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李白人物生平简介-李润田:李润田-人物,李润田-简介

发布时间:2017-11-07 所属栏目:袁隆平简介

一 : 李润田:李润田-人物,李润田-简介

李润田(1894~1954)上海法华镇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

李润田_李润田 -人物

李润田

李润田_李润田 -简单介绍

李润田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研制并推销自创的鹰牌香精。借用鉴臣洋行西药部名义经营,后来从制造香料的简单方法过渡到全部用香原料配制香精的调香工艺,并配制出各种不同的香型和不同用途的混合香精。通过深入钻研,掌握了香精生产的整套技术,成为当时国内有名的香精专家。

二 : 李敏简历人物简介

李敏简历人物简介

李敏简介 李敏简历人物简介

李敏(1936年─)原名毛娇娇,生于陕西省志丹县,籍贯湖南省湘潭县,已故中共领袖毛泽东与第二任妻子贺子珍所生的女儿,毛岸英与毛岸青的同父异母妹妹,李讷的同父异母姐姐;国民党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化名“李得胜”,转战陕北,继续与国军对抗,于是毛娇娇便跟随父亲改姓李,全名为“李敏”,“敏”字取自《论语》中的「而敏于行」。(www.61k.com)李敏在1959年与孔令华结婚,在1962年诞下长子孔继宁及在1972年诞下次女孔东梅。孔继宁和孔东梅现在商界发展。2006年,在“文化大革命”爆发四十周年前夕,李敏与其他毛泽东遗属一同赴朝鲜拜祭在朝鲜战争阵亡的哥哥毛岸英。[1]

人物生平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赶来贺喜的邓颖超看她长得又瘦又小,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于是,在一旁的毛泽东当时就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娇娇”。但几个月之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把娇娇留在了延安。4岁时,娇娇被送到苏联,和贺子珍一起生活。1947年,贺子珍终于带着娇娇回到中国,住在哈尔滨。那时候,娇娇对中文半懂不懂,是个十足的“洋娃娃”。后来,毛泽东派人接娇娇回北京,她还半信半疑。1949年初夏,娇娇回到了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十分高兴,逢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送娇娇上学时,毛泽东给她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李敏。娇娇在陕北时,毛泽东曾化名为“李得胜”。 195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李敏和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孔令华结了婚。孔令华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的儿子,也是李敏在中学时的同学,两人彼此了解,情投意合。这桩婚事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 婚后,李敏和丈夫住在中南海。一年后,李敏生了个男孩,也就是孔东梅的哥哥孔继宁。毛泽东经常抱抱小外孙。自从搬出中南海,李敏夫妇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回了。要进中南海得在门口先联系,通报后才能进入,有时候等了半天还进不去。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毛泽东从患病到逝世,李敏总共见过他三次。李敏第三次见到父亲,是在父亲逝世前几天。他拉着李敏的手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李敏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流泪。 离开毛泽东后,李敏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简朴,有时甚至很清苦。李敏夫妇一直都是靠工资吃饭,他们自从搬离毛泽东的住处就自己做饭,和普通家庭一模一样。而当时,李敏和丈夫都在国防科委上班,工资不高,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每个月还要另外寄些零用钱给母亲贺子珍。

文革经历

摘自:《生活时报》2001年4月6日版《我的父亲毛泽东》(作者李敏)。 李敏自述: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因为我也生活在那个年代,当然也就卷入到“文化大革命”的潮流中去了。在人们的心目中,好像我是个最走运的人,认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就不会挨批挨斗。其实错了。我也同样离不开那个时代,离不开当时的政治形势,我也同样受到批判,被勒令交待问题,被列入“五一六”分子的名单中。孔令华也被说成是埋在我爸爸身边的定时炸弹,没完没了地挖了起来,不也同样挨批挨斗吗!

李敏简介 李敏简历人物简介

后来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时,我俩同时受到批判。(www.61k.com)不过我俩也有不一样的时候,就是他戴过高帽子,我没有戴过。但这比起一些挨批挨斗的老干部来,我个人受点冲击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在我处境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我抛开个人的得失,为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为保护一些老同志尽了我一个公民、一个党员、一个军人的职责和义务。 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爸爸的住处。谁知刚刚进门,就碰上了江青。真是冤家路窄。尖酸刻薄的江青看见了我,就阴阳怪气地挖苦我说:“小保皇回来了呀!怎么偏偏在这时候回来呀!是不是想摸底?”一进家门就被江青扣上了“保皇”的帽子。江青的话,让我爸爸听到了。爸爸生气地说:“你去告诉她,就说你是回来摸底的,看她怎么办。” “文革”进入高潮,批判会在步步升级。那些残酷批斗老干部的会议及方式,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我非常反感也感到了极大的苦恼。当看到斗萧华同志并让他坐“喷气式”时,我无可奈何,就和坐在一起的一位女同志写了一张条子,“要文斗,不要武斗”传给主持人。但这却无济于事,他们仍然我行我素,继续采用这种残酷的批判方式。当我看到罗瑞卿同志被用筐子抬到台上批斗时,我实实在在不忍再看下去,就站起来,当即退出了会场,以此表示我的不满与抗议。我想,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不一会儿,周围许多同志也相继退出了会场。我想,他们的心情肯定和我是一样的。作为一般工作人员,我们也只能以此表示反对了。又如,原国防工办副主任赵尔陆同志,是因心脏病去世的。当时,有些人说他是自杀,是叛徒,要打倒他。我就找机会跟爸爸讲了这件事。爸爸说:“赵尔陆是个好同志,是井冈山的人。”我明白了,爸爸是要保护他。我问爸爸:“能不能转达?”爸爸说:“能。”我回到机关后,向有关领导转达了爸爸的指示。这也算是我为保护老干部做了一点工作吧。 1968年初,因为北航老找国防科委领导提出要“勒令”我交待问题。没办法,领导就让我跟机关的同志到北京郊区王四营公社参加农业劳动去了。直到麦收之后,我才又回到国防科委机关。1969年10月25日晚,我又随国防科委机关干部被“一锅端”到河南省遂平县莲花湖的“五七”劳动农场。1971年初,爸爸对我说过:“你和李讷到中央办公厅江西省?五七?干校劳动去吧。”我和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同志说:“我是国防科委的干部,还是到科委干校去吧。”1971年9月13日,林彪自我爆炸以后,我才和同志们由干校一起回到北京。 国防科委党委常委在揭批清查林彪集团罪行的过程中,我也被列入了他们所谓的“国际口?五一六?”的黑名单中。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其他同志们意料之外的。1973年12月,国防科委党委为我们这些黑名单上的干部正式作出了平反决定。

原以为从此以后我的日子会好过些,就会平安无事了。谁知事隔不久,一天,爸爸告诉我说:“江青要抓你‘五一六’,你要小心。”看看,我又要倒霉了。现在看来,江青借这个机会报复我、整我那真是轻而易举的事了。对她来讲,这只是举手之劳。但既然爸爸告诉了我,我还是防着点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见到了爸爸。谈到当时的形势时,我说:“令华和我都在受批判。我是‘随叫随到’,他还要戴高帽。”我想,爸爸听了这话,可能会安慰令华几句,给他宽宽心。谁知,爸爸听了后,没有说话,只是冲着我俩笑,而且笑得很开心。就像那年我们为他祝贺生日一样,乐呵呵地笑出声来,而且声音还挺大。“经风雨见世面嘛!”笑过之后,爸爸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三 : 邱兴隆:邱兴隆-人物简介,邱兴隆-生平经历

邱兴隆,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邱兴隆的名字,很多时候都和“死刑”联系在一起:他公开呼吁立即废止死刑,发表和死刑有关的论文,组织关于死刑的国际研讨会,还与志同道合者成立了中国死辩同盟网站,为死囚辩护1998年春节的热闹已过,邱兴隆被判无罪的时候,他已经在收审站和看守所里待了四年零八个月。这四年零八个月里,他一共看到了96个死囚走向死刑。

邱兴隆_邱兴隆 -人物简单介绍

邱兴隆:邱兴隆-人物简介,邱兴隆-生平经历_邱兴隆
邱兴隆博士发言

邱兴隆,男,1963年1月出生,湖南湘乡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历,著名刑法学家,师从法学泰斗高铭暄先生,被誉为“三湘邢辩第一人”

,其学说核心主张“全面废除死刑”

。现任湖南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学科带头人

;醒龙律师事务所创办人,名誉主任

曾先后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全国法律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组成员等职。

2005年,荣获全国第四届10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2010年10月,捐资50万元在湖南大学法学院设立“醒龙奖学金”

邱兴隆_邱兴隆 -生平经历

邱兴隆:邱兴隆-人物简介,邱兴隆-生平经历_邱兴隆
周汉民与邱兴隆师兄

1979年至1986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后考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从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先生,后未完成学业就下海从商。曾两次因“经济犯罪”含冤入狱,遂了早年的进监狱体验的想法。后经师友鼓励,重走学术之路。

1998年12月在西南政法大学工作,1999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2001年至2006年在任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

2006年至2010年任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2010年8月调任湖南大学,任湖南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学科带头人。

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全国法律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组成员等。

法学之路

30年前的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15岁的邱兴隆高中毕业。此时,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火已经烧了起来,这个来自湖南湘乡的少年希望能够成为士兵置身战场。他的士兵之梦没能成真。他不得不重返学校,补习了半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现在的西南政法大学)。

“当时说是读法律系,但整个国家其实没什么法,也就是《宪法》、《刑法》、《婚姻法》,而且《刑法》用得多,自然而然就对《刑法》感兴趣。”邱兴隆回忆。

在邱兴隆考上大学的1979年,国家颁布了《刑法》。“1979年之前,死刑被滥用了,任意性太大,没个准。像张志新、遇罗克这样的案子,死刑起到的是反动作用,被扼杀的是真理。”邱兴隆说。

1979年之后,尽管死刑是作为法律手段存在,但和政治的结合依然紧密。《刑法》颁布之后不久,全国性的严打开始。

“严打时期,死刑的适用范围被扩大了。比如说盗窃罪,1979年最多是无期徒刑,到了1981年,即可判死刑了,盗窃罪一下成为死刑大户。”邱兴隆说了1个案例,当时有人偷了一批纽扣电池,受害人报案是价值四千多元,但当时公安局搞了个界定,定成三万多元,这就判成了死刑。这起案件后来被认为是一起错案。“因为后来发现那些电池是假冒伪劣产品,不值这么多钱。”

邱兴隆的办公桌上置放着一本他所着之书《关于惩罚的哲学——刑罚根据论》,为此书作序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教授高铭暄。

邱兴隆:邱兴隆-人物简介,邱兴隆-生平经历_邱兴隆
邱兴隆著名论著

1986年,23岁的邱兴隆成为了高铭暄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一年之后,确定博

士论文选题时,邱兴隆本打算以死刑为研究方向,但高教授否定了,高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死刑是不便于拿出来谈论的,这是个政治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的陈兴良曾回忆与邱兴隆那段在北京的日子,“当时的邱兴隆桀骜不驯而玩世不恭,尤其是他性格上的易变和情绪上的急躁,多少为他后来的变故埋下了伏笔。他是1个极不安分的人,创新冲动与冒险心理主宰着他。”

彼时,正值海南建省前夕,原本平静的岛屿一片喧嚣。在和朋友到海南大学联系工作的时候,邱兴隆被校方开出的优惠条件所吸引,答应毕业之后到该校工作,并以教学实习的名义留在海南,办起了一家书店。

1989年,匆忙回京完成博士论文的邱兴隆,7月份办理了分配到海南大学的手续,并准备在8月份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看起来,他的学业之门马上即可关上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此时,属于他的“传奇”之门才刚刚打开。1989年7月20日,邱兴隆被警察带走了。在一次清查行动中,警察在他那里发现了几部书稿。当晚,邱兴隆便被以“涉嫌非法出版”之名送进了北京市公安局收容审查站。

“收容审查的最长期限本应为三个月,但等事情查清,我被整整关押了185天,收审结束时,还留下1个尾巴——取保候审。”邱兴隆回忆。

陈兴良记得,从收审站出来之后,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邱兴隆找到了他,他安排邱洗澡、吃饭,并陪着他买了全套的新衣服换上。

在邱兴隆被收容审查期间,海南大学已经致函中国人民大学,表示不再接收他。1990年,虽然邱兴隆获得了自由,但当时北京市收容审查站只是口头宣布事情已经查清,其不存在违法行为。当邱兴隆提出要书面结论时,遭到了拒绝。“从承办人员那里了解到,之所以不给书面结论,是因为当时行政诉讼法已经出台,我属于被错误收容审查,而且超期,出具书面结论等于给我提供诉讼的证据。”邱兴隆说。当时,他的老师高铭暄、王作富教授曾在多种场合以他的遭遇为例,呼吁制止滥用收审、侵犯人权的现象。

“收审释放”的影响巨大,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他,遇到有愿意接收他的单位,又要他出具收审他属于司法错误的法律文本。邱兴隆感到了心灰意冷,与中国人民大学不辞而别,“失踪”了。

和死囚在一起的日子

邱兴隆:邱兴隆-人物简介,邱兴隆-生平经历_邱兴隆
第四届全国“10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他下海做了1个书贩。“当时觉得,读了博士又有什么用呢?我感到了1种自卑。”邱兴隆都还在不停地吸着烟。在他回忆里,1993年,他在河北石家庄向一位书商追款,没钱给他的书商给了他一批盗版的《读者文摘》精华本,他接受了。这些书后来被查了出来。

“当时正值全国扫黄打非,而石家庄又是盗版书的重灾区,甚至因为我是法学博士生的原因,我被某些地方领导刻意树立成了反面典型。”

1993年3月,邱兴隆被石家庄市公安局以“涉嫌非法出版”为名收容审查。1994年8月,已经被收审近一年半的邱被以“投机倒把”罪名逮捕。他从收审站转到了看守所。

由于一直没有终审判决,邱兴隆就一直呆在看守所里。这种厄运意外地给邱兴隆研究死刑提供了便利。

邱兴隆觉得看守所里的“亚文化”对他是有帮助的。每个刚来的“新人”都要对号子里的人讲自己的入狱起因,不说实话就挨揍。作为法学博士生的邱兴隆在看守所里很有名,囚徒们往往把他当成救命稻草,将自己的经历和犯罪过程详述给他听。

“那些被判了死刑的人,各种各样的心态都有。”邱兴隆见识了各式死刑犯,有刚进来的时候大无畏的,但临到上刑场时,屎尿弄了一裤子。执行死刑的人都有经验了,把犯人的裤腿都扎好;也有不怕的,笑着走的,还开玩笑说,哥几个再见啊,上路了。

邱兴隆思考,为什么看上去和我们一样的人,就非把他杀了不可?还有那么多人,即使按照并不合理的法律规定,他也不该判死刑,为什么就判了死刑?“如果我是法官,在判死刑的时候,我会受到煎熬,但有的人也许不会。”

看守所里的一次经历让邱兴隆深感触动

1996年的冬天,他和2个死囚关在同1个号子里。邱兴隆当时胃出血,拉出来的全是一块一块的血,往盆子里吐的也全都是血。“吐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就要死了。”邱兴隆说他晕了过去,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仍在原地,没有死,也没有人把他带走。他听到牢里的人都在大声地给他报号——这里有人生病了。

好不容易,有个干警过来,看了看躺在地上的邱兴隆,踢了他一脚,以为他是装病,走了。那2个和邱兴隆同号的死囚用手铐使劲砸着铁门,大声叫道,你们还管不管啊,人都要死了!

“他们是死囚啊,但他们在想着救我,这个时候,你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杀人的时候也许很凶残,但这个时候的他们又怎么解释?我觉得人性本来是善良的。”邱兴隆认为这样的经历影响了他日后主张废除死刑。

邱兴隆早期做学生的时候是主张保留死刑的。“做学生的时候,从学校到学校,没什么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看守所的经历是1种财富,从素材的收集到思想的积累,都是在书斋里找不到的。在看守所里,抬头见刑法,低头见罪犯,想不思考都不行。”

邱兴隆开始有意地研究看守所里的死囚。为了了解他们,他故意让干警给他调号,因为“1个号子里最多只有2个死囚”,他想接触更多将要赴死之人。

对于死刑,彼时出现了一些变化。1996年的冬天,职务侵占罪出台之后,看守所里有个信用社的主任原本因为贪污被判死刑,后改判为职务侵占罪,获刑15年。“我清楚地记得,当他的镣铐被打开之后,他大喊一声:活——了!整个看守所都听得到。能听得出来,那种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地强烈。”邱兴隆觉得,从那个时候开始,死刑的滥用开始刹车了。

死刑的反对者

邱兴隆留着一头长发,黑且瘦,这让他看上去像是1个流露着颓废感的摇滚歌手,而不像是律师和教授。他曾开玩笑地说,要把失去的头发补回来。在看守所里,他留了近5年光头。

1993年到1998年之间,看守所里的邱兴隆不知道作为囚徒的日子什么时候是尽头。他曾经因病出去就医过一次,外边的街道他都不认识了,“变化太快了,这让我感到心慌。”他甚至认真地打算过,放出去之后,回湖南老家种两亩地,平平淡淡过一辈子。

1997年12月,在被羁押近5年后,邱兴隆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侵犯着作权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6个月。由于实际羁押期限超过了所判刑期近一倍,他不服判决,继续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他本人和他的辩护人张金龙律师的请求下,1998年12月20日,邱兴隆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改判无罪。

这个终获无罪的法学博士生,带着在看守所里用糊包装盒的纸写就的几百万字论着、手记以及九麻袋的书,南下重庆,回到母校西南政法大学任教。

1999年,曾经“很不听话”的学生邱兴隆向导师高铭暄教授提出重新申请博士学位。1999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邱兴隆的博士论文答辩开始,刚准备说话,他已泪流满面。23岁就考上博士研究生的邱兴隆在36岁时拿到了博士学位。

对于死刑,学界已经沉默很久了。1980年代严打的时候,曾有学者对滥用死刑提出异议,当时被当作政治事件来处理,这些学者还被全国通报批评。

2002年,邱兴隆在湘潭大学组织召开了一次死刑问题国际研讨会,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结果他发现,在那次会议上,除开国外法学者,主张立即废止死刑的中国法学者只有他1个。“目前,从国内法学界来看,大多是限制派和将来废除派,几乎没有人主张死刑要永远存在,但什么时候废除则意见不一,立即废止死刑的声音是少数派。”

邱兴隆做过民意测验,主张废除死刑的人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一左右,大部分人主张保留死刑。“很多人质疑过我,老百姓都不主张废除死刑,你为什么要违反民意?”邱兴隆认为,做事情是要考虑民意,但绝不能只考虑民意,如果民意第一,“我们都不要上大学,种田就行了,上大学就要培养精英意识,常人想不到的东西你能想到。”

在颇受争议地辗转西南政法、湘潭大学之后,邱兴隆做起了律师,但他无法完全适应远离学校的生活,2006年,他接受了厦门大学法学院的邀请,到厦大任教。“我在厦大领的工资基本上都花在长沙和厦门之间的路上了,在厦大就是精神寄托,证明自己作为学者和老师的存在。”

邱兴隆会给学生们说起他的经历。他非常认同费孝通说过的一句话——监狱是社会的窗口。有什么样的监狱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监狱可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度。

“1个不重视罪犯待遇、不重视生命的国度,文明程度肯定不行。你在杀1个人的时候,就已做出了判断,人是可以被杀的。”邱兴隆说,“宽容是1种美德,爱罪犯就是爱你自己。”

邱兴隆_邱兴隆 -个人成就

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全国法律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法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组成员等。

他曾获得第四届10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称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入选“新世纪湖南省首批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近年来他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出版独着9部,译着、合着等17部,发表学术论文118篇。他的《刑罚理性导论》、《刑罚的哲理与法理》、《比较刑法(第一卷.死刑专号)》等着作,在刑罚基础理论、死刑等领域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影响。他还主持、参与了多次国际、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在振兴法学教育、参政议政、参与司法实务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邱兴隆_邱兴隆 -主要作品

论文

《刑罚功能论》,邱兴隆,《法学研究》1998年第6期

《刑罚个别化否定论》,邱兴隆,《中国法学》2000年第5期

《论一般预防的正当性》,邱兴隆,《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威慑刑的理性反思》,邱兴隆,《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

《刑罚的相应性的基本蕴涵》,邱兴隆,《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

《报应刑的生命路程》,邱兴隆,《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一般预防的规诫》,邱兴隆,《政法论坛》2000年第2期

《个别预防论的价值分析》,邱兴隆,《法学论坛》2000年第2期

《刑罚是什么》,邱兴隆,《法学》2000年第4期

《一般预防的局限》,邱兴隆,《政法学刊》2000年第3期

《报应论的理念嬗变》,邱兴隆,《湖南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一般预防论的流变》,邱兴隆,《法学评论》2000年第5期

《刑罚一体论的解构》,邱兴隆,《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

《一般预防论的价值分析》,邱兴隆,《法学论坛》2000年第4期

《个别预防论的4大命题》,邱兴隆,《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一般预防的证明》,邱兴隆,《云南法学》2000年第3期

《死刑废止论的起源》,邱兴隆,《当代国际刑法的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刑罚个别预防论批判》,邱兴隆,《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刑罚报应论》,邱兴隆,《刑事法评论》第6卷

《刑罚一般预防论》,邱兴隆,《刑事法评论》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多重的刑罚是相应的》,邱兴隆,《法学评论》2000年增刊

《个别预防论的源流》,邱兴隆,《法学论坛》2001年第1期

《犯罪的严重性:概念与评价》,邱兴隆,《政法学刊》2001年第1期

《西方刑罚一体论的9大模式》,邱兴隆,《湖南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刑罚一体论的影响》,邱兴隆,《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报应刑的价值悖论》,邱兴隆,《法学论坛》2001年第1期

《死刑的德性》,邱兴隆,《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2期

《国际人权与死刑》,邱兴隆,《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批判的学问》,邱兴隆,《现代法学》2000年第6期

《学海沉浮录(之一)》,邱兴隆,《中国律师》2000年第11期

《学海沉浮录(之二)》,邱兴隆,《中国律师》2000年第12期

《学海沉浮录(之三)》,邱兴隆,《中国律师》2001年第1期

四 : 王晓霞[陶艺家]:王晓霞[陶艺家]-个人简介,王晓霞[陶艺家]-人物生平

王晓霞,女,197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陶艺世家,所制作品手法新颖、线条流畅、简洁大方。

王晓霞_王晓霞[陶艺家] -个人简单介绍

(www.61k.com]【姓名】:王晓霞

王晓霞[陶艺家]:王晓霞[陶艺家]-个人简介,王晓霞[陶艺家]-人物生平_王晓霞
助理工艺师王晓霞


【职称】:助理工艺美术师
青年陶艺家
王晓霞,女,197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陶艺世家,所制作品手法新颖、线条流畅、简洁大方。早年耳濡目染,喜文好墨,并与紫砂壶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沿承家族传统制壶技法,全手工制作成型,并有幸得潘春芳许成权夫妇、毛国强、江建翔、承健、等多位父辈艺师及实力名家指点,更深得其弟花器实力高手吴才君影响,作品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构思精巧,质朴大气,秀丽清雅,典巧精致,凭着对紫砂壶艺执着的爱好与潜心研习,作品获得国内多次奖项与收藏,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壶艺爱好者肯定青睐
2007年创办制壶工作室【拈砂阁】。

王晓霞_王晓霞[陶艺家] -人物生平

王晓霞的作品,皆能从中觅取对于紫砂的理解与对紫砂真挚的情感。鉴赏王晓霞的紫砂作品集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方寸之间雅意纵横,文气氤氲。不用亲手触摸,却己在眼眸之中舒展开豁然之心境,读出她二十多年来紫砂艺术的创作语言。斯谓字字珠玑,行行闪翼,犹似一曲隽永奇崛的经典诗文,读不释手。并与《北京华夏名人书画院》《宜兴老紫砂》合作,为广大壶艺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实用、把玩、收藏的经典佳作。

王晓霞[陶艺家]:王晓霞[陶艺家]-个人简介,王晓霞[陶艺家]-人物生平_王晓霞
王晓霞作品-升方套组
本文标题:李白人物生平简介-李润田:李润田-人物,李润田-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508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