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齐桓公求管仲翻译-管仲束缚 自鲁之齐 管仲束缚翻译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齐桓公求管仲翻译

一 : 管仲束缚 自鲁之齐 管仲束缚翻译

管仲束缚 自鲁之齐是管仲不谢私恩的语句。管仲束缚翻译:管仲因罪被捕。

管仲简介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 “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为 “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

管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管仲束缚 自鲁之齐 管仲束缚翻译_管仲束缚

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

管仲束缚 自鲁之齐出处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管仲束缚译文

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押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乞求一点食物,绮乌一个守边疆的官吏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请他吃食物。这个人趁机悄悄地问管仲:“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处死,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我将重用有贤明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奖赏[www.61k.com)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这个守边疆的官吏就怨恨他。

管仲束缚 自鲁之齐阅读答案

管仲不谢私恩

管仲束缚①,自鲁之齐,道②而 饥渴,过绮乌③封人④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⑤:“适⑥幸及齐不死,而用齐⑦,将何以报我⑧?”曰:“如子⑨之言,我且贤之用⑩,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管仲:春秋时齐桓公的宰相。束缚:被捆绑。②道:行至半道。③绮乌:城邑名。④封人:防守边疆的人员。⑤因:于是。窃谓:私下对(管仲)说。⑥适:若。⑦用齐:用于齐国,在齐国当官执政。⑧何以报我:以何报我,用什么来报答我呢?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⑩且:将。贤之用:用贤明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适幸及齐不死(  )

②如子之言(  )

③封人怨之(  )

④我且贤之用(  )

2.辨析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⑴自鲁之齐(  )

⑵乌封人跪而食之(  )

⑶如子之言(  )

⑷我且贤之用(  )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

参考答案:

1.①到 ②你 ③恨 ④将

2.⑴到,动词;⑵他,代词;⑶的,助词;⑷无义,宾语前置标志。

3.你若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在齐国当官执政,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4.一个人考虑的应首先是国家的利益,不应只顾私恩。(意对即可)

二 : 齐桓公求管仲:齐桓公求管仲-原文,齐桓公求管仲-译文

齐恒公小白原想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向齐恒公推荐了管仲,但管仲人在鲁国,齐恒公就以向鲁国讨要罪人为由,向鲁国要回管仲。鲁国的施伯了解管仲是有才之人,想杀掉管仲,幸亏齐国使者向鲁庄公请求活捉管仲回国并得到应允,管仲方能安全回到齐国。

齐桓公问管仲_齐桓公求管仲 -原文

(www.61k.com]桓公自莒反于齐②,使鲍叔为宰③,辞④曰:“臣,君之庸⑤臣也,君加惠⑥于臣,使不冻馁⑦,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⑧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⑨,弗若⑩也;治国家不失其柄⑾,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⑿,弗若也;执枹鼓⒀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⒁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⒂。”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⒃;君若宥而反之⒄,夫犹是⒅也。”桓公曰:“若何⒆?”鲍子对曰:“请诸鲁⒇。”桓公曰:“施伯21,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22?”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23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24,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25也。夫26管子,天下之才27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28,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29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30,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31②,请生之3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33 ,齐使受之而退。

注释:

本文选自《国语·齐语》。齐桓公,名小白,前685—前643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辅助齐桓公成霸业。

②〔自莒(jǔ)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

③〔使鲍叔为宰〕让鲍叔做太宰。鲍叔,姓鲍,名叔牙。宰,太宰,相当于宰相。

④〔辞〕谢绝。这里省去主语“鲍叔”。

⑤〔庸〕平庸,无才能。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馁(něi)〕饥饿。

⑧〔其〕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

⑨〔宽惠柔民〕宽大和善,感化人民。

⑩〔弗(fú)若〕不如。

⑾〔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⑿〔法于四方〕为四方之法,全国都适用。

⒀〔枹(fú)鼓〕战阵之间,击鼓以振作士气。枹,鼓槌。

⒁〔加勇〕增加勇气。

⒂〔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钩,衣带上的钩。滨,同“濒”,迫近。

⒃〔夫为其君动也〕他是为他的国君而行动。夫,彼。以下2个“夫”字同。君,指公子纠。

⒄〔宥(yòu)而反之〕宽恕了他而使他回来。

⒅〔夫犹是〕他也会像这样。是,代“为其君动”。

⒆〔若何〕怎么办。

⒇〔请诸鲁〕往鲁国去请求。诸,之于。

21〔施伯〕鲁国大夫。

22〔若之何〕同“若何”。之,代“鲁国不与”的情况。

23〔不令之臣〕不好的臣子。令,善。

24〔戮之于群臣〕在群臣面前杀了他。

25〔用其政〕用他的执政能力,用他执政。

26〔夫〕句首助词。

27〔天下之才〕治理天下的才士。

28〔得志于天下〕在整个天下都能如愿,称霸。

29〔长为鲁国忧〕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

30〔欲亲以为戮〕想亲眼看着杀掉他。

31〔犹未得请也〕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

32〔请生之〕请使他活着,请求给活的。“生”是使动用法。

33〔束缚以予齐使〕捆起(管仲)来交给齐国的使臣。

齐桓公问管仲_齐桓公求管仲 -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1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使人民感恩,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违背它的准则,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人民,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齐桓公派人向鲁国请求,正如鲍叔牙所说的。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体会



管仲和鲍叔牙初为至交,管鲍分金的故事千载流传。这篇课文记述了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赞扬了鲍叔牙之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通假字‍

桓公自莒反于齐(反通“返”);

执枹鼓立于军门(枹 通“桴”)

是以滨于死(滨通“濒”)

三 : 齐桓公求管仲

《国语》
    娟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加强理解,并能根据人物对话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2、掌握归纳词类活用的类型、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型:自读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2/)
“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对同学们来说,可能并不陌生,据《韩非子。说林上》记载,齐国谋臣管仲跟随齐桓公攻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途中,管仲献计,运用了老马的智慧,军队最终跟随老马找到出路。现在用来比喻富有经验的人对事物比较熟悉,在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其实谋臣管仲也正是一匹擅长治理国家政事的“老马”,那么齐桓公怎样如此幸运求得这匹千里马的呢?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今天所学的内容中求得答案。(板书 课题)
二、《国语》的相关知识(2/)
三种体例: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24史)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鲍叔、齐桓公以及施伯等人的语言,并从中品味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品质。
三、整体感知,了解本文的内容及人物形象。(主要是学生自读自习,老师引导指导。)
师:请同学用5分钟的时间结合文中注释及手中的助读材料自由诵读课文,理顺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试回答“略读导悟”中的两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难问题。)(5/)
学生自学,并质疑互相交流讨论。
师:时间到!同学们应该对这篇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我们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一起来朗读一遍,请注意一些生字词的读音,领略人物对话时的神情与语气。
学生大声齐读。(3/)
师:从文中第一句话我们得知,当齐桓公要让鲍叔做宰相的时候,鲍叔却推荐了管仲。鲍叔与管仲是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可能齐答)对,原来他们是初为至交,曾经一起做生意,每每分金时,管仲总给自己多分点,但鲍叔牙从未有怨言,他只是说:管仲有老母,家境贫寒,这就是千载流传的管鲍分金的故事。因此,管仲常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可见他们的交情不一般。鲍叔深知管仲之才,在他看来,他哪些方面不如管仲呢?
学生个别作答。(5/)
师明确:文中所提到的五个“弗若也”。
师:由此可见,管仲的确是个能辅佐国君治国的奇才。那么我们能否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鲍叔谢绝太宰的官职而力荐管仲的原因?(教师可略作引导,方法:联系上下文)
学生个别回答:“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2/   19/)
师:回答完全正确,同学很聪明,借用了谁的话?(学生答:施伯)对,施伯何许人也?“施伯,鲁国之谋臣也。”原来,当齐桓公不计曾被管仲射中钩的前嫌,答应任用他的时候,管仲还身陷鲁国呢。迎回管仲的差事并不好做,因为鲁庄公身边有个施伯,他可是老谋深算的,他一语道破了齐桓公的用心“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又曰:“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既然施伯对鲁庄公已经晓之以利害,那么鲁庄公为什么在“将杀管仲”之后还“使束缚以予齐使”呢?(5/)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可穿插引导:小白即位后,齐军击败鲁军,鲍子带兵入鲁国。)
明确:“弱国无外交”,鲁国被迫妥协。齐使者的一番话旁敲侧击地警告鲁庄公不得违背齐桓公的意愿。迫于齐国的威力,鲁庄公不得不把管仲交给齐国使者。
师:迎回管仲的工作终于划上了完美的句号,那么我们也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小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鲍叔牙和齐桓公怎样的品质?(2/)
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记叙了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也体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师:现在再读课文,必有另番风味,但这次诵读时,除了去领略君臣们的高尚品质外,可不要忘了注意一些文言现象,这些文言知识可是我们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基础。 
学生齐读。(3)
四、 读课文,学生找出自己认为重点的文言知识,并自由发言,然后老师归纳总结(幻灯打出相应例句),最后试完成精读训练。
师:读完课文,想毕同学们心中已有些字字句句,现在利用2分钟时间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然后告诉同学们,你所认为的知识点。
学生自由发言。(3/)
师:同学们集思广益,所供知识点已经很全面了。现在老师归纳总结一下(看幻灯片):(5/)
《》文言知识

一、 实词、虚词(见助读指要)
二、 一词多义
加:君加惠于臣            夫:夫为其君动也              知:夫知吾将用  
使百姓皆加勇焉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           共知越国之政
三、古今异义
于是:古:于是这样    今:连词,表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四、 通假字
桓公自莒反于齐(反通“返”);      执枹鼓立于军门(枹 通“桴”)   
是以滨于死(滨通“濒”)
五、词类活用
制礼义可法于四方(法,效法。名作动)   欲用其政也(政,执政,治理。名作动)
君若宥而反之(反,使……返。使动)     请生之(生,使……活下来。形容词的使动)
宽惠柔民(宽,使……宽大;柔,使……感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六、 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臣,君之庸臣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
2 所字结构
则非臣之所能也。
3 省略句
(我)弗若(之)也。      庄公以(之)问施伯。
4 介宾短语后置句
执枹鼓立〖于军门〗        欲以戮之〖于群臣〗      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师: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是这些,最后来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情况。请同学完成练习上的3—7题。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桓公自莒反于齐    反:逼返、返回。
    B。执袍鼓立于军门    鼓:击鼓。
    C。夫为其君动也    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D.寡君有不令之臣    令:善、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制礼义可法于四方    B.宽惠柔民
    C.君若宥而反之    D.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l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①是以滨于死    ,,  (①投诸渤海之尾
    “·1②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u·1②鲍子对曰:“请诸鲁。,,
    。  /①对曰:“夫战,勇气也。”    ,、  /①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L·1②夫管子,天下之才也    u 1②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6.—厂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 施伯一语道破寸’齐桓公的用心,并建议庄公杀死管仲。  
B.  B.鲍子力荐管仲,表现了他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C.“夫为其君动也”一句中的千君”是指公孙无知的儿子公子纠。
    D.齐国使者对鲁庄公说齐桓公想亲眼看到管仲被杀死。    .
  7.把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2)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3)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五、布置作业 
课后朗读成诵,并完成练习3—7题。
教后感:

[1]

本文标题:齐桓公求管仲翻译-管仲束缚 自鲁之齐 管仲束缚翻译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439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