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9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8-05-06 所属栏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一 : 9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

1.(1)蜡 (2)裹 (3)娆 (4)逊 2.(1)宋 题目 词牌名 北方的雪景 历代

的英雄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成

吉思汗 (3)《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

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文采 (4)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1)强调了白茫茫

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 (2)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

水结冰之快。 (3)“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气

概。 (4)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英雄人物为之奋斗的动机。 (5)含

蓄地表达出对历史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 4.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雪里行军情更迫 雪中行军 红军战士行军的昂扬气概

和雄壮军威 6.风卷红旗过大关 实 7.略 8.示例:课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在诗

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型。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

化、诗化。词中的评论既肯定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又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

文治。历史书上的表述略。

2 雨 说

1.(1)圃 (2)锢 (3)嚷 (4)蓑 (5)膏 (6)褓 2.(1)指说话时声音语气很

轻很细,温柔亲切。造句略。 (2)如同油膏一样湿润。造句略。 3.我来了,/我/走得很

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

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4.提示了“雨”诉说的内容的变化,又是作者

情感递增的线索。诗人借春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对中国美好未

来的祝福。 5.意味着它好像是为了咬断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或:要挣脱那牵在太阳手中

的绳索,而且几乎要“一口”把那绳索咬断。) 6.它展示着获得了思想解放的胜利的

姿态,显示

着饱满的力量,尽情地闪耀着独立自主意识觉醒后的光芒。 7.在这棵向日葵胜利与自信的

姿态背后,在它的不为人留意的脚下,是浸透着血的泥土。诗人在歌颂争取自我解放的抗争者的

同时,还向人们揭示了抗争者所付出的血的代价,更加衬托出这棵向日葵的崇高与神圣。 8.示例:一个成长着的孩子的象征。一个摆脱父母专横过分的爱、寻求独立自主的生命规划、努

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孩子的象征。(或: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饱受历史惨重折磨的人们,奋力抗争,

去争取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独立自由的人格的象征。) 9.略 10.(1)田圃冷冻了一冬

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

语文 九 年 级 上

(2)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鱼塘里鱼儿欢快地跳跃,小溪练习新编

的洗衣谣(流水潺潺)。

3 星星变奏曲

1.(1)柔 (2)烁 (3)胧 (4)寞 (5)颤 (6)僵 2.凝望 安慰 疲倦

3.示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八个星天外。 4.略 5.实际上要表现的是诗人对早

晨的热恋与眷念。 6.暗喻人生的早晨———青春年华。 7.几多遗憾,几多哀怨。 8.一是将诗人对早晨的眷恋之情推向高潮;二是将诗人那种在责怪与懊丧之后的顿悟寄寓其中:

青春犹如早晨一去不复返,我们无须埋怨,更无须责怪,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我们只有积

极去努力、去奋斗,创造出千百种的美丽,才能无悔于这个甜美的早晨。否则,青春易逝,何处再去

寻找她的踪影?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遗憾和懊悔。 9.“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

诗歌运动(https://www.xiaozongshi.com)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

“朦胧诗”。“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有舒婷、梁小斌、北岛、顾城、田晓青等。

4 外国诗两首

1.(1)晕 (2)逝 (3)栖 (4)嚷 (5)撒 (6)浸 2.(1)英国 济慈 乐音

歌儿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2)俄罗斯 叶赛宁 图画 音乐 梦境 3.略(言之有

理即可。) 4.自由。 5.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闲快乐,不管是朝霞抑或是晚霞,都是他

们歌唱的对象,甚至连生的艰辛、死的虚无也与他们无缘。 6.海鸥是作者思想观念的象征,

也是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7.回环复沓,反复吟唱,更增加诗歌的韵律感,令人回肠荡气。同

时,也强化了诗歌所创造的特定的情境。 8.略 9.略

单元复习

1.宰 畅 颤 惮 2.(1)妆—装 (2)慢—漫 (3)RR—胧胧 (4)彩—采

(5)孙—逊 (6)班—斑 3.A 4.C 去掉“通过”或去掉“使”。 5.(1)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 (2)人有悲欢离合 (3)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4)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

看今朝 (5)略 6.示例:(1)一条小河 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2)一只雄鹰 无所畏惧

地搏击长空 (3)一轮明月 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合理即可。) 7.强调竹的志向专一与执

著。 8.新颖别致,给人以无限的历史遐想。句子:穿好一袭墨衣/去郑板桥画里 9.显得

更直接、亲切,有利于更好地抒发感情。 10.松、梅。 11.自然美景 12.(1)拟人手

法,生动地写出了果实的丰硕和色彩的热烈;化静为动,准确地表现了在行进的火车上,看到窗外

果实在枝叶间闪现的情态。 (2)一方面表现火车行驶之快,另一方面表现雪野范围之广。 13.人被眼前美景所陶醉,脸上荡漾甜蜜的微笑,心中充满青春的活力。 14.略 15.略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5 敬业与乐业

1.咽 搁 淘 费 2.(1)悔 诲 (2)密 秘 (3)睹 赌 3.A 4.C 5.示例:引用林肯的话,以类比的方式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在科学界和哲学界的革命性意义。

/引用苏轼的文句,以突出镭的发现具有的哲学意义和居里夫人短暂的生命历程所具有的永恒的

价值。 6.比喻。以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喻体,形象地突出了居里夫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7.她不为“尘世给的美誉”所累。 8.B E 9.示例:(1)您是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

(2)您是如何帮助孩子读课外书的?(提示:此题应结合生活实际,对老师提问可从“做法”上入

手,对家长提问可从“态度”上入手。关键是所提的问题要得体,语言要简明。答案不求统

一。)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肃 鞠躬 熄灭 朽 2.A 3.C 4.(1)“A市的”移至“一栋”前。 (2)“化为”改成“成为”。 (3)删去“从”或在“从外表上”后面加“看”。 5.①坚忍顽强;

②奉献牺牲;③忍受寂寞。 6.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

的理解。 7.示例:想。只有像腊梅那样,经过风雪和严寒的磨砺与锻炼,人生才会完美。/不

想。因为做腊梅太辛苦、太寂寞,有时不被人们所理解。 8.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

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自己的价值。作者在写

腊梅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写我们的人生。 9.借腊梅吟咏人生,启迪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10.略

7 傅雷家书两则

1.慰 谀 丧 谦卑 2.略 3.A 4.示例:没有泥土的聚积,就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江河的聚积,就没有海洋的博大 5.以此来说明傅雷做事、为人很严肃,也很认真。

6.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知道自己不善于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

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 7.一方面说明傅雷虚

怀若谷的高尚品质,一方面谦虚地认为自己不配得到这样的称赞。 8.①不轻易笑,有幽默

9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_九年级语文作业本

感,同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父;②对朋友一片至诚,但满头棱角,脾气急躁;③固而不执,有时很

随和,能从谏如流;④做事、为人很严肃认真。 9.略 10.略

8 致女儿的信

1.略 2.B 3.(1)删去“因为”。 (2)“如果”改为“即使”。 (3)“只有”改为“只

要”。 4.示例:在春天,滋长的,不只是小草,还有我们的理想。 5.因为刷卡吃饭意味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

语文 九 年 级 上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不能吃到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不能尽情享受母爱。 6.饱含母爱的“真味与厚味”。 7.写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能更好地让人体会到母亲摆出的爱的盛宴的具体含义。 8.“忐

忑”、“大惊失色”、“绝望至极”、“得意”等。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把一个十分在意儿子口

味、充满母爱的母亲形象刻画得十分感人。 9.“我”认为要珍惜母爱,尽情享受母爱;“大四学

生”珍惜母爱,尽情享受母爱;“我的朋友”为母爱所感动。谈个人感受时,除谈到要“享受母爱,珍

惜母爱,为母爱所感动”这一层面外,要能谈到应该“回报母爱”这个层面。 10.略 单元复习

1.睿 蕴 抚 悯 2.C 3.(1)天涯若比邻 (2)劝君更尽一杯酒 (3)不畏浮

云遮望眼 (4)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4.(1)“浓烈”改为“淡雅”或“素淡”等。

(2)“因为主要是”改为“主要是因为”。 (3)“秋季的杭州”改为“杭州的秋季”。 5.(1)略

(只要紧扣“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关键词并富有文采即可。) (2)示例:①无臂青年 您是如何战

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取得学术上的成就的? ②援藏教师 您是如何理解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关

系的? ③民警 面对凶徒您为什么能这么英勇顽强?(提示:采访的问题应该适合采访对象的

身份与实际。) 6.8岁时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28岁时读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 7.这

里的灵魂是指一种能支撑人生命的精神。 8.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使文章结

构完整。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9.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

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悟。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

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10.A C 11.C 12.C 13.(1)我

十日前已写过这个题目的赋,有草稿还在,请您另外出题。 (2)皇上当面讲了之所以授他官职

的原因。 14.故事一:御试进士时,晏殊一见试题就说“十日前已作此赋”。故事二:晏殊被皇

帝选为东宫官后,告诉皇帝自己不参加宴游的真实原因。表现了晏殊诚实不欺的性格。

15.末句中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16.①全

诗由春天的景物写起,“春”触发乡思,引动乡愁,吹送归梦,无往不在。②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原

本带有伤感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③在诗人笔下,这种随春风而生、

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17.略

第三单元

9 故 乡

1.(1)A (2)B (3)B 2.(1)瑟缩 (2)隔膜 (3)鄙夷 3.(1)列举的省

略,说明还有很多很多希奇的事,表现出少年闰土的活泼热情。 (2)表示语意难尽,有很多话想

说但不知从何说起。 (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现出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和生活的痛苦。

4.将抽象的思念与回忆具体化、可感化,形象地传达了作者对故乡回忆的渺茫、思念的真切和内

心的痛苦等复杂感情。 5.瑞士男孩向“我”述说歪枝樱桃树的来历。 6.一是感受到男

孩对故乡的热爱,二是激起自己对没有见过的故乡的思念。 7.父亲给“我们”讲故乡的风光,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参考答案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拼凑出可爱的故乡,“我”在全家人对故乡的回忆和思念中成长。 8.略

(提示:抓住年龄、性格、身份、工作等特点,要能通过语言,再现人物形象,显示人物性格。)

10 孤独之旅

1.(1)B (2)A (3)B 2.略(提示:开放性题目,注意按要求描写。) 3.③②④

① 4.(1)关联词使用不当,“却”改为“都”。 (2)缺少宾语,“经营”后加“的范围”。

(3)缺少主语,删除“使”。 5.盼望独立,要求分隔空间,并贴“闲人免进”的纸条;向往毛姓孤

女的独立生活;坚决要求与家人分食。 6.因与亲人有隔阂、怄气而感到十分凄楚,又有一股

碍于面子不愿屈服的倔强。 7.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

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8.略(提示:开放性题目。关键是要联系“叛逆”的行为和言语,谈“现

在”的感受。) 9.示例: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悄然地,我们就长大了。/成长是色彩的变

幻,不见了童话书上多彩的封面,看到的是教科书一脸的严肃。

11 我的叔叔于勒

1.(1)饯 栈 (2)具 俱 (3)懒 赖 ④祥 详 2.D 3.示例:金钱可以买来

虚伪的婚姻,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钟表,但买不来宝贵的时间/金钱可以买

来美味的食品,但买不来好胃口 4.示例:(1)最宝贵的是天真无邪的童年 (2)最宝贵的是

身轻体健的健康 5.因为儿子死了,她失去了精神寄托,感到生活没有了意义。 6.守墓

人想告诉老妇人死去的已不可能复活,希望她从失子的痛苦中走出来,做一些对活着的人有用的

事。 7.亚当夫人意识到要从哀痛中挣脱出来,她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并因此感到

快乐。 8.示例: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 9.示例:金钱有时是一剂剧毒的猛药,财迷心

窍者无不中毒。古谚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少贪官污吏为了满足对金钱的欲望,以身试

法,最终将自己送上断头台。/金钱有时是生活的黏合剂,有了它才有稳定的生活、幸福的家庭和

完满的人生,但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生活也是脆弱的,随时都会有大厦倾倒的危险。

12 心 声

1.C 2.(1)孤单 (2)孤独 (3)领悟 (4)领略 3.C 4.孩子希望小瓜苗

能长成大苗苗,结出小西瓜给他吃。 5.表现了孩子失去小瓜苗的痛苦和对紫罗兰的讨厌之

情。 6.忽略了对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心的呵护。这位母亲无意间粗暴地扼杀了孩子纯洁的希

望。 7.结构上前后呼应,着意渲染夕阳的色彩的美好,其实这是作者心目中孩子纯真童心、

美好希望的色彩。 8.略(提示:注意书信的格式与口吻,还要注意表达京京的激动、兴奋和对

爷爷的思念之情。)

单元复习

1.(1)恨别鸟惊心 (2)带月荷锄归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9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_九年级语文作业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

语文 九 年 级 上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焉 2.煦 霜 尴 迪 3.A 4.(1)关联词使用不当,“即使”改为“虽然”。 (2)缺

少主语,改为“他得到??”。 5.示例:家人生活的地方 吃饭、睡觉、休息的场所 相互信

赖、相互依存的心灵港湾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演绎的舞台 6.幸灾乐祸/漫不经心

7.因儿子需要零花钱而使母亲地位改变的时候。 8.听不见让他干活的声音,却听得见在角

落谈论他的成绩单的声音。听不见早上闹钟的声音,却听得见口齿不清的解说员风暴中的评论。

9.有选择地听一些自己喜欢的声音,而对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干的事装聋作哑的态度。 10.D

11.C 12.(1)(他)而且四处告知同乡和平时经常来往的亲友(与他们告别)。 (2)(大家)才知道(他)前一天就出城迎拜元军了。 13.蹇材望是假忠假义、卖国求荣的卑鄙

小人。 14.空明、澄静、素洁等。 15.宁静的夜晚,寒气与桂香袭人。 16.略

17.略

第四单元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1)汲 (2)孜孜 (3)行 (4)恒 (5)渊 (6)喻 (7)锲 (8)蒂 2.素材

创造性 探求 3.示例:即使生活中会有痛苦的经历,但我们相信,痛苦也是人生的财富。

4.(1)高尔基是外国作家 (2)何其芳是诗人 (3)冰心是女作家 (4)韩愈是古代作家

5.不被理解;失去友谊、亲情的寂寞;“虚假繁荣”之后的寂寞;醉心功名、追求荣华富贵者的

寂寞。 6.一一对应。孔子的例子说明圣贤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哥白尼等的例子说明圣贤需

要什么人的理解。 7.为了论证甘于寂寞与不甘寂寞的人们之间要相互理解也颇为不易。 8.我们应该持平常心,各得其所,各得其心之所安,这样就不会寂寞;身处寂寞中的人要奋发和

清醒;甘于寂寞者要专心致志却不沦于懦弱;不甘寂寞者不要损害别人。 9.保持好奇心,不

断积累知识;不断探求新思路,运用所得的知识;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例子略。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彷徨 拘 堕 2.B 3.(1)“就是”改为“而是”。 (2)“因为”改为“所以”。

(3)“而且”改为“但是”。 4.生活、爱、学习、思考、给予、欢笑、尝试和追求。(关键是前面三

个词。) 5.指的是“使自己不是幼稚地而是成熟地逃离自我禁锢”。 6.比学校的学习范

围要大,人类一切求知、求生存的活动都是学习。比如婴儿学语。 7.示例:合作 因为在今

天的社会,许多工作不是靠个体的努力或指挥就能够成功的。 8.示例: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

同时抛下两件材料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物体,以驳倒亚里士多德认为的物体下落速度和物体的重量

成正比的观点。实验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它的下降速度与重量无关,不同

重量的物体会以同样的速度落地。

15 短文两篇

1.(1)藻 (2)黠 (3)诘 (4)滞 2.(1)此—疵 惯—贯 (2)作—做 烂—滥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参考答案

(3)辛辛—莘莘 费—废 3.B 4.C 5.中心论点是学贵质疑。 6.第二段中

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学贵有疑,第三段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

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7.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 8.略(提示:从这件事中认识到我们不应迷信书本和权威,对怀疑的问题也要经过自己的认真研

究和实验等。) 9.略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1)玄 (2)渺 (3)诓 (4)脊 (5)仆 2.(1)“授牌”改为“授予”。 (2)“正

式”放在“向游人”前。 3.示例:无论是怒斥元酋、经历九死一生的文天祥,还是力守孤城、留

得万世英名的史可法;无论是力图改良、用鲜血警醒世人的谭嗣同,还是投身革命、抛却亲情救民

于水火的林觉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感天动地的正气歌,他们正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4.B 5.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6.示例:与

少数“先进”相比,普遍落后肯定是世界的常态,落后者不把争先作为生活的标准,能够按生命的本

来形态生活,所以更能用平和的心态体验和领略到生活的美好,世界也就成为他们的乐园。 7.略(提示:无论同意与否,只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并且观点的价值取向正确合理

即可。) 8.示例:赫尔岑反驳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好的了?”

单元复习

1.戟 刎 殆 2.D 3.C 4.D 5.(1)示例:书画精粹(书画展览)/文学之

星(征文比赛)/丝竹悠悠(乐器演奏) (2)示例:丰富业余生活,造就多彩人生/展示个人风采,铸

就团队精神 6.示例:在不堪磨难的煎熬时,内心多是惶恐的,磨难使他好比黄花更显憔悴。

7.(1)“损害”改为“危害”。 (2)“一次”放在“全面”前。 (3)“服务”后加“的单位”。

8.吸引读者,引出议论的话题。 9.下一辈还放羊。触动可以是瞬间的震惊、继之难过等,再

适当生发,或结合自身对放羊娃的生命形态表示同情,或对不能进化的生命链表示自己的担忧等。

表达要完整,感受要合乎情理。 10.“成长无书”———缺少教育。 11.略(提示:回答行得

通与否都可以。对现状的估计、描述要切实准确,不可粉饰。“新读书主义”作为口号提出,

它本身

是高出现实的,有继续倡导的必要。主张不继续倡导的同学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说明该口号不切实

际或存在明显缺陷。) 12.D 13.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从施欤!

14.洗衣的妇人见了奔来的老虎吓得跳进水里躲起来,两个在沙滩上玩的小孩却傻乎乎地不知道

怕跟前的老虎,最后老虎自己走了。 15.略(提示:在威武面前只要不惧怕,就不会输。能紧

扣第二段作者的议论发表见解,言之成理即可。举例要符合自己的理解。) 16.乡村傍晚的景

观。 17.淳朴自然,悠闲自得。 18.略

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1.(1)嗔 (2)怄 (3)瞠 (4)诺诺 (5)聒 (6)尬 (7)觑 (8)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

语文 九 年 级 上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2.(1)嘴里嘘气 (2)明白,懂得 (3)反正 (4)计策 3.(1)北宋末年农民起义 施耐

庵 (2)毛泽东 (3)吴用 智取生辰纲 4.因为镇关西强骗了民女金翠莲。 5.三个

比喻句分别是: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

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拳所打部位

不同,感觉也就不同。三个比喻句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上加以渲染,以表现打的效果,衬托出了

鲁达爱憎分明、武艺高超的特点。 6.说明了鲁达嫉恶如仇、脾气暴躁。 7.语言、心理、

行动描写等方面。鲁达有勇有谋,随机应变,粗中有细。 8.示例:我赞赏鲁智深的做法,他深

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

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好汉。(言之有理即可。)

18 杨修之死

1.(1)肋 (2)绰 (3)麾 (4)佯 (5)侍 旷 (6)讫 (7)犷 2.(1)出征的

军队回朝 (2)守候 (3)假装 逃跑 (4)原因、缘故 3.(1)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

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丞相并不在梦里,你才真的是在做梦啊!

4.(1)长篇章回体 魏 蜀 吴 统治集团 罗贯中 (2)赤壁之战 示例:三顾茅庐 刘备

三请诸葛亮 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5.刘玄德三顾茅庐 6.兴复汉

室 7.(1)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2)稳重,顾全大局。 (3)鲁莽,直爽。 8.(1)为

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 (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3)暗示诸葛亮

隐居隆中,仍关心国家大事。 9.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 10.示例:《龟虽寿》突出体现了曹操远大的

抱负、阔大的胸襟和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后一

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9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_九年级语文作业本

19 范进中举

1.(1)相 (2)斟 (3)腆 (4)嗑 (5)挈 (6)讳 (7)解 (8)锭 2.(1)儒

林外史 讽刺 吴敬梓 (2)范进 封建科举 3.(1)甘心 (2)规矩 教导 4.(1)规

矩 (2)家乡 (3)恳请,请托 (4)结交 5.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 6.用夸张的

手法写出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就不肯咽气,可见其吝啬。 7.略 8.原文更

好。仅仅让范进屡试不第而潦倒终生,只能说明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在生活上的影响;而《儒林外

史》中的设计,说明科举考试不仅左右着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更能影响一个人的心智,由此

可见其对人控制之深。

20 香菱学诗

1.(1)腻 (2)揣 (3)诌 (4)暴 (5)臊 (6)诧 (7)缯 (8)颦 2.(1)石

头记 金陵十二钗 情僧录 风月宝鉴 曹雪芹 清 贾宝玉 林黛玉 (2)王维 李白 杜

甫 陆游 3.A 4.示例: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一句,虽用墨简省,却以写意的笔法

描绘了夕阳西下、水面茫茫、天地苍苍的苍茫昏暗的景象,给人以如画的感觉。 5.潇湘馆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参考答案

秋爽斋 蘅芜院 自然环境 6.翠竹夹路、苍苔布满、案上笔砚以及满架书籍。 7.例如:

①探春室内:花梨大理石大案,堆满名人法帖,数十方宝砚,笔筒内笔如树林。宝钗室内:案上只放

两部书、茶奁、茶杯。②探春室内:斗大的汝窑花囊,插着满满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宝钗室内:只

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③探春室内:屋里壁上挂着名人书画;大鼎、大观窑的大盘、大佛

手、白玉比目磬等古玩众多。宝钗室内:屋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④探春室内:拔步床上悬

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宝钗室内: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 8.黛玉:为人清高,多愁善

感,喜欢幽静,喜爱读书。探春:性格开朗,志向远大,精明能干。宝钗:豁达大度,装愚守拙,淡泊

素雅。 9.香菱自小可怜,原名英莲,被拐卖入薛家成为“呆霸王”薛蟠的妾室,后来遇到夏金

桂,被虐待致死。

单元复习

1.诈 麾 阜 翻 2.B 3.C 4.(1)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2)潮平两岸阔 (3)叶底黄鹂一两声 (4)酒困路长惟欲睡 (5)人比黄花瘦

5.略 6.第二回合:轮、劈 第三回合:揪、按、捺、踢、打 7.这样写突出了老虎的凶猛厉

害,衬托武松武艺高强。 8.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突出他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9.原因:使尽平生力气,却又“打急了”,打在枯树上。结果:武松手无寸铁,没有武器。作用:推动

情节向前发展,下文武松赤手打死老虎,更显英雄本色。 10.一是刺杀董卓;二是滥杀无辜。

11.示例:“我有一口宝刀,特带来献给恩相。”突出了曹操机智过人、随机应变、沉着冷静的性格特

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表现出曹操阴险恶毒、自私自利、卑鄙无耻的性格特征。

12.陈宫敬重曹操是刺杀董卓的义士,想追随曹操左右。陈宫因为听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

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高大英雄形象猛然坍塌,所以吃惊。 13.“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一方面是因为黛玉

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另一方面是由于黛玉多愁善感,孤傲尖刻。 14.“不觉恸倒山坡之上”。

宝玉听到黛玉的哭诉,想到眼前的景、眼前的人和眼前的事都要像落花一样成为过眼云烟,内心万

分悲痛。 15.课文中的黛玉形象:学识渊博,乐为人师,热情大方。选文中的黛玉形象:羸弱

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 16.一是黛玉后悔不该这样毒骂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宝玉,所以掩

口;二是黛玉既恼宝玉又爱宝玉,内心十分矛盾,只好叹气走开。 17.略

第六单元

21 陈涉世家

1.(1)犺á狀犵 行列 (2)狊犺狌? 屡次 (3)狑à狀犵 称王 (4)犼犻à狀 私自,偷着 (5)狀ì狀犵

难道 (6)犮犺ī 用鞭、杖打 2.(1)发闾左/适戍渔阳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

苏、项燕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3.(1)

适 谪 (2)以 已 4.(1)恼怒 (2)即使,假若 (3)等到 (4)通“披” 5.A

6.(1)况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几

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7.杀死两尉;揭露秦的苛政,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

语文 九 年 级 上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10

到士卒拥护;提出策略口号,“为坛而盟”。 8.略(提示: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

失,陈胜有功绩但同时也有错误和局限。)

22 唐雎不辱使命

1.(1)犼ū (2)犼ì狀 (3)狓犻ǎ狀 (4)犵狌ī 2.(1)辱没 (2)扩充 (3)只,仅仅

(4)曾经 3.(1)交换 容易 (2)即使这样 转折关联词 (3)道歉 谢谢 (4)只 徒

弟 4.(1)通“措” (2)撞 (3)屈服 (4)明白 5.(1)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

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6.唐雎:

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7.不重复。第二段与第一段有三点不同:

一是地点不同,是在虎狼之秦的朝廷上;二是背景不同,是在秦王碰了钉子,生气之后;三是人物不

同,作为区区小国的使臣所面对的是不可一世的秦王。三点不同使唐雎所处的境地更加百倍地难

于应付,国家命运、个人生死在此一举。 8.如荆轲。

23 隆 中 对

1.(1)犺à狅 喜爱 (2)狔ì 拜访 (3)犫ǐ狀犵 命人退避 (4)犱狌? 衡量 (5)狕犺?狌 后代

(6)狓ù 爱惜 2.(1)代词,代指徐庶 (2)才 (3)于是、就此 (4)凭借、用

3.(1)由是先主遂诣亮,(先主)凡三往,(先主)乃见(亮)。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操)挟天

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操)争锋。 4.(1)通“以” (2)归附 (3)招致 (4)亲自

5.A 6.(1)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2)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

迎接您呢? 7.因为荆州“其主不能守”,而益州“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8.略(提示:小说(https://book.61k.com)经过了艺术加工,故事很曲折,这从去请诸葛亮的人

数、各人的反应等方面可以看出。)

24 出 师 表

1.(1)狔í 遗留 (2)狑a犻 给予 (3)狆ǐ 坏,恶 (4)狓í狀犵 品德 2.(1)但是、却

(2)在 (3)用来 (4)助词,的 3.(1)不同,古义是扩大,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一天中

第一次成交。 (2)相同,都指相处和谐。 (3)不同,古义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指言行

恶劣不道德。 (4)相同,都指反复思考衡量。 4.(1)亲自 (2)兵器 (3)表明,显扬

(4)尽 5.C 6.(1)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这

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7.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

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8.示例: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更是多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

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

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

愤》)《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 9.略(提示:在掌握

资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主要是全面了解诸葛亮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

9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_九年级语文作业本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参考答案

11

25 词 五 首

1.(1)犿? (2)狆í狀 (3)狇犻ā狀犵 (4)犱犻ā狅 (5)犼ì (6)狕? 2.(1)温庭筠 李清照

(2)词牌名 题目 (3)曲子词 长短句 阕 3.(1)过尽千帆皆不是 (2)将军白发征夫

泪 (3)物是人非事事休 (4)会挽雕弓如满月 4.(1)东汉窦宪率兵攻打匈奴,一直追击

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2)孙权曾经“乘马射虎”。 (3)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

匈奴有功,却因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被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建议,派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

(4)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 ”,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5.(1)军营里 (2)奏

(3)像??一样 (4)了结,把事情做完 6.一方面表明前面所述的年轻时的经历只是一种

追忆;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已然衰老,壮志不遂,心中抑郁、愤懑。 7.题材上:写军营里的生活

场景,看剑,听吹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马,挽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思想感情上:表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8.示例:把酒问青天。/酒酣胸胆尚开张。/白日放

歌须纵酒。 9.略(提示:要表现这样一些要素: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渺的江

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帆来帆往,日出日落,由希望变失望。)

单元复习

1.D 2.A 3.(1)诸葛亮 (2)韩信 (3)孔子 (4)项羽 4.(1)江山代有

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

年归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5.D 6.C 7.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

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8.要点:

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 9.悠长与纷乱。 10.这两句诗真切地表达了一种

典型的人生体验: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自己也是需要别人同情的不幸

者;而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同情自己的人也不再有了。“孤鸿”尚且有关切它的人,自己

则连孤鸿也不如。 11.略

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知识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知识点

一、汉语拼音:

(一)多音字

1课:称、薄    2课:缝    6课:铺    13课:供    20课:舍

1课:号(3页)  4课:模(15页)  6课:空(25页)  13课:角(64页)

14课:当(69页) 15课:折(72页) 16课:恶(74页)

18课:几(88页) 19课:乘(94页)

(二)易错字

1课:昂、贯、薄    3课:规    5课:疑    6课:虎、叠    7课:蔽、搜

9课:覆    11课:融    13课:餐    15课:贪    17课:旋   21课:暴

25课:嚷   30课:捷

二、汉字:

1、会读会写生字表(二)中的200个生字

2、会认生字表(一)中的200个生字

3、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1课:笼、罩、恢    3课:灿、烂、规、律、寂、隙    5课:疑

6课:均、匀、触    7课:宅、蔽、掘、抛    9课:溢、凝、拆

11课:融、伐  13课:脾、餐  15课:贪、凭   17课:旋、隔、魄、智、慧

18课:雕、筑    20课:陵、辞    21课:暴、裤、情    22课:彼、袭

25课:租、嚷、惩、巡    26课:荐、洽、燥    29课:赖、耕、幻、潜

31课:顿、吨、盈、敏、捷

三、词语:

1、词语盘点:读读写写(194个)、读读记记(177个)

第一单元:(17页)读读写写(22个)、读读记记(27个)

第二单元:(28页)随遇而安     (35页)读读写写(23个)、读读记记(24个)

第三单元:(58页)读读写写(22个)、读读记记(22个)

第四单元:(77页)读读写写(29个)、读读记记(21个)、(79页)日积月累(16个)

第五单元:(95页)读读写写(26个)、读读记记(24个)

第六单元:(116页)读读写写(25个)、读读记记(14个)

第七单元:(138页)读读写写(23个)、读读记记(23个)

2、第一单元:(156页)读读写写(22个)、读读记记(27个)

3、课后思考题:(72页)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84页)体会带点词语意思

             (145页)体会带点词意思

4、文中的泡泡:(28页)随遇而安  (143页)“发现”与“发明”区别

5、日积月累:(79页)16个

6、查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 乱改成语滥用成语

四、句子部分:

1、积累佳句:

(1)课文中的形象、生动的语句:(P4)第三题;第3课第二题(P13);(P27)第三题;66页:课后练习;72页:课后练习“关联词”;105页:课后练习;151页:课后练习;

第13课第三题(P66);第21课第三题(P105);第31课第三题(P151)

2、名言警句:

(1)对联: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回文联”(P19);20页:趣味语文“对联”;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P98);98页:日积月累“风景名胜”对联;

(2)花名歌谣: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P38);

(3):102页:选做题“人间真情”古诗词;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P119)田园风光古诗名句;关于成长的古代名句: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P141);

(4)关于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P158)

2、理解句子的意思:

(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想象画面理解句子)

(1)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第3课“小泡泡”(P10);70页:小泡泡;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的意思:第3课第三题(P13);第17课第3题(P84);第29课第三题(P145)

(3)想象画面理解句子:3页:泡泡;第9课第三题(P44); 44页:课后练习(抄写句子)  

(4)体会句子的含义:第5课第二题(P24);第26课第二题(P129)

3、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第18课第三题(P90);90页:课后练习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4、体会句子的作用:第13课“小泡泡“(P63)

5、体会句子的修辞方法:体会拟人句的作用:第7课第三题(P31)

6、体会引号的作用:

五、阅读:

1、理解课文内容:

(1)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第1课第二题(P4);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P19)“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

(2)由果追因地进行思考:第6课第二题(P27);第17课第二题(P84);第25课第二题(P122);第9课“小泡泡”(P43);第31课“小泡泡”(P149)

(3)抓住联系进行思考:第22课“小泡泡”(P107);第21课“小泡泡”(P103);第7课第二题(P31)

(4)顺着文章思路进行思考:第18课第二题(P90)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第29课“小泡泡”(P144)

(6)有条理地复述:第31课第二题(P151)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读和想象,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第9课第二题(P44);第11课第二题(P53);

(2)联系文中的具体事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15课第二题(P72);

(3)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思想感情:第17课第三题(P84);第20课第二题(P102);

(4)联系上下文从句子中体会人物的想法:第21课第二题(P105);第22课第二题(P108)

(5)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思想感情:第29课第二题(P145)

(6)领悟文章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法:第13课“小泡泡”(P63);149页:小泡泡“点睛之笔”

3、阅读方法: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4、阅读积累:

背诵课文:(1)全文背诵:第5课《古诗两首》、第6课,《爬山虎的脚》、第20课《古诗两首》

         (2)选段背诵:第1课《观潮》、第13课白鹅》、第15课《猫》、第17课《长城》、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默写译文:《题西林壁》

5、阅读拓展:

阅读链接:P27《随身带着笔记本》、P73周而复和夏尊笔下的猫、P115《给,永远比拿愉快》,、P124周总理抒发爱国抱负的诗

资料袋:P5钱塘江秋潮、P9青藏高原、P31法布尔、P45童话分类、P85世界著名遗产、P112爱的教育、P130修改符号、P152辽西白垩纪公园

宽带网:P98“世界遗产资料”、P159“科技发展新成就》

6、阅读训练:(1)成语故事:P38《胸有成竹》、P119《杏林春满》

            (2)趣味语文:P20“对联”、P80东坡作对联

            (3)选读课文8篇《延安,我把你追寻》《五彩池》《小青石》《麻雀》《迷人的张家界》《一个苹果》《真实的高度》《人造发光植物》

(4)60页《雨中的树林>、119页《过故人庄》

7、课外阅读:第23课“小泡泡”(P111)

(1)课文中朗读:

4页:一题    13页:一题    13页:三题    31页:一题    72页:一题

84页:一题    105页:一题    145页:一题    151页:一题

(2)文中泡泡:30页、 43页、 53页、 63页、 70页、 123页

六、习作

(一)习作:

1、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外自然景物(18页)    2、观察中的发现(37页)

3、编写童话(59页)                   4、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78页)

5、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97页)  6、看图作文《胜似亲人》(117页)

7、成长故事;“以《乌塔》想到的”;书信(139页) 8、想像作文(159页)

(二)小练笔:

1、观察发展(27页)                  2、我想对鸟儿说…… 

3、续编《小木偶的故事》(57页)        4、记一次游览活动(90页)

5、平凡事物中的“美”(105页)       6、科技带来的变化(145页)

(三)习作方法的指导:

1、观察奇特的景物(16页)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27页)

3、引导学生注意书信的格式(137页)  4、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仔细观察”

5、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P60)

6、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P79)

7、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 “用数字和作比照”的说明方法(P97)

七、口语交际

1、搜集交流钱塘大潮的文章和图片(4页)  2、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18页)

3、交流观察图画的内容及感受(36页) 4、我有很多话对鸟儿说(小练笔)(53页)

5、编小木偶的故事(泡泡)(57页)    6、讲童话、演童话(59页)

7、童话天地展示台(61页)           8、交流动物的特点(78页)

9、交流了解到的文物古迹,并说说(98页)    10、学会感谢和安慰(117页)

11、“为什么而读书”(泡泡)(123页)   12、讲成长的故事(139页)

(www.61k.com)13、讲演成长的故事(展示台)(141页)  

14、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小练笔)(145页)    15、我们的奇思妙想(157页)

八、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45页、61页:展示台  训练点:学生读《童话》办童话墙报、编故事集

84页、137页、141页:展示台  训练点:展示学生“回信”、“手抄报”、表演“短剧”

(二)98页:宽带网训练点:搜集“世界遗产资料”,感受“世界遗产”魅力

159页:宽带网  训练点:(1)阅读、听广播、看电视;   (2)了解科技成就,感受科技变化

(三)4页选做题训练点: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图片,进行交流;84也选做题“有关长城的传说、图片和故事”;151也找关于恐龙的资料来读

(四)125页:综合性学习  训练点:课外阅读伟人、名人“成长的故事”,展示收获

27页:课外实践  训练点:(1)泡豆子观察豆子的变化;  (2)观察蜻蜓飞行

(五)50页:表演课文内容  训练点:表演三个青年“感悟”幸福是什么

三 : 义务教育教科书(江苏)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2Whataday!第一教时

义务教育教科书(江苏)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 2 What a day!第一教时

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蔡永明

教学内容:Story time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

1) 词汇:sunny, become,windy,cloudy, sky, bring, drink

2) 日常用语与句型

It was sunny/ cloudy / windy.

I / We / He/ She brought / saw / flew…

2. 能听懂、会说、会读

1) 词汇: show, interesting, weather,high,honey, ant, bee, cloud, rain,

2) 句子:

There was a parrot show in thepark.

We saw some interesting parrots.

Then, the weather became windy andcloudy.

We flew kites high in the sky.

We brought some dumplings, some breadand honey and some drinks.

We could not eat our lunch!

It rained.

3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一般过去时的用法,以及go, see, become,fly, bring, can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4. 了解英文日记的格式

教学重点:

·句型:It was sunny / cloudy / windy /. I/ We / He / She brought / saw / flew…

·词汇: sunny, become, windy, cloudy,drink

教学难点:

·一般过去时陈述句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构成及其读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学光盘

2.孩子们在公园游玩的照片

3.目标词汇图片

4.内室外活动类的单词卡片

5.过去一周七天的天气状况的图片

教学过程;

A.Warming up

1.Greetings

2.Sing a song A sunny day

3.Free talk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动画的画面

T: How’s the weather?

Ss: It’s sunny.

T: What can you see on a sunny day?

Ss: We can see the sun and a bluesky.

T: What can we do on a sunny day?

S1: We can fly kites in the park.

S2: We can go boating.

S3: We can have a picnic.

S4: We can go for an outing.

呈现孩子们在公园游玩的图片

T: Where are the children?

Ss: They're in the park.

T: 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park?

Ss: They’re flying kites / running /playing football / having a picnic …

4.复习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学生四人一组,一人连做三个动作,其余三人用一般过去时描述其中的一个动作

S1: ( 先后做走路、跳舞和大笑三个动作)

S2: …walked.

S3: …danced.

S4: …laughed.

B.Presentation

1.多媒体呈现目标词汇图片,教学目标词汇

1)呈现sun, cloud, rain, wind图片,学习词汇sun,cloud, rain, wind

2)呈现目标词汇图片,谈话学习目标词汇

T: (出示晴天的图片)What can you see in thispicture?

Ss: We can see the sun and a bluesky.

T: (板书sun) Right. It’s sunny. (板书sunny)On a unny day, we can see the sun and a blue sky.

Ss: It’s sunny.

T: (出示多云天气的图片)What can you see in thispicture? Is there a blue sky?

Ss: No, there isn’t.

T: (板书cloud)Right. There are lots ofclouds in the sky. Some clouds are white. Some clouds are black.It’s cloudy. (板书cloudy). On an cloudy day, we can’t see the sun anda blue sky. There are lots of clouds on a cloudy day.

Ss: It’s cloudy.

T: (出示雨天的图片) Look, is it cloudy?

Ss: No.

T: (板书rain和rainy)It’s raining. On arainy day, you can see the rain.

Ss: It’s a rainy day.

T: (出示风筝在天上的图片)What can you see thesky?

Ss: There are many kites in thesky.

T: Yes, the kites are flying. How canthey fly? Can they fly on sunny / cloudy / rainy days? What canmake them fly? Yes, it’s wind. Can we see the wind?

Ss: No.

T: We can’t see the wind, but we canfeel it. Look at the trees and flowers. They’re dancing. Why? It’swindy. On a windy day, trees and flowers are dancing.

Ss: It’s windy.

2.卡片游戏,操练目标词汇

呈现两组单词卡片,一组天气类的,一组室内室外活动类的。师生对话

T: How’s the weather?

Ss: It’s sunny.

T: What can we do on a sunny day?

Ss: We can play football.

3.问答活动,复习be动词过去式

呈现过去一周七天的天气状况,要求学生用过去式描述

T: How was the weather last Monday /Tuesday / Wednesday / Thursday / Friday / Saturday / Sunday?

Ss: It was sunny / cloudy / windy /rainy.

4.问答活动,学习不规则动词过去式

1) 呈现一些活动类词语:

(go to the park, go to the zoo, go tothe cinema, watch films, watch TV, go to see / visit mygrandparents, chat on the Internet with my friends, do my homework,go shopping with my parents, play football / basketball / tabletennis, go swimming, play the piano, have a dancing lesson, havedinner with …, read storybooks, …)在学生说错周末活动的同时,教师板书相应动词的过去式。

2)

T: How was the weather last weekend?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1: It was … I …

C.Story time

1.呈现本部分图片,让学生简单了解英文日记的格式。

2.学生四人一组看图讨论:

How was the weather?

Where did they go?

How did they go?

What did they do?

What did they eat?

What did they see?

Were they happy on that day?

3.问答检测理解

4.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5.完成教材P17 True or false,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D.Homework

1.听录音,跟读课文。

2.抄写四会单词、句子

四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说明(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三、四年级都是中年级。四年级上册的教材沿袭了三年级的结构体例,保持了三年级教材的基本特点,但教学要求略有提高,教学内容和编排方式也有些新的变化。

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作一简介,并对如何凭借教材改进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3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八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2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四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2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2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2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将在教参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教材的主要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使用过前几册教材的老师,对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下面结合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实际,从4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要编好教材,用好教材,都必须明确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3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续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www.61k.com]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与发展。

我们在编写四年级上册教材时,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并且注意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力求准确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如,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一条提出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条,在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没有再提。显然,这是个既教学习语文,又教学习做人的大问题,各个年段的语文教学都必须重视,在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必须渗透。再如,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的“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后续的几个学段没有与之照应的提法。因为像这类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不好从程度上划分出层次,但是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第一学段提出来了,就应该贯穿始终。为了落实这些一以贯之的目标,我们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文,又能陶冶情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我们都还在“语文园地”中系统地编进了古诗词、名言警句、对联、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同时,在教材编排上也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就作为本册的训练重点,在教材中加以具体安排。

例如,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1800字。识字、写字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巩固。四年级上册教材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就是结合本组所学课文来复习会认、会写的字的1种措施。

又如,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的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四年级上册教材对默读作了较具体的安排,希望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达到“初步学会默读”的目标。

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和积累语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作了具体的安排。

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

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四年级上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老师们钻研教材进行教学时,要在准确把握和具体落实教学目标上下功夫,这对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1个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专题精选课文。

每组都围绕专题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课文,力求内容涉及面宽,内涵丰富,语言规范。如,第一组的专题是自然奇观,所选的4篇课文,涉及山、水、树、云,有的描写了稀世罕见的自然景观,有的则是写出了常见的自然现象中的“奇”。其中《观潮》所描写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是20世纪末才发现的世界第1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和论证,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艰辛努力的结果。学生通过阅读,在欣赏这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会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而赞叹,为祖国的人杰地灵而自豪。

再如,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选入的都是著名作家的文章。前两篇分别是丰子恺的《白鹅》和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1种动物;后两篇是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这样的几篇课文,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表达方法的异同。

第八组“科技成就”,选入的4篇课文也很有特色。第一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呼风唤雨的世纪》,虽然只有短短的六百字左右,但高屋建瓴地概述了20世纪的这一百年科技发展创造的种种奇迹,很有气势,使人对科技的迅猛发展印象极为深刻。紧接着的三篇文章《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内容新颖有趣,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科学技术方面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其中《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反映的是我国的科技新成就,更是令人鼓舞和兴奋。

2.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专题。

每组的课文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例如第一组,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

再如第六组,“导语”中点出“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口语交际”是让学生练习向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习作”则是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后,把从图上看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写下来,或者写1个真实的体现人间真情故事。这样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在引导学生表达互相关爱的真情。该组的“语文园地”还安排了描写友情的古诗《过故人庄》、颂扬医生医德和医术的成语故事《杏林春满》。

其余各组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可以这样说,除了“语文园地”中的“趣味语文”,其他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

3.每组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

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

首先,注意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通过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例如,在第一组《火烧云》一课前面有这样的连接语:“江潮,峡谷,榕树,鸟儿……这些美好的景物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那美丽的晚霞。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样承前启后,就把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学习连成一体,而且体现了学习能力的迁移运用。

同时,许多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活动,大多在前面有布置,有铺垫。例如,第二组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习作要求写自己近来观察中的发现,或者整理写的观察日记。这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多处引导。在《爬山虎的脚》一文后,有2个小伙伴的对话:“我想泡点豆子,每天去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我想和小林一起去观察蜻蜓的飞行,还要把观察结果记下来。”还安排了“阅读链接”,介绍托尔斯泰随身带着笔记本,坚持写日记的故事。在《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有了这样的准备,习作就有了基础,习作也就成了学生展示自己观察与发现成果的1种需要。

围绕专题选编课文,围绕专题整合各项学习内容,并使前后学习活动互相联系,环环相扣,就使每组教材成为1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凭借教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编写特点,做到瞻前顾后,整组备课,整组设计安排教学,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

这些泡泡,有的是思考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有的是体会用词的精妙,如,《颐和园》中的“‘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有的是设法理解句段的内容,如,《爬山虎的脚》中的“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的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的“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还有的是读了课文产生的联想,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自读自悟。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学生就能逐渐领悟到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从而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读、积累的要求,例如,“我要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课文中许多地方是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如‘当四周很安静之际,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我要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有的是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探究,例如,《鸟的天堂》后的“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有的是就某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的“读了课文我很受启发,我想和大家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体会”。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同学合作学习。

3.“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宽带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这些栏目,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

“我的发现”这个栏目从一年级下册就已开始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的范围逐步扩展。前三年,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到四年级,进1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四年级上册的八个“我的发现”中,有三个是关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四个是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还有1个是发现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由于发现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2个孩子的对话。这2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1个学习伙伴。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4.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1种形式。

“词语盘点”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自查自测可不限于此,还可补充自己在本组课文学习中注意到的其他词语,甚至是课外语文学习中积累的词语。通过自查自测,在字词学习方面做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

四、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1个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父亲母亲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们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青年人,对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让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听听他们举出的前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再如“语文园地四”中,学生交流发现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联系到自己的母亲在向别人讲到自己时也常常是这样的语气。经过这一启发,估计许多孩子都能有类似的体会,对这种语言现象也就加深了理解。还有“语文园地四”趣味语文中那茶杯盖上的5个字,按顺时针方向,不管从哪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汉语的魅力,又能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生活。

2.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1个重要方面。四年级上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增加了“阅读链接”,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面,链接了周恩来东渡日本前所写的著名诗篇;在《猫》的后面链接了周而复和夏丏尊写的两则描写猫的片断。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有条件,他们可能会把这些相关的材料找来阅读。

我们还计划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向学生推荐几本好书。四年级上册推荐的是《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推荐的方法,一是在相关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中重点介绍了《格林童话》,在《卡罗纳》后的“资料袋”中介绍了《爱的教育》。二是让学习伙伴交流对这两本书的阅读,如,在“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中,有学生说“我读完了《格林童话》”;《卡罗纳》一文后有个泡泡:“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课程标准规定,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要达到这样的阅读量,应该引导读整本的书。我们设想,学生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如果在课外能有计划地读上十来本好书,对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教材中还结合部分课文的学习,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找材料,甚至到图书馆去看书,上网去搜寻,课外阅读的面就更宽了。

3.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本册所安排的口语交际话题,既围绕各组专题,又大多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的。例如“我看到了……”这种看图画,比眼力,是学生平时爱玩的游戏;交谈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观察的发现,是学生经常谈论的话题;“我们的奇思妙想”,顺应了孩子喜欢想象、幻想的特点,为他们提供畅谈奇思妙想的机会;表示感谢与安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应对交际能力;“保护文物”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学生学习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课文,阅读了有些地方长城遭破坏的资料,对于如何“保护文物”也会有感而发,有话要说。这些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口语交际,既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应对能力,又能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也就顺应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习作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的想象世界,习作也就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了。

4.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从每个专题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搜集、交流资料等活动。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语文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如,“中外童话”这一组,学生在课内外读童话,还自己写童话、续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在“展示台”中学生还展示办的关于童话的墙报和小组编的童话故事集。再如,“成长的故事”这一组,学生通过阅读、调查访问、写信等多种方式,了解名人、亲人或同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写文章、讲故事、编短剧、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此外,教材中还安排了选读课文和适量的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教材。还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当时、当地的语文学习资源,使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各部分的具体编排及教学建议

上述4个方面的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教师要把握这些特点来钻研教材。由于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部分的具体编排,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每个年段都必须重视。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在“语文园地”中不再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己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项很重要的工作。识字与识词的结合,是巩固识字的很好方法。已经认识的字,在新的课文中又与别的字构成了新的词语,不断积累新的词语,也就是在不断复习巩固以前认识的字。所以指导每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出现的由熟字构成的新词,多读读,记记,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每组课文学习结束,可通过“词语盘点”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检测。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不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材,加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钢笔字教材与教科书的学习有一定的联系。其中安排的词语练习,组成词语的字,既有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也有和本课生字结构相同的熟字。这样,学生通过书写词语,在提高钢笔字书写技能的同时,也复习了字词,增加了词语的积累。四年级上册钢笔字教材中增加了抄写句子的练习,使学生领会汉字书写不单单是1个个字的问题,还需要有整体感。在教材最后,还安排了与“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名言佳句等有关的书法作品欣赏。可以抓住这些有联系的内容,把教科书的学习与写字教材的使用适当结合起来。还要引导学生把写字练习中的收获运用于平时的习作和其他书面练习之中,认真写好每一次作业。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5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当然,这是从整册教材的阅读教学来讲的,并非每篇课文的教学都要这样面面俱倒。一篇课文的教学具体突出哪些方面,应该因文而异;略读课文的教学更要简化头绪,抓住重点。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1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继续重视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如,《长城》的课后提出:“长城真有气势,我要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去年的树》中对话很多,安排了分角色朗读。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默读比朗读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搜集、筛选各种信息资料,主要是通过默读。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略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景象。”《卡罗纳》的略读要求:“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着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例如,《蟋蟀的住宅》的练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练习:“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显然,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必须把前后课文联系起来默读思考。

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四年级上学期学生的默读速度还不很快,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切实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一般都不是单一地用朗读或默读,而是要根据读书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对此教师要妥善安排,做到每次读书的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并能体现出读书要求和效果的层次性。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如,《搭石》中的“我明白什么是‘搭石’了”;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观潮》中的“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如,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的第二题。

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例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就是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具体感受鸟儿当时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1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那种忽视独立阅读思考的所谓合作学习,徒有热闹的形式,实际收效甚微,是不可取的。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1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如,读了《去年的树》这篇短小的童话,有的为小鸟对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有的钦佩小鸟那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有的为老树的被砍伐而感到痛惜,有的则可能从“老树变成火柴,点燃的火都还在灯里亮着”中悟出一些道理。这些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如,《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课后第三题:“我发现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例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让我们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例如,《观潮》《蟋蟀的住宅》的课后第三题。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体会承上启下过渡句的作用;《颐和园》中引导发现作者是怎样点明游览顺序的。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如,体会《搭石》的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2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因为只有自己动过一番脑筋领悟到的,才是真正理解的,印象才比较深刻,也才能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灵活地加以运用。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抓住小学阶段这个学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好词佳句、精彩段篇,学生将终生受益。所以阅读教材在注重引导理解、感受语言的同时,还注重引导积累语言。

四年级上册教材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如《观潮》,要求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略读课文也有鼓励学生背诵的,如,《火烧云》的略读提示中“如果有兴趣,可以背下来”。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因为课文的学习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布置的积累更是有限的,如果有了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学生就能随时随地注意积累,那将是无限的。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也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这样的编写意图在大修订教材中就已经体现。在这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此反映的问题主要有2个方面。1个是,把背诵、抄写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的学生就不背,不抄。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这正说明了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的习惯,有待教师下功夫培养,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满腔热情地、及时地表扬、鼓励,也需要严格要求,督促检查。另1个是,背诵、抄写的自由度大了,没法考查。这说明,在教学思想、教材和教学都已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质量检测办法。像积累语言方面的测评,就不适合再采用一张考卷来考,可以采用交流与展示的方法。例如,分小组检查交流各人的选择背诵的部分,定期展示抄写词句的积累本等,这样可以如实反映每个学生在积累语言方面的具体情况,也能引导学生比学赶帮,互相促进。测评的改革是课程改革进1步深化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老师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符合课改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测评办法。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会读书的人,不仅能对文章作深入钻研,而且能从所读的文章扩展开去。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四年级上册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如《长城》,提出“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如《火烧云》后的“我们这儿也有比较奇特的景物,我要去仔细观察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如《颐和园》一课后,引导学习课文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还有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加以思考,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的“我也要想想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

以上几个方面的扩展延伸,教师教学安排时要有所区别,有的要落实到每个学生,如小练笔,但要求不适合过高,小练笔主要是给学生增加练笔的机会,不能像每组一次习作那样要求;有的如课外阅读、观察,要鼓励学生去做,并为他们安排交流、展示的机会;像搜集资料这样的要求,有的地方可能受条件限制,学生难以落实,教师就要酌情给学生提供一些资料。阅读教学中的扩展延伸,基础是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一定要先让学生读进去,再让学生想开去,这个关系必须处理好。

以上5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前面已经讲到,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教材中也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老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可以再读读,特别感兴趣的也可以背背。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侧重于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习《白公鹅》《母鸡》这两篇略读课文时,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可以与前面的一篇精读课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表达方法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的八次口语交际,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与本组专题联系紧密,这2个特点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

口语交际与过去的说话课有所不同。说话课往往着眼于个体的说,可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而口语交际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编写四年级上册教材时,我们注重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下面分别就这几种类型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一些具体建议。

1.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教材中在提出这类口语交际的话题前,都有几句激趣的话,大多是由课文的学习引导到交流的话题,如“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在作家笔下,1个个小动物栩栩如生。你一定也想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吧?那就来试试。”教师要把这几句话转化为更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采用其他更适合本班学生的方式来激趣。

二是要让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中提到“要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中还提出,“可以边画边说,边做边说,边演示边说,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清楚。”要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的这个要求,想清楚了再说,把话说清楚。

三是要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交流的过程并不是1个1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1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语文园地一”和“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都提到听的同学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还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语文园地四”则提出:“想说同1种动物的同学组成一组,分别说说这种动物的特点,然后各组推出代表在班上汇报,看看哪一组介绍得最好。”这些提示,强调了在交流中的双向互动,也提供了一些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的方法。老师可以参考这些提示,来设计、安排具体的教学过程。

2.以讨论为主的口语交际,如,“保护文物”。

讨论和交流不能截然区分,只是侧重点不同。在上述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中,学生个人的发言应该能说三五句或一两段话,而讨论往往是围绕1个话题七嘴八舌。就“保扩文物”这个话题来说,还可以通过讨论,整理出几条来。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可以先分小组,在七嘴八舌发言的基础上,共同商量整理出几条来,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再在各组代表发言的基础上,共同讨论,整理出大家都认为比较重要的几条。也就是通过讨论,取得一些共同的认识。考虑到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文物,教学时,讨论可以从如何围绕保护长城开始,扩展到其他文物,或当地环境的保护。

3.在一定情境下的口语交际,如,感谢和安慰。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次口语交际在提示中提到的“假如有一天小钱跟捐献骨髓给他的台湾青年相遇,一定会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只是为了引出话题,不是要学生来讲小钱会怎样感谢那位台湾青年,这次要练习的应是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表达感谢或进行安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对别人表示感谢,也可能遇到需要安慰的人。但在课堂上并没有这样的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例如,让学生回忆一下,曾经得到班上哪个同学的帮助,怎样表示感谢?同学之间即可对起话来。再如,让学生说说有什么需要安慰的人,打算怎么安慰他?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感谢和安慰是实用性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要做到感情真实,说话得体。对此,教师应在学生交际的过程中作适当指导,但不适合当作知识来讲解。

4.进行看图比眼力的口语交际,要营造1种比赛的氛围,不要过早讨论,不要过早把答案暴露无遗,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步骤的安排上动动脑筋。

教材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步骤:先自己看图,与同桌交流一下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进1步仔细观察,然后在全班交流,说说从图上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还可以评一评,谁的发现多,谁说得好。最后再交流一下这次观察的感受。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把教学过程安排得更有魅力些,例如,开始的自己看图,看到了什么,别出声,在书上写一写;与同桌交流时,说悄悄话,别让其他人听见。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再提供几幅类似的图画让学生观察,进1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多角度观察的能力。

5.讲童话、演童话,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

这2个口语交际,是与习作合并编写的,可以讲或演读过的、了解到的故事,也可以讲或演自己写的故事。所以这次口语交际最好是在习作之后进行,先写后交流,这样,习作为口语交际作了准备,口语交际又成了习作成果的展示。进行这样的口语交际,要把握好要求。在“语文园地三”的讲童话要求中提到“要讲故事,不要读故事,背故事”,这一点一定要强调,即使是讲自己写的故事,也应该是讲,而不是读,背。对于演短剧,要求不能高,只要按照故事的内容,分出角色,适当配上些动作即可了。讲童话、演童话是口语交际的1种形式,而在此之前的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如何改编,如何分角色,以及共同进行排练,也是在进行口语交际。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是课内着重进行排练,课外另找时间演出;也可以是明确要求后,课外进行排练,课内看演出和评议,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作具体安排。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几种选择,除了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对此,可以有2种处理方法,1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1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1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提高口语交际训练效率的关键,是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要关注每1个学生,特别是胆子小,不大爱发言的学生,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照,更多的鼓励;还要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提高训练的效率,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这需要老师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经验。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习作教学从三年级起步。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语文园地八”的习作虽然与口语交际分开安排,但内容上联系紧密。之所以分开叙述,是为了突出“我们的奇思妙想”这个话题,而习作的题目不一定是这个。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小练笔与阅读的结合是多角度的,有的是写阅读时所想到的,有的是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写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有的则是把了解到的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记下来。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4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课标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就有“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到高年级,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要求。我们在中年级的教材中,不提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这样的名称,但在习作类型的安排上,兼顾写实和写想象。

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的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四年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特别强调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要求。我们在编写四年级习作教材时,也把体现这样的思想作为追求的目标。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只是提出1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例如,“语文园地二”中安排的习作,是这样引导的:“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己定。”而且提出“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进行修改加工,成为一篇习作”。再如“语文园地六”,安排了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进行看图写文的习作,同时提出:“如果你不想写这幅图画,也可以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选择,学生可以从中任选习作的内容与形式;而且有的可以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可以先写再说。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研究,体会到在习作教学中重视交流和展示非常重要,很有好处。首先,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能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获得成就感,这是激发习作兴趣的最好方法。同时,交流和展示能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仅仅是交给老师看的,从而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习作。而且,交流、展示本身就是很好的评改习作的方法,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观摩,可以共同提高对于习作的评价能力。

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台中:“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1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再如,“语文园地三”在写童话、编童话后,安排了讲童话、演童话,学生可以讲或演自己编写的童话;“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1个重要的方面。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文章都是要改的,这个改主要应当由自己来改。而且,认真修改也是1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我们编写中年级的习作教材,想体现这样1个思想,就是:修改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修改习作也作了引导,例如“语文园地四”,安排的习作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提出:“完成初稿后,写同1种动物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当然,在中年级,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求不能过高。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我们应该把握好这样的要求。什么叫“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我的理解,不能从语法的角度严格要求,主要是指别人看不明白的,或是与事实明显不符的,当然也包括一些错字和明显的用词不妥当的地方。

习作教材的这几个特点,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改革习作教学的精神。要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必须认真抓好习作前的指导、习作后的讲评、对学生习作的修改这几个环节,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多练。下面就这几个方面提点建议。

1.习作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作前的指导往往花时较多,有时整整用一节课。教师生怕学生不会写,写不好,于是指导得非常详尽,把写什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都一一交代,甚至列出具体的提纲,提供1大串词语。这样的指导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样详尽的指导,实际上是给学生的习作设置了许多条条框框,学生就不可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意思,写出来的习作也往往大同小异。

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写出有各自个性的习作,那种以1个模式来指导学生习作的做法必须改变。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许多老师体会到,作文前的指导主要应该抓好两件事,一是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进行这项习作;二是拓宽学生思路,使学生感到有很多内容可以写,至于究竟写什么,怎么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习作指导的时间不适合过长。特别是与口语交际联系紧密的习作,即可很自然地由口语交际引导到习作。

2.充分发挥习作讲评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过去,不少教师对习作前的指导比较重视,而对作后的讲评有所忽视,往往把本子一发,三言两语就交代过去了。实际上,讲评是习作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已经完成的这次习作是1个小结,对学生下一次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作文则是具体的指导。因此,一定要重视讲评,充分发挥讲评对学生习作的激励和指导作用。

习作讲评主要应突出2个环节。一是要突出习作的展示和交流。展示和交流的面要宽,可以是成篇习作的交流,也可以是精彩片段的交流;可以在全班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尽可能让较多的学生有向别人展示作品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向全班推荐习作,这有利于学生认真倾听,互相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二是要突出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可以安排小组互改再自己修改,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修改一篇习作的方法。有位老师选了一篇被同学推荐展示的比较好的习作来共同修改,经过集体讨论,改了错字和几个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改后让学生再读一读,大家都觉得比原来更好了。这个环节产生了很积极的效果,许多同学表示,自己也要把习作改一改,有的还提出准备重写。可见,这样的习作讲评对学生的激励和指导作用是很明显的。

有的组的习作给学生多种选择,在作后讲评时,无论是交流展示还是评改,都要兼顾到供选择的几个方面。例如,“语文园地六”的习作,有的是看图写的,有的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让他们都有展示和评改的机会。“成长的故事”那一组,习作的角度更多,有的写真实的成长故事,有的写“从《乌塔》想起的”,有的是针对来信写回信。讲评时,既要兼顾这几个方面,还要适当突出一下对写信的评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写信,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写,但要通过作后的交流与评改,使每个学生在怎样写信方面有所收获。

3.批改习作要尊重学生的表达,鼓励学生的进步。

学生的习作,是用语言表达他们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教师批阅时,要全面关注习作的语言和文中的思想内容。对于写得好的语句,可以用波浪线或用双圈标出,对于有创意的表达或独到的见解,还可以加上赞美性的评语。发现明显错误的词句,要用学生容易理解的符号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如果有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则应妥善引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例如,有个学生在写春节中的见闻时,写到有人将“恭喜发财”的“财”字横着贴,因为“发财要发横财”。显然,对这样的内容就不能熟视无睹,要通过面批等形式,使学生明白什么叫“发横财”,为什么不能发横财。进行习作批改,应该做到既目中有文,又目中有人,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思想感情,与成年人并不完全相同,学生的语言与成年人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时,要细心体会习作中所反映出来的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语言,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成年人的语言习惯去看待学生的习作。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讲过这样1个例子。她在一年级让学生写话时,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有个法国姨母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姨母是女的。”在成年人看来,“法国姨母是女的”是多余的话。但斯霞老师认为,小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姨母是女的,就写上了这么一句,这个话,正是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只要他不说“法国姨母是男的”,留在文中,没有关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斯霞老师有一颗童心,她是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想的。批阅学生的习作就应该这样。小学生的习作中常常会出现天真可笑的童言稚语,对此,尽量不要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去随意改动。对学生的习作,应该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健康发展。

4.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多练。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

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是1种有效形式,教材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无论是练笔的次数还是练笔的形式,都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

除了结合阅读的练笔,写日记是练笔的最好形式。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形式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引导学生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并且可以利用观察日记的材料,修改加工成一篇习作,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适合把写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使学生背上“老师要我写,不能不写”的思想包袱,从而被动应付。要使写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自己想写,爱写。在这方面,老师们创造的经验很多,例如,抓典型,树榜样;定期组织日记的交流、展示;汇编班级的优秀日记选。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开展综合性学习,沟通了课堂内外,增强了语文实践的机会,也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我们编写综合性学习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能力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还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四年级上册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引导的具体步骤是: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进行交流展示。与三年级的教材相比,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1步。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3个环节。

1.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

例如“成长的故事”这个综合性学习,教材中是这样布置的:“读了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故事,你一定深有感触。让我们来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可以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的亲人、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作文、编短剧、办手抄报的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先让学生把任务、要求,方法弄明白,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计划;了解谁的成长故事,用什么方法了解,怎样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还可以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

2.平时多加关心,并结合课文的学习适时引导、提示。

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并结合有些课文的学习,对综合性实践活动加以具体引导。如,中外童话单元,在《幸福是什么》一课后有个泡泡:“我想和几个同学合作,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后也有个泡泡:“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这些,就是在引导学生演童话、编童话,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也可以演别的童话,编别的童话,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比较广泛地开展起来,也为后面的交流展示作了铺垫,作了准备。

3.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展示台中提到的还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录音,拍的照片等。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

我们的体会是,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引导、辅导、帮助,这2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材是本着这样的想法编写的,而更切合实际、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必须依靠老师。

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材为老师们进行课改实验提供了凭借,老师们的创造性劳动使教材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教材的不足之处得到弥补。实验教材要经受实验的检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老师们在实验中积累的资料、创造的经验,将是修改教材的主要依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多作贡献。

五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二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特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这四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语文园地”里“我会读”给出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向我们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的草原画面。“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将学习前面几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对家乡的了解、热爱方面,畅谈家乡的丰富物产、美丽景色以及家乡的变化,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展示台”展示的是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此来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综观这几部分内容,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来安排的。

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从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而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者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我知道”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的拓展;“宽带网”则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一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了本组的内容。“我知道”与“宽带网”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结合学过的课文或一组课文,应该拓展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两个栏目的安排,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致的。比如,第三组“语文园地”中的“宽带网”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介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并列举了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此外,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以及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28个省都在哪里。这个内容的安排,联系本组的专题,同时提供部分拓展性材料,并布置学生自己可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有反映首都新貌的《北京亮起来了》,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最大的书》,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还有《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教师易教,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如,“渐渐地——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如,“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想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以上不同形式的练习,其目的在于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当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本册教科书,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是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像练习中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像学习伙伴吐的泡泡里的话,它们不是装饰或点缀,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如,《小鹿的玫瑰花》文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在《葡萄沟》之后,学习伙伴建议:“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根据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只是教学生,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组织学生去共同探究。这是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如,“语文园地二”中,引导学生发现部分汉字的构字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结构是一致的。“语文园地三”中,引导学生发现有部分相同的每组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语文园地四”中,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词的两个字调换顺序之后,新词与旧词的关系。为了增强趣味性,本册教材还设计了游戏式的内容,如,“语文园地一”中,引导学生发现人类发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这样编排,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汉字、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把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产生成就感。如,“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词句和书法作品。“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及同学之间做的词语接龙游戏。“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和关于这张邮票的故事。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了他们喜闻乐见的、能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的方式、方法,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并逐渐把学习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经常有机会展示课内外学习的成果,还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对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本册教科书,不论是题目的安排,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力体现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文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乙:“快说给我们听吧!”“语文园地五”之中的“读读背背”练习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知道‘暑相连’是指‘小暑’过后是‘大暑’。”乙:“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指哪四个节气吗?”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学习一项长期的任务。同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继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不受教材规定的识字量的局限。

阅读方面,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精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的消息》可在教学第一组课文时,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作为朗读检测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朗读比赛、演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

部分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展示台以学习伙伴展示的内容为引导,鼓励学生展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不断获得成就感。这些,都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

三、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

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如第一组,《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是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雷雨》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并把它写在日记里,“语文园地五”的“展示台”就可以将展示自己的日记这一内容加进去。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随时挖掘和运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要胸怀全局,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依然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教师应依托前三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姓名用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使学生更多地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因此,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人教社提供的期末测评意见中,对于识字的考察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设计的。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本册教学中,仍然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此外,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有人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进行阅读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感受。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对此,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要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册教科书除了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配有教学挂图、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教案、同步阅读、同步练习、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等配套品种。教师在使用本册教科书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难或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来信或访问人教网小语网站,网址是:,与教材编写者共同探讨、交流。

(李云龙执笔)

本文标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9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2341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