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201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1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 The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was divided, one half jointly to Bruce A. Beutler and Jules A. Hoffmann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and the other half to Ralph M. Steinman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dendritic cell and its role in adaptive immunity".
一半奖金授予Bruce A. Beutler 和 Jules A. Hoffmann,以 表彰他们在先天免疫激活的研究中的发现;
布鲁斯·巴特勒(Bruce A. Beutler)于1957年出生于美国芝加 哥。他于1981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医 学博士学位(MD),之后在纽约的洛 克菲勒大学和达拉斯的德克萨斯大学 从事科学工作,并发现了LPS(细菌 脂多糖)受体。从2000年开始,他成 为美国La Jolla市斯科利普斯研究院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遗传与免疫学教授。
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于1941年生于卢森堡 Echternach。他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 学学习,并于1969年获得博士学位。 在德国马尔堡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之 后,他回到斯特拉斯堡,从1974年到 2009年间担任一个研究实验室的负责 人。他还担任过斯特拉斯堡分子细胞 生物学研究所的主任,并在20072008年间担任法国科学院院长。
另一半授予Ralph M. Steinman,以表彰他对获得性免疫中树 突细胞及其功能的发现。
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 Steinman)【已故】于1943年出 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后在麦吉尔大学学习生物学和化学。之后, 他在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医学院学习医学,并于1968年获得医学博士 学位(MD)。他于1970年被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接纳,从1988年起成 为免疫学教授。他同时也是该校免疫学与免疫性疾病中心主任。 拉尔夫·斯坦曼教授已于2011年9月30日去世,享年68岁。 经过特别会议,诺贝尔奖委员会确定Steinman博士获奖保留, 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一次获奖人逝世无法领奖的情况。诺贝尔奖 章程明确说明不得提名已逝者,但也说明在获奖和颁奖之间过世的 人应该保留奖项。这次虽然决定获奖人时Steinman博士已逝世,但 基于委员会决定获奖人时还未得知死讯,所以特例保留。
免疫系统的这 两道防御战线能很 好地保护我们免受 感染的侵袭,但也 带来了风险。如果 激活这两道防线的 阈值过低,或体内 的一些内源性分子 也能激活这个系统 的话,就会引发炎 症性疾病。
从基础研究到医学应用
? 2011年诺贝尔奖所授予的科学发现使我们 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与调节有了崭新的理解。 它们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中的方法上 的革新成为可能,例如传染病疫苗的改良、 尝试激活免疫系统以攻击肿瘤等。这些发 现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免疫系统也可 以攻击我们自身的组织,
为炎症疾病的新 治疗手段提供了研究线索。
二 :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人首次获奖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傍晚消息,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宣布,其奖金的一半授予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大村智(Satoshiōmura),以表彰他们在创新蛔虫疗法方面的贡献;另一半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在治疗疟疾方面的贡献。(www.61k.com]
IT之家配图
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寄生虫感染的问题在世界最贫困人群中尤其突出,已经成为提升人类福祉与健康水平的一大障碍。201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发展的新疗法革新了我们对于一些最具破坏性寄生虫感染病的治疗手段。
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一种新药阿维菌素(Avermectin),这种药物的衍生品已经极大地帮助降低了盘尾丝虫病以及淋巴丝虫病的发生率,并且已经显示出对其他类型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性。屠呦呦制成了青蒿素,这种药物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这两项新发现赋予人类对抗这些疾病的新的强大工具,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从中受益。这些工作为改善人类健康,减少患者病痛所带来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
寄生虫感染引发的严重疾病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生物世界,其中不仅生活着我们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还有其他诸多生命形式,其中的一些对于人类健康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很多寄生虫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据估计,全世界有1/3的人或多或少遭受过寄生虫感染问题,其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以及中南美洲情况尤为严重。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是两种由寄生虫感染导致的严重疾病。盘尾丝虫病也被称作“河盲”,患者将出现持续的角膜炎症并最终导致失明。淋巴丝虫病感染超过1亿人,患者将出现全身肿胀症状。其引发的临床症状令人难堪且会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如象皮病和阴囊淋巴积液病等。
疟疾几乎伴随着整个人类历史。这是一种主要经由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严重疾病,病原体将侵袭血红细胞,引发患者发热等临床针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大脑损伤甚至死亡。全世界有超过34亿人正面临疟疾感染的风险,每年有超过45万人被疟疾夺走生命,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儿童。
从细菌、植物到创新的抗寄生虫感染疗法
在经历了数十年抗寄生虫疗法研究方面的停滞不前之后,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的研究工作极大的改变了这种状况。
大村智是日本微生物学家,天然成分提取专家,其研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一种名为链霉菌的细菌上。这种细菌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其能够产生一系列抗菌物质,其中包括赛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发现的链霉素,后者还因这项成就而被授予了1952年度的诺贝尔奖。
凭借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方法,大村智成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新的链霉菌菌株,并成功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从数千份细菌样品中,大村智选出了50份最具潜力的样品并对其对抗有害微生物的能力进行测试。
威廉·坎贝尔是一名美国的寄生虫生物学专家,他从大村智那里获得了链霉菌菌株样品并着手测试其有效性。坎贝尔的工作证明其中一份样品中的一种特定成分对于抗击家养和农场动物感染寄生虫尤其有效。这种生物活性剂成分在经过提纯之后被命名为阿维菌素(Avermectin),后来又经过化学加工,成为效果更佳的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此后伊维菌素进行了人体感染寄生虫治疗的临床实验,并显示了对寄生虫幼虫的有效杀灭性。坎贝尔与大村智的工作共同导致了一类对于寄生虫感染高度有效的新药的出现。
疟疾的治疗传统上使用的是氯喹或奎宁类药物,但其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到了1960年代末,国际上根除疟疾疾病的努力宣告失败,这种疾病的发病呈现上升势头。此时,中国医学家屠呦呦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传统的中草药研究并逐渐发展出全新的疟疾疗法。通过大规模筛查,屠呦呦的团队注意到一种植物黄花蒿中的提取物可能具有药用潜力。然而这种物质的药效不稳定,于是屠呦呦再次查阅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并找到了灵感,最终引导她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出关键的活性成分。屠呦呦首次证明这种被称作青蒿素(Artemisinin)的物质对于动物或人体疟疾感染均具有高度有效性。青蒿素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抗疟疾药物,其能够在疟原虫发育早期便迅速予以杀灭,这也解释了这种药物对于严重疟疾感染前所未有的有效性。
阿维菌素,青蒿素与人类健康福祉
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寄生虫病的治疗手段。今天,阿维菌素衍生的药物伊维菌素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伊维菌素对于多种寄生虫病均显示良好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并免费向全球供应。伊维菌素对于改善全世界各地感染了盘尾丝虫病以及淋巴丝虫病的数百万患者的健康福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改善全世界最贫困人群健康方面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由于这种药物的高度有效性,相关感染疾病正处于被彻底根除的边缘,而这将标志着人类医学历史上的重大胜利。每年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疟疾,而青蒿素已经在全球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在联合疗法中应用青蒿素后,总体上它将疟疾的死亡率降低超过20%,而在儿童身上,这一数据则是30%。仅在非洲一地,这就意味着每年挽救超过10万人的生命。
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已经彻底改变了遭受严重寄生虫感染的患者们的命运。坎贝尔、大村智和屠呦呦的工作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对于这类疾病治疗的手段。他们的发现所具有的全球影响,以及为整个人类健康带来的利益无法估量。
三 : 98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剖析与启示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剖析与启示
张嘉昕
2010年10月5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试管婴儿技术又称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IVF),是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 控制性超排卵→监测卵泡→取卵→取精→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后补充黄体酮→胚胎移植后第14天验晨尿确定是否妊娠→妊娠后14天,B超检查胎儿数及胚胎着床部位 等步骤。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在接下来的数年中,爱德华兹和他的同事们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技术,并向全世界推广。目前,全球已有大约400万人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通过自然方式生育了下一代。
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各自代表其不同阶段的试管婴儿技术水平: 第一代:1978年英国专家steptoe和爱德华兹定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被称为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 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解决的是因女性因素引致的不孕
第二代:1992年由比利时Palermo医师及刘家恩博士等首次在人体成功应用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使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国内医学界将ICSI称为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ICSI不仅提高了成功率,而且使试管婴儿技术适应症大为扩大,适于男性和女性不孕不育症。第二代技术发明后,世界各地诞生的试管婴儿迅速增长,每年美国出生的试管婴儿有5万名。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 解决因男性因素引致的不育问题; 第三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在人工助孕与显微操作的基础上,胚胎着床前遗传病诊断(PGD)开始发展并用于临床,使不孕不育夫妇不仅能喜得贵子,而且能优生优育。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所取得的突破是革命性的,它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帮助人类选择生育最健康的后代,为有遗传病的未来父母提供生育健康孩子的机会。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说,爱德华兹创立的体外受精技术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即通过体外受精治疗多种不育症。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克里斯特·赫格说,全世界大约有10%的夫妇遭受不育症的折磨,不育给这些家庭带来了痛苦和创伤。单纯药物治疗对众多不育症的疗效非常有限,但这一切都随着体外受精技术的产生而得到解决。体外受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大约20%到30%的体外受精卵最终可以发育为胎儿。跟踪研究表明,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的孩子在健康方面和自然受孕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现年85岁的爱德华兹的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开创性的工作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技术成熟于70年代,现在已被广泛应用;这项成果对克隆动物、干细胞研究、人造生命以及转化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称,“这是项影响历史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这项成果其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均非常深远。”
将历届诺贝尔奖的成果总结、归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诺贝尔奖的主要价值标准包括:
(1)改变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开创性研究;
(2)对变革人类思维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学界内部引领了大量后续研究的首次发现,如RNA干扰等;
(3)为科学研究本身提供了广泛应用的技术,比如PCR技术、膜片钳技术等;
(4)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为人类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研究。
从对科学研究的贡献来说,体外受精通常是转基因、基因打靶、遗传修饰动物制备、胚胎工程等研究中的必需环节,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从社会伦理和为人类福祉的贡献来看,试管婴儿技术毫无疑问解决了数百万家庭因为不孕不育而丧失了生育权利的重大问题,不单为每一个家庭带来了天伦之乐与美满的生活,更为人类的未来,基因的延续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试想,如果在若干年后,不孕不育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与延续的重大障碍时,爱德华兹的试管婴儿技术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诺贝尔奖的主要价值标准来判断的话,爱德华兹的试管婴儿技术完全符合诺贝尔奖的价值评价标准,可以说,爱德华兹的获奖当之无愧。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有个孩子”,“没有什么比孩子更特别”。这是英国生理学家、剑桥大学名誉教授201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兹的名言。,也许也是他进入生物生殖研究领域并且着手研究试管婴儿技术的初衷。
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决定研究人类卵子的体外受精,寻找治疗不育症的方法。他获得一系列重要的基础发现,包括人类卵子怎样发育成熟,激素怎样调节卵子成熟过程,卵子何时容易受精,精子在怎样的条件下“激活”、具备使卵子受精的能力。1968年,爱德华兹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人类卵子的体外受精。
但在体外发育成熟的卵子受精后,只分裂一次就停止了发育。爱德华兹想到,如果使用已经在体内发育成熟、即将进入排卵过程的卵子,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但如何在恰当的时机安全有效地从人体内提取卵子,是一个棘手的技术难题。这时,爱德华兹读到了妇科专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的一篇文章,发现一种称为腹腔镜的新技术或许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爱德华兹联系了斯特普托,两人开始了后来闻名世界的合作。他们用激素刺激不育女性的卵巢,提取出处于合适发育阶段的卵子,成功进行体外受精,并使受精卵突破了1次分裂的局限,发育成8个细胞的早期胚胎。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首先,因为研究方向的特殊性与针对性,研究对象非常难找,并没有多少患者愿意为他们的实验甘愿冒如此大的风险。终于,1976年,一对经历9年努力仍未能生育的英国夫妇——莱斯莉·布朗和约翰·布朗找到了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以寻求帮助。诊断发现,莱斯莉输卵管堵塞导致不孕。
然而,问题接踵而来,因为牵涉到人类生殖的课题实在太敏感了,因此爱德华兹刚起步就成了众矢之的, 至于体外受精,有的人压根不认为他能成功,有的人则认为这种研究压根就不该进行。1971年在美国华盛顿,诺贝尔奖得主,DNA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詹姆斯·沃森就当面严苛地对爱德华兹说:“要继续你的工作,你就得在必要时杀婴。错误是无可避免的。” 他们顶住批评咬牙研究 ,却又有新的问题迎面而来。
1971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就出于伦理上的考虑拒绝给爱德华兹和史帝杜尔研究资金支持。爱德华兹只好四处筹钱,比如申请福特基金会关于避孕研究的经费。
在顶住巨大的舆论道德与无数次实验失败的压力后,他们所有的这些努力在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诞下耀眼的成果:一个体重2700克的健康女婴,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
在爱德华兹与他的合作者帕特里克·斯特普托以及众多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现在,体外受精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手术创伤更小,成功率更高,迄今通过该法诞生的婴儿已有400万,而且长期跟踪研究表明,试管婴儿和正常怀孕出生的孩子一样健康。不计其数的家庭因为这项技术重又燃起希望。
在爱德华兹终于在有生之年因为自己最伟大也最受争议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同时,不仅仅通过这项技术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他也在向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家与人们昭示着,没有任何研究比那些改善人类未来的科学研究更有意义。正如作为现代进化论创建者之一的朱利安?赫胥黎所说的那样,“我们最基本的伦理准则应该是竭尽所能改善人类的未来。所有其他的伦理标准都能够从这条底线推演而得。”也许在若干年后,当人们回忆起他的科学贡献时,会把他与哥白尼等冲破当时社会束缚,追求真理的伟大科学家们相提并论。
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自始至终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理想,不被一时世俗的观点所束缚,始终相信科技的发展必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收益和福音,永远保持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和全人类幸福做出卓越贡献的决心与意念,拥有超前的思想和觉悟,不畏困难,勇于、善于于解决问题。终有一天,会云开日现!
四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概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每年10月颁布获奖人,颁奖仪式于12月10日举行,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是为了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有重要的发明的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_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概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_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评选过程
初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评选是由卡罗琳医学院的教员完成的,后来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相关章程,评选由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负责,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
[www.61k.com]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任命1个工作委员会——诺贝尔委员会负责前期工作,邀请生理医学领域的代表提名候选人,提名截至日期为每年2月1日,诺贝尔委员会对提名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候选人提交给诺贝尔大会。
诺贝尔大会最终决定得主,并对外公布(一般在每年10月份),每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_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年得主
190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利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1902年Ronald Ross(英国)关于疟疾的研究1903年Niels Ryberg Finsen(丹麦)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1904年巴甫洛夫(俄国)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1905年R.柯赫(德国)关于结核方面的研究和发现1906年C.高尔基(意大利)191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10年艾布瑞契·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德国)关于细胞化学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研究1911年Allvar Gullstrand(瑞典)关于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1912年Alexis Carrel(法国)关于血管缝合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1913年Charles Robert Richet(法国)关于过敏反应的研究1914年Robert Bárány(奥地利)关于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1915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1916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1917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1919年朱勒·博尔德(比利时)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192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20年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制1921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1922年◆Archibald Vivian Hill(英国)193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30年Karl Landsteiner(奥地利)发现人类血型1931年Otto Heinrich Warburg(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英国)194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40年未颁奖,奖金中的三分之一划拨到主基金,195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50年Edward Calvin Kendall(美国)196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60年Frank Macfarlane Burnet(澳大利亚)197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70年Bernard Katz(英国)198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Baruj Benacerraf)(美国)199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1990年默里(Joseph E. Murray,美国)2000年代
年份
姓名(国籍)
获奖理由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瑞典)发现人乳突淋瘤病引发子宫颈癌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0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2010年
2011年
罗伯特·爱德华兹,英国生理学家,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
布鲁斯·博伊特勒(前译巴特勒)、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
创立体外受精技术。
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
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发现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2014年美国科学家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梅·布莱特·莫索尔和爱德华·莫索尔。因关于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研究。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聪大村。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本文标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