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茵曼品牌-茵曼方建华:品牌不分线上和线下

发布时间:2017-11-12 所属栏目:科技

一 : 茵曼方建华:品牌不分线上和线下

  10月9日消息,据亿邦动力网了解,日前,茵曼创始人方建华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品牌不分线上和线下。

  方建华阐释了茵曼布局线下是出于怎样的思考。第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全渠道已经步入融合的时代,不分线上线下。“有一个服装品牌,在天猫真正发力是从去年开始,他们家在全国有上千家门店,去年冲进了类目TOP10,因为线下有根基,所以才能支持它在线上跑起来。”

  第二,在品牌商面对消费者的时代,你要符合新的定价逻辑。这几年看到奢侈品走到线上,还有高倍率定价的传统品牌,想到互联网上分一块蛋糕。但因为要经过层层的代理,他们的高倍率定价在互联网上很难卖得动,离消费者(接受)的价位相差很远。

  第三,如果茵曼和传统品牌做的一样,还走原来单纯卖货的模式,肯定是死路一条。茵曼现在在线下布局单店社群,经营粉丝经济。

  方建华表示,线上和线下本质都是一样,只有做得好才能得到好的位置和资源。在广州、深圳以及二三四线城市都有茵曼的线下体验店。

  “茵曼旗舰店将一个顾客吸引过来之后,除了可以买到女装,还能买到其他品类的产品。茵曼将营造一种生活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UV价值。”方建华直言,茵曼采取多品类多店的布局策略,这种策略可以让品牌得到更全面的曝光,提高品牌价值。

  方建华直言,布局多品类可以让品牌获得更多单品入口的顾客。截止今年,茵曼已经涵盖了鞋子、女装、包包、鞋子、童装、家居、内衣、家具,这么多品类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慢生活的生活圈。

  茵曼还鼓励粉丝都可以去开店。原来品牌方线上和线下是相互博弈的,但茵曼线上和线下的利益是共享的,完全同价同款,线上线下完全打通。茵曼在线下店采取零库存模式,而传统零售模式是囤货的模式。

  茵曼获得了一批年轻的粉丝店主,传统店铺经营者只会销售卖货很难达到茵曼的标准。因为茵曼千城万店的模式具有很强的社群属性,店主本人要具有经营社群的能力,茵曼线下店是传统门店、电商生意再加上社群的一个结合体。

  方建华还指出,社群是千层万变的。“譬如在县城中,一个人把我们的衣服发到朋友圈上,一传十,十传百,可以达到非同凡响的效果。所以互联网品牌将线上和线下相互打通,能让品牌知名度不断翻倍;开发成本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因为数量增多了,成本自然降下来。”

  方建华认为,别人不看好的,或许就是机会所在。“现在国际大牌都在网上捞金,而线下别人都在关店,你还去开店,这样做能成功吗?租金还在涨的时候你租得起吗,但是当别人都租不起的时候,租金反而降下来了。当没有人看好线下渠道的时候,你能想到一个新的模式去尝试,你的生意可能会突围而出。”

  方建华最后总结到,未来是一个渠道融合的时代,谁能抓住谁就能崛起更多的新品牌、新机会。品牌初期可以在线上布局,但是未来一定要走到线下,两条腿一起走才能走得顺。

二 : 淘品牌茵曼的养成:做文艺女青年的网上衣橱

  从外贸到电商再到O2O尝试,茵曼始终在思考如何更加靠近自己的目标客户——一群不好伺候的文艺女青年

  马云通过视频连线茵曼创始人兼CEO方建华的时候,出现在视频里的方建华穿了一件白衬衫,一本正经地坐在电脑前总结茵曼四年来参加双十一的战绩。这是2013年11月11日晚11时。就像只看到新闻主播穿着笔挺的西装播报新闻,而看不到他因天热下身穿着大短裤一样,谁也想不到方建华连线的时候,下身正穿着一条黑色短裙。

  

1

 

  原来双十一当晚,茵曼办公室成了一个Cosplay现场,为了缓解员工因过长的工作时间犯困或者精神紧张,方建华带头玩起了Cosplay。他换了一身美国六七十年代经典的飞行员装束,架了一副蛤蟆镜,和扮成蝙蝠侠的同事合影。

  双十一的确是属于淘品牌的狂欢节。马云今年首次选了海尔、男装GXG和女装茵曼三家品牌连线。诞生于淘宝平台的原创女装品牌已经连续三年进入了女装销售榜的前三,在电子商务时代抢了先机,茵曼则稳定地占据着第一、第二的位置。方建华介绍说:“2010年我们做了680万,本来计划做100万的;第二年做了1787万;去年做了7000多万,今年目前已经做到一个亿,到12点的时候能做多少,从来没有想象过。”结果是今年做了1.2亿,登上了双十一当天女装品类榜首。

  那晚值得天猫平台和淘品牌商家大肆庆祝。不过双十一一过,方建华就跑到江浙沪一带见人。他是“不厚道的”,专找这两年做衰了的品牌聊天,聊得对方长吁短叹,他则暗自取经,“企业在高速发展,我就是要找那些走了弯路的,他们以前做得很好,现在做得不行了,他们的弯路是茵曼未来要避免走的。”虽然依靠天猫平台已占得先机,但是方仍有十足的危机感,茵曼在迅速成长后应如何避免被超越,仍旧是让他费脑筋的事情。

  搭上电商快车

  在广州海珠区工业大道的海珠创意产业园内,茵曼占据了一栋粉刷成蓝色的厂区楼的二、三层。学服装设计出身的方建华尽力将办公区装饰得文艺、有艺术气息。挑高的空间原本是方建华最早创立的服装外贸加工厂的车间,改造后的墙壁被刷成木质的颜色,房顶则是各种绘画拼图。开阔的办公区前设了一个角落,摆设员工制作的陶艺作品,几扇旧式的木板门据说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古董。三层则更像一家标准的互联网公司,除了一排排电脑还有一个检测布料的实验室。

  作为一家在天猫女装排前三的淘品牌创始人,方建华自认为穿衣打扮很有个性。采访当天,他身上衣服的颜色超过八种——单是一件开衫就有四种颜色,后身和袖子是蓝色,前襟左右开衫分别是秋香色和暗红,扣子则是高亮的铜色。搭配一条酒红色水洗布裤子、一双白色球鞋,再加上光头形象和阿玛尼的框镜,整个装束与他极力打造的文艺、休闲的品牌形象倒是很一致。

  从一家只有20人的外贸服装代工厂,到现在每天全网销售额超过150万的淘品牌,方建华认为一切拜阿里巴巴和马云所赐。他在办公室里挂了一张画像,是一张人脸的合成像,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方建华本人。“马云改变了我们企业的命运,以前一起做外贸的,没有去创新、没有跟上互联网大潮的,现在已经不见了,我们实现了品牌的梦想,是在他创造的电子商务的生态环境之下。”方建华对《中国企业家》说。

  

2

 

  不过,这些在8年前方建华第一次见马云时并没有想到。

  2005年,阿里巴巴在广州市东方宾馆召开广东省的第一届网商大会。方建华闻讯而来,当他听到一个做扇子的项目通过互联网接了很多国外订单时,非常吃惊。会议结束后,方建华交了2800块会费加入了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之后,不少海外客户和方建华的工厂取得了联系。通过筛选,方和几家海外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包括现在仍然活跃在美国快时尚市场的Forever 21以及一家韩国的互联网品牌店。当时,方建华的工厂每天能从这家韩国网店收到大约1500件订单,对方拿到货很快就在网上卖光了。

  外贸业务的局面打开以后,工厂很快达到了上千人的规模。方建华不满足于为他人代工,2008年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茵曼”,既做线下批发,也开淘宝店。但他很快发现批发给线下的经销商也在淘宝上卖,而且比他卖的还便宜,出现了现在O2O遇到的“乱价”问题。方建华只能又注册了一个品牌,同样的衣服线上卖的叫“茵曼”,线下批发的叫“利贝拉”,就这样稀稀拉拉卖了一段时间。

  后来淘宝商城来广州招商,方建华决定试试,成为第一批加入商城的4000个卖家之一。与此同时,方建华对公司的业务进行了划分,把外贸交给公司其他高管做,自己则专注于电子商务,韩国的网上零售商每天发来的疯狂订单刺激着方建华向电子商务进军。

  和天猫排名第二的女装品牌韩都衣舍“一开始就赚钱”的状况相比,茵曼前三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8年只卖了几百万的货,而公司原本的外贸业务正发展得如火如荼。

  “早期互联网的竞争环境并不好,东西卖得很便宜,都在打价格战,”方建华总结,“还有一个原因,当时茵曼定位的消费人群是30岁左右,偏大了。”当时在淘宝上卖得不错的一些品牌,像七格格,定位在20岁出头的年轻人,“因为网购最早还是年轻人”。

  方建华瞒着太太和公司员工继续坚持做电商,大多数人都说他“不务正业”,广州一位老会计劝他,“做外贸多好,那么多大订单,在网上搞零售那都是骗人的。”

  可以说是“双十一”让茵曼看到了电商的希望。2010年茵曼首次加入双十一,方建华当时对淘宝小二说预估销售“100多万吧”,但是心里根本没底。然而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备的所有货都卖光了,“像洪水一样,软件都搞崩了”。那一天茵曼卖了680万。整个2010年的交易额超过了7000万,茵曼实现了收支平衡。就在这一年,方建华下决心把公司做了十几年的外贸业务彻底砍掉,一心做电子商务。

  淘品牌养成

  尽管淘宝商城的交易额此后一直呈几何级数疯狂增长,但早期淘宝商城充其量只是一个网上的批发市场,大部分商品是从线下的批发市场拿来的“贴牌货”,被方建华称为“三无产品”:没有品牌、没有风格、没有灵魂。

  茵曼从一开始就将品牌定位在棉麻制品。通过几年的努力,茵曼成功将自己的品牌和“棉麻艺术家”这个标签划上了等号。虽然茵曼的成衣风格并不如它标榜得鲜明,尤其是秋冬的款式看上去和市面上的其它本土休闲品牌并无二致。但茵曼在天猫的旗舰店却具有很强的品牌识别度。所有的模特都扎着两条麻花辫子,画着暖妆,摆出享受休闲生活的姿态。与一些传统女装品牌用色饱满、鲜亮不同,茵曼的服装多选用柔和素雅的中间色,比如黄色、绿色调和的秋香色,砖红、杏色。而扎着麻花辫的棉麻姑娘布偶也成为茵曼独有的品牌标识,出现在它所有的网上店铺和办公室里。

  定位精准和圈定粉丝群是淘品牌成功的关键。和韩都衣舍主打韩国风、网罗“哈韩”人群一样,茵曼瞄准的是追求素雅棉麻风格的“文艺女青年”。

  方建华介绍,茵曼在当当网一年能卖几千万,公司做了个调研,把在当当网上买茵曼衣服的用户和同时买了什么书拉了个清单,发现这些女顾客买文学、文艺以及育婴方面的书比较多,于是最终将目标受众定义为爱读书的“文艺女青年”群体。

  “文艺女青年的需求应该不太好满足吧?”

  “需求是要不断创新和超越的,”方建华语带自信。茵曼号称设计师品牌,有自己的原创设计和产品研发团队。公司有近30个设计师,由方建华的太太林栖 ——现任茵曼商品总监带队,把控整个设计的主题、调性和开发系列。在产品设计上,茵曼和传统实体店的流程一样,提前一年做设计方案,现在正在开发2014 年秋冬的新款。与实体店不同的是,茵曼遵循互联网的销售方式,每周要上两次新款,平均每周上新二三十种,而传统时装界的上新速度以月计算。根据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茵曼的日均订单为1万多件,毛利率在60%,方建华称明年的毛利率要达到65%。

  这意味着,公司的整个供应链要进行改革,并且对顾客的把控更加细化。根据过去的销售数据,茵曼发现买折扣款的顾客和买正价商品的顾客是完全不同的人群,未来将对顾客进行筛选管理。“营销和产品推广要有针对性,茵曼现在的库存比在8%以内,这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水平。”方建华称要将库存稳定控制在10% 以下。

  而自主研发的供应链IT系统成为这家销售冠军的杀手锏。方建华介绍,市面上虽然有通用型的供应链IT系统,但难以和各家企业的自身需求完美匹配,而且在运行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缺面料、被催货等。为此,方建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一个15人的内部团队,自主开发了新系统。新系统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对于公司的合同信息、下单情况、出货情况、次品存留情况以及货物周转期,都一目了然。

  方建华深知,传统服装品牌的创伤多来自库存之痛,很多人因为供应链管理失控,导致前期疯狂扩充品类、大量盲目的生产和出期货,结果现金流出现断点,死在了库存上。

  升级供应链后,茵曼坚持做到几点来保证供应链的健康运营。第一,宁可库存面料,也不盲目生产成大量成品;第二,在设计开发时,没有经过检测合格的面料不能设计款式。

  过去,茵曼30%的款式都是通过快速供应链制作出来的,虽然反应迅速,但是备好的面料容易出现褪色、开线等问题,淘品牌服装的质量遭到严重诟病。 2012年,方建华给团队下了死命令,要求必须升级加工厂资质,将品质提升到国家一等品的标准。今年6月,公司投入500万自建了面料检测实验室,包括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汗渍色牢度烘箱、织物强力机等设备,在设计开发的前端检测面料,从而保证优质产品的输出。

  同时,茵曼大刀阔斧地精简供应商,从原先的七八十家降到二三十家,进一步降低了管理成本,优化了合作伙伴。

  有了供应链和产品质量保证,方建华准备开始走向多品牌运营。今年年初,茵曼收购了同一产业园内的淘品牌初语,并将在明年开发高端品牌“生活在左”,客单价定位在500-800元之间,此外还计划拓展到鞋、包、围巾、饰品等周边领域。

  问题是,“优衣库做鞋子都失败了。”

  “可是无印良品又成功了啊,”方建华不服地说,“我们要做的是低跟或平底休闲鞋,和茵曼的整体风格一致。”

  

3

 

  茵曼的实体店计划失败 ,门店全部关掉 ,只保留了办公区的店面做陈列 、展示用

  到线下开店去

  当方建华的线上生意开始渐入佳境时,实体百货店们开始感叹自己正在沦为电商的“试衣间”。但就在此时,方建华又反其道而行之,开起了实体店。

  2011年9月,茵曼在广州中华广场的第一家实体店铺开业。根据当年的数据,中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额达到7849亿元,仅占社会零售总额的3%,方建华认为线下市场仍有巨大的空间。

  当时,茵曼有60%的用户来自二三线城市,且以北方用户为主,方据此得出结论,假如茵曼把实体店开在网购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会更贴近目标消费人群。之后,茵曼开始在山东、内蒙、黑龙江、安徽等北方二三线城市开店。“一共开了有40家左右,”方建华的太太林栖告诉《中国企业家》。

  这时,线上线下左右手如何协同的问题也出现了,方建华自称独创了一套线上线下打通的OAO模式,即online and offline,线上和线下。按照他的构想,茵曼的实体店里配备大型电子触摸屏,实现线上线下的产品共享、会员共享和活动共享,并统一后端的ERP系统以及仓储、配送体系,打通线上线下的购物渠道。当顾客到店里买衣服想知道如何搭配时,只要将衣服上的吊牌在屏幕上扫一下,就能看到茵曼网店的模特搭配。店里没有陈列的商品,顾客可以直接通过OAO系统在网上购买,可以选择在线支付也可以货到付款。

  可以说,这个模式正符合目前线下零售商探索的O2O潮流,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也联合了3万家实体店铺实践线上线下互动。

  然而,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事后看来,方建华忽略了的一点是,他在线上的成功正是借助互联网将线下的小众市场做成了一个大的市场,但真正走到线下就还原了小众市场的本来面目,只能以失败告终。加之,当时网购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对这种新型的OAO模式也很难接受。只有半年的时间,茵曼的实体店计划宣告失败,全部店面关掉。

  方建华对此不愿多说。“茵曼当时是在快速发展中,我们觉得线上的发展已经很快了,如果再快速地扩张线下,整个资源调配不过来。”

  据林栖介绍,当时他们的设想是,线上线下70%的货品相同,30%有差别,相同的货品线上线下的价格完全一致。但结果是,线上的灵活性太大、活动太多、货品的调动太快,“对于线下的经销商是一种伤害”。林栖举例说,那些线上线下重叠的货品,常常会在线上打折,顾客到店里买了衣服,后来发现在网上卖的更便宜,所以最后还是都到网上来买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一步走对了,先专注把线上做好,而且做到一定量级。”方建华说,不过,他认准线上线下融合仍旧是趋势,将来一定还会考虑到线下开店,但是绝对不会是现在线下的传统店铺。

  “第一,一定是直营的;第二,体验式的,里面可能有咖啡厅,可以在里面做手工香皂和工艺品,我们推崇原创、自己动手。家长可以带小孩子过去,一起做手工香皂,一起做陶艺。衣服也在里面卖,一定是非常创新的模式。”

三 : 茵曼方建华:淘品牌5-10年消失是扯淡

针对日前业内网络品牌遭到传统品牌“围剿”,“5-10年就会消失”的言论,著名淘品牌茵曼女装创始人方建华今日在微博上反击表示,“网络品牌5-10年消失”其实是个伪命题,以淘品牌为代表的网络品牌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崛起而发展,用三年时间走完了传统品牌十年才能走完的路,已经是巨大奇迹。同时与传统品牌相比,网络原创品牌能够更好的控制下单、库存,并始终保持在一个健康循环的发展状态,“未来可以很好的活着”。方建华认为,用传统的眼光来看中国零售的未来,要小心陷入过去式的泥潭。

“到今天,走过的网络品牌,都是花过巨大代价和血泪付出的,我们能用三年时间走完传统品牌十年才能走完的路,不是靠“打炮”起来,而是靠做出来的” 。方建华以茵曼的发展历史来举例,从2008年0起步开始做网络零售,到2012年的已经做到了3个亿的规模,已经累计了过百万的顾客,双十一单天销售超过7000万。同时他还表示,韩都衣舍、裂帛等原创“淘品牌”与茵曼一直占据淘宝女装类目的前三名,这个结果足以说明网络品牌的竞争力。

方建华认为,网络品牌虽然在某些领域比不过传统品牌,但在客户关系、口碑、产品、品牌等方面都不输给传统品牌。“我们更加重视品牌与顾客的关系,更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我们称顾客为“亲”,深夜1点多还会在线解答顾客咨询,像一个守候的夜猫一样,不敢怠慢自己的天职”;“在网络,顾客口碑就是我的品牌,顾客的每一个评价都会在一个品牌成长史中留下烙印,所以我们更关注产品和服务的细节,问谁最懂网购用户,非电商莫属。同时他认为,对比传统的市场取样调研,网络品牌有一个完善的顾客服务数据库,具备更科学、全面的消费行为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更精准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

对于与传统品牌的战争,方建华表示,“在一个新兴市场里,电子商务创造了一种相对公平的环境,不管你是传统品牌,还是淘品牌,服务的对象都是顾客,都在互联网的经济环境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谁都别自以为牛B”。

四 : 淘品牌茵曼的母公司要上市 5年要进1万个实体店

  筹来的钱 49% 用来孵化新品牌,30% 增开实体店。

  7 月 1 日, “淘品牌”茵曼的母公司汇美集团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 IPO 申请,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茵曼在淘宝上以“棉麻”产品而著名。 2010 年天猫双十一,该品牌的单日销售额就达 680 万元。

  汇美集团创立于 1998 年,前身是“海珠区汇美服装厂”,代工欧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服装品牌。2005 年起,汇美开始从代工模式转型,2007 年创立了集团的第一个定位女性消费群体的品牌茵曼,主要售卖棉麻产品。

  除茵曼之外,现在汇美集团还有初语、生活在左、samyama、达丽坊、秋壳(原名秋売)、Pass 等 12 个品牌,同时衍生有了诸如家居品牌茵曼 HOME、童装品牌茵曼 Kids 等子品牌。目前,整个集团的产品品类包括女装、女鞋、箱包、运动装、家居装饰品、家具等。

  

图片3

 

图片4

 

  本次汇美集团发行股票为 8000 万股 ,每股面值 1 元,但暂未公布每股发行价格。本次预计筹资约为 4.5 亿元,其中 49% 的钱,即约有 2.2 亿元将用来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发展 6 个时装品牌。

  汇美集团的“时尚品牌孵化项目”始于 2013 年,原创设计师女装品牌“初语”是自茵曼后集团拥有的第二个品牌,3 年内品牌数增加到了 12 个。

  不过,茵曼一直是汇美集团最赚钱的品牌。从其招股书公布的按品牌类别划分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来看,茵曼从 2013 年—2015 年的营业收入都在 5 亿元以上,2013 年茵曼占到集团总收入的 85.38%,2014 年占 56.68%,2015 年占 47.13%。

  据招股书显示,汇美集团的产品销售渠道仍主要集中在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当当,线上渠道的收入一直占到总收入的 97% 以上。直到 2015 年,汇美启动“千城万店”计划,线下的销售占比才占到总收入的 2.01%。

  本次 IPO 筹募的 1.4 亿元,也就是 30% 的资金将投入到线下渠道的扩展。所谓“千城万店”计划就是自 2015 年起计划 5 年内在全国 1000 个城市中开设 1 万个实体店铺,其中,一线城市采用直营的方式,与大型百货商场合作;二三四线城市则寻求加盟商,但保证线上、线下同款同价。截止 2015 年末,茵曼已在全国 23 个省市的 101 家实体店有售。

  尽管如此,和所有在淘宝上火起来的品牌一样,在 2000 年—2010 年的电商红利期后,汇美也在面临业绩下滑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呈现下滑趋势”。招股书写道。不过汇美集团把“利润下滑”归因为了“ 2014 年和 2015 年新增的‘生活在左’、‘Pass’、‘达丽坊’、‘五粒豆’等新品牌需投入较大运营成本,拉低了这两年的整体业绩”。

五 : 站长网播报:微信五岁成长史 淘品牌茵曼能做好线下吗

  导读:微信一步步发展,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已经有五年的发展史了,但微信这五年的成长史是怎样的?你了解吗?

  1.应用号或把微信变成“互联网操作系统” 


  最近,有不少欲发力进军O2O的企业家咨询我关于“App”还是“服务号”的选择。而近期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仿佛又提供了第三条解决路径——微信应用号。那这微信应用号又是什么?作为企业而言,目前拓展线上服务最好的选择又是什么呢?

  服务号 vs App

  我们先暂且抛开仍在云里雾里的“应用号”不谈,就目前而言,企业对微信服务号与APP的使用还是平分秋色的,需要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服务号主要竞争力:开发成本低、周期短、无缝更新、推广简便

  2.前腾讯员工如何评微信之父张小龙的弱点?! 


  郑全战:乔布斯是个天才。但不敢肯定他是个伟人。伟人对社会的进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力,不是世俗的GDP,而是精神层面的提高。

  在这篇文章中张小龙的前同事郑全战提到了张小龙在产品方面的弱点,写的有点儿意思,互联网思想找出来并分享给各位朋友。

  郑全战:中国互联网还没有伟人。好的产品不能给用户心理负担。微信对人的强大粘性,慢慢地转化成对人的控制。这种沉迷,利用的是对人的内心的“小我”的满足,但对更高层面的“自我的精神”是没有滋养的。

  3.微信五岁了 让我们看看它是如何长大的 

  1月22日,是微信的五岁生日,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App应用,不妨让我们看看它是如何长大的吧。

  2010年十月:开发阶段

  中国南方城市广州距离腾讯公司深圳总部有一段距离,但在那里的一间办公室,一支规模不大的团队在努力开发一款移动聊天应用。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发布了一款即时通讯App应用

  实际上,五年前的腾讯已经是中国社交媒体巨头了,他们拥有一款风格和MSN类似的聊天软件QQ,也有专属的社交网络QQ空间(当年的活跃用户量已经达到了7.8亿),不过当他们发布这款移动即时通讯应用时,并没有引起太大轰动。但是对于腾讯------这家当时基于PC时代的社交网络和线上游戏帝国来说,微信是一款突破性的产品。

  4.央视为什么不让年轻人设计春晚吉祥物? 


  为了年轻群体而加入吉祥物的春晚,为何不启用年轻人的设计呢?

  2016年1月21日,央视爸爸正式公开了春晚吉祥物“康康”,这个小猴子一经面世,广大网友们就彻底凌乱了。

  “夭寿啦!红绿灯成精啦!”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到处都是康康的同人图,从各种简单的改图,还是漫画、插画创作,甚至是同人手办的问世,春晚吉祥物“康康”被网友们彻底玩坏了。但是这些二次创作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反抗的情绪,网友们通过“猴腮雷”这样颇为贬义的称呼,传递着自己内心的不满。

  5.史玉柱:与老大腾讯相比 巨人连做小弟的资格都没有 


  1月25日消息,今日网络董事长史玉柱发微博称,未来手游主要是利用碎片时间娱乐,对工作学习影响较小。他以巨人休闲游戏《球球大作战》为例,“玩每局仅15分钟。周六的日活跃玩家,已爆涨到405万人”。

  但史玉柱对于这个成绩并不满意,他说,“与行业老大腾讯相比,巨人连做小弟的资格都没有,人家公司各项指标都是咱10倍以上。”

  《球球大作战》是一款巨人旗下Superpop Games工作室开发,并由巨人网络发行的一款休闲手机游戏。

  6.把妹App创始人:我约炮我被告,但我仍是个好CEO 


  Tinder创始人肖恩·拉德(Sean Rad) 再次将自己的Tinder 资料修改成了“Tinder 的创始人及CEO——对就是你正在用的这个应用”,但经历去年这跌宕起伏的五个月后,这个大男孩也该长大了。

  肖恩· 拉德——这位Tinder一直以来的旗帜性风云人物——享受了2015 年不平凡的一年。去年三月,因受性别歧视及性骚扰案件波及,作为Tinder 创始人肖恩被迫辞去了CEO一职。焦灼的五个月过后,拨开云雾重新返回CEO职位后不久,又在东家Match Group上市IPO前夕联合伦敦旗帜晚报搞了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媒体访问,内容简述就是“我与性感超模不得不说的半夜档小故事”(什么?你不知道?详情请戳这里)。于是不禁有人就要问了:这位性格鲜明的29岁洛杉矶小伙在经过一场性骚扰诉讼后,还能否掌舵这家估值10亿美元、日活达960万人的应用公司?

  7.火遍朋友圈的小冰读心术是怎么炼成的? 


  2015 年 8 月 20 日,第三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同时,被微信封杀了近一年,它也回归到了微信。为了庆祝小冰的回归,朋友圈很快就掀起了一场「调戏小冰」的比赛。

  很简单,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添加小冰作为好友之后,就算成功「领养」了微软小冰。然后,把它当做你的朋友,随时随地展开对话就可以了。比如,像这样的:

  8.万达“飞凡”定下目标,五年后掌握中国60%—70%的消费人群 


  万达飞凡在新年又有了新动作。

  1月20日,飞凡与新华百货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新华百货集团旗下新百总店、CC mall、老大楼店等8家购物中心将全面进驻飞凡开放平台。而就在发布两天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香港亚洲金融论坛上披露了万达「网络金融O2O」战略。

  作为万达网络金融五大板块之一,飞凡平台的价值在王健林眼中是这样的:

  公司内部已经形成共识,万达未来价值最大的板块是飞凡,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做到拥有7~8亿消费人群和200万个商户的数据。

  9.一个淘宝发展起来的公司,可能开启线下实体店的革命吗? 


  "茵曼"当然不新了,它作为淘宝平台上最成功的品牌之一,已经到了接近上市的地步。我们想探讨的是,如今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走入线下,这个生意到底能做多大?

  天猫平台上可能有两百家卖棉麻服装的店。方建华说,它们中的第二名到第十名加起来也没有“茵曼”的销量大。

  2008 年,方建华在广州创办了“茵曼”的母公司汇美集团,这家公司最早的网络域名是“棉麻艺术家”,随后进入了淘宝。在 2010 年到 2013 年的时间里,汇美集团销售额翻了 15 倍,达到 11.2 亿,成为最成功的第一代“淘品牌”。这已经是一家拥有 1600 名员工的大公司了,根据方建华提供的数据,公司的销售额仍然保持了 30% 以上的增速。

  10.创业者必须上心的三大IP:域名、商标和专利 

  “IP”这个概念去年很火,很多人说IP时,聊着聊着就扯到了一个创意、好故事怎么变现上去了,这不成穿着马甲的“自媒体”了么?其实IP就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称。虽然在假货山寨、盗版侵权司空见惯的大环境里,谈论知识产权有点讽刺意味,笔者不是被老外的说辞洗脑了,而是扪心自问,没有知识产权(IP)做后盾,创业者的奋斗成果如何保证?!

  一、 现在想不花高价钱用上好域名,你咋不上天呢?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提到“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当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创业者,是件多么棒的事情,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域名,还不用承担任何成本。这么 好的机遇持续了很多年。”15年前,初中文化的蔡文胜只需懂汉语拼音就足以横扫世界了,诸如奇艺qiyi.com、家居jiaju.com、土豆 tudou.com、暴风baofeng等出自于他之手,他还把中国80%的城市域名收入囊中。这位“域名大王”曾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说:“有些域名不卖的话,那现在就真的富可敌国了!”笔者还注意到《参与感》一书中称,雷军曾有半年着迷于域名抢注,经常半夜打电话要求抢拍看中的域名。

本文标题:茵曼品牌-茵曼方建华:品牌不分线上和线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683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