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通知-国家邮政局2012年工作会议1月5日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7-10-12 所属栏目:中华医药我的健康我做主

一 : 国家邮政局2012年工作会议1月5日在北京召开

国家邮政局2012年工作会议1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面对新的形势,全行业必须准确把握形势,适应变化,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开创邮政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作重要讲话,副部长冯正霖出席会议,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做工作报告。

(www.61k.com]

马军胜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2011年行业发展情况。他说,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一年来,全行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深化邮政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健全保障机制,满足社会需求,推动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快递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行业呈现稳步提高、加速发展的态势。业务总量预计完成1600亿元,同比增长24%,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1570亿元,同比增长2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预计完成业务量36.5亿件,同比增长56%,快递最高日业务量突破1800万件;实现快递业务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31%。

马军胜指出,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邮政业发展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带动邮政业快速发展。中央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邮政普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邮政业增长方式深度调整。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快递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发展,为邮政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邮政业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为行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同时,今年国内外影响经济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形势更加复杂。邮政业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制约行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普遍服务保障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发展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行业管理基础依然薄弱,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为此,要着力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监督机制,推进邮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健全快递服务体系,推进快递大发展上水平;着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行业科学发展。

会议提出了2012年全行业发展预期目标:业务总量完成1860亿元,同比增长16%;业务收入完成181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900亿元,同比增长20%。快递业务量达到47亿件,同比增长29%。邮政、快递满意度稳中有升。

马军胜强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从五个方面推进2012年的工作。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态势。要着力做好“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不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积极推动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大力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二是要加快健全邮政普遍服务体系,保障邮政普遍服务。2012年,邮政普遍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这一中心,保障与监督并举,做到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提升普遍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加快构建邮政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乡乡设所工程、村村建站工程、户户设箱工程、城乡局所改造工程和邮政服务进社区工程等五大工程;完善邮政普遍服务投资建设机制和财政补贴机制;夯实邮政普遍服务制度基础;强化邮政普遍服务监督检查。

三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快递大发展上水平。2012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由打基础、重规范向抓落实、促升级转变,要以“发展上规模、服务上水平、管理上层次、能力上等级”为核心,服务与规范并重,切实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要大力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推进服务升级;进一步扶持快递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切实做好旺季服务保障工作。

四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要大力完善法规制度体系,着力做好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依法行政水平有明显提升,基本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五是加强党建和各项基础工作,大力推进队伍建设。要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社会满意的邮政管理队伍。要加强统计体系建设,完善配套制度,落实工作责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国家邮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建洲、苏和、王渝次,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解畅,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梅出席会议。

中央有关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国家邮政局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以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主要快递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二 : 2013年教育援青工作会议召开 马顺清出席并讲话

10月18日,2013年教育援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青海省副省长马顺清出席会议并讲话。国资委、省教育厅和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6个支援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13家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中央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www.61k.com]

鲁昕在讲话中指出,第一次教育援青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支援单位高度重视援青工作,尤其是教育援青工作,切实把教育摆在了对口支援青海全局工作当中的重要位置,优先安排教育项目,优先保证教育资金。青海省及各受援州县也积极配合协调,不仅表达了各自的教育需求,也着力推动项目的落实,配合各支援省和支援单位。在支援方和受援方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援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鲁昕要求,各支援单位要高度重视教育援青工作,指导西藏和四省藏区开展不同模式的双语教学,扩大双语教育覆盖面,逐步提高民族学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改善中小学学科质量结构,重点是强化数理化课程,各个省应按照教学大纲制作课件,对口支援数理化学科建设,希望各支援省、市利用优势资源,把青海的数理化教学水平提高。平衡高中阶段普职比结构,彻底扭转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比例失衡的局面。完善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希望各对口支援省市高校招生时,应重点向理科生倾斜。调整藏区高校和民族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可以利用各支援省市优势教育资源,帮助建设青海藏区理工科专业。优化内地班编班结构,鼓励6个支援省市向青海招生。同时,希望六个省市都选出一个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带着职教集团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六州。希望央企将教育援青作为企业援青的重点任务,支持青海的职业教育。

马顺清对各援助省市、中央企业对青海教育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进一步加大教育援青工作力度。6个支援省市和13家中央企业分别介绍了教育援青工作进展及今后援助意向。(赵静)

三 : 中医药局召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通气会”

8月27日上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新闻通气会”。

[www.61k.com]

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进展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炼介绍,为了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达到为民、务实、清廉的目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两个活动的载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的“五型机关”建设活动以及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工程。

在健康推进行动中,有三个主要的内容:一是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医基础服务能力的提升工程。二是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家庭●进社区的“三进”工程。三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王炼表示,之所以把这三个工程纳入到中医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中,是因为这三个工程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深入人心,老百姓十分欢迎,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

在这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为百姓提供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通过近年来广泛传播“治未病”的理念,提高了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和认同性,并着力打造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支撑建设、中医预防保健队伍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政策保障建设四个平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炼在通气会上介绍,四个平台中,一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先后确定了四批173所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同时要求在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服务;二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支撑建设,制定了常见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指南和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三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提出了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的标准,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培训及考试试点工作;四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政策保障建设,2013年起将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作为单独一类列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开展老年病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的中医调养服务。各地也积极探索“治未病”服务在项目收费及价格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同时,还研究制订“治未病”效果评价指标,开展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制定《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推动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组织制定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开展了社会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调查摸底、准入试点、规范管理等工作,探索独立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管理模式。

二、中医“治未病”四个平台建设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介绍,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就是在中国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的内容是:树立一个理念。通过整个构建过程,在老百姓当中树立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当理念树立起来之后,人们可能首先产生需求,有了需求之后才会找地方,有地方去给他提供服务,所以打造的第一个平台就是中医预防保健的服务提供平台。

这六年当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要是以中医院为主的医疗卫生机构,现在要求全部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同时又关注了一些其他的医疗卫生机构,试图在这些机构当中也探索如何开展“治未病”工作,比如妇幼保健院、CDC、精神卫生中心、疗养院,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了很多试点单位,进行了几年的试点。

通过试点,我们制定如何在这些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南,现在形成的指南有:一是中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与管理指南。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和农村,如何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南。三是形成了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南。现在在试点单位试用这些指南。

许志仁还表示,服务平台的第二个方面是社会上、企业性质的,比如养生堂等等,这是服务提供平台的第二种类型。对于这部分机构,基本思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制定了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的标准,选择了23个地区开展了为期三年多的试点。这些试点地区按照一个标准去对非医疗性质的养生堂等机构进行了摸底,并且开展了对这些机构的培训和引导。其中,有一些试点地区已经开始对这些机构以学会的名义和工商部门联合给他们发牌匾。今年继续想把试点地区扩大,由23个地区扩大到100多个,通过试点之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对这部分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

有了服务机构,我们还要有好的技术。第二个平台是技术支撑方面所做的工作,委托相关的技术部门制定了12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名义印发。组织专家筛选研发中医健康评估及体质辨识等方面设备。制定了20个高危人群的干预方案,比如颈椎病的前期,还没有戴帽,还没有发展成颈椎病,怎么通过干预让他不成为颈椎病。四是鼓励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发中医养生保健的产品。

第三个平台是队伍建设平台。中医养生保健工作队伍构成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鼓励一部分中医医生参与其中,做体质辨识、开膏方、做干预方案。第二部分是工人,就是职业技能型人才。现在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试点,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的试点,和人保部的技能人才有所不同,他分得比较细,刮痧师、足疗师,我们的调理师更加综合,现在已经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试点。这两类人的分工,医生主要是动脑,咨询指导,工人类主要是动手操作,包括仪器的操作。

第四个平台是政策保障平台。现在主要工作是把有效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和技术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今年开始中医药健康管理单独列为一个服务包,包括0—3岁小孩的调养和老年人的体质辨识,将进一步扩大中医预防保健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领域。

三、《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解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赵明:中医“治未病”工程的推进和提升,需要一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的理论和方法突破,这就需要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为了做好推进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今年三月份发布了《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李昱介绍,我们希望通过6—7年的推动,预期对中医预防保健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用技术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两个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和提升,从标准、模式建设等方面实现一定的突破和创新,总体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同时,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特别是为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方案中提出的推进“治未病 ”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推进“治未病”服务技术规范使用,推进区域“治未病 ”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治未病”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四项主要任务的完成,不断提供技术、方法、知识和标准等科技支撑。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为:

一是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的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整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2.阐述中医“治未病”理论科学内涵。3.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构架。

二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方面开展研究。这方面要完成三项任务:健康状态辨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健康状态干预技术方法的研究;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产品的研发有四个方面:辨识产品、干预产品、信息服务产品、健康宣教产品。我们要在这四个方面开展相关的产品研发。

三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的研究。我们要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化共性技术的研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的研制。

四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技成果的应用。有了研究,有了成果,如何把成果转化,变成能为老百姓服务的产品,这是重点研究的内容,我们要进行四方面的研究:集约化服务形式的研究;服务标准研制与推广;服务效果评价方法研究;主要领域应用示范的研究。

四、答记者问

北京电视台问: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想吸引什么类型患者?有无要求或方向?

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争取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经过六年多来的试点和实践,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其中一项工作为,全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治未病”科,对于科室的功能和人群定位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表示,现在要求“治未病”科和医院的体检中心合二为一。体检出来之后的一些亚健康的人群,一些指标偏高的人群,来到“治未病”科以中医的理念对他采取干预措施。

目前已经制定了20个高危人群的干预方案,比如高血脂方案,体检出来如果发现有这个问题,就按照这套来做,通过专家研究出来的干预方案为他服务。还有一些医院也把针灸科、推拿科和“治未病”科有机结合,比如说亚健康人群、查出来有问题的人群,需要针灸和推拿的,也可以做健康干预。

据许志仁介绍,这项工作前五年选了173个点进行试点,通过试点,现在已经转入第二阶段,从去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前五年工作进行总结,在前五年探索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指南、路径,形成技术方面的方案等等,这就是近五年的主要任务。这两个五年合为一个阶段,视为试点阶段。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问:如何看待中药重金属超标,以及最近英国等外媒对中药发出的警告,还有农残问题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是否受影响?

新闻发言人王炼对此进行了回应,他表示,经过审批上市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都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王炼说,在长期应用和中医理论指导下,历代的中医名医专家不断的经验总结与提炼,我们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安全的,是有效的,中医在捍卫健康、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了突出的历史作用。我认为,所有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严格审批上市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都是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大家都知道国家有药品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规,而且是得到有效监管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我们认为中药的质量关乎中医的疗效,关乎中医药的生命力,关乎百姓的健康,我们是高度重视的,特别是推进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中,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包括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产品和中药产品,中药的质量更加重要。我们是有一系列的措施,一系列的做法和工作任务会去落实。

同时,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包括生存环境,疾病谱、健康观念的变化,及高科技在中医药的研发、生产领域的应用,我们对中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国家有关部门,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协同攻关,以组建平台,建设多学科研究队伍的形式,对中医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加以控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成果贡献给人类健康。

科技日报问:王林气功行医有无科学依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表示,气功分两类,一类是保健气功,一类是医疗气功。王林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医疗气功。医疗气功是有特定含义的,所谓医疗气功就是指这个功法是针对某一个疾病,有明确指向的,保健气功只是健体方面的,没有明确指向。医疗气功的操作人员必须是中医医生,而且经过医学气功的考核。医疗气功只能在医疗机构当中开展,不能在医疗机构之外,我们过去都出过办法的,办法都是经过中央批准的。所以王林这个不属于医疗气功范畴。

许志仁介绍,一部分机构以中医的理念为指导,主要用中医的技术开展养生保健工作。对他们的管理思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标准,工商部门按照我们的标准实施准入,日常的监管按照各自的分工。在我们职责范围内的,我们肯定会积极地监管,比如像张必清,我们在医师库里进行了搜寻,80多万中医医师,库里找不到张必清的行医编号。北京市在乡村医生的系列里面也没有找到他的行医资格。所以这不属于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了,对这部分人,本身不是医生,但又做着类似于医生的活儿,我们的态度是很坚决的,一定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本文标题: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通知-国家邮政局2012年工作会议1月5日在北京召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269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