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金兰湾:金兰湾-简介,金兰湾-历史
金兰湾,越南东南部重要军港、海军基地。在富庆省南部海岸。港湾深入内陆17公里,由两个半岛合抱成葫芦形的内外两个海湾,内港金兰,面积60平方公里,湾口仅宽1300米,外港平巴,水深10-22米,湾口宽约4000米,口外水深30米以上。该港入口狭窄,地势险要,便于防御,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金兰湾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通道,距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航线只有1小时航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金兰湾_金兰湾 -简单介绍
金兰湾航拍图金兰湾卫星图金兰湾港位于越南东南部,距离南沙群岛约600公里,该港入口狭窄,地势险要,便于防御,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其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称为亚洲第一军港。
金兰湾示意图由冲空山和凤凰山两半岛合抱成葫芦形的内外2个海湾,外港平巴,水深30米以下,湾口宽三、四千米,口外水深30米以上。内港金兰,面积60平方公里,水深1-16米,湾口宽仅1,300米,湾长20公里,宽6公里,可停泊航空母舰及成百艘舰艇,战略地位重要。主要港口和基地位于内港西岸的巴巍。空军基地在金兰半岛上。半岛南端金兰角,设有通讯中心。
金兰湾是世界最佳天然深水港之一,在越语中意为"淡水泊"。位于越南东南海岸庆和省境内,北纬12度线上,四周被高约400米的群山环绕,由冲空山和凤凰山两半岛合抱成葫芦形的内外2个海湾。
外港平巴,水深30米以下,湾口宽三、四千米,口外水深30米以上。内港金兰,面积60平方公里,水深1-16米,湾口宽仅1,300米,湾长20公里,宽6公里,可停泊航空母舰及成百艘舰艇。
港湾深入内陆达17公里,宽6公里,水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湾内平均水深16至25米,最深处达32米。由于水深湾阔,港内可停泊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上百艘万吨级大型军舰。主要港口和基地位于内港西岸的巴巍。空军基地在金兰半岛上。半岛南端金兰角,设有通讯中心。
位于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水路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同时,金兰湾距离中国南海较近,也是其战略价值之一。
金兰湾_金兰湾 -历史
1975年越南统一之前,法、日、美等国曾先后使用过金兰湾作为军事用途或海军基地。
法国占领印度支那后,将金兰湾开辟成大型商港,军舰也可以在此加煤补给作为军舰停泊点(只补给,不是正规的军港)。但是法国远东舰队(或称“法国太平洋舰队”)主要停泊点不是金兰湾而是东京湾(北部湾)和上海港,在印度支那的主要休整地是海防港(现在越南海防)。
日俄战争中法国是沙俄盟友,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1904年9月底抵达金兰湾休整加煤补给,沙俄波罗的海舰队的上百艘战舰曾聚集于此。两个月后出海去海参崴(途中爆发了“黄海大海战”)。沙俄是最先将金兰湾作为大型军港使用的。
1935年,法国开始在此修建海军基地。1940年,金兰湾被日本帝国占据,成为其入侵马来亚和荷属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的基地。
1945年到1954年,法国进驻。其后,美国于1965~1967年曾耗资3亿多美元对金兰湾港进行扩建,其中包括1个机场、两条2800米长的跑道和机库。
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973年到1978年,苏联的军备开支比美国多出近1000亿美元。随着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苏联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日益膨胀,当时的苏联领导人甚至宣称,“地球上没有1个角落不在苏联的考虑之列”。于是,苏联向西方世界发动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攻势,其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也酝酿成熟,并付诸实施。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越南实现统一,军事实力大幅提升,越军人数达到100万,且拥有美国撤军时留下的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美制新式武器装备,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各自的战略利益驱使下,苏越关系迅速升温。
1975年10月,越南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了抗美战争后的首次访问,苏联动员了100万群众夹道欢迎。
从1976年起,苏联加大了对越南的军事援助,平均每年为10亿美元,越南对苏联的依赖性日益加大。
1978年6月,在苏联的帮助下,越南成为“经互会”的正式成员国;11月,苏联与越南签署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
作为苏越结盟的重要条件之一,越南在1979年将金兰湾基地交由苏联使用,苏越双方签订了为期25年的租约,此后,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海军补给设施和电子侦听装备。这样一来,金兰湾成为苏联在东南亚推行霸权的跳板,它在西太平洋的前哨从海参崴向南延伸了2000海里,推进到南海和暹罗湾,逼进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马六甲海峡。
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同它从阿富汗向海湾的推进,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局面。苏联已经把它的西线(欧洲)同东线(亚太)、南线(中东、海湾)连接起来,从而为完成其全球战略部署迈出了极为重要的1步。
20世纪70年代,苏联扩张战略体现为三条战线:西线、南线和东线。
西线是苏联与美国争夺的重点,苏军3/4的兵力部署在苏联欧洲本土和东欧,总数达320万人,另外还部署了80%左右的中远程导弹,70%的海军力量,74%的空军和空防军力量。这些力量的投放使得苏联军事实力在欧洲占据了优势地位。
在南线,苏联加紧推行南下战略,大力加强对中东、非洲的渗透和扩张,直通南方油源和资源通道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从侧翼围堵欧洲。1979年12月,苏联出兵10万大举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对外扩张的严重升级。苏联企图利用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和已经被其控制的南也门,从东北和西南两翼向波斯湾地区展开钳形攻势,打开南下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大门,以形成对欧洲的迂回包抄之势。
在东线,苏联积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1978年11月,苏联同越南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此后,越南实际上变成了苏联南下扩张的前进基地。苏联支持越南前领导人黎笋的“印度支那联邦”计划,并将原美军在越南的海军基地金兰湾变为苏联的海军基地。在这以后,苏联将其侵略扩张的东线与南下战略联系起来,进而将东西两线联系起来。
1979年5月2日,在中越自卫反击战结束2个月后,苏联和越南签订了苏联海军使用金兰湾作为物资技术保障站的协议,期限25年。之后这里建成了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全部基础设施都进行了改造,附近机场常驻1个独立混成航空团。根据条约,港口内可最多可部署10艘水面舰只、8艘潜艇和6艘辅助船只。金兰湾物资技术保障站主要执行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第17分舰队舰艇的后勤和技术保障任务,保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执行作战任务的苏联海军官兵在此休整。基地油库容量7000吨。苏军在金兰湾部署了反潜和导弹武器基地,以及技术维护部队。军事设施的警卫和防御则由苏联海军陆战队分队负责。
1979年2月28日,苏联海军第一批后勤辅助舰船进泊岘港。至这一年年底,共有35艘次舰船在岘港和金兰湾港口作短暂休整。
1980年1月,苏联太平洋舰队开始派舰船赴南海值勤。同年6月,进驻岘港的舰队改驻金兰湾。
金兰湾1980—1982年间,到金兰湾进行休整的苏联舰船经常保持在10—15艘,其中“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曾先后于1980年和1982年两次赴南海活动,并三次在金兰湾进行补给休整。
1980年6月后,进驻岘港的战斗机全部改驻金兰湾机场。金兰湾机场平时保持4架飞机,每2个月轮换一次。从1983年开始,苏联在南海活动的各型舰船逐步增多,并逐渐趋于稳定。苏联派驻金兰湾舰船通常保持在20—30艘,其中作战舰船有4—6艘,每半年轮换一次;其余为后勤辅助舰船,每3—四个月轮换一次。
1983—1987年,苏军海军舰船以金兰湾为基地在南海海域进行演习、训练和侦察。1983年11月,苏联太平洋舰队航空兵还自本土派出9架“獾”式图—16型轰炸机进驻金兰湾机场。
自1979年以来,苏联先后对金兰湾基地的码头、机场进行了扩建,并修建了两座卫星通信站。1984年初,苏联将其海军陆战队一个营的兵力部署于金兰湾。第二年,苏联与越南在金兰湾成立了联合军事基地司令部,并配备了各种侦察设备和人员。到这一年年底,金兰湾基地已成为苏军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
20世纪80年代,金兰湾作为苏美海上军事抗衡的重要桥头堡,是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在正常情况下,该基地驻军最多达4000到7000人,部署1个中队的16架图—16轰炸机和1个中队的14架“鞭挞者”式米格—23战斗机。远航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的苏联军舰都在这里加油、补给和修理,常驻金兰湾基地的苏军人员及家属达1万余人,美国情报部门称该设施是“苏联境外第3大设施”。
1988年4月,苏联海军撤出了在南海值勤的导弹巡洋舰,此后基本上停止了向那里派驻大型水面作战舰只担负值勤任务。1989年10月,苏联撤出了驻金兰湾的通信指挥舰,并撤走了海军陆战营的部分人员和装备。1988—1991年上半年,苏联海军在金兰湾只保持了10—15艘舰船。1991年下半年,太平洋舰队又从金兰湾撤走约3/4的军舰和飞机。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金兰湾基地的使用权。
但俄罗斯和越南在金兰湾基地使用问题上的分歧加大。越南计划将金兰湾转为民用,于是不断向俄罗斯施压,试图迫使其撤军。在俄罗斯看来,随着其军事战略的收缩,金兰湾基地的军事价值也明显降低,加之俄罗斯国内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昂贵的费用。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加快了从金兰湾基地撤军的步伐。
1991年12月22日,驻扎在金兰湾的最后一艘大型军舰、8000吨的“斯皮罗诺夫海军上将”号驱逐舰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由于经费不足,加之管理不善,原驻金兰湾的一艘舰艇上的4名海军预备军官因营养不良和过度操劳而死。此外,燃料短缺也极大地影响了舰艇出海航行。同时,越南也不断采取措施,限制俄罗斯人员进出基地并加强基地的巡逻和对进出金兰湾港的俄罗斯船只和飞机进行严格审批。至1992年3月,俄罗斯在金兰湾仅保持有3艘后勤船只,驻扎在金兰湾的军事人员和随军家属逐步减少到1000人。
1995年12月12日,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的5架苏-27战斗机,在结束了马来西亚国际航展的返途中,有3架飞机在越南金兰湾军事基地上空神秘地失踪了。金兰湾的悲剧夺去了俄空军4名优秀特技飞行员的生命。这是俄空军历史上惨痛的一天,也是世界特技飞行表演史上悲痛的一天。
20世纪90年代,俄越两国不断就金兰湾的租金问题进行磋商,但两国有关这一问题的谈判最终由于租借价格问题而搁浅。
2000年9月,俄罗斯勾销了越对俄110亿美元债务中的85%,但越南继续要求俄每年缴付4亿美元的金兰湾租金。按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根本无力承担,于是只好放弃。
2001年俄罗斯领导层决定不再延长与越南的条约,提前解散了金兰湾海军物资技术保障站,最后一批俄罗斯军人于2002年5月离开金兰湾
金兰湾_金兰湾 -三国基地
越南金兰湾1975年越南统一之前,法、日、美等国曾先后使用过金兰湾基地。法国侵占印度支那后,将金兰湾开辟成大型商港,军舰也可以在此加煤补给作为军舰停泊点(只补给,不是正规的军港)。但是法国远东舰队(应该叫“法国太平洋舰队”)主要停泊点却不是金兰湾而是东京湾(北部湾)和上海港,在印度支那的主要休整地是海防港(现在越南海防)。
金兰湾_金兰湾 -军事强国
越南战争时期的金兰湾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越南实现统一,军事实力大幅
提升,越军人数达到100万,且拥有美国撤军时留下的价值几十亿美元的美制新式武器装备,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各自的战略利益驱使下,苏越关系迅速升温。
1975年10月,越南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了抗美战争后的首次访问,苏联动员了100万群众夹道欢迎。
从1976年起,苏联加大了对越南的军事援助,平均每年为10亿美元,越南对苏联的依赖性日益加大。
1978年6月,在苏联的帮助下,越南成为“经互会”的正式成员国;11月,苏联与越南签署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
金兰湾_金兰湾 -南下战略
“威斯康星”航母空袭了越南的金兰湾在南线,苏联加紧推行南下战略,大力加强对中东、非洲的渗透和扩
张,直通南方油源和资源通道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从侧翼围堵欧洲。1979年12月,苏联出兵10万大举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对外扩张的严重升级。苏联企图利用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和已经被其控制的南也门,从东北和西南两翼向波斯湾地区展开钳形攻势,打开南下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大门,以形成对欧洲的迂回包抄之势。
在东线,苏联积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1978年11月,苏联同越南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此后,越南实际上变成了苏联南下扩张的前进基地。苏联支持越南前领导人黎笋的“印度支那联邦”计划,并将原美军在越南的海军基地金兰湾变为苏联的海军基地。在这以后,苏联将其侵略扩张的东线与南下战略联系起来,进而将东西两线联系起来。
金兰湾_金兰湾 -短暂休整
1979年2月28日,苏联海军第一批后勤辅助舰船进泊岘港。至这一年年底,共有35艘次舰船在岘港和金兰湾港口作短暂休整。
1980年1月,苏联太平洋舰队开始派舰船赴南海值勤。同年6月,进驻岘港的舰队改驻金兰湾。
1980—1982年间,到金兰湾进行休整的苏联舰船经常保持在10—15艘,其中“明斯克”号航空母舰曾先后于1980年和1982年两次赴南海活动,并三次在金兰湾进行补给休整。
金兰湾1980年6月后,进驻岘港的战斗机全部改驻金兰湾机场。金兰湾机场平时保持4架飞机,每2个月轮换一次。从1983年开始,苏联在南海活动的各型舰船逐步增多
,并逐渐趋于稳定。苏联派驻金兰湾舰船通常保持在20—30艘,其中作战舰船有4—6艘,每半年轮换一次;其余为后勤辅助舰船,每3—四个月轮换一次。
1983—1987年,苏军海军舰船以金兰湾为基地在南海海域进行演习、训练和侦察。1983年11月,苏联太平洋舰队航空兵还自本土派出9架“獾”式图—16型轰炸机进驻金兰湾机场。
自1979年以来,苏联先后对金兰湾基地的码头、机场进行了扩建,并修建了两座卫星通信站。1984年初,苏联将其海军陆战队一个营的兵力部署于金兰湾。第二年,苏联与越南在金兰湾成立了联合军事基地司令部,并配备了各种侦察设备和人员。到这一年年底,金兰湾基地已成为苏军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
20世纪80年代,金兰湾作为苏美海上军事抗衡的重要桥头堡,是苏联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在正常情况下,该基地驻军最多达4000到7000人,部署1个中队的16架图—16轰炸机和1个中队的14架“鞭挞者”式米格—23战斗机。远航印度洋、太平洋等海域的苏联军舰都在这里加油、补给和修理,常驻金兰湾基地的苏军人员及家属达1万余人,美国情报部门称该设施是“苏联境外第3大设施”。
1988年4月,苏联海军撤出了在南海值勤的导弹巡洋舰,此后基本上停止了向那里派驻大型水面作战舰只担负值勤任务。1989年10月,苏联撤出了驻金兰湾的通信指挥舰,并撤走了海军陆战营的部分人员和装备。1988—1991年上半年,苏联海军在金兰湾只保持了10—15艘舰船。1991年下半年,太平洋舰队又从金兰湾撤走约3/4的军舰和飞机。
金兰湾_金兰湾 -使用权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金兰湾基地的使用权。
但俄罗斯和越南在金兰湾基地使用问题上的分歧加大。越南计划将金兰湾转为民用,于是不断向俄罗斯施压,试图迫使其撤军。在俄罗斯看来,随着其军事战略的收缩,金兰湾基地的军事价值也明显降低,加之俄罗斯国内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昂贵的费用。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加快了从金兰湾基地撤军的步伐。
金兰湾机场1991年12月22日,驻扎在金兰湾的最后一艘大型军舰、800
0吨的“斯皮罗诺夫海军上将”号驱逐舰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由于经费不足,加之管理不善,原驻金兰湾的一艘舰艇上的4名海军预备军官因营养不良和过度操劳而死。此外,燃料短缺也极大地影响了舰艇出海航行。同时,越南也不断采取措施,限制俄罗斯人员进出基地并加强基地的巡逻和对进出金兰湾港的俄罗斯船只和飞机进行严格审批。至1992年3月,俄罗斯在金兰湾仅保持有3艘后勤船只,驻扎在金兰湾的军事人员和随军家属逐步减少到1000人。
20世纪90年代,俄越两国不断就金兰湾的租金问题进行磋商,但两国有关这一问题的谈判最终由于租借价格问题而搁浅。
2000年9月,俄罗斯勾销了越对俄110亿美元债务中的85%,但越南继续要求俄每年缴付4亿美元的金兰湾租金。按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根本无力承担,于是只好放弃。
2001年6月,越南总理潘文凯在日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俄海军撤离金兰湾后,越南将不会允许任何国家将金兰湾用作军事基地。2002年1月,俄外交部表示,俄在2004年后不再继续使用越南金兰湾军事基地。5月2日,俄罗斯海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克拉夫琴科上将宣布,俄罗斯将于2002年5月3日提前将金兰湾的全部设施移交给越南。
越南胡志明市的《西贡经济时报》就金兰湾的发展方向问题采访了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范文茶说:“现在还谈不上要把金兰湾变成越南中部经济中心的问题。我们也不会再考虑把金兰湾租给哪1个国家,如果出租给外国,他们的军舰就要进来。现在的情况与以前不一样了,金兰湾是1个对我们保卫国家有利的基地,我们为什么要出租给外国?”他还说,金兰湾地方不大,在经济上并无优势可言,但对越南的国防却很重要,因此越南不会将金兰湾变为经济区。
金兰湾_金兰湾 -南海海湾
2.金兰湾
Cam Ranh Bay
越南语作Vinh Cam Ranh。
越南中南部的南海海湾,南北长约32公里(20哩),宽16公里(10哩),素被认为是东南亚最优良的深水港湾。分内、外两湾︰外湾平巴湾以金兰角岸外的平巴岛为屏障;内湾金兰湾口仅1.6公里(1哩)宽,不受季风和台风袭击。西岸的柑林(Cam Lam, 旧称巴巍〔Ba Ngoi〕)港曾为法国海军基地,1905年俄国舰队赴对马海峡途中在此停靠。1941年该湾被日军占领,1945年日军撤出。1965年美军在此建起260平方公里(100平方哩)的大型供给基地和机场,1972年移交给南越,1975年被北越军占领。
二 : 王开湘:王开湘-人物简介,王开湘-人物经历
王开湘 (1908—1935) 又名黄开湘,江西省弋阳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先后在赣东北苏区和中央苏区工作。在赣东北苏区历任上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兼政委。参加过长征1935年底患伤寒病逝于陕北罗汉川。当地立有墓碑,碑文为“人民的功臣王开湘烈士永垂不朽”。1933年1月随红十军调人中央苏区,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结业后任红七军团十九师师长、红一军团供给部政委、一师政委、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政委。1935年9月份,带领部队攻占天险腊子口,打开红军北上大门,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他突患伤寒,11月上旬,患伤寒病逝于陕北罗汉川(有说法认为因不堪忍受病痛,王开湘用手枪自杀)?。
王开湘_王开湘 -人物简单介绍
王开湘 ,江西弋阳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先后在赣东北苏区和中央苏区工作。在赣东北苏区历任上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赤色警卫团团长、红十军八十二团政委、红十一军_三十二师师长兼政委,并当选为闽浙赣省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1933年1月随红十军调人中央苏区,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结业后任红七军团十九师师长、红一军团供给部政委、一师政委、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政委。长征途中调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
王开湘_王开湘 -人物经历
沉毅忠厚,果断机智,1935年5月初,北渡金沙江,单独完成佯攻昆明、牵制敌军的任务,并指挥部队化装成敌军连克3座县城,完整归队。抢渡大渡河时,与政委杨成武率部克服大雨倾盆、山高路滑、敌军阻拦、黑夜行军等困难,两天时间飞奔300多里,从敌人手中夺取泸定桥,全军顺利过江,转危为安。过草地时,为全军开路,与恶劣自然条件奋战6天,为全军踩出了一条通道。1935年9月份,带领部队攻占天险腊子口,打开红军北上大门,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他突患伤寒,11月上旬,患伤寒病逝于陕北罗汉川(有说法认为因不堪忍受病痛,王开湘用手枪自杀)?。
三 : 郁陵岛:郁陵岛-简介,郁陵岛-历史沿革
郁陵岛(朝鲜语:???,罗马字:Ulleung-do),日治时期原名松岛,欧洲人称其为Dagelet,为一火山岛,位于朝鲜东海(日本海)上,距离朝鲜半岛120公里,面积73.15平方公里。行政区属于韩国庆尚北道郁陵郡。此岛与日韩间争议的独岛(日本称竹岛)距离约90公里。
郁陵岛_郁陵岛 -简单介绍
郁陵岛(ullungdo)立于韩国东海之上,其面积73多平方公里,岛上居住着1万余名岛民。
当地没有污染和蛇,而多香树、风、美女、水、石,因而有三无、五多岛之说。不过由于远离韩国大陆,同时交通费不低,所以是中国人极少到达的旅游目的地。
最特别的是,郁陵岛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钟状火山岛,以最高的圣人峰为中心,沿海岸线形成了村庄,北面的山坡上有喷火山口塌陷后形成的罗里盆地、卵形盆地,而岛上几乎没有平地,海岸也大部分是悬崖峭壁,形成绝美而壮观的景致。
郁陵岛_郁陵岛 -历史沿革
新罗时期(公元前57-公元935)智证王(500-514年在位)在位的512年异斯夫占领于山国后曾将郁陵岛称为羽陵岛、武陵岛等。
因岛上森林面积大,“郁陵岛”以森林苍郁而得名,1915年改称现名。
郁陵岛_郁陵岛 -地理概况
郁陵岛位于韩国庆尚北道郁陵郡郁陵邑,主岛周围还有竹岛、观音岛等。郁陵岛更是前往独岛(日本称竹岛)的必经之路,两岛相距仅90多公里。由于这一片区位于韩国最东端,在韩国旅游业中地位显赫。
郁陵岛东西长10公里,南北长9.5公里,海岸线长56.5公里,面积73.15平方公里。位于北纬37°29′,东经130°54′,距离韩国蔚珍140公里,距离独岛(日本称“竹岛”)92公里,呈五角形,属于韩国庆尚北道郁陵郡。
该岛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钟状火山岛,最高处为圣人峰(海拔984米),以此为中心,沿海岸线形成了村庄。北面的山坡上有火山口塌陷后形成的罗里盆地、卵形盆地。
郁陵岛_郁陵岛 -资源环境
全岛总人口约1.9万(1980年),约一半居民从事渔业。过去曾种植玉米、土豆、大麦、薯类等农作物,现在广泛种植山野菜和草药。
岛上几乎没有平地,海岸也大部分是悬堐峭壁,冬季多雪。岛上有山茶树等650多种植物,近海由于寒暖流交汇,盛产鱿鱼、明太等。
其中尤以鱿鱼的品质为上,因而成为郁陵岛有名的特产。自古以来这里没有盗贼、污染和蛇,而多香树、风、美女、水、石,因此有三无、五多岛之说。
乘游船在郁陵岛的海上可以观赏该岛美丽的风光。从海上可以看到岛的全景以及竹岛、观音岛的水上自然双洞、烛台岩、大象岩、三仙岩、狮岩等,这些都是足以游客们赞不绝口的名胜;
岛上有山茶树等650多种植物,近海由于寒暖流交汇,盛产鱿鱼、明太鱼等。其中尤以鱿鱼的品质为上,因而成为郁陵岛有名的特产。
郁陵岛_郁陵岛 -主要景点
独岛
很多人来郁陵岛,是冲着独岛来着。独岛位于郁陵岛东南侧87.4公里处,分为东、西两座,并有30多个附属小岛。面积虽小,却是所有韩国人都知道的一座群岛。上独岛很不容易,不仅仅是因为敏感,更是因为要根据天气情况决定你能否去郁陵岛,然后再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开船去独岛,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决定你是否能登上独岛,这么多重的限制,使得登上独岛成了很多人的梦想,据说有人去了十次郁陵岛都没能登上独岛。
上独岛,并不需要那些申请材料,买了船票就能去。到独岛的船有好几个选择,出发前最好能预订船票并打电话确认清楚。
从郁陵岛乘船到独岛东岛港口,下船后只允许停留20分钟的时间。在船上最有意思的发现就是除了韩国人之外,船上还有很多日本人。登上独岛的人都无比开心,不少人都一路小跑把所有能收到相机里的美景全照了下来。由于独岛本身属于“天然保护区”,可以在码头附近遥望西岛,周围走走还可以看到稀奇古怪的岩石和海猫。另外,岛屿周围因寒暖流交汇有许多鱼儿,还可以看到稀贵鸟类。
竹岛
竹岛:只有一两户人家的小岛
坐船周游郁陵岛,可一定要去竹岛。这个竹岛并不是日本称独岛的那个竹岛,而是韩国的竹岛,就在郁陵岛旁边。竹岛距苎洞港东北方向4公里、道洞港7公里。现在只有一户两人居住在那里,那里自生很多竹子。这个岛与郁陵岛不同,它没有水源,接雨水用作饮用水。这里最特别的就在于螺旋形台阶是进入这个岛的唯一入口。去岛的路上有很多海鸟跟着船飞行,如果准备了一些面包或者虾条,当你扔出去的时候,海鸟嘎吱一声就会叼住。
该岛距韩国郁陵岛本岛只有92千米(49海里),故在晴朗的日子里,站在郁陵岛的圣人峰上可以依稀望见独岛;而距离日本最近的隐岐诸岛有161千米(86海里)。在地质成因上,它和郁陵岛一样由460万年至200万年前熔岩喷发而形成,独岛上现还可以看到三个火山口,全部位于东岛,西岛无喷出口。
郁陵岛_郁陵岛 -旅游指南
签证
签证:韩国团体旅游签证以及由指定代理机构申请的个人旅游签证由原来的四个工作日延长到五个工作日,而符合直接前往领事馆申请个人旅游签证的个人,其签证时间也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大幅延长到约10个工作日。
交通
往郁陵岛发船的港口中,距离首尔最近的是墨湖,而船最大最舒服的则要属浦项。整个行程中需要使用电话问询的地方很多,但大多工作人员不会使用外语服务。韩语较困难的游客可致电旅游咨询热线+82-54-1330(英、日、中)或+82-2-1330(英、日、中)请求帮助。
客船时间表
冬季客船运行随天气多有变动,请提前咨询。
从7月末到8月中旬的旺季,船只增加为1天往返两次。
航线信息
航线 /船名/船载量/陆地启航时间/郁陵启航时间/次数/所需时间
浦项-郁陵(道洞)/sunflower号/815名/10:00/16:00/一天往返一次/三个小时
厚浦-郁陵(苧洞)/sunflower号/341名/10:00/15:00/不定/三个小时
墨湖-郁陵(道洞)/Hankyoreh号/445名/10:00/15:00/一天往返一次/2小时30分
郁陵(道洞)-竹岛/sunflower号/815名/14:00/从郁陵出发)15:40/(从竹岛出发)每月第1个周六/一个小时
郁陵(道洞)-竹岛/Hankyoreh号/445名/14:00/(从郁陵出发)15:40/(从竹岛出发)不定期/一个小时
郁陵(苧洞)-竹岛/sunflower号/341名/14:00/(从郁陵出发)15:40/(从竹岛出发)不定期/一个小时
住宿
道洞是一切的中心,所有的汽车、出租车、轮船都从这里出发并返回这里,在此留宿最方便。但其他地方的景色更美丽。郁陵Dae-a度假村整洁、漂亮,却与道洞港距离较远,有些不便。景致最好的秋山一家。还有一家就是位于道洞邑的skyhill。民宿选择很多,大概3万韩币一晚。
美食
郁陵岛的风味即使外国人也觉可口,尽可放心大吃。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红蛤饭、藤壶饭、烤药牛肉、野菜拌饭等。除野菜拌饭要属罗里盆地的餐厅最好以外,其他的风味餐厅都聚集在道洞邑。道洞邑面积很小,步行15分钟就能走遍,这些餐厅找起来当然也就不会太费劲。
特别提醒
夏季7~8月间前往旅游的话,须提前2~3周预订船票;其他时期也最好提前1~2周预订船票。
郁陵岛_郁陵岛 -相关新闻
2011年7月29日,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金在信召见日本驻韩大使武藤正敏,表示以无法保证人身安全及会影响日韩关系为由,拒绝新藤义孝等四名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入境,该四名议员计划于8月1日访问韩国并前往郁陵岛。
韩国执政党大国家党议员郑美京2011年9月28日说,韩政府打算明年在独岛附近的郁陵岛沙洞港开工建设一座海军基地。 海军基地建成后,韩国军舰在紧急状况下抵达独岛的时间将大幅缩短。
2012年9月25日韩国国防部确定2013年的国防预算案,防卫力改善费用增加6.3%,达10.5172万亿韩元,其中将投入67亿韩元的预算建设郁陵岛沙洞港海军基地。该基地截至2015年共将投入3520亿韩元,从2012年起到2018年将部署向海军提供的新一代护卫舰(FFX2300-2500吨级)和高速艇。
四 : 泾川王母宫:泾川王母宫-简介,泾川王母宫-历史
王母宫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以西1华里处的回山之上,景区内主要有王母宫、瑶池、回屋、石窟等四个景点。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相传,王母宫是西王母的降生地、发祥地和祖庙所在。泾川王母宫始建于西汉元丰年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毁于兵燹。中心柱的四面及窟壁的三面均雕刻有石造像和装饰物,有驮宝塔的白象、千佛、力士以及众菩萨等。第三层风化严重,但仍保持着北魏风格,特别是中心柱北面的一尊佛像特别精美。
王母宫_泾川王母宫 -简单介绍
中国西北地区著名道教宫观之一,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境内的王母宫山上。
[www.61k.com]王母宫山又叫回中山,相传古代两位非常信仰道教的帝王周穆王和汉武帝都曾到过这里游历,道教的最高女神西王母还曾经在这里设宴招待他们。王母宫是公元前2世纪开始修建的,以后历代又不断扩建。至1522年,这
里已经有一山门、二山门、三山门、王母宫、文昌宫、三清楼、望河楼、玉皇大帝等建筑。清朝(1644-1911年)末期时,由于战争原因,王母宫的大多数建筑都遭到破坏,只保留了王母宫石窟以及一些古钟和碣碑。王母宫石窟依山开凿、呈方形,中心有柱,高12米,深11米。中心柱及三面窟壁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萨以及驮宝塔的白象。窟内造像分三层,共200多尊,大多是公元5世纪以来的作品。
王母宫_泾川王母宫 -历史
泾川王母宫始建于西汉元丰年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毁于兵燹。1992年重修,现建有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配殿等主体建筑。配殿左殿为三皇殿、周穆王殿;右殿为五帝殿、汉武帝殿。
王母宫石窟位于回山前回屋旁,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王母宫石窟为方形中心柱窟,窟高12米
,深约11米,绕中心柱一星期约21米。中心柱的四面及窟壁的三面均雕刻有石造像和装饰物,有驮宝塔的白象、千佛、力士以及众菩萨等。入窟正面雕刻有坐佛一尊,高约4米,为唐代石胎泥塑,坐像后壁的飞天为北魏作品。窟内壁有造像三层,共约200余尊佛像。中心柱南、北两面有释迦、多宝对坐说法像和一佛二菩萨像。第二层造像多为后期塑像,有不少浮雕为北魏所作。第三层风化严重,但仍保持着北魏风格,特别是中心柱北面的一尊佛像特别精美。窟外有三层依山楼阁,雄伟壮观。
回屋为仿古建筑,呈“回”字结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山之下,相传是西王母居住和西王母与东王公相会的地方。回屋内有《回中降西王母处》大型石崖壁画,壁画前有西王母塑像。回山瑶池传说是西王母的宫廷,位于回山山麓,树木参天,泉水叮咚,传说是西王母举办蟠桃会的地方。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王母宫举行西王母盛会,前来拜谒者人山人海,香火十分旺盛。
王母宫_泾川王母宫 -王母历史传说
中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据《四库全书·史部》记载,王母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10年)。泾川县博物馆保存的清代《共成善果册》也有王母官建于西汉年间的记载。宋.陶谷碑、明.彭泽碑,都有王母宫建于汉代的记载。气势恢宏的王母宫大殿背西面东,20世纪90年代初,在海内外特别是台湾西王母信众的捐资下重建,1992年8月24日,台湾三重市凤德玉宝殿一行约30余人拜谒西王母,在回山摩崖壁画前拍得西王母显灵圣像,翌年同日将显灵圣像送回山回屋安放,台湾西王母信众以文献和全国幸存的西王母碑刻等文物为据,经多方考证,认定泾川是西王母发祥地,为西王母祖庙所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是泾川西王母庙会。届时人山人海,朝圣的人群多达十万之多。1999年,王母宫被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和中国民俗学会授予为"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和"中国西王母文化名城"。
关于西王母的历史,《尔雅》、《酉阳杂俎》记载,西王母姓杨,名回,乃远古时华夏民族西部的1个氏族国首领。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自称是天帝的女儿,戴着图腾面具统治部落的女首领。而在《汉武帝内传》中对西王母的容貌描述为:"视之年可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这里将西王母描画成了一位女神、美神。还有记载见于《山海经》中,"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兽啸,蓬发戴胜,司天之厉及五残。"是说西王母样子像人,长着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叫声很高,披着头发,戴着头饰,主管着自然灾害及各种刑罚.是一位非常让人敬畏的神灵。1999年在泾川召开的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上,专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
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她是中华民族的女神、美神。西王母逐渐衍变成王母娘娘后,更成为中华民族神殿中的显赫尊神,足以见证她已成为和平与长寿的象征,深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中。泾川地处西王母部族生存的地域中心,是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国最早的西王母祖庙所在地,应该发扬光大。西王母宫分为两层,3个部分。第一部分迎面是地宫.布置有书画作品及西王母文化研究资料展览,大约300平方米.侧面为厢房,是接待游客休息之处,待朝圣结束后,可以到此休息或购买本地旅游产品。拾级而上.往北面看,除了逶迤而来的泾河,靠山的地方现为城关中学所在地,那里曾是泾川的八景之一。"共池涌碧"之所在,也就是周代封国"共国"遗址。往西不远处,为古泾州城遗址,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早年在这里做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与王氏成为才貌双全、恩爱非常、千古传颂的佳偶,李商隐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得意、最有意义的时期。他的著名诗作《安定城楼》就是称颂的这里:"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鹈雏竟未休"。
本文标题:历史兰陵王简介-金兰湾:金兰湾-简介,金兰湾-历史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