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谷歌就应用安全性向美国政府撒谎

发布时间:2017-09-02 所属栏目:2015美国政府债务上限

一 : 谷歌就应用安全性向美国政府撒谎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3日早间消息,微软表示,谷歌此前就政府版Google Apps应用的安全性向美国政府撒谎。这一指控已经得到美国政府部门的确认。

  谷歌和微软这一纠纷主要围绕FISMA安全认证,美国政府的一些合同需要接受这一认证。谷歌坚持表示,政府版Google Apps已经完成FISMA认证,但微软拿出的一份文件显示,美国司法部认为该应用没有完成认证。

  对此谷歌解释称,美国司法部只是在关注一些技术细节。谷歌指出,高级版Google Apps应用此前得到美国总务署的认证,当时政府版Google Apps尚不存在。而政府版Google Apps仅仅是高级版Google Apps的一部分,并且更加安全。因此,谷歌认为此前的认证已经包含了对政府版Google Apps的认证。

  不过,美国总务署并不接受谷歌的观点。在周二美国参议院的听证会上,美国总务署相关人员表示,对高级版Google Apps的认证并不包括对政府版Google Apps的认证,而美国司法部也持同样看法。

  谷歌此前指责美国内政部选择微软的产品,而没有考虑Google Apps。谷歌当时表示,Google Apps也是得到FISMA认证的。但目前的结果表明实情并非如此。

二 : 日本政府债务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成全球负债第一国

为了提振萎靡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接连扩大刺激规模,但与此同时日本的政府债务就像是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上周五,日本财务省发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包括政府债券、借款和票据融资三个项目在内的政府债务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983.29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3万亿元)。此外,日本财务省当日公布的政府担保债务金额为45.5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8万亿元)。
据了解,日本财务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规定的标准,每三个月公布一次国家债务余额数据,本次公布的国家债务总额较上一次公布的6月末的数据增加了7.1万亿日元,较去年同期的959.9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了2.43%。据日本共同社预计,2012财年末,日本政府债务将达108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5.28万亿)。
以上数据再次加剧了外界对日本财政危机的担忧。日本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2万亿,根据上周五财务省发布的数据,日本中央政府负债已接近其上年GDP的两倍,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全球负债第一大国。
在近千亿日元的政府债务中,比重最大的为政府债券,为803.74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务总额的81.74%,比去年同期增长14.4万亿日元。其中,包含用于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的14.1万亿日元“复兴债”在内的一般债券金额为688.21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券总额的85.63%。各类政府债券中,仅财政投资和贷款计划债券(107.55万亿日元),以及为核事故损害责任基金发行的政府债券(3.67万亿日元)两项,比6月末数据有所下降,分别减少2.52万亿日元和0.32万亿日元。
此外,票据融资125.37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务总额的12.75%。向民间金融机构等借款54.19万亿日元,占总额的5.51%,其中长期借款17.62万亿,较去年同期减少3.35%;短期借款36.57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06万亿。
二战以来,日本在欧美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金融系统模型——利用国民储蓄进行投资。这个模型是企业家和中产阶级财富迅速积累的重要因素。但是该模型带来的经济成功是非常脆弱的。现在,日本每年大约需要把一半的政府预算都花在支付养老金和借债的利息上。由于日本本国的养老金计划规定每人必须购买大量的政府债券,以支撑政府开销,因此日本政府债务的债权人95%都是本国公民。根据总务省估算的10月1日现在的日本总人口1.2753亿人计算,目前人均负债约771万日元。
与此同时,上周四日本公布的9月经常性账户,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首次出现了赤字。有经济学家分析说,如果经常性账户赤字的情况继续下去,日本离“希腊式”财政危机的悲剧可能就不远了。不过,此前中央政府因

弥补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能源空缺,购买了大量石化燃料,导致进口额大幅增长,因此9月的经常性账户赤字也可能只是暂时的。日本财务省高级副部长大久保勉对此情况不愿多谈,只轻描淡写地说,“月度经常性账户余额是个波动值。”
摩根大通东京部的首席经济学家菅野雅明(Masaaki Kanno)对此表示并不乐观,他认为,“危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早而非更迟。




为了提振萎靡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接连扩大刺激规模,但与此同时日本的政府债务就像是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上周五,日本财务省发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包括政府债券、借款和票据融资三个项目在内的政府债务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983.29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3万亿元)。此外,日本财务省当日公布的政府担保债务金额为45.5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8万亿元)。
据了解,日本财务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规定的标准,每三个月公布一次国家债务余额数据,本次公布的国家债务总额较上一次公布的6月末的数据增加了7.1万亿日元,较去年同期的959.9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了2.43%。据日本共同社预计,2012财年末,日本政府债务将达108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5.28万亿)。
以上数据再次加剧了外界对日本财政危机的担忧。日本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2万亿,根据上周五财务省发布的数据,日本中央政府负债已接近其上年GDP的两倍,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全球负债第一大国。
在近千亿日元的政府债务中,比重最大的为政府债券,为803.74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务总额的81.74%,比去年同期增长14.4万亿日元。其中,包含用于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的14.1万亿日元“复兴债”在内的一般债券金额为688.21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券总额的85.63%。各类政府债券中,仅财政投资和贷款计划债券(107.55万亿日元),以及为核事故损害责任基金发行的政府债券(3.67万亿日元)两项,比6月末数据有所下降,分别减少2.52万亿日元和0.32万亿日元。
此外,票据融资125.37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务总额的12.75%。向民间金融机构等借款54.19万亿日元,占总额的5.51%,其中长期借款17.62万亿,较去年同期减少3.35%;短期借款36.57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06万亿。
二战以来,日本在欧美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金融系统模型——利用国民储蓄进行投资。这个模型是企业家和中产阶级财富迅速积累的重要因素。但是该模型带来的经济成功是非常脆弱的。现在,日本每年大约需要把一半的政府预算都花在支付养老金和借债的利息上。由于日本本国的养老金计划规定每人必须购买大量的政府

债券,以支撑政府开销,因此日本政府债务的债权人95%都是本国公民。根据总务省估算的10月1日现在的日本总人口1.2753亿人计算,目前人均负债约771万日元。
与此同时,上周四日本公布的9月经常性账户,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首次出现了赤字。有经济学家分析说,如果经常性账户赤字的情况继续下去,日本离“希腊式”财政危机的悲剧可能就不远了。不过,此前中央政府因弥补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能源空缺,购买了大量石化燃料,导致进口额大幅增长,因此9月的经常性账户赤字也可能只是暂时的。日本财务省高级副部长大久保勉对此情况不愿多谈,只轻描淡写地说,“月度经常性账户余额是个波动值。”
摩根大通东京部的首席经济学家菅野雅明(Masaaki Kanno)对此表示并不乐观,他认为,“危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早而非更迟。




为了提振萎靡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接连扩大刺激规模,但与此同时日本的政府债务就像是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上周五,日本财务省发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包括政府债券、借款和票据融资三个项目在内的政府债务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983.29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3万亿元)。此外,日本财务省当日公布的政府担保债务金额为45.5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8万亿元)。
据了解,日本财务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规定的标准,每三个月公布一次国家债务余额数据,本次公布的国家债务总额较上一次公布的6月末的数据增加了7.1万亿日元,较去年同期的959.9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了2.43%。据日本共同社预计,2012财年末,日本政府债务将达108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5.28万亿)。
以上数据再次加剧了外界对日本财政危机的担忧。日本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2万亿,根据上周五财务省发布的数据,日本中央政府负债已接近其上年GDP的两倍,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全球负债第一大国。
在近千亿日元的政府债务中,比重最大的为政府债券,为803.74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务总额的81.74%,比去年同期增长14.4万亿日元。其中,包含用于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的14.1万亿日元“复兴债”在内的一般债券金额为688.21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券总额的85.63%。各类政府债券中,仅财政投资和贷款计划债券(107.55万亿日元),以及为核事故损害责任基金发行的政府债券(3.67万亿日元)两项,比6月末数据有所下降,分别减少2.52万亿日元和0.32万亿日元。
此外,票据融资125.37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务总额的12.75%。向民间金融机构等借款54.19万亿日元,占总额的5.51%,其中长期借款17.62万亿,较去年同期减少3.35%;短期借款36.57

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06万亿。
二战以来,日本在欧美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金融系统模型——利用国民储蓄进行投资。这个模型是企业家和中产阶级财富迅速积累的重要因素。但是该模型带来的经济成功是非常脆弱的。现在,日本每年大约需要把一半的政府预算都花在支付养老金和借债的利息上。由于日本本国的养老金计划规定每人必须购买大量的政府债券,以支撑政府开销,因此日本政府债务的债权人95%都是本国公民。根据总务省估算的10月1日现在的日本总人口1.2753亿人计算,目前人均负债约771万日元。
与此同时,上周四日本公布的9月经常性账户,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首次出现了赤字。有经济学家分析说,如果经常性账户赤字的情况继续下去,日本离“希腊式”财政危机的悲剧可能就不远了。不过,此前中央政府因弥补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能源空缺,购买了大量石化燃料,导致进口额大幅增长,因此9月的经常性账户赤字也可能只是暂时的。日本财务省高级副部长大久保勉对此情况不愿多谈,只轻描淡写地说,“月度经常性账户余额是个波动值。”
摩根大通东京部的首席经济学家菅野雅明(Masaaki Kanno)对此表示并不乐观,他认为,“危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早而非更迟。
网上炒黄金 http://www.61k.com
天通银开户 http:www.61k.com
黄金T+D http://www.61k.com

股票资讯导航 http://www.61k.com
股票资讯导航 http://www.61k.com



为了提振萎靡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接连扩大刺激规模,但与此同时日本的政府债务就像是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上周五,日本财务省发布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包括政府债券、借款和票据融资三个项目在内的政府债务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983.29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3万亿元)。此外,日本财务省当日公布的政府担保债务金额为45.5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8万亿元)。
据了解,日本财务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规定的标准,每三个月公布一次国家债务余额数据,本次公布的国家债务总额较上一次公布的6月末的数据增加了7.1万亿日元,较去年同期的959.95万亿日元同比增长了2.43%。据日本共同社预计,2012财年末,日本政府债务将达108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5.28万亿)。
以上数据再次加剧了外界对日本财政危机的担忧。日本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02万亿,根据上周五财务省发布的数据,日本中央政府负债已接近其上年GDP的两倍,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全球负债第一大国。
在近千亿日元的政府债务中,比重最大的为政府债券,为803.74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务总

额的81.74%,比去年同期增长14.4万亿日元。其中,包含用于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的14.1万亿日元“复兴债”在内的一般债券金额为688.21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券总额的85.63%。各类政府债券中,仅财政投资和贷款计划债券(107.55万亿日元),以及为核事故损害责任基金发行的政府债券(3.67万亿日元)两项,比6月末数据有所下降,分别减少2.52万亿日元和0.32万亿日元。
此外,票据融资125.37万亿日元,占政府债务总额的12.75%。向民间金融机构等借款54.19万亿日元,占总额的5.51%,其中长期借款17.62万亿,较去年同期减少3.35%;短期借款36.57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06万亿。
二战以来,日本在欧美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金融系统模型——利用国民储蓄进行投资。这个模型是企业家和中产阶级财富迅速积累的重要因素。但是该模型带来的经济成功是非常脆弱的。现在,日本每年大约需要把一半的政府预算都花在支付养老金和借债的利息上。由于日本本国的养老金计划规定每人必须购买大量的政府债券,以支撑政府开销,因此日本政府债务的债权人95%都是本国公民。根据总务省估算的10月1日现在的日本总人口1.2753亿人计算,目前人均负债约771万日元。
与此同时,上周四日本公布的9月经常性账户,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首次出现了赤字。有经济学家分析说,如果经常性账户赤字的情况继续下去,日本离“希腊式”财政危机的悲剧可能就不远了。不过,此前中央政府因弥补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能源空缺,购买了大量石化燃料,导致进口额大幅增长,因此9月的经常性账户赤字也可能只是暂时的。日本财务省高级副部长大久保勉对此情况不愿多谈,只轻描淡写地说,“月度经常性账户余额是个波动值。”
摩根大通东京部的首席经济学家菅野雅明(Masaaki Kanno)对此表示并不乐观,他认为,“危机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早而非更迟chen。

三 : 政府规范对审计服务供求的影响

一、政府规范对审计需求方的影响

(一)为什么需要审计服务
为什么需要审计,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审计服务的需要是出于政府的推动,一种观点认为审计服务的存在是两权分离的必然产物。对此,经典总结是由wallance(1980&1987)作出的。他认为有三种假设可以解释:
1.监督假设(monitoring hypothesis)。根据jensen和meckling(1976)对公司组织代理问题的阐述,审计可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并且可以作为一种控制工具。chow(1982)对1920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大公司、高负债公司和贷款合约中包括更多会计计量指标的公司更有可能聘用外部独立审计师,从而证明监督假设的成立。因此,可以说审计服务作为一种监督工具,确保了财务报告的真实和公允。
2.信号假设(signalling hypothesis)。信号假设认为“注册会计师的选择向市场参与者传达了公司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量评估的信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投资者和管理者对公司有着不同的评价。管理者有动力披露一些信息,表明自己的公司不同于别的公司。当公司选择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时,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价就会更高。另外,信号假设还表明公司管理者通过聘用高质量的审计来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并向市场传递自己经营管理的能力,以提高其在经理人市场上的价值。
3.保险假设(insurance hypothesis)。保险假设,也称“深口袋”理论,是指管理者聘用注册会计师的目的是为了转移部分财务披露的责任(wallance,1980)。这种假设主要来自:(1)注册会计师和审计服务的接受者对审计作用理解上的偏差;(2)产品责任概念的扩展。“保险假设”在美国的一些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注册会计师的涉诉与公司失败相关,事务所无论大小,因诉讼支付的赔偿比例常常是相同的。
(二)政府规范产生对高质量独立审计的真正需求
目前严重扭曲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不完善的经理人市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和资源配置上的缺陷等使得中国上市公司缺乏对高质量的独立审计的需求。但与此相反的是,中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却获得了长足进展,究竟是什么因素促进了独立审计的发展呢?我们认为中国目前对独立审计的需求主要来自政策的推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关股票发行与交易的规范中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如1993年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在股票发行时,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近三年或者成立以来的财务报告和由二名以上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签字、盖章的审计报告。
2.中国证监会和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有关监管政策和上市规则中都把审计意见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如XX年发布的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对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状况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视为财务状况异常,需实行特别处理(st)。
3.证监会加强对审计意见和审计师变更的披露要求。如在1997年度上市公司年度披露中,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年报中对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事项作出说明;在1998年度的年报披露中,不仅要求董事会和监事会对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事项作出说明,而且要求这些公司在年报首页就非标准审计进行风险提示。另外,在1996年,证监会就对上市公司聘用、更换事务所的相关事宜作出规定,如要求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要在相关报刊上予以披露,并说明变更原因。
4.推进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作。如1999年国家经贸委和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中,要求这类公司加强监事会的建设,尤其提出监事会可对公司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建议,可在必要时以公司名义另行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独立审查公司财务,可直接向证监会及其他部门报告情况。

二、政府规范对审计服务供给的影响

中国政府规范对审计服务供给的影响是双重的,在提升审计质量的同时又造成了审计市场的分割和分散。
(一)政府规范推动了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供应
中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是适应国家对外开放需要而恢复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其快速发展。在短短的20年内,无论是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规模,还是执业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执业质量的提高,政府规范的作用功不可没。政府采取的旨在提高审计执业质量的措施包括:
1.合并两会,统一市场资源配置。1996年6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正式合并。这次合并的结果是到1996年末,全国的执业注册会计师达5.6万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达10万之多,同时,合并使得在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执业资格考试、对外交往等方面得以统一运作。
2.脱钩改制,明晰产权,强化风险意识。到XX年,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均已完成脱钩改制。从监管部门的结论看,脱钩改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应,主要表现在: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有明显提高、事务所自律和激励机制日渐形成、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势头日趋强劲、事务所队伍结构趋向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
3.实施从业人员许可证制度,保证质量。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实行证券、期货业务特别许可证制度不仅可以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而且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因为如果违反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将会被暂停证券和期货从业资格,甚至会被永久取消证券和期货从业资格;如果受到这样的处罚,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而言,几乎意味着其执业生涯的不体面结束。而且已有的处罚也对具有证券和期货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产生了很大的震撼作用,促使他们谨小慎微、客观公正地执业。可见,这种制度可有效地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
4.监管之剑时时高悬。证券市场上不时惊爆审计失败的消息。面对众多的事务所审计失败,政府监管部门一再强调要严厉处罚。这些年来中注协和证监会先后查处了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XX年9月底,已有25家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事务所遭受28次行政处罚。对无此资格事务所的处罚案例则更多。同时,监管层也认识到频频出现的审计失败与中国的制度背景不无关系。
5.应付竞争,推动合并。随着中国加入wto,为了应对来自国外事务所的竞争,提高审计质量,中注协和证监会采取提高“门槛”的办法,促进了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重组。
(二)政府规范导致审计市场的分割和分散
1.审计市场的分割。审计市场的分割,有的是政策因素造成的,有的是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造成的。到目前为止,这些市场分割大致包括如下三类:由于挂靠制度形成的市场分割;占山为王、划地为界导致的市场分割;以上市公司为目标的市场分割。
2.审计市场的分散。中国审计市场的分散程度如何,以上市公司审计为例,这种分散性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参与上市公司审计的事务所数量多。如表1所示,从1997—XX年间,每年参与上市公司审计的事务所数量呈上升趋势。一是十大事务所的市场占有率低,如表2所示,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的1993,“十大”的年度审计市场占有率曾经达到61%,但随后开始下降,到1998年达到了30%。直到XX年度,“十大”的市场占有率也仅有33%。

三、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特征:政府规范影响审计服务供求的证据

没有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分割、分散的审计市场与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和政府部门不懈的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努力,互相作用,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审计现象。审计意见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考察审计意见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上市公司审计特殊的制度背景。
(一)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成本
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审计服务供求双方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相互谈判的产物。对于可避免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管理者接受审计人员的建议予以调整时,需考虑这些调整对管理者报酬、政府管制、贷款合约和政治成本等的影响。如果拒绝调整而接受时,也需要考虑包括资本市场反映和对管理者报酬的影响。
在中国,这些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对管理者而言,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对会计报表予以调整,可能会使公司失去配股资格,也可能使公司领导不能完成计划而导致薪酬或职位上的损失;如果公司管理层接受了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而不予以调整,非标准审计意见也可能会影响股票的市场价格;同时,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和pt、st规则又对审计意见做出了规定,因接受审计意见可能导致公司被特别处理或停牌。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如果坚持自己的立场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就存在被公司解聘的风险;如果向客户妥协签发不正确的审计意见,一旦被发现,将面临着失去客户,失去执业资格,乃至面临终身市场禁入的风险。
(二)高比例的非标准审计意见
自中国发展证券市场,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已审计财务报告以来,中国上市公司一直维持了很高比例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率。在1993—XX年度间,共有717家上市公司被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占历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总数的14.46%;其中1993—XX年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分别为3.83%、4.46%、12.08%、9.81%、12.61%、16.6%、19.61%和16.36%。连续8年维持如此高比例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率是非常罕见的,也是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密切相关的。首先,高比例的非标准审计与上市公司本身有直接的关系。公司上市时的直通车、改制与剥离、捆绑制度、国有大股东一股独大和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猖獗的关联交易、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和上市后逐年下滑的业绩等。这些因素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类型起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是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本身的原因。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比如说1997—1999年由于脱钩改制受过处罚的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受过处罚的事务所。第三是政策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制定,配股政策和增发政策的制定等。
(三)收购审计意见现象
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因与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问题相关而长期备受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收买审计意见”。根据我们统计,从1993—XX年间共发生了305次会计师变更事项,其中有69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是发生在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第二年,占总数的23%。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在变更会计师方面存在较强的“收买审计意见”倾向。
(四)审计意见与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关性
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来预测公司未来的审计意见,可见他们两者之间是存在某种相关性的(nicholas dopuch,robert w.holthausen & richard w.leftwich,1987)。在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与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中,我们同样发现了这样的关系。表3列示了97、98和99三年间所有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的若干财务指标和全部上市公司部分指标的对比。
可以看出:(1)与所有上市公司的指标相比,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指标都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说明审计意见难看公司的收益水平总体上不如平均水平;(2)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公司的财务状况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即审计意见越不好,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这种关系在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间表现出完全一致性。
(五)审计意见的事务所分布
由于审计市场的分割及不同的挂靠体制等原因,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应该存在系统性的差别。
1.不同地区事务所之间的比较。从审计意见的地区分布看,审计意见的分布也存在差异。我们根据各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将各地区划分为发达地区、半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1995—1999年间不同地区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比例是:发达地区占17.89%,半发达地区占12.98%,不发达地区占10.75%。
可以看出,发达地区的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比例明显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1)经济发达地区事务所的业务素质高于不发达地区。在同等条件下,这些地区的事务所更有可能发现公司不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等要求的情况而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2)经济发达地区事务所的风险意识高于不发达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最先受到市场经济的洗礼,对会计师事务所所面临的风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3)经济发达地区事务所之间的竞争相对激烈。充分的竞争可以促进事务所的运作更为规范,从而使得这些地区的事务所独立性得以提高。
2.内资所与外资所的比较。一般我们认为国际“五大”的审计质量要高于国内事务所。如果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能代表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高下的话,可以预测国际“五大”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要高于国内所。但从表4的结果看,国际“五大”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却低于国内事务所。对此结果可能的解释是两类事务所在客户选择上的差异。国际“五大”的客户通常规模较大且多发行外资股(b股、h股等),其运作相对要规范一些。
3.大所与小所的比较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事务所存在不同的独立性。通常大事务所由于客户多,来源于某一特定客户的审计公费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就越低,其屈从于该客户的压力相对就低;同时由于迁就某一特定客户而带来的损失就越大,因而倾向于出具更高比例的非标准审计意见。表5列示了1995—XX年间国内“客户数最多的十家事务所”与“国内其他十家事务所”之间审计意见的差异。从该表的结果看,前者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说明这两类事务所之间在独立性和产品质量上存在显著的不同。
政府规范对审计职业发展的影响究竟如何,历来缺少好的证据。中国转轨经济的特征,为我们对该问题的检验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文分析了政府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供需双方的影响,并以审计意见为例说明这种影响产生的结果。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转轨”过程中政府的介入是非常必要的,但有时政府的不当行为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如何合理认识并适当定位政府在转轨过程中的作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四 : 国家审计署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35

来源:审计署网站

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部署,国务院决定,由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6号)的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财政、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和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审计署于2011年3月至5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4.13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地方政府(以下简称省级、市级、县级)的债务情况进行

了全面审计(云南省盈江县因地震未进行审计)。此次审计的范围是:所有涉及债务的25590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42603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420个公用事业单位、9038个其他单位、373805个项目,共1873683笔债务。审计的重点内容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同时对债务人出现债务偿还困难时,政府需履行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也进行了审计。为确保审计数据和情况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每一笔债务,审计人员都依法进行了核实和取证,审计结果分别征求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意见。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情况 (一)债务规模。

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见图1)。

在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51.15%共计54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其中: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31989.04亿元,占29.85%;用于续建以前年度开工项目和偿还以前年度债务本息22827.07亿元,占21.30%。 (二)债务产生发展情况。

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有8个县区当年举借了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此后,各地开始陆续举债,其中:省级政府(含计划单列市,下同)举借负有偿还责任或担保责任的债务的起始年集中在1981年至1985年,这一期间有28个省级政府开始举债;市级和县级政府举借债务的起始年集中在1986年至1996年,这一期间共有293个市级和2054个县级政府开始举借债务。至1996年底,全国所有省级政府、392个市级政府中的353个(占90.05%)和2779个县级政府中的2405个(占86.54%)都举借了债务。至2010年底,全国只有54个县级政府没有举借政府性债务。全国各地区政府性债务发生的起始年详见表1。

表1 全国各地区政府性债务发生起始年情况表

(三)债务规模分年度变化情况。 1997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长。1998年和2009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61.92%。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18.86%,但增速下降43.06个百分点(详见图2)。

(注:上图2002年增长率为1998年至2002年年均增长率,2007年增长率为2002年至2007年年

均增长率)

(四)债务余额结构情况。

一是从政府层级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为32111.94亿元、46632.06亿元和28430.91亿元,分别占29.96%、43.51%和26.53%(详见表2和图3)。

表2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层级分布情况表

二是从区域分布看,截至2010年底,东部11个省(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余额53208.39亿元,占49.65%;中部8个省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4716.35亿元,占23.06%;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性债务余额29250.17亿元,占27.29%(见图4)。

三是从举借主体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融资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和机构举借的分别为49710.68亿元和24975.59亿元,占比共计69.69%(详见表3和图5)。

表3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举借主体情况表

四是从借款来源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占79.01%(详见表4)。

表4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来源情况表

国家审计署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35_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五是从债务形态和资金投向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尚未支出仍以货币形态存在的有11044.47亿元,占10.31%;已支出96130.44亿元,占89.69%。已支出的债务资金中,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土地收储整理、科教文卫及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支出占86.54%(详见表5)。

表5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支出投向情况表

六是从偿债年度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偿还的分别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偿还的占30.21%(详见表6)。

表6 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未来偿债情况表

(五)债务负担总体情况。

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债务率为70.45%。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2010年的逾期债务率分别为2.23%和1.28%。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从审计情况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用于弥补地方财力不足,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为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提供资金支持。

在应对1998年和2008年的亚洲、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通过发行国债并转贷地方政府、代地方发行政府债券;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多方筹集资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级政府筹措政府性债务资金558亿元用于灾后重建,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实施。

(二)为推动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投入教育、医疗、科学文化、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民生方面的债务余额达13753.12亿元,投入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工业等领域的债务余额达4016.0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推动了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为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打基础。

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59466.89亿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10208.83亿元,占10.62%。这些债务资金的投入,加快了地方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及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市政项目建设,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促进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后劲。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缺乏规范。

由于现行规定未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对地方政府业已存在的举债融资行为缺乏规范,各地举债融资渠道和方式不一,且多头举债、举债程序不透明。从审计情况看,大多数地方政府是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变相举债的,一些是由政府机构违规提供担保来获得债务资金的,有的政府部门和单位甚至直接举借债务。此次审计发现,有7个省级、40个市级和107个县级政府及所属部门,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下发后,仍以出具承诺函、宽慰函等形式,或以财政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等,违规为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举借债务提供担保464.75亿元。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债务监管不到位。

除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种财政转贷外,大部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和监督,相关管理制度也不健全。至2010年底,在36个省级政府中,有7个未出台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定,8个未明确债务归口管理部门,14个未建立政府性债务还贷准备金制度,24个未建立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市级和县级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债务规模底数不清、偿债责任未落实等问题。 (三)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

一是个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担较重。2010年底,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

二是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三是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医院债务规模大、偿债压力较大。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债务余额为11168.1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754.02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7809.63亿元、其他相关债务2604.46亿元,分别占6.75%、69.93%和23.32%。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处于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其收费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本息,主要依靠举借新债偿还,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的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借新还旧率达54.64%。

截至2010年底,1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和3120家公立医院分别有政府性债务2634.98亿元和977.74亿元。其中有387所高校和230家医院2010年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超过50%,当年借新还旧偿债额分别为542.47亿元和95.29亿元。有95所高校和575家医院存在债务逾期现象,逾期债务分别为27.18亿元和30.42亿元。一些地方已安排441.3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偿债。

(四)部分政府性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

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尚未支出的金额为11044.47亿元,其中:34个省级、256个市级和942个县级政府所属部分债务单位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至2010年底未支出的债务余额有1319.80亿元,占11.95%,2010年为此由财政资金支付利息67.74亿元。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并发挥效益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举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资金投向未落实,有的项目准备不充分,还有部分因担心银根紧缩而为项目超前融资等。 (五)部分单位违规取得和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

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的举借、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审计共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082.53亿元。主要是: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以虚假或不合法的抵(质)押物、高估抵押物价值等方式取得债务资金;一些地方和单位将债务资金违规投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或用于修建楼堂馆所,部分单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将债务资金投向“两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此外,审计还发现形成损失浪费19.94亿元;涉嫌经济违法违纪案件线索12件,正在依法查处。

(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管理不规范。

一是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其中:省级165家、市级1648家、县级4763家;有3个省级、29个市级、44个县级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均达10家以上。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看,以政府建设项目融资功能为主的3234家,兼有政府项目融资和投资建设功能的1173家,还进行其他经营活动的2169家。

二是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大。2010年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49710.68亿元,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31375.29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8143.71亿元、其他相关债务10191.68亿元,分别占63.12%、16.38%、20.50%。从层级看,省级8826.67亿元、市级26845.75亿元、县级14038.26亿元,分别占17.76%、54%和28.24%。从债务偿还看,有358家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借新还旧方式偿还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1059.71亿元,借新还旧率平均为55.20%;有148家融资平台公司存在

逾期债务80.04亿元,逾期债务率平均为16.26%。

三是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对融资平台公司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部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级次多、链条长,资本金到位率低等。审计发现,有1033家融资平台公司存在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地方政府和部门违规注资、抽走资本等问题,涉及金额2441.5亿元;由于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资金主要投向回收期较长的公益或准公益性项目,盈利能力较弱,有26.37%共计1734家融资平台公司出现亏损。

四、审计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债务举借、管理和使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地方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地处理存量债务。对竞争性项目和有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或者是已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债务,应剥离政府偿债责任,主要用项目自身收益来偿还,必要时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对无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形成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应制定偿还计划,通过预算安排落实偿债资金;对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偿债出现困难、债务风险较大的地区、行业和单位,各级政府应进行动态监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二)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规范,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各地应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要求,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整合并规范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关闭改制、充实公司资本金、引进民间投资等方式,促进融资平台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不得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借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坚决制止为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举借债务违规提供担保和承诺。切实处理好融资平台公司新建项目和在建项目的融资问题,严控新开工项目,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对在建项目,地方政府应积极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或市场化方式解决后续资金的来源,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

(三)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施全口径监管和动态监控。可研究赋予省级政府适度举债权,逐步探索向具备条件的市级政府推开,举债计划需经国务院审批,编制地方债务预算,纳入地方预算管理,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之外的其他相关债务,各级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批和控制规模,建立备案制度。健全债务监管体系,将债务“借、管、用、还”等情况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和任期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明确和落实责任,防止违规、过度举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部门和地方正在按国务院要求,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研究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 [1]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1〕6号)要求,为分清政府偿债责任,此次审计按照法律责任主体,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即由政府或政府部门等单位举借,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第二类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即由非财政资金偿还,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形成的或有债务,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地方政府要承担连带责任;第三类是其他相关债务,即由相关企事业等单位自行举借用于公益性项目,以单位或项目自身收入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既未提供担保,也不负有任何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给予一定救助。

本文标题: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谷歌就应用安全性向美国政府撒谎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458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