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药品临床用途分类-水疗法:水疗法-简介,水疗法-临床分类

发布时间:2018-03-17 所属栏目: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一 : 水疗法:水疗法-简介,水疗法-临床分类

水疗法是利用各种不同成分、温度、压力的水,以不同的形式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机械及化学刺激作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

水疗法_水疗法 -简单介绍

水对机体的作用极其复杂,机体的反应变化体现在许多方面,所以,目前为止,只能认为水疗法是1种非特异性全身刺激疗法,是通为神经体液途径在体内产生的极复杂的生物物理变化结果,其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①植物神经作用;②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③巯基作用;④组胺作用;⑤蛋白质代谢作用;⑥离子代谢作用;⑦正常化作用。

水疗法_水疗法 -临床分类

按温度划分

冰水浴:0℃~4℃;冷水浴:5℃~25℃;低温水浴:26℃~32℃;不感温水浴:33℃~35℃;温水浴:36℃~38℃;热水浴:39℃~42℃;高热水浴:>43℃。

按水的成分划分

海水浴、淡水浴、温泉浴、药物浴(西药浴及中药浴)、矿泉浴、气水浴。

按水的形态划分

冰水浴(冬泳)、水浴、气浴。

按作用部位划分

分为全身浴及局部浴。

(1)全身浴:全身擦浴、全身浸浴、全身冲洗浴、全身淋浴、全身包裹浴。

(2)局部浴:局部擦浴、局部冲洗浴、手浴、足浴、坐浴、半身浴。

按作用方式划分

擦浴、冲洗浴、浸浴、淋浴、湿包裹、其他特殊浴疗法。

按水压力划分

低压浴,一个大气压;中压浴,1~两大气压;高压浴,2~四大气压。

从康复医疗角度的划分

(1)水的温热疗法

1)温敷布:①温度:温湿敷布,冷湿敷布;②范围:颈、胸、躯干、头部、四肢、阴部。

2)包裹:湿包、干包。①范围:全身、3/4身;②时间:持续、短时间。

3)浴:①温度:冷、微冷、微温、温、热、高热;②范围:全身、3/4身、半身、部分(坐浴、手浴、足浴)。

4)渐温部分浴。

5)交替浴:①局部浴;②全身浴。

(2)水的机械疗法:①涡流浴;②气泡沸腾浴;③水中按摩,水中冲洗。

(3)水中运动疗法:①运动用大槽浴;②运动用池浴。

(4)其他疗法

1)浴的形式:①气泡浴;②人工碳酸浴;③砂浴,湿性、干性;④药浴;⑤肠洗浴;⑥刷洗浴;⑦电水浴,全身电水浴、四槽浴(局部浴)。

2)淋浴与冲洗:①喷淋:短时间喷淋、苏格兰式喷淋(交替冲洗);②冲洗:冷冲洗、交替冲洗、温冲洗。

3)蒸气形式:①蒸气浴、全身浴(俄国浴)、蒸气箱浴局部;②蒸气喷淋。

4)Kneipp疗法。

5)水的化学疗法:各种温泉浴、药物浴。

按治疗作用分类

有镇静的、兴奋的、退热的、发汗的、强烈刺激的、柔和刺激的、锻炼的等功效疗法。

水疗法_水疗法 -操作方法

根据水的作用方式不同,水疗法可分为:浸浴法、擦浴法、冲洗法、湿布包裹法、淋浴法、水下洗肠浴法、水下运动法、蒸气浴法及其他方法。每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浸浴法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1种方法,是让患者身体浸入水中进行治疗的方法。

(1)根据治疗部位,浸浴法可分为如下3种:

1)全身浸浴法:将患者全身浸入水中进行治疗的方法。

其操作常规如下:①患者更换浴衣、拖鞋,准备治疗。

②操作人员根据医嘱,在浴盆中放入200~250L水,测定水温。需药物浴者,再加入相应剂量的药物,使其符合医嘱。

③让患者入浴,入浴后水面高度不适合超过胸乳腺以上。采用卧式,使头颈及前胸部露出水面,以减少水机械压迫心脏。

④医嘱要求热水浴时,头部应予以冷敷。

⑤开始记录治疗时间。

⑥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头晕、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全身无力等症状时,操作人员应该立即将患者扶出。

⑦治疗结束后,用干毛巾擦身,不得进行冲洗。

⑧治疗结束后,可休息20~30分钟,再离开浴盆。

⑨治疗结束后,应进行消毒。即先用清水冲洗两遍,再用20%来苏儿消毒两遍,再用清水冲洗两遍。

2)半身浸浴法:是让患者坐于浴盆中,伴以冲洗和摩擦,于治疗中逐渐降低水温的1种柔和的治疗方法。具体分为:兴奋性半身浸浴法,强壮性半身浸浴法,镇静性半身浸浴法,退热性半身浸浴法。

半身浸浴法操作常规:①先向浴盆中倒入一定温度的水,再让患者脱去衣服,淋湿头部,将颈以下身体数次浸入水中。

②在浴盆中坐起,水面淹没脐部,用小桶舀取浴盆中的水,以均匀速度的水流冲洗患者背部及胸部。

③边冲洗边摩擦患者的背部、肩部、腹部,直至出现良好反应为止。

④冲洗加摩擦的处置,要反复进行数次,并在治疗中将水温降低2℃~3℃。

⑤最后用水冲洗患者背部、胸部,令患者出浴,用干毛巾擦干全身。

⑥水温在35℃~30℃,治疗时间不超过5分钟,治疗后休息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⑦治疗过程中出现寒战,应立即停止治疗。

⑧治疗过程中要求动作迅速,尽快完成。

⑨兴奋性半身浸浴,水温30℃~20℃,逐渐降至20℃以下,强壮性半身浸浴法,开始时水温35℃~36℃,逐渐降至30℃,治疗时用2小桶比水浴温度低1℃~2℃的水冲洗。镇静性半身浸浴法,开始水温37℃~36℃,逐渐降至34℃~33℃,进行极轻按摩,浴终时不冲洗。退热性半身浸浴法,水温为19℃,进行强力按摩。

3)局部浸浴法:将人体某一部分浸浴在不同的水中,由冷热水的直接刺激,引起局部或全身产生一系列生理性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1种方法。依据部位可分为:手盆浴、足盆浴、坐浴、渐加温浴、漩涡浴。

①手盆浴:将脸盆放在椅子上或盆架上,倒入40℃~50℃水。患者脱去外衣,将衣袖挽至两肘以上6~9cm部位。患者坐在椅子上,面对脸盆将一侧或双侧手腕与前臂浸泡于盆内。每次治疗时间为10分钟,为保持水温,需不断加入热水或更换热水。治疗结束后,应擦干皮肤,用棉衣或棉被包裹保温。可以应用冷热交替法进行,冷水为20℃以下,热水为40℃~45℃,先热水0.5~1分钟,再冷水10~15秒钟,交替进行。治疗结束后,让病人休息,可增强疗效。

②足盆浴操作:同手盆浴。

③坐浴:将坐浴盆放在坐浴架子上,加入40℃~45℃热水。治疗前,患者应将大水便排尽,脱去裤子,将骨盆及会阴部分浸入水中。盆内热水不应超过坐浴盆的1/2深度,治疗中应加水或更换水1~2次。治疗结束后,应擦干皮肤,注意保暖。可以进行冷水坐浴,温度10℃~20℃,时间3~10分钟。冷水坐浴后应进行保温,并让病人充分休息。热水坐浴有头晕症状时,应在病人头上进行冷敷。

④渐加温浴:患者脱衣服,将手和足部放在相应水浴槽中。浴槽有盖,盖上有一小孔,插入水温计。患者坐在椅子上,用被单及毛毯盖好,头上包冷毛巾。开始水温为36℃~37℃,7~10分钟内,水温上升到44℃~45℃。让患者出汗,先面部后全身。操作人员将患者的汗擦干,让患者保持安静。治疗持续10~15分钟,出浴,擦干皮肤,卧床休息30分钟。

⑤电水浴疗法:指的是以盛于容器中的水作为导体,把各种电流引入浸于容器内人体的1种特殊电疗法。根据部位可分为全身和局部电水浴法。可参照本章第二节电水浴疗法。

(2)根据水温,浸泡法分为以下3种:①冷水浸浴法包含冰水浴法、冷水浸浴法、低温水浸浴法。②不感温水浸浴法。③热水浸浴法:包括温水浴、热水浴、高热水浴,禁用于全身,可用于局部。操作方法均见部位浸浴法操作技术。

(3)根据水中成分,可分为:海水浸浴法、淡水浸浴法、温泉浸浴法、矿泉浸浴法、药物浸浴法、气水浸浴法。

1)海水浸浴法:采用的方法为游泳、浅水浴、涉水浴、坐浴。时间:我国北部沿海,夏季7~9月底上午9时到下午4时。水温应是20℃以上,气温高于水温。饱餐及空腹后不适合进行,应在饭后1~1.5小时进行。入浴前,应体检,详查血压及心率,并进行适当的体操活动和日光浴。水浴后先在浅水用手捧水冲洗头颈、胸腹部再入浴。海水浴后,温热淡水淋浴,躺卧休息十分钟。海水浴均应有救生和抢救设备。

2)淡水浸浴法:同部位浸浴法的操作常规。

3)温泉浸浴法:应用温泉的温度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同部位浸浴操作技术。

4)矿泉浸浴法:应用水中的矿物质及温度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同部位浸浴操作方法。

5)药物浸浴法:应用特殊的中药及西药进行治疗,包括:盐水浴,人工海水浴,松脂浴,芥末浴,碳酸氢钠浴,硫磺浴及中药浴。操作方法同部位浸浴法操作方法。盐水浴,含盐量1‰~2.5‰,水温38℃~40℃,时间8~15分钟。人工海水浴,含盐量4‰~5‰。松脂浴,处方Nall 1000g,白松油5g,酒精15g,荧光素1.5g,纯松节油5g,水温36℃~38℃,时间15~20分钟。芥末浴,芥末200~500g,水温35℃~38℃,时间5~10分钟。碳酸氢钠浴,碳酸氢钠75~100g,水温36℃~38℃,时间8~15分钟。硫磺浴,硫磺18g,50%NaOH120ml,0.3%Ca(OH)22300ml,制好溶液加入100ml,水温37℃~39℃,时间10~20分钟。中药浴,中药制剂放入锅内,加水煮30~40分钟,制成1500~2000ml溶液。每次用200ml,具体成方见具体治疗方法。

6)气水浴法:指的是含有饱和气体的水浴,包括二氧化碳浴、氧气浴、硫化氢浴、氢气浴。主要应用气体的有效成分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目的。

擦浴法

用一定温度的水,浸湿毛巾和被单,再摩擦皮肤,达到以机械刺激为目的的1种简便而温和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局部擦法和全身擦法。

(1)局部擦法操作常规:

①患者平卧床上,用被单及毯子盖好,露出治疗部位。

②用水浸湿毛巾摩擦皮肤,每部位3~5分钟,到皮肤潮红而有温热感为止。

③擦浴后,治疗部位用被单或毯子包裹,再进行另一部位治疗。

④摩擦顺序:胸部—背部—上肢—下肢。

⑤操作人员速度要快,动作要敏捷。

(2)全身擦法操作常规:

①患者脱去衣服,立于盆中或木栅上。

②将已在水中浸湿的被单,尽快盖于患者身上。

③依后颈—躯干—四肢顺序进行摩擦,直至出现良好反应为止。

④摩擦时间为10~15分钟。擦浴后,让患者休息30分钟。

冲洗法

用一定量的一定温度的水,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冲洗以达到机械刺激作用的1种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冲洗法和局部冲洗法2种。

(1)全身冲洗法的操作技术:

①患者立于盆中,脱去衣服,应用相差1℃的两桶水。

②操作人员先用温度高的一桶,再用温度低的一桶,以缓慢的水流向颈部、肩部冲洗,使水均匀的经过整个身体表面。

③冲洗后,给患者披上干被单,并在干被单上进行摩擦,到患者产生温热的舒适感为止。

④治疗时间约为2~3分钟,水温为30℃~20℃,治疗操作要迅速。

(2)局部冲洗法:包括后头冲洗及背部冲洗,2种方法同上。

湿布包裹法

应用一定温度的浸湿被单,按照一定方式包裹全身,再做包裹保温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和局部2种。

(1)全身包裹法:①治疗前患者排便。治疗床上横铺两条毛毯,一条稍压在另一条上。毯子上放置用水浸湿的被单,左边稍多于右边,被单头一端距离毯子边缘5~10cm,要求铺得平展,无皱褶。

②被单包裹法,患者脱去衣服,先将头部浸湿,裸体仰卧床单上,被单头端在耳轮之间。患者双臂伸直,向上举起。操作人员迅速用被单两端把患者包起。自被单较窄的一边开始,从腋下将躯干和足部包起,在两足之间插入被单之褶裥。让患者把手接近头部,被单较宽的一边按同样方法包裹,应在肩上褶转,余下被单边缘要垂在床上身体下面。

③毛毯包裹法,将头部毯子上端,由肩部抛向胸部,并以斜角方向向下用力拉,再将边缘下端绕过患者,垂到身体下面,在胸前形成的皱褶仔细折好,使毯子密切贴在病人身上。以足端毯子将躯干下部和双足包起或足下部多余部分向上卷起。在头颈及下颌部之间应垫一块毛巾。

④治疗时间30~45分钟/次,15~20次为1疗程,疗后雨样淋浴冲洗。

⑤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

⑥治疗时,患者有效感觉是逐渐感到温暖发热。

⑦治疗应保持安静,空气新鲜,对操作正确但未出现有效感觉者,可让患者喝足热饮料或摩擦全身,或在四周放置热水袋,加强包裹疗法的效应。

(2)局部包裹法操作:同全身包裹法。

淋浴法

指的是以各种形式的水流或水射流,在一定压力下喷射于人体的治疗方法。包括:直喷浴、扇形淋浴、冷热交替法、雨样淋浴、针状浴、周围淋浴等。

(1)淋浴法的操作常规:①操作人员按医嘱调好水温及水压。先开冷热水开关,再开下水开关,再调温度计,使温度达到医嘱要求。打开欲行治疗开关,关闭下水开关,调节水压。

②让患者入浴时应戴防水帽,进行水枪浴及扇形浴时,患者应在距操纵台2.5~3m处,禁止水直射头部、前胸及会阴部。

③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出现头昏、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全身无力等症状时,应停止治疗。

④治疗结束后,先打开下水开关,即此时淋浴不再喷射。

⑤让患者出浴,用毛巾擦干皮肤,休息20~30分钟。⑥注意保护仪器,防止生锈。

(2)各种淋浴法的具体操作:①直喷淋浴:患者脱衣服,头戴防水帽,立于操纵台前2.5~3m处,背向操纵台。操纵人员以密集水流直接喷射患者。喷射顺序:背—肩,背—足部,水柱均匀喷射,再进行两侧面喷射。患者面向操纵人员,操作人员用散开的水流喷射胸腹部,到下肢时再用密集水流。水温35℃~28℃~25℃,水压1~1.5~2~2.五大气压。治疗结束后,用被单和干毛巾摩擦皮肤,直至出现皮肤的正常反应。

②扇形淋浴:患者脱衣,戴防水帽,站在操纵台前2.5~3m处。操纵者用右手拇指按压喷水口,使水流成扇形射向患者,自足到头2~3次。患者转动顺序:背侧—前侧,每侧2~3次。时间2分钟,水温33℃~28℃,水压1.5~三大气压。治疗结束用干毛巾摩擦。

③冷热交替浴:热水温度40℃~45℃,15~30分钟,冷水温度20℃,10~20分钟,先热后冷,重复2~3次,治疗结束后,皮肤有明显充血反应,时间为3~5分钟;治疗结束后,擦干皮肤,休息20~30分钟。

④雨样淋浴:为下行淋浴,主要为温度作用。

⑤针状浴:应用2~三个大气压进行治疗,刺激性大。

⑥周围淋浴:患者四周和上部水流喷射,水温36℃~33℃,压力2~2.五大气压,时间为3~5分钟。

水中运动法

运用水中的温度、浮力及水静压作用来进行各种功能锻炼,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水中运动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水中辅助运动、水中支托运动及水中抗阻运动3种。水中运动的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1)固定体位:在水的浮力下,保持肢体固定体位。患者躺在水中的治疗床上或常用的治疗托板上;患者坐在水中椅子上或凳子上;让患者抓住栏杆或池的边沿;必要时可用带子固定肢体。

(2)利用器械辅助训练:利用橡皮手掌或脚掌增加水的阻力;利用水中肋木训练肩和肘关节功能;利用双杠在水中进行训练,以练习站立、平衡和行走;利用水球训练臂的推力。

(3)水中步行训练:让患者进入水中,站立在步行双杠内,水面齐颈部,双手抓住双杠。应用浮力作用,可减轻下肢对身体的承受重量。让患者在水内扶双杠移动下肢,活动量以患者感觉不累为原则,并注意保护,不得有松懈;在水中出现不适时,应尽快停止训练。水中步行时间不适合过长,应循序渐进。

(4)水中平衡训练:让患者站在步行双杠内,水深以患者能站稳为准;操作人员从不同方向向患者推水作浪或用水流冲击。使患者平衡受干扰;让患者对抗水浪及水流的冲击,保持身体平衡。注意保护患者,不要发生意外。

(5)水中协调性训练:是在水中进行游泳,先在一固定位置进行,再放开让患者自己进行。

涡流浴

利用马达产生涡流,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技术如下:

①根据患者治疗部位,选择合适的涡流浴装置,并进行检查。

②注入2/3容量浴水,水温37℃~43℃之间,打开涡流开关、充气开关。

③上肢治疗的患者脱去上衣,下肢治疗脱去裤子。

④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将肢体浸入水中进行治疗。

⑤治疗过程中保持恒温,水流强度要适中。

⑥治疗始终应使患者全身感觉舒适,精神爽快,无疲劳,时间为5~20分钟。

气泡浴

是将浴水中的气泡作用于人体,对人体产生细微按摩作用及冷热温度差的作用方法。

①检查气泡装置是否完好。

②将气泡发生器放在浴盆底部,放入2/3容量的浴水,水温为36℃~38℃,开动气泡发生器,使浴水中充满足够量气泡。

③让患者脱去衣服,进入水中,水面不超过剑突部,治疗时间10~20分钟。

④治疗后让患者出水,擦干皮肤,穿衣,休息20分钟离去。

哈伯特槽浴

8字形槽。操作技术为:

①检查升降装置,清洁浴槽,注入2/3容量的浴水,水温38℃~39℃。

②把患者置于升降的担架上,脱去衣服,轻轻按动水控制键,升降担架,徐徐上升,转动方向,使患者进入水中。

③操作人员在槽外指导和帮助训练。

④治疗时间10~30分钟,可开动肩、腰、大小腿部喷嘴,形成涡流,增强水注冲击。

⑤治疗结束后,按动出水控制键,升降机将患者徐徐升起出水。把患者身体擦干,穿好衣服,排空槽水。

⑥治疗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

步行浴

是步行训练的理想方法,目前国内尚未开展。由槽及油压升降机两部分组成。长3.3m,宽1.3m,水量2L,可进行步行训练。具体操作方法:

①检查升降机设备状况,准备好后,先在步行浴槽内放入2/3容量的水,水温38℃~39℃。

②可进行仰卧位训练、坐位训练、起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

③治疗中水可注入空气,使步行浴有气泡浴作用。治疗时间15~20分钟。

超声波水疗法

应用水作为媒体,将超声波通过水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方法称为超声波水疗法。

①治疗前检查机器:导线通电良好;排水管应通畅(水冷式);各电键、电钮应处于零位,仪表指针均应处于零位。

②根据病人治疗需要选取适宜体位,应充分暴露病人的治疗部位。

③按所用机器的使用说明,依次接通电源,调节输出,选择剂量进行治疗,并计时。治疗中应认真操作,正确掌握剂量,仔细观察变化。

④治疗完毕,依治疗相反的次序关闭各种调节器与开关。

⑤病人出浴后应擦干皮肤,让其休息。

⑥询问治疗反应,并记录。

水疗法_水疗法 -适应证及禁忌症

浸浴法

①全身浸浴法:热水浴法常用于各种慢性肌肉损伤、关节损伤、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长腿关节病、儿童脊柱关节病、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椎管狭窄症、硬皮病、嗜酸性筋膜炎、皮肤病,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出血倾向;不感温浴对肌痛、神经痛、皮肤瘙痒症、关节痛适用。②局部浸浴法:手浴:冷水浴适于急性炎症、血肿、肌肉扭伤;热水浴适用于扭挫伤痉挛时;冷热交替浴适用于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紊乱者、多汗症、肢端紫蓝症、急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足浴:冷水浴适于足部多汗症,足部持久发凉,足部急性炎症。坐浴、渐加温浴:适用于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心肌疾患、肺硬变、痛风体质、失眠。电水浴法:适应症有运动系统疾患如多发性关节炎、大骨节病及痛风性关节炎;周围血液循环障碍疾患如雷诺氏病、肢体慢性淋巴循环障碍、静脉曲张及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周围神经系统疾患如多发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臂丛神经及胫腓神经损伤后状态;其他如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肢端感觉异常、早期高血压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禁忌症有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出血素质、发烧及局部皮肤损伤、渗出及化脓性病变。③超声波水疗:适用于四肢慢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炎、腰间盘突出、肩周炎、腱鞘炎、肌痛及软组织创伤与炎症;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后遗症、偏瘫、痴呆综合征、癫痫、脑挫伤、急性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粘连、脊髓损伤及创伤后截瘫、脊髓前角灰质炎及其后遗症、坐骨神经痛、颈神经根刺激症、雷诺氏病、术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小舞蹈症;骨、关节、肌肉疾病如四肢骨折愈合不良;呼吸系统、心血管、消化系,泌尿生殖系、妇科、耳科及皮肤病。禁用于严重心脏病,高热,急性炎症,活动性结核,出血倾向,消化道大面积溃疡,严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孕妇腹部及静脉血栓区禁用。

擦浴法

禁用于动脉硬化、血压过高者。

冲洗法

无禁忌症。

湿布包裹法

适用于痛风性及慢性关节炎、神经衰弱、失眠症、肾炎、早期高血压、尿毒症、肥胖症。禁用于肺结核、多汗症、皮肤病、心肾功能代偿失调者。

淋浴法

①直喷浴:适用于肥胖症,神经抑制过程占优势的神经官能症,功能不全性麻痹及低张力表现。②扇形淋浴:同直喷浴。③冷热交替浴:适用于肥胖症,肌肉萎缩及不全麻痹,慢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禁用于心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动脉瘤,高血压。④雨样淋浴:适用于身经衰弱者,神经官能症,肌痛。⑤针状淋浴:同雨样淋浴。⑥周围淋浴:适用于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疲劳症候群,强壮疗法。

水中运动法

适用于骨科疾病治疗,包括骨折后遗症,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压缩性骨折,肌营养不良,偏瘫,颅脑外伤。

气泡浴法

适应证同水中运动法。

哈伯特槽浴

适用于不适应或不方便在水中运动池内进行治疗,但又符合水中运动适应证的患者;大面积烧伤感染,褥疮、硬皮病、嗜酸性筋膜炎。

步行浴法

适用于低位痉挛截瘫,骨性关节炎,下肢骨折,关节挛缩及强直,脊髓前角灰质炎后遗症,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出症。

涡流浴

适用于创伤后手足肿痛,骨关节病,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肌肉风湿疾患,截瘫残端痛,关节扭挫伤,雷诺氏病,周围性神经根炎,神经痛。

水疗法除重症,如动脉硬化、心肾功能代偿不全、活动性肺结核、癌症及恶液质、身体极度衰弱、各种出血倾向者绝对不能用水疗法进行治疗外,其他疾病均可应用。

二 : 小金丸临床用途

小金丸临床用途小金丸临床用途

小金丸主要成分: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制草乌、枫香脂、乳香(制)、没药(制)、五灵脂(醋炒)、当归(酒炒)、地龙、香墨。常用于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用于阻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瘿瘤,瘰疬,乳岩,乳癖。

药理作用

实验表明,小金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奈瑟氏菌等均有抑菌作用。小金丸加减具有良好的改善血瘀状态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且有副作用小的优点,并可以较迅速、持久的发挥药效。此外,小金丸还具有消炎、退肿、止痛、抗结核、镇静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作用,能促进肿块和疤痕减轻或消退。

临床应用

临床上用于多种腺体增生(如乳腺增生;乳房小叶增生;前列腺增生;甲状腺肿大等)、肿瘤(如乳房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乳腺癌;皮肤转移癌等)、结核(颈淋巴结核;乳房结核;骨或关节结核;淋巴结核;肠结核等),小金丸对多种外科疾病均有效,如对急性颌下腺炎,头部疖肿,乳腺炎,胸腹腔炎性包块和脓肿等均取得满意疗效。尤其在治疗妇科乳腺增生肿大、乳房瘤、子宫瘤方面有非常确切的疗效,是目前化学药品和其它中成药无法替代的,已成为乳腺病的首选治疗用药。

实际在临床上小金丸的用处远不止这些,可以配合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治疗更多的疾病。随着对小金丸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下面这些临床治疗研究过程,都取得很好的疗效。

1.治前列腺增生

小金丸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良好的作用。方法: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接受小金丸治疗,小金丸1.2g,口服,一日2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发现用药后,小金丸组治疗作用非那雄胺组疗效相似。

2.治胃癌

小金丸加减,马钱子0.5克,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各6克,白胶香、地龙、五灵脂、丹参、制草乌、陈皮、厚朴、木香各9克,砂仁4.5克。加工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5克,每次4片,每日3次。结果:治疗44例,1年生存率93.2%,2年生存率80%,明显优于对照组。

4.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方法:将80例痰湿瘀阻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小金丸和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疗程4周,观察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疼痛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小金丸治疗组患者前列腺疼痛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提示小金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治慢性盆腔炎

据报道使用小金丸配合理疗治慢性盆腔炎,疗效较满意。方法:小金丸1.2 g口服,每日2次,20 天d为1疗程。

6.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方法:60例自愿要求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小金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即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一次。同时口服小金丸(规格为0.68g)。每次1.2-3g,每日2次,每月连服10—14天,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另选择口服米非司酮10mg 每日一次,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及非经期盆腔疼痛比较,记录患者疗效结果比较,记录患者用药后不适及不良反应,治疗6个月后跟踪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米非司酮联合小金丸治疗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疗效,优于对照组。
7.治慢性盆腔炎包块

方法:将60例患者([www.61k.com)痰湿瘀阻兼脾肾两虚型)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小金丸和血宝胶囊配合宫颈湿敷血竭粉治疗。对照组用西医抗炎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3.33%,P〈0.05;随访半年的复发率,治疗组为23.08%,对照组为63.15%,P〈0.01。结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致脉络不通,日久成瘢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久病失治误治导致脾肾两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口服小金丸和血宝胶囊配合外用血竭粉通过扶正消瘢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包块疗效好,复发率低。
8.小金丸治疗脑血管硬化

方法:小金丸2粒,一日2次,用被开水或黄酒送服,连服30天一疗程。经小金丸治疗可缓解脑血管硬化引起的头痛、头昏、耳鸣、心慌、胸闷和肢体发麻等症状,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不良反应

由于小金丸中地龙、木鳖子等含有 量动植物蛋白、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属于完全抗原,当异体蛋白进入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物与之再接触时,即发生过敏反应。提示医生首先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并告之其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的症状和处理措施。由此可提示医生:对于首次使用小金丸的患者,可先从最小治疗量开始,以便观察其有无过敏反应。如果在使用小金丹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首先应予以停药观察,如果症状未有好转,可服用脱敏药治疗。  

三 : 保肝药的种类与临床应用

(2012-04-10 19:25:17)转载▼

标签: 杂谈

保肝药的种类与临床应用

张继红邓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肝胆外科(广州,510070)

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受损害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达到改善肝脏病理、改善肝脏功能的目的的药物,即通常所说的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药物。目前,保肝药种类繁多、用法不一、疗效难以评价。保肝治疗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抑制肝纤维增生皆是肝病辅助的各个方面。实际上,“保肝药”的应用在许多情况下特异性和敏感性均缺乏,有的甚至是滥用,根本未能根据患者肝脏组织学病变或临床表现选药。其实,有的“保肝药”本身就对肝细胞有一定损害作用。因此,有人建议摒弃“保肝药”的提法,倡导临床用药应有的放矢。然而,无可否认,除病毒性肝炎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须要抗病毒治疗外,旨在保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各种治疗仍然是其它类型肝炎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相对明确保肝药物的种类和适应症,规范保肝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保肝药的种类及适应证

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大致可将保肝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1、维生素及促进代谢类药物

保肝机理: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活性。代表药物有代表药物有各种氨基酸制剂、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辅酶A、ATP、FDP、门冬氨酸钾镁等。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除维生素K外,一般不用。

临床应用于各种肝病所致的维生素缺乏、物质代谢低下、能量代谢低下、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

2、肝细胞膜保护剂

保肝机理:特异性地与肝细胞膜结合,起到稳定、保护、修复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协调磷脂和细胞膜功能、降低脂肪浸润、增强细胞膜的防御能力。代表药物是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

临床应用于以膜损害为主要损害的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炎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解毒保肝药物

保肝机理: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解毒功能;或者络合重金属,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物由尿排出,增强解毒功能。代表药物有肝泰乐(提供葡萄糖醛酸)、硫普罗宁(凯西来)(提供巯基)、青霉胺等。

临床分应用:(1)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2)用于食物或药物中毒。

4、抗氧化剂

保肝机理:(1)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保护肝细胞内线粒体内的含巯基酶类的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防御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2)加速酒精在体内的排泄,防止甘油三酯堆积,抑制过氧化物产生,促进坏死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3)促进重金属盐的排泄。代表药物有谷胱甘肽、硫普罗宁、Vit E。

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

5、抗炎类药物

保肝机理是通过各种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代表药物主要为甘草甜素制剂,如复方甘草酸胺(强力宁)、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复方甘草甜素(美能)、天晴甘美。

临床应用于各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引起肝脏损伤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但最终的肝脏炎症反应却是产生肝脏损害的共同通道,因此,在临床中,抗炎类保肝药物具有一定的地位。

6、利胆保肝药物

保肝机理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汁淤滞。代表药物有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熊去氧胆酸(优思弗)、茵栀黄(中药)等。

临床应用于治疗自体免疫性肝炎以及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各种胆汁瘀积症。

7、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

保肝机理是刺激正常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或促进肝细胞膜再生、促进肝脏代谢。代表药物有促肝细胞生长素、易善复、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临床应用于重症肝病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

8、降酶类保肝药

保肝机理是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四氯化碳及某些致癌物的解毒能力。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百赛诺)和双环醇片。因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作用不明显,有学者认为无保肝作用。因降低ALT作用肯定而对AST作用不明显,有认为降酶为中和血清中ALT,无保肝作用,不建议常规应用。

临床上基本少用。

9、改善肝脏微循环药物

保肝机理是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肝细胞血供,改善肝细胞营养,有利于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代表药物有前列腺素E1、中成药丹参等。

临床应用肝切除术后肝脏循环障碍、肝脏缺血在灌注损伤等所致肝功能不全及肝移植术后。

10、激素类保肝药

保肝机理是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利胆等综合作用。代表药物是地塞米松。

临床应用于FHF、肝内胆汁淤积、慢活肝、肉芽肿肝炎和肝紫癜病。

二、保肝药的应用范围

前述已经明确了各种保肝药的临床适应证,在此有必要归纳一下保肝药物的应用范围。综合各种文献和我们临床应用经验,我们认为,以下情况需使用保肝药物:

1、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明显,不需要抗病毒治疗者。

2、慢性病毒性肝炎,除抗病毒治疗外,以下情况的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保肝治疗。

肝损害明显,抗病毒治疗在短时间不能充分抑制病毒复制者;

抗病毒治疗时出现肝损加重者(如干扰素治疗后出现的肝损);

抗病毒治疗病毒复制指标转阴后但肝功能仍然不能恢复正常者;

病毒出现多重耐药,一时无合适抗病毒药物可用者;

肝损害较明显,但患者有自发清除病毒的情况,暂时不考虑抗病毒治疗者。

3、不明原因的肝损害,病因明确前无法针对病因治疗者。

4、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在祛除病因同时,肝功能损害明显而短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者。

5、自体免疫性肝病,肝损害明显,免疫调节治疗一时无法奏效者。

6、重症肝炎病情危重,或急性、慢性肝炎病情进展迅速,有肝衰竭倾向者(综合保肝治疗是要首先采取的最重要措施)。

7、遗传代谢性肝病,病因治疗困难,肝损害处于进展状态者

8、肝脏手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不全。

三、保肝药的合理应用

保肝药的合理应用,我们总结为三合理原则、三避免原则和去因原则。

(一)三合理原则

1、合理选药

正确认识保肝药的作用机理和特性,根据不同病因、病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2-3种即可。药物应用并非越多越好,保肝药物也需要肝脏代谢,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办稿效果,反而增加肝脏负担。

2、合理搭配

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合理搭配能更好地起到保肝作用。如甘草酸类制剂和抗氧化剂分别作用于炎症因子产生前、后的各阶段,两药配合使用一方面减少了炎症因子的继续产生,避免了肝损的继续加重;另一方面中和了已产生的炎症因子,减轻已造成的损害。抗炎药(甘草酸)与细胞膜保护剂联用可从不同环节起到保肝作用。以膜损害为主要损害的酒精肝比较适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3、合理取舍

任何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保肝药物也不例外。在使用保肝药物过程中,不能只看其治疗作用,同时要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正确评估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以决定其取舍。在病因治疗未达显效、肝脏炎症未完全控制之前,某些保肝药骤然停用易导致病情复发。如甘草酸制剂和降酶药等需要有一个逐渐减量、密切观察。甘草酸制剂还有加重水钠潴留的作用,应避免用于有肝硬化腹水的病例。激素类药物有抑制免疫、损害胃黏膜屏障等副作用及停药反跳,应注意合理配伍药物和逐渐减量等。

(二)三避免原则

1、避免重复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则属不当用药。如静滴甘利欣同时口服甘平、谷胱甘肽合用硫普罗宁等。

2、避免滥用

保肝药物遵循“成分不明的不用、疗效不明的不用、不良反应不清楚的不用”三不用原则。特别是中成药的使用。滥用保肝药会反而会加重肝脏损害、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干扰用药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避免过度

病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肝功能明显好转后,即应该及时停用保肝药,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医疗。任何保肝药的疗效都有限,不可过度依赖一种药物,不可过长时间使用保肝药。不过度看重肝功能“正常”:依赖降酶药物使转氨酶达到正常范围,给患者一种“治好”的假象,是非常不可取的。联苯双酯、五味子制剂等疗效尚有争议的药物,应谨慎使用,不应该作为常规用药。

(三)去因原则

任何保肝治疗与必须与病因治疗合理配合,才能可达到最理想的疗效。保肝为治标,去因为治本。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指慢性乙肝、丙肝),病毒为高复制状态,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对于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等)、药物性肝炎、理化中毒性肝炎患者,应首先戒酒、停用肝损药物、避免接触理化毒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节食、锻炼、减肥、调节脂肪代谢紊乱。自体免疫性肝炎要注意纠正免疫紊乱治疗。

急性乙型、丙型肝炎如果病情迁延,病毒复制指标和转氨酶居高不下,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感染中毒性肝炎应该将治疗原发细菌、真菌或病毒(非嗜肝病毒)感染作为重点。

不明原因的肝损害在保肝同时,要尽可能早日查明肝损原因,对因治疗。

值得在此强调一下的是白蛋白的使用在保肝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组织细胞的重要营养物质,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生物转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肝功能衰竭患者白蛋白合成功能减退,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补充白蛋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肝功能替代疗法,而且也是救助残存肝细胞、促进肝细胞自身修复和再生的重要治疗手段;作为生物转化的重要载体,白蛋白还有结合胆红素、转运某些药物、毒物的能力。因此,尽可能使肝功衰竭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是为患者恢复肝脏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保障。

--------------------------------

四 : 保肝药的种类与临床应用48

保肝药的种类与临床应用

张继红 邓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肝胆外科(广州,510070)

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受损害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增

强肝脏解毒功能,达到改善肝脏病理、改善肝脏功能的目的的药物,即通常所说的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药物。目前,保肝药种类繁多、用法不一、疗效难以评价。保肝治疗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抑制肝纤维增生皆是肝病辅助的各个方面。实际上,“保肝药”的应用在许多情况下特异性和敏感性均缺乏,有的甚至是滥用,根本未能根据患者肝脏组织学病变或临床表现选药。其实,有的“保肝药”本身就对肝细胞有一定损害作用。因此,有人建议摒弃“保肝药”的提法,倡导临床用药应有的放矢。然而,无可否认,除病毒性肝炎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须要抗病毒治疗外,旨在保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各种治疗仍然是其它类型肝炎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相对明确保肝药物的种类和适应症,规范保肝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保肝药的种类及适应证

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大致可将保肝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1、维生素及促进代谢类药物

保肝机理: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活

性。代表药物有代表药物有各种氨基酸制剂、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辅酶A、 ATP、 FDP 、门冬氨酸钾镁等。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除维生素K外,一般不用。

临床应用于各种肝病所致的维生素缺乏、物质代谢低下、能量代

谢低下、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

2、肝细胞膜保护剂

保肝机理:特异性地与肝细胞膜结合,起到稳定、保护、修复细

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协调磷脂和细胞膜功能、降低脂肪浸润、增强细胞膜的防御能力。代表药物是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

临床应用于以膜损害为主要损害的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

精性肝病、中毒性肝炎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解毒保肝药物

保肝机理: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解毒功能;或者络合重

金属,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物由尿排出,增强解毒功能。代表药物有肝泰乐(提供葡萄糖醛酸)、硫普罗宁(凯西来)(提供巯基)、青霉胺等。

临床分应用:(1)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

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2)用于食物或药物中毒。

4、抗氧化剂

保肝机理:(1)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保护肝细胞内线粒体内的含

巯基酶类的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防御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2)加速酒精在体内的排泄,防止甘油三酯堆积,抑制过氧化物产生,促进坏死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3)促进重金属盐的排泄。代表药物有谷胱甘肽、硫普罗宁、Vit E。

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

5、抗炎类药物

保肝机理是通过各种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代表药物主要为甘草甜素制剂,如复方甘草酸胺(强力宁)、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复方甘草甜素(美能)、天晴甘美。

临床应用于各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引起肝脏损伤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但最终的肝脏炎症反应却是产生肝脏损害的共同通道,因此,在临床中,抗炎类保肝药物具有一定的地位。

6、利胆保肝药物

保肝机理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汁淤滞。代表药物有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熊去氧胆酸(优思弗)、茵栀黄(中药)等。

临床应用于治疗自体免疫性肝炎以及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各种胆汁瘀积症。

7、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

保肝机理是刺激正常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或促进

肝细胞膜再生、促进肝脏代谢。代表药物有促肝细胞生长素、易善复、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临床应用于重症肝病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

8、降酶类保肝药

保肝机理是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四氯化碳及某些致癌物的解毒能力。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百赛诺)和双环醇片。因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作用不明显,有学者认为无保肝作用。因降低ALT作用肯定而对AST作用不明显,有认为降酶为中和血清中ALT,无保肝作用,不建议常规应用。

临床上基本少用。

9、改善肝脏微循环药物

保肝机理是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肝细胞血供,改善肝细胞营养,有利于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代表药物有前列腺素E1、中成药丹参等。

临床应用肝切除术后肝脏循环障碍、肝脏缺血在灌注损伤等所致肝功能不全及肝移植术后。

10、激素类保肝药

保肝机理是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利胆等综合作用。代表药物是地塞米松。

临床应用于FHF、肝内胆汁淤积、慢活肝、肉芽肿肝炎和肝紫癜病。

二、保肝药的应用范围

前述已经明确了各种保肝药的临床适应证,在此有必要归纳一下保肝药物的应用范围。综合各种文献和我们临床应用经验,我们认为,以下情况需使用保肝药物:

1、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明显,不需要抗病毒治疗者。

2、慢性病毒性肝炎,除抗病毒治疗外,以下情况的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保肝治疗。

肝损害明显,抗病毒治疗在短时间不能充分抑制病毒复制者; 抗病毒治疗时出现肝损加重者(如干扰素治疗后出现的肝损); 抗病毒治疗病毒复制指标转阴后但肝功能仍然不能恢复正常者; 病毒出现多重耐药,一时无合适抗病毒药物可用者;

肝损害较明显,但患者有自发清除病毒的情况,暂时不考虑抗病毒治疗者。

3、不明原因的肝损害,病因明确前无法针对病因治疗者。

4、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在祛除病因同时,肝功能损害明显而短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者。

5、自体免疫性肝病,肝损害明显,免疫调节治疗一时无法奏效者。

6、重症肝炎病情危重,或急性、慢性肝炎病情进展迅速,有肝衰竭倾向者(综合保肝治疗是要首先采取的最重要措施)。

7、遗传代谢性肝病,病因治疗困难,肝损害处于进展状态者

8、肝脏手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不全。

三、保肝药的合理应用

保肝药的种类与临床应用48_保肝药

保肝药的合理应用,我们总结为三合理原则、三避免原则和去因原则。

(一)三合理原则

1、合理选药

正确认识保肝药的作用机理和特性,根据不同病因、病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2-3种即可。药物应用并非越多越好,保肝药物也需要肝脏代谢,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办稿效果,反而增加肝脏负担。

2、合理搭配

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合理搭配能更好地起到保肝作用。如甘草酸类制剂和抗氧化剂分别作用于炎症因子产生前、后的各阶段,两药配合使用一方面减少了炎症因子的继续产生,避免了肝损的继续加重;另一方面中和了已产生的炎症因子,减轻已造成的损害。抗炎药(甘草酸)与细胞膜保护剂联用可从不同环节起到保肝作用。以膜损害为主要损害的酒精肝比较适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3、合理取舍

任何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保肝药物也不例外。在使用保肝药物过程中,不能只看其治疗作用,同时要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正确评估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以决定其取舍。在病因治疗未达显效、肝脏炎症未完全控制之前,某些保肝药骤然停用易导致病情复发。如甘草酸制剂和降酶药等需要有一个逐渐减量、密切观察。甘草酸制剂还有加重水钠潴留的作用,应避免用于有肝硬化腹水的病例。激素类药物有抑制免疫、损害胃黏膜屏障等副作用及停药反跳,应注意合理配伍

药物和逐渐减量等。

(二)三避免原则

1、避免重复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则属不当用药。如静滴甘利欣同时口服甘平、谷胱甘肽合用硫普罗宁等。

2、避免滥用

保肝药物遵循“成分不明的不用、疗效不明的不用、不良反应不清楚的不用”三不用原则。特别是中成药的使用。滥用保肝药会反而会加重肝脏损害、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干扰用药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避免过度

病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肝功能明显好转后,即应该及时停用保肝药,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医疗。任何保肝药的疗效都有限,不可过度依赖一种药物,不可过长时间使用保肝药。不过度看重肝功能“正常”:依赖降酶药物使转氨酶达到正常范围,给患者一种“治好”的假象,是非常不可取的。联苯双酯、五味子制剂等疗效尚有争议的药物,应谨慎使用,不应该作为常规用药。

(三)去因原则

任何保肝治疗与必须与病因治疗合理配合,才能可达到最理想的疗效。保肝为治标,去因为治本。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指慢性乙肝、丙肝),病毒为高复制状态,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对于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等)、药物性肝炎、理化中毒性肝炎患者,应首先戒酒、停用肝损药物、避免接触理化毒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节食、锻炼、减肥、调节脂肪代谢紊乱。自体免疫性肝炎要注意纠正免疫紊乱治疗。

急性乙型、丙型肝炎如果病情迁延,病毒复制指标和转氨酶居高不下,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感染中毒性肝炎应该将治疗原发细菌、真菌或病毒(非嗜肝病毒)感染作为重点。

不明原因的肝损害在保肝同时,要尽可能早日查明肝损原因,对因治疗。

值得在此强调一下的是白蛋白的使用在保肝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组织细胞的重要营养物质,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生物转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肝功能衰竭患者白蛋白合成功能减退, 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补充白蛋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肝功能替代疗法, 而且也是救助残存肝细胞、促进肝细胞自身修复和再生的重要治疗手段;作为生物转化的重要载体,白蛋白还有结合胆红素、转运某些药物、毒物的能力。因此,尽可能使肝功衰竭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是为患者恢复肝脏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张继红,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五 : 保肝药的种类与临床应用

保肝药的种类与临床应用

张继红 邓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肝胆外科(广州,510070)

保肝药是指能够改善受损害的肝细胞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达到改善肝脏病理、改善肝脏功能的目的的药物,即通常所说的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药物。目前,保肝药种类繁多、用法不一、疗效难以评价。保肝治疗实质上是1种综合治疗,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高胆红素血症、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抑制肝纤维增生皆是肝病辅助的各个方面。实际上,“保肝药”的应用在许多情况下特异性和敏感性均缺乏,有的甚至是滥用,根本未能根据患者肝脏组织学病变或临床表现选药。其实,有的“保肝药”本身就对肝细胞有一定损害作用。因此,有人建议摒弃“保肝药”的提法,倡导临床用药应有的放矢。然而,无可否认,除病毒性肝炎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须要抗病毒治疗外,旨在保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各种治疗仍然是其它类型肝炎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相对明确保肝药物的种类和适应症,规范保肝药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保肝药的种类及适应证

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大致可将保肝药物分为以下几类:

1、维生素及促进代谢类药物

保肝机理: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活性。代表药物有代表药物有各种氨基酸制剂、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辅酶A、ATP、 FDP、门冬氨酸钾镁等。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除维生素K外,一般不用。

临床应用于各种肝病所致的维生素缺乏、物质代谢低下、能量代谢低下、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

2、肝细胞膜保护剂

保肝机理:特异性地与肝细胞膜结合,起到稳定、保护、修复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协调磷脂和细胞膜功能、降低脂肪浸润、增强细胞膜的防御能力。代表药物是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

临床应用于以膜损害为主要损害的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炎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解毒保肝药物

保肝机理: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解毒功能;或者络合重金属,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物由尿排出,增强解毒功能。代表药物有肝泰乐(提供葡萄糖醛酸)、硫普罗宁(凯西来)(提供巯基)、青霉胺等。

临床分应用:(1)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2)用于食物或药物中毒。

4、抗氧化剂

保肝机理:(1)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保护肝细胞内线粒体内的含巯基酶类的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防御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2)加速酒精在体内的排泄,防止甘油三酯堆积,抑制过氧化物产生,促进坏死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3)促进重金属盐的排泄。代表药物有谷胱甘肽、硫普罗宁、Vit E。

临床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和重金属中毒性肝损伤。

5、抗炎类药物

保肝机理是通过各种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代表药物主要为甘草甜素制剂,如复方甘草酸胺(强力宁)、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复方甘草甜素(美能)、天晴甘美。

临床应用于各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引起肝脏损伤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但最终的肝脏炎症反应却是产生肝脏损害的共同通道,因此,在临床中,抗炎类保肝药物具有一定的地位。

6、利胆保肝药物

保肝机理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胆汁淤滞。代表药物有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熊去氧胆酸(优思弗)、茵栀黄(中药)等。

临床应用于治疗自体免疫性肝炎以及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等各种胆汁瘀积症。

7、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

保肝机理是刺激正常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或促进肝细胞膜再生、促进肝脏代谢。代表药物有促肝细胞生长素、易善复、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临床应用于重症肝病及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

8、降酶类保肝药

保肝机理是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四氯化碳及某些致癌物的解毒能力。代表药物有联苯双酯(百赛诺)和双环醇片。因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作用不明显,有学者认为无保肝作用。因降低ALT作用肯定而对AST作用不明显,有认为降酶为中和血清中ALT,无保肝作用,不建议常规应用。

临床上基本少用。

9、改善肝脏微循环药物

保肝机理是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肝细胞血供,改善肝细胞营养,有利于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代表药物有前列腺素E1、中成药丹参等。

临床应用肝切除术后肝脏循环障碍、肝脏缺血在灌注损伤等所致肝功能不全及肝移植术后。

10、激素类保肝药

保肝机理是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利胆等综合作用。代表药物是地塞米松。

临床应用于FHF、肝内胆汁淤积、慢活肝、肉芽肿肝炎和肝紫癜病。

二、保肝药的应用范围

前述已经明确了各种保肝药的临床适应证,在此有必要归纳一下保肝药物的应用范围。综合各种文献和我们临床应用经验,我们认为,以下情况需使用保肝药物:

1、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明显,不需要抗病毒治疗者。

2、慢性病毒性肝炎,除抗病毒治疗外,以下情况的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保肝治疗。

肝损害明显,抗病毒治疗在短时间不能充分抑制病毒复制者;

抗病毒治疗时出现肝损加重者(如干扰素治疗后出现的肝损);

抗病毒治疗病毒复制指标转阴后但肝功能仍然不能恢复正常者;

病毒出现多重耐药,一时无合适抗病毒药物可用者;

肝损害较明显,但患者有自发清除病毒的情况,暂时不考虑抗病毒治疗者。

3、不明原因的肝损害,病因明确前无法针对病因治疗者。

4、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在祛除病因同时,肝功能损害明显而短时间不能恢复正常者。

5、自体免疫性肝病,肝损害明显,免疫调节治疗一时无法奏效者。

6、重症肝炎病情危重,或急性、慢性肝炎病情进展迅速,有肝衰竭倾向者(综合保肝治疗是要首先采取的最重要措施)。

7、遗传代谢性肝病,病因治疗困难,肝损害处于进展状态者

8、肝脏手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不全。

三、保肝药的合理应用

保肝药的合理应用,我们总结为三合理原则、三避免原则和去因原则。

(一)三合理原则

1、合理选药

正确认识保肝药的作用机理和特性,根据不同病因、病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2-三种就可以。药物应用并非越多越好,保肝药物也需要肝脏代谢,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办稿效果,反而增加肝脏负担。

2、合理搭配

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合理搭配能更好地起到保肝作用。如甘草酸类制剂和抗氧化剂分别作用于炎症因子产生前、后的各阶段,两药配合使用一方面减少了炎症因子的继续产生,避免了肝损的继续加重;另一方面中和了已产生的炎症因子,减轻已造成的损害。抗炎药(甘草酸)与细胞膜保护剂联用可从不同环节起到保肝作用。以膜损害为主要损害的酒精肝比较适合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3、合理取舍

任何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保肝药物也不例外。在使用保肝药物过程中,不能只看其治疗作用,同时要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正确评估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以决定其取舍。在病因治疗未达显效、肝脏炎症未完全控制之前,某些保肝药骤然停用易导致病情复发。如甘草酸制剂和降酶药等需要有1个逐渐减量、密切观察甘草酸制剂还有加重水钠潴留的作用,应避免用于有肝硬化腹水的病例。激素类药物有抑制免疫、损害胃黏膜屏障等副作用及停药反跳,应注意合理配伍药物和逐渐减量等。

(二)三避免原则

1、避免重复

重复使用同类药物则属不当用药。如静滴甘利欣同时口服甘平、谷胱甘肽合用硫普罗宁等。

2、避免滥用

保肝药物遵循“成分不明的不用、疗效不明的不用、不良反应不清楚的不用”三不用原则。特别是中成药的使用。滥用保肝药会反而会加重肝脏损害、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干扰用药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避免过度

病因治疗收到明显效果,肝功能明显好转后,即应该及时停用保肝药,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医疗。任何保肝药的疗效都有限,不可过度依赖1种药物,不可过长时间使用保肝药。不过度看重肝功能“正常”:依赖降酶药物使转氨酶达到正常范围,给患者1种“治好”的假象,是非常不可取的。联苯双酯、五味子制剂等疗效尚有争议的药物,应谨慎使用,不应该作为常规用药。

(三)去因原则

任何保肝治疗与必须与病因治疗合理配合,才能可达到最理想的疗效。保肝为治标,去因为治本。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指慢性乙肝、丙肝),病毒为高复制状态,应该及时抗病毒治疗。

对于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等)、药物性肝炎、理化中毒性肝炎患者,应首先戒酒、停用肝损药物、避免接触理化毒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节食、锻炼、减肥、调节脂肪代谢紊乱。自体免疫性肝炎要注意纠正免疫紊乱治疗。

急性乙型、丙型肝炎如果病情迁延,病毒复制指标和转氨酶居高不下,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感染中毒性肝炎应该将治疗原发细菌、真菌或病毒(非嗜肝病毒)感染作为重点。

不明原因的肝损害在保肝同时,要尽可能早日查明肝损原因,对因治疗。

值得在此强调一下的是白蛋白的使用在保肝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组织细胞的重要营养物质,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生物转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肝功能衰竭患者白蛋白合成功能减退,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补充白蛋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不仅是非常重要的肝功能替代疗法,而且也是救助残存肝细胞、促进肝细胞自身修复和再生的重要治疗手段;作为生物转化的重要载体,白蛋白还有结合胆红素、转运某些药物、毒物的能力。因此,尽可能使肝功衰竭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是为患者恢复肝脏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单介绍:张继红,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肝胆外科主任医师。手机:13802548930。邮箱地址:zhjihong@126.com

--------------------------------

保肝降酶药物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保肝

1.基础代谢类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及辅酶类。

  主要是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泛酸钙)、维生素E。维生素C具有可逆的还原性,在体内形成单独的还原系统,起到递氢作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减轻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肝糖原合成。复合维生素B是糖代谢、组织呼吸,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所需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E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

  酶和辅酶类药物是生物的催化剂,纠正人体的功能失调,恢复机体的正常代谢。辅酶A(COA)、为体内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对糖、脂肪、蛋白代谢有重要的作用。三磷酸腺甘(ATP)是含有高能磷酸键的物质,是体内器官活动的信使或递质,能供给机体生理生化反应所需要的能量。肌苷进入细胞后转变为肌苷酸,进而变为三磷酸腺苷参与细胞代谢。在肝细胞受到损伤时不论是在维持自身功能方面还是在其自身修复方面都需要维生素和辅酶类的参与。

2.肝细胞膜保护剂: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细胞在受到致病因子攻击时,膜的稳定性受到破坏,最终导致肝细胞破裂坏死。多烯磷脂酰胆碱在化学结构上与重要的内源性磷脂一致,它们主要进入肝细胞,并以完整的分子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补充外源性磷脂成分,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对肝细胞的再生和重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口服胶囊(228mg/粒):开始时3次/日,两粒/次,每日服用量最大不能超过6粒胶囊。一段时间后,剂量可减至每日三次,每次一粒维持剂量。针剂:

每安瓿5ml含必需磷脂(天然胆碱磷酸二甘油酯,含多量不饱合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70%,亚麻酸和油酸)250mg,苯甲醇(用作保护剂)45mg。成人和青少年一般每日缓慢静注1~2安瓿,严重病例每日注射2~4安瓿,用葡萄糖溶液作稀释剂(1:1)。因为含有苯甲醇,故新生儿和妊娠前三个月孕妇禁用,大剂量口服可导致腹泻,极少数有过敏反应。8

G* }/ V2 g5 t3j& m. K!

~3.解毒保肝药物: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谷胱甘肽(古拉定、阿拓莫兰)、硫普罗宁(凯西莱)等。

  此类护肝药物可以为肝脏提供巯基或葡萄糖醛酸,增强肝脏的氧化、还原、水解、合成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变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并通过尿和胆汁排泄出体外,从而减轻有害因素对肝脏的持续损害。

  肝泰乐进入体内在酶的催化下变成葡萄糖醛酸,与肝内或肠内含有羟基、羧基和氨基的有毒物质及药物结合而排出,又能降低肝淀粉酶的活性,阻止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增加。口服:每次0.1~0.2g,3次/日。

  还原型谷光苷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结构中含有活性的-HS基团,在体内γ-谷氨酰循环中提供谷氨酰基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膜的完整性,肝细胞受损时为谷光苷肽过氧化酶提供还原剂,从而抑制或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静脉注射:将之溶解于注射用水后,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或加入少于20ml的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

。每天一次,1.2g/次。肝脏疾病一般30天为一疗程。该药即使大剂量、长期使用亦很少有不良反应。罕见突发性皮疹。本品不得与维生素B12、甲萘醌、泛酸钙、乳清酸、抗组胺制剂、磺胺药及四环素等混合使用。化疗时,本品的用量不适合超过35mg/mg顺氯铵铂,以免影响化疗效果。

  硫普罗宁(凯西莱)结构中的游离巯基具有还原性,有对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参与三羧循环中糖代谢和脂肪酸氧化,促进乙醇和乙醛的排泄和降解,抑制甘油三脂在肝脏的蓄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效果。口服:一次1~2片(100~200mg),一日3次,疗程2~3月。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偶有发生,味觉异常罕见。有上述情况时减量或暂时停服可以恢复。

  2)过敏反应:偶有瘙痒、皮疹、皮肤发红等情况,出现时应停服本品。

  3)长期、大量服用罕见蛋白尿或肾病综合症,应减量或停服。

  4)其它:罕见胰岛素性自体免疫综合症,疲劳感和肢体麻木应停服。

  “是药三分毒”,在使用抗炎护肝药物的时候,尤其要注意。

抗炎护肝药物:甘草甜素制剂

  该药在化学结构上与醛固酮的类固醇环相似,可阻碍可的松与醛固酮的灭活,有激素样作用,但无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以减轻肝脏的非特异性炎症。其护肝的作用机制包括:①肾上腺皮皮质激素样作用,②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氨,③抑制细胞膜磷酸酶A2和前列腺素E2的产生。④促进胆色素的代谢,减少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释放,⑤抑制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和形成。

  复方甘草酸单铵(强力宁),

静脉滴注:每次40~8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滴注,每日1次。应注意:①个别患者偶尔出现胸闷、口渴、低血钾或血压升高,一般停药后即消失。

②长期应用,应监测血钾,血压等变化。

 复方甘草酸二铵(甘利欣):静脉注射:一次150mg(3支),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次。口服:一次150mg(3粒),一日3次。因有类固醇样作用,可以引起水钠渚留,所以有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衰、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压、血清钾、钠浓度,如出现高血压、血钠潴留、低血钾等情况应停药或适当减量。孕妇不适合使用。

  复方甘草酸苷(美能):为复方制剂,每片含甘草酸苷25mg(临床上用此标明剂量),甘草酸单铵盐

35mg,甘氨酸25mg,蛋氨酸 25mg。成人通常2~3片/次,小儿 1片/次, 3次/日

饭后服。注射:每瓶(20ml)含甘草酸苷40mg、甘氨酸400mg、盐酸半胱氨酸20mg,成人通常1次/日,1次

2~3瓶静脉注射或者静脉点滴。有类固醇作用,引起水钠贮留和低钾。

类似的还有:天晴甘美,通用名: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本品是1种肝细胞保护剂,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药效试验表明,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防治作用,能阻止动物血清转氨酶升高,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对四氯化碳引起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治疗效果,改善CCl4引起慢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降低NO水平,减轻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对Gal/FCA诱发小鼠免疫性肝损害也有保护作用,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血浆NO水平,减轻肝组织损害,提高小鼠存活率。作用与用途:具有更强的抗炎、抗氧化、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抗肝脏毒物、稳定细胞膜等多重药理作用,肝脏是异甘草酸镁的特异性靶器官。临床疗上,异甘草酸镁降ALT速度快,且安全性好,未发现以往甘草酸制剂常见的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对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改善肝功能异常有很好效果。常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改善肝功能异常。

5.利胆护肝药物:腺甘蛋氨酸(思美泰)、熊去氧胆酸

  腺甘蛋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的前体参与体内的重要的生化反应,通过使细胞膜磷脂甲基化功能的增强,活化了细胞膜磷脂的生物转移反应,恢复了胞质膜动力学特征和胞质膜的流动性,使Na+/K+-ATP酶泵功能的恢复,对于肝细胞摄入和分泌胆盐起着重要作用。初始治疗:每日500~1000mg,肌肉或静脉注射,共2~4周。维持治疗:每日1~2次,每次口服1片。思美泰有引起患者外周血管硬化的副作用,

用冷、热敷等相应的处理可以减轻,禁忌症:对本药过敏者。

  熊去氧胆酸是正常胆汁成份的异构体,它可以增加胆汁的分泌,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脂肪肝的形成,松驰Oddi括约肌,促进胆汁排出。成人口服:每日8~10mg/kg,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严重肝功能不全和完全性胆道阻塞时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避孕药可增加胆汁饱和度,用本品治疗时应尽量采取其他节育措施以免影响疗效。

6.生物制剂:促肝细胞生长素

  是从新鲜乳猪肝脏中提取纯化制备而成的小分子多肽类活性物质,具备以下生物效应::①能明显刺激新生肝细胞的DNA合成,促进损伤的肝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恢复,促进肝细胞再生。②改善肝脏枯否细胞的吞噬功能,防止来自肠道的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和Na+,K+-ATP酶活性抑制因子活性,促进肝坏死后的修复。③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④对D-氨基半乳糖诱致的肝衰竭有明显的提高存活力的作用。静脉滴注:80~200mg/次,每日一次。

.降酶药物:五味子(联苯双酯)

  是合成五味子丙素时的中间体,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有明显诱导作用,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脏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并降低四氯化碳代谢过程中还原型辅酶Ⅱ及氧的消耗,从而保护肝细胞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滴丸剂的生物利用度为片剂的1.25~2.37倍。口服:滴丸剂,5粒/次,每日3次,必要时6~10粒/次,每日3次,ALT正常后改为5粒/次,每日3次,连服3月。少数病人用药过程中ALT可回升,加大剂量可使之降低。停药后部分患者ALT反跳,但继续服药仍有效。因此,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应逐渐减量停药,合用肌苷可减少本品的降酶反跳现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中药制剂:水飞蓟素(水林佳、利肝隆、保肝宁)、齐墩果酸(肝舒片)、茵栀黄制剂

  中药对肝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其有效提取物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水飞蓟素(水林佳、利肝隆、保肝宁)是从菊科植物水飞蓟果实中提取的1种总黄酮,由三种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水飞蓟宾、水飞蓟宁、水飞蓟丁组成,是目前公认的具有保肝作用的天然活性成分,其主要的作用机理是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对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代谢性脂肪肝有治疗效果。齐墩果酸(肝舒片):是从青叶胆、女贞子中提取,具有保肝降酶纠正蛋白异常代谢作用。口服:2片(40mg)/次,3次/日。茵栀黄制剂:为茵陈、栀子、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注射液,一次10~20毫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500毫升稀释后滴注。肌肉注射,一日2~4毫升。颗粒剂,一次2袋,一日3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静脉滴注,极个别病例对该药有过敏反应。


本文标题:药品临床用途分类-水疗法:水疗法-简介,水疗法-临床分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066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