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亚马逊网店怎么样-亚马逊美国的评论氛围是怎样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7-08-05 所属栏目:零售业按月做记账凭证

一 : 亚马逊美国的评论氛围是怎样形成的?

美国亚马逊某些产品的页面下确实有好多长篇大论的评论

美国亚马逊某些产品的页面下确实有好多长篇大论的评论  

秋霞

注:本文来自知乎“亚马逊美国的评论氛围是怎样形成的?”问题的回答,作者已授权。比原文略有修改。

亚马逊美国(英文版)的产品评论里,经常会出现非常详尽的产品评测长文。而亚马逊中国、淘宝等国内电商的评论区却少见这类专业的评论。那么,亚马逊美国是怎样形成这样的评论氛围的呢?

一周前去美国亚马逊逛了一圈,发现确实在某些产品的页面下有好多长篇大论的评论,比如大家对Kindle的评论:Kindle Fire HD 8.9“。 于是我向身边的一些美国朋友询问了原因,他们的年龄大概为20---40。

我所得到的答案只是来自一小部分美国人,希望通过整理后,能够帮助提问者更好的了解美国的文化。

明确一下,这里我所讨论的评论,是来自美国亚马逊用户真实的评论,暂不考虑那些”网络水军“、”专业写手“的因素。

接下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吧:

第一,从人的因素方面来看。

1),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美国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言论自由的国家,小到街头流浪汉,大到白宫领导人,他们是一个非常“爱说、健谈”的民族,他们不仅喜欢说,还希望分享传播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时,他们是绝对不会错失良机的。

在给自己在亚马逊购买的产品写评论对于他们来说正是一个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他们有话要说,而且有平台让他们说,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如果一些评论写得比较出众的话,其他用户可能会在该评论下进行评论,好的评论得到大家的关注,其作者当然会喜上眉梢、眉开眼笑咯。

2),希望可以帮助别人。

详细的评论一般都表达了该用户对产品的感受,或者好、或者坏,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和其他同类产品的比较等等,都会一一详细地描述出来,让其他用户(潜在的用户)感同身受。他们愿意抽出时间这样做,除了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意外,他们还希望可以给那些潜在的用户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比如,一些用户受益于产品时,他们希望通过评论来使其他人也能受益于该产品 ;一些用户觉得产品糟糕透了,他们则希望通过评论来使其他人免受其害。

而且他们相信,如果一个产品有足够多的差评时,美国亚马逊会把该商品撤下架的,这样在亚马逊的商品之间便存在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关于这一条,他们自己也不是很肯定,他们只是这样认为的)

第二,从美国亚马逊本身来看。

1),鼓励机制。

美国亚马逊在估计客户收到商品后,会发一封邮件到用户的信箱里,鼓励用户能抽时间对产品进行评论。

顺便在这里提一下,美国亚马逊的快递好给力,几乎都是在两天之内送达,好像比国内的快递给力多了。

2),另一种社交平台。

美国亚马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网络社区。人们在上面分享交流自己对产品的看法及建议,大家在分析产品时,相同的观点得到赞同,不同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非常自由和开放。

美国亚马逊在评论设置上跟国内的淘宝有些不同。用户可以在每一条评论下进行评论、或者对写该条评论的作者进行提问,进而关于产品进行更深刻更广泛的讨论。

比如,买了ipad10的A用户写评论说ipad10很实用,平时自己都是怎么使用它的,下载的某个App怎么怎么好。..。..;此时也够买了ipad10的B用户则在A用户的评论下进行评论说,“哎呀、我觉得这个App不如那个App好用,那个App又。..。..”;这时潜在的C用户看到了A、B的讨论便在A的评论下提问,“这ipad10跟ipad3的差距在哪里啊?那个App是免费的吗?。..。。。”;于是ABC对于ipad10开始了风风火火的讨论。这个例子举得可能有些幼稚,但我就是想表达人们可以在亚马逊上畅所欲言的讨论,志同道合的人还能交上朋友,专业的评论还能得到广大用户的称赞和恭维。

为什么淘宝没有形成这样的氛围呢?

这个可以解释原因吧:

   

今天早晨起来,看到大家的评论,发现如果单纯地把亚马逊和淘宝做比较的话,有些不科学,二者的经营模式完全不同。亚马逊和淘宝:一个是B2C商城,一个是C2C模式;一个是公司在运营,一个只是平台提供商。

但就评论这一点来讲,无论在哪里购物,既然卖方已经提供了用户对产品进行评论的平台,那为何又不能坦然地接受用户对产品的点评呢?好评就是亲,差评就要被威胁,谁还愿意给出自己对产品最中肯的评价。

我想,如果淘宝上的店铺一开始就用积极的态度对应顾客的“差评”,根据顾客的评论及时调整自己架上的产品,主动对产品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就算是规模较小的店铺也能诚信长久的经营吧。店铺尊重顾客的点评,同时顾客认为自己的评论对卖家和其他潜在顾客来说是有价值的,那谁又会拒绝给出中肯的评论呢。如果真是这样,如今淘宝的评论机制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二 : 不排队、不结账的零售店 为什么是亚马逊先做到?

  亚马逊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不排队、不结账的零售店,为什么是亚马逊先做到?

 

  编者按:近日,亚马逊宣布Amazon Go上线,这是一个实体杂货店,但有一点与以往大不相同,那就是省掉了结账的过程。消费者拿上商品就可以走人,订单稍后会传到消费者的亚马逊账号。这个过程不用出纳员,不用排队,不用刷信用卡。虽然专家认为Amazon Go很像未来的零售模式,但亚马逊能否完善这项业务尚不得知。但是众多公司中,为何亚马逊可以做到不排队,不结账呢?

  目前只有一个Amazon Go商店,它位于亚马逊的发源地西雅图,而且商店内的空间较小,只有1800平方英尺大,售面包,牛奶,奶酪,还有即食小吃和新鲜餐点。亚马逊称,你只要用Amazon Go 应用程序登录商店就可以购物了。更准确地说,当亚马逊把这种商店推向市场时,便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前,Amazon Go处于测试阶段, 只向内部员工开放,预计在2017年投入市场。

  对于这项“免付款购物”的原理,亚马逊似乎不太想要与大众分享。亚马逊只用了几个热词解释这项技术:“机械视觉,环境感知,深度学习”。商店各个角落装有传感器,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消费者的目光,甚至能在人群中识别出部分被遮挡的商标。除了这些,其他方面的细节就不得而知了。

  但并不是说这毫无根据。实际上,零售科技专家和机械视觉专家一致认为亚马逊的广告系统完全合理,因为当前人工智能,射频识别,传感器和机械学习技术已颇具规模。从来没有人像亚马逊这样将这些技术整合起来,毕竟亚马逊是独一无二的企业。

  亚马逊的选择

  零售科技公司在探索实体店时,对追踪顾客已经做出足够多的努力。许多公司,比如RetailNext、Euclid、Nomi 都是这股潮流的推动者。追踪顾客,让顾客购买更多商品,实现更多店内促销,是商店的利益所在。顾客在商店里的行走轨迹,他们购买何种商品,这类数据的集合决定了商店的布局方式,从而能额外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佳的销售记录。

  Euclid Analytics 的Brent Franson说,此前的一些努力没有把商品和客户联系起来,但Amazon Go做到了,正是顾客让商店能追踪到他们手机上的无线地址,从而在智能手机和实物之间建立联系。(其他公司用视频分析和信标来实现)。Franson说:”当顾客离开商店时,为了把顾客和他们购买的商品绑定在一起,需要一项新的技术,这项技术我们至今还没发掘。顾客和商品的无缝绑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Franson指出,假如亚马逊不能保证无缝绑定,那么也就意味着会出现错误判定顾客偷了商品的情况,或亚马逊错误地向某个顾客没买的商品收款,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合理的。

  更为复杂的是,购物是一种棘手的行为,RetailNext的首席技术执行官和共同创始人Arun Nai如是说道。杂货店的购物者常把商品放错位置。某些食物,比如说蔬菜,价格按重量计算。家庭和其他团体需要有一个共用的实体购物车,而不是用智能手机单独对他们每个成员结账。

  然而,亚马逊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独特的优势。它在其他运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在不同仓库存储和取出物品,还有支持语音助手Alexa的人工智能,都能用来消除这些障碍。Nair表示:“技术是坚强的后盾。”

  AI的一家创业公司Dextro的老板David Luan说,亚马逊可能结合了传感器和其他各项技术手段。它需要机械视觉来检测购物者的目光和拿起的商品,货架上的传感器,一个手机程序与顾客的身份绑定(通过一个十字转门,扫描二维码,这个二维码相当于进入商店的钥匙),可能是某些增强的射频识别来识别个人物品。

  亚马逊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是,它管理着整个生态系统。 Luan表示:“亚马逊控制着商店里的存货,因此它能选择它们善于识别的物品,长时间避开一切的难题。”当亚马逊控制着进入商店里的顾客,商店里的基础设施和商品时,就不太可能出岔子。即便它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这就是测试的意义所在。

  目前,Euclid 的 Franson表示,对亚马逊的话可以持保留态度。“假如我要开一家超市,我也会这么做,我认为这是零售业的未来形态,在我们知道有这样的超市之前,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但亚马逊让我觉得,这一天已指日可待。

本文标题:亚马逊网店怎么样-亚马逊美国的评论氛围是怎样形成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665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