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纹身的起源与发展-浅谈视频网站发展两大重点 内容与资源掌握

发布时间:2018-01-04 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 经济学论文

一 : 浅谈视频网站发展两大重点 内容与资源掌握

老乐曾经在本博客上写过视频网站方面的相关文章,虽说有些模式已经验证了老乐的猜想,比如视频网站应该自行拍摄原创的视频节目,可以是网站组织拍摄,也可以是与视频节目制作中心合作拍摄、推出。目前,土豆网已经推出了系列节目,如“土豆天使”的选秀节目。算是验证了老乐的猜想吧。

目前看来,国内视频网站基本上已经有了不同的发展路线了。

1、与正版商合作的发展路线。有迅雷、openv等,发布的基本上都是正版的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等。其中迅雷是和各大内容提供商合作,openv则是CCTV的合作伙伴。有不错的发展空间,收入不错,用户喜欢,内容提供商也乐意。

2、Youtube式的微视频发展路线。有优酷、酷6等,发布的多为新闻段视频、个人发布微视频等。当然,也有与各大内容提供商合作,但我个人感觉用户看电影、电视剧更会选择迅雷等。个人认为,该发展空间有限。

3、网络电视台的视频发展路线。目前有土豆网等。也提供微视频,正版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等,但逐渐以网站自己制作的视频节目内容为主。这样的发展空间更大,因为与其付高额的版权费用,不如自己开发、制作视频节目内容,这样做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网友参与进来,也能拓展到线上线下。

网络视频电视台推出自行制作的视频节目,要比传统电视台更有优势:

推出不同内容的活动,通过互联网积极与网友进行互动,融入更多的社会化元素进去,品牌广告商更喜欢这样的活动进行广告宣传。

用户参与,可以让更多网友参与进来,通过网络积极互动。

更多的外景拍摄,吸引线下网友参与,更大程度地对品牌广告进行宣传。

自行制作或者参与制作的视频电影、电视剧,着重针对互联网用户,培训网络视频消费习惯。

可以说,传统电视台可以推出的内容,网络电视台基本上都可以做,而且网络电视台拥有更加互动、沟通的优势。这样的发展路线,更有前途和钱途。

4、传统电视台的补充。有凤凰宽频等。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传统媒体的网络补充,凤凰宽频通过对部分视频内容进行收费的模式,也基本上形成了一部分消费群体。这样的网络视频发展模式,不非所有网站可以操作的。

我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些人会对凤凰宽频的VIP内容进行付费呢?我想,终究还是内容的吸引力。

我在3中提出的网络电视台,也就是走原创内容视频发展路线的补充,先不说对该原创视频内容进行收费观看了,单从广告商那里收取广告费,肯定也会有不错的收入了。

我认为,视频网站发展,主要是两大重点,一是内容,一是资源掌握。其实,内容也应归属于资源掌握范畴。

内容方面,在视频网站上,也就是视频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个人拍摄节目内容等等。很多视频网站,在没有掌握内容资源的情况下,多半会选择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合作,在向内容提供商支付高额的版权费用的情况下,每个月还要支付高额的硬件费用和流量费用,造成视频的发行渠道给内容制作方打工的局面。都是内容惹的祸。

资源掌握方面,一是内容资源掌握,一是发行资源掌握。很多人肯定都想把这两方面的资源都掌握起来,但往往事与愿违。在发行方面,我个人非常佩服迅雷,通过迅雷下载软件,大大降低了硬件费用和流量费用,这也正是优酷等网站相继也推出P2P软件的缘故。

所以,视频网站不错的发展路线还是我上面提到的“网络电视台”模式。内容方面,逐步以自行制作的节目内容为主,兼顾其他视频内容;发行方面,视频网站自己拥有发行渠道资源,在想办法降低硬件成本和流量成本的前提下,结合内容,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

以上,是老乐对视频网站模式的浅显分析,望拍砖。

原文:http://www.laole.net/%e6%b5%85%e8%b0%88%e8%a7%86%e9%a2%91%e7%bd%91%e7%ab%99%e5%8f%91%e5%b1%95/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二 : 浅谈石家庄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浅谈石家庄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魏永旺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一年的俱乐部教学管理体会,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石家庄市健身俱乐部目前得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提出了俱乐部可持续性发展的几点建议。(www.61k.com)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现状;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俱乐部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健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石家庄市的健身俱乐部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好的发展也就是本世纪初。在短短的几年间,石家庄市的健身俱乐部有的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部分也已经倒闭或者勉强维持。因此,作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找出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健身俱乐部的组织机构和分工

健身俱乐部一般都有明确的组织分工,每个工作都有具体的安排,但每个组织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1.1组织机构:

每个俱乐部的店面都要具备以下几个最基本的部门,并且每个部门之间都有它相互合作与配合的工作:会籍顾问,主要是办理健身卡;私人教练主要给会员推销课程,并带领会员一起锻炼,最终达到健身的目的;前台主要是会员进入俱乐部要核对会员身份,寄存贵重物品,推销俱乐部的各类产品,例如:私人专柜,运动服装,饮料等。

1.2 各组织之间的关系

1.2.1会籍顾问与私教的关系:

会籍顾问不能说服顾客办卡时,私人教练可以帮其压单,介绍运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办卡的会有哪些实惠,使顾客可以下定决心购买健身卡,帮助会籍顾问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此时教练绝不可以推销自己的课程,否则会员很容易被高昂的私教价格吓住,影响了会籍顾问的工作,容易发生矛盾。

当顾客真正成为俱乐部会员后,会籍顾问是第一手了解会员经济水平及健身意识的工作人员,他们会给私教主管提供会员的详细信息,私教主管会按照各个教练的特点把会员合理的分给适合每个教练的手里,这样对推销自己的课程会提升很多成功的把握。

当会籍顾问遇到质量比较好的会员时会适时的推荐自己认为不错的教练,所以私教必须与会籍顾问融洽的相处,随时都有可能有意外的私教课售出,会
更多详细内容尽在黄金城健身俱乐部 www.61k.com

修008健身房卫生管理标准

健身会所基本回答问题

冰箱使用注意事项2

三 : 浅谈淮海戏的振兴与发展

浅谈淮海戏的振兴与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众多戏曲领域出现了大发展,如京剧、昆曲、黄梅戏等。淮海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地方特色和艺术形式,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改革,人们的审美情趣与以往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淮海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无法适应大众审美情趣的改变,导致受众群体数量逐年减少。所以,淮海戏的振兴与发展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课题针对如何振兴与发展淮海戏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这种文化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发扬流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淮海戏;振兴;发展
在苏北民间流行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听了淮海戏,三天不吃都满意;听了淮海调,一切烦恼都扔掉;听了淮海腔,就像灌了迷魂汤;淮海戏场醉一醉,回家干活不知累” 。[1]可见淮海戏在苏北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地方戏曲的发展受特定的地理、人文、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淮海戏起源已有两百多年,经历了一代代艺人的演唱和改进,现今已发展为苏北地区最主要的地方戏曲。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许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开始充斥着这个曾经落后的小渔村,欧美、港台流行歌曲,歌舞厅等现代娱乐场所对淮海戏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淮海戏艺术起源及戏曲特点
(一)艺术起源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淮海小戏”,旧称“肘鼓子”、“三刮调”、“拉后腔”、“拉魂腔”。淮海戏与柳琴戏、茂腔、柳腔、泗州戏等同出一源。[2]其流行于连云港、淮安、宿迁及徐州、盐城部分县区。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班发展为打地摊演出小戏。清光绪六年(1880)后,曾与徽剧、京剧等先后搭班合演,吸收了剧目,革新了唱腔,丰富了表演。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舞台上出现了女艺人,艺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淮海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组织了“艺人救国会”及“实验小组”,编演《柴米河畔》、《三星路》、《反内战》等现代戏。1947年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从此,小戏正式搬上舞台演出,并定名为“淮海戏”。
(二)戏曲特点
1.唱腔与咬字
淮海戏的唱腔既具柔美、凄婉之音,又不失亢、雄浑之声,其主要特点是地方特色浓郁,能快慢,可抒叙,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淮海戏的表演既诙谐幽默、乡土气息浓厚,又彰显着大气自然,充满乐趣。
淮海戏的声腔曲调,从集体上来说现在已形成了由基本曲调、辅助曲调及其它曲调共同组成的声腔体系。它的组腔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到现在已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既有曲调联缀的形式,又有板式变化的形式,也有曲调联缀和板式变化相结合的形式,还有在保持原有曲调特性的基础上吸收新鲜曲调相组接、相揉合,且又配合板式变化的形式。[2]
唱在戏曲中是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可以交待情节、抒发情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演员演唱当然需要一副好嗓子,如何正确应用、发挥、做到收放自如、刚柔并济,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处理安好节奏、速度、音准、咬字、共鸣、强弱、松紧、快慢等众多关系。[3]淮海戏依托的是苏北浓郁的地方语言,地方语言为唱腔的形成提供载体,地方戏只有依靠地方语言才能有长足的发展,笔者自己在生活中也接触过淮海戏,连云港文化活动丰富,民间戏曲盛行,这就为淮海戏在连云港民间的传承提供可能。
2.配乐与表演
戏曲的配乐,通常是指戏曲中除了唱腔以外,用来配合演员的念白和身段表演,营造和烘托场景气氛的音乐。在戏曲中,除了供演员演唱的唱腔音乐外,还有大量或描情状景,或渲染气氛、塑造音乐形象,或勾挂、衔接、转换、过渡,或配合演员表演的有着重要实用价值的配乐音乐。它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用于演员演唱的唱腔音乐、打击乐,共同构建了戏曲综合艺术中戏曲音乐的艺术形态。它是构成戏曲音乐艺术形态美和显示剧种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4]
淮海戏因以三弦伴奏,所以又称“三括调”,最早的淮海戏只有三弦和大锣伴奏;而如今淮海戏根据剧目的需要,制作灯光、布景、道具、演出也逐渐走上正轨,乐器也渐渐丰盛起来。[5]淮海戏的伴奏乐器有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管弦伴奏乐器包括:板三弦、二胡、月琴、淮海高胡、琵琶、板胡、笛子、扬琴、笙、唢呐等;打击乐器包括:板鼓、简板、大锣、塘沽、大鼓、小锣、铙钹等。
戏曲表演不仅注重语言的表演,更对表情、感情等非语言行为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表达的信息却多达93%。[6]淮海戏的表演,虽然也向京剧、昆曲等剧种学习了多种表演程式,但因其产生于农村,且长时期地服务于农民,所以,它的表演富有农村、农民的生活气息,带有泥土的馨香。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在观看了淮海戏的演出后写道:“正因为它来自农村,所以演出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无论曲调和表演都非常朴实。戏演得很生动,哏而不俗,嬉而不谑,蛮有风趣,也极具讽喻。”[7]昆曲是一种既和传奇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又不等同于传奇的演剧艺术,历代的艺人是这一艺术最主要的载体,是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逐渐地改造了许多原本属于“场上之曲”的本子,使之传唱不歇。[8]
二、淮海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文化鉴赏水平提升
1.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
在电视普及、歌舞厅风行等娱乐新潮的迅猛冲击下,戏曲观众被迅速分化、瓦解和改变。从年龄上看,青年观众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而尚未建立完备的戏曲观赏心理机制,因此,与老戏迷截然相反,他们由于对戏曲表演艺术的陌生而产生了极大的审美阻隔。而其他文化娱乐方式,或因其简便,或因其直接,或因其趋时,纷纷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也就是说,追善逐美、让人愉悦等戏曲观众原有的民族性心理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必通过观赏戏曲就能很方便地得到满足。既然观众审美心理中的伦理型情感需求可以很容易地从电视等其他媒介中得到满足,那么,人们从戏曲里渴望得到的应该是一种有所不同的心理满足。于是,希望戏曲能够提供更多的现代意识和艺术享受,便成为仍然围绕在戏曲周围的部分中青年观众新的审美诉求。
经济因素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介入并影响到观众的审美选择,只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这种因素逐渐上升到了主导地位。首先,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化、都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开始出现新的阶层分化,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这一阶层的人经济收入稳定、受教育程度较高。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暴发户”不同的是,他们不但追求物质享受,更渴望高品位的文化生活。这一阶层目前虽然还不是城市居民的主流,但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正在悄悄地改造着城市整体的审美风尚。特别是近年来,讲究表层感官享受和内在文化品位相结合的审美风尚,已逐渐成为主流。这种倾向影响到了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造成的通俗文艺高雅化和严肃文艺大众化的逆向互动,渐渐模糊了雅与俗的严格分界。以至于即使是在大众文化中,典雅、精致、独特、纯美等审美理念也日益成为公认的标准。
但淮海戏并不是无路可走,我们可以借鉴安徽安庆黄梅戏的发展战略,就可发现戏曲依旧可以与现代电视、歌舞剧以及网络媒体争夺观众。黄梅戏目前优势是:人气旺盛,观众要看黄梅戏,社会支持面广阔;领导关注,责任在身。安徽省的领导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传统:来者无不关心黄梅戏,而且都怕他任中衰落了黄梅戏,而成为“历史的罪人”。直至制订出这样的文化方略:“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为什么这般抬爱黄梅戏?当然就因为观众基础厚实,人民喜爱黄梅戏。[9]
2.人们文化鉴赏水平提升
法国社会学家柳•戈里特曼认为,“精神文化造就的是真正的物质繁荣。这种文化既是最高层次的审美的,也是效率最高的生产性的。他说,在社会经济生活的结构与那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精神文化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惊人的对应。”[10]
社会生活日子复杂多元化,人们每天都在接受新鲜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文化鉴赏水平逐渐得到提升。但凡流行艺术,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受到人们的极度欢迎,却禁受不住时间的考验。长时间接触形式通俗、内容浅薄的流行艺术,人们深刻认识到流行艺术在塑造人的审美情趣,改善人的生存哲学方面根本无法与传统古典艺术相媲美,于是开始重新欣赏古典艺术,比如歌剧、舞剧、戏曲等。
从目前整个世界的形式来看,流行艺术在横向上拥有众多的受众,而古典艺术在纵向上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世界性的古典文化,地方传统艺术形式不断的呈现在世界人民的文化舞台中。在中国有据可考的剧种270多个,国粹京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等都开始重新进入大众生活。人们文化鉴赏水平的提升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有重要联系,当代中国中产阶级收入稳定,受教育程度高,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物质,而是高品位的文化需求。
淮海戏作为流行于苏北的地方戏,在如此大好的社会形式下,应积极改革,使得淮海戏适应人们审美情趣,深入大众生活,以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
(二)演出环境无法满足淮海戏的发展需求
淮海戏作为一种“小戏”,听众市场显然没有当今流行艺术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演出酬劳,人们要享受淮海戏这种艺术表演肯定要受演出时间和地点的制约。淮海戏出现的场合主要在城镇和乡村的婚丧嫁娶;业余爱好者之间的娱乐交流;专业剧团或艺术工作者的学术研究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对人们进行耳濡目染才会深入人心,拥有更多的支持者。淮海戏演出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不足,导致淮海戏演出无法进行
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之所以投入不足,对城镇地区来讲,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基层领导对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中心工作忙起来不要。对农村地区来讲,主要原因是乡镇财力不足,无力投资。有的地方,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考核,做一时的表面文章,检查组来了找几间房屋应付一下,检查组一走又物归原主,文化站成了超级“流动站”。当前,在不少农村,文化设施大多数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投资建设,至今已破旧不堪,尤其是乡镇电影院1/3以上是危房,有的已经倒塌。特别是在近年来城镇规划过程中,文化设施大多处在镇区的黄金地段,由于工业开发、道路建设等原因,1/3的文化设施流失,被随意挤占、挪用、变卖。[11]
2.文化站队伍建设不足,导致淮海戏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业余团队要靠文化站专职干部去抓,因此文化干部个人的文化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业余团队的建设成效。当前文化站干部队伍建设却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年龄老化、素质不高;二是专职而不能专用,人才大量流失;三是通过不当手段安排不懂文化的人进文化站,占编制、拿工资、不干事。造成没有文化的人出不去,有专业才能的进不来。
基层文化干部人心浮动,有的改行,有的被随意抽调,也有的尽管还在文化工作岗位,但观念比较旧,很少有更新知识的机会。文化站在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历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得淮海戏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就必须有一支高度负责、“一专多能”的文化队伍。
三、淮海戏发展存在困境的原因
(一)演出形式单一,后继人才匮乏
1.演出形式没有跟随时代的步伐
淮海戏长期扎根于人民群众中,不但能适应舞台演出,也能在街头、乡村“摆地摊”。它的音乐唱腔非常丰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城乡民众在行路、干活、休憩时都要哼唱淮海戏。它的演出有极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民间色彩,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如猪吊腰、鸡刨塘、野鸡溜、驴打滚、狗拜年、鳖爬走、脚尖走、膝盖走、鬼扯转、穿八字、矮步蹬等演出形式,极其生动有趣。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的优势不言而喻,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淮海戏如果不能适应现今人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演出形式,而是继续走“群众路线”,长此以往定会被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取代。
2.后继人才数量在减少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是淮海戏活跃和辉煌时期,自90年代开始,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普及,特别是港台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多元化,对淮海戏的兴趣也逐渐淡泊,尤其在年轻人中少有听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忙于生产经营,生活节奏加快,听众越来越少,年老的艺人难以继续演唱,年轻艺人纷纷改行,出现后继乏人、濒临灭亡的危险。目前,淮海戏已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抢救和保护承载着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淮海戏,对研究、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郭妍琳[12]曾在一个市场调查中,对戏曲艺术的主要消费人群进行了调查:
表一戏曲演出与观众偏好比例
年龄戏曲话剧歌舞晚会
京剧地方戏总计
20岁以下22.50%17.50%32.50%45.00%40.00[www.61k.com]%
2135岁27.45%22.95%45.90%41.18%57.84%
3650岁43.40%31.82%62.26%39.62%43.40%
51岁以上51.79%34.42%68.85%39.29%58.93%
总计35.46%27.18%53.95%41.04%52.19%
从上表可以看出,戏曲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群,同时可以看出地方戏曲与传统的京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还是有所差别。淮海戏的发源地是在连云港的海州,一代代老人见证了淮海戏成长过程,同时也奠定了淮海戏的群众基础。所以,淮海戏在地区发展中若轻视中老年听众,对中老年市场以及中老年听众存在偏见,势必影响淮海戏的推广和发展。
在连云港市县和农村,人们最长见到的戏曲形式就是淮海戏和黄梅戏,因为她是用地地道道的“连云港话”演唱的家乡戏。[13]受语言因素的影响,淮海戏被更多的人群接受,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听淮海小戏成了他们节庆娱乐的主要活动。而由于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的增强,许多外来文化或者大都市文化占据了大多数学生的业余生活。受此影响,现在的年轻人能够静下心听淮海戏的已经不多。
(二)专业剧团体制陈旧,剧目创新匮乏
1.深化剧团体制改革
淮海剧团不断深化改革,以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在全团实行了“演职人员聘任制度”、“创收目标责任制度”和“演出奖励分配制度”,特别在剧组聘用、工资分配等方面加强了改革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打破了常年困扰剧团的大锅饭现象,充分调动了演职人员的艺术创造力和工作积极性。
江苏省淮海剧团作为宣传和发展淮海戏最核心的剧团,她的体制和模式将决定着全省淮海剧团的发展,其成立于一九五六年,剧团长期活跃在苏北的广大城乡,深受群众欢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工作者在深化体制改革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来调动广大技术工作者投身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要使艺术工作者真正享受到该给的效益并通过深化改革得到实惠;通过财政支持、部门联姻等方式,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剧团内部人事编制、行政职能改革,增强剧团综合实力。
2.剧目创新机制
剧目是一个戏曲的核心,有了好的剧本,一出戏就成功了一半。淮海戏剧目大多来源于苏北地区的现实生活,反映民风民俗,广大的淮海戏艺术工作者要深入生活,获得好的素材进行创作。近几年淮海戏在许多重要的演出场所都有露脸,但是演出的剧目大多是传统的优秀剧目,反映新时期新生活新事物的剧目基本没有。剧团应鼓励相关剧目创作者创作新作品,适当的时候进入较高一级剧团进行培训和学习,新剧获得成功时,政府文化部门或者剧团应给与相应的奖励,并为创作者提供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
(三)政府文化部门管理不完善,市场策划意识淡薄
1.政策和法规支持不够
地方党政机关要积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典范。中国共产党对弘扬民族文化历来是重视和支持的,江苏要建设文化大省,地方戏曲的振兴和发展是其建设的主要内容。历史和现实让我们知道,淮海戏的发展与江苏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淮海戏艺术是江苏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反映了苏北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反映了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政府政策支持和保护淮海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淮海戏观众的精神需求而去种点儿“食粮”,也不仅仅是为了保住淮海戏从业人员的“饭碗”,而是涵盖着对江苏地域文化的一种敬重。保护淮海戏就是保护江苏文化。
虽然淮海戏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先后成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淮海戏剧团自身发展、剧目创新上给予了扶持和帮助,但在政策和法规上的而支持还不够,中共江苏省委提出了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江苏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地方戏曲不仅不能缺位,而且应该有所作为。但是如何去“作”,怎样来“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到位”,就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立法缺失”恰恰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首要问题。我在国家文化部网站收集了国家有关戏曲的法规政策,最具法规特征的竟然还是1951年由政务院颁发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文化立法的最新动态是,包括戏曲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列入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在国家关于戏曲保护的新法没有出台之前,江苏省的人大立法机构或政府职能部门,有没有可能先行制定一个地方性法规或政策,参照国家对昆曲、京剧的扶持保护方法,对江苏省各地剧种的发展历史、艺术价值、人文价值,给予恰当的界定;对地方戏的保护范围,保护方法,保护责任和保护机制,作出全面的规定;对有功者奖,有过者罚,有罪者惩,特别是对社会各界扶持、保护地方戏的行为给予明确的激励和税惠。我相信,作为经济强省,江苏完全具备了为保护和扶持地域文化而立法建章的气魄和实力。
2.市场意识不强
作为文化管理部门,地方戏振兴与保护是其重要的工作,文化部门可以依靠媒体对淮海戏进行大力度宣传。当前,江苏省的电视、报纸、广播和出版业,形势大好,效益大好。然而,对于同属大文化范畴的地方戏,关爱提携之情却渐行渐淡。以电视为例,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就发了《关于开办戏曲栏目保护弘扬地方传统戏剧的通知》,明确要求尚未开办地方戏曲栏目的省级电视台要创造条件,尽快开办地方戏曲栏目。尽管邻近江苏省的上海、浙江、安徽、山东和河南等省级电视台都开办了戏曲频道或栏目,而江苏省电视台的多个频道、上百个栏目中,已鲜见地方戏的踪影。究其原委,据说是因为收视率太低。
我们不能说,电视台不播或少播地方戏就是变相剥夺了部分纳税人公平享受文化产品的权力。但是,中央台和部分省市台的戏剧频道和戏曲栏目办得很红火却是不争的事实。江苏省地方戏目前还拿不出广告费、制作费来包装自己、营销自己,更缺乏与现代传播技术共舞的平台。所以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与媒体应对淮海戏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和扶持。
四、淮海戏发展的对策
(一)丰富演出形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城乡结合丰富演出形式
当今社会人们强调城乡一体化,但艺术亦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淮海戏在农村不受场地的限制,有个落脚的地方就能开唱表演,群众将演员围在中间,精彩处必将获得阵阵喝彩声。而此种表演形式完全复制到城市的淮海戏演出,将会显得十分冷清和不协调。同一种戏剧,同一个剧目,在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应以不同的模式呈现。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人们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戏曲演出只有跟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调整和丰富演出形式,甚至可以借鉴戏曲之外的演出形式,比如流行艺术、话剧艺术、歌剧艺术等,满足大众文化消费心理,才会在文化市场环境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2.专业剧团带动业余剧团的发展
据文化部艺术司统计,目前我国民间职业剧团已达3000多个。在戏剧越来越被城市人冷落,很多专家开始呼吁保护这一民族艺术的同时,民间职业剧团却让戏剧在广大农村继续红火着。民族戏剧艺术在农村还如此红火,一方面是因为农民观众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依旧浓厚,另一方面,更依赖于常年在村镇中演出的这些民间职业剧团。在农村活动的民间职业剧团,在给农村送去一台台好戏的同时,对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戏剧艺术,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体制的多样化是如今民间剧团生存的现状,以社会力量兴办地方剧团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各地剧团出现了种种不同的经营机制和运作方式。不少原来靠国家财政负担的县级剧团,通过深化改革,开始走向市场,激发了内在活力,不仅减轻了国家负担,还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相对业余剧团来说,专业剧团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不管是在剧目演绎、剧团管理还是在市场运作层面。
3.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戏曲人才的培养具有其特殊性,无法像义务教育一样在广大群众中进行普及,这就要求专业淮海剧团和文化管理部门做出长远规划,为地方戏剧的振兴、发展与保护培养年轻的淮海戏继承人。
目前淮海戏演员的主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具有淮海戏传统的家庭、淮海戏爱好者、依靠淮海戏演出谋生者。此种发展模式意味着地方文化淮海戏必将走向衰亡。连云港从2011年起,在连云港艺术学校开设淮海戏曲班,戏曲班计划招生40人,其中30人学费全免,招生对象主要为小学五、六年级在校生。学生除了学习淮海戏专业课程外,还继续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学习地点全部在市艺术学校。这些学生都属定向招生,艺术学校已与市淮海剧团签订了协议,淮海戏曲班毕业的所有学生将全部被市淮海剧团接纳,从事专业的淮海戏曲表演、传唱、研究。连云港文化部门的做法为免费培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提供了可能。进入新世纪,国内许多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都十分重视地方戏曲的开发和利用,以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厚重。可以想象,淮海戏作为一个地方戏曲,如果操作好的话,一定会成为一张独具魅力的名片。[11]
此种培养模式为淮海戏的振兴与发展提供了无价的人才储备。另外政府部门或者剧团应该为成人淮海戏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并且让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成人的领悟能力比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总结出使得淮海戏更好发展经验。
(二)整体创新,借鉴其他优秀剧种发展之路
1.淮海戏剧团和剧目整体创新
目前,淮海戏在全省有十几个专业剧团和众多的业余剧团,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艺术鉴赏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淮海戏在充分保留其优秀剧目,表演形式的同时,摈弃一些陈旧、空泛的内容。
首先,剧团内部进行改革。凭能力和技艺竞争考核上岗,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剧团,对表现突出要奖励,反之要适当处罚。上岗员工定期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参加培训直到合格;其次,剧目进行创新。近几年淮海戏剧目基本沿袭以往创作形式,虽有部分创新,但注入的现代元素还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剧目的好坏是一场戏成功的关键,如果剧目不好,表演者根本无法演绎,最终对淮海戏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京剧的发展之路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长时间的积淀和积累。京剧艺术要振兴和发展。除了要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秀文化传统意识和表演艺术形式外,还必须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革。
首先,开拓与培育新市场,是京剧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方面,在京剧还不拥有足以维护自己生存的市场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确立积极开拓与培育市场的战略意识。
据原上海京剧院院长、现在的艺术总监黎中诚先生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京剧院提出改革思路,喊出了“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口号,但是一进入市场后,他们发现满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好,面对着多元化的演出市场,京剧插进脚很难,更无法占领市场;于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们又提出了“创造市场、适应市场”的口号,但是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市场定位依然不准确,市场运作效果不佳;到了2l世纪初,上海京剧院总结了以往的经验,经过多方研究和多年实践,又提出了“开拓市场、培育市场”的口号。通过向上海市委要一些有利于京剧发展的政策,加强同上海市有关部门协调、沟通,请专家将京剧艺术划分、简化为若干种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在一些大、中、小学校中进行京剧知识的普及教育,比如“在音乐课中加入京剧名段欣赏和学唱,在文体课中加入京剧舞蹈或身段练习,在自读课文中加入京剧故事讲述”等,逐步引导青少年关注、接触、了解、喜爱京剧艺术,从而达到培育观众、培育市场的目的。
其次,努力创作排演出符合时代要求,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传统艺术手段和创作,大力开拓、培育新的演出市场,强化现代审美意识完美结合的剧目精品,是开拓培育市场战略能否奏效的关键。而建立一支具有管理,深化体制改革,是当前京剧艺术振兴综合艺术整体优势的艺术队伍,是开拓培育市场战略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首先,管理者要懂专业,如果管理者对被管理的专业不懂好坏,不识轻重,不知所云,其管理效果可想而知。其次,管理者要懂管理。管理是门技术更是门艺术,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特别能干的人,但一定是知人善用的人;不一定是冲锋陷阵的人,但一定是运筹帷幄的、决战千里之人。强化管理,是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13]

3.昆曲的发展之路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荣登榜首。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得到国际的公认,被视为肯定文化特征,促进创造性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时代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发展。
淮海戏的发展还可以参照“昆曲”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实施特殊政策,像对待博物馆那样,将“艺术博物馆”的昆曲基本设施好好建设,将昆曲从业人员“养”起来;抢救昆曲文化遗产,凡属优秀剧目而被发掘、抢救出来的,应予重奖;昆曲本身也要改革;改革过去昆曲在境外上演时只是为了宣扬昆曲艺术而不计较经济效益的演出方式;改革昆曲观众很少的局面,出路在于在文科大学里,把昆曲作为一门了解中国戏剧艺术精华、提高文化素养的必修课。[13]
(三)强调市场策划意识,积极与政府和企事业合作
1.强调市场策划意识
(1)戏剧创作的策划
首先,为哪些人写戏,写什么样的戏适合他们的口味,怎样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去吸引他们看戏。策划者都应有个市场预测,至少应该有个社会调查,由编导提供信息,策划者才能作出决定;其次,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故事情节、题材和人物命运更能引起观众群体的喜爱,也是艺术创作与市场接轨的策划内容要素;最后,选用什么样的演员,聘用什么样的导演,运用什么样的戏剧形式使戏剧市场更加宽泛,这是策划中的重要因素。[12]
(2)市场培育和导向
由于戏剧市场目前处在不健全的时期,戏剧市场的培育和导向就更为迫切。一个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应具备交换、价值实现、供给调节、反馈、服务等功能。但目前我们难以完全做到。所以戏剧市场的培育要在依靠文化人自己的同时,还要依靠政府和新闻舆论的引导。戏剧市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戏剧人的不断创作演出形成的戏剧环链而逐步培育起来的。
2.积极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
现代营销理念会给淮海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企业有营销文化,文化也需要营销,那么,文化与企业合作将会带来巨大的效果。剧团应丰富传统宣传手段,创新法制宣传形式,改进传统宣传方式,增强针对性、实用性和群众的参与性,从数量和质量上实现突破。[15]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和组织,企业的发展又以信誉为重中之重,这点常识我们在生活中许多方面都可以得到体现。比如走进琳琅满目的超市,面对同类商品我们肯定会选择信誉好或者知名度高的品牌。那么,如何让人们了解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一直在寻求的目标。淮海戏作为专业的文化形式,其生动古朴的表演会带给人们在流行艺术形式当中所没有体验过的艺术盛宴。只要剧团与企业友好合作,必然会取得双赢的效果。所以,淮海戏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和政府合作,获得政府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富足的物质生活使得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担忧。正因如此,众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比如京剧、昆曲、黄梅戏、民歌等,在如此良好的社会背景下淮海戏要顺应时势,跟随戏曲文化发展的步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淮海戏。我们相信,在政府、剧团和广大淮海戏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淮海戏的未来一定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 张溪,王安顺.振兴与发展淮海戏的思考[J].剧影月报,2003(4).
[2] 朱彬,皇甫启彬.淮海戏声腔构成及其发展[J].剧影月报,2002(3).
[3] 姜国贵.谈淮海戏音乐唱腔的发展[J].剧影月报,2001(4).
[4] 张国居.我对“唱”“做”的一点体会[J].戏文,2011(2).
[5] 李宏权.谈谈戏曲配乐[J].中国音乐,2011(3).
[6] The Closet Drama and Performers’ Revisions in Traditional China[J]. Chinese Culture, Taipei, 1992(03).
[7] 汪人元.京剧“样板戏”音乐纲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56.
[8] 陈辽.也谈昆曲的保护和发展——有感于昆曲或联合国殊荣[J].剧影月报,2001(4).
[9] 金芝.优势论——黄梅戏发展的历史经验[J],黄梅戏艺术,2011(1).
[10] Noel Barnard, Monumenta Serica[M]. England: 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1958:37.
[11] 倪金雷,高建立.制约连云港市农村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对策[R].连云港市第二届文化理论新研讨会征文,2011(7).
[12] 郭妍琳.戏曲如何应对文化经济时代——戏曲的观众问题与市场策略探析[J].艺术百家,2011(6).
[13] 张庚自.中国舞台剧的现阶段.张庚自选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24.
[14] 尤涅斯库.戏剧经验谈[J].朱静,译.成都:外国戏剧,1983(4).
[15] 汪人元.戏曲音乐的现代转换[J],艺术百家,1997(3).

四 : 浅谈理性人假设理论的不足与发展

浅谈理性人假设理论的不足与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人”理论谈到了理性人假设的理论,简单的介绍了其理论的发展史。从对“五人抓豆子”例题的分析中发现了传统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理论解释的局限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可操作性。从而引出了新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理论的重新概括这一话题,并着重对“有限理性”“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理论进行了介绍。从中可以发现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对理性人假设理论完善。
关键词:经济人 理性人假设 有限理性 行为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卡尼曼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史密斯两位教授。他们分别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从而解释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时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奖。其中,卡尼曼教授的研究使经济学界开始反思正统经济理论关于理性人行为的某些公理性假设,以更加逼近真实世界的人类行为,从而使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得以提高。而史密斯教授所创立的实验经济学,则通过在可控实验环境下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分析和考察,来检验和完善正统的经济学理论。在这里两位教授获奖的意义不仅是拓宽了整个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激发了人们对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等经济学基本命题的反思和对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新审视。我们在这里将比较系统的指出传统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理论局限性和当代新经济学家对该理论的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1.从“经济人”到理性人假设的发展
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前提假设就是理性人假设,经济学家们从研究对象的利己主义和理性行为的角度出发,将理性人假设作为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和一切经济学命题或解释的前提。关于理性人行为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假设,该假设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个人是完全理性和自利的,他们会合理利用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来估计将来不同结果的各种可能性,然后最大化其期望效用。在经济学说史上,亚当•斯密明确地把自私自利的经济人确定为经济分析的出发点。正因为此,他才能够出色地描绘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在后来的发展中随着问题的展现,经济人假设逐渐演化为理性人假设,强调经济主体总是追求其目标值或效用函数的最大化,至于这种目标是利己还是利他则不作具体地界定。主流经济学的成功在于它的有理性的自私人假设恰好描绘了日常经济活动及其它一些活动中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里的大多数活动中,其追求满足和快乐的根本动机都具体表现为利己动机。因此在古典经济学家们那里,理性人假设就成为一种“经济人”假设或“最大化原则”。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人天生具有追求个人利益的动机,“经济人”在通过市场活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增进了社会利益;“经济人”是按照经济理论行事的理性人,市场是“经济人”和经济理论存在的前提。直到今天为止,西方的经济理论事实上依然是把斯密的经济人作为不言而喻的分析前提,并且进一步认为经济人行为的准则不仅是追求一般的自身利益,而且是追求最大限度的自身利益。

2.传统理性人假设的不足及对组织的危害
根据传统经济人理论,当理性人在做做决策的时候他的策略选择是尽可能的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这种思想为前提的情况下,在一个组织中,则存在着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够想象的结局。笔者将在对下面一个“五人抓豆子”*的博弈问题中来分析其缺点及危害。
2.1五人抓豆子的问题及分析
例题如下:
有五个囚犯依次抓一个布带里面装的100颗豆子,他们无法互相交流,但他们都很聪明,是绝对的理性人。规定抓到最多豆子和最少豆子的人将被处死。如有抓到相同数目的人将一并被处死。他们的目标是先求保身,再求更多的害人。*
对该题的分析如下:
(1)他们都是绝对聪明的理性人,在决策的时候肯定会先考虑到自己的生存问题(我简称为“自保原则”)。遵循“理性人”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此时他所追求的最大个人利益是先求最大可能的生存,后求害死别人),第一个选择的人肯定会选择抓20颗,因为只有其平均数(100/5=20)时,其被包在中间的机会最大,即存活的可能性最大。
(2)第二个热依次抓的时候他会考虑到第一个人策略,并且可以从剩下的球的数目得知第一个人拿走了多少,根据“自保原则”他的策略会是尽可能的靠近20(才开始会避免选20一起死),这时其可行集为(19.21)当中选择一个(只有紧靠着20的数才能够使得后面的人没办法在他们中间找到空隙,生存下来。他此时的策略也和第一个人一样,先求自己最大可能的生存,再害人,以下情况相同不在叙述)。此时,第二个人就会考虑一个“从小原则”(其本质就是为了保证自己存(www.61k.com)活的几率最大),选择19。
(3)第三个人开始选择策略的时候,他很清楚第一和第二个人的策略,因为这是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五个人都是绝对理性人,其策略的选择是相互影响的,这就是博弈论中的“完全信息动态分析”。所谓“完全信息动态分析”就是指在这个博弈进行的每一步当中,要选择行动的参与者都知道这一步之前博弈进行的整个过程。)。他就会发现第一个人的策略是选择20,第二个人的策略是选择19。根据“自保原则”和“从小原则”他的策略会是18,依次可以得出第四个人的策略,选择17。
(4)此时,一共还剩下26个球(10020191817=26)和一个未抓球的第五个人。此时他的可行集为(1~2…26)。不难看出不管第五个人选择其可行集中的哪一个数作为其策略X时,其都是必死的(如选择1≤X≤16,第一个和第五个死;选择26≥X≥21,第五个和第四个死:选择16<X<21,第五个和第一、二三、四中任一个人的数字相同,其也必须死)。分析图如下:

当第五个发现其是必死的时候,必然感觉到不公平。问题出现了,根据对此题中“理性人”选择策略本质(最大可能的追求生存机会,并更可能多的害人)的推测,他一定会谋求更多的人和他一起死。此时,在解决这个“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时候就必须依赖“逆向归纳法”。
(5)第五个人是必死的,这个已经成了一个公共信息,而第五个人
是足够理性的,因而他的策略必定是前者四个人中一个选择的样。如果第五个人的策略是选择19,即和第二个人选择的一样,最后博弈的结果是第五个人和第二个人选择的结果一样,一并被处死。而第一个人选择的20最大,第四个人选择17最小,他们也将被处死,活下来的只有第三个人。继续如果第四个人选择17、18、20,都会得出一个结果,第四个人必死,只能活一个人。
(6)当第四个人猜测到第五个人做出的决策,他是必死的时候,他也会选择谋求更多人死的策略,即选择的结果和前三个人中任何一个相同。如其选择17,而第五个人也选择的是17,博弈的结果就会为第三、第四、第五个人一并被处死。而第一个人的选择是20最大,第二个人选择是19最小,也会被处死。
(7)由此往下推,就不难得出第三个,第二个人的策略也都是选择20。分析图如下:
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五个人都选择20,一并被处死。这个“完
全理性人博弈”的例题的最终结果是很让人吃惊的,也是大家在现实社会中所想不到的,充分的暴露了其理论的阴暗面和不足之处。“理性人”在博弈决策中的消极性及破坏性是传统经济学所没有想到的。
2.2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组织,任何组织都是由一个个的自然人组成的,自然人是一个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当自然人在为了其各种利益达到最大化时做出策略的选择则不可否认的存在着“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等负面情况。而这种思想广为流传的话,小到会破坏一个家庭的和睦,一个公司的经营;大到可以破坏一个国家的安定,更可能亡国。因此传统理性人假设的思想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传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下,现实的人都被约化为一个简单的孤立的数学模式中的理性人。实际上这种以完全理性假设搭起的学说是难以通过实证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研究人的内在本性的,也无法全面地观察和解释现实中人的经济行为。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只研究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不涉及这些单个经济行为的相互影响和关系;第二,只研究经济效率而不涉及社会分配的公平问题;第三,只研究有益经济行为而不涉及有害经济行为;第四,只考虑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个人利益的内在冲动力而没有考虑到外部环境、社会制度等因素所产生的外在压力对个体经济行为和积极性的影响;第五,只考虑经济效益和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规律性,而忽略了这些经济行为背后的伦理和公平问题。这些局限性使传统经济学不能真正回答什么是效率和公平,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当今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3.新经济学对理性人假设理论的发展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卡尼曼教授和史密斯教授,以表彰他们对现代经济学所作的贡献:卡尼曼“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从而解释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决策”;史密斯则“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时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这一举动从另一方面反应了新经济学家对理性人假设理论的重新思考。在这里我们不得不首先提到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笔者认为其理论和02年两位诺奖得主的理论有着某些联系或者可以说有着启示意义。
3.1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
西蒙从更接近现实的人类理性可能和限度两个基本方面,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理性的限度是从这样一个事实中看出来的,即人脑不可能考虑一项决策的价值、知识及有关行为的所有方面……人类理性是在心理环境的限度之内起作用的。” 这种限度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在人的内在因素方面,具体原因一是行为主体的知识不完备性:人们力争理性而又被束缚在其知识限度之内,解决的有效办法只能是把一个仅含有有限变量和有限后果的封闭系统,同它所在的世界上的其他部分隔离起来;二是对行为后果预见的困难:由于后果产生于未来,在给它们赋予价值时,只能凭想象来弥补,然而对价值的预见不可能是完整的;三是对真实行为而言,人们只能想到全部可能行为方案中的很少几个。其次的原因是“人类理性是在制度环境中塑造出来的,也是在制度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制度(组织)对个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组织和制度能让群体内的每一成员稳定地预见到其他成员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二是组织和制度向群体成员提供了一般性的刺激因素和注意导向器,他们引导着群体成员的行为。因此西蒙认为“我们可以把社会(组织)制度视为对个人行为的制约,通过约束个人行为,使之服从社会所要求的刺激———反应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伦理、价值观以及社会规范对理性行为的作用。由于了伦理、价值观以及社会规范对理性行为的原因。理性人的实际行为只能是在主观理性和组织理性约束下的“有限理性”。用西蒙的话说就是“试图理性但只能有限达到”。在西蒙看来,“以有限理性替代完全理性的主要意图是在寻找‘足够好’的行动路线时,以满意化的目标取代最大化的目标”。还可以理解为有限理性是人类得以在远远超出自身计算能力的复杂世界生存下来的因素。
西蒙的有限理性假设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在经济行为中,由于受到所掌握信息、知识的内在原因和制度伦理、规范的外在原因限制而不可能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完全理性”;另一方面也为经济学家们从修正和完善理性人假设的角度认识和克服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寻求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2卡尼曼的行为经济学理论
卡尼曼的行为经济学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且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预期理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机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他认为: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的两倍。这契合了卡尼曼等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比如你会看到有人为了省5元而花6元的汽油费开车去批发市场购买几包卫生纸,或者是你也会看到有人花不少钱为一件家具购买服务合同但这家具根本不会坏,或者是当股市繁荣时股民会欣喜若狂跟风买进,而股市暴跌股民又诚惶诚恐地迅速出货,而这些行为都无法用传统的理性与自利假定来解释。
卡尼曼等人的许多实验和调查都同样表明了为何人们会从理论上看是理性的实际上却非理性,而人的非理性同样是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对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或决策时在乎不关心样本的大小,也就是“样本无关”机会以偏概全、以小见大(或典型现象)。例如,投掷6次硬币如果出现4次正面2次背面,人们会将这个结果“推论”到投掷1000次的情况,因而高估出现正面的概率。这也说明人们往往会过于简单地将对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建立在少量信息的基础上。例如,如果一个金融分析师连续推介的几个股票随后的表现都很好,那么投资者一般会对之十分信任,反之亦然。卡尼曼还与特韦尔斯基提出了“预期理论”。他们的研究表明,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好像取决于结果与设想的差距而不是结果本身。也就是说,人们在决策时,总是会以自己的视角或参考标准来衡量,以此来决定决策的取舍.卡尼曼认为,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的两倍。可见,大部分新古典理论关于偏好的假定都是缺乏根据的,人们的视角不同,其决策与判断是存在“偏差”的。经过大量的实验,卡尼曼得出了预期理论三个基本原理:一、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三、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概括卡尼曼的理论成果,不难发现其主要的突出点在于首先分析了在不确定情形下,人们的判断会因为依照“倾向于观测小样本”形成的小数法则行事,或因为对于容易接触到的信息的熟悉和对主观概率准确性的盲目偏信,而导致决策行为系统性地偏离了基本的概率论原理。其次,在与特维斯基的合作中,他系统地陈述了“预期理论”,并且用基于参考水平的两步决策假说解释了人们厌恶损失的心理,解决了过去“期望效用理论”不能解释人们明显的风险偏好行为,完善了在不确定情形下的人类决策行为理论。
随着卡尼曼的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在世界范围了激发起新一代的经济学和金融研究者将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应用于人类内在的行为动机的研究,掀起了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研究热潮。
3.3史密斯实验经济学理论
史密斯认为:以往经济学理论都是没有经过试验的理论,这些理论仅是一种假设,它被接受(或拒绝)的基础是权威、习惯,或对于假设的看法,而不是基于一个可以重演的严格证实或证伪的过程。在史密斯教授看来,历史上,经济学的方法及论题曾被假设为一种非实验性的学科,它只像天文学或气象学而不像化学与物理学。经济学家通常只会以有关的人类偏好及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成本与技术的假设,力图根据长期观察所产生的一些经济结果去理解经济学的作用。但是实际上,经济学与天文学有很大的差别,而正是这种差别性对理解经济学方法有相当的意义。一、是天文学汲取了经典力学与量子物理中全部有关理论(而这些理论是在严格的实验室中产生的)。而经济学则没有一组相似测试行为的原理可能经受可控的实验性试验,这样也就无法为人的个体行为的研究提供可观察操作的基础。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相结合以建立起一条可沟通的桥梁。二、是天文学的数据是由天文学家为了科学目的而努力收集到的,但经济学的大部分数据是由政府或私人机构为了非科学的目的收集的,所以天文学家对于他们的数据的科学可靠性是直接负责的,而经济学家则不然。史密斯的经济学的实验室方法就是为经济学家设定一种直接的责任,即把可控的过程作为生成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而这些过程也可以由其他实验室重现。正因为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过程是可控的,也就可能为这种研究提出数据采集过程的严格标准。实验经济学可以把可论证的知识引入经济学领域,使人们了解真实的市场运作模式,同时,实验中的可控过程也是生成科学数据的基础。因此,传统经济学的科学性是值得怀疑的。在史密斯教授的实验经济学的开拓性研究中,不确定性下个人的偏好及市场行为是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后来它发展为把个人偏好的实验研究扩展到了测量负的所得税及其他因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测量对电力、住房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上,从而使得把经济学整个研究确立在对市场行为的研究上。目前,在产业组织理论与反托拉斯经济学中,实验性方法已应用在检查垄断、合谋及有关反竞争性措施的影响上,应用到自然垄断及它对于规模经济、进入成本、可竞争的市场假设的关系等市场行为的研究上。而且作为一种一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实验方式来把握人的市场行为,就可以从根本上了解现实经济发生了什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实验经济学方法为研究人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一种可观察的途径。
我想我们可以归纳成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他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运行可控的实验现场及其电子交易系统,以现实的人作为“市场参与者”,史密斯建立了检验不同的经济理论有效性的实验方法。他所做的实验是给以后起了示范作用,与整个经济系统,就是实际的经济环境结合得更完美;其次是使用现金动机(即“导出价值方法”),史密斯在实验中创造了现实世界中的激励,以帮助研究者理解现场为什么具有并如何发挥其功能,利用实验经济学所允许的对市场的可控研究,并使用严格的检验方法,史密斯的实验方法允许研究者了解市场如何及为什么对“博弈规则”——实际上是法律、制度及机制作出反应,从而使得无论研究者还是政策制定者均可从实验经济学中学到许多有深远价值的东西;再次是通过实验发现了机制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升到市场经济研究的焦点;而且发现并发展了与现实市场效率相同的实验市场中机制的效率的评估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另外发现投机行为可以在实验市场中研究,并且投机行为可以产生与经典理论平行的均衡;还有他开拓了实验经济学广泛的实际应用领域。包括政策制定,可以先做实验,比较哪一个政策好。史密斯特别强调用证据来验证理论。他通过设计科学的实验来验证或否证已有的经济理论。他特别强调科学的实验设计,这体现在他对实验经济学的方法论的开创性贡献上。他发展的“导出价值方法”已成为实验经济学的标准工具。他还特别强调,在做实验时要向实验对象提供充分的物质激励,以减少决策成本所带来的扭曲。他意识到,如果实验环境能尽可能和真实的市场环境相匹配,并进行重复性的实验,结果就会更令人信服。他的成果对经济学学科而言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其一是在方法论上,建立了经济学的实验方法,打破了经济学不能用实验室中的实验来研究这一公认的论断;其二是对原有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在某种意义上卡尼曼的工作可能是更基本的。而史密斯所进行的经济学实验考虑人在实际中的行为,因而可直针对已有的经济理论进行实验,检验其正确性,并由此导致经济理论的重新思考,一方面可导致对人的行为的分析,另一方面还可导致对其他经济因素的分析。另一个重要区别在心理学上的实验只能检验人的瞬时选择行为,而经济学实验则可用于考虑整个经济过程人的动态行为。因而前者不能考察长期经济行为的后果,而后者则可分析人在动态过程中的行为调整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二者的区别正体现了他们对经济学上关注人的行为方面的互补性。随着他们的发展,有朝一日他们会更加融合。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实际上是心理学、物理学和经济学的一种融合,虽然还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从这种思考方式看出,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是和其他学科的发展有着精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经济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应用,博弈论在生物学中的运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方面的工作也将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诺奖评委会的注意。
*注:五个人抓豆子问题是我和朋友很久在某个网站上看见的。具体分析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能力有限,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评委指出,包涵。
参考文献:
1.《经济人!假设的辨析》 张旭昆 《浙江学刊》2002年第2刊
2.《从理性人的假设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高 核 《经济探索》2002.12.24
3.《博弈论基础》 罗伯特.吉本斯(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分析:他们为什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易宪容 《南方周末》2002.10.17
5. 主流经济学挑战者的福音 黄卓 姚伟

本文标题:浅谈纹身的起源与发展-浅谈视频网站发展两大重点 内容与资源掌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182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