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考优秀记叙文及点评-高考叙事类记叙文优秀例文及赏析(汇编)

发布时间:2018-03-22 所属栏目:高中记叙文例文

一 : 高考叙事类记叙文优秀例文及赏析(汇编)

1、抛妻弃子之谜(叙事记叙文)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旮旯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萧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妻子,她们并不知道萧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是太闭塞了,惟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萧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俩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萧顺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长长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风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萧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萧顺的老母亲说,萧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丁都知道了,萧顺没回家,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萧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小老婆!

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

话音末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事情一结束就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简评】本文特点有四:一是层层设悬,谜团丛生,情节一波三折,直至文末才亮出谜底,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构思艺术。二是多用对比和照应手法演绎文旨,萧顺妈坚信"儿子不会的",媳妇的"将信将疑",这种对流言的不同认识,与感情的深浅当然不无关系;而结尾处写事后"女人们","媳妇"的评价性语言与前文照应,也凸现出"认知事物"与"感情亲疏"的微妙关系。三是将"抛妻弃子"之谜底在萧顺(谐音"孝顺")因战斗在抗非典一线而迟归,闪亮出时代色彩,提升了文旨的境界。四是语言朴实,颇具乡土气息和民俗韵味。

2、爱如茉莉

那是一个飘浮着桔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胀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冲口说:“妈妈,你爱爸爸吗?”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我见从妈妈口中诱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

“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睛,赶忙把很是轻视的一句话“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你爸爸今天包饺子给他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

“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松松散散地插进空罐头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啊,转念又笑自己简直已是不可救药的“耍”浪漫。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到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静静地流下泪来。泪眼朦胧中,那丛丛簇簇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娜娜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而且萦萦不去。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于细微处见真情

——《爱如茉莉》赏析(外一篇)

湖北李学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美文。作者从“我”一个妙龄女孩的视角入手,讴歌了人类最崇高、最圣洁、最美好的爱情。阅读本文,如品香茗,余香满口;如饮甘泉,沁人心脾。

走进作者笔下父亲母亲的情感世界,我们没有听见他们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没有看见他们卿卿我我的浪漫举动,但是从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我们却分明感觉到一种真情的存在、至爱的可贵。

细节是文章的血肉,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妈妈住院了,嘱咐“我”给爸爸买饺子;爸爸嘱咐“我”带茉莉花到医院去;爸爸牵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妈妈睡觉不敢翻身,连手脚都麻木了。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无不真切感人,令人过目不忘,歌颂了父母至真至纯的爱情——相互关爱,相互体贴,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这些细节,使文章充满了融融的爱意,不仅温暖了作者的情怀,也温暖了读者的情怀。

文章以“爱如茉莉”为题,茉莉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文章写茉莉花的洁白纯净、平淡无奇、默默奉献,实则映衬父母时刻互相牵挂对方;以花衬人,爱美如花,虚实相生,物我交融,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当女儿问妈妈“真爱像什么”时,妈妈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只是含糊地说出,“爱像茉莉”。其实,真爱无言,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父母用行动诠释了爱的内涵,道出了爱的真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作者留心观察生活,从平常生活中挖掘出了美的矿藏。我们在品读和情感的濡染中,为一种美丽的情怀而激动,心谷弥漫着幽雅的茉莉花馨香。平淡生活有诗意,于细微处见真情。

3、那鱼尾纹(写人类)

某天晚上,在餐桌旁。“阿嬷,这两天都只吃菜,没有肉啊!”我刚抱怨完,外婆哈哈大笑着说:“明天哪,可能连白米饭都没有了!”我和外婆对视一眼,一齐哈哈大笑。那时小时候,我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是一位个子很高、皮肤白皙、气质高雅的老太太。她脸上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眼角的鱼尾纹,那么深刻,又那么自然,自然到外婆笑的时候在眼角眯起一道深沟都不显半点突兀,反而更富亲和力。于是鱼尾纹就在那些贫穷的日子里漾开来,外婆总那么乐观开朗、精神抖擞。而我,在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上幼儿园时,我的成绩有点不好,当时成绩单采用的是5分制,我的各科成绩都是1分或者2分的。我对外婆说:“对不起,都是1分2分的。”她眯起那道鱼尾纹说:“不要紧,不要紧,1分2分的加起来就有5分啦!”我问:“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起来吗?”这回,她表情认真、果断地说:“当然。人生就是总和力!”可是当时的我并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清晰地记得那鱼尾纹漾着漾着,就漾起一串爽朗的笑声了。

外婆从不曾开口问我:“学校怎么样?上课听得懂吗?”但是,唯独一件事她永远不嫌唠叨。“要带着笑容,好好跟别人打招呼。穷人最能做的,就是展露笑容。”说着,外婆眼睛眨巴眨巴的,眼角的鱼尾纹就更深刻了。因此我便留心要带着笑容、很精神地跟邻里打招呼。放学我笑着跟附近的伯母说“您好”,她会高兴地把家里一些小馒头送我。多么令人开心的结果啊!外婆说笑容是宝。她自己总是满脸笑容,所以邻居们跟她很和得来,也很乐意送她一些蔬菜、水果、糕饼点心的。

夏季是炎热的,对于买不起风扇的我们更是折磨。泥土没有了光泽,小草失去了生机,大树耷拉着脑袋,蝉在树上聒噪地扯开嗓子,叫人心烦。这时,外婆就会搬来小板凳,拿着把大芭蕉扇,一下一下、不紧不慢地帮我摇扇子,她自己却热得汗流浃背。不管天气多炎热,她总是笑着说:“别总抱怨冷啊、热啊的,夏天时要感谢冬天,冬天时要感谢夏天!”外婆那深深的鱼尾纹在炎炎夏日里显得特别清爽。

在大树下乘凉时,你会给我讲道理:“到死前都要有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我躺在床上想着爸爸妈妈时,你总用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晚上别提伤心事。难过的事留到白天再说也就不算什么了。”爸妈带我离开的时候,我哭闹着说会一直想你,你一滴泪未掉说:“时钟反着走,人们会觉得钟坏了而扔掉。人也不要老回顾过去,要一直向前走!”可我分明看到,你那一向流露笑意的鱼尾纹也淌着悲伤……外婆那承载者许多欢笑的鱼尾纹穿梭着我的童年,它不断地告诉我——笑着活下去!

4、路是月的痕(父亲的笛声)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简评】将生活融入文中

《路是月的痕》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记叙文。记叙文有别于议论文,它不要求推理十分复杂,也不要求抽象地表现不同层次的思想观点,只要能表现出一个主导性的主题思想就行了。重要的是要看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是否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生活。文章所写,集中于"我"对父亲吹出的笛声的认识:儿时感觉"最美",少年时将父亲吹笛视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后又与笛声产生"强烈的共鸣"。笛声原本没有大的变化,"我"的认知发生巨变皆因"我"受感情(即对父亲本人的感情)的支配!这样的内容,这样的主题,非常准确、非常形象地论释了"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个话题。

作者调动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生活。由于作者十分熟悉农村生活,所以文中描写逼真而感人,如"日暮听笛"、月下路景"等,其悠远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深挚的浓情,无不留给读者美好的回味

5、父亲的布鞋 (2004年高考甘肃省优秀作文)

我的心目中,父亲一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胸怀宽阔如大海。

父亲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经笑着问父亲:“你现在已经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了,怎么还穿这么土的鞋子?”

父亲微笑了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曾经对我说:“孩子,你别以为现在咱们有钱了,可咱的血管里流的是农村人的血,咱的骨子里要有农村人的那份质朴和忠厚。”

我听着父亲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工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

在贫困的威胁下,许多孩子都辍学回家去放羊,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一个老实却又坚毅的庄稼人,咬着牙说:“再苦再穷,也要让娃儿上学。”

就这样,爷爷用他宽阔的肩膀和晶莹的汗滴硬是供父亲读完了初中,而家里也因此穷得丁当作响了。父亲,以他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和憨厚聪明,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而此时的爷爷心头却升起了一片愁云:“娃儿这么争气,可到县城上学的学费从哪里来?”

爷爷在炕头辗转反侧,他愁了一晚上也没愁出个结果。第二天早上,爷爷沉着脸对父亲说:“今天早晨你跟我去割麦”。懂事的父亲眨了眨眼睛,像明白了什么,二话没说拎起镰刀就跟在爷爷身后迈出了院门。

可  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楞住了———全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并且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微笑着说:“咱们村上风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露了一回脸,咱脸上光彩……大家伙儿来送送娃儿……”

眼泪顺着爷爷脸上的皱纹滑了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儿跪下…… ”

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跪在了泥土地上……

父亲后来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都穿着布底鞋吗?那天我走的时候,村里四奶奶塞给我一双布鞋说:‘小三子啊,这年头大伙儿都困难是实情,可人活一辈子,不能老想着自个儿,还要多替别人想想,谁家没有个难处啊?你四奶奶我活到这把老骨头,就盼着子孙后辈能出个人才,将来做个大官,让咱村子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孩子们都能念上书。’后来我上了大学,见了世面,可每当我面对城里灯红酒绿的世界时,我就想到当年全村人送我的情景,人活着得有良心,人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

看着父亲眼角闪光的泪珠,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当年大学毕业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的原因:人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

【评析】乍一看题目“父亲的布底鞋”,以为和话题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且慢,读完全篇后,你就会觉得,这位考生写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这个故事的题旨恰恰和话题内容“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相吻合。“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致富以后,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但他“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其目的就是不忘根本,(那一段吸魂摄魄的细节)“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本文构思新颖,语言流畅。卒章显志;“人不能光活自己”,奏响了全文的最强音。

(www.61k.com)

二 : 2012高考作文备考:复杂记叙文写作常用技巧(附例文及点评)

2012高考作文备考

复杂记叙文写作常用技巧

(附例文及点评)

语文新高考博客编辑整理

  一、一线串珠

  内涵: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示例]当代作家赵丽宏的《炊烟》是此类作品中的杰作,该作品记叙的是作者在福建武夷山风景区旅游途中的一次经历,作品中作者从渴望炊烟写到看见炊烟,再由看见炊烟写到走近炊烟,认识炊烟,直到最后告别炊烟。

  文章刻画了一对淳朴憨厚热情好客的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山村中年夫妇形象,始终围绕“炊烟”行文,推动情节发展。文中炊烟不光渲染了一种亲切自然的意境,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为作品的展开铺设了一条亮丽的大道,起到了“一线串珠”的良好效果。

  二、以小见大

  内涵: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示例]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小时候,家里穷,他就卖报纸为家里补贴。一天他到一家餐馆卖报纸,刚进去就被老板赶出来。他没有放弃,趁老板不注意又溜了进去,老板发现后把他踢了出来,小史东揉揉屁股又走了进去,客人们被这个小男孩的勇敢所感动,纷纷向老板求情,又买了他的报纸。中年后史东创建了保险公司,以被认为傻的举动,获得了惊人的销售额。他说过:要是在哪里倒下,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倒树精神》)语文新高考博客

  本段节选就是运用了“以小见大”手法,用克里蒙·史东的事件折射那些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以顽强的生命力证实自己的一类人。“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三、穿插流动

  内涵: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手法就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示例]王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语文新高考博客

  这篇文章就是运用了穿插流动的手法。这些插入,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姑娘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增加了可读性。

  四、粗笔勾勒

  内涵: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示例]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呢!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强力壮,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行列的前头。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这段文字运用粗笔勾勒法描绘了伏尔加河上纤夫的形象。

  文段在勾勒这些纤夫时,侧重点不同。领头的纤夫,是写他的衣着和肩膀;中年人,是写他的胡须和体型;高个子,是写他的神态和动作。

  五、曲径通幽

  内涵:曲径通幽法就是通过曲折回环的描写和起伏多变的文笔来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摇曳多姿、引人入胜的写作方法。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第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第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示例]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对蜜蜂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语文新高考博客

  由《荔枝蜜》可见,“曲径通幽”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一种谋篇手法。在很多情况下,运用“曲径通幽”能够造成峰回路转、恍然大悟的艺术效果。

  六、铺垫照应

  内涵: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1)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文章中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地点明题意。

  (2)前后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首尾照应。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

  [示例]这三种照应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所体现。

  (1)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做小桔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语文新高考博客

  (2)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3)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结构严谨,清晰鲜明。

  作文时,注意前后照应很重要,这样能使文章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不管用哪种照应方法,下笔前都必须考虑周密,不可提笔就写,写着前边,忘了后边;或前边没写,“半道杀出个程咬金”来,首尾脱节,使别人读不懂。

  1.写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

  2.真情实感。写规范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只有你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才能赢得别人的共鸣,有时候文章不需华丽,但求恳切,用词华丽堆砌起来的东西,会让人感觉很单薄,无法打动人心,而一篇好的文章,只有在“于人心有戚戚焉”的时候,才叫成功。

  3.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所以要看,要听。

  4.各种技巧的综合运用。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但不能为了技巧而技巧。语文新高考博客

  专一

  今天是女儿开学的日子,母亲向邻居借了一辆脚蹬三轮车,准备送女儿去上学。

  母亲把行李收拾好,女儿看到瘦小的母亲忙里忙外的没有吭一声。

  风似乎比以往刮得更猛一些。

  母亲骑着三轮车,很专一。女儿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当公路上的行人逐渐多起来时,女儿骑着自行车开始晃悠了,她猛一捏闸,停在公路旁边。她回头却看不到自己的母亲。她伸长了脖子,左右寻觅着,忽然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吃力地推着脚蹬三轮车。风把母亲的头发吹得很乱,似乎有一些白色的光在母亲的头发上闪过,女儿看母亲专一地向前走着,眼睛湿润了。

  女儿从不相信母爱有多伟大,认为这些全是人之常情,是一种本能。那些感人的场景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她认为“专一”只适用于恋人之间的情感,却从未对母女之情下过任何定义,没有用过任何一个修饰词。

  “丫头,怎么了?骑不动了吗?”母亲嘶哑的声音使女儿回过神来。

  女儿转过头,仓促地用手擦掉眼泪,“没有,我等你一会儿吧。”这句不冷不热的话,母亲听了却欣喜万分,因为女儿从小就未说过一句体贴的话。

  “丫头,妈不累,快走吧,别迟到了。”母亲坐上了车座,似乎灌输了无穷的力量。

  母亲仍旧专一地骑着车,看上去却比以往轻松了很多,她知道女儿在回头看着她。女儿踏上车继续走,只是比以往慢了许多。

  路,在母亲的专一下越走越短,仿佛女儿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在母亲的关怀下是小菜一碟。

  女儿第一次为母亲流泪,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母爱是这么的“专一”。

  风被伟大的母亲的“专一”感动了,渐渐地减小了,恰若女儿冰冷的心开始解冻。

  雪球开始解冻

  语文新高考博客今天是女儿开学的日子,母亲向邻居借了一辆脚蹬三轮车,准备送女儿去上学。

  母亲把行李收拾好,女儿看着瘦小的母亲忙里忙外,没有吭一声。

  风似乎比以往刮得更猛一些。

  母亲骑着三轮车,很专一。女儿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当公路上的行人逐渐多起来时,女儿骑着自行车开始晃悠了,她猛一捏闸,停在公路旁边。回头却看不到自己的母亲,她伸长了脖子,左右寻觅着,忽然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吃力地推着脚蹬三轮车。风把母亲的头发吹得很乱,似乎有一些白色的光在母亲的头发上闪过,女儿看母亲专一地向前走着,眼睛湿润了。

  女儿从不相信母爱有多伟大,认为这些全是人之常情,是一种本能。那些感人的场景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她认为“专一”只适用于恋人之间的情感,却从未对母女之情下过任何定义,没有用过任何一个修饰词。

  她忘不了那一幕:十年前的一个医院里,母亲表情严肃地呵斥着生了病却不愿打针的女儿:“不许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快来打针。”女儿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个个被父母抱着搂着,还哄着喝糖水,心里委屈极了。顿时觉得世界上那么多人都与亲情手牵手,自己好像是多余的。自此,她的心中多了一个“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滚越大,直到刚才……

  “丫头,怎么了?骑不动了吗?”母亲嘶哑的声音使女儿回过神来。

  女儿转过头,仓促地用手擦掉眼泪,“没有,我等你一会儿吧。”这句不冷不热的话,母亲听了却欣喜万分,竟也流下了泪,因为女儿从未说过一句体贴的话。

  “丫头,妈不累,快走吧,别迟到了。”母亲坐上了车座,似乎灌输了无穷的力量。

  母亲仍旧专一地骑着车,看上去比刚才轻松了很多,她知道女儿在回头看着她。女儿踏上车继续走,只是比刚才慢了许多。

  脚蹬三轮车,在母亲的努力下越走越快,仿佛女儿人生路上遇到的任何困难,在母亲的关怀下都变成小菜一碟。

  女儿第一次为母亲流泪,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母爱是这么的“专一”。

  风被伟大的母亲的“专一”感动了,渐渐地减小了,恰若女儿心中的雪球开始解冻。

  本文话题为“专一”,作者在构思时把话题的领域层层缩小到感情专一,再至感情中的母爱专一,以小见大,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升格作文补充了一段回忆性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开篇扣题而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色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外貌,为下文刻画父亲的变化作铺垫)

  自我上高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他*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运用穿插流动的手法,交代相关内容,为下文蓄势)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抒情,为下文蓄势)

  高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运用细节“白发”,呼应上文)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以上三部分详写,具体交代我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语文新高考博客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采用议论抒情手法,呼应题目,深化中心)

  从当代中学生与父辈存在代沟这一社会现象切入,写出了代沟使“我”缺乏对父爱的准确解读,也表明了事实教育“我”要认识父爱、热爱父亲的主题。文章叙写“我”对父爱的误解,是铺垫,是深化认识的前奏。详写“父亲费力搬桌子”的细节--这是一位走向衰老的男人心中爱子之情的自然流露,作者饱蘸浓情,写得令人感动。在表达上,文章采用内心独白式的方式,显得真实、自然,又强化了感情的宣泄;在选材立意上,直指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一定经历过无数让你回味的东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成功过,也许也曾失败过;但是让你回味的东西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想你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些体会,成功之后有“悟”,失败之后有“悔”,“悔与悟”将伴随你的成长。

  请以“悔与悟”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讲述亲身的经历,或联想相关的故事,抒写内心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

  [思路点拨]这道题目的话题带有很强的思辨性,同时命题者的命题目的和命题意图也是很明确的,旨在引导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不妨作这样的分析:

  (1)考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直接切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就这道文题来说,带有浓重的思辨色彩,主旨非常明确,那就是“付出代价后才明白”。

  (2)写作的重点应写自己“悔”的情感体验过程,着重描写后悔、痛苦、自责、渴望等失落的情感,把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描写重点。为了增加感染效果,可以在描写心理情绪、展示内心世界的同时,简练穿插对过去的回忆,以往日的过错来加大今日的情感波澜,这样对比起来写,更能加强文章的震撼效果。

  (3)要想写好这个文题,必须勇于大胆地解剖自己,在亮丑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有一个质的飞跃。撕下遮羞布,坦诚出美文,让自己的心灵底片曝光,你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4)拟一个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几分的好标题。一篇好的话题作文,第一道风景就是题目,所以我们在完成“悔与悟”这个话题作文时,同样不可忽视。

  红与黑

  柳絮般的风,将那缕缕炊烟,编织成一张大大的网,笼罩在天上,将天空氤氲成一幅古旧的水墨画,灰蒙蒙的!

  夕阳,淡淡的,将那万丈金丝洒向大地,河水被照得熠熠生辉,像一潭碎金!

  我,懒散地走路回家。长长的影子,投在背后的羊肠小径上,孤独地向前进。路边的小石子被我踢得直窜,几个同学刚才说的话分明在耳边回响:

  “你明天去逛街吗?”

  “去呀!”

  “叶紫,你去不去呀?”

  “我……”沉默半晌,“不去了!”

  “你还不知道哇,叶紫的爸妈管她可严啦,平常回家稍晚了几分钟,她爸妈就会打电话去找。”几个同学在背后窃窃私语。

  不知不觉,石子已被我踢到了家门口。

  “叶紫,你回来了,怎么又晚了?我和你爸正想去找你

  呢……”妈妈又像往常那样絮叨起来。我的忍耐力终于到了极限:

  “为什么要约束我的自由?为什么要把我从头管到脚?

  我长大了,我不要你们管!”

  说罢,我气冲冲地夺过妈妈手中的书包,冲向自己的

  小天地!

  天黑了!语文新高考博客

  就在我蹑手蹑脚地下楼拿书的时候,我听到了爸妈的

  谈话:

  “孩子也的确大了,都十六岁了,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依赖我们的黄毛丫头了,我们也的确应给她自由了!”

  “可我们不也是为她好吗?外面的天多大,社会有多复杂,她还不知道,万一……”

  恍惚间,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小时候爸妈牵着我的情景,回到了小时候用甜甜的声音喊“爸、妈”的情景……

  回想起我刚才的举动,不禁颤栗:“这是我吗?是父母亲那千娇百媚的女儿吗?”

  灯光下,爸妈头上的白发显得格外耀眼,望着已不再年轻的爸妈,我不觉心中一动:爸妈老了!

  月光,很清很柔,如水似的从空中倾泻下来,铺满了庭院,空灵澄净。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坐在爸妈怀里撒娇的日子……

  后记--

  不知怎么的,突然想起了司汤达的《红与黑》,也许是因为我与主人公于连都经历了一场悔与悟的洗礼吧!

  简评:这篇是以“悔与悟”为话题的佳作,小作者通过“悔与悟”的经历,展现了一家三口之间的矛盾,以旧的教育方法与女儿叛逆的性格之间的冲突来展开,突出了母爱、父爱的伟大以及女儿对父母爱的纯真。同时“红”与“黑”又是作者巧妙构思的一大亮点:以“夕阳”和“夜晚”为事件发生的场景,既与名著《红与黑》巧妙衔接,又与文章主人公经历有机结合。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了解,在澳大利亚一次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飞进赛场,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坠地死亡。接下来瞬间的一幕让人深深感动:击中小鸟的运动员扔下球拍,跑向小鸟,俯身跪地,双手合拢,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表示忏悔。

  人生有多少一瞬间发生的事情,有的蕴涵着人性的真善美;有的散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诠释着人类高尚的节操;有的践踏着公众的道德良知……

  你一定遇到过(自己的或他人的)不少难忘的“一瞬间”,请以“事发一瞬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联系现实生活,把话题说开;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话题材料表现了人对其他生命应有的尊重,赞美了一种博大的爱心,歌颂了瞬间显现的人性的善与美。但话题却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扩而大之,只要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能够使人难以忘怀的,都可以写。既可以歌颂瞬间显现的真善美,也可以揭露瞬间散发出的假恶丑,还可以二者兼具,给了写作者以巨大的写作空间。

  从话题的特点及命题意图来看,只要能围绕“瞬间

  事”,或叙述描写,或议论阐述,但以选择记叙文体为原则。可先确定主旨(或讴歌真善美,或贬抑假恶丑……)以回顾自己经历的难以忘怀的事情,也可追叙在他人身上发生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风貌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尤其应写好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细节。描写应注意选用“唯一”的动词、形容词,适当运用些修辞手法,进行“形象再现”,以揭示其蕴涵的意义,以彰显真善美;或揭露其丑恶,以鞭挞假恶丑。如此叙写,比较容易出彩。

  到罗马的第一天

  “小姐,请上电梯。”服务生用意大利语和善地提醒,我定定神,发现电梯门早已经打开,刚才那几个和我一起等电梯的人都进去了,只等我一个人。手扶着墙,仍有些晕眩。我勉强向好奇地打量我的人绽开微笑:“麻烦你们了,真抱歉,突然有些不舒服,我先不上了。”电梯门在我面前缓缓地关上。那四个字又露了出来,我望着它们,它们瞪着我。

  回到餐厅,要了一杯咖啡,服务生看着刚吃过午餐的我去而复返,不免有些惊奇。阳光从洁净的大玻璃窗里照进来,咖啡的热气袅袅上升,我不想喝什么,只想坐一会儿,澄清自己的思绪。在这空旷和温暖的大屋子里,我强打精神,仍止不住冷和恶心。我是今天上午来到罗马的。这座美丽的城市比我在梦中见到的还要好。还有那些和善的人们,当我用意大利语夹着英语向他们问路时,他们是多么热情地为我指点,然后,我到了MERCURSORBLS酒店。菜单上虽然没有中文,但有意大利文和英文,足够了;服务生也很殷勤,给了我不少帮助。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至少是显得那么美好,直到刚才。

  刚才,当我走到电梯前面,准备到自己的房间里去的时候,电梯门上四个中文大字赫然可见“请勿吐痰”。深蓝色的钢笔字,写得很难看,而且是描过很多遍,像反反复复地说:“请勿吐痰!”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菜单上没有中文,而它,我挚爱的母语,竟然在这里出现,说着,警告着,斥责着,那四个字!

  我想问问酒店的经理,他为什么要在电梯门口用中文写那四个字,他究竟是什么用意。但我不敢。

  我怕他会叫人把那四个字涂掉,但在心里,反而重重加深了颜色。

  我怕他会向我解释:“小姐,你们中国人有时候也许会有那么一些……习惯……”这个让我伤心的回答,我害怕听到。

  我知道,他的措辞会很婉转,态度会很谦虚;他会像我遇到的罗马人一样,一副绅士模样。

  而这恰恰是我受不了的。

  我只想赶快离开这里……

  简评:这篇文章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虚构还是有基础的。作者写作的背景,确实是一张报纸刊登过的事情:意大利罗马一个酒店的电梯里用加粗的笔画写了四个中文文字“请勿吐痰”,这事对于我们是有刺激的。作者这样练笔说明是有自觉性的。虽然《到罗马的第一天》纯属虚构,但是给我们的震撼还是很深的。

记叙文写作技巧例谈

沂水县第三中学魏继国语文新高考博客

※文体知识精讲※

一、记叙文知识表解语文新高考博客

记叙文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通过描写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求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结果为重点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绘景为主,或借景抒怀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或象征抒怀

顺序

顺叙

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脉络清楚

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倒叙

先写结局,再按顺序记述事情经过

埋下伏笔

直接清楚

插叙

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缘由补充

人物介绍

补叙

与插叙基本相同,但内容更简洁,笔墨更简约语文新高考博客

方法

叙述

对事情原委、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交代,为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

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

肖像、语言

动作、心理

景物描写

交代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细微、典型

夹叙夹议

语文新高考博客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

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

直接: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写作技巧点拨※

一、记叙文写作模式

第一种:层层深入式(最常见的模式)

图示:“入——递(若干段)——合”

首段,开门见山入题;

二段,概括事件;

三段,时间开始

四段,事件发展;

五段,事件高潮;

……

尾段,照应开头。

【例文借鉴】

“五块钱成交”

警察局拍卖脚踏车,出现了一个离奇的场面。

由于警察局寻回的失物往往无人认领,或者物主提出证据后又放弃不要,因此,警察局的贮物室里收藏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令人惊奇。那里有各式各样的东西:照相机、立体声扬声器、电视机,工具箱和汽车收音机等。这些无人认领的东西,每年一次以拍卖方式出售,去年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警察局的拍卖中,就有大批的脚踏车出售。语文新高考博客

第一辆脚踏车开始竞投,拍卖员问谁愿意带头出价时,站在最前面的一个男孩说:“5块钱。”这个小男孩大约只有10岁,或12岁。“已经有人出五块钱”,你出十块好吗?好,十块,谁出十五块?”叫价持续下去,拍卖员回头看一下前边那个小男孩,可他没还价。稍后,轮到另一辆脚踏车开投。那男孩又出5块钱,但不再加价。跟着几辆脚踏车也是这样叫价出售。那男孩每次总是出价五块钱,从不多加,不过,五块钱的确太少。那些脚踏车都卖到35或40块钱,有的甚至一百出头。

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男孩为什么让那些上好的脚踏车给人家买去,而不出较高价竞争。男孩说,他只有5块钱。拍卖恢复了:还有照相机,收音机和更多脚踏车要卖出。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脚踏车出5块钱,而每一辆总有人出价比他高出很多。现在,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首先出价的男孩,他们开始察觉到会有什么结果。

经过漫长的一个半小时后,拍卖快要结束了。但是还剩下一辆脚踏车,而且是非常棒的一辆,车身光亮如新,有10个排档,69厘米车轮,双位手煞车,杠式变速器和一套电动灯光装置。拍卖员问:“有谁出价吗?”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失去希望的小男孩轻声地再说一遍:“5块钱”。拍卖员停止唱价。只是停下来站在那里。观众也静坐着默不作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出第二个价。直到拍卖员说:“成交!5块钱卖那个穿短裤和球鞋的小伙子。”观众于是纷纷鼓掌。

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汗湿拳头里揉皱的五块钱钞票,买了那辆无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脚踏车时,他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美丽的光辉。

[评析]
这种层层深入式,有时间先后,是一环套一环,直到你的感情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为他欢喜为他忧。

第二种:内容并列式(比较常见的模式,也可称“橱窗展览式”)

图示:“入——并(若干段)——合”

首段,概括性开头,直接入题。

二段,并列内容段A

三段,并列内容段B

四段,并列内容段C

五段,并列内容段D

……

尾段,抒情、议论,照应开头。

【例文借鉴】

拒绝平庸

2011年江苏考生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

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语文新高考博客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

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

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简评:

本文独树一帜,构思精巧。作者从文化、生态、人生负载三个角度,选取三个片断,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连,紧扣“拒绝平庸”的主题,或叙或议,叙议结合,在看似“平庸”中“拒绝平庸”,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机智与胆识。

第三种:引人深思式(也可称“领悟式”)

图示:“入——事(三两段)——理(一段)——合”

领悟就是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注意:这里面理不可写多,不能与事平分秋色,否则让人难分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了,易被人认为是“四不像”的文章!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考历史时,有道题考某一事件的年代,他忘了,又想起曾在课桌上写了这一事件的年代,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试卷的过程中、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快下考时,他大着胆子移开试卷,一看,没有,才恍然大悟,原来坐的是别人的课桌!失望之际,心情一下子倒觉轻松起来。结尾他写道:“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无疑,作者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深刻的,但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悟出更具普遍性的道理呢?比如,我们可以加上这样一句:“——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如果不加这一句,只能使人感到,学生应该遵守考场纪律,做人要光明正大等等。加了这一句,就会使人领悟到: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之外,在对待他人、社会、自然等方面,不也同样要懂得珍惜你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吗?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语文新高考博客

也可以用下面5或6段来安排:

首段,以议论或引用名言开头

二段,叙述事件发生、发展

三段,详写核心部分

四段,……

第五,阐述事理,抒发感想。

尾段,照应开头或引申

【例文借鉴】

这也是课堂

别以为只有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那才是课堂,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课堂。

那天早上,我应朋友之邀到他家中做客。朋友家中养了一只威猛的大黑狗,那狗膘肥体壮,差不多有一米多长,朋友躺在沙发上,并示意我坐下。没料到,我刚坐下,那狗便对我“汪汪”狂吠起来。朋友见我有些惊慌,便对那狗喊了几嗓子:“趴下,这是我朋友,不准叫!”那狗瞪了我一眼,“呜——呜”哼了几声,便不做声了。朋友安慰我:“别管那笨狗,我们说我们的。”

我与朋友谈得很投机。那狗也趴在朋友身边,时不时蹭蹭主人的脚,还做出一些怪动作,逗得朋友哈哈大笑。朋友一时兴起,对那狗喊道“趴下”、“打滚”,那狗不厌其烦的一会儿趴下,一会儿打滚。我看着有趣,走近那狗,冲它喊到:“打滚。”那狗动也不动,理也不理,我又喊了几遍,它还是无动于衷。我急了,走上前去用力拍拍它的头:“趴下。”那狗不但不听,反而冷不丁咬了我一口。我又气又恼:“死狗,我和你主人都是人,怎么听他的不听我的呢?”朋友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随手从桌子上递给我一盘火腿肠,让我再试一试。我将火腿肠在那狗头上晃了晃,那狗“呼”的一下爬起来,我拿起一小片火腿肠在狗鼻子前晃了晃,高声喊道“打滚”,那狗看看我,又看看那火腿肠,咽了咽口水,乖乖在地上打了一个滚。我笑了,朋友也在一旁哈哈大笑。我又拿了几片火腿肠喂那狗,结果,那狗温顺地蹭蹭我的腿,在地上连打了好几个滚。朋友笑得更开心了,我却一下子觉得索然无味。我把火腿肠全部倒在地上,那狗一下子扑过来舔舔我的手,然后摇头晃脑吃起来。我坐在沙发上,看朋友那开心的样子也笑了笑,但我心里却是酸酸的。我明白了,那狗对我态度的转变原来都是因了那盘火腿肠。可悲啊!区区几片火腿,就让原本凶猛的狗丧失了骨气,对人类百般谄媚起来。也许有人会说:“宠物嘛,总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是啊,没有骨气的支撑,再凶猛、再强壮的狗也只配给我们当宠物。

狗是如此,人也一样。看看我们周围,不乏像狗一样活着的人,他们为了金钱、权力,不惜以骨气为代价向自己的主子摇尾乞怜,对主子的话唯命是从,他们哪里知道,“骨气”是多少金钱、多大的权力都换不来的啊!一个没有骨气的人,就只能永远趴在地上,做别人的奴隶。

语文新高考博客离开朋友家的时候,那大黑狗摇头摆尾送我到门边,我拍拍它的头,心中充满了怜悯和惆怅,说实在的,我挺感谢朋友和眼前这只大黑狗,朋友的家就是一个大课堂,狗就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它给我上了既生动形象、又深刻难忘的一课。

第四种:扇屏展开式(也可称“扇屏式”,最后一段是扇轴)

图示:“并——并——并……合”

首段,表现中心并列段A

二段,表现中心并列段B

三段,表现中心并列段C

四段,表现中心并列段D

五段,……

尾段,总结中心、揭示哲理等。

【例文借鉴】

平凡的感动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子,叫醒沉睡的我。呵!阳光满室。房间里的一切都被温暖的金色拥抱,悦耳的鸟鸣已在屋中流响。没想到,在经历了一夜的苦雨孤灯,阳光竟不期而至。小小的感动在心中流淌,我听到露珠升华的微笑。

黄昏,枯叶悠悠从树上飘落,天边的余辉还未散去,云且留驻,我要躲进白云深处,逃避那一点一滴如桂花般闲落的忧伤,似乎没有理由,却又难以驱散。叮咚的铃声忽地送来朋友来信,亲切的话语,温柔的慰安,竟让干涸的眼泪流出,那份感动已刻在不泯的三生石上,永远铭记。

夜凉如水,仰望星空,遥遥相对。寂寞的云影伴着孤独的月亮跳起天音的共舞,手中的笔渐渐冰凉。蓦然抬头,桌角竟多了杯热腾腾的茶;当冰凉的手指触到温暖的杯壁,那小小的热量所带来的感动,已将心灵的坚冰融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愧朽的母爱所拥有的感动将传承永世。

当我不断接受着来自自然、友情、亲情的恩赐,我也尽力地为我身边的人带来感动。朋友生日,一个亲手编制的中国结,使我们的心紧紧结在一起;母亲节,一束问候的康乃馨,让刚强的母亲眼里有了潮湿;面对跌倒在地的同学,“爬起来再走”,让伙伴坚强地重新屹立……

不要小看这些平凡的感动,它是生活中希望的源泉;不要在乎生命中的缺少辉煌,人生的境界在于付出,不论是高,还是低,只要在生命的蓝天里飞到极至,便是最好。语文新高考博客

也许你是青石墙下那凋落的向日葵花瓣,但你接受了自然的感动,便会发出灼灼的生命光焰;也许你是干荷叶上的小蚂蚁,眺望着天上的白云,但既[www.61k.com)接受了生命的感动,就能负起几倍身体重量的担子!

感动于爱你的人,给你爱的人感动,你的生命将会是绚丽的火花,平凡而美丽。

[评析]

本文前四段为并列记叙的四个“扇面”层次,后三小段为感慨总结的“扇轴”层次,即前面写几个并列记叙段,最后来个结尾的议论抒情段,易于行文。

如果我们的考场作文能够使用如上模式,在考试中就能够快速构思、行文,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失分处。有一定的作文基础就能够得到评分标准中的二类文。因为这样的作文,给阅卷老师的印象是:开头简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首尾呼应。一般优秀作文的优点几乎全具备了。

当然,这种给作文以一定模式的提法,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认为这是过去八股文的翻版。其实我们说的“五段法”,只是对作文规律的粗浅总结,以便同学们掌握。如果平时的作文中我们使用它,那就会使作文很早就能在较高层次上发展,它是大面积提高作文水平的金钥匙。

这里必须提醒的是:对“六段”的理解可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狭义”指把“六段”理解为文章中的自然段,这是为了便于操作。如果作文想往高层次发展,这“六段”可以理解为文章中的意义段,这是“广义六段”。这样就能够沿着作文发展的规律发展,即从“无格”到“有格”,最后到形成结合自己个性的“出格”。因为作文毕竟是个性化的产物。

二、记叙文写作要点

总的要求:立意新深,蕴含丰富,记事生动,状景生辉,抒情动人。

1、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不要轻易虚构编造。编造的往往是想当然的人和事,太简单,不可能有生动的细节,鲜活的场景,难感人;再说,大段或整篇的虚构,你的年龄、经历、学识还不能胜任,往往捉襟见肘,多有漏洞却不自觉,常常是自己觉得成立,人家却看出不真实甚至看成了笑话,本想文章感人,结果是南辕北辙。

2、要轻情节叙述而重情景描写。千字内的文章,不要在过程上折腾,千万不要在漫长单调的情节叙述中追逐得瘦骨嶙峋,要善于精选一两个、两三个“点”——生动鲜活的情景,或富于魅力的细节,去描写得血肉丰满,并且一定要在感人之处泼墨如洗,非感人之处惜墨如金。

3、要能激起感情波澜或能引发理性思考。也不要只是记叙,不妨结合记叙的人事再有些抒情与议论。

三、记叙文多方构思

1、立意新颖深刻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或主题,要做到深刻(相对而言),就要仔细审题,推敲材料,善于由少见多、以小见大,善于联系实际探究本质,见他人之所未见。

【例文借鉴】

往上走,往下走

一扇厚厚的铁门“不合时宜”地成了这个单元的守门神。可惜的是没人对它有好感。

我从此得多拿一把钥匙,提着满篮子菜的家庭主妇只得停下步子,放下菜篮子,然后开门;老婆婆面对这扇门好像面对一座山;夜归人得摸黑掏钥匙……

好似所有的矛盾都由这扇忠实尽职的铁门引起,它委屈地承受着种种埋怨。不过,一件小事总算使它的名声好了一点。一位老婆婆因提的东西太多而无法开门,刚好下楼的小伙子从里面开门后帮着老婆婆提了重物。此后,老婆婆逢人便说:“多亏了那伙子,也因为那门呀!”

原来真正的不方便还另有原因。假如两人一起走到楼梯口,谁先去开门?假如两人一前一后下楼,走在前的是不是开门后等着后面的呢?假如哪一次谁忘了关门,是怪张三还是李四?存在不便,存在抱怨,其实是因为人们缺乏交往,缺少因交往而产生的好感,感激,信任,体贴……

从那以后,人们可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改变。

一天早晨,我正急急地走下楼,从楼层的缝隙间瞥见一位阿姨也在往下走。我不由放慢了脚步,心想还是慢点走吧,免得碰到。等我埋头走到一楼时,见几步之遥的她正一手撑着铁门一面微笑着说:“快来,别迟到了。”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动,连谢都忘了说。

楼道中来往的人们也渐渐形成了习惯,两人一起走到楼梯口,都会主动掏钥匙;走在前面的一定会给走在后面的留门,然后一起有说有笑地走过楼道;如果谁忘了关门,后面的人不再高声责问:哪一个只生了前手没生后手!语文新高考博客

于是,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有了温情。

于是,门与门框的碰撞声成了音乐。

我喜欢上了这扇铁门,甚至有些羡慕它。因为,它见证了楼道中人情的温暖正在一点一点地销蚀门上的锈迹,并使它熠熠生辉。

[评析]

文章所写是一般人不会写到的楼道里的一扇铁门,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正因“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使文章内容的新颖;文中对比,文末的议论抒情,又增添了文章主题的深刻。

不得不信:司空见惯的“琐小”中,也能提炼出新颖深刻的立意来。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2、选材精真新小

选材要讲四个追求:一要精,二要真,三要新,四要小。

所谓精,就是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即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表现人物精神的材料。

所谓真,就是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即选择自己有切实经历或感受的材料。只有真,才能写出真情、真知,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才能令人信服。

所谓新,就是选择新颖的材料———生活中的新鲜事,或者老素材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力求选择生动的材料,材料本身新鲜生动,文章也就容易写得活泼新颖。

应杜绝模式化、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或让座,写成功总想到爱迪生、爱因斯坦、张海迪……诸如此类,使人读之生厌。假如你是一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到“歌颂蜡烛”或“让座”的文章,会怎么判分?新颖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高分的基本条件。

语文新高考博客所谓小,就是选择能够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小事,以小见大,用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切入的角度宜小不宜大,选小一点,容易把话说清楚,写起文章来,可以像一只狮子吃一只兔子一样简单!

【例文借鉴】

与你为邻
 2010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你,我的同桌,我最好的朋友。
  此前,我从来没觉得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里,一起在公交站台等车,一起在绿茵场上驰骋,一起倾听啦啦队女生的尖叫,一起讨论巴萨vs国米;一起研究编程算法,一起约好报考深大计算机专业,一起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共同开发的网站像youtube那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你高大健硕,眉宇间透出一股俊秀,班上的女生悄悄给你取了个外号――“小柏原崇”,而我却只得了个“许三多”的美称,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嫉妒。你的学习成绩虽然在班上不是最好的,但在球队,你是最好的,教练经常拿你当作榜样来训斥其他队员,用他带着方言的普通话说:“要想踢比赛,首先学习成绩要好,进入大学里,会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末了总不忘补上一句:“像某某同学那样,踢球学习两不误。”
  我最忘不了的是去年那件让我烦恼的事,我生病了,尿血,是你旷课把我送到深圳友谊医院的结石科去。当时数学课正上到复数这一章节,是期末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每天下课之后你都会来到医院看我,把你做好的课堂笔记给我看,第一次翻开笔记的时候我很感动,从没见你这么认真的做过笔记,几乎是把一节课上老师所说的每个字都记录了下来……
  直到高考前那最紧张的一个月,你却忽然说你要回安徽老家。按规定,考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高考,你说会放弃报考深大,因为深大在老家的招生人数较少,另外安徽的学习环境,使用教材与深圳不同,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语文新高考博客
  今天,我们会同时走进考场,为自己的明天书写一份答卷,不同的是,我在深圳,而你在陌生的老家。
  我知道,在深圳还有很多很多像你一样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和所有深圳人一样,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推动着城市发展,他们同样拥有这个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彼此为邻,相互依存。然而他们却要比我们承受的更多,不情愿却又不得不成为“高考移民”的一员,并为此放弃心仪的学校,使梦想走得更远……
  我祝福你,我的朋友,我们的邻居,那些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们。

[评析]

一、这篇作文是在用心去感悟生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从多角度对生活的观察,多生活的了解,融入了一些青春色彩,完全达到题目的要求;
  二、文章的语言生动,语句通顺没有前后矛盾,没有故作深沉的装腔作势,有铺垫,有悬念,有转折,有升华,末尾点题,语句表达生动,亮点频现;
  三、文章的思维独特,逻辑严密,从自己的一个个切身感受通过剥洋葱的形式慢慢展开,引发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立意上有相当的高度;
  四、感情真实抒发了该考生对生活中的人、物、事的真实感触、能打动人心;  

五、有健康的价值观,分寸把握到位,表达出自己健康的情感,使文章赋有灵魂。根据以上几点,该作文是一篇难得的优秀作文,以自己独特的视觉精准的抓住“与你为邻”这个命题,所以给了满分。

3、构思别出心裁

切入和截取都应有讲究。切入:对于同一个材料,同一件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正视、侧视、反视、仰视、俯视、透视……然后再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着笔,不落旧套,使人耳目一新。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作中,六个要素要做到有详有略,有所侧重,不能平均用力。一般地说,详写的部分就是重点部分,是体现中心的关键所在。详写有时会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把事物的细枝末节进行放大,让读者看到细微之处。详略处理不当,会影响或冲淡中心的表达。

【例文借鉴】

拒绝平庸

2011年江苏考生

“咯咯咯……”刚进家门,便被一阵嘹亮的鸡鸣吸引。

高考时我可是个国宝,每周杀一只鸡是少不了的。我走进卫生间,准备看一眼这个遇难者。

他是一只不普通的鸡。

浑身乌亮,却又透着光泽,不似那些灰黄的土鸡。他的尾翅长而整齐,黑色的羽毛中点缀着些红,像个神气的黑将军,配着红缨,更显英武。不过任他再有能耐,等待他的还是斩首。想到这里,我有些为他惋惜,这只野鸡本该在森林、草原上过着自由的生活。

他看我进来,安静了会儿,似打量着我,却不同于其它的鸡,只缩着脖子,逆来顺受之样。

他开始挣扎,尽管双腿被绑,他还是尽力迈开步子、扑着双翅,在卫生间里上蹿下跳。奋力一跃,前行一大步,想快跑时又被绳子带倒。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又起来,做好冲刺的姿势,准备新一次失败。

黑将军啊黑将军,认命吧!还是和其它的鸡一般,接受现实,庸庸常常地享受一下生命中最后的安宁吧,何必如此费力不讨好呢?我叹息一声,退出房间。

……

正看书的我,听到一声凄切的长鸣。我知道妈妈对它下手了,看来它是逃不过此劫的。却不想传来一句:“儿子,快帮我逮鸡,它溜掉了。”好家伙,有一手啊!从没听说过有鸡能逃过这割喉一刀的。我跑向厨房。

黑将军站在厨台上,威风地看着我,腿上绳子早已挣开。他发出得意的鸣叫,高亢、响亮、清脆,倒有一种虎啸山林之势。但这小小的厨房中,他又能逃向何处呢?我逼近他。

他挑衅地看我一眼,向着窗户纵身一跃,跳了下去。

果然,他不是一只平庸的鸡。

我俯在窗边,看他黑色的身影,从容、优雅地滑翔,在林立的高楼中这一抹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麻雀为自己灰白的羽毛而羞愧,燕子因自己柔弱的身躯而脸红。他好似雄鹰,华丽地飞翔、降落,悠闲地离开。

妈妈还在催促我下楼去追。而我脑海中却浮现出他此前的身影:出众的外貌,漂亮的黑羽。他不同于寻常野鸡,临终前,拒绝与同伴一般等待死亡。他选择挣扎,更不同于麻木的家鸡。厨房中响亮的长鸣,绝美的一跃,为他赢得了生的机会。

他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拒绝了平庸,超越了平凡。他属于自然。他本该离去。

对于他,我只有敬意。

简评:

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文学感觉,跳荡在自信而稍有幽默的文字中,是“放胆作文”,也是“智巧作文”。文章情节明快,切入题意亦独具慧心——在某种情形下,平庸等于“等死”。于是,此文亦“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不同寻常的取材中,显示了意匠和才思。

4、情节曲折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注意设置悬念,创造冲突,抑扬变化,合理逆转,使文章生动有味。

(1)悬念法,即设置疑团,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如课文《一碗阳春面》等文章。

【例文借鉴】

雪天,有这么一个故事

冬天来了,雪花如鹅毛般飘飞。

清晨,无事的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到很冷。

前天,市里下令: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里所张贴的种种广告单、宣传单等等,统统都要清除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市里所有的清洁工都出动,开始全面清洁这个本来就很美丽的城市。

我看着满天大雪飞舞着,看着一帮清洁工忙碌着。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一位年老的女清洁工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撕着那些纸。看来,那些纸很难撕尽,那位女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那些纸上刷了刷,然后再用手细心地撕。

我想,她的手肯定是冰凉的,但她不怕冷,她的心里有火。

她很认真,连续清除了好几张纸。

她又走到另一张跟前。语文新高考博客

但是,我看到,她的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身子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我又看见她微微地摇了摇头。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奇怪。

只见她专心看了一会儿,便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

为什么不清除它?她忘了市里的规定吗?

一串串的疑问在我脑中浮起。

那好吧,我倒要过去看个究竟,我想。

我正要起步,却见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地摇了摇头;专心地看一会儿,缓缓地离开。

我更加疑惑了,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

那上面写着:赵洁,女,14岁……

疑窦冰释,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雪花还如鹅毛般飘飞,但我不再觉得冷了……

【评析】文章悬念设置得巧妙。一名清洁工“右手举起来,这只手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微微地摇了摇头”,“缓缓离开了那张纸,没有清除它”,这是为什么?另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一模一样”,又是为什么?看得出作者善于谋篇布局。正因为如此,文章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道出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故事发生在普通人的身上,更让人感受到真情的可贵。语言质朴而又蕴藉,诸如“她的心里有火”、“我不再觉得冷了”很有味道,值得细品。巧设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急切期待,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从而有效的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利用误会可以使文章生波澜,有起伏,多跌宕,吸引人。

(2)巧合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发展。

【例文借鉴】

寒冬里寒风凛冽。

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缩颈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绅士看了看这个裹着破烂棉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秃头老汉,便开始模自己的衣袋。但摸遍了衣袋也没有找到一个铜板--他身上没有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语文新高考博客

绅士踌躇了一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着的手上。

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绅士一摘下帽子,他便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评析】此文构思巧妙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巧合法——乞丐讨钱,而绅士却没有带钱,是一个巧合;乞丐和绅士都是秃头,又一个巧合;这样,在凛冽的寒风中绅士将自己戴着的帽子送给乞丐,不仅显得合乎情理,而且显出难能可贵——绅士的行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助人。前文反复描写乞丐秃着头在寒风中乞讨,文末描写绅士秃着头冒着寒风远去,耐人寻味。作者反复描述天气严寒,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突出了秃头绅士行为的可贵,凸现出秃头绅士形象的高大,使小说更加感人。

(3)误会法,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进而铺排情节。

【例文借鉴】

青春期

小芳文文静静的,鼻梁上架着一副乳白色的近视眼镜,在老师、家长眼里一向都是听话女孩子。

可近来,老师发现她课间老爱盯着对面的山坡出神。老师也特意看过几次,可那里除了一片青翠的竹林外,其余的什么也没有看见。“莫不是……”老师不敢想了。那天,老师课后进行了家访。

那还得了。小芳的爸爸妈妈赶快找来一大堆有关青春期教育的书报杂志,生理心理的研究了半天。两人决定:由小芳的妈妈负责教育孩子,不打骂,进行说服教育。

那以后,小芳每天放学回家后又多了一件事:接受母亲关于青春期的系统教育。最后,做母亲的总要说:“女孩子,要自尊自爱呀!十六七岁,是最危险的年龄哪。”

小芳课间仍爱盯着对面的山坡出神。

为了对小芳负责,老师再度家访。小芳回家时,碰个正着。

“过来,小芳。你为什么课间老爱盯着对面的山坡出神?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在看竹林。你们不是说看看远处的绿色有利于视力的恢复吗?”语文新高考博客

【评析】

文中的小芳课间老爱盯着对面的山坡出神,这行为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误会。这误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直到文末,才让小芳说出课间老爱盯着对面的山坡出神的原因,读者也就被吸引着读完全文。在误会中一系列记叙,就有了情理、意味,这样也就生动地突出了文章主旨。

(4)抑扬法,如《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来的别人的议论。

【例文借鉴】语文新高考博客

理想

我从师专毕业了,虽然父亲是县里管教育工作的,但我还是被分到了这个穷山沟里当一名小学教师。打量着这间简陋的教室,窗户在风中摇曳,十几张课桌爬满绿苔藓,我有些绝望,迅速打定了主意,另找工作。

不管怎样,我都想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我见到了校长,那是个手拿旱烟袋、身背草帽、脸蜡黄蜡黄的、典型庄稼汉式的人物,我怀疑他是不是只会教种植。我也见到了我的学生,一个个眼睛大大的,脑袋大大的宛似发育不良的小萝卜头。我不喜欢这里,学生、校长、教室……一切的一切我都不喜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里的生活太过苦涩,单调。就这样,我一天又一天得过且过地生活,一天又一天地强化着想离开的念头。

父亲曾来看过我一次,他拒绝了我声泪俱下的请求——把我调到县里。临走,语重心长地说:“你该学会适应这里,爱这里,苦尽甜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的美好……去听听校长的课吧。”“那个庄稼汉?!”我不屑地哼了一声。

但是我终于还是在某个上午,日上三竿的时候,匆匆地赶到了教室。

校长正在讲课,他神采飞扬,像换了个人,我惊异于他的滔滔不绝,他的博闻强识,更惊异于他发自内心的满足的微笑。下课了,我拦住了他,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谈话。

“我是大学生。”我骄傲地宣布。

“那你为什么要来这里?”他用平静的目光看着我,“你不怕苦吗?”

“那你怕不怕苦呢?”我反问他。

“你觉得我苦吗?每天面对着那些可爱的孩子,是一种幸福。肉体上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那你就不想离开这个地方,在这呆一辈子?”

“教书是我的理想,每个人都有甜美的理想,却总要经历苦涩,但是苦涩过后就是甜美……”他蜡黄的脸上泛起了笑容,满是皱纹。

那次谈话之后,我觉得自己开始有些改变,我越来越容易走进校长的课堂,也越来越容易回忆起我们的第一次谈话。

又是一个希望的春天,我和父亲站在了山坡上,面对着校长的坟冢——他早有肺癌,在去年冬天里倒下的。“真的决定了吗?”父亲问我,我坚定地点了点头。“本想放你到这里磨练磨练的……”父亲的眼里含着不舍。但是我知道,我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生活总有不完满的地方,总是苦甜交织,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但这也许正是生活的魅力所在吧,我愿意用一生去品尝。

望着远方,微风拂面,我的心底空明一片……

【评析】

《理想》一文前半部分写“我”分配到穷山沟当一名小学教师的心情:“绝望”、“尽快离开穷山沟”、“我是大学生”,后文结果却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教书是我的理想”、“我愿意一生去品尝”。作者就是这样成功地塑造了校长和“我”的形象。运用抑扬交错的构思方法,收到了诱发读者非一口气看完不可的效果,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陡转法

【例文借鉴】

绿色生活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

近年来,什么“绿色理念”,什么“低碳生活”,大行其道。A市领导班子决定:顺应时代潮流,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生活……
  由于A市靠山,且境内有一湖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A市市委决定,由环保局牵头,在湖边建设一块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区。
  A市领导的工作效率很高,不久“A市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区”就奠基开工了。
  奠基那天,A市领导基本都来了,场面很壮观。不想壮观的奠基场面惊飞一只在附近栖息的野鸭,结果野鸭慌不择路地撞上正在竖立的标牌,伤了翅膀,扑棱棱地落在湖里,恰巧这一幕被当地最具影响力的一家晚报记者拍到了,并发表在报纸上。
  第二天,环保局刘局长看报时,发现了这一幕,立马叫来秘书小王:“那么重大的场合,重要的地区,怎么能出这事呢?快去叫人去拯救那只野鸭!”很快,秘书小王就带着人去了,在湖边他们幸运地找到了那只奄奄一息的野鸭,并迅速组织动物医生进行抢救。很快,野鸭的伤口就包扎好了。经过专家鉴定,这只野鸭,只要调理得当,不要一个月,就能顺利飞翔了。
  刘局长很高兴,每天都要向秘书小王询问情况,亲自探望受伤的野鸭。
  时间过得很快,野鸭顺利康复了。在放生那天,刘局长亲自来了。大家一致推选刘局长当主放人,并请来几家媒体,特别将当初拍下野鸭受伤的晚报记者请来了。
  第二天,刘局长便上了各家报纸的头条,什么“保护动物模范”,什么“爱心领导”的名头,全被记者加在他的头上。市领导也打来电话,夸奖他为全市人民绿色生活上了一节模范课,并且要在年终政绩报告会上进行表扬……
  刘局长很高兴,觉得今年升职有很大希望,决定小庆贺一下。于是,下班回家后,带着家人到市里最好的饭店去吃一顿。
  点菜时,刘局长让家人先点,最后,刘局长接过服务员手里的菜单,思考了一会,加了一道特色菜“清蒸野鸭”……
 【评析】 

一篇精彩的微型小说。故事题材有强烈的现实感,且切合本次作文标题意。野鸭撞伤、被找到医护、放飞等铺垫情节,既有偶然性,又符合情理,主人公的形象也从中顺理成章地成为“爱护动物的模范”。结尾的“清蒸野鸭”,主人公原形毕露,如石破天惊,出乎意料,令人战栗。欧·亨利笔法。

(6)虚实法

可分为避实就虚与避虚就实两法。所谓“实”,是指实在地写出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情、理;“虚”指抽象地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驰骋想象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语文新高考博客

【例文借鉴】

走向充满春意的世界

一枝

走过了浙江,走过了福建,却走不过这一道浅浅的台湾海峡。

拥抱了黄山的朝阳,挽住了泰山的落日余晖,却听不到高山族的歌声嘹亮。

眼前似乎黯淡下来,白茫茫的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寒冰冻结了整个海峡。每一枝都枯萎凋敝。

我用手指触摸着历史的痕迹。记得郑成功的炮声隆隆,他站在高峰种下一株最挺拔的青松。然而远去了鼓角铮鸣,远去了峥嵘岁月,远去了历史的沧海桑田,却也走进了一个漫长的冬季。三通的忽断忽连,那是缭绕在两岸人心中的痛楚啊!余光中在悲泣,那弯浅浅的海峡竟然挡住了他和大陆。我触摸着被风雪捶打得千沟万壑的地域。忽然我感受到一枝长出了新芽。我凝望着,那一枝正在顽强而蓬勃地生长,她的土壤浸润着连战从上海带来的“滚滚黄埔南流水,浪花造出英雄”。他吮吸着宋楚瑜撒下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肥料。我顿时笑了,灿烂的春色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不久,这里就会有大熊猫的憨态可掬来映衬这抹春色,那是一个多么瑰丽的啊!

一叶

我转身窗外,看到烟雨蒙蒙的天空,那一头常年是春色缭绕,但我感受到了一种叶落的气息。

山林夜希的繁华终究只是台湾的一个侧面。总是让人难以忘却的是心中的牵念。点滴的雨声让人想起琼瑶那份剪不断的乡愁。台湾的油纸伞是否也会被忧愁的泪水染透。

听得到一个声音总在不停的叫嚣,那声音似乎一点都不会顾忌到压抑在人们心中的心声。但我知道落叶扫地时,也是悄无声息的陨落。北风不顾忌自己的恣意妄为,那么一片片儿就会离他而去,我看得到那头的落叶,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衰败,凋零,不,那是落叶的重生,决不是秋季的宣告,那是春季的蕴蓄。

那飘零的一叶,我看到一个即将到来的世界。

一世界

收回我的遐想,我的心中已经展现出了一片广阔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飘飞的一叶在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姿态迎接着一枝勃发,进而万枝勃发的精彩世界。

我听到远处的钟声响起,两岸的人们携起手来唱响一首歌曲。

那一枝的勃发,那一叶的飘零中将带着我们跨过海岸,走向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

【评析】

全篇三个小片段用三个有特色的小标题,相互独立,把话题“一枝一叶一世界”贯穿其中,如粒粒珍珠,一线串起,将不可见的、抽象的“盼望海峡两岸团圆”的主旨,诉诸具体有见的视觉,这种是一种“避虚就实”变通,终使写作收到常规难以做到的“柳暗花明”的效果。

(7)相错法

从记叙的顺序安排上看,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从记叙的表达方法上看,主要有详叙、略叙,直叙、婉叙;若叙述的事件比较复杂,还要用到总叙、分叙、平叙、间叙的方法等等。语文新高考博客

【例文借鉴】

母亲的后悔

见到这个作文题,动笔之前,我似乎又看到了母亲那忧伤的神情。母亲深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后悔她杀了家里那只全身脏乱的老母鸡。

五月上旬,我们这里防“非典”正处于紧张时期,学校的高一、高二学生放假,我们高三学生被封闭在学校。五月二十八日,为期三周的封闭生活结束了,我回到家里。平时我都是住校,周末回家。将近一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替我放下书包,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较迟,母亲正在用开水烫鸡。母亲说我现在复习紧张,伤神,杀只老母鸡给我增加点营养,补补身体。我感动之余,也有些嗔怪母亲,今年春天家里还有几十只鸡,后来一场鸡瘟使家里的鸡只剩下两只。在我们农村,老母鸡是家里的宝贝,要靠它下蛋卖点钱贴补家用的。

我坐在母亲身边,母亲边揪毛,边和我谈心。母亲说反正这只鸡也不下蛋,白吃粮食还不如杀了算了。

突然母亲叫了一声,我吓了一跳,忙问怎么搞的。母亲说,这只鸡从来不下蛋,怎么肚子里有蛋花子。这时,我看到被剖开的母鸡肚子里有一串成形的蛋花子,还有一枚已经变硬了的硬壳蛋。

母亲深深叹了口气。

本来家里的两只鸡,被杀的这一只是黄毛的,毛长得很乱,也很脏;还有一只是杂花的芦花鸡,长得光亮,走路雄赳赳的。母亲说,每当听到芦花鸡“咯嗒、咯嗒”的叫声时,总能在鸡窝里收到一枚温热的鸡蛋,所以母亲很喜欢那只芦花鸡。

我还记得在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把吃剩下的一点饭倒在地上,黄毛鸡走过来想吃,母亲看到后硬是赶走了它,而把剩饭拾起来,送到在堂屋另一边的芦花鸡的跟前让它吃。

母亲的手停在空中半天没动。她愣住了,我也愣住了。好半天我不知说什么好。

显然,母亲平时被芦花鸡迷惑住了。这只刀下的死鸡才是一只真正下蛋的鸡。

我的眼前仿佛看到那只黄毛的脏鸡每次下完蛋默默离开鸡窝的情形;而那只善叫的芦花鸡,却轻易地赢得了母亲的信任。

那一天的鸡汤喝得很没有味道。

从此家里再没有拾到鸡蛋。

在考试前的几天里,我在家复习,母亲又多次流露出后悔的神情。

由此我想到,光凭外在的情感亲疏就做出某些决定,是多么荒唐!语文新高考博客

【评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其最成功之处便是叙事特有张力:一是作者以对题意的准确把握为前提,叙事不动声色,从容行文,在记叙的进程中逼近主题,最后水到渠成地点明题旨;二是作者描述以“母亲的后悔”为主线,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加上真切的细节描写和合理的想象,使整个叙事节奏波澜起伏。如此,文章题材对于读者就具有一种特别的冲击力。另外,作者善于把哲理性的思考寓于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小事之中,读来耐人寻味。

5、细节生动突出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语文新高考博客

细节描写分类为:肖像的、行为的、语言的、神态的、场景的……

细节描写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环境等描写并不矛盾,它是各种描写手法的细徽化、放大化、定格化。

细节,是记叙文的灵魂!写记叙文,描写时未必要华丽的辞藻,但一定要有生动的细节。记叙文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艺术。细节决定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语文新高考博客

细节描写可以让文章从枯燥走向生动,从肤浅走向深刻。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宽广,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谓的“于细微处见精神”。

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见证肃杀的清秋,细节描写构筑了文学画廊中许多鲜活的人物: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羞怯、活泼的少女李清照,那临死还怕被人笑话而力求画一个好圆圈的阿Q,那为镀金的十字架纵身一扑而断送老命的葛朗台,那说着“多乎哉?不多也”的孔乙己……让我们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例文借鉴】

拒绝平庸

2011年江苏考生

在我眼中,先生是个不平凡的人,他活在世俗中,却是个有境界的人。

先生姓姚,教的是语文,在城里颇有名气。杏坛几十载,先生早已退休了。

闲来无事,先生应几个亲友的请求,开了个小小作文辅导班,本来先生只打算收几个学生的,可不知谁走了风声,这个好友那个亲戚,一来便是一打。先生推辞不得,像退休前一样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问先生:“您不累?”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这么多人。”转而又一笑,“罢了,罢了,再为这些孩子烧烧我这老蜡烛吧!”我哈哈大笑,心中感到丝丝温暖,本来可以钓鱼、麻将的先生,不甘于碌碌无为的生活,用心在准备每一份材料。我脱口而出:“先生好伟大啊!”先生也笑了:“去去去,少拍马屁。”

先生除了这个累人的事,小日子过得还是挺潇洒的。先生没有家财万贯,这个辅导班也是一概不收钱的,只有在拗不过学生家长时才勉强收下几斤水果。

先生没别的嗜好,只好几口小酒。每餐一杯,绝无例外。记得在餐桌上吃饭时,先生看着酒杯里仅余的一小口,若有所思地说:“哎呀,就剩一小口了。喝还是不喝,这是个问题。”随即先生又摆摆手:“罢了罢了,喝!”我转而想说将来我孝敬您,又见先生喃喃自语道:“想下顿喝这顿的,日子才有盼头嘛!”我大笑不止。

先生突然若有所思,对我说:“昨天作文里有句话很有意思,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我点点头,说是引用来的。先生神秘道:“我有更好的版本!”我大奇,等待他的下文。先生却不说话,举起空空如也的酒杯又甩了一滴来,摇头晃脑地说:“猫吃鱼,狗吃肉,小老头喝茅台酒。”

我俩一齐大笑。先生活得自在,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有次我给先生捶背,笑问:“舒服吧?”先生长舒一口气,哼道:“捶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见他提到古文,便灵机一动,考他一番:“小生问,‘世间欺我谤我恶我骗我贱我’,如何处治乎?”先生毫不停滞,对答如流:“老叟答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我追问先生:“你活得如此不潇洒,拒绝平庸有何妙法?”语文新高考博客

先生举起两指,道:“两个字,罢——了——”

先生至今仍那样幸福地活着,他的境界让周围的人艳羡。在平凡中守住心的不凡,一切凡尘平庸都不会进入先生心中。

行文至此,罢了……

简评:几个日常生活片断,几个耐人品味的细节,姚老先生平凡而不平庸的鲜活形象顿然跃乎纸上。作者洞悉人物,入乎其内有生气,理解人生意义出乎其外有识见,堪称大手笔。

6、感情自然真挚

作文考试的基础等级里有一条要求:感情真挚。感情真挚首先要求内容真实。如江苏考生的《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这一情景,一下子就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平凡的母亲也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让人看到了母性的光辉。此情此景又有谁会不动情?语文新高考博客

同学们在写作中应该充分地挖掘生活,深深地动脑筋,真真地动感情,不仅叙述见闻,还要表现情感。杜绝胡编乱造、想当然行文,或伪饰造作、无病呻吟;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

【例文借鉴】


2010年湖南考生

今天又是以凛冽的寒风奏响黎明的。
我蜷缩在暖暖的被窝中,毫不用担心迟到的事,因为妈妈总会在每天早晨的同一时间将我唤醒。
客厅里只有指针在吃力地轮回转动,这样的回声在这个寒冷的早晨会持续多久呢?
我是醒着的,但我已熟悉了妈妈那低低的呼唤。我就以这样的期待守候着。
“时间快到了吧?”但天色依旧黑沉沉的。又过了一会儿,我开始躺得有些不安稳了,可窗外那漆黑的幕布给了我足够的安慰。语文新高考博客
“也许,时间还早吧!”我没有再多去想,被窝还是暖暖的,连房间里的空气也是暖暖的。
我又有些耐不住了,今天的时间怎么像是停滞了一般,早晨的呼唤迟迟在这黑雾中酝酿。
忽然,一声声细碎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沉寂。是她,我故意闭上眼睛。她进来了,她的呼吸是断断续续的,她来到了我的身旁,可这样之后又是一片寂静,我屏住呼吸想听到这期盼已久的呼唤。
果然,一会儿就有呼唤,声音是那样熟悉,温柔地流淌在这个早晨的眼眸里。这一声低浅的呼唤拂去了我所有的睡意,兴奋极了。好想再多听几遍,我假装还在沉睡,妈一边呼唤着一边用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摸着我额前的头发。
我睁开眼睛,她怎么如此憔悴,她的脸没有声音那般温柔,她见我醒来脸上又洋溢起一股温暖的笑容。
我起床后,她仍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用睡袄半裹着身体,在她身旁有一只怀表,那是她与我爸的定情信物,她在这里等待了多久我不知道,但饭桌上的早餐已经备好,我的棉袄已经放在我的书包旁边,房间里有一种感动在蔓延。
我静静地走动,仿佛看到这十几年的早晨一位母亲忙碌的身影,这样的身影成了她每天早晨的节奏。
我轻轻合上门,轻轻推开那隔开冰雪的大门,惊讶地站在门口许久,天空中的雪花在我的眼泪中融化了——一夜的大雪为何却躲在门旁几米远的地方?门前为何有一条延伸的小路?在这条小路上载着一位母亲那暖暖的爱。
早晨的寒风丝毫侵入不了我那颗暖暖的心,回头,楼上那盏熟悉的灯火融化了这个早晨所有的寒冷。

【评析】

本文叙写一个特定的早晨妈妈早起,为我扫雪,为我做早餐,唤我起床。这些本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小事,但让这位考生写得情感浓郁真挚,极具感染力,这里面有好些值得我们认真揣摩的地方。文章以“我”早起活动过程的视角转换和情感发展次第展开三个场景——卧室、客厅(餐厅语文新高考博客)、门外,寒暖对照贯穿始终,妈妈暖暖的爱意,都在妈妈的早起早为中,母子情深,都渗融在三个场景中,其中彰显隐藏有节度,情感表现有附着,实为难得。文中像“每天早晨的节奏”这样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有很多,像妈妈面容、脚步声、呼吸声的描写,“一只怀表”的交代,都是很有嚼头的。

三 : 高考作文: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优秀记叙文及点评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优秀记叙文及点评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七篇高分记叙文告诉你:小故事往往胜过大道理

今年高考作文,江苏三分之二的考生都写了议论文,但最拔尖的几十篇优秀作文中,却大多数是记叙文。少数人的选择赢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肯定。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表示,要通过《现代快报》,向江苏高中师生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期待,一种恳请:高中作文教学,多关心一下记叙文吧!在这里,刊登的是江苏今年高考7篇优秀的记叙文,相信读者都能在这些平实、生动的文字中找到共鸣。

阅卷人语

记叙:着眼于小人物、小经验、小升华、小智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猾”。“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本阅卷专家组,通过今日《现代快报》,向江苏高中师生传递一种信息,一种期待,一种恳请:高中作文教学,多关心一下记叙文吧!

以往许多年,江苏省乃至全中国的高中学子,多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集体扑向“议论文”写作,据说是因为议论文好教好学,有“模板”好套,有格式可循,而且高考时可拿“保险分”。错了!这种僵死的议论文程式,只能使临场作文更加“大路货”,数十万人集体撞车,考卷上尽是“公理”“常理”“大道理”,既不“分解”,又不“剖析”,以“叙”代“议”,不究“为什么”,全无“议论”的味道!如今是“电脑阅卷”,一篇高考作文由数位老师“背靠背”审阅,还有组长复查,还有专家组抽查,在江苏还有一支“火眼金睛”的“作文阅卷别动队”,将已经阅毕的许多试卷再审查,优劣自现,谁能蒙混过关,获取“保险分”?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回忆道:“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

为什么?

因为中学生年纪尚小,未出茅庐,对复杂的人情事理缺乏分解和剖视的能力,逻辑思维相当薄弱,故多数人不擅“议论”。哲学家说得好:人的认识总是从“感动”到“理性”。

然而,中学生有自己的“先天”优势,那就是感性丰富、形象思维活跃。他们有“无忌”的童心,热情扫描现实世界的清澈的少年眸子,许多被成年人看惯了、看麻木了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却熠熠生辉、大有意趣。“城南旧事”,若不借助那位小姑娘好奇的目光来浸润,恐怕就味同嚼蜡了!此言,已见诸往年媒体,今年再次强调。

说回来,且看今年江苏省叙写“智慧”的临场作文。

严格地说,让十八岁左右的高三学子写关于“智慧”的记叙文,是不可能笔墨投向为多娇江山竞折腰的“风流人物”的。他们处于寻常巷陌,无法接触到那些具有“济苍生、安社稷”大智慧的英雄人物。不了解人物的细节,焉能胡编?除非写“故事新编”,如当年那篇极具轰动效应的《赤兔之死》。毋庸我们提倡,今年的临场记叙文自然而然地、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凡人小事”。那些“更行更远还生”的原上小草、野草。

我们阅卷人承认并欢迎考生们写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小智慧”。小智慧是十分可爱、最可珍惜的,是它们默默无声地成就了可以扭转乾坤的“大智慧”。

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均在生动描述“小经验”“小能力”“小境界”的基础上,揭示“小升华”、迸发“小灵感”,展示“小美妙”。今年作文命题,在这里留下了思考和挥发的空间。

这则“阅卷人语”,写得比较具体比较长,以表示本专家组对这一“作文问题”的高度重视。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优秀作文

王大爷的早餐店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的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

“王大爷!老样子来一份儿!”

进门的人大多要喊这么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样点一份早饭,然后就坐下来跟经常碰面的“早饭友”开心地交谈。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他就开始边吹边吃,满脸幸福的样子。不消几分钟,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别“你们慢吃”,再给王大爷来个预订:“我明儿还来啊,您忙!”然后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墙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在,早饭就该好吃,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的,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

“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啊?”

对,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

我听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多亏店里雾气重!“这粥真烫!”我大声地说,“我以后得等粥冷点再喝!”

周围的人都笑了,王大爷也笑了,这种没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听。

王大爷,你一点也不傻,你就是心里敞亮才过得好啊!我不管长多大,都会时常来看你的,陪你说说话,就像这些陪你的人一样!我心里想。

周末的早上总是让人放松的,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

点评:

本文写小区里一位卖早餐的老人。老人多年来支撑一间简陋的早餐铺子,全心全意地为邻居们服务(善)。文章写到后来忽然点出这位老汉早已失去老伴,贫寒而又孤寂。他没有消沉,而是用精心制作早餐来“团结”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和质朴真情,他活得有滋有味了。这种“圆通”和“豁达”,乃是“活”用小经验、小能力而展示出来的小智慧,富于启示,全文也就静悄悄地与“智慧”水乳交融了。

左手粪叉,右手笔杆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

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飘来的炊烟裹住,爷爷就回家。奶奶摆好了早饭,小米粥、馒头、青椒、拍黄瓜!呼噜呼噜喝完汤,顺便踢走死缠脚下的巴儿狗……偶尔奶奶也夸一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老头老太太对视一眼,笑了。

爷爷曾是个大学生,当官的,有过出息。太爷爷共有六子,本来都该安安分分做个小农民,但爷爷不。他天分异常好,私学,中学,及至大学,都是一路直上。后来当了小官,虽不大,但在镇上也算是有头有脸了,在村里更是红极一时。眼看升官在望,爷爷却收拾行囊,携家带口,回了村里。村里人都表示理解:“对喽,农民好嘛,看看庄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里人称赞爷爷的农活,还敬佩爷爷的书法。逢年过节,红白大事儿,都找爷爷来写字儿。不必狼毫,不必端砚,更不必宣纸——乡下人也不懂欣赏这个,但他们都知道爷爷见多识广,高文凭,有技艺。对于求字之人,爷爷总是来者不拒,放下粪叉,洗手执笔,挥洒而下。当淳朴的邻人拿到字后,喜悦之情全溢于脸上,总想夸一夸这字儿——就像汪曾祺笔下的乡亲们一样:“这字儿好,真黑!”

我是爷爷的长孙,却去之远矣!常问爷爷:“您咋就愿意做个农民呢?”他总会拿他喜欢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这人写文章写得好。俗而不厌,多而不滥。为啥?他虽是文人,却也近于农人。勤恳、淳朴、达观。”我点头:“是啦,他也掏过粪,而您是叉粪。又都是执笔之人,又都上过大学。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爷爷很得意我的说法,却仍摆手不赞同:“有一点不一样,他种地不如我。”奶奶看我们爷孙俩笑闹,总是很无奈,叹道:“这老头子。”

我不知道我何时会有这种高度,更不知道爷爷眼里的世界是怎样,但我深知,爷爷表现的那些,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粪叉和笔杆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是爷爷的智慧。

点评:

本文有着淡淡的传奇色彩,爷爷的“夫子气”和“农人味儿”天然融合,妙趣横生。有些笔墨十分精彩,如奶奶夸爷爷捡来的大粪:“这肥好,臭!”又如邻里夸爷爷的墨宝:“这字儿好,真黑!”

智慧,就藏在房间里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一到钱上就犯浑,只知道乱花钱,败家。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骚,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点评:

纯然是小学子的切身感悟。孟母曾经“三迁”,老爸为孩子求学也来了个“三迁”,迁出了性格,迁出了无声的大爱。这种智慧,旁人难悟,只有小作者悟到了:它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的某处罢了。

写作的智慧

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在方格纸上写下规定字数的文章。

已经太久了:不曾在横条纹的周记本上,写下或两三行的只言片语,或动辄两三页的恣意文字。

还记得考前,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打着黑板,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拿高分的智慧”。无非是开头引用名人名言,观点鲜明,事例翔实,等等。

是的,这样的“智慧”我都懂,能让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应排斥。毕竟,经验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点。

然而,我总是不屑。不要真情实感,不需形式创新,只需把大段捣烂如泥的“王开岭”、“史铁生”、“周国平”们注入固定模板,便会催生大批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此乃应试教育下的集体分泌物。

在作文纸上,索尔仁尼琴已将古拉格群岛控诉了千万次,“全俄国最好看的霜”已成为令人作呕的白色凝结物。屈原已拒绝再投江,海子思索还要再卧轨多少次。

这样的智慧,不要也罢!

真正的写作智慧,应拥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气象,是超越了经验和能力的升华,是“我手写我心”的了然境界。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韵”,是张爱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丽,是优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气、坦率心性。

时间不多了。我周围的考生,应该在进行最后一段说理了吧?若我一开始便选择了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此刻,理当安心而又机械地援引着最后一个例证了……

可惜今天,在高考考场上,我没有。

我不后悔。我想写幼年的玩伴,夏蝉歌咏的少年梦,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动,高考重压下偶尔的灰心失意,噙泪微笑的坚强。我想写平凡生活里的细微感动。就算是议论文吧,我也想拒绝炫目的名言和事例,静静地用质朴的语言说清内心的所思与所悟。

对不起了,老师!您教的那些智慧法宝,我今天一概没有用上。

因为,我已明白了何为真正的写作智慧。

真正的写作,是在高考考场上掷下没有退路的崛傲开头的勇气。

真正的写作,是抛弃成规通法,以真情入文,以实感动人的自觉。

真正的写作,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烂漫才华。

真正的写作,是捧出一颗至诚之心的赤子纯真。

谢谢你,智慧自身的大景象。这最后一次写800余字,我终于没错过你。现在,交卷。

点评:

此文是考生临场就地取材之作,颇为自信,相当潇洒。对缺乏智慧的高考作文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卓见,巧妙地融进了考场上的起伏思潮。作者估计到今年高考作文“周国平”们会纷纷注入固定的模板,甚有先见之明。我们阅卷时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故戏言:“今年大唱‘三国志’——周国平、汪国真、王国维!”

瞳孔之内

现在,离我两米之外,监考老师低着头不知在做啥。但我知道,本人的一举一动都进入了他的瞳孔。原先就紧张的我,手心变得更湿。

我的双眼紧盯着题目,大脑却不配合,本来尚算平稳的呼吸突然滞了一秒。然后,我如同一个快要窒息的人突然又被松开脖子,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怎么办?

想起老师在考前给我们鼓励,说高考语文卷的设计,一定能充分展现考生的智慧。可我觉得可怕的并非眼前这张正反六页的卷子,而是一双眼睛,就在我的前后左右:抬头时,但见它平静地扫描;只要一低头,它就隐隐约约地向我投射表意不明的目光。

我成了楚门,只是遍布在我四周的,不是针孔摄像机,而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构成的眼,它才是最复杂的监视器。

我胆战心惊,却还要装作无事的模样。抖着手做完论述类试题,目光转投到了作文。

智慧?智慧的景象?智慧的境界?

那个监考老师,又在窥视我,他该看出了我的无措,给我的焦虑加了一剂猛药:“同学们,要规划好作文的时间啊!”

就在我觉得快要爆炸的时候,另一个监考老师将窗推开了一个小缝,风丝丝地飘进来。我眯了下眼,她的瞳孔里,有一线和煦的光。兴许我冷静下来,他,他那双眼并不怎么可怕了。

好像,背后的那些眼一时间已经隐去。

十次深呼吸,我要与自己对话。

其实,我本就知道,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瞳孔里,虽然不像楚门的世界,每个表情,每句话都有剧本,可我们真真是在别人的瞳孔里演着人生的电影。

更何况,我不可能像楚门那样,走出这些瞳孔的所见范围之外。

你的焦虑是无用的!静下心来,好好考完这场试吧……

我吼向自己,在心里。

再看作文题,也不再觉得毫无头绪。何为智慧?何为智慧的境界?我大概有些明了。

愚蠢的人,拼命地想逃出人们的瞳孔;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永远活在别人的瞳孔之内。

前者,从内而外地苦着脸;后者,自始至终安然地笑。

我写下此文,总算知晓:活于别人的瞳孔之内,却能淡定自若,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这么写,不算“跑题”吧?

点评:

与第4篇《写作的智慧》一样,为考生临场就地取材之作。从监考老师的“眼睛”里感悟到人生的某种状态,萌动了智慧之思,十分机智。

农之月令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

惊蛰了。

“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时间“松土”,憋了一个冬天的黑土地,已经等不及了,急着出来透透气。春耕开始了(也有春分的说法)。

从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蚕种,讲究的就是一个“次序”。这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规矩,几千年耕作经验的积淀与升华。村中,要每家每户地仔细叮嘱。

“芒种”这个词真好听。

大约在六月份,草莓地里会莫名其妙地生出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子。这种发现,谈不上智慧,只是一种经验之谈。不要着急,也不必时不时去看。待到乌猪子过江了,躲的、藏的,虫们都会溜出来。用纸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远远的一处荒田里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讲求佛性,相信生死来去自然,打扰不得。奶奶年纪大了,却不忌惮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耕作了一辈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没有这般境界。从桑叶腋间坠出的桑树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黄澄澄、红扑扑、紫莹莹,变得晶莹透亮,乌紫乌紫的,像黑玉。桑叶伸伸展展,桑葚清清凉凉在底下荫着凉着偷乐。小孩真馋!一个孩子像猫一样攀上树,吊弯树枝,底下的小孩便忙着摘桑葚。吃到嘴唇发紫,被妈妈拖着去河边洗。小孩也不忘显摆自己的聪明。

夏至来了。

田里要浸水。不大会儿,蚯蚓摇头晃脑地爬上田埂。又不大会儿,你再回来看看,田埂就满了。这些蚯蚓也聪明得紧呢,这是一种本能。水汽泱泱。

庄稼人将脚探入水中,凉丝丝的。田里有些许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紧,庄稼人脚底的老茧厚着呢。还有水蛙,我们这里称“蚂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红的枫林漫天舒卷。

这是怎样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后四天不能浇粪。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钝,我却不这么想。二十四节气,吃桑葚的孩子,还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连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又何尝没有智慧?

真愿意做个庄稼人。

点评:

清澈、活泼、优美,是一篇礼赞农家智慧的晶莹剔透的叙事性散文。可赞!

逃离“智慧”的周庄

这是一张双程景点票:“周庄”,“千灯”。周庄与千灯相隔不远。

远远便看见大红的“周庄欢迎你”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死死咬着你的眼,躲不掉的。

心怀忐忑,步入周庄。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声。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牟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我怔了怔——是陈逸飞画中的双桥!只是,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

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整个周庄的伤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虬劲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还会来的。”我却是,“周庄……我不再来了。”

这样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灯与周庄相隔不远,千灯与周庄相差甚远。

与“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灯就显得有些驽钝。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这座古镇,明清最长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语。

古戏台上,一群昆曲票友启口轻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来”字潺潺泻出,声歇处,“姹”以去声的破竹之势将曲调引入高潮。“似”,也是去声,却隐去了“姹”的振聋发聩,一路陡然直下,悲戚处,叫人落泪。像悲叹昆曲,像哀叹千灯。

诚然,千灯在周庄面前,显得那样矮。但,在千灯,你能感受到水纹处千灯肺叶的呼吸、开合。在千灯,时间就像一只摇橹的小船,咿咿呀呀,你还未曾留意,它已穿过水域,到那边去了……

直到延福寺钟声响起,我才觉知天色已瞑。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为之争”,古镇的智慧,千灯的智慧,于此,悄然散发。

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周庄。

点评:

可视为小游记,有讽有赞,精选细节,于对比中展示诗情哲理,不同于泛泛的“周庄游”。

本文标题:高考优秀记叙文及点评-高考叙事类记叙文优秀例文及赏析(汇编)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486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