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之三

发布时间:2018-03-16 所属栏目: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一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之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芦 盯 挂 怪 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二 : 二上《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能写对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能力目标
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只想要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简单的看待问题。
2.懂得有错就改,才能及时避免更大损失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不孤立的看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单元了,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会接触到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道理,在我们认识生字朋友的同时我们也要开动脑筋,多思考课文里面的道理。今天学这个单元的第一课,题目是(大家一起说)《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提醒注意“芦”读轻声。(出示葫芦或画有葫芦的图片)这就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两遍。读的时候,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读过两遍以后,把课文中含着题目“我要的是葫芦”这一句话画出来;再把田字格中的生字在课文中画出来。
2.学生各自读课文,画句子和生字。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治”是翘舌音;“满”“言”“慢”“变”都是前鼻音。
2.讨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都讲了哪些内容?(可以要求围绕“葫芦”来回答。)
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葫芦长的很好(叶子上还没有出现蚜虫)。
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葫芦上开始出现了蚜虫。
第三自然段的内容:邻居提醒他要治葫芦叶子上的蚜虫,他不听。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四、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小组讨论:
①这段有几句话?(5句)哪几句是讲这棵葫芦的样子的?找出来读一读。(读第二、三、四句)
②从这几个句子可以看出,葫芦先长什么,后长什么?(先长藤和叶子,后开花结葫芦)什么时候结小葫芦?(花谢以后才结小葫芦)“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脱落的意思)
③说说它们的样子。(葫芦藤细长;叶子很绿、很多;花是雪白的;小葫芦很可爱,挂在葫芦藤上)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④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这一句说的是什么?(说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去看几次是什么意思?(就是天天都去看几次,没有一天不去看几次)他为什么每天都去看几次?(因为小葫芦很可爱,他太喜欢这些小葫芦了)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识记和书写这一段中出现的生字:挂、都、次
1.讨论: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的字形?写这几个字时,哪些地方要注意?
2.抄写这三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3.这一段告诉我们,葫芦开始长得怎样?从哪些地方看出葫芦开始长得很好?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有什么变化?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小组讨论:
①这棵葫芦后来有什么变化?(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的幼苗、嫩叶的汁液。
②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是怎么想的?“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个虫子没关系;有几个虫子,不怕)
③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④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各人小声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小组讨论:
①“一个邻居看见了”,看见了什么?(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看见种葫芦的人只知道看葫芦,不想法子治虫)
②邻居是怎样劝他的?什么叫“别光盯着葫芦”?(就是不要只是盯着葫芦看,不干别的事)什么叫“快治一治”?(就是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③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话是怎么说的?“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有个问号是问别人吗?(不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
④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叶子上的虫不用治?他不知道蚜虫会吃叶子,是害虫吗?(他知道,但是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⑤邻居说的话和种葫芦人说的话应该怎样朗读?(邻居的话要读出着急的语气;种葫芦人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3.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先同桌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邻居劝种葫芦的人治虫,种葫芦的人听了没有?(没有听,他没能治虫)结果怎样呢?看看图,再把讲结果怎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3.学生小组讨论:
①这段有几句话?(两句)
②第一句讲什么?“更多了”是什么意思?
③第二句讲什么?什么叫“变黄了”?(小葫芦原来是绿颜色,后来变成黄颜色了)为什么说“慢慢地变黄了”?(小葫芦不是一下子变黄的)“都落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一个一个都落了”?(因为几个小葫芦不是同时掉的,有的先掉,有的后掉,最后全部掉光了,所以说“一个一个都落了”)
④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的原因是什么?(小葫芦要靠叶子提供养料。开始时葫芦藤上长满叶子,小葫芦长得很可爱。后来叶子上生了许多蚜虫,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一个都落了)
4.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啊。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指导认读二、三、四段中出现的生字:言、语、邻、居、奇、怪、更。
七、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上节课认读了剩余的生字朋友,现在哪个小组能正确认读呢?
找小组代表认读二、三、四段的生字
2.分别识记这些生字,教师指点,“语言、邻居、奇怪、”都可构成词语。“邻”和“都”的右半部分相同。“言”字的第二笔横要写长了。当堂练习书写。
二、讨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先讨论邻居对他提的意见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2.小葫芦开始长得多好呀,后来都落了多可惜呀!种葫芦的人会怎么想?(怨自己不听劝告不治虫子。)
3.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呢?
叶子上生了虫他不马上治。
邻居告诉他要治虫他不听。
(他不知道叶子和葫芦是有关系的,只顾葫芦不管叶子,结果葫芦都掉了)
4.葫芦一开始长的好的时候,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什么原因葫芦没有结果呢?(叶子与葫芦生长的关系)
5.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与事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不要看一方面、要全面。)
三、谁能自己说说这个人种了葫芦却得不到葫芦的原因?
四、作业:
1.做练习题。
2.续写故事: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三 :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到叹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事物之间的。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弄清葫芦也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励导入
师:今天当许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同学个个精神饱满,我就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一定响亮无比!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注意把轻声音节读准了。跟我读:“葫芦”,加上课题,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生字新词。通过注音齐读,去拼音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情况,相机提醒、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师:同学能读准字音,如果把这些生字放进课文,你会读吗?老师相信同学们课文会读得更好的!请大家打开课文63页,边读边想,这篇课文是讲的是什么样的一件事呢?
3、指名学生回答。(生:课文讲了从前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师:这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得真棒!读完课文能够说出课文是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种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
3、学生回答。板书:绿叶 开花 葫芦
4、指导朗读。
(1)、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课件显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指名读、评议,范读,再齐读。
(2)、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哪位同学能用“可爱”造句?板书:可爱
指名回答、评价。
(3)、师:多么可爱的葫芦啊,所以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引读: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每天”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能用“每天”造一个句子的?
指名回答,评价。
5、师:可爱的小葫芦怎样才能健康地长大成大葫芦呢?
6、师小结,使学生大致了解葫芦生长的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叶子给葫芦输送足够的营养,葫芦才能长得好。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1、师:这些葫芦多可爱啊!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句子。
2、学生找到第四自然段以后,马上指导学生看图,课件显示课文得后一幅插图,指名学生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是什么样子?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师: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伤心,后悔……
师:你能读出你此时的心情吗?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再指导全班学生齐读。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呢?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读一读,动手画一画课文的句子,也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三分钟后向老师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好吗?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组讨论第二段。
(1)、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出示图片)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图,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对比陈述句:“有几个虫子不用怕。”使学生理解尽管这两个句子意思相同,而感叹句却能读出种葫芦的那个人那种满不在乎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出那语气。配合适当的表情。
(2)、老师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长大。
(3)、小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又是怎么说的呢?
显示:“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指导朗读,配合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朗读。
(4)、拓展: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你着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组讨论学习第三段
(1)、师:其实啊,当时他的一个邻居也看见了,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听了有什么感觉?
(2)、理解“奇怪”。
(3)、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
(4)、出示句子:“什么?叶子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5)、“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反映了种葫芦的那个人什么样的心理?(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6)、他这样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绿叶可以为小葫芦制造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结出葫芦,葫芦才能长得大,长得可爱。)板书:输送养料
五、小结与拓展
1、师: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看到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你猜种葫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说些什么?
2、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了?
3、教师总结: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不治蚜虫,导致叶子上的虫子越来越多,叶子不能为小葫芦提供充分的养料,小葫芦到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葫芦滕上能结出葫芦,跟绿叶有密切的关系。板书:生虫(虫多) 不能造养料 黄落
六、作业
1、画一幅可爱的小葫芦长大后的画,送给种葫芦的人,满足他的心愿。
2、续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
板书设计: 
14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绿叶   (虫多)不能造养料  葫芦
              生虫

四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实录+习题+说课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 (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hu lu teng xie zhi
  葫芦藤花谢了治一治
  ya ding sai lin
  蚜虫盯着比赛邻居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7、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2、孩子们,不光是我们关心这个问题,有一个“葫芦剧团”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你看,剧团寄来了一封信。(课件出示
  招聘启示
  为了解开“葫芦落掉”之谜,我们决定表演课本剧《我要的是葫芦》。招聘演员两名:“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谁愿意?
  招聘要求:
  1、会读:认真读读课本2、3自然段,用“——”勾出“小糊涂”所想所说的句子;用“~”勾出“小机灵”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会说: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3、会演: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葫芦剧团”
  2004-11-4
  3、为了当上演员,我们一起努力吧!
  4、准备好了吗?我是“葫芦剧团”的****,选拔演员现在开始。
  (1))第一关:谁会读: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出
  (2)看看你勾对了吗?师引读。
  (课件):“小糊涂”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恭喜大家通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谁会说
  同桌分角色练习对话。到底练得如何,我来检查一下:
  请“小糊涂”站起来。“小机灵”座端正。
  a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1:一天,“小糊涂”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而可爱的小葫芦还好好地挂在葫芦藤上,心想——(生读):
  师2: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哼——(生读):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b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1: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而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能演出来吗?
  生:表演“盯”“自言自语”
  师:看一会儿,是“盯”吗?,此时你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有这么大声地对自己说话的吗?)
  师2:真盼望小葫芦能长得更快些,更大些——“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在“小糊涂”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小机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2: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再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治吧!”
  师1:“小糊涂”一听,心中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2:是呀,老兄,是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解决课题上的?(课件)
  “小糊涂”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
  “小机灵”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板书: 小葫芦 图  叶子图

  恭喜大家2
  e我会演
   为了演好,先排练排练吧。排练的时候……
   抽同学上台表演。
  b好,《我要的是葫芦》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
  (1)学生自我介绍:我是种葫芦的专业户——名叫“小糊涂”;
  我是他的邻居——名叫“金点子”;
  师: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
  生表演。(两组表演)
  (2)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师: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生: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师:什么,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
  (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师:“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我错了。(摸脑袋,低下了头。)
  师:“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生:他错在只顾葫芦,不管叶子。
  生:他不明白葫芦和叶子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板书:联系)
  生:他还不听邻居的劝告……
  师:“小糊涂”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叶子与葫芦是互相联系的。我以后要多看书,多听别人劝告……
  师:(掌声)看来我们的“小糊涂”已经不糊涂了,现在应该改名叫“不糊涂”了。
  师小结。
  四、想象拓展。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联系
        葫芦图----------------------------------- 葫芦叶图

  欢迎来到“作业超市”
  看一看葫芦叶

  我是一片小小的葫芦叶,
  借着太阳公公的光芒,
  我能制造养分,
  由葫芦藤输送给葫芦果,
  让小小的葫芦果快快成长。
  你们说我棒不棒?

  葫芦

  说我是丝瓜,
  我比他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他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年幼时,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能做药,能制成艺术品;
  我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
  猜出我是谁?

  蚜虫

  我们是害虫,
  我们是害虫,
  我们喜欢吸收叶子上的汁液。
  只要有了我们,那葫芦,小树就惨了!
  啊,七星瓢虫来了,
  我们惨了……

  画一画
  小画家,拿起笔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吧!

  讲一讲
  “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读一读
  拔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跑到田里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都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他筋疲力尽。
  他回到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读读想想
  1.从哪儿看出那个人是个急性子?
  2.为什么稻叶枯萎了?

一 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 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教学过程:

  1 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 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1)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
   (2)种葫芦的人和他邻居的对话。
  3 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向扮演邻居的学生发出疑问: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
  4 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五 课堂实录:

  (一) 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 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
  生:(齐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
  师:谁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长什么样?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小葫芦的藤、叶子、小葫芦。
  生:细长的藤上长满了绿叶,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葫芦开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师:(板书: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样白。
  师:我们学过的《欢庆》里也有带“白”的词语。
  生:洁白。
  师:(板书:——洁白)雪白和洁白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交换,说洁白的小花也可以。
  师:请同位两人带着自己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互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多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肯定更加喜欢他的小葫芦。谁画出来啦!
  生:(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喜欢,所以一天要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
  生:(齐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
  师:还有一个地方也写出种葫芦的人对他的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生:(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读的真不错。同学们听到她读得声音高还是低?
  生:低,因为是自言自语。
  生: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
  生:(齐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读,女生读。               ···
  师: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
  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生:奇怪。
  生:(奇怪地、惊讶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惊讶地、夸张地)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同学们读一遍。
  生:(齐读,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师:(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请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男: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同位互读一遍。
  生互读。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稍停顿,面向学生)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生:咳,你呀,为什么不听劝,后悔了吧!
  生:他们是一体的。
  生: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怎么生长啊。
  师:我明白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谢谢你。
  师:(播放录相)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业。
  师: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教后反思:
  本堂课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课文之初的情感基调定得准。
  我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法,在只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农村小学特别适用。
  1 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2 范读法。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以前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不讲授,才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课堂上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讲,有时该讲的地方也不讲,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师的点拨,学习效果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疲乏,教师劳累。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现在我才明白,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三、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胡()();()()
    户()();()()
    古()();()()
    令()();()()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葫芦、治虫、一些、盯着、感到。
  二、
    (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雪白)的小花(慢慢)地变
    (一些)蚜虫(细长的)葫芦藤
  三、葫,葫芦;湖,湖水。护,爱护;芦,芦花。固,固定;居,居住。邻,邻居;领,****。
  四、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不用买空气。
   2.红领巾能保护小树。
   3.天黑走路不怕。
   4.为同学做点好事不算什么。

 这堂课在设计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说一说。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没有采用公开课最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单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有三:帮助学生正音,建立课文的生字正确认读的概念;其二,激发学生自己朗读、学习课文的兴趣;其三,是给学生一个无形的影响,更加喜欢、亲近老师,从而喜欢我的课。
  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训练口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3、以文本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联结点, 无限的对话进程就从对文本的阅读中产生,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字、词、句训练仍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首先,在认读字的教学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从老师板画葫芦认识生字:葫芦;到听老师读建立生字初步概念;到自己读课文,与同桌识记生字,又在图文对照中知道葫芦藤;又到最后的开火车读生字和分析字型,隐去拼音读儿歌,层层递进,逐步巩固。期间,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客观事物葫芦,利用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如以前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创造性识字。又力求识用结合,把生字放入儿歌中读一读,是学习生字的延伸。
  其次,重视词句训练。体现在这节课中,就是对“每天”的理解运用。我从联系课文理解意思入手,朗读课文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话,落实对每天这个词语的理解运用。
  再次,重视写字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说一说自己觉得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展示台展示评议,这样几个过程,扎实地落实写字训练。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并会写“挂、哇、怪、慢”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感悟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葫芦,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生字:葫、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生字来读一读。指名拼读,并连起来读词语,注意轻声。
  2、老师画一棵葫芦种子,边画边说: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芦慢慢地长大,最后长得怎样了呢?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看看带拼音的小树叶。
  2)、会读了就和同桌一起学学生字。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都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
  4、交流:你刚刚通过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导入绘画接力:小朋友,你们刚刚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这么多,真会读。那么,那个人种的这棵葫芦是怎么慢慢长大的呢?
  三、朗读感悟课文1、4段。
  1、绘画接力,看谁先读懂课文:
  1)、老师边画边说:小朋友刚刚说了,那棵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请小朋友来接着往下画。
  学生接力画图边画边说:小花(几朵、雪白)——葫芦(几个、可爱)
  2)、葫芦后来长得怎么样呢?
  指名接着往下画图,边画边说:葫芦(几个、可爱)——叶(黄)——葫芦(落)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幅图。
  2、细读品味:
  1)、课件两幅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说话:人的表情;葫芦叶子;葫芦三个方面说一说。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a、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
  结合理解:**再看板画,请小朋友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老师每天给小朋友上课。小朋友每天都做什么事呢?请你也用“每天”说一句话。
  c、第一句:老师指着板书,听小朋友读了这一句话,老师觉得刚刚这儿的画有点问题,你发现了吗?说说原因。理解:长满,长满绿叶与小葫芦这么可爱有什么关系?你说得对,请你帮老师改正。
  这棵葫芦长得真美,你能不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评价:抓住色彩
  d、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小朋友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话,并指名板画。
  e、机动:一起想象画
  6)、齐读这一段课文。
  朗读交流第四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过度:是啊,小朋友,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下一节课来找找答案。
  四、学习生字:
  1、卡片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2、朗读儿歌。
  3、指导抄写生字:怪、慢、哇、挂
  1)、导入:课文要我们会写好多生字,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看这几个生字。它们都有相同的地方,看课件一起说。
  2)、课件出示:请你仔细看这四个生字,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好,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慢”,请你提醒大家,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结合范写。学生跟写。
  3)、那我们再看“怪”。你觉得应该提醒什么?老师范写。
  4)、哇、挂,同上指导。先指导一个,另一个请小朋友自己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8个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卡片读生字。
  2、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邻居、慢慢地变黄、盯住
  3、读一读1、4两段课文。
  4、导入:这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找找答案。
  二、看图说话:(5)
  1、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学习第2自然段(10)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学习: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想的是?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再读这句话。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着看出什么?课文前面为什么说每天看几次,这里用盯着,你读懂了什么?
  3)、请你看着这葫芦藤,学着种葫芦的人,盯着葫芦,自言自语的说一说。
  4、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10)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五 :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葫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秘密就藏在课文2、3自然段里,快去找找吧。
8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9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0分角色朗读课文。
11、指导朗读下面两句话,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2、讨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呢?
13、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例子。(举例)
2、假如你明年也种了葫芦,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办呢?把自己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长得可爱             蚜虫
        画——————结葫芦——————落了

本文标题: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之三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967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