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二 : 腹有诗书自气华
图片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留下的千古名句。延古迄今,喜欢诗书的人,久而久之必然储蓄了颇多丰厚的斐文,既提高了自身气质,又汲取了文字中的不同营养。也有人这样说:“多读书,润思想、陶情操、增智慧、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浩瀚的诗词里,读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意境文字,博百家之长,以此滋养自己的灵魂,才使得你的内涵更加灵秀,个人的修养指数也会随之高雅。
中华民族源源流长的文学历史上,唐诗与宋词可以说是文坛上两颗耀眼的明珠,是中国无价之瑰宝。读古诗词需要用心参悟,那些泛黄的书卷深幽静美,韵味丰富、内容博大精深,随着学识的不断积累,你才真正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唐代有“初唐四杰”。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其中 王勃那首最著名的《藤王阁序》 ,是我国古典文字的名篇。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被誉为“神童”,如我们耳熟能祥的《咏鹅》。他们的作品传诵至今……
唐代著名的还有“诗仙李白”,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古代各家各派的学说。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如《无题》广为传诵……
宋代的名家有苏轼,是宋朝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 “向上一路”。其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中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他一生写词一万多首,大部分已失传,全宋词中收录160首。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www.61k.com],望尽天涯路”……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雨霖铃》尤为著名……
李清照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周帮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苏慕遮》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等等……
中国历代都有名家,已是多的数不胜数。无论他们是位居高官,还是一生屡经坎坷,还是终身浪迹天涯,还是一生贫困潦倒,还是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还是英年早逝……从他们的笔下就没有不能融入诗词的题材,任何小事都不乏看到文字的闪光点。王勃的聪慧,博学;杨炯的雄健,罡正;卢照邻的纵横奔放,诗笔富丽而不浮艳;骆宾王的格高韵美,词华朗耀;李白的豪放俊迈,清新飘逸;白居易的泼墨如雨,务求尽情;苏轼的挥洒如意、思绪泉涌;晏殊的语言清丽,闲雅旷达;柳永的抒情巧妙,雅俗并陈;李清照的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周帮彦的语言曲丽精雅,委婉曲折……他们留下了不朽的金章玉句。他们的诗词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各种独特迥异的文化气息……
如果阅读不停地累加,你的世界也会逐渐变的抒情起来。好像你的眼前会灵异闪现,不同时期的最原始画面。书本里赏心悦目的文字,是如何在文人笔下惬意的舞蹈。在不断创新,不受旧式束缚的新样诗句,又是怎样挥洒自如地印满墨端。这些翻新出奇而又独具风格的词阙,又是如何畅快淋漓地行走在宣纸上?一个人的气质与修养,是靠着丰富的阅历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有可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多的诗词里,会有几重的空间植入,以及新风形象的有意烘托,让你读来既美妙惊艳,又为之慨然震撼。而诗词中蕴含的意境超然,韵味隽永,闲雅的渲染,多情的思绪,更像是我们生活里的一缕阳光。 于丹说:“把阳光沏进咖啡里,然后把阳光喝下去,让自己散在光线中,这是一个读书的境界”。 喜欢阅读,喜欢诗词,只是呈现了一个人的喜好和品位。善读书,善用书,则反应着一个人的博学与智慧……
三 :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和董传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翻译】
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自然气质高华。我厌倦了与老书生清谈,却鼓舞精神和众多士子共赴中制科考试。兜里没钱,一双旧鞋已跟随我多年,出行全靠它;富贵人家的香车美女,让我眼花缭乱。放榜以后我成绩好,得意洋洋来夸耀,看,黄纸诏书上墨迹还湿着。
【赏析】
《和董传留别》是苏轼写给朋友董传的一首留别诗,作于苏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苏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苏轼相从。董传当时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www.61k.com)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四 : 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为唯一一门单科考试两个半小时的学科,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文理,我们都需要借助语文来理解题意得分,身为当年高考语文超过120分大军的一员,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当时我备考语文的一些经验。
我不喜欢写模拟题,老师也是更多推荐用真题练习,因为它们更贴合高考命题的动向,答案也更加权威,我买的一本总参考习题集是《5?3高考语文复习》。这个系列的丛书显然满足了我这个要求。
字音字形方面:虽然说是一定程度的死记硬背,但是更多时候需要我们理解记忆。比如“和”的两种常见读音“活”和“货”,前者指搅拌使之有粘性,如“和面”“和泥”,后者指加水搅拌,有点稀释的感觉,如“和稀泥”。其实大多时候选项中多音字组成的词是相对固定的,我们只要记住它们的基本释义再加上几个经典搭配就基本没问题了。字形其实更多时候会和出现的场景联系起来,比如“芋”和“竽”,一个是植物所以草字头,一个是竹乐器所以竹字头,这样就会事半功倍。记忆的时候不妨采用夸张的方法,例如我的老师教“暴躁”的时候曾说:“想象你特别生气和烦恼,就像你的脚一直在踹地板发泄,所以它是足字旁。”我早读的时候把习题集里字音字形部分每天翻,重复记忆加深印象。在这里额外推荐一本《咬文嚼字》,它被称“语林啄木鸟”,出版界公认的权威杂志,致力于推广汉语规范,每一期都会就社会热点语言现象以及常见用错语进行专业分析和探讨,顾问团中不乏《现代汉语词典》的编撰人员,是很多状元高三备考的枕边书,很值得一看。另外,这家出版社针对高考还推出过各种参考书籍,如《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等,里面详尽解析了各种常用错别字,非常实用。
成语方面:考点大概是两个,用法和字形。一个一个去成语词典里查找背诵不太现实,我的做法是把手边所有的复习资料中的成语选择题统一做掉,再针对错题对症下药。题量一大,我就发现其实很多词语都在重复出现,这样记忆的压力就大大减小了。习题集中对考试易错成语考点进行了系统归纳,比如“相辅相成”中使用的“成”字,因为含义是“相互辅助相互促成”,所以不应该使用“承”。熟记常见成语用法,再加上《咬文嚼字》杂志社提供的相关资料,成语部分就可以百战百胜了。
古文和诗词鉴赏:文言字词有很多特有的用法,我们需要多归纳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古今异义、字词活用、特殊句式,形成知识储备。习题集中有专门篇章列出常考知识点,牢记关键实虚词的意义,把字词还原到语境中去理解,才不会望文生义。我的古文翻译通常是把其中关键字翻译出来后再看一遍原文,与文意没有大出入就算过关,润饰不用太多,考场毕竟时间有限,靠关键点得分就行。诗词鉴赏一般考察5个方面:形象意境,关键词,表达技巧,情感主旨,评价,考试时可以串着一起答,保证不会遗漏失分。另外题目给出的注释一定要仔细看,当年我的语文老师曾说:“如果它只是一个无用的词,那么就不需要为它注释。既然注释了,一定对帮助你理解全诗有好处。”经常会有从这里突破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的例子:也许是提示当时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也许是解释当时正处某个节日,尽力去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用寥寥几笔勾画的意境,或苍凉,或志得,或反衬,或大气,或含蓄,再将感受到的情感结合描述的景象组织成语言即可。
诗词默写:最开始考诗词默写时,我会出现背诵无误但是[www.61k.com)写错字而失分的情况(如《过秦论》中要求背诵片段),为了防止这种失误,我在高三开学初找时间将所有考纲要求背诵的内容全部默写下来,然后对照书本逐字比对,把所有错误都用红笔圈出来,正确的就过掉,早读时拿出来边朗读边记忆,之后的考试默写部分再也没有失过分。
现代文阅读:如果需要专门练习现代文阅读的资料,我推荐龙门书局出版的各专项练习书。里面都是摘取的历年高考真题,不仅有参考答案还有详尽解析过程,题量很足。在组织语言做答时,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形式:先答理论的标签,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比如回答关于艺术手法的问题,你先应该说明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然后说明它的作用和好处,然后就具体的句子做分析。这样的回答才算完整。在复习的时候,应该要有意识地总结这样的“标签”,例如开头和结尾的作用,比喻和拟人的作用等等,这些对答题都有好处。要牢记一点的是,不管之前诗词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答题点是关键,不要盲目追求字数,要让老师毫不费力找到醒目的给分点从而迅速得分。
作文方面:单项60分的高分让所有人都不敢对作文掉以轻心。我为作文做了两手准备:为了避免引用诗词时出现大众化,我买了一本古诗词精选有空就背,然后上网搜了几篇作文模板和事例备用。我当时使用的是蒋方舟的作文格式,她博客里的高中作文长短句交叉,论据新颖,文采斐然很有气势,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借鉴一下。再有,我们要了解到,实际改卷中每份作文被分到的审阅时间非常之少,高考更甚,很少有老师有耐心和精力把你的作文从头看到尾,所以我的态度是万不得已不要写题记,而应该把开头琢磨得开门见山短小精悍;首尾一定要呼应,加深老师印象;写字要工整,最好通篇没有涂改;议论文选取材料最好一古一今一正一反,选取材料避开李杜爱迪生屈原等常规事例,能让老师从麻木卷海里眼前一亮……最后再注重一下作文风格,我个人很喜欢张晓风先生的散文和伍立杨先生的杂文议论文,遣词造句非常值得学习。
以上就是我当年备战语文的方法,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的积累在于平日的点点滴滴。
编辑/杨明珠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