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 要】 一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而同时企业为找不到适用的员工发愁,这种似乎并不应该同时出现的矛盾情况耐人寻味。笔者通过对经济发展、用工制度、择业观念和人才标准等方面的初步分析,阐述这一现象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准入 择业观念 人才标准
“就业难”和“用工荒”这两个在逻辑上相悖的状况同时出现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确实令人诧异。但只要经过仔细地分析和思考,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矛盾,它实质上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一种结构性失衡状态,其根源一方面是供需双方意愿的分歧,另一方面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择业观念、用工制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笔者就几个因素的影响进行粗浅分析,并给出自己的一些个人建议。
1 就业难的演变
1.1 工业化进程导致就业难的群体发生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我国的城镇人口基数较少,加之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鲜有农民进城务工;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十分落后,可解决的就业岗位原本就十分稀少;而且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岗位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一职难求成为普遍情况,大家都以能进入企事业单位为荣,并导致不正之风盛行。所以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其真正目的实质上是为了缓解城镇人口的就业压力;但那时波及到的主要是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城镇群体,而受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群体受到影响较小;一是因为能够接受这类教育的人数很少,需求明显大于供给;二是由于臭老九的地位不高,很少有人胆敢挑三拣四,所以大中专学生的就业并无困难。
但是,在我国实行开革开放政策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大量的新增企业确实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就业压力开始增大,只是群体却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城乡差别的日益扩大,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进入劳动力大军行列,他们对回报的要求不高且吃苦耐劳,深得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欢迎;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用工制度尚不完善,没有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而大部分新增的民营企业多数是代工性质,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作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当然首选低成本的进城务工人员,以提高利润和回报率;导致城镇人口和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受到一定冲击,就业难首次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中出现。
1.2 学校扩招超过岗位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升,受教育群体的规模迅速增加。根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758万人,增加超过6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9月10日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明确指出: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
一些民办高校由于资金的限制只能开办成本较[www.61k.com]低的专业,为了快速收回投资而不管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去盲目扩招,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特别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用人需求和选人标准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不能适应的企业解体重组,一些不能满足要求的人员下岗;其次,由于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用人数量的需求逐步降低;同时,企业用人逐步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更加看重于适用性,导致部分专业不对口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困难。因而出现几十个研究生和本科生竞聘一个卖猪肉、搓澡工等职业岗位的不正常现象,造成有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也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 用工荒的成因
2.1 均衡化导致农民工回流
随着我国经济向均衡化发展,原来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使得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加大,可以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原来发达地区由于人口的聚集,导致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使得本就收入不高的务工人员难以为继。因而,即使收入略有降低,但是一方面可以减少离乡背井的诸多困难(生活习惯、照顾子女、赡养父母等),另一方面能够较大幅度地降低生活成本,于是导致大量人员回流到自己的家乡务工,从而出现了很多企业老板大量租车长途奔袭亲自接回工人的壮观场面。
2.2 就业观的分歧导致结构失衡
对于就业一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从广义上说,就业其实就是有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从一般意义上讲,职业应该是一个比较宽泛范畴,包含各行各业正当职业的参与人,如:工人、农民、商人、军人、教师、职员等等;而如今被比较广泛认同的就业,是指在城镇企事业单位或公司工作,并有一份相对固定的工资收入的情况。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部分社会舆论误导的推波助澜,仍有很多人坚信“学而优则仕”的原则,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能够上名牌大学,进而加入公务人员行列或事业编才算就业、才算成才,于是不论孩子是否喜欢、专业是否合适,都争先恐后地考大学、考公务员,导致了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喧嚣场面;而那些适应社会的专业和职业院校却少人问津,企业急需的岗位却应者寥寥的不正常现象。
例如:我校是一所高职学院,就业率连续五年都在98%以上,但是我们却很难吸引到市区的高中毕业生,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为远郊农民子弟和少部分城区困难家庭,而且单亲家庭比例超过30%;由此看出学生大部分来自弱势群体的被迫选择;在问及我校教职工的子女考学意向时,几乎没有一个愿意首选职业院校。在就业方面,绝大部分专业的就业形势非常看好,我们曾对两届学生在毕业前进行过就业意向的问卷调查,统计后发现首先关心专业对口和事业发展的学生不足四分之一,而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更关注的是单位性质、工资待遇等。
正是由于社会实际需求与就业者心理预期之间存在着巨大分歧,是导致这一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由此出现了大量高考复读生和许多待业大学生。 2.3 标准的分歧导致结构性矛盾
我们曾做过大量的毕业生跟踪和用人单位调研,通过对比学校和用人单位最关注的五点要求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分歧。学校依次为: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尊师敬长、遵规守纪、关心集体;企业依次为:爱岗敬业、责任感强、团队合作、创新意识、自主学习。
作为受益者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笔者无意诟病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但是由于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标准出现较大分歧,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我们眼中的所谓“好学生”毕业后多数默默无闻,而那些“一般学生”倒是不少取得骄人成就,前一阶段受到广泛热议的“第十名现象”就是一种很好的证明。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自身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应试教育在相对公平、节约成本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同时由于教学内容陈旧、评价标准单一,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多元化要求。尽管政府积极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存在升学、成本以及改革的压力,重视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和素质培养仍是大多数学校的被迫选择。
由于许多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许多单位宁愿选择有工作经历的人员,这些人经过再一次的培养和评价而更接近实际需求,导致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3 化解矛盾性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应该加强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他们最了解行业的技术发展和需求,要给予其制定切实符合行业水平和要求的各级各类岗位资格标准的任务,并通过税收的合理分配,使其能够分享由于行业发展和效益增加带来的收益,提高其参与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训和发证权力全部转移至有资质而非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机构,可避免出现由于本位利益驱动导致乱发证书的情况。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扩大就业准入制度的适用领域和范围,并以法规形式严格执行;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规范合理用人,在税收上鼓励合法合规企业,严厉处罚违规单位;同时,进一步提高合格受教育者的工资待遇和生活保障,并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就业者合理有序分流。
要对学校强化调控和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民办高校,要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关键性就业指标(如:专业对口率、起薪点、三年岗位稳定率等)的评估,推行专业退出机制和招生指标限制措施,形成有序良性的竞争环境,从而有效避免恶意竞争、欺骗性招生宣传和虚假就业等丑恶现象。
3.2 教育要发挥需求与意愿协调的桥梁作用
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及时跟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水平改进教学内容,基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规律改革教学方法,行业和企业主导的评价体系,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标准的合格毕业生。
同时,允许学校采取大专业招生、小专门化方向就业的模式,一方面利于专业及时跟进细分的市场需求,同时给予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认识和选择的机会;鼓励采取学分制弹性学制,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可以让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形式完成学业,使其提前介入和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另外,学校还应该搭建起面向所有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体系,采取宽入严出的方式,让所有愿意继续学习和更新技术的人员可以采取到校学习,也可选择网络学习模式;可以自由选择脱产、半脱产或业余时间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
3.3 要强化科学化职业指导工作
通过机制完善和有效培训,建立起规范而合格的职业指导队伍;通过积极的和科学的教育引导,逐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心理科学成果,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使大学生能够客观认识自身特点和内在需求,选择适宜的专业学习;能够正确理解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理智地选择适宜的就业岗位。
综上所述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矛盾不是哪一个单方面的原因,教育模式、用人制度、就业观念等都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其产生因素的多重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所以化解的过程也必然是长期和艰巨的,必须要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舆论的协同配合才有可能实现。
应该看到,目前的困难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必然要经历的一段阵痛;我们不能回避,必须各方联手合作积极应对,只要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一矛盾,就能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婧颖.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11月,第21卷,第6期.
[2]樊永兵.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J].现代阅读,2011年10月,第10期.
[3]唐柳荷.论当前“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月,第四卷,第1期.
二 : 用工荒与就业难存在原因与对策
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并存的原因和对策
在今年年初,我们发现各地报纸电视等媒体相继报道这样一条新闻:许多企业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点搭建临时招工摊位,招录将要离开本地的外出务工人员,同时抢先招收外来的务工人员。[www.61k.com]事实上,企业选择在汽车站或火车站进行招聘工作,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是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离开前的最后一站,也是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一站。企业必须在这里抢先招录到自己需要的员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用工荒的出现。
与此同时,我们在媒体上也能不断看到关于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的报道,甚至在社会上,出现了毕业即是失业的说法。
这就是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上出现的在一定意义上是矛盾的却又有其合理性的问题: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用工荒表明企业招不到人或者难招到适合岗位等人;而就业难表明劳动者难找到工作岗位,是人等岗位。简单地说,也就是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人还找不到工作。
分析这些现象,我得出了一下几条原因:
1、企业待遇、福利保障太低。由于市场高速发展,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厂房租金,同时生产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大增加,这就压低了员工的涨薪空间。而由于经济泡沫的出现,物价不断攀升,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恶劣上涨,劳动者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支出也要大大增加,如果劳动者工资待遇的上涨跟不上企业工资的上涨幅度,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甚至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目前,
用工荒和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存在原因与对策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不断扩大生产,他们要求更多的劳动者参加生产,这就使劳动者有了一定的选择余地。(www.61k.com]此时,如果企业仍然保持着低工资、低福利得话,那么企业必然招不到员工。
2、就业观念落后甚至错误。有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对自身清醒的认识,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他们太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以自己多年的学习一定能够胜任看起来比较舒服的工作。殊不知,一些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并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尤其是学生在学校只顾埋头学习,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而企业却希望新招人员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适应企业的业务,并能为企业创造一定价值。这也就是许多用人单位倾向于招收具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的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的脱节。
3、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与市场所提供的在类型和级别上不相符。用工荒现象出现前企业需要的劳动者大多数是进行流水线制造,低学历、低技能的劳动者即可胜任,但是现在企业大多处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高层次劳动者来满足企业发展技术改造的内在要求。但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毕业生又因为觉得这些工作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而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工作。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了部分企业找不到员工,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4、社会薪酬体系的不科学,工种间社会地位的不合理。目前我国社会工种薪酬体系并不完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高薪者的工资福利
用工荒和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存在原因与对策
待遇更加优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虽然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经济财富、推动社会发展,但是他们的工资待遇迟迟不能提高,工作环境也十分恶劣。[www.61k.com]同时,他们也未获得而社会应给予其的尊重,他们的社会地位仍然比较低。部分毕业生自恃学历较优,歧视这类劳动者,不愿从事这类工作,从而造成了矛盾的出现。
针对这些原因,有以下几条对策:
1、改善薪资福利待遇。我国的生产目前还处于廉价劳动力阶段,企业若想要转型升级,就必须吸纳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势必要对目前的低工资、差福利进行改变。只有比较好的待遇才能在招聘一开始就吸引住并留住大部分人才。同时,国家劳动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薪资福利水平的监督,按照法律法规,让他们享有的基本的安全保障、福利待遇。
2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培训,改正错误、落后的职业观念。工作不分贵贱,所有劳动者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为社会做出贡献。没有底层劳动者为社会建设基础设施,其他工作甚至无法展开。同时,学生必须看清自身能力,找工作时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找工作不是找最好的,而是要找最适合自己的。
3、学校应与企业进一步合作,让企业参与讨论并决定学校的教学和考试内容,让企业资深人力资源总监、职业规划师等经验人士参与学生的职业咨询、就业指导、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企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用工荒和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存在原因与对策
4、政府应参与职业培训体系的质量保障和开发、课程设置、考试规则和核心教材认证、推动创新等,应针对不同的工种,制定统一的验收标准、财政补贴标准,引导职业培训以“质量”为主导。(www.61k.com]随着劳动力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培训尤其应充分尊重农民工的自主权,以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工的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这有利于提高低学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锻炼毕业生的技术技能,从而推动企业科学生产改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发展。
5、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社会薪酬体系。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抑制物价上涨,尤其是房价。同时要努力缩小百姓贫富差距,让已经先富起来的带动未富的,提高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让劳动者真正的安居乐业。
6、企业管理者要改变旧观念,放弃中国的劳动力都天经地义是廉价劳动力,对待他们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老观念,在管理上真正体现出一种比较切实的人性化的做法,真正将工人当做人,特别是当成企业不可或缺的成员看待与对待,努力建立一种让企业与员工能够同甘共苦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分析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存在的矛盾后,我们也应发现,在社会中,有一少部分恶劣媒体故意夸大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大生产转型期间,这两种问题并存也是合理的,媒体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不必过分夸大和渲染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影响。否则,一些错误言论可能会误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对职业教育
用工荒和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存在原因与对策
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农民工带来不正确的预期,产生不应有的误导。[www.61k.com]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要客观地看待用工荒与就业难两者间的关系。
三 : “用工荒”找工难在云南上演 薪酬心理价位差距是主因
一些求职者在昆明市南坝人力资源市场内了解岗位供应信息
“昆明2011城市联盟蓝领公益招聘会”4天以来,不断有省内外企业打电话到本报报名参加招聘会,从近期昆明各大人力资源市场和各地劳动部门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不少企业在春节前就已经开始了招聘工作。一些省外企业更是不顾舟车劳顿,从年前就开始频繁到昆招人。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多数企业收效甚微,还有些企业直接就是颗粒无收。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门庭若市的人才市场每天都人头攒动。
一面是企业“用工荒”,一面是求职者找工作难,原因何在?记者调查发现,福利待遇未达到求职者心理价位、新一代求职者观念发生变化、企业用人无长期规划等是主要原因。
现状:本地企业也存在“用工荒”
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需要招聘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学历人员600名。17日,负责招聘工作的刘义军先生看到本报将于2月26、27日举办“蓝领公益招聘会”的消息后,立即致电本报热线表示要来昆明挖人。得知昆明人力资源市场是近几天开始回暖,刘义军激动万分,请记者帮忙联系的同时,他还打算20日就飞抵昆明,来昆设点招人。
前天,云南城西就业市场举办了春节后第二场综合类人才供需见面会。到云南城西就业市场招人的企业中,有很多本地从事加工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如做药品容器的昆明科恩药品容器制造有限公司和做橡胶塑料制品的昆明仕新光电公司,前者需要招聘20多名操作工和技术人员,后者需要招聘普工和钳工等10余名,待遇都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公司负责吃住。但很多求职者在与这些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交流的时候,都开出了2500元以上的工资,超出了企业的要求。用工方和求职者对薪酬标准的不一致,导致了很多企业招人困难,一上午的时间内,这两家公司招到的还不足10人。
个案:昭通本地缺10余万劳动力
早在春节前,就有多家外省企业与昭通市人力资源市场的负责人代玉国联系招人事宜,除了广州一家企业春节前就到昭通招人,到现在招到了100多个工人以外,其他10多家春节后到昭通招人的外省企业,只带走了10多个人。
从事了多年的劳动力输出工作,代玉国对省外企业到昭通招人的变化深有感触。“前几年,省外来招人的企业很高调,对农民工有很大的挑选余地,要求最好是熟练工,农民工外出找工作还要自己承担车旅费。可现在,只要有人,身体和年龄符合条件的,外省企业都要,而且还主动承担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车旅费。外省企业招聘的成本,与前几年比起来,每个人至少多出了700到800元。”
对今年外省企业到昭通招人难的情况,除了通过政府这些年来的宣传,农民工自己已经能找到外出途径外,昭通当地的建设,也吸引了大量的人留在家乡工作。代玉国介绍,昭通的绥江县现在正在建设向家坝水电站,水电站的建设需要对绥江县城进行搬迁,需要大量的工人,加上昭通其他的建设,本地今年需要的劳动力比以前至少要增加10万人,很多人留在昭通不出去工作。
原因:求职者观念更灵活了
云南吉进隆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任王明,最近几月来一直在各个招聘现场奔波,却少有斩获。谈及最近一年多以来的企业招人难,王主任总结出了三个原因:首先是现在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求职者的生活成本增加,要求增加工资,可企业的运作成本也相应增加,企业给出的工资达不到求职者的标准,导致双方谈不拢;其次是从去年开始,沿海大量的企业开始到云南来招人,沿海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工资待遇与省内相比要高,吸引了大量的求职者到省外工作,使得省内的企业招人难;三是现在求职的年轻人观念和以前的求职者完全不一样,目前很多年轻人没有家庭负担,获知信息的途径又多,只要有更高的工资待遇就会选择跳槽,流动性特别大,导致很多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
“一些企业给予的薪资待遇非常低,有些企业业务还存在不稳定的情况,一个大单来了,就需要很多劳动力来完成订单,如果没有订单,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闲养那么多工人。我们曾经送出去一批人到福建一家工厂,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平均工作时间不足3个月。劳动者的工作和收入不能保障,这也是造成企业招不到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策:提薪是眼下最有用的办法
针对目前省外“用工荒”,省内企业“招人难”的问题,昨天记者采访了云南城西就业市场的朱军碧总经理。朱总介绍,目前省外很多企业的“用工荒”确实很严重,有些企业甚至因为没有工人停了生产线,反过来,云南本省内又有很多的求职者需要找工作,但因为对信息不了解,在选择方面也受到了限制。
在朱总看来,目前出现的“用工荒”,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人力资源的争夺,而企业在用人紧缺的情况下,必然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和相关的福利待遇,这对广大的求职者来说也是好事情。以云南省内服务行业为例,去年服务员的工资普遍在800元每月,在今年“用工荒”的背景之下,很多企业都对服务员的工资上调了10%-20%,这对服务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也是件好事情。 本文标题: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原因-“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