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小米估值450亿美元-Uber估值将超600亿美元 背后仍是资本集团决斗?

发布时间:2017-10-01 所属栏目:小米估值100亿美元

一 : Uber估值将超600亿美元 背后仍是资本集团决斗?

Uber估值将超600亿美元 背后仍是资本集团决斗?

  林华

  纽约时报报道Uber正在进行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新一轮融资后的Uber整体估值将超过600亿美元。按照这个估值数,Uber估值在全球非上市公司中就仅剩未披露估值的华为一个对手。据称新一轮融资谈判将在几周内进行,Uber拒绝就本则消息进行置评。

  Uber高估值的支撑和风险

  对一家未上市公司来说,有新融资而且估值上升的是天大的好消息。身价超过600亿美元是Uber的品牌价值的高度体现,也是投资者对Uber代表的共享经济前景的高度看好。但在恭喜Uber同时,我并不认为Uber获得新投资的最大后果是Uber和滴滴的竞争升级。相反在Uber模式的全球性争议未解决之前,高估值既能刺激市场对Uber进一步关注又可能产生物极必反的风险。

  Uber估值的最大支撑在于互联网专车挑战垄断利益丰厚的传统出租车。传统出租车的油水有多厚?纽约出租车牌照转让价在2013年甚至摸高130万美元,40年中价格上涨27倍。Uber风暴席卷之后的纽约,出租车牌照价格雪崩下跌,囤积900多个纽约出租车牌照的大亨弗莱德曼从身价10亿美元直线跌到因还不起贷款被银行诉到法庭。

  由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超负荷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因,各国政府都通过准入政策和价格杠杆限制出租车牌照,因此出租车市场先入者得以享有垄断红利。Uber通过网络平台撮合,使用户和司机点对点关联的专车模式越过牌照限制,蚕食传统出租车的市场份额。挖角传统出租车既是Uber高估值之源,又是Uber被全球狙击的根本原因。

  低门槛的快车让Uber远离人民?

  同样在共享经济模式下,Uber在中国市场受到的压力比滴滴更大。根本原因并不是对国外资本的歧视对待,而是Uber一直主推的快车正是累积矛盾最尖锐的产品,滴滴力推的却是争议较小的专车,甚至有意在上海放弃投放快车。和专车相比,快车对车辆和司机都是低门槛的,如果不是零门槛的话。低成本带来低价格的竞争优势,但这一方面加深了与传统出租车的摩擦,一方面监管力度和品质担保的放松也使得用户对快车抱怨不断。虎嗅“杀手”评论尸在《优步的傲慢与人民的偏见》中就尖锐吐槽“Uber 最大的问题,正是由于接入人民优步司机的门槛过低……导致 Uber 的用户体验不可逆转的泛滥,进而让 Uber 远离人民”。

  Uber上海负责人在2015虎嗅FM创新节上回答用户对快车服务质量抱怨时并不在意的说,快车这么低的价格就请大家包容一点,司机不认识路就给他开个导航……按Uber公司CEO的说法中国市场的订单已经占到30%,和美国市场等重而成为Uber全球最大市场之一。其实对Uber这样的新兴服务来说,争取用户支持是最有效的正面影响政策。从这个角度看Uber在中国的市场策略似乎操之过急,这样带来的政策风险是不可低估的。

  未来的故事真的能在当下就支撑600多亿美元的估值么?

  估值的问题真的很难,没有一种公允方法可以衡量Uber在内的很多互联网新业态。当然我相信Uber如果解决合法性问题,未来商业模式有很多想象力可挖掘。但是未来故事真的能在当下就支撑600多亿美元的估值么?O2O、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哪个行业没有故事?根据非官方披露Uber挣得4.15亿美元营业收入的代价是亏损4.7亿美元。总有一天投资人是要用财报而不是理论模型评价自己的投资。

  Uber了不起的成就是借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力量,把传统出租车市场中出租车公司与政府主管部门把持话语权的极权体制,推进到全民自己投票选自己的民主体制,在这个民主体制下用户和司机都获得了巨大的解放。但是在极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两个极端之间还需要精英政治,精英政治既防止出租车公司的独裁,又警惕无政府的狂欢。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古典民主实验证明即使是民主,无节制也会变成无节操。专车政策制定中的精英政治,应该是在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之间充分对话、政策决定者充分调研以及有效试验的基础上,由具有高度理性和全面数据依据的立法者审慎进行。应该说明一下,这种调研不应该预设前提,应该为探寻未知而不是为证明决策的正确而进行。

  技术改造传统是难以避免的,但也应该以渐进与平和的方式进行。社会需要改良而不是革命,法律需要渐变而不是骤变。Uber在专车模式争议愈演愈烈情况下依然滚雪球般增加估值,从Uber公司的角度来说固然可喜,但从全局来看却是将越来越多的巨额资本捆绑到“一辆专车”,专车可能从一场真正的创新变成互联网与投资圈抱团与传统出租车两大资本集团之间,提前发生的一场侏罗纪公园中霸王龙和变种霸王龙之间的恐怖决斗。

二 : 学霸刘超 创业两年估值超5亿元

  两年前,刘超绝对不会想到,观看一场韩国“少女时代”的演唱会,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时代”。

  从现场粉丝的投入表现中看到无限商机,由此开始创业之旅,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85后,公司“粉丝时代”估值超过5亿元。

  在几个月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刘超的公司更是斩获大赛唯一的“最具商业价值奖”,作为获奖代表,还受到国家领导接见。

  2008年,刘超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知识产权硕士学位。读研期间,刘超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基金”——一个当时还不温不火的学生社团。偶然的机会,本来竞选主持人的他成功当上了基金主席。

  对于向来“野心勃勃”的他,摆在眼前的是绝好的实战机会。

  获取企业家资源是社团发展的关键,思量再三,刘超决定从校友企业家入手。

  以拍摄“华中大杰出校友纪录片”等契机,他带着十来个人利用寒暑假时间奔赴北京、上海等地,拜访了上百位校友企业家。这其中便包括了粉丝网日后的投资人、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汪潮涌。

  走出去,引进来,一年多时间,刘超和社团同学一起组织并主持了200余场各种大型学校活动。品牌论坛、大型讲座、名家访谈、学术年会……社团活动一时风生水起。

  在刘超带领下,社团影响力日益扩大,并依托校友资源获得了上百万元资金注入。他卸任主席时,该社团已经发展成包括“科技创新基金”等五大品牌的标志性社团——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迄今,这个被很多人誉为“华中地区最有企业家精神”的学生社团,基地成员创业企业“乐行天下” “回收宝”“粉丝网”等公司总估值已经超过30亿元,成为刘超最好的校园青春记忆。

  2011年研究生毕业,恰逢盛大网络启动面向全球的“盛大校园牛人”招聘计划,刘超一路过关斩将,从3万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刚进盛大,刘超就获得了30万元年薪,由盛大游戏董事长、CEO亲自带教。

  “当把自己定位为‘职场新生’时,你会发现有那么多东西要学习。”这个每年都拿奖学金、只用40天就通过了司法考试的“校园学霸”从零开始,每天晚上坚持学习到11点后才下班。

  通过一年培训和考核,刘超完成了“从小白到一个企业人”的蜕变。在同期的“盛大牛人”之一、WiFi万能钥匙联合创始人李磊眼中,刘超“干练,机智,协调能力超强”。

  协调管理18个支持部门,此前没有任何游戏基础的他先后完成了《传奇3》《龙之谷》等多款日收入百万级游戏的上线运营,两次获得卓越贡献奖。2014年夏天,已是盛大中层领导的刘超用3年时间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后,内心却有了新的躁动。

  萌生创业想法的刘超专程飞往北京拜访校友汪潮涌,汪借机力荐粉丝网。2005年超女火爆时,“粉丝”一夜之间为人所知,粉丝网应运而生。彼时汪潮涌对粉丝经济前景看好,便以千元天使投资以及大量资源推动粉丝网品牌创立。然而5年后,一家国外财团的注资及控股让粉丝网团队逐渐流失,汪潮涌决定回购股份,然而谈判并不顺利,直到2014年4月才算完成。

  起初,刘超想做手机游戏而非粉丝网。一个契机,让他意识到粉丝经济的巨大潜能。

  那年夏天,刘超观看了一场韩国女子组合少女时代的演唱会,7万多名观众手摇荧光棒,汇聚成一片“粉红色的海洋”,“整齐划一的动作、竭斯底里的呐喊、喜极而泣的表情”让刘超为之震撼。

  他更为诧异的是,旁边的女生已经哭花了脸。“你为什么要哭啊?”刘超不解。然而女生反问他:“你为什么不哭啊?”

  那一刻,刘超被粉丝深深震撼,“每个明星的粉丝团有着共同的信仰和行为规则,若把他们聚集到一起,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

  三轮洽谈后,汪潮涌凭借对刘超几年来的了解,决定投给这个年轻人1500万元资金。刘超的创业梦就此落地。

  2014年10月,刘超用拿到的天使投资,收购老牌娱乐门户粉丝网并创立北京粉丝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此时,原粉丝网公司只剩下3个人,对他来说,这其实就是在粉丝网原有基础之上进行的一次创业。

  一开始,他就带领团队在北京的中心地段尚都SOHO租下办公室。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第二年,他们就搬到北京三里屯12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2016年四五月又在上海建了分部。

  “并不是我们很奢侈,而是一定要这样才能切入明星产业。”刘超说,北京高大气派的办公楼和现代化装修风格的工作区,“可以说是筑巢引凤”。

  2014年直播在互联网迅速兴起。然而面对这一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刘超并不盲目跟风,他的战略一直非常清晰——“粉丝网只做明星直播,不做网红直播”。

  在刘超看来,明星需要宣传和粉丝支持,粉丝需要和明星见面和得到他们认同。厘清彼此的需求后,他把自己的创业项目定位为两者之间的媒介。

  粉丝网尝试将品牌从以前PC“第一娱乐门户”转型到“明星互动直播平台”,以明星为核心拓展了粉丝网直播间(直播综艺栏目)、明星个人直播频道、专业外采PGC频道和前线粉丝UGC频道4个维度的直播,还打造了国内首档明星互动直播栏目——《粉丝网直播间》。

  这个在同事眼中一直“方向感超强”的年轻人也有过试错的经历,一度推出的两大产品——“粉丝焦点”和“粉丝团”,要么离开媒体谈社群,要么离开社群谈媒体,相继失败,但这也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定位意识。

  “找准方向,想失败都难。”刘超带领粉丝时代很快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短短半年时间,中、韩、日、泰10多个城市的娱乐记者、100多家娱乐公司、1万多个粉团入驻粉丝网直播平台,网罗中(包括港澳台)日韩及东南亚大小娱乐资讯,并与“超级女声”“世界旅游小姐”等达成直播战略合作,成功直播广州卫视和东方卫视跨年晚会。

  通过直播打开局面后,2016年,刘超团队又将粉丝网的定位升级为“第一社群媒体”,从线上线下媒体矩阵、社群运营、粉丝大数据体系等方面专注打造以粉丝为核心、数据驱动的智能社群媒体,力求从数据角度解读粉丝圈的风向来最大化满足粉丝们的需求。

  “我们要打造第一粉丝生态圈,把粉丝的力量充分聚合起来,让他们共建、共享、共治自己和偶像的家园。”刘超透露,将以娱乐明星的粉丝为基点,逐渐向体育粉丝、动漫粉丝、企业家粉丝和品牌粉丝等方向延伸。

  团队陆续在移动端推出粉丝焦点和粉丝团两款试点App,加上正在研发中的粉丝网App,一个基于粉丝的娱乐门户和社群生态卓然成型。2016年5月,刘超带领粉丝时代获得A轮5000万元投资,估值5亿元。

  作为“粉丝时代”的创始人,刘超依然保持了拼命三郎的劲头,每天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出差常常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但返程后立即投入工作。管理公司的同时,还要见投资人、合作伙伴,出席各种论坛演讲、比赛,还主持公司一档大牌明星的直播栏目《超级对话》。

  目前,粉丝网App在苹果官方App Store新闻类畅销榜排名第二,粉丝网网站在Alexa发布的中国娱乐类网站综合榜排名第一。粉丝网注册用户已达4000多万,月活覆盖用户超过5000万,拥有1.2万个明星粉丝群体,签约直播明星艺人100余名,每月可向用户奉献1500余场明星直播,覆盖大半个亚洲的娱乐场。

  在今年的2016寻找中国创客大会上,刘超提出新观点,“‘网红’已经不能描述papi酱这一代网络明星,这类具有持续生产优质内容能力,同时具有高度网络人气的人,应该定义为网星,下一个时代必将是网星的时代。”

  “我们希望可以打造以数据为驱动的社群媒体,形成娱乐消费的自循环体系,成为体验经济时代的领军企业”,对于粉丝网的未来,刘超满怀期待。

三 : 生不逢时的共享单车先烈:智能单车凭什么估值10亿美元?

  北京街头刚出现橙色单车时,有朋友给王勇发来一条短信:王勇,你领先世界10年。现在有个摩拜,估值快10亿美元了。

  这个数字并没有在王勇心中激起波澜,他只是有点心情复杂:什么是领先?太超前的,大概很容易成为先烈,比如苦撑6年的贝科蓝图,以及他的京城“自行车大王”之梦。

  当摩拜、ofo在街头怒刷存在感时,北海公园附近某地下空间,还码放着上千辆自行车,红蓝两色,车身统一印着“贝科蓝图公共单车”字样,其中200辆是新车,一次没上过路。轻掸车座,一层浅灰。

  2010年左右,北京公共单车租赁市场由热闹转入凋敝。“方舟”倒闭、“永久”退出,贝科蓝图是入局最早同时坚守最久的一家,但它也没能捱到共享单车的春天。

  听上去这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创业故事,但是先行者的困境和思考,或许对当今短兵相接的共享单车战局而言,仍不啻是一种叩问。

  情结

  “我没想到你还能记得贝科蓝图。”听财经天下(ID:cjtxzk)记者提到这个项目,王勇有些意外。他感谢关注,但是没有很快答应接受受访。电话里,他对此前境况颇多无奈,但却几次欲言又止。

  一周后,在日坛附近一家餐厅落座时,他再次重复这句话,有种时移世易的落寞。

  在王勇的创业经历中,单车这一页已经翻篇儿。他现在回归餐饮业,回到纯粹的商人角色。即使朋友们时常热议扫二维码就能骑走的智能单车,他也仅是笑笑,不再动心。

  当年涉足公共单车领域时,没人理解,四处碰壁,先行者的心气似乎早被现实磨没了。

  “我这人做事特别猛。当时一拍脑门,干!”王勇形容自己人如其名。

  记者眼前这名60后,中等身材,穿黑色商务皮衣,戴一副斯文的咖色金属框眼镜,神情中有生意人的精悍。

  2005年8月创办贝科蓝图,王勇成为北京第一个将公共单车租赁作为创业项目的人。当时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至2008年顶峰时期,贝科蓝图在北京拥有近100多个租车点,8000辆公共单车。

  王勇曾对媒体坦露过创业梦想:“将来发展到3万~5万辆车,到时候我就是北京市的‘自行车大王’了,北京自行车的历史上应该会记得我。”

  当时是2007年,绿色奥运正成为整个城市的推广主题。王勇曾预计,两年后自行车网点足够密集了,企业就能实现盈利。

  但他此刻完全不记得曾作出过上述判断。得到确认后,他幽幽补了句“现在看,都是假象”。

  2009年后的剧情是,得不到政府扶持,贝科蓝图之后的入局者纷纷退出公共自行车市场。贝科蓝图成为坚守最久的一家,但一直没能实现盈利。

  

当时贝科蓝图每设一处网点,都需要王勇找产权单位去谈,一遍遍向对方解释他们干这件事的公益属性。

 

  当时贝科蓝图每设一处网点,都需要王勇找产权单位去谈,一遍遍向对方解释他们干这件事的公益属性。  财经天下记者曾问一名贝科蓝图老员工:“哪一年形势最好?”对方回答:“按说形势没好的时候,只能说有他(王勇)心气高的时候。”

  项目刚启动时,王勇特别兴奋地向别人描述,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契机,让自行车回归城市。2005年的北京,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单车出行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既便捷、低碳,又可以健身。

  然而知音寥寥。听者要么泼冷水,要么谨慎观望,还有人质疑:这种公共基础服务更像政府该干的事,个人为什么要做?有何意图?媒体则追着替他算账:公共单车租赁,真能盈利吗?

  王勇觉得,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个傻子,或者疯子。

  他骨子里有点不屑,“作为商人,还用得着别人替我算账吗?”他也有心理准备,自行车租赁并非纯商业行为,行业本身有公益色彩。作为一名受过奉献价值观熏陶的60后,在商业成功后,他想把钱花到有意义的地方。至于盈利,他预计要等网点形成规模以后。

  这是一个自称有自行车情结的北京人。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还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大国。《北京交通发展年报》 记载,作为代步工具,当时北京六环内的自行车分担率达62.7%。王勇在12岁时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他视作宝贝,几乎天天擦拭,要把每根辐条擦得锃亮。

  1993年从外企辞职后,王勇首次个人创业,也与自行车相关。他发现外国游客来中国,没见过“自行车的海洋”,乐于体验其中,他便以每月500元租金,租下赛特购物中心停车场一块场地出租自行车,并用中、英、日三种语言打出标语——“自行车是最理想的交通工具。”一辆车押金400元,一天租金20元。最多时,他有80多辆自行车。 很快,租车点扩至建国门、北京站、崇文门。

  王勇本人就是一名骑行爱好者,汽车后备箱常年塞着一辆高档自行车。天好时,他喜欢骑车上班。

  囿于1990年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无法系统化管理。从1995年起,王勇转而经营餐厅,完成财富积累。2005年,他判断时机已到,重拾自行车创业。

  超前

  “太超前了。”这是贝科蓝图出纳曲建平去办业务时,工商局工作人员作出的评价。当时贝科蓝图刚成立不久。

  王勇将首批40个网点选在三环以内,主要是地铁沿线、商业街区、旅游景点。

  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摩拜、ofo,投放、停车均不太受场地制约。但当时贝科蓝图每设一处网点,都需要王勇找产权单位去谈,一遍遍向对方解释他们干这件事的公益属性,并非纯出于商业目的。尽管如此,每开辟一处新网点,公司都要支付高额场地费。

  2005年,互联网远未像今天这样深度介入出行,改变世界的苹果智能手机还要等两年方才问世。贝科蓝图及后期加入市场的甲乙木、方舟等公共单车,均为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及繁重的运营环节所累。比如贝科蓝图,由于当时无法实现联网租赁,用户租车时,双方要先签书面合同,管理员再手工开票,特别麻烦。而网点密度不够,也曾被诟病。

  王勇对摩拜的轴传动方式比较感兴趣。10年前,他就买进一批轴传动单车,想解决链条损耗问题。可惜当年技术不过关,钢软,骑一阵,轴承齿轮就磨坏了。

  进入市场后,贝科蓝图单车租金每小时5元,半天10元,全天20元。租车要交押金400元。如果成为会员,一年租金100元,可以异地还车。很明显,前一种方案针对外地游客,后者则是为通勤族定制。王勇自嘲,当时就是拍脑门定价。

  但押金太贵让很多潜在用户失去体验兴趣。企业也委屈,他们采购的自行车大部分是捷安特,市场价就要500多元,收押金是为分担风险。

  在曲建平印象中,当年老板确实想把这个项目做起来,企业从设备采购、网点设置都很规范。每个网点都有一个岗亭,供员工办公、休息,里面有微波炉和电暖器。

  她还记得,那时王勇几乎每周都会来趟公司,给职工开大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贝科蓝图曾设立工会、宣传部、市场部等10余个细分部门。公司鼎盛时期有300多名员工,绝大多数为下岗职工。这是王勇引以为荣的地方——解决就业。

  另一名员工刘国华则提到,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快速做起来后,王勇曾几次带高层去杭州取经。

  但老员工们也都感慨,要一个民营企业去协调包括工商、税务、水电、市容市政等系统,太难了。曲建平记得在沙滩网点,城管不允许自行车摆路边,只能推进岗亭里。还有车辆因违规停放,差点被城管收走。

  2007年以后,看好公共单车市场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 2007年5月,甲乙木租车公司的“小白车”出现在街头,最多时有2000多辆;2008年,橙色车身、黄车筐的方舟自行车成为报刊亭旁的一道风景线;2010年,老牌自行车企业上海永久进入北京单车租赁市场....。。据媒体统计,2010年,北京共有7家单车租赁公司。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最致命的并不是外部竞争,而是内部“失血”——没钱可烧,而用户的自行车出行习惯尚未培养起来。

  以贝科蓝图北海北门网点为例,有老员工估算,一个月租金收入上千元,连员工人力成本都收不回。很多网点为了增加营收,搭卖矿泉水、饮料。然而连这种小打小闹的“止损”,员工也要留神,毕竟有些不属于业务范围。

  生不逢时

  公共单车不是靠租赁费能养活的项目。这是上一拨创业者的共识。

  上海永久2010年曾在北京东城、朝阳区设立10个租赁点,社区居民可免费租车。负责人曾直言,他们一直盼望政府允许其通过广告等方式盈利,这种模式在杭州已有实践。

  王勇设想的盈利模式也是广告。车身、站点均可当作广告载体。据此前报道,2010年,北海公园北门附近一块公交站广告牌,一年能挣200万元。

  王勇很看好“轮子”上的广告价值。车辆越多,价值越大——类似互联网的流量变现。贝科蓝图曾在车轮上做公益广告,两片印着“北京的蓝天,从我做起”的塑料薄片,嵌在车轮上成十字线状,骑起来像滚动着两个小风扇。至今,北海公园附近贝科蓝图地库里,还堆放着未及安装的塑料广告板。

  之前曾有低档快消品广告主找到王勇,想投放广告,没入他的眼。王勇当时有心同大品牌合作。

  而先于贝科蓝图实践的是方舟。2008年入局后,方舟一度成为北京最大的公共单车租赁公司,在北京市铺开200多个网点,拥有自行车1万多辆。然而方舟申请广告招商一事,直到公司破产,也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因为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允许在自行车身、车棚做广告。

  自投入运营,王勇与同行们一直期待政府层面能扶持自行车租赁企业,如提供政策便利或适当补贴等。但至2010年,他们还是没能等到政府明确表态。

  王勇不确定还能撑多久。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 王勇用“特别恐怖”形容彼时境况。每月光开工资就要五六十万元,全靠餐饮营收补窟窿。最困难时,他卖掉赛特附近两套房产,筹得1000万元,暂渡难关。

  2010年起,贝科蓝图网点由100多个网点收缩至20个。王勇的自行车梦想从那时开始破灭。

  作这个决定时,王勇回忆,虽有无奈,更多却是如释重负。贝科蓝图在行业内耕耘6年,他个人倾注大量热情和金钱,但负重前行却看不到光,只能咬牙抽离。

  他粗算过,贝科蓝图项目至少亏损4000万元。很多人帮他“秋后算帐”:你当年花出去的钱要是买了房子,现在得值四五个亿。真傻,把钱全扔了,不心疼吗?

  王勇说,他自己想的是,做过了,就是一种收获。

  同样在2010年,运营两年零三个月的“方舟”公司宣布破产。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09年冬的一场大雪,车辆被埋雪里,部分报废,投诉量与退卡量增加。随即,北京公共单车市场凛冬到来。方舟倒闭时,净亏损超过1000万元。

  “自行车租赁市场衰败的原因不是什么经营理念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政府的支持。”贝科蓝图运营经理白秀英曾对媒体说。

  

由于当时无法实现联网租赁,用户租车时,双方要先签书面合同,管理员再手工开票,特别麻烦。

 

  由于当时无法实现联网租赁,用户租车时,双方要先签书面合同,管理员再手工开票,特别麻烦。  2011年,北京正式启动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由企业运营,政府提供启动资金,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贝科蓝图、永久均未在企业名单之内。此后,永久退出北京市场,贝科蓝图继续收缩,基本算是退局。到2014年,最后一个网点——北海公园北门租车处停止服务。

  如今,曲建平是贝科蓝图仅剩的三名员工之一。她负责协助注销公司,另外两人则负责看管地库未处理完的自行车。按计划,这些车将以100元~150元的价格卖掉。

  曲建平说,从2011年开始,老板的身影就很少在公司出现了。有事,通常就电话交代一番,寥寥数语。

  甲乙木、方舟倒闭后,部分自行车被以二三十元的价格卖掉,部分则直接废弃在路边。有前员工忍不住感叹:本来想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结果怎么就成了一道疤痕。

  在处理旧车问题上,王勇态度决绝,“我不会让那些自行车成为废铁”。时隔多年,他的库房里仍存放着2008年、2009年采购的新车,大概200多辆。另有800多辆旧车,均在等待发挥余热。部分退役自行车还盖着毡布,看守员刘国华说,房顶有点漏水,怕车生了锈。

  在这批车被低价卖完前,刘国华和同事还会进行例行保养。清洗、擦拭、检修,这些工作内容,他们在贝科蓝图干了10年。

  曲建平指着库房一角的自行车说,那是专属王勇的,不在处理范围之内。从2005年开始,公司每更新一代自行车,都会给王勇留一辆作为收藏。这曾是创始人嘱托的事。

  走出地库,不远处便是贝科蓝图曾经的一处网点,紧邻北海北门。时过境迁,如今这里是橙色摩拜、黄色ofo等智能单车相互拼杀的地盘。

  财经天下记者曾问王勇,贝科蓝图失守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他顿了几秒,说:“生不逢时吧。”

  “你怎么看现在的智能单车?”

  “前途未卜。估值10亿美元,凭什么?”

四 : 估值近亿元:百度收购营销团队 “李叫兽”

  12月29日中午消息,百度今日宣布全资收购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知名营销公众号“李叫兽”作者李靖携团队加盟百度,任副总裁。

  

估值近亿元:百度收购营销团队 “李叫兽”

 

  李叫兽

  百度方面称,收购完成后,李靖本人仍独立负责受教信息科技公司原有的科学化营销创意工具业务,向百度高级副总裁向海龙汇报。由于李靖本人为90后,这也是百度首位公开的90后副总裁。

  百度方面未公布该项收购案具体财务金额,但李靖在其公众号中表示接近亿元估值的价格,“我与好友BMAN(李博文)联合创办的受教信息科技公司,将以近亿的估值接受百度收购,希望在未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开发出帮助营销人洞察消费者行为,并启发创意、生成方案的工具。”

  百度搜索公司总裁、百度高级副总裁向海龙表示,希望“李叫兽”团队在营销方法论和产品化上进行探索和研发,并称这是配合消费市场年轻化趋势,百度在年轻化高端专业人才引进上的努力。

  公开资料显示,李靖及其团队主打“营销科学化”。自2014年起围绕“李叫兽”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李叫兽”团队的天使投资人中不乏“老百度”背景,据李靖本人公开说明称,其天使投资人有清流资本王梦秋、御乾天使苏杭和吴声,其中王梦秋2001年加盟百度,曾任职百度门户搜索部经理、百度技术总监、百度高级技术总监、百度技术副总裁。2013年9月离职百度。(李根)

  以下为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内部邮件全文:

  各位百度同学,大家好!

  非常高兴地向大家宣布,百度全资收购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靖先生今天携团队正式加盟百度,担任百度副总裁。李靖加盟之后其团队主要负责广告创意业务,在营销方法论和产品化上进行探索和研发,李靖直接向我汇报。

  李靖先生于2015年7月创办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推进“营销科学化”,吸纳了一批优秀人才加入,创办知名营销类公众号“李叫兽”,研发的一系列营销方法与工具,在业界获得良好的口碑和认可。

  请大家和我一起欢迎李靖及其团队加入百度大家庭。相信李靖及其团队与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和生态资源相结合,将为广大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希望李靖及其团队的加入为百度成长为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卓越公司,为让人们最平等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这一崇高使命贡献重要力量!

  向海龙

本文标题:小米估值450亿美元-Uber估值将超600亿美元 背后仍是资本集团决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526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