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荷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分一分与除法——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

发布时间:2017-10-13 所属栏目:荷花

一 : 《分一分与除法——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

〖教学目标〗
  1. 结合“花园”的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是一所农村省级规范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较发达,学生家长都比较有文化素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生见识广,知识面比较宽,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使用这套教材,熟悉这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会自主学习,并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歌曲引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春天,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到春天的花园里看一
  看,好吗?(课件出示:花园图)
  师:春天真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进行交流。
  生1: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比蝴蝶多几只?
  生2: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和蝴蝶一共有几只?
  生3: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一共有多少朵?
  生4: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白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5: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答这位同学(指生5)提出的问题吗?请你在练习本上
  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解答。)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呢?
  生1:我是用图表示的,我用△表示白花,用○表示红花,第一行画了2个△,第2行画了8个○,我圈了圈,就知道8里有4个2,所以8朵红花就是2朵白花的4倍。
  生2:我用8÷2=4,红花是白花的4倍。
  生3:我和他们的不一样,我列成了8÷4=2,现在我知道我的错在哪里了。
  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生4:蝴蝶有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蜜蜂有几只?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5: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6:小鸟有24只,蜜蜂有8只,小鸟的只数是蜜蜂的几倍?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现在我们请同桌互相检查,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生1:我们俩的不一样,算蜜蜂有多少只,我是用图来表示的,我用△表示蝴蝶,第一行画4个△,用□表示蜜蜂,第二行先画4个□,再画4个□,我就知道蜜蜂有8只啦。
  生2:我是列算式,4×2=8(只)。
  生3:我的同桌,漏写了单位“只”。
  生4:我的算式后面多写了单位“倍”。现在我知道了“倍”不是单位。
  师:同学们检查得可真仔细,希望出错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认真细心,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二)试一试
  师:春天的景色这样美丽,会唱歌的小黄鹂也飞来说(大屏幕出示小黄鹂,及画外音):同学们真聪明,我也带来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果你们都做对了,我会带你们到一个更美丽的地方去玩。同学们愿意试试吗?
  1. 课本第50页试一试第1,2题。(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实物投影出示生的练习。
  师:先看第1题,和这位同学不一样的请举手,说说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生1:我忘圈了。
  师:你没有圈,就列对了算式,不错,不过今后做题时一定要按要求去做。
  师:再看第2题,和这位同学不一样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生1:我列的算式是4乘2等于8,因为我知道有4个哭脸,笑脸的个数是哭脸的2倍,就是求2个4是多少,所以我用乘法计算。
  师:你说得真好,出错的同学明白了吗?大家都和同桌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小结。
  2.小医生门诊。
  (1)△△ △△ △△
   ○○
  △的个数是○的 3 倍。
  列式为: 6÷2=3
  ( )
  (2)★的个数是○的4倍。
   ○○
   ★★ ★★ ★★ ★★
  ★有 8 个
  列式为: 2×4=8(个) ( )
  (3)△有2个,□的个数是△的5倍。
  □有 10 个
  列式为: 10÷2=5(个) ( )
  (4)△有2个,□有10个,
  □的个数是△的 5 倍。
  列式为: 10÷5=2 ( )
  师:同学们都检查完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判断结果说给大家听一听?请同学们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举手。
  学生汇报。
  生1:1对;2对;3错;4对。
  师: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判断吗?
  生1:第1题我在△上2个一圈,2个一圈,正好圈了3个2,我就知道△的个数是○的3倍了。第2题我知道有2个○,★的个数是○的4倍,1倍是1个2,4倍就是4个2,4个2就是8,所以就有8个★。第3题知道有2个△,□的个数是△的5倍,□有10个,算式应为2×5=10。第4题△有2个,□有10个,10里有5个2,所以10÷5=2。
  学生纷纷举手。
  生2:他的第4个题判断错了,因为△有2个,□有10个,求□是△的几倍,就应看10里有几个2,列式应为10÷2=5,所以他的判断是错的。
(三)练一练
  画外音,小黄鹂说:“同学们可真棒!请跟我来,你们看这里有多么美,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说一说,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吗?”
  1. 课件出示:夏季图。(第51页第3题)
  师:同桌2人一组,互相提问题并解答。
  2.同桌讨论。
  3.汇报交流。
  生1:有3只大青蛙,有3只小青蛙,大青蛙的只数是小青蛙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3÷3=1。大青蛙的只数是小青蛙的1倍。
  生2:有4只张嘴的青蛙,2只不张嘴的青蛙,张嘴青蛙的只数是不张嘴青蛙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4÷2=2。张嘴青蛙的只数是不张嘴青蛙的2倍。
  生3:螃蟹有4只,小鸭有2只,螃蟹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4÷2=2。螃蟹的只数是小鸭的2倍。
  生4:小鸭有2只,小虾有12只,小虾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12÷2=6。小虾的只数是小鸭的6倍。
  生5:青蛙有6只,小鸭有2只,青蛙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6÷2=3。青蛙的只数是小鸭的3倍。
  生6:小虾有12只,螃蟹有4只,小虾的只数是螃蟹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12÷4=3。小虾的只数是螃蟹的3倍。
  生7:小虾有12只,青蛙有6只,小虾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12÷6=2。小虾的只数是青蛙的2倍。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给这幅美丽的图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都得到了解决。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明天上课再来交流,好吗?
(四)师生共同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会用图表示几倍了。
  生2:我学会了看图提问题、列算式。
  ……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可真不简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家庭作业:教科书第51页练一练第1,2题(填写在书上)。

〖教学反思〗
  课一开始,先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优美的“春天的花园”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搭起了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解决“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时,有的同学用图来表示,也有的同学用文字来叙述,还有的用算式来解决,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试一试”“练一练”“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们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小主人。
〖案例点评〗
  1.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这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提出要求,指导活动,进行总结,也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由生活情境引入,密切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点评人:卢长东(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寨郝中心小学)
〖编者点评〗
  1. 教师非常重视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要求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或全班交流、反馈。这样的安排,不仅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多,而且老师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
  2.学生用画图求倍数的方法,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用图形或算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思想,也是同样有价值的。用图形解释或表达思考过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了解学生数学理解的水平,而且有助于他们体会“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 : 荷花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蝴蝶落在我身上,()……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荷花》教学反思:

回顾《荷花》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情景,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空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讨论,把各自在独立探究中的发现进行交流,从而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动地学。然后,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学生在悉心倾听中发现见解的异同,比如让学生谈谈欣赏荷花后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 “冒”换成“伸”,好不好?等等。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教学设计与反思 荷花教学设计与反思

从课堂总体效果来看,这节课还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从中也折射出了一些问题,今后在学生创新思维及好词佳句的积累上,还需更加重视。

三 : 《养花》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3、熟读课文,概括中心思想,背诵第七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体会养花的乐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摸心灵
1、生活中,你们觉得做什么事最有乐趣?
老舍爷爷觉得养花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爷爷写的《养花》。
2、简介老舍
3、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很爱养花,他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哪些乐趣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二、读中融入,感受心灵
(一)自由读文,初知“乐趣”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
2、思考:老舍先生觉得养花给他带来了哪些乐趣?划出最能概括老舍先生养花乐趣的几句话。
3、检查抽读词语
(二)披文入境,体验“乐趣”
  1、读文叩问。
  ⑴(承上交流出示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⑵指名数位同学读。
  ⑶质疑。读着老舍爷爷这段感受,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喜、笑、有花有果实,这些都堪称乐趣,为什么劳动累得腰酸腿疼也是乐趣?甚至是“忧”、“泪”也被视为养花的乐趣呢?)
  2、携疑深究。
  ⑴问题产生了,你们打算如何解决?(好好读读,品味品味/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把自己放入文中,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⑵自读思考:那么老舍爷爷向我们讲述了养花过程中的哪些事呢?每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作重点研究。
  ⑶小组交流。互相评议、补充和启发。
  ⑷大堂汇报,适时点拨。
 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养花的“增长知识之乐”是通过赛读评议的方式,让学生在读、评“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等句段的过程中关注语言文字,甚至关注标点符号,从而领悟作者由衷的自豪。
体会养花的“有益身心之乐”“如此循环……胜于吃药”指的是什么?作者有腿病,不利于行和久座,于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颗,搬搬那盆,然后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胜于吃药。
体会养花的“成果分享之乐”则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朋友受老舍先生之邀,秉烛夜游,欣赏昙花会说些什么。
对养花中伤心事的体会,主要采用自由思辩和相互辩论的方式,促动学生深入思考:伤心事也能称得上乐趣吗?作者怎么会觉得养花中的忧和泪也别有一番滋味呢?
  三、引领提升,抒发心灵
  1、学到这里,你对生活中的乐趣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说一说或写一写)
  2、指名分节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思考: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这中心句是从哪几方面来说养花的乐趣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中心句是课文最后一节: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讲的是对花的关心,情感体验;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讲的是劳动成果;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讲的是养花的意义。
概括中心:本文抒发了作者,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第七节。

课后反思: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著名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文章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从养花当中得到的乐趣。“有喜,有笑,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视为养花的乐趣,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我们都好理解。可“有忧,有泪”怎么会成为养花的乐趣的呢?课文到这里似乎充满了矛盾。这也正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所在。
关于“有忧,有泪”,在课文中,老舍是这样描述的:“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其实,你解决好了下面几个问题,这个难点也就突破了。1、为什么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因为他们很伤心,难过。2、从哪看出他们伤心的程度?从能清楚地历数出被砸死的菊花的棵数和种数,从“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中,感受到的。3、死了一些花居然还去仔细清点一番,详细了解死了多少棵,多少种;居然全家人都好几天不开心,足见他们的伤心程度。那是因为什么而使得他们如此伤心呢?一切都缘于对花的喜欢。通过这个看似伤感的小插曲,全家人强烈的爱花惜花之情更是不言自明了。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套用一句老话: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本味啊!无忧只喜,无泪只笑,生活就变得了无味道了。再加上,老舍就爱种那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就正是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他知道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作者在这一节流露出来的对花的深爱之情与全篇洋溢着的爱花之情是一脉相通的。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有忧有泪,只因养花本身是一种乐趣!

四 : 《花边有多长》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3?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材分析

“花边有多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了解了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已有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计算花边有多长的同时,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较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也是今后学习计算其他图形周长的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的地带,全班56名学生,有三分之一来自农村,三分之二来自城市。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两年多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合作交流的能力,对长方形、周长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不同的认识水平下共同进步。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新课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学校就要举行布置教室的展览活动,看一看我们的这块黑板该怎么装扮一下呢?
生1:可以把黑板好好刷一遍。
生2:可以在黑板上画上美丽的图案。
生3:可以给黑板贴上花边。
师: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如果我们要给黑板贴上花边,那要准备多长的花边呢?
生:可以先量一量黑板的周长。
(让学生讨论如何量黑板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师:谁能说一说你打算怎么量?
生1:可以用皮尺绕黑板一圈看看有多长。
生2:可以用米尺把黑板的四条边量出来,然后加起来就是周长。
生3:我考虑不用四条边都量,黑板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长了。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那现在各组商量一下怎么量,派两名同学上讲台量一量,然后把黑板的周长计算出来。
(学生量的量,算的算,大多数学生都已算出结果。)
师:现在哪一组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生1:我们组量的黑板长是350厘米,宽是125厘米。我们是把四条边加起来计算的,350+125+350+125=950(厘米)。
生2:我们组量出黑板的长是35分米,宽是12分米。我们是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计算的,35×2+12×2=94(分米)。
生3:我们量出黑板的长是35分米,宽是13分米。算法和上面的一组一样,35×2+13×2=96(分米)。
生4:我们量的结果和上一组一样,但计算方法不一样,我们是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计算的,(35+13)×2=96(分米)……
师:刚才同学们测量出的数据不一样,但很接近,说明我们测量有一定误差,这是允许的。同学们的计算方法也很多,都是正确的。那同学们商量一下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方法?
生:我喜欢生4的方法,计算起来方便,两步就可以算出来。
生:我喜欢生3的方法,看起来容易理解,容易计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知道了有的同学喜欢用生3的方法,有的同学喜欢用生4的方法。你们能用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你们课桌的周长吗?

(三)运用提高

(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计算。教师巡视,同时给学生指导。)


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的计算结果?
(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用了哪种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现在自己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小白兔与小黑兔比赛的动画场面,两只兔子争论都说自己跑的路程多,请学生给评一评。
2?让学生完成教科书47页“做一做”。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看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2?注重体现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使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
3?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断发展。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由于放手让学生进行测量,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确任务,出现了多次上黑板测量的现象,耽误了一些时间。也由于时间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哪一种方法最简便,有盲从的现象。

六、案例点评

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了《标准》倡导的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节课教学设计自然、衔接连贯,其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主动权,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点评人:耿斌(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教研室)

七、编者点评

本节课的可取之处就在于情境创设以后,学生围绕“黑板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这一问题,动手测量、计算、交流、分析,这样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王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提到由于时间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体会到计算周长哪种方法更简便,认为是遗憾之处。编者以为这是正常的,应允许部分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五 : 《买鲜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 2、过程与方法 
结合花店买花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出有关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除加、除减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题 2、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与学互动设计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束花送给妈妈,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 1.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小红只买两种花,每样买一枝,你准备怎样帮她买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买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买1枝菊花和1枝玫瑰……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探究除加的运算顺序。 ⑴解答问题。 师:选取其中的一种配法让学生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生:我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解答。 列出分步算式:8÷4=2(元),2+4=6(元), 列出综合算式:8÷4+4=6(元)。 ⑵组织全班总结算法。 学生结合情境说出:根据图意知道1枝百合花4元钱,而1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从图中只知道4枝菊花8元钱,所以首先必须算出1枝菊花的价钱,才能解决1枝百合花和1枝菊花的总价钱。所以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2.探究除、减的运算顺序。 ⑴师:你知道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⑵学生列出算式。 分步算式为:24÷8=3(元),5-3=2(元)。 综合算式为:5-24÷8=2(元)。 ⑶组织讨论交流5-24÷8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认识:5-24÷8中必须先知道为什么每枝康乃馨的价钱,才能和每枝玫瑰花进行比较,而从图中我们知道8枝康乃馨的价钱是24元,所以要先算每枝康乃馨的价钱,即先算24÷8,再算玫瑰花比康乃馨贵多少钱,即5-3。 [总结]在计算有除法又有加法或是有除法又有减法时,我们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解答自己的配花方案需要的钱数,并与同桌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2.做教材试一试。学生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计算。 3.做教材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明确题意,然后独立解答。 4.练一练第3题、4题,可先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并集体纠正。 ㈣拓展升华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在计算有除法,又有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想一想: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写出一个这样的算式算一算。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否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是否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正是我们教师必须所关注的问题。在教学本课时,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在活动中注重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时候,关注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本文标题:荷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分一分与除法——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889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