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1-17 所属栏目:空巢家庭

一 :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农村“空巢老人”作为一个非凡的特殊群体,在个体人格特征变化、身心健康、个人生活质量、养老保障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的目前状况的不容乐观,要解决好“空巢老人”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政府、家庭子女及“空巢老人”本人等各方力量,尤其要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可动用资源支持,家庭子女及“空巢老人”本人共同努力,凝聚社会共识,动用社会一切力量,加大力度改变现有状况。

【关键词】 空巢老人 现状问题 对策

我国“空巢老人”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转型和升级,“空巢老人”的子女由于所居地农村劳动力富余,不得不外出打工、从事经商等谋生手段以维持生活,他们的父母被迫留守农村,独守空房,成为人口老龄化中的特殊群体。“空巢老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而又需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种种原因导致许多“空巢老人”生活在孤岛之中,“留守”在家里,过着孤寂的生活。他们面临“人格特征发生急剧变化;生活上压力空前,孤立无助;思想上沟通无力,封闭自守;心理上老化自卑,焦虑恐惧;行为上刻板拘泥,困守空房;身心状况上监测不力,疾病缠身,久拖不治;社会上缺少支持,养老陷于困境”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严峻社会问题。我镇位于黄冈市长江边缘,是古老的乡镇,由于改革浪潮的冲击,许多事业单位和当地厂矿企业纷纷倒闭,该镇经济陷于萧条境地,农村人口占该镇总人口90%。农村以传统作业为主的模式已经转型,导致劳力剩余,该镇成为一个农村劳务输出的大镇,农村存在着大量的留守“空巢老人”。作者调查了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高湾村“空巢老人”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处在蕲州镇,约1000户,有12000人口,本地的“空巢老人”有3550人,占总人口28.8%,空巢老人中年龄大部分处于65周岁以上。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一系列文件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留守“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个人生活质量、养老保障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国农村留守“空巢老人”的民生问题及和谐社会的持续构建问题,应 1

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提振精神,凝聚共识,动用社会一切力量解决好农村留守“空巢老人”的诸多民生问题是项迫在眉睫的政治任务。

凭着一名长期从事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心,我在近五年的工作中高度重视“空巢老人”的现状问题。通过我多年来的充分调查和详尽分析总结,农村留守“空巢老人”主要存在五个方面亟需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人格特征发生急剧变化,生活上压力空前: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2006年我国独居老人约 1004万人,经济困难的占52.14% ,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1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16% ,感到不幸福的占21% ,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15%。2014年2月7日《人民日报》走近空巢老人报道显示:今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预计突破2亿人,其中空巢老人预计达到1亿人。2014年2月21日楚天时报报道黄冈市老年人口仅次武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61.8万人,占总人口的8.3%,预计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13万人,占总人口的15.1%,在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 很多农村青壮年是夫妻双双外出谋生,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形成。外出的青壮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了。留守的老人长期独处,生活意义不明确,和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更谈不上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任何的娱乐生活,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加之,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匮乏, “蹲墙根、找树荫、聊聊天、看电视”成了很多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缩影;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行动迟缓,记忆减退等产生畏惧心理是常事,担心生病,害怕死亡也是常有的事;有些人想与人交往,想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以体现价值,证明自己依然“老当益壮”,获得内心充实,但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些老人希望有一个静谧环境,回忆过去,品尝人生,但苦于烦事缠身,机会难求;有些老人希望受人尊敬,得到肯定,但苦于事与愿违,郁闷不落,意志消沉,造成心理障碍;更有些落后农村地方“空巢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更难说有何精神寄托。

无依无靠的老年生活让老年人倍受艰辛,生活等诸多方面问题压力不言而喻,子女们走后,“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空巢老人们因为隔代教育导致心理负担过重。据统计,不能与父母外出同行的农村儿童比例 2

高达56.11% ,6~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000万人。孙子辈的读书、教育任务也就全部落到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身上。照顾孙子辈的生活,已经加重了老人的生活压力,而对小孩们的教育让他们感到心理负担更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识字不多,没有好的辅导技术和水平,有的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有的空巢老人整天担心小孩学习成绩上不去而忧心忡忡,身心疲惫。现在的农村交通、通讯已有很大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一长,又担心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加之又是隔代教育,孙子辈也不好管教,很多孩子性格孤僻,好斗自残,时不时还惹祸上身。为此,老人们总觉得管小孩有些力不从心,教育不好又怕儿女们埋怨,严重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这些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等上的帮助,很容易产生各种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心理失衡等方面的问题,有的走向极端(上网成瘾、吸毒、自杀等),有的走向犯罪的深渊不能自拔,如果出现了这些不幸的事情 ,他们的爷爷奶奶等(留守“空巢老人”)的结局就更加悲惨!

(二)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孤独无助,缺乏幸福感:

空巢老人普遍存在“三怕”现象,即:一怕做饭,二怕生病,三怕孤单。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就更加堪忧,他们除了普遍存在“三怕”现象外,还普遍存在“三难”现象,即:一难没有一个暖和窝,二难有病没钱治,三难没有一个解闷的伴。农村”空巢老人”不仅要忍受子女不在身边时的心灵孤独和生活寂寞,生活上的照料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走访和调查中,我们列出了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一些事情:穿衣,洗衣,买菜,做饭,洗澡,打扫卫生,管理财务,购买日常用品。从收集问题一览调查表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有58%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无人照料。在蕲州镇高湾村调研时,我们了解到甚至有的老人一季度就穿一件衣服,冬天可能就从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谈不上清洁卫生。如果是已经丧偶了,一个人在家居住,不炒菜,吃饭就马虎应付;有的不做饭了,喝点稀饭米汤,吃点饼打发了事;还有的炒一次菜吃几天,谈不上营养饮食;他们节约成性,很少购买日常用品(洗发水、肥皂、牙膏等等)。随着老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健康状况的下降,一些老年病也接踵而来,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困扰着他们,死亡、残疾及意外伤害等威胁也在肆虐着他们,不要说生活起居的困难明显增大,有的连死亡多时也无人知晓。显然,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照顾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那些有疾病缠身或高龄老人。

3

(三)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单调,缺乏乐趣 :

人到老年,最大的愿望便是儿女子孙能常伴膝下,享受天伦之乐。而这种天伦之乐的物质前提是一家人衣食无忧,由于现实所迫,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家里独守空巢,对于这一点,老人都表示能够理解。在我们走访的空巢老人中,没有一位老人怨恨子女离家在外,抛下他们。他们都知道子女是不得已才这么做,用其中一位老人的一句话说“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空巢老人的孤独无奈,也道出了他们的深明大义。但每天活动单调、生活孤独毕竟是困扰很多空巢老人的一大问题。再说,老人年迈,身体每况愈下,行动越来越不方便,户外活动一定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可能到外边去走一走,而这对空巢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一来,老人活动的范围可能只局限在一间房子,接触的人可能只是老伴,甚至孤苦一人,自唱自和,自然导致老人日常活动单调,生活缺乏乐趣。我们这次调查蕲春县蕲州镇高湾村得知:蕲州镇高湾村总人口是12000人,留守“空巢老人”约3550人,究其根本原因是蕲州镇高湾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使得外出打工的人数如此之多,十室九空,留下老人,孤独无奈。同时也正因为农村娱乐的硬件配套设施比较欠缺,专为老年服务的娱乐场所和设施较少,可以说有些地方是一个空白。没有子女、儿孙的陪伴,又缺乏必需配套的娱乐硬件设施的服务,老人只能独自承受着晚年孤独寂寞的生活。

(四)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严重的健康医疗问题:

1994年中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统计占同期老年人口的7.6%,估计到2050年我国有4.87亿60岁以上老人,失能老人将达到五千万到六千万;估计农村失能老人占的比例很大。据我们调查,黄冈市空巢老人的总体健康医疗状况并不是太好。黄冈市在城市和农村的健康医疗情况并不是一样,有着相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在城市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农村要好,医疗情况也没有太大问题,主要是农村这一问题表现的比较突出,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常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以上,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即使子女外出打工带来的经济收入提高,加之新农合的优惠政策实施,农村空巢老人就医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只是对于一般的小病可以治疗,大病返贫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经济原因慢性病久拖不治,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情况,而且有些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发 4

性、急危牲,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家中无人转送延误救治最佳时机,导致治疗或抢救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比比皆是。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小病扛,大病拖”,已经形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实事,而农村“空巢老人”中失能老人的医疗健康问题就更加令人担忧。

(五)农村“空巢老人”的切身利益养老问题陷于困境:

农村“空巢老人”是人口老龄化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切身利益养老问题实质上包括物质上的赡养、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照料三个部分,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子女赡养重“物质”而轻“精神”,养老只限有限的物质供给和渴求的精神上慰藉,谈不上生活的照料。在我国农村目前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养老模式为补充,但目前仍存在制度方面的缺陷:

1.家庭养老保障机制弱化主要表现在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我国四、二、一的“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模式出现,家庭负担加重;当今农村青年传统教育受现代文明和市场理念等的洗礼和冲击,“忠孝”观念淡薄,加上农村劳动力富余,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对家庭养老而言是一种冲击。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脱离实际,几乎是用一个模式、一种制度来解决全国各类、各层次的农民养老问题;政府向农村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力有限,个人家庭支付比例较高,加上无专门机构负责,职责不分,管理不善,资金周转困难,运营过程繁琐,操作运行中阻。3.社区养老各地发展不平衡,最大缺陷是对集体经济的高度依赖,而各地经济差异较大,财力不足,养老机制薄弱,保障力度不大;服务体系未普及,机构不健全,名义上的养老院实际上是“避难所”或显示政绩的“展览品”;缺乏法律保护,倡导的养老没有制度作支撑,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权益得不到保障,运营免不了困难重重,陷于尴尬困难的境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我国医疗卫生和防疫等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而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背景因素,但剖析“空巢老人”诸多现状问题形成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摘要:

一、农村老年人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年化 5

加快发展。二是我国医学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疾病的预防、免疫、治疗等取得巨大进展,我国人均寿命较前几年明显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空巢期延长。2013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对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及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人类预期寿命、死亡率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9个方面,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6岁,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甚至高于一些欧洲国家。三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传统作业的快速转型,农村大量富余年轻劳动力向城镇迁移,留守农村“空巢老人”增加。四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以及居住条件改善,两代人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所有的这些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处于“真空”状态: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经济落后和文化生活贫乏相生相伴,这种现象在我生活的蕲州镇高湾村也毫不例外,当地习俗及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老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占33.6%,而当地从事此服务的缺或占4.5%,需要上门医疗服务的占34.6%,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20.3%,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太大。

三、社会各层面对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及问题产生重视程度不够,处理措施不力:

这主要表现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养老仍然停留在居家养老上,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重视度不够。三是子女“缺位”削弱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监管力度,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和各方面的负担,家庭养老作用弱化、淡化、轻视化。四是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农村甚行“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嫁女儿不养老”的传统观念等,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出现“小病挨,大病扛,病入膏肓等待葬”司空见惯的怪现象 ,没有子女身边照料,仅靠农村合作医疗有限的资源是解决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慢性病、重大疾病的治疗费高昂问题,更谈不上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6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缺失或建设规划速度较慢,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落实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娱乐文体活动不够丰富。根据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因此,我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社会方面

农村“空巢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社会“冷淡”很敏感,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敬。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2013年7月我国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该法的有关规定,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明确子女是照顾“空巢老人”的第一责任人,为了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积极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我们尤其要增强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加强对“空巢老人”问候、探访的监管的约束机制,确实保障法规在落实过程中取得实效。积极动员各地区学校、医疗、慈善机构等公益事业组织,社团、企业等各界人士通过与村(社区)建立联系,定期走访慰问所在地的空巢老人,并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建立当地的党员干部义务监护、帮扶制度,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

(二) 、政府方面

我国已明确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确保老人的日常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老年保障医疗体系,满足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应创新医疗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定制的医疗服务,如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卫生室全科医生,乡村卫生院签订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减免一定的医疗费用,上门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建立专门的医疗保健档案,专门设计医疗保健方案等。 有条件的,以街道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治病养身,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里安度快乐的晚年。

(三)、子女方面

加强“孝”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尊老爱幼良好社会风尚,对大多数农村“空巢 7

老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是物质供给,而是子女们的平时简单问候或微不足道的关爱行动。子女应该更多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父母身上,为自己的父母买好各种社会保险,尽一份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赡养责任。在外工作,也要经常主动与父母电话联系,嘘寒问暖,定期回家看望他们,多陪父母说说话,多陪父母做做家务;如果有条件,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或者将工作转回家乡,就能够长期照顾父母。

(四)、个人方面

农村“空巢老人”要积极投身到社区团体活动中去,要自己调整来适应环境和情境的状况,正确认识老化是生命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一个新陈代谢的客观过程,自己乐于营造安居乐业,文明温馨的良好氛围,葆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无论在个人劳动上、社会生活方面,还是家庭生活中,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要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树立毕生发展观,尽最大努力体现有价值的人生。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转换好个人社会角色和活动内容;二是避免消极逃避式适应生活;三是维护自我尊严,积极体现自我生活价值;四是积极参入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捍卫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好老年人自助互助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大多数人是得到了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上的极大丰富,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失去了一种亲情。或许,只有当人们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家庭问题,它已上升到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呼吁给每个老人一个幸福快乐而不是孤独寂寞的晚年,这正是需要亟待解决农村“空巢老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问题,值得每个社会公民的深思! 8

二 :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农村“空巢老人”作为一个非凡的特殊群体,在个体人格特征变化、身心健康、个人生活质量、养老保障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www.61k.com]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的目前状况的不容乐观,要解决好“空巢老人”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政府、家庭子女及“空巢老人”本人等各方力量,尤其要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可动用资源支持,家庭子女及“空巢老人”本人共同努力,凝聚社会共识,动用社会一切力量,加大力度改变现有状况。

【关键词】 空巢老人 现状问题 对策

我国“空巢老人”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转型和升级,“空巢老人”的子女由于所居地农村劳动力富余,不得不外出打工、从事经商等谋生手段以维持生活,他们的父母被迫留守农村,独守空房,成为人口老龄化中的特殊群体。“空巢老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而又需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种种原因导致许多“空巢老人”生活在孤岛之中,“留守”在家里,过着孤寂的生活。他们面临“人格特征发生急剧变化;生活上压力空前,孤立无助;思想上沟通无力,封闭自守;心理上老化自卑,焦虑恐惧;行为上刻板拘泥,困守空房;身心状况上监测不力,疾病缠身,久拖不治;社会上缺少支持,养老陷于困境”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严峻社会问题。我镇位于黄冈市长江边缘,是古老的乡镇,由于改革浪潮的冲击,许多事业单位和当地厂矿企业纷纷倒闭,该镇经济陷于萧条境地,农村人口占该镇总人口90%。农村以传统作业为主的模式已经转型,导致劳力剩余,该镇成为一个农村劳务输出的大镇,农村存在着大量的留守“空巢老人”。作者调查了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高湾村“空巢老人”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处在蕲州镇,约1000户,有12000人口,本地的“空巢老人”有3550人,占总人口28.8%,空巢老人中年龄大部分处于65周岁以上。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一系列文件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留守“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个人生活质量、养老保障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国农村留守“空巢老人”的民生问题及和谐社会的持续构建问题,应 1

空巢 留守村庄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www.61k.com]因此,提振精神,凝聚共识,动用社会一切力量解决好农村留守“空巢老人”的诸多民生问题是项迫在眉睫的政治任务。

凭着一名长期从事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心,我在近五年的工作中高度重视“空巢老人”的现状问题。通过我多年来的充分调查和详尽分析总结,农村留守“空巢老人”主要存在五个方面亟需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人格特征发生急剧变化,生活上压力空前: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2006年我国独居老人约 1004万人,经济困难的占52.14% ,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1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16% ,感到不幸福的占21% ,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15%。2014年2月7日《人民日报》走近空巢老人报道显示:今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预计突破2亿人,其中空巢老人预计达到1亿人。2014年2月21日楚天时报报道黄冈市老年人口仅次武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61.8万人,占总人口的8.3%,预计到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13万人,占总人口的15.1%,在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 很多农村青壮年是夫妻双双外出谋生,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形成。外出的青壮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了。留守的老人长期独处,生活意义不明确,和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更谈不上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任何的娱乐生活,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加之,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匮乏, “蹲墙根、找树荫、聊聊天、看电视”成了很多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缩影;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行动迟缓,记忆减退等产生畏惧心理是常事,担心生病,害怕死亡也是常有的事;有些人想与人交往,想干点力所能及的事以体现价值,证明自己依然“老当益壮”,获得内心充实,但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有些老人希望有一个静谧环境,回忆过去,品尝人生,但苦于烦事缠身,机会难求;有些老人希望受人尊敬,得到肯定,但苦于事与愿违,郁闷不落,意志消沉,造成心理障碍;更有些落后农村地方“空巢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更难说有何精神寄托。

无依无靠的老年生活让老年人倍受艰辛,生活等诸多方面问题压力不言而喻,子女们走后,“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空巢老人们因为隔代教育导致心理负担过重。据统计,不能与父母外出同行的农村儿童比例 2

空巢 留守村庄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高达56.11% ,6~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000万人。[www.61k.com)孙子辈的读书、教育任务也就全部落到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身上。照顾孙子辈的生活,已经加重了老人的生活压力,而对小孩们的教育让他们感到心理负担更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识字不多,没有好的辅导技术和水平,有的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有的空巢老人整天担心小孩学习成绩上不去而忧心忡忡,身心疲惫。现在的农村交通、通讯已有很大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一长,又担心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加之又是隔代教育,孙子辈也不好管教,很多孩子性格孤僻,好斗自残,时不时还惹祸上身。为此,老人们总觉得管小孩有些力不从心,教育不好又怕儿女们埋怨,严重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这些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等上的帮助,很容易产生各种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心理失衡等方面的问题,有的走向极端(上网成瘾、吸毒、自杀等),有的走向犯罪的深渊不能自拔,如果出现了这些不幸的事情 ,他们的爷爷奶奶等(留守“空巢老人”)的结局就更加悲惨!

(二)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孤独无助,缺乏幸福感:

空巢老人普遍存在“三怕”现象,即:一怕做饭,二怕生病,三怕孤单。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就更加堪忧,他们除了普遍存在“三怕”现象外,还普遍存在“三难”现象,即:一难没有一个暖和窝,二难有病没钱治,三难没有一个解闷的伴。农村”空巢老人”不仅要忍受子女不在身边时的心灵孤独和生活寂寞,生活上的照料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走访和调查中,我们列出了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一些事情:穿衣,洗衣,买菜,做饭,洗澡,打扫卫生,管理财务,购买日常用品。从收集问题一览调查表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有58%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无人照料。在蕲州镇高湾村调研时,我们了解到甚至有的老人一季度就穿一件衣服,冬天可能就从不洗澡,也不换衣服,谈不上清洁卫生。如果是已经丧偶了,一个人在家居住,不炒菜,吃饭就马虎应付;有的不做饭了,喝点稀饭米汤,吃点饼打发了事;还有的炒一次菜吃几天,谈不上营养饮食;他们节约成性,很少购买日常用品(洗发水、肥皂、牙膏等等)。随着老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健康状况的下降,一些老年病也接踵而来,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困扰着他们,死亡、残疾及意外伤害等威胁也在肆虐着他们,不要说生活起居的困难明显增大,有的连死亡多时也无人知晓。显然,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照顾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那些有疾病缠身或高龄老人。

3

空巢 留守村庄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三)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单调,缺乏乐趣 :

人到老年,最大的愿望便是儿女子孙能常伴膝下,享受天伦之乐。(www.61k.com)而这种天伦之乐的物质前提是一家人衣食无忧,由于现实所迫,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在家里独守空巢,对于这一点,老人都表示能够理解。在我们走访的空巢老人中,没有一位老人怨恨子女离家在外,抛下他们。他们都知道子女是不得已才这么做,用其中一位老人的一句话说“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空巢老人的孤独无奈,也道出了他们的深明大义。但每天活动单调、生活孤独毕竟是困扰很多空巢老人的一大问题。再说,老人年迈,身体每况愈下,行动越来越不方便,户外活动一定越来越少,甚至根本没有可能到外边去走一走,而这对空巢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一来,老人活动的范围可能只局限在一间房子,接触的人可能只是老伴,甚至孤苦一人,自唱自和,自然导致老人日常活动单调,生活缺乏乐趣。我们这次调查蕲春县蕲州镇高湾村得知:蕲州镇高湾村总人口是12000人,留守“空巢老人”约3550人,究其根本原因是蕲州镇高湾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使得外出打工的人数如此之多,十室九空,留下老人,孤独无奈。同时也正因为农村娱乐的硬件配套设施比较欠缺,专为老年服务的娱乐场所和设施较少,可以说有些地方是一个空白。没有子女、儿孙的陪伴,又缺乏必需配套的娱乐硬件设施的服务,老人只能独自承受着晚年孤独寂寞的生活。

(四)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严重的健康医疗问题:

1994年中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统计占同期老年人口的7.6%,估计到2050年我国有4.87亿60岁以上老人,失能老人将达到五千万到六千万;估计农村失能老人占的比例很大。据我们调查,黄冈市空巢老人的总体健康医疗状况并不是太好。黄冈市在城市和农村的健康医疗情况并不是一样,有着相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在城市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农村要好,医疗情况也没有太大问题,主要是农村这一问题表现的比较突出,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常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以上,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即使子女外出打工带来的经济收入提高,加之新农合的优惠政策实施,农村空巢老人就医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只是对于一般的小病可以治疗,大病返贫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经济原因慢性病久拖不治,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情况,而且有些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发 4

空巢 留守村庄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性、急危牲,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家中无人转送延误救治最佳时机,导致治疗或抢救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比比皆是。[www.61k.com)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小病扛,大病拖”,已经形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实事,而农村“空巢老人”中失能老人的医疗健康问题就更加令人担忧。

(五)农村“空巢老人”的切身利益养老问题陷于困境:

农村“空巢老人”是人口老龄化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切身利益养老问题实质上包括物质上的赡养、精神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照料三个部分,对于农村“空巢老人”来说,子女赡养重“物质”而轻“精神”,养老只限有限的物质供给和渴求的精神上慰藉,谈不上生活的照料。在我国农村目前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养老模式为补充,但目前仍存在制度方面的缺陷:

1.家庭养老保障机制弱化主要表现在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我国四、二、一的“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模式出现,家庭负担加重;当今农村青年传统教育受现代文明和市场理念等的洗礼和冲击,“忠孝”观念淡薄,加上农村劳动力富余,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对家庭养老而言是一种冲击。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脱离实际,几乎是用一个模式、一种制度来解决全国各类、各层次的农民养老问题;政府向农村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力有限,个人家庭支付比例较高,加上无专门机构负责,职责不分,管理不善,资金周转困难,运营过程繁琐,操作运行中阻。3.社区养老各地发展不平衡,最大缺陷是对集体经济的高度依赖,而各地经济差异较大,财力不足,养老机制薄弱,保障力度不大;服务体系未普及,机构不健全,名义上的养老院实际上是“避难所”或显示政绩的“展览品”;缺乏法律保护,倡导的养老没有制度作支撑,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权益得不到保障,运营免不了困难重重,陷于尴尬困难的境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我国医疗卫生和防疫等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而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背景因素,但剖析“空巢老人”诸多现状问题形成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摘要:

一、农村老年人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年化 5

空巢 留守村庄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加快发展。[www.61k.com)二是我国医学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疾病的预防、免疫、治疗等取得巨大进展,我国人均寿命较前几年明显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空巢期延长。2013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15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对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及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人类预期寿命、死亡率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9个方面,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到76岁,高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甚至高于一些欧洲国家。三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传统作业的快速转型,农村大量富余年轻劳动力向城镇迁移,留守农村“空巢老人”增加。四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以及居住条件改善,两代人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所有的这些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处于“真空”状态: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经济落后和文化生活贫乏相生相伴,这种现象在我生活的蕲州镇高湾村也毫不例外,当地习俗及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老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占33.6%,而当地从事此服务的缺或占4.5%,需要上门医疗服务的占34.6%,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20.3%,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太大。

三、社会各层面对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及问题产生重视程度不够,处理措施不力:

这主要表现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应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养老仍然停留在居家养老上,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重视度不够。三是子女“缺位”削弱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监管力度,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和各方面的负担,家庭养老作用弱化、淡化、轻视化。四是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农村甚行“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嫁女儿不养老”的传统观念等,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出现“小病挨,大病扛,病入膏肓等待葬”司空见惯的怪现象 ,没有子女身边照料,仅靠农村合作医疗有限的资源是解决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慢性病、重大疾病的治疗费高昂问题,更谈不上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6

空巢 留守村庄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缺失或建设规划速度较慢,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落实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娱乐文体活动不够丰富。(www.61k.com)根据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因此,我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社会方面

农村“空巢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社会“冷淡”很敏感,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敬。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2013年7月我国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该法的有关规定,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明确子女是照顾“空巢老人”的第一责任人,为了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积极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我们尤其要增强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加强对“空巢老人”问候、探访的监管的约束机制,确实保障法规在落实过程中取得实效。积极动员各地区学校、医疗、慈善机构等公益事业组织,社团、企业等各界人士通过与村(社区)建立联系,定期走访慰问所在地的空巢老人,并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建立当地的党员干部义务监护、帮扶制度,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

(二) 、政府方面

我国已明确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确保老人的日常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老年保障医疗体系,满足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应创新医疗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定制的医疗服务,如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卫生室全科医生,乡村卫生院签订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减免一定的医疗费用,上门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建立专门的医疗保健档案,专门设计医疗保健方案等。 有条件的,以街道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治病养身,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里安度快乐的晚年。

(三)、子女方面

加强“孝”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尊老爱幼良好社会风尚,对大多数农村“空巢 7

空巢 留守村庄 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老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是物质供给,而是子女们的平时简单问候或微不足道的关爱行动。[www.61k.com]子女应该更多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父母身上,为自己的父母买好各种社会保险,尽一份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赡养责任。在外工作,也要经常主动与父母电话联系,嘘寒问暖,定期回家看望他们,多陪父母说说话,多陪父母做做家务;如果有条件,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或者将工作转回家乡,就能够长期照顾父母。

(四)、个人方面

农村“空巢老人”要积极投身到社区团体活动中去,要自己调整来适应环境和情境的状况,正确认识老化是生命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一个新陈代谢的客观过程,自己乐于营造安居乐业,文明温馨的良好氛围,葆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无论在个人劳动上、社会生活方面,还是家庭生活中,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要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树立毕生发展观,尽最大努力体现有价值的人生。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转换好个人社会角色和活动内容;二是避免消极逃避式适应生活;三是维护自我尊严,积极体现自我生活价值;四是积极参入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捍卫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好老年人自助互助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大多数人是得到了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上的极大丰富,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失去了一种亲情。或许,只有当人们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家庭问题,它已上升到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呼吁给每个老人一个幸福快乐而不是孤独寂寞的晚年,这正是需要亟待解决农村“空巢老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问题,值得每个社会公民的深思! 8

三 : 农村养老现状报告:空巢家庭超半数 八成老人对现状满意

四成多的农村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www.61k.com)而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在各地区农村老人持不喜欢态度的比例中,东部是69.5%,中部是68.1%,西部是64%,东北部是67.6%。

上述数据来自一份最新发布的报告。6月6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老龄社会公共政策挑战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带来这份《2014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

空巢家庭超过半数

张雄介绍,子女资助对影响养老快乐指标占比首位,新农保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养老经费贡献率占比很高,土地收入对农村养老经费的影响力仍然是最基本的。在农村老人消费支出方面,发现饮食、医疗与人情往来占据前三位,尤其人情往来在农村老人的消费中占到比较靠前的位置。

在农村老人家庭关系和心理状况方面,传统的大家庭转变为小家庭,子女外出导致年轻人在老人身边抚养比例降低,空巢家庭超过半数。

“老人们对家庭关系、配偶关系和子女关系满意程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高,都逾八成,所以农村的老人容易满足,他们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认知。”张雄称。

子女照顾老人主要是以给货币为主,这一比例已超过50%,其次则是粮食资助等。由于农村老人的子女多居住在本地本村,老人对儿女的孝顺状况比较满意。中国农村老人与子女通过手机、电话方式联络的频率大大增加,这也是中国农村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趋势,其中经常电话联系的占56.4%。

在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的状况方面,调研组发现,农村正在出现排浪式消费,从耐用消费品阶段进入大众消费品阶段,现代化通信工具在农村提前普及,留守老年人群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比如电话手机指标中,东部拥有占比是79.8%,中部、西部和东北部为75.2%、77.1%、86.1%。

本文标题:农村空巢老人现状-论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73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