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发展煤炭

发布时间:2018-02-24 所属栏目: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一 : 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发展煤炭

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 排放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河北省月考题

B


考点:

考点名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1、定义: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应。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

3、影响
(1)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影响主要生产领域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影响人类。

全球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分析:

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气候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又叫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原因有CO2排放量增加和自然环境消耗CO2量减少。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图示如下:


3、全球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

(2)对农业的影响
(3)对水循环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议定书是《公约》的补充,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
际排放贸易机制:
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减排义务的指标,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
联合履行机制:
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减排单位(简称ERU),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分配数量”(简称AAU)配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
清洁发展机制:
是京都议定书下面唯一一个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机制,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中的承诺。

二 :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50年来,气温上升的脚步在加快。今年全国南方的普遍高温就是气候变暖的缩影之一,据最新观测表明,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可能是近1300年中最高的。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上月底发表的研究报告说,2008年是自185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九个最热的年份,估计下一个厄尔尼诺现象今年或明年开始形成,全球地表气温可能将在今后一两年内创下新纪录。那么,我们难道就这样坐着看全球气候变暖逐渐加剧么?不会,目前各国整理提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保护地球吧。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二、保护森林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三、改善汽车使用燃料状况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四、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预计将对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

三 :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近100多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 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 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 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 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

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 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 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 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 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 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 地威

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 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 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 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

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 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 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 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 大和深远。

1、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 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 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 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 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 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 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 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 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这 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 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 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 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 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

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 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 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 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 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应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趋利避 害,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施,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根据温度、水资源、生物等气候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认 真采取水资源、海岸带、农业、森林、草原、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适应对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 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排放的 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此外,当前应以解决国内日益严重和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资源供应紧缺问题为驱动力和切入点,推进减缓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减缓碳排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

在目前阶段,应该对如下几个问题给予进一步重视:

第一,根据现有知识,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目前科学界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 的。此外,我们还知道,人类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全球增暖问题,工业化国家采取了程度不同的CO2限排措施。尽管面临很多困难,未来各国履行气候公约的 义务会进一步加强。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该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问题考虑进去。农林牧业布局规划要考虑未来各地区温度或热量条件、雨量或土壤水

分含 量、气候极端值的长期变化趋势,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坝建设与南水北调工程)应照顾到可能的平均和极端雨量变化,各大河三角洲和低平沿海地 区的城市港口与经济开发区建设要预见到未来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建筑业、陆地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应对未来气候变化问题有所考虑。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应该予以充分注意。内陆地区的荒漠化、土壤侵蚀和沿海地区的盐渍化等环境过程会由于气候变化而出现缓解或者恶化,西部 高山冰川的萎缩将导致山麓地带河水流量和潜水位下降,所有这些又都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生态碎片化和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将加速生物物种的灭 绝,这给未来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应及早采取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然。

对将来进一步履行气候公约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问题应提早予以考虑。随着全球增暖进程的证实,科学界和公众对加强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要求会有所增加,国 际上对我国施加的压力也会增加,使我国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排放,这和我国一贯倡导的开源节流与保护区域环境的 方针并不矛盾。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应考虑采用法律手段引导工矿业和交通业向提高能效方向发展。南方水稻田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地,应该加强科 学管理,尽可能减少单位面积排放量。森林是陆地上CO2的主要的汇,我国长期倡导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而且已经取得了较好成就,为保护区域性和全球环境做出 了重要贡献,今后要进一步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搞好。

第二,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区域冲突和国际合作趋势已初露端倪。随着气候变化区域细节方面科学不确定性的减少,这种冲突和 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国际环境政治斗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根据现在和历史排放量确立国家限排定额上,气候变化对本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系统 和环境的影响将日益受到重视。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如何确定中国在国际环境政治事务中应采取的立场和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要建立在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历史和现状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表现出积极和诚意,又要维护国

家的 利益。在确定谈判的立场和策略时认识到如下几个问题是必要的:

1.过去200年大气CO浓度增加主要是西方工业化国家长期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这些国家应该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主要责任。

2.即使在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很低的,历史上人均累计排放量更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

3.当前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才具备技术和资金去处理这一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它们理应积极履行气候公约,限制排放,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变化的区域细节上和综合的影响方面。这意味着我们现在仍不清楚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气候变化获利 还是受害。

5.对于各个国家,气候变化区域性和利害兼备的特点进一步使问题趋向复杂。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主要责任国和受害国共同承担更多义务的局面。

6.疆域和综合国力大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小型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的。

7.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将十分复杂。不考虑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负面作用,气候变化本身对全国社会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影响可能是很小的,增 温阶段夏季风环流的加强和夏季雨量的增多对北方半干燥和半湿润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有利的。

此外,也应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节能援助项目和技术转换。目前,联合履约活动(JI)处于试验阶段,将来可能会得到发展。应该对其利弊进行评 估,并考虑参与各种形式的联合履约活动。气候变化的区域性特点还可能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区域环境组织的产生,借以处理和协调区域内各国之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问题。应该积极推动和参加这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减少不确定性。在全球气候变化上,科学研究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所有其它问题的关键。它不仅是采取预防和适应措施所必须 的,而且也是确定国际环境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不能指望别人提供完整的科学信息,尤其不能指望其它国家政府提供气候变化信息。IPCC报告现在也不能完全相 信,因为它是政府间组织,免不了受到不同国家利益集团或地缘政治

观念的影响。作为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进行自己独立的研究,对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承认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进行自己独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更显而易见了。我国有关全 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里处于先进水平,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研究投入距离要求差得还较多,应该进一步增加资助强度。国家攀登计划已 经包括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项目,将来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关部委和各省区也应进一步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目前亟待深入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

1.温室气体、气溶胶、海平面、土地覆盖、冰川和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

2.全国温室气体排放与固定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预测。

3.中国过去两万年,特别是过去两千年的古气候重建与分析。

4.中国近一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和人为气候变化信号的检测

5.未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增加的全球与区域模式模拟研究。

6.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7.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影响的模式模拟研究。

8.中国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预测。

9.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分异特点及其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10.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政策与技术问题。

11.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内与国际对策研究。

四 : 17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近100多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 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 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 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 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

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 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 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 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 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 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 地威

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 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 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 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

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 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 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 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 大和深远。

1、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 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 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 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 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 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 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 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 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这 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 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 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 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 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

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 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 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 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 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应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趋利避 害,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施,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根据温度、水资源、生物等气候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认 真采取水资源、海岸带、农业、森林、草原、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适应对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 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排放的 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此外,当前应以解决国内日益严重和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资源供应紧缺问题为驱动力和切入点,推进减缓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减缓碳排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

在目前阶段,应该对如下几个问题给予进一步重视:

第一,根据现有知识,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目前科学界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 的。此外,我们还知道,人类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全球增暖问题,工业化国家采取了程度不同的CO2限排措施。尽管面临很多困难,未来各国履行气候公约的 义务会进一步加强。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该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问题考虑进去。农林牧业布局规划要考虑未来各地区温度或热量条件、雨量或土壤水

分含 量、气候极端值的长期变化趋势,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坝建设与南水北调工程)应照顾到可能的平均和极端雨量变化,各大河三角洲和低平沿海地 区的城市港口与经济开发区建设要预见到未来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建筑业、陆地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应对未来气候变化问题有所考虑。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应该予以充分注意。内陆地区的荒漠化、土壤侵蚀和沿海地区的盐渍化等环境过程会由于气候变化而出现缓解或者恶化,西部 高山冰川的萎缩将导致山麓地带河水流量和潜水位下降,所有这些又都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生态碎片化和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将加速生物物种的灭 绝,这给未来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应及早采取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然。

对将来进一步履行气候公约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问题应提早予以考虑。随着全球增暖进程的证实,科学界和公众对加强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要求会有所增加,国 际上对我国施加的压力也会增加,使我国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排放,这和我国一贯倡导的开源节流与保护区域环境的 方针并不矛盾。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应考虑采用法律手段引导工矿业和交通业向提高能效方向发展。南方水稻田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地,应该加强科 学管理,尽可能减少单位面积排放量。森林是陆地上CO2的主要的汇,我国长期倡导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而且已经取得了较好成就,为保护区域性和全球环境做出 了重要贡献,今后要进一步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搞好。

第二,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区域冲突和国际合作趋势已初露端倪。随着气候变化区域细节方面科学不确定性的减少,这种冲突和 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国际环境政治斗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根据现在和历史排放量确立国家限排定额上,气候变化对本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系统 和环境的影响将日益受到重视。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如何确定中国在国际环境政治事务中应采取的立场和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要建立在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历史和现状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表现出积极和诚意,又要维护国

17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_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家的 利益。在确定谈判的立场和策略时认识到如下几个问题是必要的:

1.过去200年大气CO浓度增加主要是西方工业化国家长期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这些国家应该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主要责任。

2.即使在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很低的,历史上人均累计排放量更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

3.当前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才具备技术和资金去处理这一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它们理应积极履行气候公约,限制排放,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变化的区域细节上和综合的影响方面。这意味着我们现在仍不清楚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气候变化获利 还是受害。

5.对于各个国家,气候变化区域性和利害兼备的特点进一步使问题趋向复杂。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主要责任国和受害国共同承担更多义务的局面。

6.疆域和综合国力大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小型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的。

7.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将十分复杂。不考虑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负面作用,气候变化本身对全国社会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影响可能是很小的,增 温阶段夏季风环流的加强和夏季雨量的增多对北方半干燥和半湿润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有利的。

此外,也应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节能援助项目和技术转换。目前,联合履约活动(JI)处于试验阶段,将来可能会得到发展。应该对其利弊进行评 估,并考虑参与各种形式的联合履约活动。气候变化的区域性特点还可能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区域环境组织的产生,借以处理和协调区域内各国之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问题。应该积极推动和参加这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减少不确定性。在全球气候变化上,科学研究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所有其它问题的关键。它不仅是采取预防和适应措施所必须 的,而且也是确定国际环境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不能指望别人提供完整的科学信息,尤其不能指望其它国家政府提供气候变化信息。IPCC报告现在也不能完全相 信,因为它是政府间组织,免不了受到不同国家利益集团或地缘政治

观念的影响。作为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进行自己独立的研究,对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承认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进行自己独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更显而易见了。我国有关全 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里处于先进水平,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研究投入距离要求差得还较多,应该进一步增加资助强度。国家攀登计划已 经包括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项目,将来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关部委和各省区也应进一步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目前亟待深入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

1.温室气体、气溶胶、海平面、土地覆盖、冰川和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

2.全国温室气体排放与固定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预测。

3.中国过去两万年,特别是过去两千年的古气候重建与分析。

4.中国近一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和人为气候变化信号的检测

5.未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增加的全球与区域模式模拟研究。

6.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7.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影响的模式模拟研究。

8.中国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预测。

9.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分异特点及其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10.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政策与技术问题。

11.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内与国际对策研究。

本文标题: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发展煤炭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206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