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2013暑期征文]摘茄子
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晨光,迎来了新的一天。旭日披着烈烈的酒气上升,将一种无限的醉意朝田野辽阔的天空酣畅地播散开来。
“咚,咚,咚,咚,咚,咚。”老钟表在此时响了六下,而我也在床上清醒过来了。就在我揉着我那朦胧睡眼时,卧室的门突然被踹开了,我条件反射性的往门的方向一看,一个穿着红色鞋,一身黑漆漆的运动装,脸全部被乌黑浓密的头发遮住的小女孩正缓缓的向我走来。慢慢的,来到我的床前,轻轻抬起她原本低垂的头,然后露出一张黑溜溜的脸……“老表姐,早上好啊!我奉你妈妈的命令来告诉你:‘给你十分钟时间刷牙洗脸,然后,然后,呃,然后’”我见到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看了看,又继续说道:“呃,然后就去摘茄子吧。”
然后,我穿上我的运动装跟随着舅舅来到田野,闻着干净清新的空气,看着一望无际的庄稼——有金灿灿的稻穗;有红通通的番茄;有绿油油的通菜;还有金黄色的玉米……一路走来,我的眼睛也不停歇,东张西望,高瞻远瞩的,可谓是大饱眼福啊!
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茄子田。我望着那庞大的茄子田,仿佛看见了成千上万的茄子在向我招手。茄子的枝叶几乎贴着黑油油的土壤生长着,深紫色的茄子在青枝绿叶间探头探脑,窥视着外面的世界。一畦茄子果实累累缀满枝间,但它们却总是遮遮掩掩的,不愿抛头露面。茄子的形状有的像弯弯的香蕉,头小尾大,尾部不是左歪就是右歪,头上还带着一顶花边草帽。有的形状像圆圆的皮球,也有的像一个灯笼,特别好看。
接着,我学着舅舅的动作,一只手拿着剪刀,另一只手拿着桶。我在茄子地沟走着,一旦遇到那种又大又漂亮的茄子,我就会挥动我右手里的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放进桶里。走完一列茄子地时,我手中的桶是满满的,可谓是满载而归。可是,桶满了就要吊回去。装满茄子的桶该有多重啊,吊回去该有多累啊,我在心中计算着。只是没有办法,我不吊谁吊啊!我也只有拿出吃奶的劲把桶吊到筐子旁边。“呼,呼,呼,呼,呼,呼,呼。”我站在筐子旁边喘着粗气,原本就满头大汗的我,现在更是汗如雨滴了,一滴接着一滴的汗噼里啪啦的掉在地上。粗气喘完后,我又将桶里的茄子一个个的拿出来,放入筐子里。就这样反反复复的,一次接着一次,而我现在就像是一个穿着衣服游泳的人,全身都是湿答答的……
“呼,呼,呼,呼,呼,呼,呼。舅舅,这里应该有500多斤了吧。够了吗?呼,呼,呼。”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对着舅舅说道。“嗯,可以了走吧。”舅舅一边用绳索绑着筐子一边对我说。
这时,舅舅的摩托车也发动了,我一甩我那湿答答的头发,用小跑的方式跟随在舅舅的摩托车后面,防止茄子掉下来没人捡。在飞奔的路上,我拼命的祈祷着:天灵灵,地灵灵,保佑茄子不要掉,保佑茄子不要掉。可往往却事愿人为,“啪”“啪”“啪”“啪”茄子一个又一个的从筐子里跳了出来,像跳水员似的,空中的姿势十分的优美。而跟在它们后面的我,任务就是将这些调皮的茄子捡起来,只是,我将茄子捡起来后,就见到车子奔的老远的,不论我怎么叫车子就是不停,这让我忍不住向上帝翻了个白眼……
最后,我也只能说:摘茄子可真累呀!确实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
初二:pretender
二 : 词论七十《歌词的时代气息》(载《新歌诗》2013年6期
歌词的时代气息
——读钱建隆《落地生根》等三首歌词有感
吴广川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步入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1个新的事物: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化、电气化在农村的迅速普及,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千千万万个农民工像潮水一样涌进城里寻找工作,或搞建筑,或进厂做工,或当保安,或当保姆,或开饭店,或进超市,或当服务员,或收破烂……城里的各个角落无不有他们的身影,应当说他们的劳动为城市的建设繁荣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以至于描写农民工的各类文学作品铺天盖地,其中歌词也不例外。
最近我在2013年《词刊》10期读到钱建隆先生写农民工的歌词《落地生根》等三首,非常喜欢,感到这组词在同类作品中属于上乘,别具一格,有深度,有内涵,禁不住想写点赏析的文字。
在读这组歌词时,我是被“落地生根”这个词吸引住的,歌词以这个词作题目,大有内涵可品。大量的农民工在城里,有的像季鸟一样在城市和乡村之间飞来飞去,而有些农民工却在城市落地生根了,他们在城里建立了家庭,生儿育女,兴家立业,有的甚至当了老板,经理,让城市多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且看《落地生根》是怎样写的:
穿过日月时光,总是奔忙,
就这样风雨兼程,走在路上。
城市的时尚里,记不清我的模样,
我却投入了全部向往。
随着车来人往,一起上岗,
就这样推开门窗,融入宽广。
城市的竞争里,说不清我的故事,
我却拥有了一份自强。
日子长了,眼界宽了,
城市美了,心志高了,
爱情鸟筑巢了,
我也落地生根了。
落地生根了,外乡成了家乡,
落地生根了,他乡成了故乡。
递给你,我的名片,
家在杭州,人间天堂。
这是一首以第一人称“我”来写农民工的,前两节是铺垫,描述了“我”在城市生存生活的状况:总是匆匆忙忙,总是奔波在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虽然“我”还没有城里人的时尚,但“我”却为这座城市投入了全部的向往,而“我”也在为生存生活的竞争中拥有了一份自己的尊严和自己的向往。后面两节是抒情,词中内涵也尽在此。是的,农民工在城市的拼打创业过程中,也是1种学习锻炼成长提高的过程,“日子长了,眼界宽了,城市美了,心志高了”,而“我”也在城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是找了1个城市妹,还是找了1个打工妹?作者无需说明,但却幸福地说“爱情鸟筑巢了,我也落地生根了”。“我”在城市建立了家庭,成了堂堂正正的城市的一员。从此,“我”将随着城市的运转而运转,和爱人天天上班下班,跳舞歌唱,晚上回来有属于自己温馨的家,有了孩子则会送他到城市的小学读书,和城里的孩子一样……
我之所以喜欢“落地生根”这个题目,是因为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好多。中国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移民文化。“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动荡不定的人生改变着自己的行踪,你今天在这座城市工作,明天则可能到了另一座城市。而一旦落地生根,建立了家庭,生存就基本固定起来。正如工作生活在杭州的钱建隆在最后写的:“落地生根了,外乡成了家乡,落地生根了,他乡成了故乡。递给你,我的名片,家在杭州,人间天堂”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家乡和故乡这2个概念的演变,有太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苍凉让我们感悟,而最后亮出的名片——家在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则充满了1种自豪感。词中也隐喻着城市由于大量农民工的迁入而在结构上发生改变:城乡一体化在加快,3个差别在迅速缩小。这正是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出现的1种新的现象,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我想,一百年一千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会从历史书上了解到,中国,在二十世界末和二十一世纪初这个交汇时期,有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这种现象让城市和乡村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我认为,钱建隆的这首词极富有时代气息,且富有历史深度。这种时代气息和历史深度在他同样写农民工的歌词《你的孩子上学了吗?》、《回家也能打天下》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只是写法角度不一样而已。《你的孩子上学了吗?》是用第二人称写的;《回家也能打天下》则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和《落地生根》的第一人称写法相比,风格各不相同。这也展示出作者驾驭歌词创作的娴熟技巧。
和《落地生根》相比,《你的孩子上学了吗?》突出了情感色彩,从1个小孩子入笔,写的更细腻更具象更贴近生活更让人动情:
刚来之际,他还那么小,
跟在你身后不吵也不闹,
新奇的目光东看看西瞧瞧,
像是这座城市有很多问号。
幢幢新楼长高,孩子也长高,
你打工之际谁在照料,
孩子也知道大人们很忙,
自己的事情总是自己做好。
你的孩子上学了吗?
送上书包,看到他笑。
他也[www.61k.com]是这座城市的花朵,
孩子好,我们的明天就好。
你的孩子上学了吗?
一同牵手,走进学校。
他会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孩子好,我们的未来就好!
头两节虽然只有八句,却埋藏着许多故事乃至艰辛在里面,作者说“刚来之际,他还那么小,跟在你身后不吵也不闹,新奇的目光东看看西瞧瞧,像是这座城市有很多问号”寥寥几笔,朴素的语言,就把1个跟随父亲母亲进城的孩子描写的神态毕现,而伴随着父亲建盖的新楼一幢幢长高时,孩子也长高了。最后两节用“你的孩子上学了吗?”1个问号,把作者的一怀深情全融进你面。而最后两句更是情中加情:“他也是这座城市的花朵,孩子好,我们的明天就好”。不知为什么,读到这里,我的眼睛竟然润湿了。谁能理解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在这里,已无需细细表述。而读到“他会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孩子好,我们的未来就好”,我的心中竟然是阳光普照,春风扑面,而是禁不住为这朵来自农村却开放在城市的花朵骄傲和祝福,孩子有些艰难的人生经历可能会更有助于他的成才。这首词写的情透纸背,读来真实亲切,让人心动。
《回家也能打天下》是又1个题材又1种写法又1种角度。如果说前两首词是写农民工在城市落地生根安家兴业营造出爱情巢培养好下一代,而这首词则写了农民工在城里奔波打搏,不仅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还学到了很多的社会知识和科技知识,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回家也能打天下”,且看他这回马枪杀的是如何的潇洒:“手提里有数码,U盘里有筹划”,“从前的客户是朋友,织成了销售网四通八达”。 “大棚里种庄稼,生态里搞开发,的哥的姐回了乡,顺手能把农机驾”。从这些充满现代科技信息的词语中,我们已隐约看到众多的农民工在家乡重新创业的矫健身影和感受到他们豪壮的情怀。而“只要是种子就发芽,走出了寒冬还是一朵花”更是出彩之句,有哲理性,令人叫好。
把建隆先生的这三首写农民工的词连起来品读,我第1个感觉是充满了新时代新生活的气息,是当今社会的1个剪影,同时也感到有浓浓的真情、亲情在里面,且词中有1种历史的厚度。从艺术上审视,建隆的词不虚假,不空泛,不矫情,不媚俗,写的实在,写的真诚,写的感人,写的有文彩,很富诗情画意。他在和我的交流中说:“我只是在情感和细节上做文章,而细节是需要细心去观察和积累的,不得偷懒的。咬文嚼字故然需要,但打动人更重要。有时把话说得质朴一点,会更贴近一点”。我觉得他说的很好,他的话很值得我们寻思。
三 : 2013年第6期《爱的眼睛》创作谈:微弱的温暖
微弱的温暖王大进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