 观 念 是 人 对 需 求 的 自 我 界 定 。 所谓人生观,实质上就是人对每一需求层次的态度;所谓价值观,实质上就是人对于实现需 求 所 必 定 发 生 的 耗 费 和 代 价 的 评 估 取 向 。观 念 来 自 于 人 对 需 求 的 理 解 和 把 握 ,因 此 人 生 观 、价 值 观是人的后天逐渐形成的; 念的改变影响到需求定位的改变, 的一生都处于二者的磨合之中。 观 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价值观是可以改变的,人必然要接受社会和环境的改造,在改造的过 程中可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进而实现观念及人格再造,以至于达到由无为变为有为、唯我变 为舍我。 就现代社会而言,温饱已经不属于多数人一生着力追求的主要目标。各阶层、各年龄层的人 们 都 越 来 越 重 视 个 人 价 值 目 标 、精 神 空 间 和 生 活 质 量 。人 们 的 一 种 普 遍 心 态 是 :当 个 人 自 我 价 值 实现后,必然反作用于生理、交往、尊严等较低层次的需求;如果自我价值得不到提升,其余一 切 需 求 即 使 已 经 拥 有 也 可 能 淡 然 无 味 。仅 仅 实 现 了 低 层 次 需 求 的 人 ,虽 然 能 够 得 到 真 诚 的 怜 悯 和 快 乐 的 帮 助 ,但 是 很 难 拥 有 真 诚 的 尊 重 和 纵 向 的 交 往 。因 此 ,当 代 人 的 需 求 理 念 已 经 越 发 明 显 而 普遍地趋向于“金字塔”的高端即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5、 需 求 的 最 佳 状 态 是 和 谐 。
6
和谐,意味着包容和均衡。需求的和谐状态通常是各个需求层次的相对充实和相对匹配,任 何 一 种 需 求 的 满 足 总 是 处 在 相 对 适 合 、相 对 稳 定 的 状 态 之 中 ,总 是 处 在 只 是 更 好 ,没 有 最 好 的 这 样一种心理认同之中,总是处在期望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的心理认可之中。 在实际生活中,需求的不和谐问题会常常出现,甚至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一些人总是茫然 地陷于“他有的我为什么没有”?“他行我为什么不行”?的情绪冲动之中,而缺乏理性的思索 和 实 践 ;一 些 人 在 设 定 的 人 生 目 标 实 现 之 后 反 而 会 顿 感 失 落 、得 到 高 官 厚 禄 却 失 去 安 全 感 、得 到 功名荣耀却失去自由自在;一些人在需求的追逐中常常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疲惫,为名望所累、 为财富所累、为交际应酬所累;一些人需求目标受挫便自诩看破红尘,沉沦于空灵和虚无;一些 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中产生妒忌、厌恶、憎恨的心态;一些人需求目标渺茫无望时自暴自弃、 自我沉沦,甚者自绝人生。如此种种,都是需求心理不和谐的表现。 需求心理有它自身的规律,时常要自我调节,通过调节而明确动机,通过明确动机而把握欲 望。欲望过度会导致心理失衡,欲望迷惘会诱发心绪紊乱,无端的欲望更是一把“双刃剑”,把 握不当可能“因欲生祸”。当道路不是坦途、结果不是初衷时,很容易引发抑郁、孤僻、狂躁、 逆反等等心理疾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人的许多烦恼、报怨、愤怒的深层原因很可能是某一层或某一些需求受阻、受挫;人的热忱 与 幸 福 也 必 定 是 建 立 在 各 层 次 需 求 得 到 满 足 的 基 础 之 上 。因 而 ,培 养 个 人 和 谐 的 需 求 心 理 与 实 现 整个社会和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人和谐的心理状态与社会和谐的氛围是相互依托的,和谐社会需要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沟 通 、尊 重 和 关 爱 ;人 的 和 谐 需 求 心 理 又 是 人 与 大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的 一 个 前 提 ,实 现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主动方在人、在于人对自然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儒学认为和谐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尚往来”,美学认为和谐就是美,伦理学认 为 和 谐 就 是 公 正 ,心 理 学 认 为 和 谐 就 是 人 的 动 机 与 行 为 的 一 致 ,哲 学 认 为 和 谐 就 是 主 观 与 客 观 的 统一,而今我们倡导和谐的需求心理则具有更深邃的社会意义。 6、 需 求 满 足 的 标 志 是 快 乐 和 幸 福 感 。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命题:什么是快乐和怎样追求快乐?笔者认为,快乐是人建立在特定 客 观 条 件 下 一 种 自 我 满 足 并 将 满 足 表 现 出 来 的 现 象 ,快 乐 只 存 在 于 一 个 需 求 刚 刚 满 足 而 另 一 个 需 求 还 没 有 到 来 的 时 候 ;幸 福 感 则 主 要 是 来 自 于 需 求 的 过 程 ,一 种 从 需 求 的 相 对 比 较 中 产 生 的 持 续 满足的、稳定的内心感受。因此说,虽然快乐并不等于幸福感,但是幸福感却必定离不开快乐。 善 于 感 受 生 活 和 善 于 体 验 生 活 是 一 切 快 乐 和 幸 福 感 生 成 的 基 础 。在 这 个 基 础 上 ,一 方 面 ,有 作 为 方有所得,有所得方有所乐;另一方面,降低欲望的门槛同样能够得到快乐,转移需求的方向也 能 弥 补 快 乐 。人 生 的 许 多 痛 苦 往 往 是 错 误 的 或 者 不 切 实 际 的 追 求 造 成 的 。人 生 最 宝 贵 的 东 西 是 体 验过程而不是品味结果。当不慎失去了机遇、友爱、脸面、安宁,也不要为失去而万分苦恼。生 活之所以艰辛,就是因为每一层需求不但要靠努力才能获得,还要靠努力才能维护;实现高层次 的需求难,维护高层次的需求更难;知足者常乐不难,不知足者常乐何其难。 我们对快乐和幸福感的定义永远是建立在相对条件上的,只有非常快乐和非常幸福,没有无 比快乐和无比幸福。其原由,一是人的需求对象、标的物的价值、幸福指数是在变化的。付出较 大 代 价 获 得 稀 缺 、新 颖 而 又 具 有 使 用 价 值 、交 换 价 值 或 欣 赏 价 值 的 事 物 ,能 使 人 感 受 更 大 的 占 有 快乐,但人越是刻意追求它,它的价值就会变得越高、越难以企及,犹如小猫追逐自己的尾巴一 样 ;二 是 拥 有 生 命 不 可 缺 少 但 却 近 乎 无 限 、人 人 都 可 以 平 等 享 有 的 东 西 时 个 人 独 有 的 快 乐 和 幸 福 感并不存在,因此人们平时感受不到拥有空气、水、土地的快乐和幸福;三是快乐和幸福感是建 立 在 满 足 包 括 满 意 的 基 础 上 的 ,但 是 同 时 实 现 全 方 位 满 足 又 是 不 可 能 的 。某 一 方 面 新 的 满 足 彰 显 另 外 方 面 新 的 不 满 足 ,或 者 总 要 以 舍 弃 某 种 满 足 为 代 价 才 能 换 取 另 一 方 面 的 满 足 ,这 种 遗 憾 是 任 何人都难以避免的。 快乐与幸福感绝对是一种可以培育而不能供奉、可以自我感受而无法依靠外界赐予、可以领 略 而 不 可 以 攫 取 、可 以 享 有 而 难 以 贮 存 的 东 西 ,并 且 只 有 主 观 标 准 而 没 有 客 观 模 式 。要 不 断 缔 造 快乐和幸福感,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 7、 需 求 的 潜 在 效 应 是 激 励 。 由于人永远有对需求的依赖和对需求目标的渴望,于是每每为达到一个目的、超越一个标准 便成为个人或群体行为唯一的动力。当目的十分明确、制度十分清晰、竞争较为充分时,人的行 为 会 更 加 积 极 ,这 就 是 需 求 产 生 的 激 励 效 应 。需 求 与 激 励 既 是 内 因 同 外 因 的 结 合 ,又 是 人 内 心 这 两种积极意念的结合;每一个人或每群人,即可能是激励的施与方,也可能是激励的接受方。激 励常常被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作为一种手段来使用,通常会迅速产生良好的效果。 满足会使原来的激励标准失去作用,甚至带来松懈、惰性和厌倦等负效应,所以马斯洛认为 “满足了的因素不再是激励因素”。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第一,满足是新的不满足赖以建 立 的 基 础 ,如 同 一 座 大 厦 底 层 的 作 用 一 样 ;第 二 ,“ 满 足 了 的 因 素 ”并 不 是 可 以 丢 弃 的 因 素 ,维
7
持 和 养 护 这 种 满 足 同 样 需 要 新 的 能 力 和 不 断 创 造 外 部 条 件 ,它 必 然 会 形 成 一 种 持 续 的 约 束 效 果 和 潜 在 的 激 励 效 果 ; 第 三 ,“ 满 足 因 素 ” 在 管 理 中 和 心 理 作 用 上 往 往 会 构 成 人 的 心 理 防 线 或 者 心 态 平衡的底线,因而经常产生比“未满足因素”更稳固的效应。这个效应,经济学上叫做“负向激 励”,它可以建立在惩罚性约束的平台上;第四,“不满足”是人的正常心态,绝对的、无条件 的 满 足 是 不 存 在 的 。因 而 ,“ 满 足 ”可 能 使 人 的 欲 望 在 纵 向 释 放 的 同 时 转 为 横 向 释 放 ;第 五 ,相 对满足会使人产生骄傲、自豪和成就的心境,这种心境是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不可或缺的。显 经“ 然 ,人 的 需 求 造 就 了 激 励 自 身 的 工 具 ,也 造 就 了 约 束 自 身 的 工 具 ,并 且 无 论 这 种 需 求 已 经“ 满 足 ” 还是尚未满。实践中的关键是自身和社会如何把握、利用这个工具,使“满足”和“不满足”都 总是产生正激励效应。 总之,人的需求的内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是变化的而非 停滞的、辩证的而非僵化的、和谐的而非对抗的、丰富多彩的而非千篇一律的。这应当是辩证唯 物论者对人的需求的本质的基本认识。 四、人实现需求的途径 实现需求的通常条件是个人多方面能力的具备。实现交往需要人的活力,实现被尊重需要人 的 魅 力 ,实 现 个 人 价 值 需 要 人 的 毅 力 。人 的 需 求 是 一 种 主 观 现 象 ,而 实 现 需 求 还 离 不 开 相 对 应 的 客观环境,而客观指的是地域、时代、社会、人群。需求心理的产生与满足之间有一个内在与外 在、知与行的互动过程。 1、 需 求 满 足 的 前 提 是 付 出 。 先有劳动,后有收获;先有奉献,后有回报;先有创造,后有消费。世间虽有不劳而获的物 质 财 富 ,但 是 绝 没 有 唾 手 可 得 的 精 神 财 富 ,付 出 是 需 求 的 必 要 代 价 ;损 人 利 己 的 人 得 不 到 真 诚 的 尊 重 和 交 往 ,“ 人 人 为 我 ”的 前 提 是“ 我 为 人 人 ” ;满 足 个 人 自 我 价 值 实 现 需 求 的 基 本 前 提 是 社 会 有 对 这 项 价 值 的 需 求 ,因 此 社 会 愿 意 为 每 个 人 提 供 提 升 自 我 价 值 的 条 件 ,每 个 人 的 价 值 汇 聚 成 最大的社会价值, 会价值的不断充盈又使每一个人从中获益。 些都是社会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社 这 在当代中国社会,“按需分配”还是一个遥远的理想,但是“各尽所能”则是社会力求达到 的目标。为此,充分就业就是绝大多数人依托付出而实现各层次需求的基本途径。职业、职务、 学 位 、职 称 等 标 志 着 人 实 现 需 求 的 保 障 程 度 ,人 的 需 求 的 社 会 性 特 征 必 然 激 励 着 人 们 努 力 去 获 取 这些标志。机遇、性格和制度是重要的,但是获得成功和满足的根本条件是毅力、耐性、勤奋加 上足够长的时间,甚至是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的付出。 人类社会是在进步的,任何一种法制社会都不允许个人觊觎公共资源来满足自身需求;任何 一 种 价 值 观 念 体 系 都 不 会 容 许 窃 取 与 欺 诈 ;任 何 一 种 现 代 意 识 形 态 都 不 会 给 个 人 非 理 性 需 求 的 无 限 自 由 。对 大 自 然 的 任 意 掠 夺 、种 族 歧 视 和 采 用 战 争 手 段 解 决 人 的 需 求 问 题 的 现 象 也 终 将 成 为 历 史痕迹。 2、 个 人 需 求 要 通 过 交 换 来 实 现 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外部条件是存在各种形态的资源供给,人满足需求的过程是一个需求与 供 给 协 调 一 致 的 过 程 。供 给 不 能 靠 索 取 ,而 是 要 通 过 辛 勤 挖 掘 、精 心 培 育 来 实 现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供 需 交 换 。在 家 庭 中 是 亲 情 的 交 换 ,在 群 体 中 是 友 情 的 交 换 ,在 社 会 化 大 生 产 中 是 物 质 商 品 的 等 价 交 换 、劳 动 成 果 的 自 愿 交 换 。物 质 的 东 西 可 以 通 过 交 易 实 现 ,精 神 的 东 西 则 往 往 是 不 可 以 等 价 交 易的。当精神需求同交易手段联系在一起、权与钱联系在一起时,嗅出的味道已经变了。显而易 见,精神需求主要体现为自愿交换和心灵、情感的交换,这些交换既是无价的、也是无偿的,但 是爱的奉献、仁的施舍、义的作为都终将得到报答。仁、爱、情、义、诚、信等等非精神产品形 态 和 非 价 值 形 态 的 精 神 需 求 的 存 在 和 扩 展 ,同 时 也 需 要 不 断 建 立 各 种 适 当 的 交 流 方 式 或 交 换 方 式 来实现。 保 持 交 往 要 有 人 与 人 之 间 共 同 的 志 趣 、共 同 的 事 业 或 共 同 的 经 历 作 纽 带 ,得 到 尊 重 要 有 知 识 、 阅 历 、社 会 贡 献 及 良 好 品 格 作 资 本 ,个 人 的 机 遇 要 在 社 会 认 同 中 获 取 ,自 我 价 值 要 得 到 他 人 及 社 会 的 承 认 。 于 是 ,人 对 于 交 往 、尊 重 、 个 人 价 值 的 需 求 可 以 转 化 为 人 对 志 趣 、能 力 、 才 华 、品 格 、 个 人 魅 力 等 等 的 追 求 ,可 以 转 化 为 自 爱 、自 尊 、 自 强 的 需 求 。假 若 前 提 存 在 缺 陷 、 效 果 存 在 差 距 , 则可能促使人对虚名、虚荣的追逐和权位、身价的攀比,后者则是人类天性的不幸错位。 个人需求的实现实际上是个人能力奉献于社会的衍生物。无论解决人的那一层面需求,根本 道 理 是 个 人 需 求 的 真 正 满 足 终 究 要 建 立 在 群 体 共 同 愿 望 、共 同 分 享 的 基 础 之 上 。施 展 个 人 抱 负 以 及 为 需 求 而 拼 搏 的 过 程 必 须 融 入 实 现 群 体 需 求 的 社 会 活 动 之 中 ,而 社 会 化 身 就 是 一 种 人 与 人 之 间 的互依、互助、互惠、互利的关系网络和人与人之间相互服务又相互竞争的机制。可以得出一个 结 论 :现 代 人 所 要 得 到 的 大 部 分 物 质 需 求 和 几 乎 全 部 精 神 需 求 , 建 立 在 了 人 与 人 之 间 各 种 交 际 、 都 交换关系的基础上。 3、 心 理 需 求 隐 含 于 人 的 社 会 需 求 之 中 。
8
人的心理活动只有反映到情绪、言论和行为上才能实现满足或为外界所知、或与外界产生互 动。围绕着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在特定的条件里,一些需求现 象 会 凸 显 出 来 , 为 一 些 社 会 基 本 层 面 的 东 西 ,成 为 影 响 人 们 心 态 乃 至 影 响 社 会 稳 定 的 主 要 因 素 。 成 例如,我国广大民众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看病、上学、就业、赡养问题和食品、交通等方面 的 安 全 问 题 ,隐 含 着 百 姓 的 基 本 需 求 。这 些 生 活 需 求 问 题 与 本 文 所 述 的 人 的 心 理 需 求 问 题 存 在 什 么联系?笔者认为,后者是本能、是起因、是隐性的、间接的因素;前者是手段、是途径、是显 性 的 、直 接 的 因 素 。假 若 人 们 不 需 要 社 会 公 共 保 障 就 可 以 实 现 各 个 层 次 的 需 求 ,人 就 不 需 要 去 追 求 更 高 级 的 社 会 形 态 了 。由 于 人 的 基 本 生 活 需 求 是 人 的 实 践 活 动 和 获 得 社 会 能 力 的 前 提 条 件 ,因 此才往往显得更为直接、更为突出。 4、 按 效 率 和 贡 献 分 配 报 酬 , 兼 顾 资 源 和 道 义 的 公 平 。 人群组成社会,社会依靠公共制度来维系。基本生活资料供给制、票证制和全民生活保障公 益化、福利化是国家财政经济水平不同阶段的两种典型的、公平的公共制度。在中国现阶段,一 方 面 制 度 鼓 励 公 平 竞 争 、允 许 能 力 差 别 和 结 果 差 异 的 存 在 ;另 一 方 面 ,制 度 还 要 关 注 一 部 分 人 需 求无度而另一部分人基本需求、合理需求尚处在压抑状态的不公正现象。在物质资源的分配上, 通俗的道理是这样的:要实现共同富裕,要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要树立人文意识,要遵循使一部 分人生活水准提高,但前提是不能减少另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准的“帕累托法则”,要注意和控制 基尼系数趋升现象,要充分保障人们就业,要避免垄断产生“寻租”、权力产生腐败的现象。由 此种种,社会才能保障和睦安宁。反之,非正当地满足个人的某些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贪婪攫取,其个人代价必定是高昂的。任何个人意志都抗拒不了社会力量,个人私欲越急切、越 强烈,来自外部制约的力量越大、个人的耗费和风险也越大,乃至多少所谓的能人、强人满足了 一时的情欲、物欲,付出的却是身败名裂的代价。 满足人们的需求有赖于各种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不仅是自然的、物质的,还有非物质的文 化 资 源 、信 息 资 源 、公 共 政 策 资 源 等 等 。不 但 有 限 的 自 然 资 源 与 无 限 的 物 质 需 求 存 在 尖 锐 的 矛 盾 , 而 且 各 种 资 源 的 均 衡 性 也 总 是 相 对 的 ,不 均 衡 的 现 象 总 是 存 在 。因 而 ,需 要 政 府 及 非 政 府 组 织 依 托市场机制和法规、道义手段,在资源管理配置上以及机遇平等方面有效发挥调节、监督、引导 作用,为满足经济持续发展服务、为广大民众的需求服务。 5 、人 类 生 活 社 会 化 程 度 的 提 高 使 人 的 需 求 内 涵 不 断 增 加 , 需 求 内 涵 的 增 加 促 进 了 个 人 生 活 社 会化。 以个人基本需求为支点,还可以派生出认知的需求、解惑的需求、审美的需求以及信仰的需 求、维权的需求、信赖的需求、爱好的需求、个性的需求、机会的需求等等,构成每一个人丰富 多彩的生活方式;以群体的基本需求为支点,还可以派生出信息共享需求、环境保护需求、社会 保障需求、社会公正需求、信用契约需求等等,以至于政府和社会不得不设立各种集团、组织以 明确每个人的归属;不得不建立各种平台、架构来承载个人、群体的诸多需求,不得不利用各种 契约、法则来维护个人、群体的利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网络手段的出现,则提供了一个与世 界 交 往 的 多 维 社 会 空 间 ,从 另 一 个 方 面 拓 展 了 人 们 的 精 神 需 求 、开 辟 了 一 条 有 助 于 人 实 现 精 神 需 求的新途径。 6、 高 度 的 社 会 物 质 文 明 和 社 会 精 神 文 明 是 人 类 物 质 需 求 及 精 神 需 求 的 最 好 实 现 形 式 。 发达的物质文明使人类把了解世界、了解宇宙的愿望变成了深海潜艇、航天飞船的现实,把 “ 千 里 眼 ”、“ 顺 风 耳 ”的 传 说 变 成 了 视 频 、手 机 普 及 的 现 实 ,人 类 科 学 技 术 的 运 用 极 大 地 满 足 了 人 的 需 求 。全 球 一 体 化 经 济 的 建 立 ,使 个 人 消 费 结 构 可 以 面 对 整 个 世 界 来 选 择 。文 明 是 一 种 状 态 、一 种 结 果 ,人 的 需 求 是 创 造 文 明 的 主 观 条 件 和 内 在 动 因 ,没 有 人 的 需 求 演 进 便 不 可 能 有 人 类 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明总是要应时所需、与时俱进的。 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动态都是一个不断自低向高追求的过程。人的需要乃 是客观存在,追求则是一种主观行为,有需要才有追求。选择了正确的追求途径,生活体验可以 达到无限,生命价值也可以达到无限。但是,相同客观条件下,人的需求目标的差别最终决定于 人的精神境界的差别和衡量自我价值尺度的差别。 五、研究需求层次理论的现实意义 在研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时,许多社会问题和生活现象会一再令人陷入沉思。当 今 全 球 恐 怖 主 义 产 生 的 根 源 是 什 么 ?“ 反 恐 ”能 解 决 人 类 的 安 全 需 求 吗 ? 对 公 平 和 正 义 的 呼 声 涵 盖了人的什么需求?邪教与人的基本需求相关吗?吸毒现象是生理需求所能解释的吗?人的思 想 素 质 与 精 神 需 求 存 在 什 么 关 系 ? 文 化 、精 神 资 源 可 以 按 阶 层 分 配 吗 ? 怎 样 协 调 自 然 资 源 的 有 限 性 与 人 类 需 求 的 急 迫 性 ? 维 护 传 统 价 值 观 的 现 实 意 义 在 哪 里 ? 人 的 需 求 引 导 了 社 会 时 尚 ,还 是 社 会时尚引导了人的需求? 中 国 社 会 已 经 进 入 了 市 场 化 、 信 息 网 络 化 和 全 球 一 体 化 时 代 ,经 济 结 构 已 经 转 入 消 费 型 社 会 、 竞 争 型 社 会 ,人 民 大 众 的 需 求 层 次 普 遍 提 升 ,这 是 过 去 任 何 一 个 历 史 时 期 所 不 能 比 拟 的 。经 济 状
9
态 的 巨 变 和 社 会 结 构 的 转 型 ,迅 速 改 变 着 人 们 的 生 活 方 式 、消 费 方 式 ,冲 击 着 人 们 的 观 念 和 心 态 , 引 诱 着 人 们 的 占 有 欲 望 和 享 受 欲 望 ;利 益 关 系 的 变 迁 也 加 快 了 人 们 需 求 心 理 的 变 化 频 率 。人 的 需 求一方面呈现多样化、开放化、时尚化、虚拟化,另一方面又呈现回归、趋同和务实;一方面, 人 的 基 本 衣 食 住 行 需 求 问 题 尚 未 完 全 解 决 ,另 一 方 面 ,社 会 已 经 步 入 精 神 、文 化 、信 息 消 费 阶 段 ; 在 一 些 突 出 的 社 会 矛 盾 中 ,个 人 的 需 求 更 加 集 中 表 现 为 群 体 或 利 益 集 团 的 需 求 ;在 人 们 的 日 常 生 活里,时常可看到激情、理性、浮躁、冷漠交织在一起,这一切使走出“象牙之塔”的哲学、心 理学、人文学面对着相似、相关、相融而越发纷纭复杂的研究对象。 中国人在“四两油、五两肉”的计划经济年代里,少有这样那样的不满足,也少有这样那样 的奢望,这既是因为心理参照系不同,更是因为普遍的信念抑制着个人的物质需求。当国民经济 发 展 渐 入 小 康 阶 段 以 后 ,物 质 条 件 日 趋 优 厚 ,人 们 的 生 活 条 件 更 加 舒 适 。社 会 进 入 这 样 一 个 特 殊 阶段,我们更需要大力提倡人的高格调、高品位追求,防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失衡,防 止传统文化以及道义、诚信、涵养、德行的丧失;更要大力提倡自强、自尊、自律、自力,避免 人 的 内 在 需 求 与 外 在 条 件 关 系 的 失 衡 。只 有 在 物 质 财 富 基 础 上 不 断 实 现 更 高 层 面 的 精 神 创 造 ,才 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只有提高真善美的鉴赏能力,才能扩展现代人的生活追求。生活条件越 是优越,越是需要对幸福、和谐的认知能力。这些应是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给予当代人的启迪。 人复杂的情感理念不能简单僵化地依照需求层次论鉴别和划分,从某种角度看,马斯洛需求 层次论有它的局限性、特定性。研究人的心理、以及行为问题可以借助需求层次论,但是不能唯 层 次 论 。好 的 方 法 是 以 人 的 需 求 层 次 论 为 一 个 支 点 ,从 对 立 统 一 和 发 展 变 革 的 角 度 来 研 究 、借 鉴 它 。通 过 对 需 求 层 次 理 论 的 再 挖 掘 ,或 许 可 以 找 到 一 条 解 析 人 的 动 机 与 需 求 、构 建 科 学 的 需 求 理 论体系的新思路。 民乃国之本、国乃民所系。尊重人性、倡导人本,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流思潮,若“以百姓 之心为心”则“人情之理不可不察”。方兴未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就是选择一条 顺乎民意、应民之需、谋民所求的发展道路,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先进的 制 度 、先 进 的 文 化 引 导 和 培 育 一 种 既 有 统 一 意 志 又 有 民 主 自 由 的 需 求 制 衡 机 制 、既 满 足 人 的 需 求 又能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架构、既强调弘扬人性又强调公正公平的人的需求模式。 让社会心理研究融入新的时代,生动灵活地用之于我们的政治经济改革、制度文化创新和法 制 道 德 教 育 的 每 一 个 层 面 、每 一 个 环 节 。理 论 的 价 值 在 于 指 导 实 践 ,深 入 探 讨 人 的 需 求 和 动 机 理 论 的 目 的 ,正 是 在 于 关 注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和 广 大 普 通 民 群 的 基 本 需 求 ,及 时 对 新 时 期 各 阶 层 人 群 的 需求取向做出正确判断。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全面重视当代的、和谐的人的需求心理研究,正 是 我 国 构 建 稳 定 、和 睦 、 均 衡 、融 通 、协 调 、有 序 的 和 谐 社 会 的 需 要 、 实 施 以 德 治 国 方 略 的 需 要 、 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需要。 人的基本需求理论可以演绎出国家需求理论,人的价值观可以演绎出国家价值观。在地球这 座 宇 宙 中 的 孤 岛 上 ,一 方 面 当 今 各 国 、特 别 是 大 国 强 国 ,正 在 围 绕 人 的 五 个 需 求 层 次 建 立 和 巩 固 各自国家的生存空间、安全策略、外交政策、国际地位及其发展战略;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 和 强 权 政 治 带 来 全 球 性 的 不 稳 定 、不 公 正 因 素 日 益 增 加 ,又 促 使 人 类 各 国 加 快 朝 着 相 互 尊 重 、相 互合作、维护共同价值和建立共同发展空间的方向而努力。由于国际社会本就是人类的集合体, 把 研 究 人 的 理 论 用 之 于 研 究 国 家 需 求 及 国 家 关 系 、研 究 世 界 发 展 变 化 的 动 因 ,其 效 果 也 是 可 想 而 知的。这也是对马斯洛人的需求理论的另一种很有意义的拓展。 笔者在对需求层次理论的挖掘中,进一步明确了这样一个结论:需求层次的向上延展是每一 个 人 个 体 发 展 的 原 动 力 ,全 面 满 足 人 类 群 体 各 层 次 的 需 求 是 社 会 的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发 展 进 步 的 终极动力。政治家、经济学家以及哲学家、心理学家们所从事的事业,正是力求以不同的手段和 方 式 去 寻 求 、把 握 其 中 的 规 律 ,力 图 影 响 、引 导 其 向 着 符 合 社 会 根 本 利 益 和 人 类 美 好 愿 望 的 方 向 发展。(全文完)
10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