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互联网产品灰度发布-玖的KAT联合发布新品V战:基于VR电竞场景深度定制

发布时间:2017-12-24 所属栏目:房产信息联网

一 : 玖的KAT联合发布新品V战:基于VR电竞场景深度定制

3 月 8 日,VR线下商业龙头玖的(www.ninedvr.com)携手全球顶级ODT解决方案提供商KAT,在 2017 亚洲VR&AR博览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无限联机的一体化VR竞技平台——V战,为玩家提供「真战真竞技」的VR电竞震撼体验。

V战基于一体化运营思路打造,以世界顶级游戏引擎虚幻 4 打造的FPS VR大作,搭配全球领先的无限空间移动解决方案ODT,开创广域联网VR实时对战新纪元。

其拥有目前市面上最精美的一体化外型设计,设置了多块高清LED屏支持第一人称和上帝视角同步实况直播,深度满足电竞比赛直播和解说需求,集合了体验、竞技、比赛、直播、展示、广告、收费等功能,不但完美诠释真战真竞技,更为B端商户的后续电竞化运营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为国内VR领军企业,玖的不但打造了全球首款现象级VR商用产品「9DVR」,业务遍及全球 60 余国,更成功推进VR在影视、汽车等多个应用场景的商业落地。丰富的VR+场景实践经验、深厚的线下渠道积累、全球3, 500 家线下店的需求反馈,使玖的在打造行业标杆级VR电竞商业运营方案上游刃有余。

在进行V战项目设计时,玖的就对VR电竞场景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针对电竞玩家特性,决定采用最新联网交互技术,率先在VR领域实现广域联网实时对战,使V战能流畅实现玩家间同店、跨店、跨城、跨省、甚至跨国同服竞技,最高支持万人团战。

而V战搭配的同名FPS VR大作V战,亦是由玖的自主研发。开发团队拥有长达 7 年以上的虚幻引擎醇熟积淀,顶级画质多主题地图设计,极致还原传统FPS游戏枪械手感,丰富有趣的VR特色交互元素,五大PVP模式激发玩家澎湃战意。其C端版本已通过Steam绿光,受到全球玩家的热切期待。

此次,玖的将其B端版本在V战项目上独家首发,意在通过广域联网真人对战玩法,搭配KAT提供的全球领先无限空间移动平台,为玩家创造更酣畅淋漓的竞技快感。KAT作为全球顶级ODT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其研发的KAT WALK行动平台完美解决了模拟晕动、空间受限、安全隐患三大难题,运用全球顶尖传感器组合算法,精确采集头部、手部和身体三个部位的独立动作数据,可以让V战玩家以完全颠覆传统的游戏方式,在战火硝烟中流畅演绎俯蹲、跳跃、闪躲、冲锋、跑动射击等自由动作,尽情释放竞技本能。

有别于内容和产品简单组合的浅层合作,玖的与KAT此次的强强联合,是基于VR电竞场景深度定制的一次技术和内容的联动升级。得益于玖的在VR场景应用沉浸数年总结而来的商用方案打造经验,双方在V战项目合作之初就保持深度沟通,共同基于开发深度适应VR电竞商用经营场景方案的理念,在技术和内容升级上无缝对接达到一体化高标准,成功使广域联网VR实时对战技术依托一体化运营方案步入商用时代!

广域联网万人同服,3A级次世代FPS VR大作,行业标杆级无限空间移动平台,高精度低延迟动作捕捉系统,多视角实况直播,一体化运营方案——一体化VR竞技平台V战,在 2017 亚洲VR&AR博览会的首秀中大放异彩,引发海内外专业买家关注,仅在展会现场电竞比赛期间就售出了 4 套。继将商业中心开辟成VR落地第一入口后,VR实力派玖的此次与KAT强强联手,携下一代VR电竞巅峰之作V战布局电竞场景,相信必将在VR领域再掀风潮。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61阅读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广告

二 : 互联网产品的灰度发布

在互联网产品的发布过程中也较多采用此种发布方式:产品的发布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扩大使用用户的范围,从公司内部用户->忠诚度较高的种子用户->更大范围的活跃用户->所有用户。在此过程中,产品团队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完善产品相关功能。此种发布方式,按照中国特色的叫法被冠以”灰度[www.61k.com)发布“、”灰度放量“、”分流发布“。

在传统软件产品发布过程中(例如微软的Windows7的发布过程中),一般都会经历Pre-Alpha、Alpha、Beta、Release candidate(RC)、RTM、General availability or General Acceptance (GA)等几个阶段(参考Software release life cycle)。可以看出传统软件的发布阶段是从公司内部->外部小范围测试>外部大范围测试->正式发布,涉及的用户数也是逐步放量的过程。

在互联网产品的发布过程中也较多采用此种发布方式:产品的发布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扩大使用用户的范围,从公司内部用户->忠诚度较高的种子用户->更大范围的活跃用户->所有用户。在此过程中,产品团队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时完善产品相关功能。此种发布方式,按照中国特色的叫法被冠以”灰度发布“、”灰度放量“、”分流发布“。

关于“灰度发布”叫法的来源无从考察。只不过按照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来看,很符合中国人中庸的思维模式:自然界所有的事物总是以对称、互补、和谐的形式存在,例如黑与白、阴与阳、正与负、福与祸。在二元对立的元素间存在相互过渡的阶段,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具体到黑与白,在非黑即白中间还有中间色——灰色。于是出现了很多关于灰色的说法:灰盒测试,灰色管理(极力推荐?任正非:管理的灰度),灰色收入,灰色地带等等。因此对于灰度发布实际上就是从不发布,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式发布的一个过程。

1、灰度发布的作用

及早获得用户的意见反馈,完善产品功能,提升产品质量

让用户参与产品测试,加强与用户互动

降低产品升级所影响的用户范围

。。。

2、灰度发布的步骤

1)、定义目标

2)、选定策略:包括用户规模、发布频率、功能覆盖度、回滚策略、运营策略、新旧系统部署策略等

3)、筛选用户:包括用户特征、用户数量、用户常用功能、用户范围等

4)、部署系统:部署新系统、部署用户行为分析系统(web analytics)、设定分流规则、运营数据分析、分流规则微调

5)、发布总结:用户行为分析报告、用户问卷调查、社会化媒体意见收集、形成产品功能改进列表

6)、产品完善

7)、新一轮灰度发布或完整发布

3、常见问题

3.1)、以偏概全

1)、问题特征:

a、选择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b、样本具有代表性,但选择样本用户使用习惯并没有涵盖所有核心功能
2)、解决方案

样本选择要多样化,样本的组合涵盖大部分核心功能

3.2)、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的说法来自《粘住》中实验,具体可以自己搜索一下。我们自己对于自己开发的产品极为熟悉,于是乎想当然认为用户也应当能够理解产品的设计思路、产品的功能使用。

1)、问题特征:

a、结果没有量化手段;

b、只依赖于用户问卷调查;

c、没有web analytics系统;

d、运营数据不全面,只有核心业务指标(例如交易量),没有用户体验指标

e、对结果分析,只选择对发布有利的信息,对其他视而不见
2)、解决方案:
a、产品设计考虑产品量化指标
b、结果分析依据量化指标而不是感觉

3.3)、发布没有回头路可走

1)、问题特征:

a、新旧系统用户使用习惯差异太大,没有兼容原有功能

b、新旧系统由于功能差异太大,无法并行运行,只能强制升级

c、新系统只是实现了旧系统部分功能,用户要完整使用所有功能,要在 在新旧系统切换

d、新旧系统数据库数据结构差异太大,无法并行运行

2)、解决方案:

前期产品策划重点考虑这些问题,包括:

回滚方案、 新旧系统兼容方案、用户体验的一致性、用户使用习惯的延续性、新旧系统数据模型兼容性

3.4)、用户参与度不够

1)、问题特征:

a、指望用户自己去挖掘所有功能。对于一个产品,大部分用户经常只使用部分功能,用户大部分也很懒惰,不会主动去挖掘产品功能
b、互动渠道单一
c、陷入“知识的诅咒”,不尊重参与用户意见
2)、解决方案:
a、善待吃螃蟹的样本用户,包括给予参与测试的用户小奖励(例如MS给参与Win7测试用户正版License)、给用户冠以title
b、通过邮件、论坛、社区、Blog、Twitter等新媒体与用户形成互动
c、提供产品功能向导。在hotmail最近的升级后的功能tip,gmail的tip都有类似的产品功能导向。在产品中会提示类似于:你知道吗,xx还提供xx功能,通过它你可以xx 。

互联网产品的灰度发布_灰度发布

4、灰度发布? VS.? A/B测试

灰度发布于互联网公司常用A/B测试似乎比较类似,老外似乎并没有所谓的灰度发布的概念。按照wikipedia中对A/B测试的定义,A/B测试又叫:A/B/N Testing、Multivariate Testing,因此本质上灰度测试可以算作A/B测试的一种特例。只不过为了术语上不至于等同搞混淆,谈谈自己理解的两者的差异。

灰度发布是对某一产品的发布逐步扩大使用群体范围,也叫灰度放量

A/B测试重点是在几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关于A/B测试可以参考这篇文章:A/B测试终极指南

5、灰度发布引擎

对于一般的小系统并不需要单独的灰度发布引擎,可以参考A/B测试中做法,在页面javascript或服务器端实现分流的规则即可。但对于大型的互联网应用而言,单独的用于管理用户分流的发布引擎就很有必要了。“钱掌柜”分流发布模式 提到了原来阿里软件所使用的灰度发布引擎,设计思路具有普遍性,可以供参考

互联网产品的灰度发布_灰度发布

6、参考文档

“钱掌柜”分流发布模式

百度百科:灰度发布

A/B testing

A/B测试终极指南

来源:http://www.yeeach.com/

三 : 中国互联网巨头失败产品之百度篇

即使是长期中国流量第一的网站——百度,也有不少出于追求利润而跟风或者出于阻击敌人、防御的目的而推出的产品,这些产品有的非常成功例如爱奇艺,也有很多失败的作品,最后无奈的放弃。当然这也是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经历的事情,即使强大如谷歌也有推出未达预期目的的产品而放弃的先例。下文来盘点一下,中国搜索巨头百度失败的例子。

1、百度的电商

这也同样是即时通讯巨头腾讯心里的伤。百度于2008年推出C2C网站有啊,欲图凭借强大的流量优势,复制淘宝的成功。直至后来发现,对有啊的导流已经到了影响总营收的程度。在之后,当当网宣布停止在百度平台上投放广告,而京东商城也宣布广告费减半。有啊的存在极大的影响到了百度和B2C的上午合作,并且方式的B2C模式逐步显现出比C2C更具优势。有啊另一个被砍掉的重要原因是百付宝未拿到支付牌照有关。当时的淘宝已经如日中天,用户习惯也在逐步形成。面对这样的对手,仅仅是百度的一个事业部的有啊压力巨大。最终多种原因促使百度关闭有啊。2011年3月,百度有啊在线零售业务关闭,2012年同年3月,百度有啊被整合到爱乐活,2013年3月转型为电商导购网站。2014年年初,爱乐活更名为“乐货”转型为会员制电商。至今,乐货的知名度甚至不如大部分垂直电商。

在有啊折戟沉沙后,百度与日本乐天合资建立了乐酷天,2012年宣告关闭。除此之外,百度电商业务还有哪些?导购业务“百度微购”,精品推荐“百度值得买”。O2O方面,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本地生活信息服务,百度口碑(汇聚UGC点评)、百度房产(搜索信息)、百度汽车(广告商服务)。

其中的百度糯米和百度外卖目前取得了一些成功,仍在快速投入期。最近百度上线了百度mall,希望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可以在电子商务市场有一席之地,希望不要重走有啊的道路。

2、百度空间

起初的百度空间可以说是成功的。2006年问世的百度空间,依托百度搜索这棵大树,百度空间在前几年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形势一片大好,2009年,还推出百度空间APP平台,用户数和在线用户数都达到巅峰,荣升国内最大的SNS社区平台之一。摇摆不定的定位,离散的用户属性,是其迅速消亡、没能一直走下去的关键原因。百度空间没有QQ空间和微博具有清晰的定位和相对较强的用户关系链。2009年的强制升级轻博客,使得老用户纷纷离开而新用户也很难吸引过来。当时兴起的新浪微博更对百度空间起到了巨大的冲击。

终于百度空间迎来了生命的终结。2015年4月7日,百度空间宣布关闭。从4月21日起,百度空间将停止让用户编撰更新博文,百度空间的内容将于2015年5月7日正式迁移到百度云,在内容迁移之后,博文内容只有博主可以看到。至此,运营已经8年的百度空间将划上句号。

3、百度HI

百度hi是百度2008年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段逸事:2007年曾传出百度将推出IM软件,并且其名称曾有“百度小声”、“百度说吧”等名称。百度CEO李彦宏也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上评论说“百度小声是个不错的名字,我喜欢,就是不知道是谁的创意。”有相关人士表示,百度曾考虑过“百度小声”、“百度说吧”、“百度Hi”等中文名字,最终带有百度空间"Hi"印记的后者在内部获得较高支持率。

百度hi失败的原因和电商失败的原因类似,都遇到了极为强大的对手,这次则是腾讯。即时通讯是一个马太效应非常强的行业也是用户迁移成本最大的行业。百度hi初期由于新鲜感很多人使用,后期逐渐发现hi上缺乏好友,也没有像没事挂QQ那样的动力,用户黏性小。其次是百度hi与百度私信的定位相似,这也形成了产品间的冲突。

现在百度hi已经成为百度内部员工的即时通讯工具,在新闻上也很少看到百度Hi的身影了。

4、百度浏览器

这里的浏览器是指百度电脑端浏览器。百度浏览器于2011年发布,此时的中国浏览器市场,国内浏览器市场不论是占有率还是使用率IE浏览器都稳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360浏览器和搜狗浏览器。其中IE8占20.34%,IE7站9.6%,IE6占32.69%.值得一提的是谷歌的chrome占据第四名。此时的百度后知后觉才推出了自己的浏览器。当然浏览器市场进入迟,不是一个产品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像谷歌chrome通过技术同样可以在后进入的情况下取得领先。百度的浏览器开始的标志就是IE浏览器更换颜色软件内部更是一塌糊涂,卡、慢、丑。到后来360借360浏览器偷袭了百度,一夜之间成为国内第二大搜索。百度才知道浏览器的重要性,匆忙对浏览器进行迭代更新,除了更换标志更对软件内部进行设计,此时的百度浏览器不进看起来像360浏览器,内部设计也基本一样。试图通过用使用百度浏览器,送爱奇艺会员来吸引用户,毫无疑问这又是百度一款失败的产品。失败在毫无特色,甚至可以说百度浏览器的出现是为了证明其他浏览器有多好。

5、百度说吧

百度说吧是在2010年9月16日上线,定位是“实名社交平台”,用户账号需与手机号码绑定,并且需要用户输入身份证信息,身份证系统还连接了公安系统的中国居民身份证的数据库,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必须和姓名完全对应,才能通过认证,是中国实现“实名制”的一个急先锋。最终也由于这个原因,用户量增缓慢,而后随着新浪等微博的逐渐壮大,说吧也随之失败了。

6、百度云OS

百度云os是一款相对成功的产品。百度云OS是基于Android4.0及以上版本进行开发的第三方智能手机系统,诞生于2012年6月4日,至今已经发布6个正式版本和63个公测版本,适配了150款以上的机型,用户数在1000万以上。在《刷机精灵2014年刷机市场洞察》数据报告中,百度云OS在第三方ROM资源排行榜中仅次于CM,位列第二,远远超过MIUI、乐蛙等第三方ROM。其失败的直接原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资金链断裂。因为2013年百度注资百加手机时,就把百度云OS等相关业务团队及资产整合进了后者,而后者一直发展不顺,甚至花光了百度云OS的研发经费,最终迫使该项目不得不停止更新和维护。随着原生Android的发展,ROM类产品的市场空间被严重挤压,这也是百度云OS失败的一个原因。

7、百度日本

百度运营了七年的日本站点baidu.jp近日宣布退出,彻底停止了在日本的搜索业务。百度日本办事处仍旧运营倍受欢迎的Simeiji日文输入法。百度日本在运营的七年间,市场份额徘徊在2%之间,名次在第三和第四之间来回。垄断日本搜索的是雅虎和谷歌,市场份额分别为56%和38%左右。日本本土搜索压根没有优势。日本根深蒂固的传统和保守意识极大的保护了市场先入者雅虎,即使是强大如谷歌,也没能在日本取得胜利。百度亦是如此,百度在日本的失败也是能够理解的。

8、百度音乐(千千静听)

2006年7月收购千千静听以前,千千静听是中国网友必装软件之一。2013年7月,曾经风靡一时的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彻底成为过去。“千千静听”正式更名为“百度音乐”,原千千静听网站也已自动跳转至百度音乐界面,客户端同样正式更名为“百度音乐”。由于音乐对于百度重要性的下降,以及百度音乐移动端的相对弱势表现,百度音乐已经逐渐掉出第一阵营,落后于海洋音乐(包含酷我、酷狗)、QQ音乐,甚至后发的网易云音乐也也在声势和用户体验上超过了百度音乐。

9、百度安全卫士和杀毒

百度安全产品和腾讯安全管家一样,都是各自的国防军。两家虽然在PC端安全占不到优势,但都不能放弃,这不仅是维护自己利益的防御措施,更是对宿敌360的正面进攻措施。百度系安全产品为了快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采取了极为激进的推广措施如捆绑安装、静默安装等,一时百度成为互联网新流氓产品制造者。百度安全在PC端通过大规模推广和建立安全联盟,在面对360安全时,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360安全绝对优势不再,百度也随之取得了20%的市场份额(很多用户手机上不只一个安全软件),相对来说不算失败,将其列入这个名单,只是考虑百度手机卫士的增长将会缓慢,难度不亚于360好搜挑战百度。

10、百伯百度

百伯成立于2011年1月,是百度旗下独立运营子公司。百伯原名为百度人才,2011年9月22日正式更名为百伯。2013年4月25号对内宣布,百伯解散。对外统一的公关口径是百度调整,所有的员工4月28号必须签署完离职协议。百伯是百度战略屡屡动摇,对投入不敢大决心的又一失败的经典事例。百伯原是有机会成功的,生生的错过了。

11、百度硬件

百度曾经推出百度影棒、小度WiFi、百度无线音乐盒、小度i耳目、小度路由等,不过这些百度硬件知名度过低。目前硬件业务并没有大的成就。在某些方面距离360甚至存在差距,更别提小米了。

百度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全球第二大搜索引擎、中文最大搜索引擎,拥有着国内最大的流量,也掌握着很多网站的命脉,也曾经试图凭借流量和资金优势想建立一些垂直业务。最终很多由于百度的大公司病和摇摆不定的战略,以及再投入上的谨小慎微错过了很多优良业务。而如今的百度开始追求狼性,开始大手笔投入未来,比如视频爱奇艺、旅游去哪儿、打车Uber等,相较以前,百度有了可喜的变化。最近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大投入,承载百度未来增长的巨大想象空间,下一个中国千亿美金互联网巨头,不出意外就是百度。

后记:本文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四 : 马化腾谈互联网产品: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
     新浪科技讯 7月9日上午消息,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今日向合作伙伴发出公开信,从需求度、速度、灵活度等七个维度解释互联网产品创新。
  “在腾讯内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灰度”。任正非曾经写过《管理的灰度》,他所提倡的灰度,主要是内部管理上的妥协和宽容。”马化腾说,怎样找到最恰当的灰度,既能保持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又让创新有一个灵活的环境;既让创新不被扼杀,又不会走进死胡同,是互联网企业最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马化腾从生态的角度观察思考,把14年来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具体包括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等7个维度。
  以下是公开信中对七维度的详细解释:
  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大家可能认为说用户有点老生常谈,但我之所以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做起来最难的事情。
  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好的产品是有灵魂的,优美的设计、技术、运营都能体现背后的理念。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腾讯也曾经在这上面走过弯路。现在很受好评的QQ邮箱,以前市场根本不认可,因为对用户来说非常笨重难用。后来,我们只好对它进行回炉再造,从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去研究,究竟什么样的功能是他们最需要的?在研究过程中,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我想强调的是,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比如有些自认为定位于低端用户的产品,想都不想就滥用卡通头像和一些花哨的页面装饰,以为这样就是满足了用户需求;自认为定位于高端用户的产品,又喜欢自命清高。其实,这些都是不尊重用户、不以用户为核心的体现。我相信用户群有客观差异,但没有所谓高低端之分。不管什么年龄和背景,所有人都喜欢清晰、简单、自然、好用的设计和产品,这是人对美最自然的感受和追求。
  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已经不是早年的单机软件,更像一种服务,所以要求设计者和开发者有很强的用户感。一定要一边做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一边把自己的触角伸到其他用户当中,去感受他们真实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从不完美向完美一点点靠近。
  速度:快速实现单点突破,角度、锐度尤其是速度,是产品在生态中存在发展的根本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几种现象:
  有些人一上来就把摊子铺得很大、恨不得面面俱到地布好局;
  有些人习惯于追求完美,总要把产品反复打磨到自认为尽善尽美才推出来;
  有些人心里很清楚创新的重要性,但又担心失败,或者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些做法在实践中经常没有太好的结果,因为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在市场竞争中,一个好的产品往往是从不完美开始的。同时,千万不要以为,先进入市场就可以安枕无忧。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谁也不比谁傻5秒钟。你的对手会很快醒过来,很快赶上来。他们甚至会比你做得更好,你的安全边界随时有可能被他们突破。
  我的建议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许每一次产品的更新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如果坚持每天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不到一年基本就把作品打磨出来了,自己也就很有产品感觉了。
  所以,这里讲创新的灰度,首先就是要为了实现单点突破允许不完美,但要快速向完美逼近。
  灵活度:敏捷企业、快速迭代产品的关键是主动变化,主动变化比应变能力更重要
  互联网生态的瞬息万变,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应变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实际上主动变化能力更重要。管理者、产品技术人员而不仅仅是市场人员,如果能够更早的预见问题、主动变化,就不会在市场中陷入被动。在维护根基、保持和增强核心竞争的同时,企业本身各个方面的灵活性非常关键,主动变化在一个生态型企业里面应该成为常态。这方面不仅仅是通常所讲的实时企业、2.0企业,社会化企业那么简单。互联网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如果不保持敏感的触角、灵活的身段,一样会得大企业病。腾讯在2011年之前,其实已经开始有这方面的问题。此前我们事业部BU制的做法,通过形成一个个业务纵队的做法使得不同的业务单元保持了自身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但是现在看来还远远不够。
  冗余度: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
  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实际上,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还会有一个困惑:自己做的这个产品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在面对创新的问题上,要允许适度的浪费。怎么理解?就是在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即使有一两个团队同时研发一款产品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你认为这个项目是你在战略上必须做的。去年以来,很多人都看到了微信的成功,但大家不知道,其实在腾讯内部,先后有几个团队都在同时研发基于手机的通讯软件,每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最后微信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你能说这是资源的浪费吗?我认为不是,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创新的死亡。即使最后有的团队在竞争中失败,但它依然是激发成功者灵感的源泉,可以把它理解为“内部试错”。并非所有的系统冗余都是浪费,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不创造各种可能性就难以获得现实性。
  开放协作度:最大程度地扩展协作,互联网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
  互联网的一个美妙之处就在于,把更多人更大范围地卷入协作。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越多人参与,网络的价值就越大,用户需求越能得到满足,每一个参与协作的组织从中获取的收益也越大。所以,适当的灰度还意味着,在聚焦于自己核心价值的同时,尽量深化和扩大社会化协作。
  对创业者来说,如何利用好平台开展协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前做互联网产品,用户要一个一个地累积,程序、数据库、设计等经验技巧都要从头摸索。但平台创业的趋势出现之后,大平台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创业的成本和负担随之大幅降低,大家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最核心的创新上来。
  对我个人来说,2010、2011、2012年以来,越来越意识到,腾讯成为互联网的连接者也就是帮助大家连接到用户以及连接彼此方面的责任、意义和价值更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实现的转变就是,以前做好自己,为自己做,现在和以后是做好平台,为大家而作。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开放、协作、分享,首先因为对他人有益,所以才对自己有益。
  对腾讯来说,我对内对外都反复强调我们作为平台级企业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必然是不同物种有不同分工,最后形成配合,而不是所有物种都朝一个方向进化。
  在这种新的思路下,互联网的很多恶性竞争都可以转向协作型创新。利用平台已有的优势,广泛进行合作伙伴间横向或者纵向的合作,将是灰度创新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进化度:构建生物型组织,让企业组织本身在无控过程中拥有自进化、自组织能力
  这一年来,我也在越来越多地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该以什么样的型态去构建它的组织?什么样的组织,决定了它能容忍什么样的创新灰度。
  进化度,实质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DNA、组织方式是否具有自主进化、自主生长、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能力。我想举一个柯达(微博)的例子。很多人都知道柯达是胶片影像业的巨头,但鲜为人知的是,它也是数码相机的发明者。然而,这个掘了胶片影像业坟墓、让众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发明,在柯达却被束之高阁了。
  为什么?我认为是组织的僵化。在传统机械型组织里,一个“异端”的创新,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甚至会因为与组织过去的战略、优势相冲突而被排斥,因为企业追求精准、控制和可预期,很多创新难以找到生存空间。这种状况,很像生物学所讲的“绿色沙漠”——在同一时期大面积种植同一种树木,这片树林十分密集而且高矮一致,结果遮挡住所有阳光,不仅使其他下层植被无法生长,本身对灾害的抵抗力也很差。
  要想改变它,唯有构建一个新的组织型态,所以我倾向于生物型组织。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那些所谓的失败和浪费,也是复杂系统进化过程中必须的生物多样性。
  创新度:创新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充满可能性、多样性的生物型组织的必然产物。
  创意、研发其实不是创新的源头。如果一个企业已经成为生态型企业,开放协作度、进化度、冗余度、速度、需求度都比较高,创新就会从灰度空间源源不断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创新不是源头,而是产物。企业要做的,是创造生物型组织,拓展自己的灰度空间,让现实和未来的土壤、生态充满可能性、多样性。这就是灰度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跃迁和进化。腾讯最近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为了保持创新的活力和灵动性,而进行的由“大”变“小”。

五 : 消息称华远将与360深度合作 启幕互联网+房产

新浪科技讯 4月30日下午消息,据360内部知情人士透露,近日360将与华远地产达成深度合作,并预计5月份召开战略发布会,并在会上公布双方合作细节。据悉,本次合作将主要集中在智能硬件、移动互联及云服务领域,并覆盖华远地产全国范围内多个项目。

从今年年初开始,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多个场合提出了“万物互联”(IOT)的概念,并表示360公司将加速从提供“线上安全”向“线下安全”、从“互联网安全公司”向“安全互联网公司”的转型过渡。

360旗下的智能硬件均以安全感作为突破口,包括360儿童卫士智能手表、360安全路由器、360智能摄像机等等。360已经初步建立起智能家居、可穿戴等领域的产品矩阵和战略布局。

据透漏,此番与360的深度合作,华远或将引入360提供的智能家居系统,建设智慧社区,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城市运营商的角色进行转换,双方或将在360智能云、移动APP及多个智能硬件产品进行深度合作。

自去年至今,360对外合作频频,4亿美元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与光线传媒合作成立付费视频网站,投资2亿元与磊科合作推出路由器。此次360将合作触角延伸到了国民基础支柱行业之一的房地产行业。(爱文)

------------------

本文标题:互联网产品灰度发布-玖的KAT联合发布新品V战:基于VR电竞场景深度定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150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