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病梅馆记-病梅馆记

发布时间:2018-03-19 所属栏目:病梅馆记翻译口译笔译

一 : 病梅馆记

教学目标 

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

二、作家作品

三、解题

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象。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欹(qī)   蟠(pán)  诏(zhào)

鬻(yù)   诟(gòu)  遏(è) 暇(xiá)

2.学生对照原文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3段:抒写自己辟馆病梅的苦心。

3.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进行分析。

梅花:人才。

斫其正:对正直人才进行摧残。

删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压抑。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杀。

锄其直:忠负之士受扼杀,迫害。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

二、讨论学习

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当局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三、总结归纳

1.关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

四、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讲清一个道理。

二 : 《病梅馆记》赏析

【作者介绍】

[www.61k.com)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他是清代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的外孙,从12岁起就跟随外祖父学习《说文》之学,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由于龚自珍在政治上主张改革,受到顽固派的打击、压制,直到道光九年(1829)他38岁时才考中进士。以后曾任国史馆校对、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职,_一直都没有得到清王朝的重用。道光十九年(1839)他辞官回家,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和江苏丹阳县云阳书院讲学。道光二十一年(1841)卒于丹阳书院。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是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帝王一姓相传,万古不变的旧观念,抨击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和腐败政治,力主改革。他曾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结成宣南诗社,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对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

龚自珍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留下了300余篇散文和800余首诗。龚自珍反对当时流行的脱离实际、形式主义的八股文,主张文学作品要联系现实。他的作品充分反映了他的文学主张,这些传世的诗文,大都抨击了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和腐朽政治,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改革要求,以及对理想的强烈追求。龚自珍著述丰富,集有《龚定庵全集》。

【解题】

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据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又名《病梅记》。

龚自珍生活在封建统治日趋衰落的晚清,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内矛盾的激化,使濒于瓦解的封建社会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权,对外媚敌卖国,对内采用高压政策。为了束缚人们的思想,清朝统治者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法定文体,同时又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在这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受到压迫、摧残,全国都处于一种“万马齐喑”的境地。

道光十九年(1839),作者被迫辞官归里,他有感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大批人才被扼杀(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忧愤交集,写下了这篇《病梅馆记》。

作者迫于当时反动统治的严酷,采用含蓄隐晦的笔法,托物喻人,通过植梅这样的生活琐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们思想、扼杀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

【注评】

江宁之龙蟠,江宁:府名,旧江宁府治,在现在的南京市。龙蟠:龙蟠里,在今南京市城西清凉山下。一说即钟山,在现南京市东北,俗称紫金山。诸葛亮曾称赞它的形势是“钟山龙蟠”,所以后人称它为龙蟠山。苏州之邓尉,邓尉:山名,在现在苏州市西南,属吴县,以产梅著称。因汉代的邓尉曾隐居于此而得名。杭州之西溪,西溪:地名,在今杭州灵隐寺西北。皆产梅。皆:都、全,副词。○介绍梅的产地,引出议议的对象。或曰:或:有的人,代词。“梅以曲为美,以……为……:把……当作……,古汉语中常见的固定格式。以:把、拿,动词。为:作,动词。直则无姿;则:便、就,连词。姿:姿态、风度。以欹为美,欹:倾斜、倾侧。正则无景;景:景致。以疏为美,疏:稀疏。密则无态。”态:姿态。○以排比句式引出某些人品梅的审美观点,以此来影射当时统治者选用人才的标准。固也。固:本来。也:表示肯定,语气词。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其意:这个意思。指上文所述对梅花的审美标准。其:此、这种,代词。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未可:不能。明诏:公开宣告。诏,皇帝颁发的文告、命令,这里用为动词。大号:大声号召。以:以之,用它来,介词,其后省略了宾语。绳:木匠用的墨线,此处用为动词,意为“约束”“衡量”。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民:人,这里指种梅的人。斫直、删密、锄正,斫:用刀斧砍。删:削除、剪去。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以……为……:拿……当作……。夭梅:把梅树弄成奇形怪状。夭,屈、折,使动用法,使(梅)成病态。以,来,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求钱)表示前面行为(以天梅病梅为业)的目的。梅之欹之疏之曲,之:的,结构助词。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蠢蠢:愚蠢、愚昧。以:用、凭借,介词。其:他们的,代词。智力:智慧能力。为:做,动词。○以“文人画士”喻指封建统治者,他们心中“未可明诏大号”的“意”,是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以:把,介词。孤癖之隐:独特癖好的隐情。癖,癖好、嗜好。隐,隐情、隐衷。鬻:卖。者:的人,代词。斫其正,其:它的,代词,指梅树。养其旁条,条:枝条。删其密,夭其稚枝,夭:夭折,使动用法。锄其直,遏其生气,遏:阻止。○“斫”“养”“删”“夭”“锄”“遏”一串动词勾画出“文人画士”的帮凶们摧残梅花(也就是扼杀、摧残人才)的恶劣手段。以求重价,以:来,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求:索要,谋取。重价:高价。而江、浙之梅皆病。而:因而、于是,连词。皆:都、全,副词。病:病残,动词。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之:的,均结构助词。烈:严重。此:如此、这样,代词。哉:表示感叹的语气词。○由“皆产梅”到“梅皆病”,面对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恶果,作者发出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的感慨,表现出作者心中的愤怒和悲痛。

揭露病梅产生的原因。

予购三百盆,予:我,第一人称代词。皆病者,病者:病残的。者:……的,助词。无一完者。完:完好。既泣之三日,既:已经,副词。泣之三日:为它们哭了三天。泣:哭泣。乃誓疗之。乃:于是、就,副词。疗:治疗、救治。之:代词,指代梅树。○“泣之三日”,言作者对梅树(比喻人才)被扼杀的哀痛和同情,“誓疗之”显示出作者要解脱梅的束缚,恢复其本来面目的决心。

扩展:病梅馆记 / 病梅馆记原文及翻译 / 病梅馆记翻译

纵之顺之,纵之:放松它们。种梅人为使梅枝弯曲,常用绳子把梅枝捆绑起来,这里说的,就是把捆梅枝的绳子松开。顺之:顺从它们(让它们自然生长)。毁其盆,其:那些,指示代词。悉埋于地,悉:全部、都,副词。于:在,介词。解其棕缚;棕缚: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以……为……:用……作为……。以,用,动词。必复之全之。必:必定、一定,副词。复之:使之复。使它们恢复。复,恢复,动词使动用法。全之:使之全。使它们健全。全,完全,形容词使动用法。○“泣”“疗”“纵”“顺”“毁”“解”“复”“全”一连串的动作,详细地描述了作者“疗梅”的具体措施和计划。句式简短有力,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本来,副词。甘受诟厉,甘:甘心、情愿。诟历:辱骂。诟、厉,都是“骂”的意思。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辟:开辟、开设。病梅之馆:病梅馆。之,的,结构助词。以:来,表示动作行为目的的连词。贮:收藏。之:它们,指示代词,指代梅树。○“辟病梅之馆”,点明题目。“甘受诟厉”表现了作者的决心。

叙述作者建病梅馆,治疗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呜呼!呜呼:唉。感叹语。安得使予多暇日,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得:能够。暇日:空闲的日子。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以:用(来),连词。广:大量。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也哉:语气词连用,也,表示判断,哉,表示感叹。○作者暇目无多,闲田有限,但仍表示要“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表达了解救天下病梅的决心和愿望。

以感叹作结,叙述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有的人说:“梅树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的就没有了风姿;以枝干倾斜为美,端正的就没有了景致;以枝干稀疏为美,稠密的就没有了姿态。”固然如此。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这个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用它来衡量天下的梅树;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的人,砍掉笔直的,剪去稠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它当作职业来赚钱。梅树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能力所能做得到的。有人把文人画士这种独特癖好的隐情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让他们)砍掉端正的,培养横斜的侧枝,剪去稠密的,伤害它的嫩技,锄掉笔直的,阻止了它的生机,这样来谋取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树都病残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这样的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残的,没有一盆完好的。已经为它们流了三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放松它们,让它们顺着自己的本性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都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以五年为期,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使它们变得健全。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心情愿受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收藏它们。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藏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简析】

本文是一篇政论性的小品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作者作本文的主题,是表达要求改革、追求自由解放的愿望,揭露满清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罪恶。清王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从清初开始,就对人民实行严酷的思想统治。特别是对有反抗倾向的文人,动辄就从其作品中寻章摘句,罗织罪名,大兴文字狱。有清一代,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兴文字狱近九十起。每次冤狱中,株连所及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使当时的文人“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龚自珍《咏史》诗)。在这种“万马齐喑”的形势下,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无法从正面明言,所以作者以新颖的构思,以梅喻人,托梅议政,深刻而含蓄地控诉了统治者“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僇(戮)之”(龚自珍《乙丙之际著议第九》)的罪行,抨击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表达了自己要“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的决心和愿望。

作者在文章中围绕“疗梅”这一中心,以梅喻人才,以“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等摧残梅树的事实,来影射封建统治者对人材“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龚自珍《乙丙之际著议第九》)的扼杀;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来暗指封建社会“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耳以嵩高其身,一人为刚,万夫为柔”(龚自珍《古史钩沉论》)的统治手段;以“疗梅”来象征作者要求变革和解放的主张;作者“甘受诟厉”,决心“疗之,纵之,顺之”,“复之全之”,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战斗激情和勇气。通过这种比喻手法,作者突破了当权者的限制,比较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追求。同时,这些贴切的比喻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余地,发人深思。

这篇文章一共不过二百八十字,但行文紧凑,层次清楚,从梅的产地、评梅的标准、夭梅者的心计、梅的境遇到疗梅的决心、行动、计划、感慨,层层深入,周密、充实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文中用了不少整齐、简短的句式,铿锵遒劲,富于感情,读后使人感受到作者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愿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必复之全之

以……病梅为业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也有使动用法,课文中未出现,这里我们不讲),是古汉语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说动词后面所跟的宾语,不是动作的对象,而是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像“复之全之”,不是“复它全它”,而是“使它恢复、使它健全”,“恢复”“健全”都是“它(梅)”自己的动作。课文中类似的用法,还有“夭其稚枝”“夭梅”两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形容词带上宾语,表示使宾语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达的性质或状态。像“以……病梅为业”中的“病梅”,就是“使梅成病态”的意思。

“绳”本来是名词,课文中“以绳天下之梅”中的“绳”,却是“约束”的意思,是名词用作动词了。名词活用作动词,也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像《鸿门宴》中“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中的“军”,“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一个表示“驻军”“驻扎”,一个表示“用眼示意”,都是这种用法,在阅读古文时,对这种现象要特别注意。

扩展:病梅馆记 / 病梅馆记原文及翻译 / 病梅馆记翻译

“以”在古汉语中可以作动词、介词、连词,三种用法课文中都有出现。

动词“以”主要用在“以……为”这种格式中。有两种情况,一种表示客观事实或实际作法,可以译作“用(拿)……作为……”。像课文中:

1.以夭梅病梅为业。

2.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另一种表示人的主观看法,可以译为“认为……是……“把……看作……”。像课文中: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介词“以”的用法比较多,它可以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

1.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以:把。)

可以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等:

2.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以:凭。)

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3.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谭嗣同》(以:因。)

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4.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以:于、在。)

连词“以”的用法和“而”相似,但“以”只能顺接,不表示转折,这是它和“而”的主要区别。

课文中的“以”主要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以译为“来”“去”等。如:

1.斫其正,养其旁条,……以求重价。(以:去。)

2.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以:来。)

扩展:病梅馆记 / 病梅馆记原文及翻译 / 病梅馆记翻译

三 : 病梅馆记

本文标题:病梅馆记-病梅馆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545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