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请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时间:2018-03-22 所属栏目:课程设计

一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请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面的材料,参照第一框图中甲、乙两同学提出的关于资源利用的倡议口号,依据后三个框图
提示的主题,自己编撰一句倡议口号(不超过20个字)。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偏难来源:0111 同步题

(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2)消费: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废品:分类回收利用,保护环境;动物:珍爱生灵,万物共存


考点:

考点名称: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内容及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面的图表所示:


2、可持续发展内涵示意图: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内容要求
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利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保证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该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二 :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www.61k.com)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企业、政府怎么做? 国 家(政府):

1.坚持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3.大力宣传计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4.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5.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

企 业

(1)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2)自觉遵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

(3)在生产中重视科技和科技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能耗、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资源,尽到对子孙后代、对社会的责任。(www.61k.com)

节约资源中学生该怎么做?(个人)

1、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节约资源的的践行者,用淘米水浇花、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制止并举报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不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或关系不大。

(3)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1、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www.61k.com]

(1)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实现的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坚持对外开放必要性(一):

? 世界一天一天变得更加开放,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就会导致落后。

?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 当代中国的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对外开放的内涵(是什么)

? 1、面向全世界开放

? 2、全方位开放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 3、开放的姿态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 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1.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又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2.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www.61k.com)

? 3.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 4.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

4、农村人口多

5、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6、人口分布不平衡

7、男女性别比失衡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带来很大影响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压力,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www.61k.com)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什么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加快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决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我国的民族政策:

? (1)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作用:

? ①有利于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

?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维护民族团结,即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www.61k.com)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维护民族团结,即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做到“三个尊重”: ?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 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一国两制”的内容

– “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一国两制”的意义

(1)“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了祖国的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正是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www.61k.com)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

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立场: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二、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民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不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或关系不大。[www.61k.com)

(3)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

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 其内容是:“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你认为什么是责任呢?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www.61k.com)

2、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3、责任越多,角色越多。

(1)结合材料一、二,说一说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2)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

(3)结合本课知识,谈一谈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4)有人说:“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的责任都是相同的”结合书本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1)国家领导人、灾区干部群众、解放军、武警官兵、医护人员、防疫人员、社会各界人民都承担了各自的责任。

(2)国家领导人承担了做出重要指示、统一部署、领导的责任;灾区干部群众、解放军、武警官兵承担了防汛抗洪、转移救助被困群众的责任;医护人员承担了救死扶伤的责任;防疫人员承担了消毒防疫的责任,各界人民承担了捐款、捐物的责任。

(3)启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社会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生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活。(www.61k.com)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

三 :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五一节期间,收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年第4期,这一期杂志集中讨论了国内微课程(微课)的发展,应杂志社编辑之约,我为这一期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我们团队近期在一些省市开展教师微课程培训的情况,谈到了有关微课程的发展和设计开发的问题。特转载于此,供读者参考。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图1. 河北鹿泉一中高中学生的化学课使用平板电脑学习微课程,2013年4月27日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200234)

一、 引子:你摊上大事儿了

2013年新学期刚开始,我几乎每一星期都接到电话和电子邮件,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门、基层学校热情邀请我去参加报告会或培训班,给一线教师培训学习微课程教学设计。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家现在一下子象发烧一样,到处都在说微课程、翻转课堂、可汗学院?

上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辑又给我发邮件,又打电话,希望我帮杂志社最新一期撰写关于微课的稿件,还说邀请了华南师大的焦建利教授、最早在国内基层教育部门组织微课大赛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主任一起撰写微课稿件。正在我思考如何完成杂志社这项任务之际,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打电话,要我给该校全体教师培训微课教学设计,电话中他一开口就说:你摊上大事儿了!

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要搞全员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培训?对方说,你看看,过去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学生上机要排队、发上机票、门庭若市;现在,门可雀罗,除了教师规定必须到机房上课以外,几乎没人来这里,机房里的电脑都蒙上灰了;而在校园里,学生个个拿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你再看看大街上,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下1步的发展,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学生人人用自己的设备上网学习,教师不“翻转课堂”,还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行吗?时间已经到了1个节点上了!

啊,我明白了,我摊上大事儿了!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

二、“课”和“微课”的含义

在正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上课”了,“一堂课”,是指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1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1]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类数字化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1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www.61k.com)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都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1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1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1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程的实践也发现,其实,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上面介绍的是人们的经验证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微课程的时间长短作为心理实验研究的课题,通过大样本实验统计得出精准的结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

三、微课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1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在人类教育史上,由于语言的进化、文字的出现、学习内容载体(媒体)的演进,从远古的岩石绘画传意,到甲骨、青铜、纸张、印刷,人类教育经历了口耳相传、私塾、书院到班级、学校的演进;从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到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增强现实、三维打印;从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传统的课堂带到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教育、1对1学习、翻转课堂。在这个历史久远的演化过程中,教学媒体的变化最明显,而教学方式的变化相对缓慢。

在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上,从上个世纪早期主要使用的是幻灯、无声电影,录音等,电视和录像是80年代初随着日本索尼录像机进入中国后,逐步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制作了1大批教学电视节目,各地电教部门都有以多少T为存储单位的课堂教学实录资料。人们逐渐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电视教材不能进入课堂。(周君达,1984)〔2〕 北京大学电教中心的追踪调查发现,电视教材利用率仅为0.046%,很低。提出了对一般教学片应当发展小片(约3-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万明高,韩桂荣,1989)〔3〕在八十年代初,电教工作者就总结出学校课堂教学应发展内容集中单一、时间短,由教师随堂灵活运用的“插片”。(王兴中,1983)〔4〕九十年代后,我国电教界已明确将“片断性内容”电视教材作为电教教材的1种类型。“这类电视教材,可以没有尾,也可以没有解说,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教师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这类片断教材,尽管只有一、二分钟长,但往往是教学上非常珍贵的形象材料,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好处。是1种值得提倡的电视教材”(李运林,1991)〔5〕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将微视频主要作为辅助教师讲课的辅助材料,还没有微课程的概念。

同期,在面向社会的广播电视台的节目中,开始出现了1种短小的电视教育节目,被称为“Micro Course”(微课程)、“MiniCourse”(迷你课程),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讲述1个主题,如“Whoto”(如何做……)节目,用微课方式几分钟介绍1种小技巧,诸如“如何打领带”,“如何做比萨”等。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大规模进入正规教育的课堂中。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迅速走红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让每1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前面提到的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那就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设备,如iPad、三星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

四、微课的评价

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微课的评价标准,一般由组织微课推广或者比赛的教育主管部门设计评价标准。在我们组织的教师微课程培训项目中,我们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根据过去全国电教教材评审标准和微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注意评价指标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提出了1个培训微课程的参考评价标准,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等地试用,可供组织培训活动和后续的研究者参考。微课程的评价标准分为5项指标:


表1.微课程评价表

指标

权重

聚焦

20

简要

20

清晰

20

技术

20

创新

20

总体评价:

下面是评价指标的简要说明:

1.聚焦:微课程只讲述1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2.简要: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3.清晰: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例如:PPT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

4.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1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技术的目的在于辅助学习,切勿滥用技术,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5.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

五、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

我们在北京、上海、山东、深圳等地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在刚刚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之际,往往把微课设计成为了小课件,没有掌握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长期以讲授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维定势。因此,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根据我们在上海闵行区、山东淄博、深圳福田区开展的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培训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1个微课程只说1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1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1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1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之际,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l 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l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l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l 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

l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45页.

[2]周君达,关于目前电视教材编导工作中的问题,电化教育研究,1984.2. P46

[3]万明高,韩桂荣,电视教材利用率的追踪分析,电化教育研究,1989.4. P48

[4]王兴中,发挥电教功能,提高接受效率——插片播放效果探讨,电化教育研究,1983.4. P31

[5]李运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P34

(原文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年第4期,p10-12.)




本文标题: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请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102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