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普洱茶栽培的关键技术
文/周玉梅
普洱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茶,原产于滇南澜沧江流域,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晒干、加工而成的晒青毛茶,以及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经长时间贮存演变而成;或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后发酵加工成各种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完整,色泽褐红或带灰白色,具有滋味醇厚回甘、陈香显著、汤色红浓、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是港澳台、东南亚茶叶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和推崇的特种茶。
普洱茶从外形上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紧压茶形状各异,有砖、饼、沱等,普洱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具有独特的陈香,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现经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临床试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发生变化,特别是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开始从温饱型食品向纯天然、无污染、高质量的食品方向发展[1-4]。为满足人们对普洱茶的需求,现将普洱茶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无病虫害的种苗,自繁或自外地调运的茶籽、茶苗均应进行严格检疫,防止病虫随种苗进入茶园。据研究,品种间抗病虫性能差异明显。一般说来,大叶种比小叶种容易感染茶饼病、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叶部病害;茶细蛾的第1代发生量早芽种比迟芽种成倍增加;茶树持嫩性强的受小绿叶蝉危害也较重。
2土壤管理
一是茶园四周要建隔离沟,修筑等高梯田,茶树等高条植:茶园内修筑竹节沟,拦截水土;建立良好的茶园树冠等生物覆盖面,间作绿肥,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增加雨水量入渗率,减少径流量。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源,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为普洱茶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促进茶树生长;二是行间铺草覆盖,以秸秆、草料、山草等物覆盖土表,可改善土壤环境,培植土壤生物,增加土壤质和生物活性,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滋生;三是精耕细作,勤除杂草,行间饲养蚯蚓,勤浅耕,勤削草,深耕采用行间深、根际浅的方法,对茶行郁闭度高的茶园进行免耕。利用蚯蚓促进土壤物的腐化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以利茶树根系生长。
3修剪整枝
由于多数茶树病虫都分布在树冠层,运用合理修剪,便能将分布在剪口部位上的病虫剪除。同时,结合轻修剪和茶树整枝修剪,剪去纤弱阴枝和边脚枝,剪除钻蛀类害虫枝、枯死或光秃的病枝以及被害严重的蚧类虫枝,并将附着于茎干上的绿剌蛾越冬虫茧、苔藓、地衣等病虫枝予以清除深埋或焚毁。
通过清兜亮脚,疏剪茶丛下部过密的枝叶和徒长枝,以促进茶园通气良好、通风顺畅、通光适度,达到清除隐藏在茶丛下部郁闭处或徒长枝上的黑刺粉虱、蚧类等害虫的目的。结合冬耕施肥,清除茶丛枯枝落叶,埋入施肥沟中或作其他无害化处理,破坏小绿叶蝉、茶刺蛾、茶蚕过冬结茧化蛹场所,消除潜伏其中过冬的云纹叶枯病、红蜘蛛等病虫[5]。
4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防旱防冻,可使茶树生长健旺,而不利于某些病虫的隐藏、潜伏。增施肥料可提高茶树抗病虫的能力。但偏施氮肥,则会加重茶饼病、炭疽病的为害,增施钾、锰肥可大幅度减少某些螨类的发生。疏出茶丛下面6~8cm左右的表土层,可将茶刺蛾、扁刺蛾、茶尺蠖、大尺蠖、茶蚕等越冬虫蛹,茶叶象甲的幼虫,以及各种病原菌(如茶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翻埋入施肥沟底。又可把深土层中的越冬害虫翻上来,使之暴露土表而死亡。也可用新土将茶丛根际培高11cm压紧,以阻碍越冬虫蛹羽化出土。同时,应加强水分管理,及时做好防湿排水工作。适时锄草与耕作可以减少与杂草、土壤发生的有关病虫危害,同时减少杂草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适当间作也可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减轻病虫害。应依据茶园类型注意间作物的选择、轮作、管理,避免由于间作物招引某些病虫入园兼害、移害茶树,种植间作物也不宜太密,以减少害虫的发生。
5病虫害防治
加强生物防治。应用生态学、昆虫学和植保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控作用,选用抗逆良种,改善土壤通透性与肥力,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草害,从而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一是释放绒茧蜂防治茶尺蠖,赤眼蜂防治茶小卷叶蛾,红点唇瓢虫防治长白蚧和蜡蚧,宽角黄小蜂防治龟甲蚧和角蜡蚧,具瘤神螨捕食茶黄蜘蛛,茶跗线螨盲蝽防治茶军配虫等。生产上常通过人工饲养寄生蜂和寄生蝇、瓢虫、草蛉和捕食性盲蝽等;注意在适当时间释放,降低虫口密度。二是利用白僵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对各种鳞翅目食叶幼虫,虫草菌对茶尺蠖,园子菌对小绿叶蝉,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茶尺蠖,弗氏虫霉对茶蚜,腥红菌、头孢霉对茶牡蛎椰园蚧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三是营造茶园良好环境,招引鸟群栖息,以鸟治虫。通过茶园放养鸡群,既可捕食害虫,又可出售生态鸡,一举两得。同时可以从外地引进并驯化新的有益昆虫,但要注意因地制宜[6]。
6采摘方法
在采摘季节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以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卵、幼虫)、茶叶螨类、卷叶蛾类(幼虫)、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危害;通过采摘,也可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及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冬季做好清园工作。
7参考文献
[1]陈继伟,何昆萍.普洱茶茶膏传统制作工艺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09(3):39-41.
[2]浦绍柳,伍岗,王立波.有机普洱紧压茶加工技术[J].中国茶叶加工,2009(3):32-34.
[3]陈保,刘通讯.贮藏条件对普洱茶品质成分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09(11):1254-1257.
[4]史云东,李祥,贾琳,等.普洱茶果油的香气成分鉴定[J].中国酿造,2009,(11):143-145.
[5]方华春.无公害茶园生产研究综述[J].茶叶科学技术,2000(2):1-3.
[6]黄锐斌.茶叶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技术[J].茶叶科学技术,2000(3):26-28.
二 :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一、
概述
茶树菇学名“茶薪菇”,别名“神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绣伞科。是一种食用及药用为一体的大型食用菌。它食用味美、柄脆、香浓、纯正,菇汁有较浓的松乳红菇香味,故用它做调料,主菜十分完美,是宾馆、宴席最佳佐料。药用滋补壮阳,对肾虚、尿频、水肿、祛湿利尿、健脾胃有独特的疗效。对美容、保健、抗癌、降血压,中老年人防衰老、小儿低热、尿床有较理想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功能,茶树菇的提取物对小白鼠的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达80-90%,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中心测定,内含人体必需的十七种氨基酸和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抗癌物质、多糖和各种营养元素,普遍高于其它食用菌近十倍。该产品荣获“中国乡镇企业第三届出口产品展销会”金奖、全国食药菌双交会“优质产品奖”、“96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国际名牌食品奖”,中国消费者基金会确认为该产品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国家科委“星火科技重点项目”、国家经贸委列入名牌产品之一。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中央电视台在“星火科技”“科技博览”“金土地”等栏目作过多次专题报道。列入亚太地区对华投资重点项目,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于本项目的发明人谢远泰为全国农村星火带头人。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好评。
二、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1、形态: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有浅皱纹,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有纤维状条纹,中实。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内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椭圆形,淡褐色。
2、春秋两季群生和单生在茶树根部及腐朽洞内。外形类似“鸡纵”,常被人们误称“鸡纵”,野生产量较少,十分珍贵。
第三节
生物学特征
茶树菇人工栽培历史极短,科研人员对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少,但从茶树菇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其生长的基质,就可以初步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茶树菇主要分布在北温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热带地区却罕见,极冷极热的气候条件都不适合茶树菇的生育,茶树菇可按一般木腐菌的培养方法来进行栽培。
(一)、茶树菇生产发育的营养条件:
因为食用菌没有绿叶素,只能依靠同化有机物为生,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生长素物质。茶树菇的碳源主要来自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茶饼粉等。菌丝又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木质素能力较差,利用蛋白质能力极强,茶树菇所吸收的碳素大约只有20%左右被用于合成细胞物质,80%被用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被氧化分解,因
此在茶树菇的生命活动中,对碳素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最大。
(二)、温度:茶树菇的生长发育只有一定的温度下方能进行,菌丝生长的温度是10-34
C,耐低温性能比较明显,-5
C时,6小时方能恢复生长,40
C以内四天不会死亡。它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4-28
C,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是10-34
C,最适温度是22-28
C,出菇期不受温度刺激。
(三)、水分:水分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细胞内含有充足的水分,才能维持一定的紧张度,赋予菇类一定特征性的形态外观。水又是菌体细胞内最主要的溶媒,菌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到水中,才能被菌丝细胞吸收利用,同时细胞内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水对菇类生理作用是很重要的。茶树菇培养料含水量一般在70-75%左右。菌丝培养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5-70%最好,出菇时要求环境相对湿度达到90-95%,若低于70%,菌盖外表变硬甚至发生龟裂,低于50%以下,会停止出菇,已分化的幼蕾,也会因脱水而枯萎死亡。
(四)、光照:茶树菇不同于一般的绿色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直射阳光,但在生长中保持一定的散射光是很有必要的,菌丝培养阶段不需光照,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完成它的生活史。出菇阶段要求慢射光刺激,300-500IX最为合适,没
有照度表的情况下,做到三分阳七分阴。
(五)、空气:同其它生物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茶树菇在整个出菇阶段,需要氧气,但要求不高,局部的二氧化碳较高,有利用菌柄变长,产量较高,生长环境要求空气新鲜,CO2浓度在0.03%以下。
(六)、PH值: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反对数,通常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茶树菇偏碱,中性,PH值5.5-6,在弱碱环境也能正常生长,内部的PH值变化不大,菌丝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是少量的。
第四节
栽培技术
(一)、栽培方法:
栽培方式目前多采用熟料袋栽培法和瓶栽法,水培法也试验成功。
(二)、栽培材料:
凡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茶饼粉、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都可以栽培茶树菇,但以茶籽壳、茶籽饼加入培养料生产出的产品香味、色泽、药用价值都不失天然特殊风味。木屑以阔叶树木最好,如杨树、柳树等栽培茶树菇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较快。不管采用哪一种木
屑都以陈旧的比新鲜的好,要把木屑堆于室外,长期日晒雨淋,让木屑中的树脂挥发及有害物质完全消失。未经堆积的木屑,栽培茶
树菇菌丝生长慢,产量低。其配方中加入棉籽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制作的培养基通气较好,可提高产量近一倍。
(三)、培养基配方:(略)。
(四)、拌料装袋:
先将棉籽壳粉碎成米粒大颗粒状,先一天用1-2%石灰水浸泡10-14小时,捞起后,加入其它培养料拌匀装袋,茶籽饼需粉碎成粉末状,拌入其它培养料内装袋灭菌。各种培养料最好是80-90目,旧料比新料好,棉籽壳要提前一天加水搅拌,堆积、覆盖薄膜,使其吸水均匀,第二天再加入辅料,充分拌匀,含水量应掌握在70-75%以内。料拌好后,即可装袋(袋子规格32×15或40×17-18cm,5丝米的聚丙稀薄膜制成),装袋时要求光滑均匀,而且要装紧,再用扎口线扎紧,送入灭菌灶内灭菌。
五、灭菌、接种、培养:
(一)、灭菌:装袋完毕,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净菌袋表面,便可进锅灭菌。高压灭菌要求温度在115公斤压力下灭菌3小时,常压灭菌需温度在100
C后再保温100
C,维持10-12小时。
(二)、接种:首先应选择质量好,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接种时的菇筒的余温不能超过36
C,否则易烧死菌种,造成不萌发菌丝的现象。温度低于30 C后,将菇筒放入接种箱内,再将各种接种器械经75%酒精消毒
后(一般各种器械用酒精棉擦二遍)放入接种箱内一起用消毒粉消毒15-20分钟,可开接种,接种时袋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处,袋口朝下,除少量菌种接入洞内,大部分菌种放在培养基表面,然后扎紧袋口,一瓶生产种可接菌袋20-25袋。
(三)、培养:接种后速将菌袋放入培养室的菇架上培养(培养室内放入菇筒的前三天应做好消毒灭虫的前期工作,否则容易感染杂菌及病虫害;菌袋立着放比较好,20天以后应堆起,横着放,底对底,一般应放5-6层为宜),室内应保持23
C左右。相对空气湿度应保持不超过65%左右。室内光照不能太强,应在黑暗下培养,以免一面发菌,一面出菇的现象出现,早晚通风,勤打扫,特别注意防鼠害,以免感染其它杂菌,造成严重损失,菌丝生长经30天左右,可解开扎口线,进入少量空气,使其更快成长。一般,温度适宜,在60天左右,可开袋出菇。
六、出菇管理:
菌袋长满菌丝后,再过10天左右,积温度在1600-2000度时可搬入事先经消毒灭虫的大田棚内,也可在室内,再将菇筒用0.5%PP粉液体冲洗干净菌袋表面的灰尘及细菌,干后用刀片在接种口即菌袋顶部割开一寸左右小口,盖上薄膜,保持温度在20-28
C左右,相对空气湿度85-90%以内,开口后十几天,不能直接喷水,以免感染杂菌,开口五天后,湿度过高,早晚通风可长一点,一般10-15分钟,湿度过低,可在旁边喷水提高湿度。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阶段料面颜色起变化,初期出现黄水,表面有深褐色的斑
块。接着出现小菇蕾,只要温度湿度适合,一般开袋后15-20天内开始出菇。从菇蕾采收一般需要5-7天。第一期出菇时不须过多喷水。采收第一期菇后应停止喷水5-6天,任其恢复菌丝生长,为下期出菇积累营养。15天后再逐步提高温度到第二期菇长出,时间间隔约需5-15天。以后按以上管理方法,再出第三期菇,采摘三期菇后,如菌袋干燥失水,可开袋喷水,增加湿度,还可出二期菇。只要管理得当,一般每袋可出鲜菇3-4两,干菇0.025-0.04斤左右。生物效率高达80-90%。
七、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以防为主,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消毒工作,发现杂菌及时处理,因为茶树菇出菇的气温较高,菌科蛋白质较高,容易发生虫害,最好方法是人工捕捉,万不得以用0.1%菌合脂或迷灭丁加水喷射,可以完全根治,但要注意浓度不要过高,使菇蕾中毒、腐烂,造成损失。
八、加工与保藏:
(一)、干制原理:鲜菇经过干制处理之后,借助热力作用,将组织中的水分减少到一定的限度,使制品中所含可溶性物质的浓度相对提高,尽快降低菌类细胞的酶活性乃至酶失活,从而降低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使产品得以较长时间的保存,不致于发生腐烂变质,并有可能保持菌类的良好品质。
(二)、烘烤技术:
茶树菇一般采用烘烤法干制,烘烤技术与干制品质量密切相关。
鲜菇采摘后,最好用阳光先晒半天,按大小分开,除去杂物、蒂头,再将茶树菇的菌褶向下,排放在烤盘上,送到烤房烘烤。温度由低到高,温度过低会使产品腐烂变色,温度过高会把产品烤焦。一般要求烘烤前将烤房预热到40-45
C,进料后下降30-35
C。晴天采收的菇较干,起始温度可高一点,雨天采收的菇较湿,起始温度应低一点。随着菇的干燥缓慢加温,最后升到60-65 C,勿超过75
C,整个烘烤过程,视产品种类与干湿度总需6-10小时。另外,烘烤过程中要勤翻动检查,随着菇的干缩进行并盘和上下调换位置。烤到菇体含水量13%以内(菌柄干脆易抖断)时取出密封保藏,该菇易返潮,应放于干燥处保存,这样的干制品,菌盖保持原有特色,菌褶全淡黄色,香味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量,扩大出口外销,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三 :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一、
概述
茶树菇学名“茶薪菇”,别名“神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绣伞科。(www.61k.com)是一种食用及药用为一体的大型食用菌。它食用味美、柄脆、香浓、纯正,菇汁有较浓的松乳红菇香味,故用它做调料,主菜十分完美,是宾馆、宴席最佳佐料。药用滋补壮阳,对肾虚、尿频、水肿、祛湿利尿、健脾胃有独特的疗效。对美容、保健、抗癌、降血压,中老年人防衰老、小儿低热、尿床有较理想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功能,茶树菇的提取物对小白鼠的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达80-90%,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中心测定,内含人体必需的十七种氨基酸和十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抗癌物质、多糖和各种营养元素,普遍高于其它食用菌近十倍。该产品荣获“中国乡镇企业第三届出口产品展销会”金奖、全国食药菌双交会“优质产品奖”、“96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国际名牌食品奖”,中国消费者基金会确认为该产品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国家科委“星火科技重点项目”、国家经贸委列入名牌产品之一。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中央电视台在“星火科技”“科技博览”“金土地”等栏目作过多次专题报道。列入亚太地区对华投资重点项目,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于本项目的发明人谢远泰为全国农村星火带头人。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好评。
二、
茶树菇种植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1、形态: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有浅皱纹,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有纤维状条纹,中实。(www.61k.com)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内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椭圆形,淡褐色。
2、春秋两季群生和单生在茶树根部及腐朽洞内。外形类似“鸡纵”,常被人们误称“鸡纵”,野生产量较少,十分珍贵。
第三节
生物学特征
茶树菇人工栽培历史极短,科研人员对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少,但从茶树菇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其生长的基质,就可以初步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茶树菇主要分布在北温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热带地区却罕见,极冷极热的气候条件都不适合茶树菇的生育,茶树菇可按一般木腐菌的培养方法来进行栽培。
(一)、茶树菇生产发育的营养条件:
因为食用菌没有绿叶素,只能依靠同化有机物为生,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生长素物质。茶树菇的碳源主要来自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茶饼粉等。菌丝又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木质素能力较差,利用蛋白质能力极强,茶树菇所吸收的碳素大约只有20%左右被用于合成细胞物质,80%被用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被氧化分解,因
茶树菇种植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此在茶树菇的生命活动中,对碳素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最大。(www.61k.com)
(二)、温度:茶树菇的生长发育只有一定的温度下方能进行,菌丝生长的温度是10-34
C,耐低温性能比较明显,-5
C时,6小时方能恢复生长,40
C以内四天不会死亡。它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4-28
C,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是10-34
C,最适温度是22-28
C,出菇期不受温度刺激。
(三)、水分:水分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细胞内含有充足的水分,才能维持一定的紧张度,赋予菇类一定特征性的形态外观。水又是菌体细胞内最主要的溶媒,菌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到水中,才能被菌丝细胞吸收利用,同时细胞内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水对菇类生理作用是很重要的。茶树菇培养料含水量一般在70-75%左右。菌丝培养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5-70%最好,出菇时要求环境相对湿度达到90-95%,若低于70%,菌盖外表变硬甚至发生龟裂,低于50%以下,会停止出菇,已分化的幼蕾,也会因脱水而枯萎死亡。
(四)、光照:茶树菇不同于一般的绿色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直射阳光,但在生长中保持一定的散射光是很有必要的,菌丝培养阶段不需光照,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完成它的生活史。出菇阶段要求慢射光刺激,300-500IX最为合适,没
茶树菇种植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有照度表的情况下,做到三分阳七分阴。(www.61k.com]
(五)、空气:同其它生物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茶树菇在整个出菇阶段,需要氧气,但要求不高,局部的二氧化碳较高,有利用菌柄变长,产量较高,生长环境要求空气新鲜,CO2浓度在0.03%以下。
(六)、PH值: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反对数,通常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茶树菇偏碱,中性,PH值5.5-6,在弱碱环境也能正常生长,内部的PH值变化不大,菌丝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是少量的。
第四节
栽培技术
(一)、栽培方法:
栽培方式目前多采用熟料袋栽培法和瓶栽法,水培法也试验成功。
(二)、栽培材料:
凡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茶饼粉、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都可以栽培茶树菇,但以茶籽壳、茶籽饼加入培养料生产出的产品香味、色泽、药用价值都不失天然特殊风味。木屑以阔叶树木最好,如杨树、柳树等栽培茶树菇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较快。不管采用哪一种木
屑都以陈旧的比新鲜的好,要把木屑堆于室外,长期日晒雨淋,让木屑中的树脂挥发及有害物质完全消失。未经堆积的木屑,栽培茶
茶树菇种植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树菇菌丝生长慢,产量低。[www.61k.com]其配方中加入棉籽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制作的培养基通气较好,可提高产量近一倍。
(三)、培养基配方:(略)。
(四)、拌料装袋:
先将棉籽壳粉碎成米粒大颗粒状,先一天用1-2%石灰水浸泡10-14小时,捞起后,加入其它培养料拌匀装袋,茶籽饼需粉碎成粉末状,拌入其它培养料内装袋灭菌。各种培养料最好是80-90目,旧料比新料好,棉籽壳要提前一天加水搅拌,堆积、覆盖薄膜,使其吸水均匀,第二天再加入辅料,充分拌匀,含水量应掌握在70-75%以内。料拌好后,即可装袋(袋子规格32×15或40×17-18cm,5丝米的聚丙稀薄膜制成),装袋时要求光滑均匀,而且要装紧,再用扎口线扎紧,送入灭菌灶内灭菌。
五、灭菌、接种、培养:
(一)、灭菌:装袋完毕,用干净的棉布擦干净菌袋表面,便可进锅灭菌。高压灭菌要求温度在115公斤压力下灭菌3小时,常压灭菌需温度在100
C后再保温100
C,维持10-12小时。
(二)、接种:首先应选择质量好,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接种时的菇筒的余温不能超过36
C,否则易烧死菌种,造成不萌发菌丝的现象。温度低于30 C后,将菇筒放入接种箱内,再将各种接种器械经75%酒精消毒
茶树菇种植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后(一般各种器械用酒精棉擦二遍)放入接种箱内一起用消毒粉消毒15-20分钟,可开接种,接种时袋口要靠近酒精灯火焰处,袋口朝下,除少量菌种接入洞内,大部分菌种放在培养基表面,然后扎紧袋口,一瓶生产种可接菌袋20-25袋。(www.61k.com)
(三)、培养:接种后速将菌袋放入培养室的菇架上培养(培养室内放入菇筒的前三天应做好消毒灭虫的前期工作,否则容易感染杂菌及病虫害;菌袋立着放比较好,20天以后应堆起,横着放,底对底,一般应放5-6层为宜),室内应保持23
C左右。相对空气湿度应保持不超过65%左右。室内光照不能太强,应在黑暗下培养,以免一面发菌,一面出菇的现象出现,早晚通风,勤打扫,特别注意防鼠害,以免感染其它杂菌,造成严重损失,菌丝生长经30天左右,可解开扎口线,进入少量空气,使其更快成长。一般,温度适宜,在60天左右,可开袋出菇。
六、出菇管理:
菌袋长满菌丝后,再过10天左右,积温度在1600-2000度时可搬入事先经消毒灭虫的大田棚内,也可在室内,再将菇筒用0.5%PP粉液体冲洗干净菌袋表面的灰尘及细菌,干后用刀片在接种口即菌袋顶部割开一寸左右小口,盖上薄膜,保持温度在20-28
C左右,相对空气湿度85-90%以内,开口后十几天,不能直接喷水,以免感染杂菌,开口五天后,湿度过高,早晚通风可长一点,一般10-15分钟,湿度过低,可在旁边喷水提高湿度。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阶段料面颜色起变化,初期出现黄水,表面有深褐色的斑
茶树菇种植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块。[www.61k.com)接着出现小菇蕾,只要温度湿度适合,一般开袋后15-20天内开始出菇。从菇蕾采收一般需要5-7天。第一期出菇时不须过多喷水。采收第一期菇后应停止喷水5-6天,任其恢复菌丝生长,为下期出菇积累营养。15天后再逐步提高温度到第二期菇长出,时间间隔约需5-15天。以后按以上管理方法,再出第三期菇,采摘三期菇后,如菌袋干燥失水,可开袋喷水,增加湿度,还可出二期菇。只要管理得当,一般每袋可出鲜菇3-4两,干菇0.025-0.04斤左右。生物效率高达80-90%。
七、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以防为主,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消毒工作,发现杂菌及时处理,因为茶树菇出菇的气温较高,菌科蛋白质较高,容易发生虫害,最好方法是人工捕捉,万不得以用0.1%菌合脂或迷灭丁加水喷射,可以完全根治,但要注意浓度不要过高,使菇蕾中毒、腐烂,造成损失。
八、加工与保藏:
(一)、干制原理:鲜菇经过干制处理之后,借助热力作用,将组织中的水分减少到一定的限度,使制品中所含可溶性物质的浓度相对提高,尽快降低菌类细胞的酶活性乃至酶失活,从而降低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使产品得以较长时间的保存,不致于发生腐烂变质,并有可能保持菌类的良好品质。
(二)、烘烤技术:
茶树菇一般采用烘烤法干制,烘烤技术与干制品质量密切相关。
茶树菇种植 茶树菇的袋料栽培技术
鲜菇采摘后,最好用阳光先晒半天,按大小分开,除去杂物、蒂头,再将茶树菇的菌褶向下,排放在烤盘上,送到烤房烘烤。(www.61k.com)温度由低到高,温度过低会使产品腐烂变色,温度过高会把产品烤焦。一般要求烘烤前将烤房预热到40-45
C,进料后下降30-35
C。晴天采收的菇较干,起始温度可高一点,雨天采收的菇较湿,起始温度应低一点。随着菇的干燥缓慢加温,最后升到60-65 C,勿超过75
C,整个烘烤过程,视产品种类与干湿度总需6-10小时。另外,烘烤过程中要勤翻动检查,随着菇的干缩进行并盘和上下调换位置。烤到菇体含水量13%以内(菌柄干脆易抖断)时取出密封保藏,该菇易返潮,应放于干燥处保存,这样的干制品,菌盖保持原有特色,菌褶全淡黄色,香味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量,扩大出口外销,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标题:茶树菇的栽培技术-普洱茶栽培的关键技术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