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17-09-06 所属栏目:教育心得体会

一 : 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标准也越来越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如何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教师必须得化工夫仔细想一想,认真研究对策。从教新教材已经一年了,通过不断地参加培训和一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转变:从一个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探究者,从一个教材的使用者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一年了,有坎坷,有欢喜,有忧愁,但更多的是希望------
课堂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作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更好地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呢?一年来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还不错。
    一 、整个课堂始终不离情趣二字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亮点。心理学表明: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动力,就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而我从“表”、“里”两个方面入手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趣:一是“表”即“趣”。新课程注重了情境导入,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入手,抽象出数学知识,然后又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充分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感受数学不是空洞的理论。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不适适宜的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直观教具演示导入、复习引新导入等等。情境导入时一定要注意真实性、童趣性、时效性、现实性。例如:在上八年级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第五节“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的时候,我引用了学生们都熟悉的三国时的军师诸葛亮利用士兵队形的变化和敌军作战的场景入手。让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这队伍是怎样变化过来的?从而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同时也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再如上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一节“确定位置”第一课时的时候,在导入时我引用了两件学生很熟悉的国家大事:一是美英联军定点轰炸巴格达;二是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神州五号飞船。美英联军的基地离巴格达那么远,他们怎么能定点轰炸呢?神州五号飞船为什么能在内蒙古安全着陆?这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很快说出了与位置的确定有关。接着又讲确定位置不只是与惊天动地地国家大事有关,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息息相关。比如:同学们进教室找座位,到电影院看电影,为什么都那么井然有序呢?然后接着进行探究新知的活动,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效果很是不错。二是“里”即“情”——学生的感情。从教十几年了,我一直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当作我的座右铭。因为我总是觉得人是有着丰富感情的高级动物,在上每节课的时候,我总是投入了饱满的热情,深信“身教重于言教”。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激励,可以是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的目光、可以是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等。老师在此可以充当一个“快乐天使”的角色,千万别作吝啬鬼。使学生常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树立信心,使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一种稳定的内在动力,从心理上、感情上真正接受数学,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就这样由表及里,由里及表地进行激励,从根本上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避免了三分钟的热情。我现在看到的一个很欣喜的现象就是学生真的很喜欢数学了,他们乐于上数学课了。有几次别的老师临时有事,我代上他们的课,学生给我的感觉是欢天喜地,拍着巴掌表示欢迎。俨然不象从前的哀生叹气、一幅迫不得已的样子。
    二、 整个课堂做好角色的转换 
“超市是一种开放的购物方式。是把顾客放在一个主体的地位,可以任意的挑选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商品。”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行又一轮新教材改革的今天,我们不妨把“超市”的这种经营理念引进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锐意创新,扬起理想的风帆。
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改变课堂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故而 老师应该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作为一个启发者、引导者,首先应该是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时应为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巧妙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积极进取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地去尝试,去猜测,去发现。主动的探索,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在上课时要善问,巧问,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精心设计提问的方法。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提问时问题要有层次性,同时难度要适宜,使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提问后要认真听取每位学生的发言,尽量运用夸张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有时要合理的进行思维引导。在启发时,应把握好度,启发过之,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地培养;启发不及,则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常常在课余听到学生反映,听课容易听懂,也觉得很有意思,就是遇到问题不会做,或者容易做错。这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并非完全接受了教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脱节。所以在上课解决某一问题时,要充分展示其数学思维过程,既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有的想法为什么不对?问题的解决联系了哪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只有充分暴露其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反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思维也应该暴露,当堂纠正,纠正时可以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尽量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地印象。这样就有可能让学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也是新教材区别于旧教材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注重了知识的获得过程。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有关教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让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感受、领会、形成、运用内在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 、做好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素质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更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教师看做是一个顾问,一个助手,一个可与之争辩交心的朋友。这也说明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
长期以来,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抽象度较高的学科。数学学习主要*的是理性思维,数学教学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教师多讲,学生多练,效率较高。学生自学反而效率很低,加上数学考试不如语文、英语等学科变化那么大,教师能有效的把握考试的“方向”。其实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我们将数学教学局限于“数学”这个小圈子里,而没有站在“培养人”、“发展人”的高度来认识数学教学。实际上数学教学是发展人的一种途径,数学学习是发展人的一种方式。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知识、能力等个方面做出基本的要求,给学生留足够的自主发展的 时间和空间。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掌握了。”学习需要的是理解,领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觉的动脑思考、动手做、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因此,课堂上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大胆地实现权利“下放”,放手让学生做,即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猜想发现、解决问题、并学会反思。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适当分散难点,放手让学生做。同时编拟设计开放性的习题,变式题,放手让学生训练。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他们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学生的惰性心理。在实施时,我是学生做起一个就交一个,预防抄袭作业的现象, 作业很多的时候是面批,以便于及时指点。让他们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一年来,我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合作交流。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能抵一个诸葛亮。”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生生互动的学习活动,它能达到学生间有效地沟通,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这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与未来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关注什么样的问题适宜学生合作?对大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大多数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可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这种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或者具有较好地开放性,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于事无补。  
    总之,我们一定要做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重点。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 : 听课体会:提升教育高度 落实教学实效

听课体会:提升教育高度 落实教学实效

今天我去十六中听了三节课,晚上回到家后,思绪万千,下午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放。三位老师为同课异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的《人的性别遗传》。

余老师上课语速平稳,注重知识的传递。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游戏。该游戏是用黑白棋来分别代表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一个盒子里放10颗白棋,10颗黑棋;另一个盒子里放20颗白棋。四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每次从每个盒子拿一颗棋子,其他三个同学监督。经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验了:生男生女的几率均等,所以男女的比例接近1:1。

张老师上课层次清晰,以复习引入,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上下连接。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张老师所做的学案。学案有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知道自己是否已达到学习目标。

杨老师上课很有激情,能积极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杨老师能及时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回应和点评。

听完课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提出:

1.多媒体的使用。

随着多媒体的发明,许多老师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有的老师却在滥用多媒体课件,把什么内容都放在幻灯片上,但在讲课时却发现好多幻灯片根本没用。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该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要把所有上课内容都放在幻灯片上。

2.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该是一节课的精华。所以备课应该充分设计自己上课的板书。板书的书写也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可以从板书看出一节的重难点。

3.提问。

一个成熟的老师,所提的问题应该是目的明确,学生易于理解。所以一节课的提问很重要。

写到这儿,想起李老师今天下午在评课的时候所说的一句话:评课应该站在教育的高度!这一句话震撼了我!我想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会提升教育高度,落实教学实效!

三 : 魏书生:提高教学效率,我一直努力做3件事

魏书生简介 魏书生:提高教学效率,我一直努力做3件事

【精彩导读】

用各家各派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样学理论才有用途。(www.61k.com]

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每位教师都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有机会是另一回事,有没有科研能力是另一回事。写文章就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进行科研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家、改革家

我提高教学效率主要靠边教学、边研究,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教学。边教学、边研究,具体从哪几面入手呢?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一、看多家之言。二、坚持写日记。三、坚持写文章。

1、看多家之言

我总觉得,教书的人自己要多看书,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汇贯通,才能领会到理论的精神实质。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我的长处,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用各家各派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样学理论才有用途。如果为了学理论而学理论,忘记了结合自己的实际而学理论,消灭了自己的风格、个性、特长而躺在某一派理论的书本上,这样的学习就成为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学习了。

我常想,教师学理论有点像蜜蜂采花粉,叮在一朵花上绝不会酿出蜜来,需要在成千上万朵花上采集花粉,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才能酿出蜜来。教师呢?学了几家几派,甚至几十家几十派理论中合理的部分,来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应用于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个性与特长,那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率,一定能酿出甜甜的教学之蜜。

我还觉得教书,不一定只看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书籍,还应该看看其它学科的书籍,可能的话尽量看一点教育以外的书籍。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时间,形式上看影响工作。实际上,正因为看书,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无效劳动,从而去掉它;因为看书,才学习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看书,才使教学管理更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看多家之言,才使自己有可能掌揭必要的进行教学研究的理论,才能使教学研究少走弯路。

2、坚持写日记

研究,就需要有素材,需要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素材、事实、数据都需要积累,而积累比较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写日记。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记两种日记。一种是工作日记,每天做了什么工作,接待了哪些客人,开了什么会,到外地讲了什么课,做了什么事,每天必记。从1978年2月20日到中学教书那天起,一直记到今天晚间,一天也不缺。到今天已经记完了11本约66万字了。另一种日记我从八十年代第一天开始写。记叙、议论、抒情、抄写、说明相结合。写所思所感,写风土人情,写善良的学生,赞喜欢的书籍,颂感人的文章……到昨天晚间11年多来一天不缺,已经完成110多万字了。

日记能帮我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人很奇怪,许多好的、成功的做法,不知不觉会忘了做,甚至记不起曾经做过。写了日记,常翻一翻,能使我们达到昨天曾达到的高度。至于要搞教育科研,写文章,需总结回忆自己过去的有关情况,日记当然是最好的材料库了。

写日记还有利于研究自己、改变自己。很少有人写日记让自己狭隘、自私、消极、懒惰。神经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日记中劝自己、鼓励自己,要宽厚、要助人、要积极、要勤奋。这发自内心的劝说和鼓励,同来自外界们劝说鼓励相比,作用更大些。经常这样劝说自己,自己就能更冷静、更清醒、更宽厚助人,积极勤奋,更具科学头脑。

每天有了什么新思想,恐它稍纵即逝,那就拿出笔来,将它记在左手腕上,晚间一整理就是一篇日记。人很奇怪,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脑中常常突发奇想,闪着智慧的光芒,比自己平时想的要高明得多。但倘不及时抓住,这一想法立即逝去,时过境迁之后,再也不会忆起。为了超越自己,为了研究出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人必须善于抓住这些灵感。

望着这些年自己写完的26本、170多万字的日记,我觉得它们真像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资料库。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取写论文的资料: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自己的欢乐与苦恼,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成绩,教学方法适用的群体与个体范围,以及多方面的具体数据。

3、坚持写文章

看多家之言,提高了理论水平,写日记积累了素材,这都仅仅是搞科研的准备工作。搞科研,主要的工作形式之一就是写文章。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每位教师都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有机会是另一回事,有没有科研能力是另一回事。写文章就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进行科研的有效途径。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大的远的不说,每天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级管理尽可以写成文章。单是一堂语文课,就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选材写成文章。如,学生因性别、性格、智力、体力、兴趣、爱好、基础的不同,在课堂上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均有不同,这就可以分别写出几十篇文章。总之,不是生活中缺少科研内容,常常是我们自己缺少发现科研内容的能力。

常有人以为,写是输出,输出是有资历、有经验、水平高的人做的事。青年人写文章,常被无知的人讥笑为:吃了一把草,便想挤出两杯奶;自身只有一杯水,却想往外侧一桶。我总认为,写作既是输出,也是输入。

刚开始写,最好选题要小一些,这样自己驾驭。刚开始就写大题目,如“当今世界”、“论蔡国教失”、“谈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等等,往往有害无益。刚开始写,不要想尽善尽美、一鸣惊人。而要有不怕“一鸣烦人”的精神淮备。文章写出来了,许多人批评,许多人心烦,甚至骂娘,我们把这些批评意见中合理的成分吸收过来再写,这样水平就逐渐提高了。

刚开始写,不可急于发表,或者能发表就写,不能发表就不写。写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自己科研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就算一辈子写了数百篇都没发表,但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学效率提高了,不是最大的收获吗?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以这样的观念指导自己,我每学期都坚持写几篇文章,到现在已经发表了66篇。

有的青年教师问我;“你又当书记兼校长,还当两班班主任,教两班语文,还有23个社会兼职,哪还有时间看书、写文章呢?”说心里话,我看书,写文章不是加重了负担,延长了工作时间,相反的倒为我节省了不少劳动时间,减轻了负担。如果采用重复式的劳动方式,我早就被各种事务性工作压垮了。正因为读书、写日记、写文章,才使我初步进入了科研式劳动的境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工作效率。

真诚地希望青年教师都能够边教学边研究,都能够看多家之言、写日记、写文章,采用科研式的劳动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朝着教学的自由王国迈进。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18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