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80后创业故事-90后温州人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7-08-07 所属栏目:创业故事读后感

一 : 90后温州人创业故事

人人都说温州人头脑好,做什么生意都赚钱?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90后温州人的创业故事。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90后温州人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90后温州人创业故事篇一

“亲,您的货送到了!”一位帅小伙站在女生寝室楼下,将一袋子物品塞到女生手里。女生一边付钱一边捂着嘴偷笑。她的《犇_嫑》货是几包卫生巾,而卖家正是这名送货的男同学。为了创业,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的男生王聪开通微信公共平台,做起了卫生巾生意。“虽然创业才起步,但我看好这个市场。”

看新闻发现商机

王聪是江西人,目前在温大瓯江学院国际贸易专业读大三。当时选择来温州读书,就是冲着温州的创业氛围来的。王聪说,在校期间他一直想找机会创业,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

。www.61k.com。

前段时间,王聪上网浏览新闻时看到一消息:湖南一高校几名女生在校园内做起卫生巾生意,收益不错。这给了王聪灵感,他算了一笔账,茶山小区内有四五万女大学生,如果有1000个女生成为他的客户,每个女生每个月买三包卫生巾,以每包卫生巾2元的利润计算,每个月就可赚到6000元的利润。王聪决定试试看。

做调查比价格找货源

想要创业就必须先了解产品,王聪开始恶补卫生巾知识,比如品牌、材质等等。随后,他还在女生中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包括常用的卫生巾品牌、每个月的花费、平时选购的地点等等。通过问卷调查,他发现有七成左右的女生喜欢网购买卫生巾并希望能送货上门,有六成的女生希望帅哥送货。

这份调查给了王聪创业的信心。随后,他拉上在温州医科大学读书的姐姐去大超市比价格。“我们去了市区的沃尔玛超市看货。说真的,第一次站在那么多卫生巾前面,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王聪说。

上网找上家、比价格,捣鼓了几天之后,王聪投资了3000元,进了几箱卫生巾回来。创业这就算开始了!

计划把卫生巾卖给男生

3月22日,王聪开通了自己的创业微信公共平台,取名叫“闺蜜阁”,主要经营七度空间、苏菲和ABC三个品牌的卫生巾和护垫,这也是温州大学城内第一家专营卫生巾的创业平台。顾客可以微信下单,而王聪会在课后的休息时间送货上门。

开张20多天,王聪的“闺蜜阁”已接待10来位顾客,卖出30多包卫生巾。“不着急,这才刚刚起步呢,我相信口口相传的口碑会带动更多的生意。”王聪对自己的生意非常有信心,也有自己的规划:发传单、做微信微博推广、请同学帮忙宣传。

王聪还打算开通“男生频道”,鼓励男生们在女朋友生理期送卫生巾做礼物,并可为这份礼物提供礼品袋和祝福卡片;普及卫生巾的多种用途,教新生们在军训时用卫生巾做鞋垫;为照顾害羞的女生,他特地找了个女同学合伙创业,为有需要的女生送货上门。

创业得到老师同学支持

王聪“姨妈巾”生意的第一个顾客是他的班长李畅,她订购了四包卫生巾。同时,王聪班上的许多女生也纷纷帮忙转发王聪的微信信息,支持同学创业。

“王聪是个很阳光,也很有想法的男孩子,我知道他一直都有创业意向。”瓯江学院的李宝珍老师是王聪的辅导员,当她第一次听到王聪创业是卖卫生巾时也有点小吃惊,但是她认为学生能有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力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李宝珍说,瓯江学院里很多学生都热衷创业,整个学院很有创业的氛围。作为老师,她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并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90后温州人创业故事篇二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温州大学,有5个90后“手工皮匠达人”自建工作室,专门定制DIY手工包包,赶超“诸葛亮”,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大学生创业之路。90后大学生创业不走寻常路:“私人定制”月入上万

痴迷手工制作成立工作室

“我们身上的钱夹、卡包都是自己手工做的。”昨日,施雁鹏在自己位于校内工作室里的展示架前,向人边展示边介绍。牛皮水桶包、潮范十足的手抓公文包、动物造型的实用卡包、文艺范大爱的皮制笔记本、欧美大牌风十足的眼镜袋,这些皮具质量看起来与商场出售的无异,但款式却更显别致且极具个性化。

就读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施雁鹏,一个半月前和自己的同班同学程思、周梦怡、余美珍,以及学弟郭笃鹏,合伙开出了这个原未手工皮具工作室。提起初衷,施雁鹏直言:“我们的专业学的是鞋靴方向,平日里整天就和皮具打交道,之前我们还学了一门皮具设计课,作业就是做一个手工包,自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于是,5个90后一拍即合,成立了工作室,取名为“原未”,取“初心、本心”之意,希望通过手工制作的皮具留下时光的痕迹,寻回最淳朴的味道。为此,工作室除了推出“私人定制”服务外,还鼓励手作,推出DIY皮具,受到无数大学生的喜爱。如今,业绩好的时候,工作室月收入可达13000元。

敲敲打打填满了业余时间和别的大学生不同,他们鲜少有所谓的“夜生活”,一下课就泡在堆满皮革、工具的工作室,设计、制作。“这些手制包,只有自己动手去做,才懂背后所蕴含的心血。”提起自己的创业,余美珍说。

为了去选购一块自己称心如意的原料,周末一有空,他们便会跑黄龙商贸城或水心市场。从大学城坐公交车,需要2个小时。而买好皮之后,他们还要再挤公交车把它们抱回来,周末的40路里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哪个是优质头层皮,现在的他们只需摸一摸,闻一闻便能分辨。

开始时工作室还没落实,他们曾顶着众人异样的目光,坐在寝室过道上缝制。皮料不同布料,硬且粗糙,工作室里的4个“女汉子”,手上几乎都有伤。经过潜心学习,如今他们制作皮包的技术炉火纯青。这个月,他们还接到了学院的一个订单,给美术学院今年的280位毕业生制作印有学院logo的定制卡包,作为纪念。

手工DIY里他们收获良多

在这个工作室里,分工明确,程思、周梦怡、余美珍负责产品设计与研发,郭笃鹏负责淘宝摄影,施雁鹏负责与外对接。随着产品的不断推出,他们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原未DIY皮具圈子,里面就有不少故事。

现在你来到原未,有十几种皮具样式的图片供客户选择,一旦选好样式、皮料,“皮匠们”就会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客户怎样自己制作皮具。

一个男生就特意跑到工作室,花了两天时间,给女朋友制作了一个小巧实用的零钱包,第一天来裁了皮料,打了孔,第二天上午来只是缝了三针就跑了。大家都以为他要“放弃”,哪知下午男生又跑来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他看到那么多针线就不想缝了,但后来又觉得已经花了这么多功夫,放弃太可惜,所以硬着头皮将其完成,手工DIY还修炼了他的耐心”,施雁鹏说。一个在速卖通上经营男鞋的店家,则在他们的工作室里自己做了十几个皮具钥匙扣,作为送过老外客户的礼物,受到了国际友人的一种好评。

90后温州人创业故事篇三

他叫李守望,内蒙古自治区温州商会副会长,内蒙古亚西亚眼镜公司与内蒙古金色年华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1969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他高中毕业就去内蒙古大草原创业。第一年就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现在他已成了千万富翁,分别经营着眼镜、服装、休闲娱乐等不同的行业。在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内蒙古亚西亚眼镜公司、内蒙古金色年华娱乐有限公司以及意大利“阿玛尼”、日本“伊发”等许多世界眼镜名牌的全国总代理。现在,事业有成的他,将回笼资金荣归故里,买地办厂再次创业。

创业之初 苦苦打拼

1990年,高中毕业、年仅21岁的李守望带着父母东拼西凑的三万元,与自己的同胞兄弟离开了家乡,到当时生活环境还非常落后的内蒙古自治区创业,以做眼镜、钟表生意为生。那时候,内蒙古呼市店面租金便宜,李守望靠自己的诚心,说动了内蒙古呼市民族商场经理,一下子包了六间柜台。有了店面的李守望,马上雇来6位员工,做起了钟表、眼镜生意。每天要起早贪黑,十点钟下班回到那不足9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继续磨镜片,因为当时的镜片全是手工磨的,所以每晚他都磨到半夜三更,每天睡眠不到5个小时。而且,每次他都要亲自到上海、广州等地去进货,坐不起飞机,又舍不得买卧铺票,只能坐火车的硬座,一坐就是两天两夜。晚上,实在困得受不了,就拿报纸铺在走廊里睡。由于受资金限制,他只能小批量进货,这就意味他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去一趟。跟记者提起在内蒙古创业的艰辛,李守望说,只能用“很苦”来形容。但付出就有收获,在往后短短的四年时间,李守望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大小小20多间店面,员工达到40多位。

几度改行 酸楚自知

不满现状,勇于抓住商机是李守望的商道特点。但几度改行的酸楚,也只有李守望自己知道。1993年,就在“博士伦”隐形眼镜非常风靡的时候,李守望觉得自己有那么多间店面,小本经营做不大,于是大胆决定,从事制造隐形眼镜的行业。因为投资大,他心里明白,风险肯定是有的。

引进国外技术,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从台湾进材料,不久李守望就做出了质量好的隐形眼镜,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眼镜品牌。马上去联系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的客户,批发隐形眼镜,由于价格便宜,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以102元/副的价格每天平均能批出5000副左右。但因为制造隐形眼镜,要有知识产权与产品专利,李守望只能退出制造隐形眼镜的行业,开始从事超市批发零售业,经营意大利名牌“阿玛尼”、日本“伊发”、“苹果”、“露雪莱”等世界眼镜品牌的中国大陆总代理,并搞起了批发眼镜行业。把批发销售网络逐渐扩大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现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

回乡办企 甜蜜荣归

1995年,李守望又筹集800多万元资金,在好朋友亚洲摔跤冠军呼日嘎和著名歌手腾格尔的支持、帮助下,包下了内蒙古自治区当时两个五星级酒店“内蒙古饭店”和“新城宾馆”,做起了娱乐生意。生意经营得非常火爆。现在两个宾馆每天的营业额是12.3万元,年收入达到3000万元左右。

二 : 原创小故事: 毕业之后(更新四)

毕业之后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确属巧合

(一)

小郭是西北人,早年高考没有考上好的本科大学,面对拮据的家境,残酷的现实环境,于是他就报了一所在很远地方的专科。这所学校在中国的东北边境城市,和俄罗斯仅仅是一湖之遥,隔着湖泊就能看见俄罗斯的建筑。哦,对了,这个湖泊叫做兴凯湖。

小郭的全名叫做郭华,他从小就是一个让外人看起来乖巧、懂事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虽然说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也是中上流的。当然,学习成绩不能代表学生的一切,大学以前的学校生活,对他最大的锻炼,不是为了学习成绩的而没日没夜的拼搏,而是作为学生干部的锻炼。小学开始,小郭一直就是班级干部,什么小组长、委员之类的,都做过。当然,对他最有影响的还是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干部经历。

2003年刚上初中时,他是个小组长,一年后,他是班长,直到初中毕业,别的什么荣誉没有,就是优秀班级干部的奖状拿了不少,每回都有份。后来上了高中,他又阴差阳错的做了班长,还被班主任推荐位学校第一届学生会的副主席,高一年级就他一个。之所以要说是阴差阳错的做了班长,那是因为那时的小郭并没有打算,或者想过去做学生干部了。后来,一路飙升,高二时分班,又高票做了班长,同一年又被选为学生会主席,一直到高三毕业。(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之所以要介绍小郭的学生干部经历,是因为和接下来故事发展、人物心理有关。

小郭一路的学生干部经历,使得他的性格逐渐定型,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性格怎么会定型呢?他看起来沉稳,但内心焦躁,看起来严肃不苟,但十分向往自由。是的,小郭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直到大学,他一直是这样子的人。

2010年的秋天,他通过高考考入了东北的一所专科大学,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

大学的美好在于自由,在于充满无所顾忌的幻想,因此,上大学,对小郭来说无疑是一个解放自我的好机会。他打算用这宝贵的大学生活时间,重新塑造自我,改变自己的一切,包括思维意识、性格等。

于是小郭给自己列一系列的计划、规划,以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可能的完美和充实,什么加入学生社团,学生会之类的,以寻找人脉、建立属于自己的人脉,已好为自己以后的路铺道。当然,这是计划的一部分。最重要的当属学习方面了。小郭家里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人,都是农民,但家人很重视小郭的学习,在小郭没上学前就已开始了家教,因此小郭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小郭的理科不是很好,但是对于文史学科的学习,效果一直兴趣浓厚。而大学就是个很好的机会,不用学习什么数学、物理、化学了。哦,对了,一直忘了介绍小郭的专业了。效果当初报志愿的也很纠结,不知道报什么好。于是糊里糊涂的就选了文秘专业,据说当时这个专业的后面注明了几个字:总裁助理方向。哇,确实吸引人。

时间是飞快的,转眼就会失去。大学生活说结束就结束了,效果还没回过神来,他的梦就醒了。是的,他毕业了,该离开大学了。

就这样梦一般的结束了大学生活,小郭心里似有不甘,但他无能为力,只有接受这残酷的现实了。

和中国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小郭也拍了毕业照,和同学吃了散伙饭,给老师道了别,算是给大学画上了句号。

在领取了毕业证的当天晚上,小郭就乘坐开往北京的火车,开始了继大学之后的又一个人生旅途,姑且将这次人生的旅途叫做“北漂”吧。而我们的故事将从北漂的开始。

(二)

经过一路的颠簸和煎熬,小郭乘坐的火车终于到了北京站。到了北京,就意味着小郭的北漂生活真正开始了。在北京,小郭并没有什么亲戚或朋友,他来这里完全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梦想的追求与执着。在他看来,北京就是圆梦的地方。尽管是人生地不熟,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照顾,他也愿意为之一搏,哪怕是头破血流,也在所不辞。

但是,现实终究是现实,梦想却还只是梦想而已。小郭来北京的第一天就遇到了让他尴尬的事情。

城铁是北京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小郭是第一次来坐城铁,什么都熟悉。买了票过了安检,准备进站时,却无论如何也进不去。原来小郭不知道该把卡放到什么位置合适,以致后面的人排起了队。加之人来人往,四周嘈杂声不绝于耳,小郭心里一下子开始紧张了,深怕出丑。好在旁边的安检员给他指点了一下,这才算完事了。不小郭果还是满脸通红,尴尬的够呛。

下了城铁,坐810路公交车,小郭来到了张家湾开发区,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小郭在学校查过这里的情况,开发区的企业多,这就意味着来这里找到工作的机会就多了。

接下里的事情就是找个住的地方,先安身。一路打问当地的居民,小郭来到了张辛庄村,并在这里找到了一间屋子,以每月176元人民币的租金把房子租下来了。

房东姓刘,是个中年妇女,一看就是那种比较彪悍的女人,效果将其称作刘阿姨。

刘阿姨:“家哪的啊?”

小郭:“甘肃的。”

刘阿姨:“嗯,甘肃的啊,今年多大了啊?”

小郭:“23,九零的。”

刘阿姨:“和我闺女差不多大,我闺女八九的。”

一听房东闺女是八九的,小郭立马就说:“是嘛。”小郭语音未落,刘阿姨又问:找到工了吗?小郭说没有,刘阿姨顿时脸色变了,厉声问道:没找到工作跑这来干嘛?小郭正欲回答她的话时,她又抢了一句:房租一月一交,押金一百,电费一块,要是准备搬走的话提前一月通知,否则押金不退,水费村委会不收就不交。小郭一下子就傻了,这人怎么这样直截了当啊?小郭听后很慢的说了一句:好的!

给完房东房租和押金后,效果收拾了下屋子,擦洗地面,擦玻璃,扫除屋角的灰尘、蜘蛛网,铺完床,已经疲惫不堪的小郭很快就进入梦乡了。

在梦里,小郭貌似回到了大学的校园,在滑冰场自由的翱翔中。平滑的冰面上,洁白无染,在早晨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皎洁、美丽。小郭早早的起来,带着冰刀鞋,准备在这个无人打扰的早晨,用心的练习滑冰。穿上冰刀鞋后,效果开始慢慢的沿着冰道滑了,慢慢的开始热身,在滑翔了几圈之后,小郭觉得身体的经骨已经展开了,加速滑冰的感觉也找回来了,于是他开始放开步子,加速滑行,越来越快,就像在冰面上飞翔一样的感觉,非常刺激、非常有感觉。不断地沿着冰道滑呀滑,连续滑了一个多小时,小郭觉得腿有点酸软了,就慢慢的放下了速度,准备停歇。就当他准备停下的时候,一下就倒在了冰面上,被甩出了两米多。…..这时小郭被摔醒了,睁眼一看,原来自己在做梦。嘿嘿,效果不禁一笑。

来到北京住处找好了,那接下来就该找工作了。每年的毕业季,都有五六百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找工作,竞争压力还是相当大的。但是好多大学生只盯着大公司、城区的公司,而忽视了在郊区或开发区的小公司,而恰恰是这些被大家忽略了的,往往是真正将大学生当做宝贝的公司。这些公司规模小,员工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老板的文化水平也不怎么高,因此他们急需有文化素养和和专业技术的大学生来提高团队的整体素养,但大学生们很少有考虑这些公司的,因此就造成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尴尬局面。小郭正是看明白了这种情形,所以不远万里,来到张家湾开发区,寻找立足之点,再谋立身之地。

在网上投的简历,很少有人主动打电话回问,即便是有,也都是什么保险之类的公司,打着行政、助理之类的旗号,在招聘业务员。

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学生群体中,有着一种时代的浮气,比如说大学生求职,绝大多数只看到自己,看不到企业和别人,追求高工资、高福利待遇、优越的工作环境,殊不知自己有多能?追求好的,是人的本能,但是也得量力而行,遵照实际的情况去选择自己的路。如果把小郭和那些目标远大的同学做一个比较,会很清楚的发现,小郭是一个务实谦虚的人,当别人都在挤来挤去、想法设法的往市区有限的空间竞争时,他选择了压力相对较小的城乡结合部的小企业,当别人在空袋空空如也的时候,梦想着高薪工资时,他选择了先解决温饱,在寻求发展的略。

(三)

一天,偶然的一个机会,小郭看见了一张贴在墙上的招聘广告:某公司招聘办公室文秘一名,管食宿,工资面议。真的太巧了,虽然小郭不是十分钟意做文秘工作,但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形势,出于对生计的考虑,他还是决定去应聘这份工作,毕竟是学文秘的,专业人士,机会应该很大,况且先立足解决生活问题才是关键。

所以,小郭拨通了电话,对方是一名男性,小郭向对方说明了求职意图后,对方让小郭到公司面谈,小郭答应了。

这家公司离小郭的住处只有不足二百米的直线距离,走个不到十分钟就能到达。打完电话不一会儿,效果就来到了这家公司所在地,张辛庄东口的北京机械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属于中小型的技术型企业,进了大门就是个小院,两层的楼房,一层是车间,二层是办公室和职工宿舍,院子的一侧是库房和大车间,进大门右边是食堂,总体就是这样,看起来很一般的小公司。但就是这家看起来很一般的小公司,它却是有着自己独立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综合体,同时还有出口国外的资质。这样看来,这家公司虽然很小,但却是五脏俱全,小而精啊!

接待小郭面试的是主管生产的李良经理,李良经理是位很和蔼可亲的长者,高挑个头,戴着眼镜,年轻时肯定是个大帅哥,说话有条有理,颇有长者风范,第一次见面就让人感到友好,不像小郭的房东刘阿姨那样让人生恶,直接就是个守财奴的形象。

面试环节安排在二楼的会议室,李经理带着小郭来到了会议室,先简单交流了一下,李经理问小郭计算机操作熟不熟悉,小郭故作高深的回答道:“如果是指办公软件的操作,那就还可以,比较熟练,如果是计算机故障处理等技术方面的就不行了。”听完小郭的回答,李经理笑着说道:“办公软件操作熟悉就行,我们不找修计算机的。”小郭也笑了。接着李经理又让小郭填写了一张求职应聘表格,完事之后,李经理说道:“这样吧,你就拿着你刚填写的表格,再给我做一个一样的表格。”小郭说:可以啊。于是李经理又带小郭来到了隔壁一间办公室,打开了一台大脑袋式的笨重计算机,让小郭开始操作。

说实话,这种计算机真的称得上是古董,操作不灵活是一方面,看起来就不舒服。但是这间办公室清一色都是大脑袋计算机,为什么呢?莫非是公司效益不好买不起好的吗?小郭在心里一边琢磨,一边动手开始制作表格。文秘专业毕业的小郭,虽说不上对计算机操作十分熟悉,但还能说得过去,就如之前给李经理说的一样,除了修计算机外,办公软件操作还说得过去。在大学期间,小郭学过办公自动化课程,对于制作求职应聘表这样的简单表格,还是很容易的。不一会儿,没到十分钟吧,小郭就完成了这个表格的制作。不愧是专业出生,做起来就是得心应手,很快就完事了。

小郭做完表格后,就出去找来了李良经理,验收他的测试结果。李经理看了表格后,说道:不愧是大学生,做的不错。此刻李经理的电话响了,由于他俩站得比较近,电话声音比较大,所以电话里的对话,小郭听得一清二楚。电话里好像是一女生求职的事,貌似在问李经理她们面试通过了吗,李经理回到:“你们是两个女生一起来的吧?”,对方回答说:“是”,李经理又问道:“应聘的是文秘吧?”对方回到:“是的。”李经理又说:“你们先等着吧,如果有消息我会通知你的。”说完就把电话挂了。接着他又对小郭说道:“你明天早上再来吧,我就不通知你了。”小郭高兴的说:好的,李经理。话音一落,小郭就很客气的给李良经理说了句再见,李良经理也说再见。

小郭这下心里美滋滋的,听李经理意思,这十有八九是面试搞定了,明天再去应该是复试吧,那复试会不会是变得严格呢?小郭心里突然一紧,开始为明天的复试担心了。毕竟是新手上路,对职场的疑惑远大于对职场的熟悉。

小郭一路走来,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是独一无二的,但他又与无数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一样,对新生活也是充满恐惧的。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一切行为都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今天,无论你是什么人,都得面对“生活”这一实质性的问题。没有钱寸步难行,没有钱就会饿死,没有钱就无法生存下去,更别说生活了。从小生在西北山村、长在贫穷的黄土高原上的小郭对于“生活”二字的体味更为深切。

家境的贫寒,日常生活的拮据和艰辛,对于小郭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三年的大学生活,小郭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就为了给家里省点。虽然生活拮据,但小郭并不是一个小气、自私的人,同学的正常聚会、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只要是必须花钱的,小郭和别人一样,从不吝啬。

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吧,或者是中学生活的影响,小郭的内心世界一直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意思的孤独和凄凉。他渴望成功,他向往成功,但他又不迷恋成功。他始终以实际情况为向导,尽量少走弯路,可以说踏实一个现实主义者,但他又对自己的生活有着奇思妙想般的幻想,有着自己的美好规划,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就成了一个现实和理想的结合体,甚至可以说是矛盾体。正因为如此,他在生活中总是很难做出重要抉择,顾忌的太多,所以放不开步子。

简单地说,有人可以抛弃一切为“钱”拼搏,但他不行,他有自己的理想、梦想,也有人可以为了“梦想、理想”而奋不顾身的去拼搏,但他同样也不行,因为他被现实生活的需要所困扰,他又想到了年迈的父母和贫穷的家,需要钱,需要他奋不顾身的为钱而活!他希望有一条捷径,能够带他迅速实现梦想,获得成功。但他又深深地明白:这只是痴人说梦而已。要想成功,只有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才是硬道理!

第二天,小郭早早的就起来了。他先洗漱完准备出去吃早点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今天是不是该把衣服换了呀?”,是的,衣服是该换了。长途爬涉的来到北京,刚找到住处,落下脚,就急忙找工作、面试,连个澡都没有洗,衣服脏兮兮的,是该换洗了。

想罢,小郭就换了衣服,洗了头发,把换过的衣服又拿出去洗了,搭在院子里晾着......,不一会儿,小郭手头的活就给忙完了,他不禁自我感叹道:“年轻就是好啊,年轻有力量、年轻有激情......”.是啊,年轻就是这样,无所顾忌的拼搏时,慢慢的就又变得有所顾忌了,这时别人会说你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年轻的我们,因为年轻而精力旺盛,乐此不疲,总是感叹年轻万岁的深意!

八点钟了,小郭出去在大街上吃了早点,很准时的在八点半来到了公司,参加复试。这天恰逢周一,天气也格外的晴朗,早晨的阳光如茁壮成长的少年,温暖而稳健,照在小郭的身上,倍感精神。一进公司大门,迎面走来一穿着朴素、操着河南口音的老头,问小郭:“你干嘛的?”,“噢,我是前来面试的.。”老头没再吱声,小郭就继续往里走了。

刚走了有个四五步,从车间出来一个个子矮小、面部炭黑的中年人。这男子猛一看咋那么那么像小郭的高中班主任呢?除了脸黑外,其余的特征还真是像绝了。小平头、戴眼镜、不胖不瘦,中等身材,真是像。

他看到小郭后问了一句:“你找谁呢?”

“嘿,东北人”,小郭心里一喜,回答道:“我是前来面试的”。

那中年男子此时面带微笑的问道:“谁给你面试的呢?”

小郭回答道:“李经理。”

那男子又说:“我们这姓李的较多,是哪个李经理啊?”

小郭这时就纳闷了,这公司有几个李经理啊?为了说清楚,小郭又回达说:“就是那个高个,戴眼镜的李经理。”

“噢,那你先上二楼等会儿吧。”中年男子说。

接着这男子主动带小郭来到了昨天做表格的那间办公室,屋子里没人,他让小郭先坐下等会儿。说完就笑眯眯的走了。

对于这位带着东北口音的男子,小郭十分新鲜,因为他在东北生活了三年,而这三年正是他人生最为关键的三年大学生活。对于东北,对于黑龙江,对于将东北话的东北人,小郭都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

小郭在办公室坐了一会儿,李良经理进来了。

“李经理好”,小郭朝李良经理问候道。

“你好啊”。李经理回答道。“你现在昨天面试的屋子待会儿,我们李总一会儿就到了。”他又说道。

“嗯,好的。”小郭说。

小郭又来到了昨天面试的屋子,也就是以后他负责管理的会议室,屋子的布置简单、简约,一个大会议桌,桌子周围放置十多把椅子,窗户前放置一台大电视,门口一个小圆桌,放着茶具,再没有什么了。小郭自己坐在会议桌的一边,等着“李总”的到来。后来小郭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李总就是李希,公司的总经理,也是最大的股东,即董事长。公司有人叫他李总,也有人叫他李董。据说这家公司是他和老婆的夫妻店,李总的夫人姓柴,是公司的销售总监,大家都叫她柴总,但很少见她。

当小郭正在低头谋划接下来的面试该如何应对时,突然会议室的门开了,进来了一个矮个,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卷发细而希,皮肤黑又亮,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衬衫,黑色的西裤,黑色的皮鞋,手里拿着电话进来了。看起来他很忙的样子,电话还在通话中。看到他进来,小郭礼节性的起身,点头示意,他挥手让小郭坐下。这一坐就是十分钟,十分钟的时间里,小郭一动不动的坐着听力总打电话。

终于,李总的电话打完了。

“李总好”,小郭很认真的问候道。

“你好”,李总回复。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吧”,李总笑眯眯的说。

“好的”,小郭有点紧张的回道。

“我叫郭华。今年二十三岁,甘肃人,毕业于黑龙江兴凯大学,文秘专业,无正式工作经历......”,小郭很熟悉的将自己的一些情况娓娓道来。

“公司的情况你都知道了吧?”,李总问道。小郭回答说:“之前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大概了解一点,具体的不是很熟悉。”

接下来,李总就开始给小郭把公司体制、发展、规模、人事、效益、管理等各个方面娓娓道来,这一说就是半个小时,真够长的,效果就一直“洗耳恭听”,直到最后一句“公司大概情况就是这样了,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小郭心里放松了,迅速回答道:“别的没有什么了,就是工资待遇的问题了”,那肯定了,工资待遇才是核心问题,要不跑这干嘛来了啊?

李总笑着说:“你说吧,多少合适?”,小郭也笑着说:“像我这种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更别谈有过什么工作业绩了,刚开始在两千到三千左右就行了,等有工作业绩了再说吧”。小郭说完后,李总急忙说道:“行,那就这样,我看你也比较谦虚,我就先给你每月两千,你什么时候能来上班?我这儿比较忙,随时都可以,就看你什么时候方便”。小郭说:“明天吧”。

李总最后补充道:“行,那就这么定了,明天就来吧,我这们这里管吃饭,自己准备饭盒就行”。小郭说:“好的,那就这样了”。

说完话,小郭就起身跟李总道别,离开了。

(四)

终于,在漂泊了几日之后,小郭如愿以偿的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他感到自己是无比的幸运,他找到了和专业对口的工作,他因此自豪,他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他离校后的第一步是成功的。

带着内心的喜悦,他回到了住的地方,准备明天上班。

第二天,小郭如约来到了公司。被安排到了总经办隔壁的技术部办公室,为此小郭有所不解,明明是总经办秘书,怎么跑到了技术部呢?于是他去问李总了。

“李总,我为什么要在技术部办公呢?难道不是总经办秘书吗?”小郭问道。

“哦,是这样的。咱们公司因为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因此有好多图纸资料、生产资料、技术资料等等重要档没有一个好的归类,加上没有专业的人员去管理,放得很乱,现在你来了,又是专业的文秘专业,想让你先把这项工作过接手处理。”李总认真的说道。

“啊,原来是这样啊!那多不多啊?我这没有实战经验,估计。。。。。”小郭小心翼翼的说道。

“还真不少,自公司成立以来的都在技术部放着,有十年的吧”李总说。

“啊?”小郭惊讶的一声就出来了,“这么多?那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啊?”小郭接着问。

“这是个重要但不着急的工作,一时半会儿肯定做不完。这样吧,你先和王丽涛交接一下,让他给你介绍一下,先熟悉一下环境,做个工作方案给我看看”。李总回答道。

“嗯,那就好办了,我还以为有时间限定呢。这样我就放心了”小郭说道。

完了以后,小郭就到了技术部办公室,同样是一间大单间,几个办公桌,几台计算机,计算机有平板液晶的,也有大脑袋式的,小郭看着大脑袋式的计算机,心里在想:这破玩意儿肯定是给我准备的。果不其然,后来王丽涛告诉小郭,这个大脑袋的计算机还真是小郭来的前一天,李总安排人给搬进来的,专门是给小郭配备的。晕死了,就这设备。。。。。想想以后要有多少的工作时间要与这台破旧不堪、笨重丑陋的大脑袋计算机相依相靠的过日子,小郭此刻真是百感交集啊。

第一天上班,小郭来的比较早,院子里的水池边,有几个在车间干活的师傅在洗漱,还有几个人围着小桌子在吃饭,这种景象完全不是一个现代化企业的状况,倒像个大杂院里的情景。

(未完待续)

三 : Nevertheless 北京后海创业故事

nevertheless [独家专访] Nevertheless 北京后海创业故事

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花店、咖啡店、蛋糕店,憧憬着店里温暖的阳光、暗绿的格子壁纸、马赛克吧台以及墙角的落地灯,三五好友围坐一起品着浓香的咖啡聊天,气氛轻松惬意,想想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www.61k.com]对于这份美好,33岁的北京人赵天威同样无限憧憬:

“首先就是挺喜欢喝咖啡。在开店前,我很喜欢做饭,这也是能干这件事情的初衷吧。身边的朋友也喜欢有这么个地方,我觉得既然能干一个自己喜欢干的事,又能给身边的朋友提供一个能呆的地方,说起来是个挺有意义的事。”

nevertheless [独家专访] Nevertheless 北京后海创业故事

正在精心制作咖啡的店主

决定开店前,赵天威曾是一名电台编辑,为了这份心中的美好,他辞掉了从事7年的稳定工作。在外人看来,赵天威的决定似乎过于大胆和任性,他也坦言自己很喜欢媒体工作,心中颇为不舍,但是就像他说的,生活总归要向前,是时候需要做出改变了。赵天威认为,趁自己年轻要多尝试想做的事情,他并不后悔辞职这个决定。

“没有后悔。那时候三十岁吧,想想那些年觉得生活需要一点变化,那样的日子并不能令自己满意,觉得还是要趁年轻的时候多尝试下,应该是做出改变的时候。”

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创业的决绝,他在北京城的后海边上开了一家名为“nevertheless”的咖啡店。小店紧邻后海,夏日午后,湖边凉风阵阵,阳光洒落,斑驳的树影在橱窗上晃动,让许多客人感到心旷神怡。然而,美好的背后满是创业的步履维艰,直到现在,赵天威仍清晰记得当初找店面时的情景。

nevertheless [独家专访] Nevertheless 北京后海创业故事

通往二层的木楼梯

“我还记得是2012年的夏天,天气挺热的,满北京跑。听说哪有空出的店面,我们都去看。大概有三四个月吧,最后挑了现在这个位置。找了店后,就开始装修,设计。改造花了很长的时间,也花了很多的心思。”

每个创业者都会经历不同的困难。赵天威坦言,作为门外汉,怎样把咖啡做到最好?怎么让进来的客人满意,使客人能再来?许多问题是赵天威时刻必须思考的。他雇不起咖啡师和调酒师,为了节约成本,只能自己学着制作咖啡和鸡尾酒。赵天威每天趁着没开门的时候去店里练习打奶做咖啡,做出来的咖啡舍不得倒掉,一般都自己喝。为了打磨出一杯好咖啡,赵天威曾有过一天喝掉10大杯咖啡的记录。

nevertheless [独家专访] Nevertheless 北京后海创业故事

有些狭小但很温馨的咖啡店二层

“不停的试咖啡豆、不停地试牛奶、不停地换比例、不停地更换原料,看看哪种组合做出来是最好的,首先要自己满意才能有底气卖给客人。要连自己这关都过不去的话,那让朋友喝,让客人喝,我觉的就不太合适了。”

资金缺乏几乎是所有创业者都会面临的困难,赵天威也不例外,更何况在后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开店。起步阶段,所有的钱必须用在刀刃上,甚至连几块钱都要斤斤计较。说起最困难的时候,赵天威记得是刚开业那年的冬天,印象里那是北京最冷的一个寒冬,外面北风呼啸,下着大雪,店里生意又不好,屋里只有他一个人,那种落寞的感觉现在仍记忆犹新。但困难又算什么呢,在赵天威看来,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做下去。

nevertheless [独家专访] Nevertheless 北京后海创业故事

店主自己设计的菜单

“无论干什么不可能一帆风顺,万事开头难,这个心理准备自己还是要做好的。所以即使有很多困难,对自己来说也是不得不面对的,因为那是自己的选择。”

为了节约资金,小店开业后都是赵天威一个人打理,除了做咖啡,调酒之外,每天他还要扫地、擦桌子、收拾店面等。赵天威笑言,在家从来不刷碗的他现在也要刷杯子,甚至连卫生间都是自己打扫。

开业至今的三年时间里,赵天威和很多熟客成了朋友,他们有什么喜怒哀乐都会来小店坐坐,像朋友一样地聊聊生活,聊聊梦想。说起这些,赵天威的脸上洋溢着满足感。曾有几个女生在大学毕业离开北京前,特意来小店里坐坐,女孩们说,因为喜欢,这家店已经成为她们北京记忆中的一部分。69岁的陈阿姨是熟客,她喜欢店里纯正的咖啡,充满文化气息的装修氛围。纯色的墙壁与实木桌,随意摆放的精美饰品,餐桌边悬挂着店主旅游时拍的照片,充满童真的画板上是色彩鲜艳的蛋糕和冰激凌,处处都透露出店主的精巧心思。陈阿姨评价说:

nevertheless [独家专访] Nevertheless 北京后海创业故事

文艺小店必须有的漂亮摆设

“我感觉他不是一个为挣钱而挣钱的(人),他把这个东西做成了文化。另外,他人比较朴实,这个比较吸引我,没有商人的气息,待人接物比较平和,端咖啡,放点心也好,对人很尊重的。”

对赵天威来说,咖啡店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多的是一种快乐,源自朋友的快乐。在他看来,能够在朋友们不开心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一个像家一样舒服放松的地方,喝杯咖啡或啤酒,这就足够了。

nevertheless [独家专访] Nevertheless 北京后海创业故事

店里最舒服的角落

“虽然现在还是间小店,但我有个希望,也可能是个一直实现不了的一个奢望,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第二家店,或第三家店,让更多的人在寂寞,高兴,情绪宣泄的时候有个地方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有付出就有回报。小店开了近三年,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多回头客,每个月收入基本保持稳定,但在赵天威看来,梦想还不算实现,未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和改进。他说,创业对自己而言,并不在于盈利,而是完成一直以来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为了开始一段不一样的人生。

扩展:王思聪独家专访视频 / 独家专访 / 小智独家专访

nevertheless [独家专访] Nevertheless 北京后海创业故事

nevertheless咖啡店

“我觉得脚踏实地最好,现在能做到的就是让这个店更稳定点,各方面能更好点,对今后来说,我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因为这个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工作,更多的也是一份梦想,我希望把它完成下去。”

采访及照片:CRI 赵力采

扩展:王思聪独家专访视频 / 独家专访 / 小智独家专访

四 : 80后纯真创业故事,几分钟获得三百万

  几乎每个年轻人都有创业梦,梦想有一天自己当老板。但能走上创业路的人微乎其微;而能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北京不少商场里有一个主营话梅和零食的小店“梅完梅了”,近日人称“梅老板”的刘羽,从央视《给你一个亿》节目中拿到300万元的投资意向,准备对她的梅事业进行新一轮的拓展。
  
  刘羽是个地道的北京女孩,为人直爽,曾经也是供职外企的都市白领。突然的一天,她辞去工作凭着自己的爱好开始做起了卖话梅的小生意。面对父母的不解、朋友的疑问,刘羽坚定的蹲在朝外soho那个与别人共租的摊位上打理着自己刚起步的话梅生意。
  
  刘羽说:“有的朋友就特别不理解,说你为什么不干你的工作了,去开个小卖部呢?梅完梅了也有特别困难的时候,我也不是没有想到过放弃,可有时候一想,都走到这一步了,如果就这么放弃了这辈子都要后悔。”
  
  两岁的“梅完梅了”在北京有了10家店,她的话梅也特别受白领和年轻人的欢迎,成为上班族零食的新宠。刘羽背后还有一群支持她帮助她的梅完梅了的员工们,刘羽把她这个团队叫“梅家族”。
  
  “在我最低落的时候,是他们支持我,他们就是我们梅完梅了的梅家族!”刘羽边说边搂过坐在她旁边的女孩,爽朗的笑了。
  
  如今,面对发展如此的梅完梅了,刘羽还是觉得这不算圆梦。“虽然有10家店,有人说我已经成功了,可我不这么认为”刘羽认真的说:“这不光不算成功,只能算是事业起步的第一站,之后路有多长我也不知道,就是想让梅完梅了被大家接受认可,先是北京、接着其它的城市、然后全国最后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卖遍全世界啊!”刘羽说着用手画了个大大的圆。虽然梅完梅了已经做到比较大的规模,但刘羽也意识到,这家店是她与梅家族一手经营的,而他们都没有经营大型企业的经验。如果想将梅完梅了再继续做大的话,他们面临着资金与经营理念的双重困难。
  
  而就在这时候,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给你一个亿》剧组找到了刘羽。“这才叫想啥来啥!哈哈哈!”刘羽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高兴。刘羽带领梅家族参加了节目,把梅完梅了的产品与他们的“梅文化”传递给了几位资深的投资人。节目组只给了她几分钟的时间,而就是这几分钟,刘羽用她的真性情与经营的手段打动了投资人,当场就签下了300万元的投资意向。“其实拿到投资不是最重要的”刘羽事后说,“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的大局观以及成熟经营理念,有他们的加入,梅完梅了肯定会幸福的没完没了的壮大下去。”
  
  刘羽拿给笔者一把他们家的梅产品,“创业就跟这梅子一样,永远都是先酸后甜,只是有太多人没忍过酸劲就吐了,而我做的就是一直忍到酸尽甜来。”

五 : 80后纯真创业故事,几分钟获得三百万

几乎每个年轻人都有创业梦,梦想有一天自己当老板。但能走上创业路的人微乎其微;而能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北京不少商场里有一个主营话梅和零食的小店“梅完梅了”,近日人称“梅老板”的刘羽,从央视《给你一个亿》节目中拿到300万元的投资意向,准备对她的梅事业进行新一轮的拓展。

刘羽是个地道的北京女孩,为人直爽,曾经也是供职外企的都市白领。突然的一天,她辞去工作凭着自己的爱好开始做起了卖话梅的小生意。面对父母的不解、朋友的疑问,刘羽坚定的蹲在朝外soho那个与别人共租的摊位上打理着自己刚起步的话梅生意。

刘羽说:“有的朋友就特别不理解,说你为什么不干你的工作了,去开个小卖部呢?梅完梅了也有特别困难的时候,我也不是没有想到过放弃,可有时候一想,都走到这一步了,如果就这么放弃了这辈子都要后悔。”

两岁的“梅完梅了”在北京有了10家店,她的话梅也特别受白领和年轻人的欢迎,成为上班族零食的新宠。刘羽背后还有一群支持她帮助她的梅完梅了的员工们,刘羽把她这个团队叫“梅家族”。

“在我最低落的时候,是他们支持我,他们就是我们梅完梅了的梅家族!”刘羽边说边搂过坐在她旁边的女孩,爽朗的笑了。

如今,面对发展如此的梅完梅了,刘羽还是觉得这不算圆梦。“虽然有10家店,有人说我已经成功了,可我不这么认为”刘羽认真的说:“这不光不算成功,只能算是事业起步的第一站,之后路有多长我也不知道,就是想让梅完梅了被大家接受认可,先是北京、接着其它的城市、然后全国最后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卖遍全世界啊!”刘羽说着用手画了个大大的圆。虽然梅完梅了已经做到比较大的规模,但刘羽也意识到,这家店是她与梅家族一手经营的,而他们都没有经营大型企业的经验。如果想将梅完梅了再继续做大的话,他们面临着资金与经营理念的双重困难。

而就在这时候,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给你一个亿》剧组找到了刘羽。“这才叫想啥来啥!哈哈哈!”刘羽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高兴。刘羽带领梅家族参加了节目,把梅完梅了的产品与他们的“梅文化”传递给了几位资深的投资人。节目组只给了她几分钟的时间,而就是这几分钟,刘羽用她的真性情与经营的手段打动了投资人,当场就签下了300万元的投资意向。“其实拿到投资不是最重要的”刘羽事后说,“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的大局观以及成熟经营理念,有他们的加入,梅完梅了肯定会幸福的没完没了的壮大下去。”

刘羽拿给笔者一把他们家的梅产品,“创业就跟这梅子一样,永远都是先酸后甜,只是有太多人没忍过酸劲就吐了,而我做的就是一直忍到酸尽甜来。”

本文标题:80后创业故事-90后温州人创业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600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