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带着尺子去钓鱼》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2-18 所属栏目:尺规作图教学反思

一 : 《带着尺子去钓鱼》教学反思

本课我通过媒体介绍,自然引出丹麦这个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的半岛国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丹麦这个美丽的国家。此外,为什么带着尺子去钓鱼应该是孩子们急切想了解的,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故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在此基础上突破了课文原有的结构,直达主题。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找出原因的句子。学生的主观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涨。再由这一主题联系上下文,直到朗读。课堂结构完整,环节紧凑,主题突出。

二 :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孟庆芬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三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样的道理。

【学情分析】

班上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给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子,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生活体验多种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动”、“沮丧”、“告诫”等词语的意思或表现的情形。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和重点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情变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想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父亲坚持要“我”放鱼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

【教学重点】

1.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谈话:(出示幻灯片。)请看大屏幕,这些人正在做什么?谁钓过鱼?说说钓鱼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钓鱼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3.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汇报后,教师提炼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精读课文,深悟课文

(一)有感情地朗读“钓鱼放鱼”部分,体会心情的变化,

1.钓到鱼后,我为什么要放掉鱼?画出文中句子,并指导体会。(1.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2.父亲坚决让我放鱼)

(1).指生读句子。出示课件“补充资料”

(2)、读父亲的话,理解“不容争辩”

2.应该放鱼,可是,我愿意放吗?从钓鱼到放鱼,我的心情放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3-9段,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语句。把直接写心情的词语圈出来,如果没有,自己在旁边写上。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交流时先说哪一段),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出示课件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1)、指生读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一句句知道朗读

3.我为什么依依不舍?默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预设理由

A.鲈鱼太大太美了

B.我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

C.当时没人发现我钓鱼,即使发现,也没人知道我什么时间钓到的鲈鱼。

4.这美丽的大鲈鱼太诱惑人了,我太舍不得了,我不想放鱼。可是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坚决要我放鱼,我不得不放。唉!真难呀!所以父亲这样告诫我。说:齐读(出示课件)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结合这件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启示”

1、我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在道德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舍去了鲈鱼,获得了什么?默读第10自然段。(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哪里看出来?34年来,我遇到过类似的事吗?我是怎么做的?

(1).(出示课件)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就这句话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考考大家呢?(指名:学生质疑,学生回答)

那“鱼”为什么加上双引号?

“鱼”指的是什么?这句子中的“鱼”指的是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我”可能遇到哪些诱惑呢?(答:可能遇到过的“鱼”可能是:我当设计师可能会有人出高价钱钱收买我,让我把我设计的东西挖过去……)你在生活中又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诱惑?举例说说。“我”面临利益诱惑和道德的抉择时,我会怎样做?就像你们说的那样,他一定会选择正确的,那是因为每当这时,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课件)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那是因为我从小受到了——,获得——。(板书:勇气力量)

 2、如果说三十四年前,他放掉大鲈鱼是那样的无奈和沮丧的话,在他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诱惑人的“鱼”的时候,作出的选择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自觉地那样做,那是因为

(课件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勇气和力量。)

这就是作者得到的启示:

 3.总结:三十四年前,皎洁的月光下,(出示幻灯片,齐读)“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三十四年后,月光如水的记忆里,“我”的依依不舍换来了父亲的告诫(幻灯片):“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幻灯片)“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对文中的“我”说,对父亲说,对你自己说。请写在文中空白处。”

4.课件出示名言,齐读

四.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2、推荐读书。《智慧背囊》

《钓鱼的启示》教后反思

 厉建芳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文质兼美,蕴含着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困难的。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于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同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

3、引导思维,解决问题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

问题一: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

问题二: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

问题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当自己遇到道德难题的时候,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都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了对“启示”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理想的地方,恳请领导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 钓鱼的启示反思|钓鱼的启示课后反思

钓鱼的启示反思|钓鱼的启示课后反思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这句话深刻的指明了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促
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钓鱼的启示》一课文质兼美,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通过叙述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获得终身受益的启示。写的是詹姆斯小时候和爸爸一起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因为时间距开始捕捞鲈鱼还差两小时,爸爸让他将鱼放回湖中,尽管詹姆斯心中不情愿,但还是照父亲的话做了,并在詹姆斯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启示是告诉我们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也没有精彩的情节,但是它用简朴的语句和简练的故事情节讲述出了一个不深奥但却非常有意义的道理。
这节课上的一直很顺利,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学习的难点,启发学生就“启示”提出疑问、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来解决问题。逐步解决学生的问题“放鱼是对的,不放就是错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我做起来却很难呢?”“为什么说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呢?”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学生大多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父亲为什么要‘我’把大大鲈鱼放掉”的看法。快要下课的了,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父亲这么做,只是为了做给儿子看看的。其实他也不想这样去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作秀”。这个问题引起的波澜不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虽然不尽人意,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感受到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我沉思了,我们真的难以预测,每个孩子在课堂上站起来会表达自己的哪些看法,但我却一直坚信一点:要与学生真诚对话。因为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感受到精神碰撞的喜悦,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我希望的是师生对话过程中,展开的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永远不会完结。为此在班里举行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演讲的主题:真实离我们有多远?
在演讲会上,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发言,他们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父亲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举动----放掉鲈鱼,抵制诱惑,这需要很高的境界,不单只是为了给儿子看,而父亲本身就是一个遵守道德的人。他的做法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做作的,是一种真实的写照,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作秀”。虽然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对与错该不该的个人问题,但道德的实践却是不容妥协的。一名孩子这样说道:“我读了课文《钓鱼的启示》后,感到最重要的是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守纪律的人。例如,我过去上课时,总有思想开小差的事,不专心听老师讲课。尽管老师、同学都不知道,我还是应该反省,今后坚决改正。”,他的话音刚落,就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还有一名孩子是我们班的班长,他说:“老师,有一次,我中午在小卖部门前捡到一元钱,环视四周,看到周围没人,就把钱揣入衣兜里占为己有,后来回到家里,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对我说:‘这钱首先应该归还失主,如果不知道失主。你也不能拿去用,你应该上交给老师或学校。’我很不理解妈妈的说法,妈妈又对我说:‘拾到东西要交公’这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规则,人人都要遵守……’在妈妈苦口婆心的教导下,我把钱上交了。读了这篇课文,我更加坚信我以后一定会在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好公民。”听了他的发言,同学们都投去了赞许的目光。班级中还有一些同学搜集了关于道德的名言,其中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莎士比亚说的那句话:“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看着孩子们精彩的演讲,我的心怦然心动,是啊,教书育人除了课本上知识技能之外,更多的就是应该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营造一个生气勃勃的色彩斑斓的爱心世界,其实我们的世界本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在今天的课堂上他们发自内心的流露出的是一份情,是一份人生的收获。
课文结束了,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偶尔想起这节课,因为这个故事给了我和他们终生的启示: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要诚实的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正如契诃夫所说的: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五 : 《钓鱼的启示》教学片段与反思二

启初小学 王清媚

教学片段:

师: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爸爸是怎么想的?

生:爸爸想让詹姆斯从小遵守规则。

生:爸爸想还没到钓鲈鱼的时间,现在留下这条鱼,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贪小便宜的人。

师:说得真好!这位同学用到“贪小便宜”这个词,非常恰当,生活中你碰到过这种例子吗?

生:有一次,我陪一位同学到小卖部买笔,店主多找给他五毛钱,他没有说出来,而是自己留下了。

师:大家来试想一下,当时那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不要白不要。

生:只是五毛钱而已,对于店主来说损失不大。

生:今天真走运,赚了五毛钱。

师:这些想法对吗?你怎么评价他的行为?

生:不对,因为遵守规则是一种美德,应该自觉。

生:不对,因为小时侯如果贪小便宜,长大就有可能贪污受贿,铸成大错。

生:他的行为不对,而且会良心不安,因为这些钱是不应当得的,他多得了五毛钱也不会快乐。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会当一名自己自觉遵守规则,不贪小便宜的人,正像詹姆斯的爸爸教导詹姆斯的一样!现在我们一起来读第15段,把这段话记在脑子里吧!

师生齐读:“正像他的父亲教诲他的那样……你是否会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

反思: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一大突破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不仅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获得,还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充分发展。而《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有比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好材料。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少。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应该做何选择?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一个生成点——“贪小便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主要由“舍身处地地想”和“怎样评价他人的行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自觉讲道德、守规则的人。而学生的回答更让我惊喜不已!所谓抛砖引玉不外如是。只要加以恰当的引导,小学生的思维会长出翅膀来。

语文教学处处皆学问。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单单停留在课本知识上,应当将语文学习与培养人格适时地结合起来。只要我们精心挖掘,必将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本文标题: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带着尺子去钓鱼》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51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