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1
1.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第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
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
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
服务。
4. 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其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要性。主要是: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5.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 实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是什么?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0. 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2005年2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13. 够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4. 联系实际试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5. 周恩来“一纲四目”的内容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16.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17.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内容
18. 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9.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20.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之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国将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打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21.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共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2. 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
境。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3. 现在是科教兴国时代,发展生产力主要是 知识分子,而党应以知识分子为基础(辨析)
24. 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5. 为什么说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26. 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论述)
27. 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辨析)
28. 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9. 怎样才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区,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区。
30.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31. 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2.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二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以下知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的必要性。征。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外,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辩证关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搞活经济中华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的志向。同时,通过对竞争与平等、竞争与法制、竞争与开放的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不仅自己要学法、懂法, 做守法公民,同时也要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关于“征”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
3.市场经济的一股特征
4.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手段、主要任务。
二、本节的基本观点: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本节的重点、难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讲解,要注意对每一特征讲解的侧重点:
l.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含义、原因、要求;
2.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含义、原因、作用;
3.市场经济法制性的含义、原因。应如何贯彻落实?
4.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含义、原因。我们应怎么办?
关于第二节的重点难点分析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从时间上讲,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出现,必然出现商品市场,但只有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出现以市场作为资源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侧重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性质,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而市场经济侧重强调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或手段,实质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和方式,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必然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二)市场的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与商品交换活动在时间空间范围上是一致的,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因而,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2、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波动的形式来实际的。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实质就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的调节作用。而这一调节作用又是通过价值规律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导致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来实现的。
关于“征”的教法建议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又是需要理解的知识。所以,首先应该对每个特征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通过图表进行记忆。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前面学的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先复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作用,试着用旧知识推论新知识。
要学会通过材料分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比如:随着我国运输市场的逐步完善,铁路系统新事不断:提出“随到随上,车上买票”,“货主家中坐,收发全国货”等改革措施,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例说明,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铁老大”面对航空、公路、水运的竞争态势,改进服务态度,为货主上门服务,这都是竞争对策。它们既方便了乘客和货主,又推动了铁路运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于资源配置方式,建议教师运用对比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不同配置方式,导入商品经济—一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优势,概括出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启发同学们讨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 1 )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 2 )理解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能力方面:
( 1 )通过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举例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 2 )根据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说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之一,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 3 )对市场活动进行模拟,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觉悟方面:
( 1 )增强学生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并树立“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意识;
( 2 )通过对竞争与平等、法制、开放三者关系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 3 )懂得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而奠定以后在经济活动中所必需的法制意识。
三、教学重点: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四、教学方法设计:
1 、通过对比、讨论、谈话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
2 、充分运用录像、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资料、投影仪、投影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对于市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市场的了解仅限于那些有固定场所的有形市场,即经济学中的狭义市场。基于学生懂得市场是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因此从这点入手,播放一组录像镜头: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人来人往的庙会、宾客盈门的商业大厦,电话订货、网上购物、邮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都在进行买卖或交换。进而指出只要存在着商品交换关系,就存在着市场;市场不仅有有形市场,还有无形市场。并让学生分辨出上面六个镜头中,哪些是有形市场,哪些是无形市场,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的概念,并对认识社会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导入注重学生参与,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效果好。)
(二)突出重点设计: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本课的重点。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很多人存在着疑惑:为什么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根本原因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而这一优势的具备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寓抽象道理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更易理解,因此,通过一些模拟活动、资料对比、录像、漫画赏析等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1 、平等性
由学生和老师配合,表演小品《如此买卖》,模拟市场活动。大意如下:一工商人员到某处购物,老板点头哈腰,明卖暗送;一年轻学生前去购物,老板满脸不屑,漫天要价。引起学生思考:如此买卖合理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市场交换的当事人身份是平等的,在交易过程中也应该是平等的,这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
2 、竞争性
播放录像:火车上,人满为患,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挤成一团;小孩的哭闹声、大人的吵骂声,乱作一团。车厢里是肮脏的,茶桶里是空空的,工作人员的脸是冷冷的……
投影材料:
( 1 )铁路局提出“随到随上,车上买票”;
( 2 )京沪、京哈、京广三大铁路干线提出多发以“夕发朝至”列车为基本框架的列车运行方案;
( 3 )某地区准高速铁路在加大发车密度的同时,票价下调 10.6% — 12.2% ;
( 4 )《铁老大有动作》——明年推出 28 条精品旅游线路……各铁路局还将对团体旅行进行价格优惠。
通过资料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铁路为何会呈现出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学生联系近年来航空、公路、水运事业迅猛发展的社会实际,不难得出结论:变化的原因在于竞争。并进而认识到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以及竞争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而确立竞争意识。
3 、法制性
播放录像(边讲解):这是一场精彩的角逐。穿红色运动服的是武汉红桃 K 队,穿蓝色运动服的是上海申花队,双方争夺很激烈。请看这个镜头,红桃 K 队的队员将申花队的队员绊倒了,裁判判申花队发任意球。
引导学生思考:裁判为什么要判申花队发任意球?足球比赛还有哪些规则?如果没有这些规则,足球比赛将会怎样?从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入手,再引入市场活动,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认识到:市场经济活动同样需要规则,失去了必要的约束,就不能公平地展开竞争,就体现不出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这样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水到渠成之效。
4 、开放性
欣赏漫画《谁也别想发财》,并思考“想一想”。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达成这样的共识:保护就其表面效果而言,是保护了地方利益、当前利益,但实际上排除了竞争者,保护了落后,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淘汰。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要想在竞争中立稳脚跟,不能自我封闭、排斥竞争,必须开放市场、迎接竞争。
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其内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各个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还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联系:
( 1 )没有平等性,竞争就不能展开;不开展竞争,就无公平可言。
( 2 )法制性是平等性、竞争性的保证,也是平等性的体现。
( 3 )开放性是平等性、竞争性充分展开的前提,是法制性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七、教学后记: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 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课上巩固练习精选:
选择题:
1、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D )
①二者的含义不同 ②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
③市场经济不能离开市场 ④市场不能离开市场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百货商场、集贸市场、商品展销会、供销合作社等是(D )
A、广义市场 B、无形市场 C、商品市场 D、狭义市场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BCD )
A、 单一市场调节会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
B、 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C、 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D、市场反映不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
简答题:
目前有些地方,当某种商品和资源紧张时,就筑关设卡,权力干预,禁止某些商品、资源外流;当本地商品销售疲软时,则不准外地质优价廉商品流入。有人认为,这样做也是市场竞争,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1)上述行为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其实质是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体系的作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
(2)地方保护主义自我封闭,分割市场,进行不正当竞争,影响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只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公平竞争,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也才能使地方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习题精选
一.单选题:
1.市场能较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说到底是( )
A.价格传递信息的作用
B.市场竞争的作用
C.价格同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
D.通过价值规律三个方面的作用
2.我国近年来,市场上商品由匮乏到丰裕,商品的价格也由漫天要价到低价倾销。有些行业为争夺市场,不惜血本压低价格,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我国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等。这表明( )
A.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护了弱小企业的生存
B.法律是国家对对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C.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和政府共同决定的
D.宏观调控影响了价格对价值的反映
参考答案:D B
二.多选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所以(ABD)
A.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B.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全面市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C.市场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正确信息,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D.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是人们对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的认识,它形象地说明(B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B.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资源配置方式
C.市场对经济运行发挥主要的基础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可缺少的客观要求
D.在经济运行中,市场调节是经济手段,国家宏观调控是政治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ABD BC
三.简答:
1996年我国粮食获得大丰收,冲产量超过480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35公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于是出现了粮食普遍下跌,又产生了卖粮难的总是。为此,国家仍然实行粮食保护价格,敞开收购。
国家采取这一措施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国家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的方针政策不动摇。
(2) 重视粮食生产,它是我国人民的主食,是生存之本,稳定粮食价格,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
(3) 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合理比例。
四.辨析题:
目前有些地方,当某种商品和资源紧张时,就筑关设卡,权力干预,禁止某些商品、资源外流;当本地商品销售疲软时,则不准外地质优价廉商品流入。有人认为,这样做也是市场竞争,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1)上述行为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其实质是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体系的作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
(2)地方保护主义自我封闭,分割市场,进行不正当竞争,影响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只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公平竞争,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也才能使地方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论述:
1、目前,许多地方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中,把重点放在如何调优上,都以为产品质量好了,品种优化了,就不愁销路了。事实并非如此,市场上,优质果难销,农产品“嫁”不出去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前几年富士苹果畅销,于是,各地都种植富士苹果,结果,一到苹果上市季节,市场上到处都是富士苹果,价格下跌。
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原因何在呢?
参考答案
首先,优质化并不能解决农业结构调整的所有问题,不能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比如,优质品同时上市,形成新的卖难,即使品种再优,因为没有销路,优质也不能优价。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瞄准市场,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来不断调整品种和结构,而且要学会抢抓市场先机,发现市场,开拓市场,甚至创造出特定的市场需求。例如,某地在结构调整中育特色,创优势,增效益,培育早熟茄子、早熟黄瓜等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从我国的消费情况来看,占总人口75%的农民,却只拥有不足40%的购买力,这不仅表明了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相当低下,更揭示了当前经济生活中消费需求不足的现实。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正在逐年降低,1996年增长幅度为9%,1997年为4.6%,1998年为4.3%,而1999年仅为3.8%。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在近两年中已呈绝对额的减少,这更显示了当前经济生活中消费需求不足。我国农村有9亿多人口,因此,从人数来看,它应该是非常巨大的潜在市场。只有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了农村人口收入的增长问题,才能激发农民的消费欲望,才能使我国的市场需求的潜力成倍的扩张。
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加工食品的消费将显著增加。由于我国过去主要农产品长期供给短缺,所以,农产品的加工量是相当滞后的。发达国家有80%的农产品是用作食品加工的原料,食品加工业的产值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3~4倍,而我国由于食品加工的农产品不到30%,食品加工业的产值不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所以扩大农产品的加工,可以引导消费,开拓出更广阔的农产品市场。
2、材料一:200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时候,党中央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这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材料二: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指出2001年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投入中西部地区的比例,要从去年的60%提高到70%左右;其次国家拨款这一部分的投资比例也要更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将达到70%;对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优惠贷款,我们将保持70%的比例投入到中西部地区。2001年将在西部开通建设十个大项目,同时准备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如西气东输项目。目前,在西部正在建设的78个大中型项目,今年将投资300多亿元,还要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
材料三:2001年1月17日中新社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日前强调,今年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决战决胜的一年,要力争再解决一千万左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对我国的扶贫攻坚计划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加以评述。
精析 本题属于引文型收敛性论述题,考查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共同富裕等知识点,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训练学生的系统综合能力。
参考答案
(1)搞好扶贫和西部开发;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一。
(2)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较快,并且东部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加快扶贫和西部开发,可以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充分控制西部市场潜力,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的动力,以实现全国各地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
(3)搞好扶贫和西部开发是关系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大事,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三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李
云飞
一、教学目标 及方法
课 题:。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并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
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复习提问)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教师小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的一般特征。
(分析说明)
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
(一)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邓小平的论断: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教师小结]
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都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合在一起。
请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广东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1991年—199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7.89%,高出全国5.85个百分点。到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 10415.19元,到2001年七成以上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产权,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33辆。
[材料二]“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1975年8月,绥芬河建市之初,全市总人口1.6万,只有啤酒轻纺、建材等十余种工业产品,职工年人均收入553元。城市居民人均储蓄25年,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1992年3月9日,国家确定绥芬河为黑龙江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随着中俄双方贸易的加强,1998年到2001年几年间,绥芬河共向国家上交关税17.1亿元,是1949年至1987年38年上交关税的9倍,所以,今天在这个人口仅十余万的“弹丸之地”,亿万富翁早已不是新鲜事,大街上名车举日可见,还有人拥有私家直升机……有人也形象地的说,佳木斯人不再靠天吃饭,而要靠市场,靠头脑吃饭。
[提问]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1、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教师强调]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营管理方法,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借鉴和吸收。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三)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所有制)
[问题]不同地方、不同产业公有制所占的比重有所区别,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教师结合课本讲解]
2、社会主义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分配方式)
[学生阅读教材59—60页回答] 有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教师小结]
原因:
(1)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
(2)经济条件的千差万别,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控。
[案例]2003年10月以来,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商场里的粮油、食品价格也上涨,今年1—10月,中国累计进口3337.9 亿美元,增长40.3 %。比去年全年多出一成还多,在价格上涨信号的刺激下,我国采用积极地财政政策,上调工资收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因此,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说中国经济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教师分析总结]
(1)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
(2)供求关系。
(3)这种现象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是成功地抑制了通货紧缩。
(4)中国经济将步入到一个增长的中长周期。(15—25年)
(5)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学生阅读61页内容并回答]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什么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教师总结]学生画课本内容。
三、总结、扩展
1、总结: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扩展: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能正确认识理解有关社会现象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
四、作业 布置
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四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以下知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外,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辩证关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搞活经济中华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的志向。同时,通过对竞争与平等、竞争与法制、竞争与开放的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不仅自己要学法、懂法, 做守法公民,同时也要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关于“”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
3.市场经济的一股特征
4.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手段、主要任务。
二、本节的基本观点: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本节的重点、难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讲解,要注意对每一特征讲解的侧重点:
l.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含义、原因、要求;
2.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含义、原因、作用;
3.市场经济法制性的含义、原因。应如何贯彻落实?
4.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含义、原因。我们应怎么办?
关于第二节的重点难点分析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从时间上讲,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出现,必然出现商品市场,但只有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出现以市场作为资源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侧重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性质,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而市场经济侧重强调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或手段,实质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和方式,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必然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二)市场的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与商品交换活动在时间空间范围上是一致的,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因而,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2、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波动的形式来实际的。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配置实质就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的调节作用。而这一调节作用又是通过价值规律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导致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来实现的。
关于“”的教法建议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又是需要理解的知识。所以,首先应该对每个特征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通过图表进行记忆。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前面学的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作用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先复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与作用,试着用旧知识推论新知识。
要学会通过材料分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比如:随着我国运输市场的逐步完善,铁路系统新事不断:提出“随到随上,车上买票”,“货主家中坐,收发全国货”等改革措施,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例说明,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铁老大”面对航空、公路、水运的竞争态势,改进服务态度,为货主上门服务,这都是竞争对策。它们既方便了乘客和货主,又推动了铁路运输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于资源配置方式,建议教师运用对比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不同配置方式,导入 商品经济—一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优势,概括出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启发同学们讨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 1 )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 2 )理解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能力方面:
( 1 )通过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举例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 2 )根据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说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之一,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 3 )对市场活动进行模拟,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
觉悟方面:
( 1 )增强学生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并树立“节约资源,从我做起”的意识;
( 2 )通过对竞争与平等、法制、开放三者关系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 3 )懂得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从而奠定以后在经济活动中所必需的法制意识。
三、教学重点: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四、教学方法设计:
1 、通过对比、讨论、谈话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
2 、充分运用录像、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资料、投影仪、投影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
对于市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市场的了解仅限于那些有固定场所的有形市场,即经济学中的狭义市场。基于学生懂得市场是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因此从这点入手,播放一组录像镜头: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人来人往的庙会、宾客盈门的商业大厦,电话订货、网上购物、邮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都在进行买卖或交换。进而指出只要存在着商品交换关系,就存在着市场;市场不仅有有形市场,还有无形市场。并让学生分辨出上面六个镜头中,哪些是有形市场,哪些是无形市场,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的概念,并对认识社会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导入 注重学生参与,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效果好。)
(二)突出重点设计: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本课的重点。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很多人存在着疑惑:为什么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根本原因是,在目前,市场经济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而这一优势的具备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寓抽象道理于直观教学之中,学生更易理解,因此,通过一些模拟活动、资料对比、录像、漫画赏析等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1 、平等性
由学生和老师配合,表演小品《如此买卖》,模拟市场活动。大意如下:一工商人员到某处购物,老板点头哈腰,明卖暗送;一年轻学生前去购物,老板满脸不屑,漫天要价。引起学生思考:如此买卖合理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市场交换的当事人身份是平等的,在交易过程中也应该是平等的,这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
2 、竞争性
播放录像:火车上,人满为患,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挤成一团;小孩的哭闹声、大人的吵骂声,乱作一团。车厢里是肮脏的,茶桶里是空空的,工作人员的脸是冷冷的……
投影材料:
( 1 )铁路局提出“随到随上,车上买票”;
( 2 )京沪、京哈、京广三大铁路干线提出多发以“夕发朝至”列车为基本框架的列车运行方案;
( 3 )某地区准高速铁路在加大发车密度的同时,票价下调 10.6% — 12.2% ;
( 4 )《铁老大有动作》——明年推出 28 条精品旅游线路……各铁路局还将对团体旅行进行价格优惠。
通过资料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铁路为何会呈现出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学生联系近年来航空、公路、水运事业迅猛发展的社会实际,不难得出结论:变化的原因在于竞争。并进而认识到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以及竞争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而确立竞争意识。
3 、法制性
播放录像(边讲解):这是一场精彩的角逐。穿红色运动服的是武汉红桃 K 队,穿蓝色运动服的是上海申花队,双方争夺很激烈。请看这个镜头,红桃 K 队的队员将申花队的队员绊倒了,裁判判申花队发任意球。
引导学生思考:裁判为什么要判申花队发任意球?足球比赛还有哪些规则?如果没有这些规则,足球比赛将会怎样?从学生感兴趣的足球比赛入手,再引入市场活动,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认识到:市场经济活动同样需要规则,失去了必要的约束,就不能公平地展开竞争,就体现不出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这样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水到渠成之效。
4 、开放性
欣赏漫画《谁也别想发财》,并思考“想一想”。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达成这样的共识:保护就其表面效果而言,是保护了地方利益、当前利益,但实际上排除了竞争者,保护了落后,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淘汰。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要想在竞争中立稳脚跟,不能自我封闭、排斥竞争,必须开放市场、迎接竞争。
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其内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各个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之后,还要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联系:
( 1 )没有平等性,竞争就不能展开;不开展竞争,就无公平可言。
( 2 )法制性是平等性、竞争性的保证,也是平等性的体现。
( 3 )开放性是平等性、竞争性充分展开的前提,是法制性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七、教学后记: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 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课上巩固练习精选:
选择题:
1、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D )
①二者的含义不同 ②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
③市场经济不能离开市场 ④市场不能离开市场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百货商场、集贸市场、商品展销会、供销合作社等是(D )
A、广义市场 B、无形市场 C、商品市场 D、狭义市场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BCD )
A、 单一市场调节会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
B、 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C、 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
D、市场反映不出供需的长期变化趋势
简答题:
目前有些地方,当某种商品和资源紧张时,就筑关设卡,权力干预,禁止某些商品、资源外流;当本地商品销售疲软时,则不准外地质优价廉商品流入。有人认为,这样做也是市场竞争,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1)上述行为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其实质是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体系的作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
(2)地方保护主义自我封闭,分割市场,进行不正当竞争,影响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只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公平竞争,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也才能使地方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习题精选
一.单选题:
1.市场能较好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说到底是( )
A.价格传递信息的作用
B.市场竞争的作用
C.价格同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
D.通过价值规律三个方面的作用
2.我国近年来,市场上商品由匮乏到丰裕,商品的价格也由漫天要价到低价倾销。有些行业为争夺市场,不惜血本压低价格,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我国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等。这表明( )
A.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护了弱小企业的生存
B.法律是国家对对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C.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和政府共同决定的
D.宏观调控影响了价格对价值的反映
参考答案:D B
二.多选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所以(ABD)
A.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B.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全面市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C.市场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正确信息,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D.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这是人们对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的认识,它形象地说明(B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B.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资源配置方式
C.市场对经济运行发挥主要的基础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可缺少的客观要求
D.在经济运行中,市场调节是经济手段,国家宏观调控是政治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ABD BC
三.简答:
1996年我国粮食获得大丰收,冲产量超过480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35公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于是出现了粮食普遍下跌,又产生了卖粮难的总是。为此,国家仍然实行粮食保护价格,敞开收购。
国家采取这一措施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国家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的方针政策不动摇。
(2) 重视粮食生产,它是我国人民的主食,是生存之本,稳定粮食价格,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
(3) 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合理比例。
四.辨析题:
目前有些地方,当某种商品和资源紧张时,就筑关设卡,权力干预,禁止某些商品、资源外流;当本地商品销售疲软时,则不准外地质优价廉商品流入。有人认为,这样做也是市场竞争,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1)上述行为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其实质是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体系的作用,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
(2)地方保护主义自我封闭,分割市场,进行不正当竞争,影响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只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公平竞争,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也才能使地方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论述:
1、目前,许多地方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中,把重点放在如何调优上,都以为产品质量好了,品种优化了,就不愁销路了。事实并非如此,市场上,优质果难销,农产品“嫁”不出去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前几年富士苹果畅销,于是,各地都种植富士苹果,结果,一到苹果上市季节,市场上到处都是富士苹果,价格下跌。
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原因何在呢?
参考答案
首先,优质化并不能解决农业结构调整的所有问题,不能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比如,优质品同时上市,形成新的卖难,即使品种再优,因为没有销路,优质也不能优价。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瞄准市场,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来不断调整品种和结构,而且要学会抢抓市场先机,发现市场,开拓市场,甚至创造出特定的市场需求。例如,某地在结构调整中育特色,创优势,增效益,培育早熟茄子、早熟黄瓜等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从我国的消费情况来看,占总人口75%的农民,却只拥有不足40%的购买力,这不仅表明了农村人口收入水平相当低下,更揭示了当前经济生活中消费需求不足的现实。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正在逐年降低,1996年增长幅度为9%,1997年为4.6%,1998年为4.3%,而1999年仅为3.8%。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在近两年中已呈绝对额的减少,这更显示了当前经济生活中消费需求不足。我国农村有9亿多人口,因此,从人数来看,它应该是非常巨大的潜在市场。只有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了农村人口收入的增长问题,才能激发农民的消费欲望,才能使我国的市场需求的潜力成倍的扩张。
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类加工食品的消费将显著增加。由于我国过去主要农产品长期供给短缺,所以,农产品的加工量是相当滞后的。发达国家有80%的农产品是用作食品加工的原料,食品加工业的产值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3~4倍,而我国由于食品加工的农产品不到30%,食品加工业的产值不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所以扩大农产品的加工,可以引导消费,开拓出更广阔的农产品市场。
2、材料一:200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即将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时候,党中央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战略。这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材料二: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指出2001年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国债资金投入中西部地区的比例,要从去年的60%提高到70%左右;其次国家拨款这一部分的投资比例也要更集中于中西部地区,将达到70%;对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优惠贷款,我们将保持70%的比例投入到中西部地区。2001年将在西部开通建设十个大项目,同时准备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如西气东输项目。目前,在西部正在建设的78个大中型项目,今年将投资300多亿元,还要进一步加快建设速度。
材料三:2001年1月17日中新社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日前强调,今年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决战决胜的一年,要力争再解决一千万左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对我国的扶贫攻坚计划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加以评述。
精析 本题属于引文型收敛性论述题,考查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共同富裕等知识点,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训练学生的系统综合能力。
参考答案
(1)搞好扶贫和西部开发;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一。
(2)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较快,并且东部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加快扶贫和西部开发,可以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充分控制西部市场潜力,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的动力,以实现全国各地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
(3)搞好扶贫和西部开发是关系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稳定的全局性大事,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