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A-B-A+B Format (20)

发布时间:2017-08-22 所属栏目:教育科学

一 : A+B Format (20)

/*

1001. A+B Format (20)

Calculate a + b and output the sum in standard format -- that is, the digits must be separated into groups of three by commas (unless there are less than four digits).

Input

Each input file contains one test case. Each case contains a pair of integers a and b where -1000000 <= a, b <= 1000000. The numbers are separated by a space.

Output

For each test case, you should output the sum of a and b in one line. The sum must be written in the standard format.

Sample Input

-1000000 9

Sample Output

-999,991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b,s,n=1,i=0,flag=0;

char output[20];

scanf("%d %d",&a,&b);

s=a+b;

if(s>999||s<-999){

if(s<0) {flag=1;s=s*(-1);}

while(s>0){

output[i++]=s%10+48;

if(n%3==0&&s/10!=0) output[i++]=',';

s=s/10;

n++;

}

if(flag==1) output[i++]='-';

output[i--]='';

while(i>=0){

printf("%c",output[i--]);

}

printf("n");

}else {

printf("%dn",s);

calculate A+B Format (20)

}

return 0; }

扩展:formatfactory2.20版 / formatfactory2.20 / ab两地相距20千米

二 : (abc)^2=;a^3b^3=;a^3-b^3=.

(abc)^2=;a^3b^3=;a^3-b^3=.


题抄错了,应该为:(a +b +c)^2=;a^3 +b^3=;a^3-b^3=.

解:(a +b +c)^2=[(a +b) +c]^2

=(a +b)^2+2(a +b)c+c^2

=a^2+2ab+b^2+2ac+2bc+c^2

=a^2+b^2+c^2+2ab+2ac+2bc

a^3 +b^ =a^3+a^2b-a^2b+b^3

=a^2(a+b)-b(a^2-b^2)

=a^2(a+b)-b(a+b)(a-b)

=(a+b)[a^2-b(a-b)]

=(a+b)(a^2-ab+b^2)

a^3-b^3=a^3-a^2b+a^2b-b^3

=a^2(a-b)+b(a^2-b^2)

=a^2(a-b)+b(a+b)(a-b)

=(a-b)[a^2+b(a+b)]

=(a-b)(a^2+ab+b^2)

∴(a +b +c)^2=a^2+b^2+c^2+2ab+2ac+2bc

a^3 +b^3=(a+b)(a^2-ab+b^2)

a^3-b^3 =(a-b)(a^2+ab+b^2)

最好将以上几个恒等式记住,对以后学习很有帮助。

三 : (a+b)^3

(a+b)^3


(1)

(a+b)^3=a^3+3a^2b+3ab^2+b^3

(2)

(a+b)^3=a^3+b^3+3ab(a+b).

同样应记住的还有:

(a-b)^3=a^3-3a^2b+3ab^2-b^3

(a-b)^3=a^3-b^3-3ab(a-b).

四 : Youmust ______yourhomeworkontime. [ ]A. tofinish B

Youmust ______yourhomeworkontime.
[ ]
A. tofinish
B. finishing
C. finish
D. finishes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C


考点:

考点名称:情态动词情态动词:
是一种本身有一定的词义,表示说话人的情绪、态度或与语气的动词,但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其他动词原形构成谓语。
无人称和数的变化,情态动词后面跟的动词需用原形,否定式构成是在情态动词后面加 “not”。
个别情态动词有现在式和过去式两种形式,过去式用来表达更加客气,委婉的语气, 时态性不强,可用于过去,现在或将来。情态动词属非及物动词,故没有被动语态。
情态动词有四类:
①只做情态动词:must, can(could),may(might)……   
②可做情态动词又可做实义动词:need, dare   
③具有情态动词特征:have(had, has) to, used to   
④情态动词表猜测
注:mustn't代表强烈禁止 must表示主观,have to表示客观。
常用的有:can may could must have use .

情态动词特点:
情态动词无人称和数的变化,情态动词后面跟的动词须用原形,否定式构成是在情态动词后面加 "not"。
个别情态动词有现在式和过去式两种形式,过去式用来表达更加客气,委婉的语气,时态性不强,可用于过去,现在或将来。情态动词属非及物动词,故没有被动语态。
He could be here soon.他很快就来。
We can't carry the heavy box.我们搬不动那箱子。
I'm sorry I can't help you.对不起,我帮不上你。

基本助动词与情态助动词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
基本助动词本身没有词义,而情态助动词则有自己的词义,能表示说话人对有关动作或状态的看法,或表示主观设想: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since? (构成完成进行体,本身无词义)
I a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一定要)
You may have read some account of the matter. (或许已经)

除此之外,情态助动词还有如下词法和句法特征:
1) 除ought和used以外,其他情态动词后面只能接不带to的不定式。如果我们把ought to和used to看做是固定词组的话,那么,所有情态动词无一例外地只能接不带to的不定式:
We used to grow beautiful roses.我们过去常常种这种漂亮的玫瑰花
I asked if he would come and repair my television set.我问他是否来修我的电视机
2) 情态助动词在限定动词词组总是位居第一:
They need not have been punished so severely.
3) 情态助动词用于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的时候,没有词形变化,即其词尾无-s形式:
She dare not say what she thinks.
4) 情态动词没有非限定形式,即没有不定式和分词形式,也没有相应的动名词:
Still,she needn't have run away.
5)情态助动词的“时”的形式并不是时间区别的主要标志。在不少场合,情态助动词的现在时和过去时形式都可以表示现在、过去或将来时间:
Would you mind very much if I ask you to do something?
She told him he ought not to have done it.
6) 情态助动词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在一个限定动词词组中只能出现一个情态助动词,但有时却可以与have和be基本助动词连用:
You should have washed the wound.
Well,you shouldn't be reading a novel.
7)情态动词must一般疑问句否定回答用needn't
Must I read books every day、
No,you needn't

常见情态动词用法:
1.can (could) 表示说话人能,可以,同意,准许,以及客观条件许可,could 为 can 的过去式。
2.Must 必须,应该,一定,准是,表示说话人认为有必要做某事,命令,要求别人做某事以及对事物的推测。
must 用来指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 过去式可用 have to 的过去式代替。
must + have + 过去分词,表示现在对过去事物的推测。
must 和 have to 的区别:must 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思想,have to 表示客观需要。
3.need 是一个情态动词,他的用法完全和其他情态动词一样,但 need 还可当作实义动词使用,这时 need 就象其他动词一样,有第三人称,单复数, 后面加带 to 的动词等特性。
needn't + have + 过去分词 表示过去做了没必要做的事情。
4.dare 除用作情态动词外,更多的是当实义动词使用, 用法同实义动词一样,要考虑人称,单复数,时态等。
5.ought 应当,应该。后面跟带有 to 的动词不定式。
ought + to have done 句型。指过去动作,表示一件事情该做而未做。
ought not to have done 句型。表示一件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
6.will (would)决心,愿望。 would 为 will 的过去式,
will, would用于疑问句表示说话人向对方提出请求或询问,用 would 比 will 更婉转,客气。
7.Shall、should 表示命令,警告,允诺,征求,劝告,建议,惊奇。
8.have to,不得不,必须,表示客观条件只能如此,而must 则表示主观思想。

情态动词功能:
助动词主要有两类:基本助动词和情态助动词。
基本助动词有三个:do,have和be;
情态助动词基本的有十四个:may, might; can, could; will, would; shall, should; must, need, dare, used to, ought to.had better 上述两类助动词的共同特征是,在协助主动词构成限定动词词组时,具有作用词的功能:
1) 构成否定式:
He didn't go and neither did she.
The meeting might not start until 5 o'clock.
2) 构成疑问式或附加疑问式:
Must you leave right now?
You have been learning French for 5 years, haven't you?
3) 构成修辞倒装:
Nowhere can he obtain any information about his sister.
Hardly had he arrived when she started complaining.
4) 代替限定动词词组:
A: Who can solve this crossword puzzle?
B: Tom can.
A: Shall I write to him?
B: Yes, do.

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小结
(一)情态动词表推测的三种句式   
1.在肯定句中一般用must (一定),may(可能),might /can, could(也许,或许)。   
(1)He must/may/might know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他一定/可能/也许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2)It is cold in the room. They must have turned off the heating.   
屋里很冷,他们肯定把暖气关了。   
2. 否定句中用can’t / couldn’t(不可能), may not/might not (可能不)。   
(1)It can’t/couldn’t be the headmaster. He has gone to America. 这不可能是校长,他去美国了。   
(2)He may not/might not know the scientist. 他也许不认识那位科学家。   
3. 疑问句中用can/could (能……?)。   
(1)Could he have finished the task?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了吗?   
(2)Can he be at home now? 他现在能在家吗?   
注:以上三种句式中情态动词的语气按程度都是依次递减的。Might, could并非may, can的过去式,而表示语气较为委婉或可能性较小。   

(二)情态动词表推测的三种时态   
1. 对将来情况的推测,用“情态动词 + 动词原形”。   
(1)She must / may / might / could arrive before 5. 5: 00 前她一定/可能/也许到。   
(2)She must/may/might/could walk miles and miles among the hills without meeting anyone.   
她一定/可能/也许会在山里一连走好几英里而遇不到一个人。   
2. 对现在或一般情况的推测,用“情态动词 + be”,“情态动词 +be doing”或 “情态动词 + 动词原形”。   
(1)He must / may / might / could be listening to the radio now. 他一定/可能/也许正在听收音机。   
(2)He can’t ( couldn’t ) / may ( might ) not be at home at this time. 这个时候他不可能/可能不在家。   
(3)Mr. Bush is on time for everything .How can ( could ) he be late for the opening ceremony ?   
布什先生一向准时,这次开幕式他怎么可能迟到呢?   
3.对过去情况的推测,用“情态动词 + have +过去分词”。   
(1)It must / may / might / could have rained last night .The ground is wet. 地湿了,昨晚肯定/可能/也许下雨了。   
(2)The door was locked. He can ( could ) not / may ( might ) not have been at home . 门锁着,他不可能/可能不在家。   
(3)Can / Could he have gotten the book? 难道他找到书了吗?   
注:情态动词 should /ought to表推测时,意为“想必会,理应……”但与“have +过去 分词”连用时,则又可构成虚拟语气意为“本应该做某事却没做”。
例如:   
(4)It’s seven o’clock. Jack should/ought to be here at any moment.   
现在七点钟了,杰克理应随时到达。(推测)   
(5)She should / ought to have attended your birthday party, but she had to look after her mother in hospital. (虚拟)   
她本该出席你的生日晚会的,可是她得在医院照顾她妈妈。   
(6)Tom should not /ought not to have told me your secret, but he meant no harm. (虚拟)   
汤姆本不该告诉我你的秘密,可是他并无恶意。

五 : 《白杨》A、B案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②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交流讨论。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4)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板书设计
          
  (福建省厦门市英才学校章卡)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
  (1)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2)“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①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②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③……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链接《帐篷》。
  五、课后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冯琛莉)

本文标题:A-B-A+B Format (20)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105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