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教学设计与反思-音乐《春晓》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3-16 所属栏目:三峡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 音乐《春晓》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春晓》
课型:唱歌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二()班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春天,唱春天的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勇敢、踊跃的表现自己,我也努力来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因为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学生才会感觉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周密考虑,教学时还要善于调控好整个教学局面。

二 : 抹香香活动设计与活动反思

抹香香活动设计与活动反思

三 : 《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能够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4.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2.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www.61k.com]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授课环节】
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 (做注音练习,简介作者,巩固预习)
3.初步感知课文(、朗读训练)
4.教师巡堂指导(小组合作,提出疑问感知课文)
5.教师展图(学生说出课文内容)
    6.拓展延伸(学生选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说话)
7.背诵活动 (学生背诵竞赛)

马说教案 《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过程】
师: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哪位同学先来演进?
生: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伯乐相马”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竟如金石相碰的声音一般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多媒体展配有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伯乐相马”图,学生鼓掌)请大家给予点评
生:你的演讲很成功,抑扬动顿挫把握得较好,语言很有感染力
生:你的面部表情很好,似乎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场景上(生鼓掌)

生:谢谢,我会继续努力!
师:你的演讲内容很精彩,同学们点评也很到位那么“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说》(多媒体投影课题,配一匹正奔跑的马图,板书)
(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一遍
师:了解“说”这种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多媒体投影)
师:老师让你们自主学习,把你认为本课重点的生字展示给大家
生:祗(zhǐ)骈(pián)槽枥(cáolì)石(dàn)见(xiàn)
师:谁来简介作者?
  生:用实物投影展示: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
师:下面我们朗读课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生:朗读
师:好!我们来听录音,听录音[www.61k.com]时要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动、轻重音等(多媒体播放配有古筝曲)
生:听
师:下面我叫几位同学来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感情要饱满其余同学评议我认为他们读的都很好,有个小小的建议,读的时候要注意轻重
生:评议
师:同学们评价的非常好!那下面齐读课文

马说教案 《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师:刚才又读了一遍课文,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下面让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是(屏幕展示):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解决自学中的问题,各小组派代表提出本小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生积极主动,讨论热烈,师深入学生,与学生交流并收集问题)
师:好!小组合作学习到这儿,让我们共同解决以下问题(用实物投影打出问题)一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起何作用?
生: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
师:很好!也可以说是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还可以说是本文论题的一部分,再加后面一句就是本文的论题
三 “马之千里者”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尽”是什么意思?
文中有五个“也”字,它们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nb[www.61k.com]sp;  “之”是助词“的”
师:回答不正确,老师来纠正,“之”在这里起连接作用,不译
生:“尽”是“竭尽”的意思
生:文中的五个“也”字,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痛恨
师:不错,还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一食尽一石马也是欲与常马不可得能千里也?之不以其道
师:谁能回答这些问题,举手回答,接着一个个来生1:“或”是有时“是”是指示代词“这”“这样”的意思
生2:“等”是等同,一样“安”是怎么“其”是代词,代“千里马”
师:翻译句子
不以千里称也: 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教案 《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1:不以千里称也译作不以千里著称
生2:第二句是才能不能表现(显露)出来
生3:第三句是鞭打它不能按照(驱使它的)的方法
生4:其真不知马也译作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
师:以上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下面看老师给你们设计问题
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文中的哪些内容?(多媒体投影:马吃草的情景图)
生1:我会想到:一食或尽粟一石
生2:我会想到:食不[www.61k.com]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师:不错!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文中的哪些内容?(多媒体投影:鞭打马的画)
生1:我会想到:策之不以其道
生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师:看来大家已熟悉了课文内容很好!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文中的哪些内容?(多媒体投影:马叫图)
生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生2: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扩展:马说教案 / 马说教学设计 / 马说优质课教学设计


师:能不能看成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生(齐):可以
师: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下面进行讨论(多媒体投影,教师板书)谁来回答?
生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人
师:“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行吗?
生(齐):行!

马说教案 《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师:看到这些比喻,你能说出课文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的吗?(老师提示:借助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生(齐):托物寓意
师:对,要记住这种表现手法,在写作文时有时会用到它看下一题“千里马”不遇伯乐有怎样的遭遇?(多媒体投影)
生a:会死在马槽里
生b:也许会消沉下去,也许会奋发图强,然后主动找伯乐,挖掘自己的潜能
师:课文中写的是哪种?
生a:第一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生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师:以上同学说的很好,老师补充一个内容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注意“食”译作喂养时读(si )译作吃时读(shi)看下一题:形象深刻地讽刺“食马者”的语句有那些?
生a:不识得千里马
生b:食之不能尽其材
师:纠正一下,食在这里读(sì)不读(shí)给出正确答案看这个问题,小组学习时也设计了,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多媒体投影)
生d: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生h:壮志难酬
生g:对封建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抨击
师:说得很好!(多媒体投影答案: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酬的愤懑心情)我们进行说话训练,从下面话题中任选一个联系(www.61k.com)现实说话(多媒体打出:话题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话题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么发现“千里马”?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
生3:我选第一个,我要寻找机会去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
师:自我推荐,好!
生7: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它才会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
生8:千里马不一定要遇上伯乐,伯乐是否赏识你,个人的才能能否展示出来,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被别人发现那是被动,你是否找机会,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才是最主要的,我们应当主动展示自己,是金子就要发光,强者就会有所作为(生鼓掌)
师:妙语连珠,富有哲理

马说教案 《马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我不刻意地去表现自己,我要用眼睛暗暗观察对手,默默地学习生活,否则就会有太多竞争对手,可能还会有几个心怀不轨的会对我不利(生笑)
师:别太消极,老师还是希望你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生:我要通过考试挖掘人才
师:现实,好,下面我们进行下一环节,各小组展开背诵竞赛先背一段,看哪个小组最快!(多媒体展图)
生:(背得很投入)
师:叫各组代表背师生竞赛背诵课后继续背诵请大家谈谈学了这一课的收获(生相互发言)
师:机会无处不寻(学生掌声)
师:非常精彩!体会深刻(多媒体投影结束语: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努力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学生集体读,希望结束语能让我们共勉下面看作(www.61k.com)业(多媒体出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板书】 马说 韩愈
千里马伯 乐
食马者:不知马
托物寓意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成诵一些文言句子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方法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采用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由初步感知课文引到感受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到整体感知课文,可以说“读”也是本课的又一个亮点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和“拓展延伸,联系现实 ”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会不够好,让学生讨论会拖延一些时间,造成“背诵竞赛”环节的时间过紧

扩展:马说教案 / 马说教学设计 / 马说优质课教学设计

四 : 96法在我身边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乌江小学综合组集体备课教案修改稿

教学学科:品德与社会

教学内容:“法”在我身边

教学时间:2014年4月23日

执教教师:陈丽

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树立知法、守法的意识,为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我们身边的,尤其是与小学生关系密切的一些法律知识;

3、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模拟体验, 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正当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讨论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难点: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标,激发学法的学法欲望。

1、欢迎同学们走进今天的“生活课堂”,老师想先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课件1:出示几张少年犯被捕现场图片),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2、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出主题。

这些花季少年本应坐在教室里学习,本应在父母的关爱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他们或由于对法律的一无所知,或由于一时的冲动一失足成千古恨。其实“法”就在我们身边,既约束我们的行为又保障我们的权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去了解一下我们身边的法。(板书:“法”在我身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5页。

二、自主探究,知法懂法,感受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1、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吗?我们的好朋友乐乐也想了解法,于是他在自己的社区通过采访民警张叔叔知道了什么是法律。请同学们找一找张叔叔对法的解释,画出来,读一读。

(1)多媒体课件2出示话的内容

(2)指名读一读。

2、师过渡:正是有了这些法律法规,我们这个世界才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丽。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就更需要了解我们身边的法,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法律吗?(3人回答)

A、看课本内容,教师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3(学生开火车读法名)

B、引导学生从图中感受人的一生与法律不可分割的关系。

师小结:这幅图清楚的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我们的一生息息相关,法就在我们身边。

(2)他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交流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A、先选择1、2个大家最熟悉的法全班交流。

B、小组内交流学习其他的法律。

其余的法律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课前给你们发的资料组内交流学习,看看哪个是你知道的,哪个是你刚知道的,你有没有做的不对的。 还可以根据法律名称理解他的主要内容。

(3)对哪一个法律还不理解?

(4)快速抢答,生活现象判断(判断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违反或遵守了哪个法律?)课件8:快速抢答

A、我们一出生妈妈就要休息几个月。

B、我们到了一定年龄就一定要上学。

C、挣工资要交税。

D、未成年人不易进入的场所要设置明显的禁入标志。

E、不能闯红灯,不可酒后驾车。

F、不赡养老人。

G、雇佣童工。

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知道并懂得了一些法,其实法就在我们身边,像这些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与法有关的事还有很多。(板书:知法 懂法)

三、合作交流,守法用法,感受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撒贝宁吗?他主持的是什么节目?喜欢吗?今天我们也来举行一次“今日说法”活动,当一回主持人,有兴趣吗?

1、师:现在我们进入本次说法的第一个环节:案例分析。

首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张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用知道的法律

知识分析他们的行为对吗?他们违反或遵守了哪个法律?(课件4:教科书上的图)

(2)学生分析,教师随机点评。

2、七嘴八舌,议一议:书25页法警图:

师:孩子们的发言真积极,说法也很到位。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想请你们议一议。

课件5:七嘴八舌,议一议:

(1)在学生中,由于不懂法,也会出现一些违法行为,比如:结伙打架,球场闹事,向汽车扔石子,偷窃;在名胜古迹上涂写乱画等。你知道这些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吗?(治安管理处罚法、文物保护法和环境法)

课件6:七嘴八舌,议一议:

(2)有的同学说:“小学生违法没事,犯了法也不会被处理。”这种说法对吗?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谈谈你的看法。(未成年人犯罪虽然犯法后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情节严重者也要有监护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守法。)

教师小结:太棒了,你们不仅知法、懂法,更是守法的小公民。我为认识你们感到骄傲。(板书:守法)

四、训练拓展,模拟法庭

(1)、出示课本案例

师:法律是公正的,法庭是威严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本次说法的第二个环节:模拟法庭。请看案例。

课件7 :出示案例:

玉娟同学,今年11岁,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家里人就不打算让她上学了,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馆打工。

(2)、学生进行法庭模拟。

A、师:谁愿意做我们今天这次活动的嘉宾法官,分析一下这则案例?(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小法官××同学。

B、谁有问题想问我们的嘉宾法官(学生问不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出:针对这种情况,嘉宾法官可以给玉娟一些建议吗?她该怎么做?

C、大家知道玉娟最后怎么做的吗?

玉娟多次请求爸爸妈妈让她上学,并请老师出面说情,但很可惜,她的父母不接受大家的意见,无奈之下,玉娟把它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D、了解了这个案例,你们有什么想法?

(3)小结:玉娟就是正确的运用法律保护了自己合法的权利。我们不但要知法、懂法、守法,还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再一次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法庭模拟。(板书:用法)

3、宣传法律,抵制违法行为大家谈。

(1)、师: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法治逐步健全的社会,但是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不懂法一时冲动,违犯了法律,留下了悔恨的泪。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2)、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96法在我身边教学设计与反思_法在我身边

是啊,如果我们每个同学不仅自己知法守法用法还能自觉做个小小法律宣传员,把自己知道的法律知识讲给周围的人,看到有违法倾向的,我们上前做一些劝阻、说服,我们这个社会就少了一些犯罪,少了一份伤害。如果人人都知法守法了,那我们这个社会将充满温暖,充满和谐。

五、分层检测

1、学生谈收获。出卷检测。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棒,通过本次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其实跟法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今后继续驾驶求知的航船,扬起法律的风帆,在学习和生活的海洋里,乘风破浪,继续前进!让我们牢牢记住:“法”在我身边,我与“法”同行。(板书:我与“法”同行)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社会的安定,让我们一起宣誓(课件9:我一定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当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板书设计:

“法” 我

在 知法 懂法 与

我 守法 用法 法 身 同

边 行

《“法”在我身边》教学反思

--------- 品德与生活,交流分享的舞台 大乌江小学 陈丽

《“法”在我身边》这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法律保护你我他”单元中的一节课,教材通过“乐乐”小朋友去社区调查了解法律知识这一情境,让学生知道身边的一些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知法懂法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实际上要是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知识仅仅靠课本上的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由于这节课上课方式的特殊性,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搜集资料的时间,所以我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印出来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间阅读,并在课堂上交流使用,一定程度的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为课堂上交流分享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可以说这节课基本上是师生共同交流分享的一节课。这节课中比较好的做法体现在:

一、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突显人文性与综合性。

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提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根据这一理念,制定本节课目标时,我特别注重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明确法律的重要性,了解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又能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具有维度和层次,能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1、教学流程安排合理,具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对法律的认识非常有限,学习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基本环节,一、图片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欲望。二、知法懂法,感受法就在我们的身边。三、守法用法,感受法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知法、懂法到自觉形成守法、用法意识。

2、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达成有效性;

有效的教育应该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好的组织形式首先应该有较高的趣味性,那对孩子的吸引力以及效果都是很明显的,学生只有投入了,教育才能起作用。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看花季少年被捕时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唤起他们学习法律的欲望。其次在了解相关的法律后,我创设了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今日说法”这一情景,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体验中不断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的法制观念也因此得到不断的强化。尤其是模拟法庭的设置,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获得对法庭角色的体验、分析、感悟,初步产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有效地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宣誓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 不足之处

一、教学面向全体有所欠缺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在模拟法庭这一环节中,由于我过多的考虑时间够不够的问题,所以没能上能多的学生亲自进行角色的体验,这是一点遗憾。

二、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如果可能的话还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这样既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评价单调,激励和指导效果不显著。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谈自己的感悟或回答问题时,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可由于我的紧张,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鼓励、充分的肯定、热情洋溢的表扬等激励表示,只是单纯地让他们坐下,给予“说得很好、有道理、真棒!”等简单而又单调的评价。这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今后,我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见解,激励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四、对第二课时的一点设想:实际上要是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知识仅凭书上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如果继续上第二课时,我会在学完《宪法》后,补充一些与我们的生活比较接近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这样更能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课后反思是痛苦的,课后反思也是快乐的。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可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思维品位及业务素质,从而改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中体会自己课堂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五 : 《浮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西安市78中学 祝宝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方向

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③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几幅插图受力分析,引入浮力概念

(2)实验观察,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设计实验证实下沉的物体受浮力,介绍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

(4)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由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称重法”在阿基米德原理建立中起关键与桥梁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的进行了一系列学生实验进行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决定因素的实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知识铺垫。

  2.进行科学探究:每4人一组,用教材中所展示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实验设想进行实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具体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交流等7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用形象具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讲解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巩固作用。

  4.最后师生共同做1个简短的小结。

5.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具学具

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烧杯、水、酒精、浓盐水。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1、观看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想一想,为什么?

2、演示:把石块、木块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

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大量浮力现象并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投影)板书:第四节 浮力

二、讲授新课

(一)浮力概念

对课本上几幅插图受力分析,引入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验演示)找出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三)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设计实验并演示:在弹簧测计的下面悬挂1个石块,把石块浸入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然后受力分析,得出求浮力的方法:“称重法”,即F=G-F

(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1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用“称重法”体验浸没在水中与盐水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粗略找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接着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1)明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计划,明确以下问题:

(2)明确探究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弹簧测力计、烧杯等。

(3)明确如何测定浮力的大小。

(4)确定整个实验是否设置对照组及设置方法,是否需要重复及次数。

(5)实验记录表格

表 格:

实验

次数

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

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石块所受浮力F0

小桶重G1

水桶和排开的水总重G2

比较F与G0的关系

1

2

3

比较 F与G大小关系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板书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G

教学设计说明:可采取教师演示,学生体验相结合的方法,认识到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再引导、设计实验,到学生分组实验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时间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有收有放,促使学生经历1个原理建立的全过程。

三、小结

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并说明自己的收获和可能存在的在疑问。

教学设计说明: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和评价,设置下节课应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讨和研究。

第四节 浮力

一、浮力概念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三、“称重法”

F=G-F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G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受力分析、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把看似很难在一节课上完成的教学任务,很顺利、很轻松的完成了,让学生经历了阿基米德原理原理建立的全过程。“称重[www.61k.com)法”,即F=G-F,在本节很关键,认识到这点,就很容易驾驭这节课,从上完这节课看,我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探究兴趣浓厚,教学目标已完成,我感觉算是一堂较成功的新授课。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音乐《春晓》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121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