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郭沫若生平简介-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发布时间:2018-01-30 所属栏目:郭沫若简介及作品

一 :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杨沫(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1995年12月11日卒于同地。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务。

杨沫_杨沫 -基本信息

杨沫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杨沫杨沫代表作是描写1个知识女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其中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小说于1958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并被改编为电影。

杨沫_杨沫 -生平简单介绍

杨沫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杨沫1914年08月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而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战争的散文和短篇小说。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58年出版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小说在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影响深广,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杨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1995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杨沫_杨沫 -成长环境

作家杨沫,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务。她在青年时代曾在北大旁听,《青春之歌》的创作就有她在北大旁听生活的影子。她原名杨成业,1914年8月25日生于北京。她的三妹杨成芸,就是后来成为著名电影演员白杨。她因父母不和,缺少家庭关怀。

杨沫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杨沫书香之家,没有给过杨沫温暖的感情,却使她在孤寂的童年能躲到书籍、牌匾、对联以至昆曲中寻找欢乐。十四岁时,杨沫读完高小一年级,还差一年才能毕业,但为躲避腐朽的家庭,她私自跑到西郊,考进西山温泉女子中学,过起住校生活。在校园里,她除了应付必要的功课以外,全身心倾注在读书之中,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五四”以后,中国反封建、争自由民主的小说、欧洲和日本十八、十九世纪的宣扬个性解放的文学作品深深吸引了杨沫。郭沫若的小说《落叶》是杨沫读的第一本新小说。最初杨沫读的是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朱自清、冰心、庐隐的作品。接着是鲁迅、茅盾、丁玲、蒋光慈、萧军、萧红及日本的厨川白村、小林多喜二、芥川龙之介等人的作品。杨沫爱上了文学。1931年春,杨沫爸爸破产,逃亡不知去向,家庭瓦解了。妈妈把十六岁的杨沫叫回家,强迫她嫁给1个国民党军官。杨沫对包办婚姻,她毅然反抗,又跑回西山的学校。至此杨沫妈妈断绝了对杨沫的一切供给。杨沫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青春之歌》在河北香河教书时,杨沫结识了北京大学一位国文系的学生玄。1932年她与玄相爱同居,住在北京沙滩一带1个小公寓里,靠玄家里寄来的少许钱维持生活。杨沫不甘于琐碎的小家庭生活,由此精神经常陷入空虚和苦闷之中。1933年,1个偶然的机遇,成了杨沫苦闷生活的转折。春节除夕夜晚,杨沫来到小妹白杨的公寓。那里聚集着十几位东北流亡青年。这些人都是大学生,共产党外围组织“剧联”成员,也有共产党员。杨沫与这么多的爱国青年相聚一堂,她的心第一次受到震动。“听到他们对于国内国际大事的精辟分析,使我这个正在寻求真理,徘徊歧途的青年猛醒过来——啊,人生并不都是黑暗的,生活并不都是死水一潭!原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拯救危亡的祖国,为了1个美好的社会的诞生正在浴血奋战!”(《青春是美好的》)那除夕之夜是杨沫生活道路上新的里程碑。这里程碑式的一幕,在《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中艺术地再现了出来。

杨沫认识了宋之的等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他们宣传抗日,痛斥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向她介绍马列主义书籍。杨沫读的第一本理论书是《怎样研究新兴社会科学》,还读了高尔基的《妈妈》等小说。在小家庭里,共产主义的崇拜者和胡适的崇拜者闹起了矛盾。杨沫为了摆脱束缚,四处奔波寻找工作。从1931年到1936年,她当过三次小学教员,当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那几年,杨沫多是住在小公寓里,为的是便于到北京大学旁听,坚持学习。此时的杨沫,被共产主义学说吸引去了,她甚至到狱中去看望被捕的共产党员,为他们做些事情。

杨沫的处女作《热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在1934年3月15日东北救亡总会办的《黑白》半月刊上刊登出来,这是杨沫思想和感情升华的文字记录,是她创作生涯里第1个坚实的脚印。散文有条理而简要地记叙了热河南部山地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揭露出地主欺压农民的事实,对处于水深火热的劳动人民寄予同情。杨沫幼时跟父母去乡下收过租,那一桩桩农民交租卖地的惨剧撼动过她的心灵,因而当她有了阶级觉悟以后,她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便成了从心中迸发出的第一束明亮的火花。这篇短文虽然显得粗糙、简单,但感情真挚,显示了杨沫作品爱憎分明的特点。

这一时期杨沫的创作热情很高。杨沫说:“我不知深浅,但勇气很足,得空就写,写散文、纪事、报道和短篇小说。”杨沫用“小慧”的笔名,常向上海《中流》和《大晚报》副刊等报刊杂志投稿,杨沫发表于1937年的4个短篇小说都是这一时期的创作。《怒涛》写的是女知识青年美真割舍小家庭的爱,为大众的幸福,牺牲个人感情投身火热斗争的故事。小说还集中描写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到农村宣传抗日的场景。美真是1个热情、诚挚的女大学生。在她十九岁上大学的那年,与青年昭相爱同居。慢慢地她对于安逸的生活,丈夫和儿子的爱不能满足了,她想着千万个饥寒交迫的人,再也不能安静地生活下去。但昭与她相反,他认为女人不应该离开家、丈夫和孩子去为什么远不可及的理想牺牲自己的幸福。冲突的结果,他们只有分手。美真投入了火热的斗争。主人公美真有作者自己生活遭遇的影子,也是《青春之歌》的主角林道静的雏型。这篇小说,是《青春之歌》最早的胚胎。

在北大周围的生活和学习成为杨沫早期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经过杨沫自身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巨星。

[www.61k.com]杨沫_杨沫 -杨沫与张中行

杨沫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张中行张中行是香河县东河屯镇人,当时叫张玄,1909年生。三四岁时就由家庭包办,与一农村女子订了婚,1926年17岁时正式结婚。张中行妻子是个文盲,小脚,相貌平平,性格温顺。张中行在外面上学,只寒暑假回家相聚一下。张中行妻子是传统的中国女性,任劳任怨,洗衣做饭,下地干活,孝敬公婆,恪守妇道。即使后来张中行在北京与杨沫公开同居,其妻也没一句怨言。张中行此时也看了不少进步书籍,当朋友请他帮杨沫时,他对抗婚的女中学生充满好奇和同情,答应见面谈谈。杨沫从北戴河返回北京,与张中行见了面。在张中行的眼里:“她17岁,中等身材,不胖而偏于丰满,眼睛明亮有神。言谈举止都清爽,有理想,不世俗,像是也富于感情。”(张中行《流年碎影》224页)当时张中行在北京大学国文系读书,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彼此印象都相当好。

到吃饭时分,张中行就请杨沫和介绍人在东安市场的东来顺吃了午饭。之后,张中行立刻给自己的哥哥去信,询问学校是否缺人,如缺,自己认识1个,很是不错,遂把杨沫介绍给哥哥。于是,在1931年9月初,杨沫就准备动身去香河教书。去香河之前,张中行又跟她见了两面。在杨沫上车离别的时候,两人已经恋恋不舍。此后,两人开始了频繁的通信联系,感情迅速升温。杨沫去香河教书大概2个月左右,她妈妈病了。打听到杨沫下落后,托人力劝她回北京,并答应以后还供她去读书。杨沫急忙返回家中。杨沫妈妈丁凤仪此时已经病重不起,危在旦夕。因感情破裂,她爸爸和哥哥都没有回来。家中只有杨沫和2个年幼的妹妹,守着她们贫困垂危的妈妈。

但杨沫此时正与张中行热恋。她没怎么照顾垂危的母亲,却成天去找张中行,两人在公寓里厮守,形影难分。望着妈妈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杨沫却没觉得难受,张中行给了她呵护和尊重,让她尝到了幸福。杨沫很快就怀了孕。当她把消息告诉张中行时,张中行却愁眉不展,让杨沫十分困惑和吃惊。随之,对张中行极为不满。后来,据张中行对徐然姐姐说:“你妈只看表面,不是我负心冷淡,当时生活艰难,加上她怀孕,就更困难,心情沉重,你妈就以为我冷淡她……”杨沫非常敏感,认为自己怀孕后,张中行明显地与自己疏远了。她很好强,一赌气,也不再去找他。年底,妈妈丁凤仪病死,因爸爸杨震华另有外遇,丁凤仪死后,后事他根本不管。家中没钱办,丁凤仪的棺材就一直放在她的卧室里。次年年初,为给丁凤仪出殡,杨沫舅父带杨沫到热河省滦平县去变卖杨震华的土地。得了一些钱后,才给放了2个多月的妈妈出了殡,姐妹三人还分了一些剩余。
1932年夏,杨沫的肚子在一天天变大。她不好意思住在家中,就悄悄在张中行的住处附近,租了间房子。张中行还常常来看她。可2个人感情上已有隔膜,相对无言。最后,杨沫决定去小汤山白杨的奶妈家把孩子生下。临走时,张也没有说送她一程。杨沫后来在文章里写道:“眼看着我挺着大肚子,1个人上了路,他竟连送送我的意思都没有,好狠心的人呀!”儿子生下12天后,杨沫就坐着一辆毛驴车从乡村回到了北京城。儿子留给1个奶妈照看。没叫张中行花一分钱,费一分力,杨沫自己把孩子的事处理完毕。很快的,张中行又恢复了对杨沫炽热的爱。杨沫虽然埋怨他,却还是深深爱着他,原谅了他。自此,也就是1932年下半年,两人在沙滩的小公寓里开始同居。杨沫给丈夫做饭、洗衣、缝缝补补,过着失学失业,半饥半饱的生活。

杨沫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杨沫据张中行说:杨沫“读了不少新文学作品,并想写作。又为了表示心清志大,把有世俗气的学名‘成业’扔掉,先改为‘君茉’,嫌有脂粉气,又改为‘君默’,以期宁静而致远。”(张中行《流年碎影》225页)那时,张中行还是个学生,杨沫没有工作,全靠张1个人的生活费。他们的日子自然清苦。一天上午,杨沫妹妹白杨来到杨沫和张中行的住处。屋里酷冷,窗台上的水杯里结着冰碴。已经十点多钟了,却还没有升火。屋里没烟筒,只有1个做饭用的小煤球炉,奄奄一息。人在屋里不敢脱衣服,还冻得哆哆嗦嗦。白杨问:“这样冷,你们怎么能住?”杨沫说:“每天上午十来点钟生火做饭,到下午吃完晚饭灭火,烧了七8个钟头,屋里挺暖和的。晚上进了被窝,有厚被子,再怎么冷也不怕。”白杨发现饭柜里,除了点咸萝卜,什么吃的也没有。问:“你吃些什么菜?” 杨沫说:“每天有肉有菜。” 白杨说:“大姐,你别开玩笑了。” 杨沫说:“每天买一毛钱猪肉,再加上半棵白菜,这不有肉有菜了吗?”大姐的生活如此清寒,叫白杨着实吃了一惊。
但张中行有学问,精通古书。他隔长不短给杨沫写诗,让她感受到了1种高雅的情趣,弥补了房子寒冷和吃不上肉的缺憾。以下一首就是他从《乐府诗集》或什么地方找来,送给杨沫的诗: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阁,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窝里。
娓娓表达了对爱妻的缱绻依恋。在一段时间内,这种爱让童年不幸的杨沫感到了莫大的满足。
五十年代,杨沫出版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许多人认为其中丑化的余永泽就是张中行,张中行总是讲自己“没有在意”保持沉默。“文革”期间,有人找到张中行希望他揭露杨沫的“罪行”,可张中行却在揭发材料上写上了“她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理想,并且有求其实现的魄力。”杨沫看到后大为惊讶,甚至还写了封感谢信给张中行。后来有人著文谈她当年感情,杨沫以为是张中行指使,两人关系再度恶化。杨沫去世后,她的子女曾经请张中行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却遭到张中行意外拒绝,“是她不再是,或早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她。”在张中行的心中仅存的美好片段也终究破灭了。

杨沫_杨沫 -作家妈妈

杨沫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少女时代的杨沫杨沫作为1个作家,是优秀的,但作为1个妈妈,却有严重的欠缺。她生前多次承认自己不是1个好妈妈。杨沫曾说她不喜欢小猫小狗。老鬼感到她也不喜欢小孩儿。她的神经官能症使她怕吵闹,曾明确表示不欢迎别人带小孩来家里,说小孩一哭闹,她的心脏受不了。周末孩子们一回家,她就抱怨太乱太吵。如同杨沫的妈妈整天醉心于打牌看戏,杨沫整天醉心于她的写作,都同样的不管孩子,儿女情很淡。孩子生下后,杨沫嫌带孩子麻烦,影响工作,五个孩子有四个是找别人带的。

据杨沫自己说,她18岁时在小汤山1个农民家生了第1个孩子。产后12天,因农村闹霍乱,不敢多呆,就把婴儿留下,自己返回北京。结果这个小儿子长到1岁半时,生病夭折。她第二个孩子徐然,只奶了八个月,也送回了河北农村老家。第3个孩子青柯1938年冬生于河北深泽农村,刚过满月杨沫就出去追赶贺龙的部队,将孩子留在农村。以后不闻不问,直到8岁眼睛被人扎伤,才把他接到身边。杨沫在1947年4月6日日记中也承认自己过去对青柯太冷漠了。到生第4个孩子小胖时,杨沫还想送给奶妈养。因为当时地委领导提倡女同志自己喂养孩子,她才被迫改变了主意,没有送出去。到要生老鬼时,她决定打胎,却因手续问题没有打成,只好在阜平生下来。又很快地把刚生下的老鬼送回老家,找人喂奶。其实当时环境改善,很多同志都把孩子留在身边或附近。

杨沫说她尊崇卢梭。——卢梭就把自己的亲生孩子统统送给育婴堂,1个不要。从年轻时起,她就不是整天围着孩子,想着孩子的人。参加革命以后,她更认为:工作第一,革命第一,孩子是私事,是累赘。这从杨沫的日记中能看出来。“1945年11月25日:过去我总认为奶孩子不是革命工作,为了工作,就应当把孩子给别人奶,自己腾出功夫来工作。后来看了聂荣臻同志的报告,说女同志是来杭鸡等,才转变一些。但还是轻奶孩子,重工作。今年有了孩子,自己就矛盾。是奶呢,还是不奶呢?原来还有些奶的意思,后来敌人投降了,自己想到解放区将多少倍的扩大,根据形势,干部用的更多,加上孩子很淘气,自己嫌麻烦,就决定了不奶。曾各处找奶母,但没找到。这时听说马同志不回十分区了,为了不愿把孩子丢得太远,这才自己奶着。开始想等到新工作岗位再找奶母,但以后十分区妇女部长给我写信,叫我千万自己奶孩子,她说她这次到冀中去开会才把思想整通。又加上十地委领导同志也叫我自己奶。杨英同志说自己养活1个孩子,至少可为革命服务20年,这是很伟大的工作呀。于是我才决定了自己奶。但是一阵阵,我还是有许多不良的思想使自己苦恼。尤其当孩子淘气或堕(缠)得自己不能动身时,就烦恼,生气,觉得冤枉……

……有时因为孩子的累赘,不能像许多同志似的活动,工作,内心也感到痛苦,感到自己前途将被葬送似的不安。一直到今天,也还是不断地自我斗争,不能完全安心的奶孩子。”

杨沫的童年很苦。她的父母感情破裂,各自寻欢作乐,不管孩子。她自己从生下后,就缺少母爱与父爱,老挨打。在这个冷酷环境里,潜意识中她也深受她父母的影响,不大管孩子,对孩子的事漠不关心。杨沫说她小时候,她的妈妈从没有抱过她,亲过她。她也继承了这个特点。老鬼4岁从农村来到北京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记忆中就没有被妈妈抱过,亲过。也从没有尝过坐在妈妈膝盖上的滋味,老鬼的哥哥也如此。别人都有向父母撒娇的经历,老鬼和他的哥哥却一辈子不知道撒娇是何滋味。

杨沫_杨沫 -《妈妈杨沫》

杨沫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儿子老鬼和妈妈杨沫杨沫曾经表示希望写一部卢梭《忏悔录》式的回忆录,但她本人并没有做到,老鬼的《妈妈杨沫》完成了这个心愿。10年前,老鬼开始整理妈妈留下的相片、文字资料和书信。他把这些都进行了归纳整理。杨沫生前曾经表示,希望把一些评论她的文章结集出版,老鬼觉得这些文章都是老生常谈,全是溢美之词,于是就萌发出把妈妈的一生写出来的念头。

他把妈妈在“文革”中的检查、交代材料翻了出来,全部输入电脑,其中有别人批判她的大字报,还有她批判别人的大字报。一直到2004年初,妈妈去世快10周年了,老鬼觉得该对妈妈有所表示。他说:“我不好交际,没有单位,闭门隐居,很少有什么社交活动。每天基本上就是1个人,从早到晚,呆在这个房子里。这是我妈妈住过的房子,处处有妈妈的遗物。所以好像只有妈妈在陪着我。这些年来我想的最多的是妈妈,我最怀念的还是妈妈。我想10年了,应该为妈妈写本书,否则我觉得对不起她。”

为了写《妈妈杨沫》,老鬼跑了很多地方,采访了很多人。抗战之际,杨沫在十分区工作。那里位于保定、天津、北京交界处,斗争非常残酷,有很多老乡掩护过她,杨沫自己也写过一些怀念文章。老鬼就去找这些老乡,想请他们讲杨沫在抗战时的一些故事。但是当年的那些人都已经不在了,老鬼只找到了他们的后代。

老鬼说,写自己的妈妈不可能做到100%的客观,但他尽力做到客观,决不犯“子不言父过”这类带有封建意识的毛病。“我童年之际,也有母爱,就是比较少。现在我回忆过去之际,心里感到酸甜苦辣,十分复杂。但她晚年对我很好,她的母性又复苏了,所以我很矛盾,写不写她过去的那些事呢?后来我想,人都是有好几个阶段的,要写出1个真实的杨沫就不能回避任何1个阶段。这么写,很可能会招来一些批评和议论。但我想,人应当说真话,对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妈妈,也应该说真话。尤其写传记,更不能胡说八道,只说好不说坏。”

兄弟姐妹不同意老鬼这样写当年,为了撰写《血色黄昏》,老鬼甚至招致父母与之“断绝来往”。妈妈杨沫认为他这本书“暴露”了惨烈的阴暗面之外,还指责他在书中写她写得不够正面。而老鬼却觉得“我已经把她美化了”。假若杨沫在世,看到《妈妈杨沫》会是什么心情?老鬼说:“如果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她肯定反对我这么写她。但是晚年的她,却可能会同意我写。因为她晚年大彻大悟,非常坦白。自己的私心、自己的虚伪、自己的怯懦,她都承认,变得像孩子一样纯真。”

《妈妈杨沫》出版,杨沫的其他子女并不完全赞同。老鬼把书稿给他们看过,稿子被改得密密麻麻。老鬼没有完全接受兄弟姐妹的意见,只是把某些措辞缓和了一下。老鬼说:“我不在乎挨骂。我觉得我母亲很复杂,我也搞不明白她反传统的那一面、不太看重血缘关系的那一面从何而来。我姑母非常疼爱孩子,妈妈却说‘家庭妇女’才那么干。她认为那是动物本能,没有水平,没有觉悟。”

杨沫_杨沫 -贡献

杨沫 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妈妈杨沫》杨沫1914年生于北京,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力作《青春之歌》自1958年问世以来,多次再版,畅销不衰,累计发行500万册,已有10多种文字的译本,并被拍摄成同名影片,曾影响几代青年。以后她相继出版了长篇小说《芳菲之歌》、《英华之歌》等。近年由她本人整理出版的近300万字的7卷本《杨沫文集》收录了她大部分作品。杨沫曾是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当选为第四届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从1989年起至逝世前任北京市文联主席。

二 : 郭沫若生平介绍 郭沫若的作品

郭沫若生平介绍 郭沫若的作品

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1978 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郭鼎堂、石沱、麦克昂、高汝鸿、杜衍、易坎人等。

郭沫若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是他新诗创作的爆发期,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等名篇,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闻一多说:“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 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底时代的精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的一个肖子。”

1921年6月,郭沫若与郁达夫、成仿吾等在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作为 “异军突起”的青年文学团体,创造社以独特的文学倾向吸引了大量读者。 创造社时期的郭沫若出版了《星空》(诗歌散文集)、《塔》(小说戏剧集)、 《文艺论集》等著作。

1926年郭沫若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他写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产生重大影响,同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所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成为该学术领域具有开拓性的著作。1937年7月回国参加抗战。抗战时期他的《棠棣之花》、《屈原》、 《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6部历史剧使他的文学道路上出现了继《女神》之后的第二个高峰。

郭沫若生平介绍 郭沫若的作品_郭沫若的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郭沫若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科学方面的组织领导工作,同时写作有诗集 《新华颂》、《骆驼集》等;文艺论著《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电影文学剧本《郑成功》;史学论著《奴隶制时代》等(www.61k.com)。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没有另外一个人,象郭沫若那样亲身经历那么多关联着历史的重大事件,象他那样活跃在中国现代史的各个关键时刻。郭沫若的漫长人生不仅与文学关联,而任何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人都无法绕过郭沫若。

郭沫若生平介绍 郭沫若的作品_郭沫若的简介

郭沫若的诗集作品

[创作书目]

三叶集 (通信集)田寿昌、宗白华、郭沫若合著,1920年5月,上海,亚东图书馆

女神(诗歌戏剧集)1921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卷耳集(《诗经·国风》今译诗集)1923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星空 (诗歌散文集)1923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聂荌 (二幕剧)1925年9月,上海,光华书局

文艺论集,1925年12月,上海,光华书局

塔 (小说戏剧集)1926年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三个叛逆的女性 (戏剧集)1926年4月,上海,光华书局

落叶 (中篇小说)1926年4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橄榄 (小说散文集)1926年9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瓶 (组诗)1927年4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前茅 (诗集)1928年2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郭沫若生平介绍 郭沫若的作品_郭沫若的简介

恢复 (诗集)1928年3月,上海,创造社出(www.61k.com)版部

水平线下 (散文集)1928年5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沫若诗集,1928年6月,创造社出版部

我的幼年 (自传)1929年4月,上海,光华书局

反正前后(自传)1929年8月,上海,现代书局

山中杂记及其他(散文小说集)1929年9月,上海,新兴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1931年9月,上海,光华书局

黑猫(自传)1931年12月,上海,现代书局

创造十年 (自传)1932年9月,上海,现代书局

沫若书信集,1933年9月,上海,泰东书局

郭沫若生平介绍 郭沫若的作品_郭沫若的简介

[www.61k.com) 离沪之前 (自传)1936年5月,上海,今代书店

北伐 (自传)1937年6月,上海,北雁出版社

三叶集 (通信集)田寿昌、宗白华、郭沫若合著,1920年5月,上海,亚东图书馆

女神(诗歌戏剧集)1921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卷耳集(《诗经·国风》今译诗集)1923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星空 (诗歌散文集)1923年10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聂荌 (二幕剧)1925年9月,上海,光华书局

文艺论集,1925年12月,上海,光华书局

塔 (小说戏剧集)1926年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三个叛逆的女性 (戏剧集)1926年4月,上海,光华书局

落叶 (中篇小说)1926年4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橄榄 (小说散文集)1926年9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瓶 (组诗)1927年4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前茅 (诗集)1928年2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恢复 (诗集)1928年3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水平线下 (散文集)1928年5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沫若诗集,1928年6月,创造社出版部

我的幼年 (自传)1929年4月,上海,光华书局

反正前后(自传)1929年8月,上海,现代书局

郭沫若生平介绍 郭沫若的作品_郭沫若的简介


山中杂记及其他(散文小说集)1929年9月,上海,新兴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1931年9月,上海,光华书局

黑猫(自传)1931年12月,上海,现代书局

创造十年 (自传)1932年9月,上海,现代书局

沫若书信集,1933年9月,上海,泰东书局

郭沫若生平介绍 郭沫若的作品_郭沫若的简介

离沪之前 (自传)1936年5月,上海,今代书店

北伐 (自传)1937年6月,上海,北雁出版社

[译著书目]

茵梦湖, (德)史笃姆(storm)原著,郭沫若、钱君胥合译,1921年7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Goethe)原著,1922年4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鲁拜集, (波斯)莪默伽亚谟(Omar Khayyam)原著,1924年1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新时代,(俄)屠格涅夫(Turgeniegg)原著,1925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约翰沁孤戏曲集, (爱尔兰)约翰沁孤(John Milli[www.61k.com)ngtonSyngel)原著,1926年2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雪莱诗选, (英)雪莱(P.B.Shelley)原著,1926年3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异端,(德)霍甫特曼(Gerhart Hauptmann)原著,1926年5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争斗,(英)戈斯华士(John Galsworthy)原著,1926年6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法网,(英)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原著,1927年7月,上海,联合书店

银匣,(英)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原著,1927年7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郭沫若生平介绍 郭沫若的作品_郭沫若的简介

德国诗选, (德)歌德 (Goethe)等原著,1927年10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浮士德,(德)歌德(Goethe)原著,1928年2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石炭王, (美)辛克莱(U.Sinclair)原著,署易坎人译,1928年 11月,上海,乐群书店

屠场, (美)辛克莱(U.Sinclair)原著,署易坎人译,1929年8月,上海,南强书局

煤油, (美)辛克莱(U.sinclair)原著,署易坎人译,1930年6月,上海,光华书局

日本短篇小说集,署名高汝鸿选译,1935年3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华伦斯太,(德)席勒(F.Z.Schiller)原著,1936年9月,上海,生活书店

赫曼与窦绿苔,(德)歌德(Geothe)原著,1942年4月,重庆,文林出版社
沫苦译诗集,1928年5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
战争与和平,(俄)托尔斯泰原著,1931—1933年,上海,文艺书局

三 : 吴若兰:吴若兰-简介,吴若兰-生平

吴若兰,女,英国外交官。曾参与香港事务及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工作。现任驻俄罗斯贸易投资推广署总裁兼驻莫斯科的大使馆参赞。2012年9月将出任英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

若兰_吴若兰 -简单介绍

吴若兰:吴若兰-简介,吴若兰-生平_若兰
吴若兰

吴若兰(CarolineElizabethWilson),女,英国外交官,曾参与香港事务及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工作。现任驻俄罗斯贸易投资推广署总裁兼驻莫斯科的大使馆参赞(经济、科技创新、气候事务)。2012年9月将接替奚安竹出任第六任英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届时将会是首位出任该职的女性。

(www.61k.com]若兰_吴若兰 -生平

1995年9月,加入英国外交部,任东欧司事务組主任(获聘前在英国任职执业大律师);

1996年9月—1997年9月,获送到中国北京接受全职普通话语言培训;

1997年9—2000年9月,任英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参与香港事务及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工作;

2001年3月—2004年8月,获派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出任英国驻欧盟常驻代表团一等秘书;

2004年9月—2006年7月,任外交大臣私人秘书;

2006年7月—2007年12月,任内阁办事处欧洲秘书处副处长,负责英国对欧洲的事务;

2008年7月—2012年9月,任驻莫斯科英国贸易投资推广署总裁(俄罗斯)兼驻莫斯科的大使馆参赞(经济、科技创新、气候事务);

2012年9月,接替奚安竹(AndrewSeaton)任英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

四 : 郭解:郭解-个人简介,郭解-生平经历

郭解(音xiě,来源《辞海》),字翁伯,汉族,河内轵(今济源东南)人,汉善相人许负的外孙。其父亲因为行侠,汉武帝时被诛,西汉时期游侠,作为《史记·游侠列传》中的主要人物而著名。郭解生平事迹主要来自《史记》,故本文以《史记》记载总结所得。

郭解_郭解 -个人简单介绍

郭解:郭解-个人简介,郭解-生平经历_郭解郭解

《史记》记载郭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年轻时心狠手辣,看人不合意就亲手杀过不少人。后来亡命天涯,做雇佣打手、藏匿凶犯、私铸钱、掘坟盗墓1类的违法行径也数不胜数。不过运气好,窘迫时常得逃脱或大赦。

成年后行为上开始有所收敛,喜欢散财结义、自负侠义,但是为霸乡里、心狠手辣的作风依然。同时他重义轻财,喜欢结交官吏和当地豪杰,如果与他习气相投,既是有仇有怨也愿意以德报怨。不少人都称赞他的作风,并愿意听他驱使。

郭解_郭解 -生平经历

年少心狠妄作为

郭解长得短小精悍,貌不惊人,性格沉静,勇悍,不喝酒。年青时心狠手辣,恣意杀人。他肯舍命替人报仇,还干些藏命作奸剽攻、铸钱掘冢的事情。后来,郭解一改前行,对人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之命不恃其功。因此,他在当地声望很高。

郭解曾有1个外甥,在与人喝酒时,仗势欺人,强行灌酒,被对方一怒之下杀死。郭解的姐姐把他的外甥陈尸街头,想借此羞辱郭解。后来,凶手自归,将实情告诉了郭解。郭解不仅没有加罪于他,还说,是我的孩儿作得不对,把他放走了。随后,他又埋葬了外甥。郭解如此公正,深得大家敬重,越发依附于他了。

郭解有一次出门,见有个人姿势不端地坐在路旁,很不礼貌地看着他。门人看见了很生气,想杀了那个人。郭解说:在家乡得不到尊重,是我的修行不够呀。暗地里,他叮嘱尉吏说:这个人我很看重,到践更时放过他。践更是当时1种徭役,受钱代人服役者称践更。每月一次。践更数次,都没有人找他。那人很觉奇怪,一问,才知是郭解替他解脱。于是他袒胸露腹地前去谢罪。郭解此举,得到少年们的倾慕。

雒阳邑有互相结仇的人。邑中贤豪多次从中调解,始终不听。郭解听说后,夜见仇家。仇家听了他的劝解。郭解说:我听说雒阳诸公在这里调解您都不听,幸而现在您听了我的话,但是在您的地方,恐怕有点不合适。我还是离开这里的好。我走后,您再听从他们的话和解吧。于是他连夜悄悄地离开了雒阳邑。

郭解处世恭俭,在本县从不乘车,到邻郡为人请求事,也是能办则出,不能为则不为,从不为难人家。因此,诸公争相为用,亡命者多归郭解,而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也经常把大车送到郭解家,以备投奔郭解的人来使用。

亡命天涯起迁徙

元朔二年,汉武帝的一纸诏令,名满天下的大侠郭解被迫亡命天涯,他逃亡的最终目的地,是北地重镇太原。为了充实京师,汉武帝下令各郡国资财超过三百万的富户迁往茂陵居住,郭解家里贫穷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负责此事的杨县掾也想趁此机会将郭解这个令县吏们头疼的不安定因素送出轵县,郭解于是也被列入了迁移名单。车骑将军卫青曾为此向汉武帝求情,说郭解家贫,不符合搬迁的条件;但汉武帝说:“1个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卫将军替他说话,可见他并不贫穷。”

郭解终于被迁移到了关中,为他送行的豪客们送给他的礼金就达一千余万,超过了迁移标准的好几倍。就在关中豪杰争相与郭解结交之时,杨县掾和他的爸爸杨季主先后被人刺杀,杨家告状的人又被杀死在宫门之下,这一系列血案最终促使汉武帝亲自下令拘捕郭解,郭解将老母安置在夏阳后,孤身来到临晋。

面对天下英雄仰慕的郭解,素昧平生的临晋大侠籍少公帮助他出关,逃亡到了太原,当追踪而来的官吏找到籍少公时,籍少公慨然自尽。

行侠仗义走天下

当时的太原,“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孰,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汉武帝后来在元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06年创立“州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刺史部,古“九州”之一的并州又成为十三刺史部之一,当时并州所辖区域为今天的山西省大部和内蒙古、河北一部分,治所就在太原。太原始终是西汉王朝抗击匈奴的军事重镇,也正因为此,当地百姓民风强悍,精于骑射,任侠尚武之风极盛。今天的太原城中,仍有一条小巷名叫侠义巷,虽然我至今没有光顾过这条大多数太原人都不知道的小巷,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因何而来,但我相信,小巷里一定流传着动人的故事。

史书有云:“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这或许正是大侠郭解亡命太原的缘故。

侠,产生于礼崩乐坏、人性光辉极度张扬迸放的春秋乱世。在反抗暴秦、楚汉相争的动荡岁月里,到处是萍踪侠影,刘邦的许多部下都曾经是游侠,再加上汉初宽松自由的黄老政治,使得西汉成为游侠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然而,“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侠义所追求的自由与朝廷所倡导的秩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侠,终于不再被朝廷认可,《史记》、《汉书》之后,官史也不再为游侠立传。

绰号“苍鹰”的洪洞人郅都,就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豪强侠客,维护封建秩序的名臣。在酷吏们的屠刀面前,曾经风光无限的游侠们尊严扫地。

游侠的黄金时代结束了,郭解,在劫难逃。

隐藏在太原的郭解最终被官府擒获,而此时,1个轵县的儒生因为批评郭解而不合时宜地被郭解的门客杀掉并割去了舌头,继自己的爸爸因为行侠而在汉文帝时被杀之后,一代大侠郭解最终被汉武帝下令灭族。

满门被斩冤缘环

郭解:郭解-个人简介,郭解-生平经历_郭解郭解

轵县有一位儒生招待查办郭解的使者时,客人在席间赞扬郭解,儒生便说:“郭解专门干违法乱纪的事情,怎么能算是贤人?”郭解的手下随后便杀掉了此人,并将他的舌头割下。官府追究此事,郭解并不知道杀手的事,杀手也从没查出来。御史大夫公孙弘得知后说:“郭解作为平民,玩弄权诈之术,仅凭他的眼色就能置人于死地,他虽然对案件并不知情,但此罪比他亲自杀人都严重!应以大逆不道论处。”遂下令将郭解满门抄斩。

直接的罪名是:

御史大夫公孙弘议论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

实际原因是汉武帝要铲除有势力的游侠集团。郭解的名气很大,交往面很广,很多人佩服他、愿意听从他,在社会上是一股很大的势力,自然在被铲除的名单之内。

郭解_郭解 -历史评价

司马迁: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于戏,惜哉!

司马贞:游侠豪倨,借借有声。权行州里,力折公卿。朱家脱季,剧孟定倾。急人之难,免雠于更。伟哉翁伯,人貌荣名。

郭解_郭解 -卒年考证

在《史记》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的郭解传文结尾,出现的公孙弘是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根据卷二十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公孙弘于元朔三年(前126年)正式担任御史大夫,经过二年后(前124年)因薛泽的丞相官职被免除才让公孙弘升为丞相。所以从目前为止的资料,可以知道郭解被诛杀是在元朔三年(前126年)到元朔五年(前124年)之间发生。

郭解_郭解 -亲属成员

姥姥:许负,著名相士,曾被汉高祖封鸣雌亭侯。其父因为任行侠,在汉文帝时被逮捕处死。

曾孙:郭梵,西汉时任蜀郡太守。

玄孙: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光武帝时历任中山太守、颍川太守。及卢芳据北部,转为并州牧。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25年)辞官,拜为太中大夫,次年卒,享年86岁。

郭解_郭解 -史书记载

《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郭解_郭解 -影视形象

2003年电视剧《汉武大帝》:张山饰演郭解;

2005年电视剧《大汉天子3》:刘纪宏饰演郭解。

五 : 王若飞生平简介

王若飞生平简介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08日)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说:“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意思?”

王若飞生于1896年10月,贵州安顺人。

1903年迁居贵阳。

1905年,王若飞随舅父黄齐声入贵阳达德学校学习(现为贵阳达德书院旧址,位于贵阳市商业中心大十字南侧)。

1915年在舅父黄齐声的带领下,参加“反袁运动”,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17年在黄齐声的带领下留学日本。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月七日成为中国的国耻纪念日,看着日本人举行庆典,王若飞等义愤不已,愤然离日回国。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

1922年6月参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

王若飞,1896年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青年时代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

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6月,同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曾任中央执委会委员,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同年秋,同赵世炎、陈延年等一起,由阮爱国(即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

1923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3月回国,先后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中共豫陕区委书记,领导了河南党的建设和工农运动。

1926年调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即秘书长),参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并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

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国农民协会驻农民国际代表,并入列宁学院学习。

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参与领导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晋、绥、新等地农民斗争,开展土地革命。

1931年11月21日在包头-泰安客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近6年的铁窗生活中,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

1937年5月全国抗战爆发前夕,他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8月到达延安,先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1940年起历任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主任等职。期间,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许多政治、军事文章,参与研讨和制定了许多关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指示,对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前后,他曾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之一,多次参加同国民党的谈判。

1944年5月,他作为林伯渠的助手赴西安、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他还协助董必武主持中共南方局的工作,11月起任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

1945年6月,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作为中共代表,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工作。www.gs5000.cn

1946年1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会上,他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同秦邦宪、叶挺、邓发和黄齐生等,乘飞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准备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因天气原因,能见度很低,飞机中途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上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时年50岁。

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得知王若飞遇难后,悲痛地说:“失掉了他,好像失掉一种力量,失掉一种鼓励,失掉了一个帮手。”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

本文标题:郭沫若生平简介-杨沫:杨沫-基本信息,杨沫-生平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504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