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18-05-05 所属栏目: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 :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6、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

7、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答:尊重文化多样性。(4、5、6组合)

8、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②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③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 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

1.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2.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5、把握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意义做好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它要求我们注重发展,注重变化,敢于创新。

3、为什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可以比较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加以理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理解推动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

3、比较并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表现及解决方式 阶级社会: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改革解决。

※4、了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

※5、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6、理解什么是人的价值,掌握评价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7、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思考并深入体会价值观的选择与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8、联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等相关知识,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9、懂得劳动及奉献对人生的意义 创造价值,体验幸福:在劳动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促进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体验人生幸福。

※10、思考为什么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

11、理解自我砥砺是一种人生的修炼,是抗挫折,抵诱惑的能力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

高中:

二 :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一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 One Friendship

一、重点短语

1.go through 经历,经受

get through 通过;完成;接通电话

2. set down 记下,放下

3. a series of 一系列

4. on purpose 有目的的

5. in order to 为了

6. at dusk 傍晚,黄昏时刻

7. face to face 面对面

8. fall in love 爱上

9. join in 参加(某个活动);

take part in 参加(活动)

join 加入(组织,团队,并成为其中一员)

10. calm down 冷静下来

11. suffer from 遭受

12. be/get tired of…对…感到厌倦

13. be concerned about 关心

14. get on/along well with 与…相处融洽

15. be good at/do well in 擅长于…

16. find it + adj. to do sth. 发现做某事是…

17. no longer / not …any longer 不再…

18. too much 太多(后接不可数n.)

much too 太…(后接adj.)

19. not…until 直到… 才

20. it’s no pleasure doing sth 做… 并不开心

21. make sb. sth. 使某人成为…

make sb.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

二、语法----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概念:直接引语:直接引述别人的原话。(www.61k.com]一般前后要加引号。 1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间接引语: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www.61k.com]间接引语在多数情况下可构成宾语从句且

不要加引号。

例: Mr. Black said, “ I’m busy.”

Mr. Black said that he was busy.

变化规则

(一)陈述句的变化规则

直接引语如果是陈述句,变为间接引语时,用连词that(可省略)引导,从句中的人称、时态、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称的变化——人称的变化主要是要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1. He said, “ I like it very much.” → He said that he liked it very much.

2. He said to me, “I’v left my book in your room.”

→ He told me that he had left his book in my room.

时态的变化

例:

“I do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said Anne.

→Anne said that she didn’t want to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The boy said, “I’m using a knife.”

→ The boy said that he was using a knife.

▲注意:如果直接引语是客观真理,变为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变,如: He said,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

He said that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

指示代词、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动词的变化

2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二) 祈使句的变化规则

如果直接引语是祈使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将祈使句的动词原形变为带to的不定式,并根据句子意思在不定式前加上tell/ask/order等动词,如果祈使句是否定句,在不定式前面还要加上not。(www.61k.com]例: The hostess said to us, “Please sit down.” → The hostess asked us to sit down. He said, “Don’t make so much noise, boys.” → He told the boys not to make so much noise.

(三)疑问句的变化规则

如果直接引语是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要把疑问句语序变为陈述句语序,句末用句号。

一般疑问句:如果直接引语是一般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时,谓语动词是say或said时,要改为 ask 或asked,原问句变为由if/whether 引导的宾语从句。例: “Do you think a diary can become your friend?” the writer says. → The writer asks us if we think a diary can become our friend.

2) 特殊疑问句:如果间接引语是特殊疑问句,变为间接引语时,仍用原来的引导词,但疑问句要变为陈述句。例:

3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What do you want?” he asked me.

→ He asked me what I wanted

Unit two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一、重点短语

1. 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be the same as 与…一样

2. one another 相互,彼此(=each other)

3. official language 官方语言

4. at the end of 在…结束时

5. because of 因为(后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because 因为(后接句子)

6. native speakers 说母语的人

7. be based on 根据,依据

8. at present 目前;当今

9. especially 特别,尤其

specially 专门地

10. make use of 利用…

make the best of 充分利用…

11. a large number of 大量的,很多(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复数) the number of …的数量(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

12. in fact = actually= as a matter of fact 事实上

13. believe it or not 信不信由你

14.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没有这样的事…

15. be expected to …被期待做某事

16. play a part/role in … 在…起作用

17. make lists of…列清单

18. included 包括(前面接包括的对象)

Including包括(后接包括的对象)

19. command sb. to do sth. 命令某人去做某事

command + that 从句(从句用should+V原)

4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20. request sb. to do sth. 要求某人做某事

request + that 从句(从句用should+V原)

二、语法----英语中的命令(command)语气和请求(request)语气 命令语气:表示直接命令某人做某事,语气比较重,不怎么礼貌,一般用于上级

对下级

例:1. “ Look at the example”, the teacher said to us.

2. Open the window!

请求语气:表示请求某人做某事,语气比较缓和,非常礼貌 例:1. “ Would you like to see my flat?” She asked.

2. 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

Unit 3 Travel journal

一、重点短语

1. travel----泛指旅行

journey----指长时间长距离的陆上旅行

voyage----指长距离的水上旅行,也可以指乘飞机旅行

trip----常指短时间短距离的旅行

tour----指周游,巡回旅游,

2. prefer to 更加喜欢,宁愿

prefer A to B 比起B,更喜欢A

prefer doing to doing 比起做…,宁愿做…

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 与其做…, 不如…

3. flow through 流过,流经

4. ever since 自从

5. persuade sb. to do sth. 说服某人做某事

6. be fond of 喜欢

7. insist on doing 坚持做某事

insist + that 从句(用should+ V原)

8. care about 关心

5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9. change one’s mind 改变想法

10. altitude 高度

attitude 态度,看法

11. make up one’s mind to do下定决心做某事

= decide to do = make a decision to do

12. give in 让步,屈服

give up 放弃

13. be surprised to … 对…感到惊奇

to one’s surprise 令某人惊讶的是…

14. at last = finally = in the end 最终

15. stop to do 停下来去做某事

stop doing 停止做某事

16. as usual 像往常一样

17. so…that 如此… 以至于…

So + adj + a/an + n. + that

Such + a/an +adj. + n. + that

18. be familiar with 对…熟悉(人作主语)

be familiar to 为…所熟悉(物作主语)

二、语法:现在进行时表将来

现在进行时表将来,表示最近按计划或安排要进行的动作,常见的现在进行时表将来的动词有:come/ go / leave/ arrive / travel / take / stay/ do等.

例:1. I’m coming. 我就来

2. what are you doing next Sunday ? 你下个星期天做什么?

3. I hear that you are travelling along Mekong River. 我听说你将沿湄公河旅行

4. Where are you staying at night? 你们晚上待在哪里/

Unit four Earthquakes

一、重点短语

1. right away 立刻,马上(= at once = in no time)

6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2. asleep 睡着的;熟睡地(fall asleep 入睡)

sleep 睡;睡眠

sleepy 犯困的

3. it seems that/ as if … 看来好像… ;似乎

4. in ruins 成为废墟

5. the number of …的数量(谓语动词用单数)

a number of 大量(谓语动词用复数)

6. rescue workers 营救人员

Come to one’s rescue 营救某人

7. be trapped 被困

8. how long 多长时间

how often 多久,指平率

how soon 还要多久(用于将来时当中,用in+时间段回答)

9.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成千上万的

10. dig out 挖出

11. shake----泛指“动摇,震动”,常指左右、上下动摇,也可以指人“震惊,颤抖” 例:1. She felt the earth shaking under him.

2. She was shaken with anger.

quake---- 指较强烈的震动,如地震

例: The building quaked on its foundation

Tremble---- 指人由于寒冷、恐惧、不安等引起的身体的抖动或声音的颤抖 例:Suddenly I saw her lips begin to tremble and tears begin to flow down her

cheeks.

Shiver---- 多指寒冷引起的颤抖、哆嗦

例:A sudden gust of cold wind made me shiver.

12. rise (rose—risen)---- vi, 上升;升起, 无被动语态;give rise to 引起 Raise(raised—raised)---- vt, 举起;筹集;养育

Arise ( arose—arisen)----vt, 出现(常指问题或现象)

13. injure---- 常指因意外事故造成的损伤,也可以指感情上名誉上的伤害 例:He was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

harm---- 泛指“伤害,损害”,既可以指有生命的,也可以指无生命的 7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例:1. He was afraid that his fury would harm the child.

2. His business was harmed for some reason.

hurt---- 既可以指肉体上的伤害,也可以指精神上的伤害

例:1. She hurt her leg when she fell.

2. He felt hurt at your word.

wound---- 一般指枪伤、刀伤等在战场上受的伤

例:The bullet wounded him in the arm.

14. be prepared for …= make preparations for… 为…做准备

15. in one’s honor 向…表示敬意;为纪念

Be/ feel honored to do … 做…感到很荣幸

16. make /give/ deliver a speech 发言

opening speech 开幕词

17. give/ provide shelter to …向…提供庇护所

seek shelter from…躲避

18. happen to + n./ pron. 遭遇,发生

happen to do sth. 偶然;碰巧

happen ----指偶然发生

take place----指事先计划好的事情发生

二、语法----定语从句

概念: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www.61k.com]

成分:先行词,即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关系代词:that,which,who(宾

格为whom,所有格为whose);或者关系副词where,when,why等。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处在先行词和定语从句之间,起着连接主从句的作用。

1. 关系代词that的用法

关系代词that在定语从句中既能指人,也能指物;既能做主语,也能做宾语 例:1)A plane is a machine that can fly. (指物,作主语)

2)The noodles (that) I cooked were delicious. (指物,作宾语)

3)Who is the man that is reading a book over there? (指人,作主语)

4)The girl (that) we saw yesterday was Jim’s sister,(指人,作宾语)

2. 关系代词which的用法

8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关系代词which在定语从句中只能指物,但既可以做宾语也能作主语 例:1)They planted some trees which didn’t need much water. (作主语)

2)The fish (which) we bought this morning were not fresh. (作宾语)

3. 关系代词who,whom的用法

关系代词who,whom 只能指人,在定语从句中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例:1)The foreigner who helped us yesterday is from USA.(作主语)

2)The person to whom you just talked to is Mr. Li. (作宾语)、

4. 关系代词whose在的用法

关系代词whose为关系代词who的所有格形式,其先行词既可以是人也可以

是物,whose和它所修饰的名词在定语从句中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www.61k.com] 例:1)This is the scientist whose name is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指人,作

主语)

2) The room whose window faces south is mine. (指物,作主语)

3)He has written a book whose name I’ve forgotten. (指物,作宾语)

5. 关系副词when的用法

关系副词when在定语从句中作时间状语

例:1)I’ll never forget the time when (=during which) we worked on the farm.

2) Do you remember the afternoon when (=on which) we first met three

years ago?

6. 关系副词where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关系副词where在定语从句中做地点状语

例:1)This is the place where( =at/ in which) we first met.

2) The hotel where (= in which ) we stayed wasn’t very clean.

7. 关系副词why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关系副词why在定语从句中作原因状语

例: 1). I didn’t get a pay rise, but this wasn’t the reason why(= for which) I left.

2). The reason why (=for which) he has late was that he missed the train.

Unit 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一、重点词汇

1. selfish 自私的

9

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 人教版 高中英语 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

selfless 无私的

2. devote oneself to… 致力于;献身于

3. fight against 对抗,反对

fight for 为… 而战

4. principle 原则

principal 校长;主要的

5. offer guidance to …给…提供指导

6. out of work 失业

7. join 加入(组织,俱乐部,成为其中一员)

join in 参加(活动)

take part in 参加(活动)

8. as + adj +as one can 尽可能…

= as + adj. +as possible

9. as a matter of fact 事实上(=in fact)

10. blow up 爆炸,炸掉

11. set up 建立 ; set about 着手,开始做( set about doing sth.) set off 出发,动身 ; set out 开始,出发(set out to do sth.)

12. be sentenced to 被判…

13. be equal to 与…相等;胜任

14. be proud of 为…感到自豪

15. give out 分发 (give off 散发出(气味))

16. die for 为…而死

die of 死于(自身原因,如疾病)

die from 死于(外在原因,如车祸)

17. realize one’s dream of … 实现..的梦想

18. only 位于句首时,要主谓倒装

例:Only then did we decide to answer violence with violenc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etter.

二.语法----定语从句

详见第四单元

10

三 :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www.61k.com]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现代诗新[1]

文章摘要: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主要选择了现代新诗的学习,包括《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三首现代新诗。

【编者按】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将与以往有所不同。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2类,必修共5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内容分为: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4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阅读欣赏”是教材的主体,可分为四个单元,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目前,对高中语文必修部分的基础知识的总结,可分为: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写人记事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7个部分。

1 沁园春 长沙

【课文简单介绍】

《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称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字音】

沁(qǐn)园春 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iú)

漫(màn)江 携(xié)来 浪遏(è)飞舟

【多音字】

数字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汗水 \可汗 遒劲\ 劲头

【相近字】

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字词解释】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

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粪土:把…视为粪土 ,意动用法 。

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近义词辨析】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寥廓:(天空)高远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

新诗: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1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的时候,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1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3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佳句欣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 诗两首 :《雨巷》《再别康桥》

【课文简单介绍】

《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象征诗,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失败的现实脱节的悲剧感,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将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诗中描写的一切,悠长寂寥的雨巷,彳亍丁香一样的姑娘都可在现实中找到其象征意义。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诗歌记载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1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字音】

彷(páng)徨 寂寥(liáo)彳亍(chì chù)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

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 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多音字】

看守 看见 遒劲 有劲 着迷 执著 装载 记载 悄悄 悄然

【相近字】

彷徨 惶然 惋惜 哀婉 牌坊 惆怅 稠密 丝绸 追溯 朔风 挑衅 河畔 斑斓无耻谰言 波澜

颓圮 祭祀 杞人忧天

【字词解释】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太息:叹息。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青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根生长在水底。

【近义词辨析】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徜徉: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文学常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著作有《戴望舒诗全编》。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康桥,现在译作“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这里留学。著作有《徐志摩诗全编》

新月派诗人:新月派是新诗史上1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不胖不瘦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文简单介绍】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艾青诗选》,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抒情长诗,塑造了大堰河这一特定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字音】

困箕(jī)青苔(tái)荆棘(jí)火钵(bō)忸(niǔ)怩 麦糟(zāo) 炖(dùn) 肉

凌侮(wǔ) 叱(chì)骂

【多音字】

瓦菲 菲薄 泥巴 拘泥 漂泊 湖泊 青苔 舌苔

【相近字】

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凌侮 陵墓 棱角 忸怩 纽扣枢纽

【字词解释】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团箕:1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分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冬米:即糯米,也叫江米。

典押:典和当。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天伦叙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近义词辨析】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源自:

四 : 2014届高中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必备知识点)


2014届高中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必备知识点)

一、国家

1、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的含义(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2、国家历史类型

3、国体与政体

(1)含义: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同国体的国家的政体也各具特色

二、国家的管理形式

1、 代议制

(1)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B.原因:P6

C.作用:充当公民与国家质检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来源:学科网]

2、国家管理形式的 多样性

(1)原因: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

(2)表现:A、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B、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议会制和总统制。

3、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1)民主共和制: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2)君主立宪制:国家 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来源:学科网ZXXK]

4、 议会制和总统制

(1)议会制:(英、德、日)

特点:A、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B、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2)总统制:(美、俄)

A.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B.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5、 英国君主立宪制及其实质

(1)结构特点:英国的国家机构主要有国王、议会和内阁。A、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B.内阁: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为议会负责。C、国王是虚位元首,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礼仪性的职责。

(2)实质:这一政体本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

①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的,其人员构成和实施的政策说明,这一政体本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议会同样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从执政理念和政策来看,议会的上院和下院没有本质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效力。

③工党和保守党轮流组阁。虽然两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层,但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没有根本区别,两党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竞争关系。

6、 法国政体的运行及特点(课本31页图)

(1)法国政体的运行:

A.总统: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

B.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政府要对议会负责。

c.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政府施政纲领及各项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和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过才能生效;年度财政预算须经议会通过;议会可以通过“政府对议会负责”的规定制约政府行动,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

(2)法国政体的特点:

A.半总统半议会制:a、包含总统制因素: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掌管最高行政权力;总统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总统不对议会负责。b.包含议会制因素:政府对议会而不对总统负责;议会可以通过表决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来决定政府的去留等。

B.行政双头制:a.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

b.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与总统。

c.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C.多党制:

7、 美国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1)三权分立制的含义

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同时又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均衡,按照这种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来组织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被称为“三权分立制”。

(2)三权分 立原则的地位及其核心内容

三权分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组建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其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3)三权的分立

中央政权机构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组成,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国会负责立法,总统负责实施法律,法院负责审查法律。

(4)权力制衡:A.立法权属于国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可以发布拥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还有立法倡议权,即建议国会立什么样的法;法院有权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联邦宪法。

B.行政权属于总统:行政机构的设置和所需经费须由国会批准,国会还有权监督行政执行情况、经费开支和官员行为;美国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机关颁布的规章条例违宪;还能通过案件的判决对宪法作出新解释,扩大或限制总统的权力。

C.司法权属于法院: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人数和联邦其他法院的设立,均由国会决定,总统亦可施加影响。国会可以通过批准对法官的任命或弹劾法官的办法,来改变法院的组成;国会和各州一起,可以用宪法修正案推翻最高法院的裁决。

(5)评价. ①积极作用:对于反对封建专制,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其积极作用。

②局限性和消极作用

A、所谓分权与制衡,事实上成为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一种机制。

B、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导致效率低下。

C、三权分立的原则也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

③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它有效地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广大劳动人民不可能在这种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

8、 美国的两党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和实质

(1)表现: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来源:学#科#网]

A.总统选举:最终获胜的党成为执政党,败北的党则沦为在野党。执政党通过由本党中坚人士组成的行政部门掌握政治权力。

B.国会选举: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多数党,获得少数席位的政党为少数党。多数党议员担任国会领袖及国会各小组委员会主席,并借此主导国会事务,但少数党仍能发挥重要的制衡作用。

(2)实质:

A.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都赞同美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

B.美国两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有明显差别,但这些差别不过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

C.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但实质上,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保障。

D.美国的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有权人的金钱游戏。

E.总结:美国的两党制,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政党制度,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不管哪个政党执政,都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策,都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9、美国利益集团政治作用

(1)积极作用:A、充当公民与政府间桥梁的作用。B、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过利益集团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2)消极作用:A.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国家决策产生决定性作用;B.利益集团作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中间人”,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C.利益集团为政府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实质: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权力。

10、我国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同一行使国家权力,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和司法机关,各司其职,行使管理国家和 社会的各项权力。

(2)地位:人大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原因: A.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种具体制度。B.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C、最直接、最全面的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要求。

(2)民主集中制:

A.含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遵循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C.表现:①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民主:各级人民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选举单位有权罢免自己选举出的代表。集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②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民主: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其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集中: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民主: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各级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D.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①必须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②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只讲集中,不讲民主,是官僚主义的集中。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必然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③必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11、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4)(5)为怎样坚持和完善?)

(1)原因:A.优越性: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b.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适合中国国情: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b.我们要继续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

(2)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A.地位: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

B.领导方式:a.政治领导: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b.思想领导: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c.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C.要求:a.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b.科学规范党委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c.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能,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D.意义:a.有利于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b.有利于把党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统一起来。c.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前进。

(3)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含义:

B、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既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b.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C、如何推进依法治国:a、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b、中国共产党必须依法执政;c、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司法机关: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力。

(4)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要求:A.认真落实宪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发挥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职权,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利机关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规定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B.不断完善适合国家权利机关特点、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促进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C.不断完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程序和工作制度,以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人大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5)总之,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就要更好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三、国家的结构形式

1、 国家结构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1)含义: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2)影响因素: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结构形式,归根到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器作用的结果。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2、单一制和联邦制

(1)单一制:A.组成单位: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B.特点:a.中央享有最高权力。b.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c.特征: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2)联邦制:A、组成单位: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B.特点:a.国家政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b.各组成部分的权力并非由政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3、 美国联邦制的基本特征和利弊

(1)基本特征:

A.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联邦政府享有宪法“列举的权力”,州政府拥有“保留的权利”。B.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C.联邦地位高于州。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

(2)利弊:A.最大优点:在保持联邦是一个强大、统一国家的同时,确保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B.最大问题: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之间各自为政。全国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与地方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分享权力,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资产阶级则利用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相互推卸责任。

4、维护我国国家统一

(1)我国必须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因

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②领土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在当代中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终究是不能得逞的。(课适用分析藏独和疆独等问题)

(2)怎样维护国家统一

①要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②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和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③ 在台湾问题上要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四、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1)分类:A、按照成员的性质: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

B.按照地理范围:世界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

C.按照职能范围:一般性国际组织,专门性国际组织

(2)作用:A、积极作用:a.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b.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c.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B、消极作用:某些大国依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强权和霸权的工具。

2、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来源:Z*xx*k.Com]

(3)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4)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3、联合国

(1)《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②各会员国必须履行宪章所规定的义务。③各会员国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④各会员国必须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⑤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宪章规定而采取的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⑥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政的事务。

(2)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地位: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②作用:A、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B、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C、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D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基本原则、职能

(1)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通过实质性削减关税等措施,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2)基本原则:

①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优惠待遇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其他各成员。国民待遇原则:不低于本国或本地区同类产品所享有 的待遇。

② 透明度原则:公布和通知。 ③自由贸易原则:扩大成员之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

④公平竞争原则:创造和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3)职能P88

5、欧盟的宗旨、地位和作用

(1)宗旨: 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

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2)地位和作用: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

(3)中国与欧盟

①中欧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②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致力于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中欧关系。原因:A、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B、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2379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