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高中音乐教材知识总结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1.《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首演于1977年,主人公:龙梅和玉容,(一)草原放牧;(二)与暴风搏斗;(三)在寒夜中前进;(四)关怀记心间;(五)千万朵红花遍地开。曲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吴祖强,交响音画《在祖国的大地上》,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合作);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演奏的代表曲目:《十面埋伏》、《瀛洲古调》、《阳春白雪》、《浏阳河》等;创作的琵琶曲《天鹅》、《老童》。 2.柴可夫斯基,俄国,创作前期,作品充满了明朗、乐观、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创作后期,常表现出一种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思想情绪【第六(悲怆)交响曲】。
3.长江之歌(领唱与混声四部合
唱),王世光曲,胡宏伟填词。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 4.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乐的形
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
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5.《森吉德玛》,管弦乐曲,贺绿
汀曲。森吉德玛,一蒙古族女孩的
名字。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1.《上去高山望平川》(男独),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其旋律高亢悠扬、开
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2.《刨洋芋》,山西民歌,用起兴
的方式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
为一体。
3.《脚夫调》,陕西民歌,流传于陕西北部的一首信天游。 4.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山西、陕
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以花儿(流行于青甘宁)和信天游(流行于陕甘宁)最具代表。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1.《辽阔的草原》,内蒙古民歌,
是一首长调歌曲,1995年,宝音
德力格尔用这首歌参加世界青年
与学生联欢节并获得金奖。
2.《宗巴朗松》,西藏民歌,一首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才旦卓玛演唱。
3.《牡丹汗》,新疆民歌,一首爱情歌曲,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歌特色。
4.《嘎达梅林》,蒙古族叙事民歌。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1.《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又名《沂蒙山好风光》,其旋律来自花鼓戏《十二月调》,抗日时期,这首曲调曾被填上《打黄沙会》的新词,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2.《王大娘钉缸》,河南民歌,是一首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曲。是流行于河南的一种“地花鼓”中的代表曲目,由一旦一丑共同表演。
3.《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孟姜女》江苏民歌。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1. 《弥渡山歌》,云南民歌
,具有
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2.《对鸟》,浙江民歌,采用吴地
方言演唱。
3.《幸福歌》,湖北民歌,民间歌
手蒋桂英根据一首湖北天门的民
间小调改编而成,采用了领、合的
演唱形式。
4.楚声,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民
歌;吴声,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 第六节 鼓乐铿锵
1.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
长表现热烈活泼的生活场景;弦索
乐文雅抒情、优美质朴,适合室内
演奏;丝竹乐细致轻快,多表现活
泼愉悦的情绪;吹打乐风格粗狂,适合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
的情绪。 2.《锦鸡出山》,湖南民间乐曲,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打溜子”,通常用
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
3.《滚核桃》,山西绛州民间乐曲,依据山西绛州鼓乐改变的,包括头、身、尾三个部分。 4.《童谣》,北京民间乐曲,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汉魏时期,鼓吹乐分四类,即: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箫铙歌(狩猎、祭祀)、横吹(随军演奏)。
第七节 丝竹相和
1.中花六板,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又名《薰风曲》或《虞舜薰风曲》,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
2.《娱乐升平》,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既保持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有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1.《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是京剧《贵妃醉酒》杨玉环唱段。
2.古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3.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和春台班。 第九节 现代京剧
1.《雄心壮志冲云天》现代京剧《红灯记》李玉和的唱段。
2.《家住安源》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
3.《甘洒热血写春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第十节 亚洲传统音乐 1.《四岁的红鬃马》,蒙古民歌,呼麦(是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
2.《星星索》,男声合唱,印尼克隆宗(印尼本土音乐与葡萄牙音乐相融合的产物)民歌。
3.《欢迎》,萨朗吉演奏,印度拉贾斯塔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萨朗
吉,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善于模仿人声。
4.《巴雅提木卡姆》,卡曼贾演奏(伊朗和高加索等国的民间乐器),阿塞拜疆民间乐曲。《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
第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 1.《非洲赞歌》,歌唱和马林巴演奏,加纳民歌,由卡拉巴罗比演唱,伴以马林巴琴。加纳首都阿克拉,曾名“黄金海岸”。
2.《鼓舞》,布隆迪民间舞曲,布隆迪圣鼓表演。
3.《门库尔雅》,(Mkuya)坦桑尼亚民间乐曲,马林巴琴(流行于非洲木琴的总称)二重奏。 4.《男孩之舞》,塞内加尔民间乐曲,舞蹈鼓乐。
第十二节 欧洲民间音乐 1.《鸟儿在歌唱》,多声重唱,是一首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
2.《优雅》,苏格兰民间乐曲,风笛演奏。风笛源于亚洲,现今风行全欧洲。分为爱尔兰风笛和苏格兰风笛。
3.《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们的舞蹈》,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排箫演奏。
第十三节 拉丁美洲音乐 1.《告别》,秘鲁民间乐曲,器乐合奏,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乐曲,采用五声音阶。
2.《美丽的小天使》,独唱,具有浓郁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
3.《小天使》,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阿根廷的一种城市舞蹈)舞曲,由乌拉圭著名作曲家G.M.罗德里格斯作曲。
第十四节 巴赫(德) 1.1600—1750,巴洛克时期(baroque).
2.《马太受难曲》,被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3.复调音乐是指将几条旋律线,按照一定的规则加以结合的一种多声音乐,这几条音乐线都具有独立意义,注重各自的横向发展,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 第十五节 贝多芬(德) 1.1750—1820,古典主义时期。 2.《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晚期作品,创作的高峰和总结,第四乐章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歌词)
3.交响曲,按照奏鸣曲式原则做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
第十六节 舒伯特(奥地利) 1.1820—1910,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
2.《魔王》,歌德词,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鳟鱼》,舒尔巴特词,后来,舒伯特将其曲调用于他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被人们称作《“鳟鱼”钢琴五重奏》。《菩提树》,缪勒词,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第五首,共24首。 3.声乐套曲,有若干首内容有某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舒伯特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致音乐》《听,云雀》《爱的使者》《幻影》《海滨》《圣母颂》。 第十七节 钢琴音乐奇葩 1.《C小调练习曲》,后人称为《革命练习曲》,波兰的肖邦曲。 2.《爱之梦》,匈牙利李斯特将自己的三首歌改编为三首抒情性钢琴小品,总标题为《爱之梦》。李斯特创立了“交响诗”体裁,代表《前奏曲》《塔索》。 第十八节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1.《幻想交响曲》,柏辽兹(法)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他一生不断从莎士比亚巨著中寻得创作灵感,管弦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十九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1.《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四乐章,【《维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莎尔
卡》。《的原野和森林》《塔波尔》和《勃兰尼克》,作者斯美塔那(捷克),民族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2.《芬兰颂》,交响诗,西贝柳斯曲。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1.《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格林卡作(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第一部歌剧《伊万。苏萨宁》,首开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先河;第二部《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样式;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2.《荒山之夜》,管弦乐曲,穆索尔斯基(俄罗斯),代表作:歌剧《俄狄浦斯在雅典》《鲍里斯。戈都诺夫》;歌曲《跳蚤之歌》。 3.强力集团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法) 1.印象派曾被称为“一个人的流派”。
2.《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交响素描《大海》(进一步巩固他作为印象派大师的地位)第一乐章,其他【《波浪的嬉戏》《风与海的对话》】;创作的康塔塔《浪子》获罗马大奖;抒情歌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未出版)
第二十二节 勋伯格(奥地利0
1.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
2.《五首管弦乐曲》,是勋伯格从调性音乐转向无调性音乐的重要作品之一。【预兆、往事、湖边晨夏:色彩、突变和带变奏的宣叙调】,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 第二十三节 爵士乐
1.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源自美国的黑人歌曲和“拉格泰姆”,格什温《蓝色狂想曲》把爵士乐元素用于音乐会作品;贝尔格的歌剧《璐璐》也采用了。
2.《南部之子》,爵士乐,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3.不知为何(Don,t know why)杰斯。哈里斯曲,是民谣音乐、乡村音乐、蓝调以及印度音乐元素的融合。
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园 1.《广陵散》,古琴曲,描写聂政刺韩王。《流水》,谱源于《神奇秘谱》.
第二十五节 西出阳关无故人 1.《阳关三叠》,唐代著名歌曲,歌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震亚将此改编为合唱曲。 2.《扬州慢》,南宋歌曲,姜夔词。 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和李叔同 1.《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沈心工词曲,上海人,在东京留学生中创办“音乐讲习会”。
2.《祖国歌》李叔同词曲,浙江平湖人,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3.学堂乐歌,以李、沈为代表,多数是填词歌曲。《送别》李叔同填词;《竹马》沈心工填词。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1.《问》,艺术歌曲,萧友梅曲,广东香山,今中山县,1927年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 2.《渔阳鼙鼓动地来》,男声独唱,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韦瀚章词,黄自曲。代表作:抗敌歌《旗正飘飘》《抗敌歌》。
3.《长恨歌》:一、《仙乐飘飘处处闻》,二、《七月七日长生殿》,三、《渔阳鼙鼓动地来》、五、《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婉转蛾眉马前死》,八、《山在虚无缥缈间》,十、《此恨绵绵无绝期》。 1.新音乐运动是以聂耳和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运动。另外几位:张寒晖、贺绿汀、呂骥等。 2.《金蛇狂舞》,民乐合奏,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
的一首民乐合奏。江南人民赛龙舟。
3.《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 4.聂耳,云南玉溪人,作品《卖报歌》《毕业歌》《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民乐合奏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1《黄河大合唱》,声乐套曲,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全曲由《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混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重唱、混声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1939年4月13日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
2.冼星海,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和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气派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二月里来)。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 1.《忆秦娥。娄山关》独唱,毛泽东词,陆祖龙曲。合唱《祖国永远是春天》《一束山茶花》,独唱曲《娄山关》《心中的玫瑰》《长城永在我心上》《花溪水》。 2.《谁不说俺家乡好》,影片《红日》插曲,女声独唱。音乐采用了山东沂蒙山地区民歌素材,歌曲结构为起承转合式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吕其明,曾为《铁道游击队》《城南旧事》《庐山恋》《雷雨》《焦裕禄》等影片作曲。 3.《我和我的祖国》,爱国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秦咏诚,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
4.《祝酒歌》,表现了粉粹四人帮,举国欢庆胜利,为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施光南曲,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
《周总理,你在哪里》《吐鲁番的
葡萄熟了》歌剧《伤逝》等。 第三十一节 乐坛新曲 1.《乱云飞》民族管弦乐,根据现代京剧《杜鹃山》同名唱段改编,彭修文曲,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大师”,创作改编《步步高》《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瑶族舞曲》等。出版的音乐作品有:板胡独奏《大姑娘美》、民间音乐《紫竹调》、广东音乐《凯旋》、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伟大的北京》、《丰收锣鼓》、《乱云飞》、二胡与乐队《二泉映月》、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等。
2.《御风万里》交响序曲,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而作。郭文景曲,歌剧《狂人日记》《夜宴》;交响合唱《蜀道难》,交响诗《川崖悬葬》,协奏曲《愁空山》,室内乐《戏》《甲骨文》《社火》等。 3.3.新中国成立以来器乐创作曲: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板胡曲《红军哥哥回来了》,笛子曲《早晨》,筝曲《战台风》,古琴曲《三峡船歌》。 第三十二节 歌剧艺术 1.《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女独唱,赵树理同名小说,马可曲。以山西的民歌和山西、河南、河北的地方戏曲音乐为素材。
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男声合唱,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合唱歌曲。歌剧由张敬安、欧阳谦叔曲,1959年首演于武汉。
3.《蝴蝶夫人》,意大利普契尼创作,其中巧巧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最为著名。 第三十三节 流行风
1.《思念》,女独唱,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毛阿敏演唱,乔羽词,谷建芬曲。乔羽《我的祖国》《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桨》《爱我中华》《难忘今宵》。 谷建芬,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校园的早晨》《那就是我》《歌声与微笑》《烛光里的妈妈》。
2.《懂你》把目光和歌声投向母亲,《好大一棵树》歌颂默默奉献的人,《从头再来》关心下岗工人。 3.《好汉歌》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男声领、合唱,赵季平曲。 第三十四节 豫剧大师常香玉 1.河南素有“中州”“中原”之称。豫剧五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阎立品、马金凤;豫剧唱腔的“四大正板”:慢板 二八板 流水板 非板;常香玉的“红”“白”“花”:《拷红》《断桥》《花木兰》。
2.《目连救母》搬演于开封,标志着戏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开始成熟 。
3.《在绣楼我奉了小姐言命》,豫剧《拷红》红娘唱段。源于元杂剧《西厢记》,是以红娘为主角的“旦”本戏。
第三十五节 现代豫剧
1.《新一代要继壮志汗洒高山》,《朝阳沟》银环和栓保的对唱。《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豫剧《刘胡兰》选段。
2.豫剧的角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
第三十六节 新时代
1.《走进新时代》印青曲,创作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夕。《你是这样的人》三宝曲,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原是彩色宽荧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的插曲。 初中教材音乐家及作品
1.《国歌》田汉词,聂耳曲;《多情的土地》施光南曲;《爱我中华》乔羽词,徐沛东曲;《走向复兴》印青曲;《军民大生产》张寒晖填词;《少林少林》《牧羊曲》王立平词曲;《一二三四歌》石顺义词,臧云飞曲;《解放军进行曲》郑律成曲;《唱脸谱》阎肃词,姚明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刘锡津曲;《祝你平安》刘青词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谷建芬曲
2.刘天华,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琵琶曲《歌舞引》
3.《雷鸣电闪波尔卡》小约翰斯特劳斯(奥)【波尔卡,19世纪源于波西米亚的二拍子舞曲】;《蓝色的探戈》安德森曲(美);《婚礼进行曲》,德国瓦格纳管风琴独奏;《葬礼进行曲》肖邦钢琴独奏 4.《银杯》蒙古族民歌(短调);《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牧歌》瞿希贤;《哈腰挂》黑龙江;《催咚催》打场号子,湖北;《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在那银色月光下》塔塔尔族;《我的家乡多美好》《乌苏里船歌》赫哲族;《阿里郎》《迎春谣》朝鲜
5.《无锡景》江苏;《一根竹竿容易弯》湖南;《桃花红,杏花白》山西;《龙船调》湖北;《小放牛》河北;《正月十五那一天》藏族;《我的祖家是歌乡》高山族;《五指山歌》黎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撒尼族;《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阿西里西》彝族;《黄河水手歌》陕北;《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蓝花花》《三十里铺》陕北
6.《我不挂帅谁挂帅》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京剧《铡美案》选段;《智斗》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十八相送》越剧《梁祝》;《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豫剧《朝阳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豫剧《红灯记》
7.《万马奔腾》马头琴(蒙古族);《雨打芭蕉》广东音乐;《八骏马》福建南音;《豫北叙事曲》二胡独奏,刘文金曲;《二人转牌子曲》唢呐独奏
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斯特劳斯;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 (奥地利);歌曲之王—舒伯特(奥地利);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奥地利);协奏乐之父(红发神父)—维瓦尔第(意大利);音乐神童—莫扎特(奥地利);神剧之父、清唱剧大师—亨德尔 (英籍德国);近代音乐之父—巴赫(德);现代音乐之父—梅西安(法);乐圣—贝多芬(德);钢
琴诗人—肖邦(波兰);交响诗首创(标题交响诗之父)、钢琴之王—李斯特(匈牙利);第一部协奏曲—科雷利(意大利)所作; 法国歌剧创始人—吕利;和声学之父—拉莫(法);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简谱首创—舒威;音乐诗人—舒曼(德);乐剧工匠—瓦格纳(德);歌剧之王—威尔第(意大利);现代管弦乐之父—柏辽兹(法);音乐绘画大师—穆索尔斯基;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那;民族乐派大师—格里格(挪威);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法);芬兰音乐之父—西贝柳斯;德国音乐的“救世主”—勃拉姆斯;犹太的苏格拉底、无言歌首创—门德尔松(德国犹太籍);洞察女子心灵的诗人—马斯内(法);民歌制作者—斯蒂芬.福斯特(美);音乐太空时代的鼻祖—霍尔斯特(英);社会音乐家—兴德米特(德);20世纪微分音音乐代表人—巴哈;音乐科学家—布列兹(法);当代实验音乐之祖—约翰.凯奇(美);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美);进行曲之王—苏沙(美);指挥界帝王—卡拉扬(奥地利);当代钢琴泰斗—鲁宾斯坦(波兰);法国音乐之父—保罗.莫里亚;神弓—海菲兹(俄国);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意大利);大提琴之王—卡萨尔斯(西班牙);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意大利);歌剧界女王—卡拉斯(美);男高音歌王—卡鲁索(意大利);音乐之都—维也纳;艺术学之父—黑格尔(德);美国音乐教育之父—洛威尔.梅森;开创音乐心理学独立学科—卡尔.西肖尔。
二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 巩固 完善 强化 加强 顶峰
集权 专制
↓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 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
1、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ex: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ex: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裂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⑴中央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分裂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联系起来认识:分裂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分裂、乱世。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分裂统一、治乱兴衰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政策。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国之策。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政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政治(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
百家争鸣→一家专制(秦)→独尊儒术
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
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仕;清朝文字狱。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推动。
4、中原人(www.61k.com]民的迁移,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播,使所到之处经济发展。
5、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
6、科学技术的发展。
7、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
1、农业
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治河工程、农作物的引种、开垦土地的亩数(增加多少)、产量数(增加)、人口数(增加)。
2、手工业
手工业发展表现为:⑴手工业部门的多少: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⑵分工扩大、花色品种的增加。⑶产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
书上讲到的手工业的发展包括: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铁中心;明朝用焦炭炼铁(佛山)。
3、商业
商业发展的表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现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
4、重大水利工程
⑴秦朝灵渠。⑵汉武帝治河。⑶隋朝大运河。⑷唐朝大面积治河。
⑸五代钱塘江海塘。⑹元朝漕运修建运河。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2、封建社会
⑴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
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
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城市繁荣,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
②政府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限制;
③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北,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
②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空限制;
③出现新型货币——纸币;
④设置边贸易市场——榷场;
⑤粮食、农副产品(茶等)和手工业原料(丝等)大量进入市场;
⑥海外贸易发达。
⑦元大都、漕运、海运和海外贸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①出现专业性的城市
②明初对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
③互市;
④资本主义萌芽。
⑤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四、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1、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⑴征税依据的变化:
人头税→土地财产税→田亩为主
(汉) (唐) (清)
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⑵征收物的变化:实物+劳役→货币地租。用银两收税,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⑶税种的变化:税种繁多→逐渐减少。征税手续简便。
⑷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兵役到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
⑸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2、与政治联系
历代经济政策,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五、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评价:
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六、江南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⑴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及劳动力),体现了当时劳动力的最高水平。
⑵南移趋势在国家处于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期最为突出。
⑶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2、历史的启示
⑴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⑵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⑶经济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1、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2、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方向不同、水平不同,农业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矛盾,有时发生战争。
二、民族关系的主要类型
1、同一国家内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
2、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
1、和平
和亲——作用是削弱民族偏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互市——由官方控制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互市场所一般在边境地区。
会盟——两个民族政权以缔结“和约”或“和议”的办法来约束双方的行动。
2、民族关系的主流、总趋势是友好交往、和平共处。是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开发祖国。各民族人民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在共同的劳动中,共同反抗斗争中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民族融合的概况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兼并战争加强了华夏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发展时期。在统一的国家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汉族形成。秦北与匈奴、南与越族、西与西域各族的关系及开发西南,加强了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
特点:
①处于封建经济发展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主要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②五族内迁,出现民族大融合局面。
③少数民族无长期的、稳定的政权,说明这时少数民族的发展程度较为落后;
④孝文帝改革,缩小南北差距,出现统一趋势。
4、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统一时期的民族融合 )
特点:
①各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友好,战争较少。
②唐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直接统治边疆地区,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
特点:①多个民族政权先后并立;
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深入扩展,如设太学、创造文字、仿汉制建立官制、兵制等典章制度;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统一后北方的“汉人”包括契丹、女真等族人;
④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编辑本段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
编辑本段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编辑本段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 影视 互联网
概况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编辑本段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结合课本82页新航路开辟图记忆)
时间 航海家支持的王室 开辟的航路 意义
1487年 迪亚士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7—1498 年,达.迦马葡萄牙王室
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辟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路线。
1492年 哥伦布西班牙王室 欧洲到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1519年,麦哲伦西班牙王室 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旅行。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西欧的影响: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对美洲的影响: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破坏,但是美洲的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亚洲的影响: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海上马车夫——荷兰:
背景: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地区 基本情况
亚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台湾
非洲 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
战争 结果 备注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失败,西丧失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由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引起
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
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第3课)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变化
(3)、工业革命还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产生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和飞机;
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在交通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
在社会结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两个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垄断组织。
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编辑本段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第二课)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第三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政策有: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延续并发展社会福利政策。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80年代,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
90年代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经济进行改革,经济持续增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发展经济:(2)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3)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编辑本段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背景 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
农业 实施余粮收集制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改变国家垄断,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结果 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政治方面:(1)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2)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2)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3)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4)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5、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20页,):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6、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改革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政治改革 (1)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改变共产党领导地位: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从宪法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文;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并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
(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编辑本段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
1947年签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第二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3、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问世。
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5、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通过《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
1995年通过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使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有了保障。
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第三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和发展;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
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
2、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3、世贸组织的作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
(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5、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2)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三 : 97高级office重点知识总结
"=VLOOKUP(E3,教师信息,5,FALSE)
,输入公式"=SUMIF(授课信息表!$D$3:$D$72,E3,授课信息
表!$F$3:$F$72)", "=IF(H2=0,"平",IF(H2>0,"借","贷"))",
"=MID(F3,7,4)&"年"&MID(F3,11,2)&"月"&MID(F3,13,2)&"日""
"=INT((TODAY()-I3)/365)",表示当前日期减去入职时间的余额除以365天后再向下取整,
"=SUM(员工档案!M3:M37)"
=SUMIF(员工档案!E3:E37,"项目经理",员工档案!K3:K37)",
"=AVERAGEIF(员工档案!H3:H37,"本科",员工档案!K3:K37)"
=VLOOKUP(D4,商品均价,2,FALSE)",
"=SUM(订单明细表!H3:H636)",
"=SUMPRODUCT(1*(订单明细表!E3:E262="《MS Office高级应用》"),订单明细表!H3:H262)","=SUMPRODUCT(1*(订单明细表!C350:C461="隆华书店"),订单明细表!H350:H461)",
"=SUMPRODUCT(1*(订单明细表!C350:C636="隆华书店"),订单明细表!H350:H636)/12",
"=IF(MID(A3,4,2)="01","1班",IF(MID(A3,4,2)="02","2班","3班"))" =VLOOKUP(A3,学号对照!$A$3:$B$20,2,FALSE)",
步骤1:选中每个班各科最大成绩所在的单元格,单击【插入】选项卡下【图表】组中"条形图"下拉按钮,选择"簇状条形图"命令。
步骤2:右击图表区,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选择数据"命令,弹出"选择数据源"对话框,选中"图例项"下的"系列1",单击"编辑"按钮,弹出"编辑数据系列"对话框,在"系列名称"中输入"1班"。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后按照同样方法编辑"系列2"、"系列3"为"2班"、"3班"。
步骤:4:在"选择数据源"对话框中,选中"水平(分类)轴标签"下的"1",单击"编辑"按钮,弹出"轴标签"对话框,在"轴标签区域"文本框中输入"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IF(H2=0,"平",IF(H2>0,"借","贷"))",
四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98
高考会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1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1859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1864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北伐战争:1926年7月开始,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孙传芳、吴佩孚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长征途中,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内容:会议全力纠正了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意义:结束了“左” 2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毛泽东指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和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②国际:它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也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法制建设: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这部宪法对建国以来三十多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九二共识: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打开外交新局面: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年2在上海签订了。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美建交公报》,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第二年,中日建交。 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符合三个国家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1991年开始,中国外交部长每年都作为特邀贵宾出席东盟会议;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1985的出发点。 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为鼓励公民参政,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罗马法的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利。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于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根据这一制度,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数职,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总统共和制:
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他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法国的总统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议会。 德意志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作为立法机构,但是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
4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48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3月,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年月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起义取得胜利。期间,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政权转归苏维埃。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世界的形成: 雅尔塔体制: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北约: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
华约: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德国和朝鲜的分裂,以及古巴导弹危机,导致“冷战”局面的加剧。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9671993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它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 5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98_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必修2)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耕作方式的变革: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61阅读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它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WWW 万维网)。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其代表作有《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他的思想被 13
称作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发”。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严厉批判了君权论。 维新变法作用: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更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性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⑤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1919
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思想。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内容:①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说明毛泽东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影响: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邓小平理论: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2
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党纲)。 14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②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个代表: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973革命”。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贯彻“双百”方针后的出色作品: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在基础教育方面,为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文学: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德意志: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现实主义文学:法国: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司汤达——《红与黑》
莫泊桑——《项链》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实主义优秀作品: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现代主义文学: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现代主义)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现代主义荒诞派)
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亚非拉文学:印度:泰戈尔——《戈拉》
中国:鲁迅——《呐喊》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5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98_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浪漫主义美术: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现实主义美术:法国:米勒——《播种者》、《拾穗者》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印象画派:早期代表:法国:莫奈——《日出·印象》(印象画派因此画而得名)
后期代表:荷兰:凡高——《向日葵》(“扑向太阳的画家” )
法国:塞尚——擅长静物(“现代绘画之父” ) 现代主义美术: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以德意志和奥地利为中心兴起。
德意志:贝多芬——《英雄(第3)交响曲》(“乐圣” )《命运(第5)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合唱(第9)交响曲》
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之王” )
俄 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中共一大: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最早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党的历史上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为城市
中共八大: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进党章
美国《1787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982年的宪法:对建国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1999年 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
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 原因:3点
短暂春天:民国初期 原因: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提倡国货
曲折发展:1927~1936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民族工业的萎缩:1946~1949 原因:获得新生;1956年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生
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6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中音乐教材知识总结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