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最后一课郑振铎-最后一课 郑振铎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发布时间:2018-02-21 所属栏目:最后一课 郑振铎

一 :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的参考答案

本文作者用冷静的笔记录了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也记录下了自己作为弱国子民的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我”对日本人十分痛恨,而“我”的一系列的词语也表现出了“我”的坚定和决然——绝不在日本人的铁蹄下教书育人.郑振铎在暨大所上的“最后一课”,也成了他教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但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却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许许多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二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最后一课》郑振铎12月8号。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郑振铎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格外的(),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①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我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②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水()恋()泣()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中去。
亲近  亲密  亲切  清朗  明白  明晰
镇静  平静  镇定  安稳  安详  坦然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默默无声()心无旁用()熙来攘往()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山西省同步题

1.(l)fú(2)juàn(3)chùo
2.亲切  清朗  镇定  安详
3.悄无声息  专心致志  人来人往
4.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国民党军撤退沦陷之时。
5.“看见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6.环境描写,起反衬作用。
7.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
8.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9.对日本强盗的无比仇恨,对暨大师生无声抗日行动的歌颂,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考点:

考点名称:小说阅读小说:
文学体裁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叙述背景、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它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也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小说的六个特性:
(1)价值性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3)情节性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环境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5)发展性
小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说领域内,没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发于此;
(6)纯粹性
纯文学中的小说体裁讲究纯粹性。“谎言去尽之谓纯。”(出自墨人钢《就是》创刊题词)便是所谓的“纯”。也就是说,小说在构思及写作的过程中能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使呈现出来的小说成品具备纯粹的艺术性。小说的纯粹性是阅读者最重要的审美期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光是小说,整个文学的纯粹性逾来逾成为整个世界对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核心。

六个特点:

(1)视角独到,以小见大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3)心灵刻画,入木三分
(4)情节安排,匠心独运
(5)环境描写,烘云托月
(6)虚构写实,相辅相成

三个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①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②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①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②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一部好的小说就总能让人身临其境,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不同标准下的类型划分:
一、按篇幅长短

1.微型小说
比短篇更短的小说完全符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的阅读习惯,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们为这类的小说赋予一个新名词和新定义。
例如极短篇、精短小说、超短篇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袖珍小说、焦点小说、瞳孔小说、拇指小说、迷你小说等,族繁不及备载,连专门的文学研究者也很难如数家珍分叙其定义,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总论之。
一般认为小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因为题材常是生活经验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甚至无头无尾。高潮放在结尾,高潮一出马上完结,营造余音绕梁的意境。由于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练,题材能见微知著者为佳。一个意外的结局虽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还是要有伏笔呼应,甚至比起给予读者意外、应该更重视能否带给读者感动。
2.短篇小说
一般认为,篇幅在几千到两万多字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谓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时,也就是减少角色、缩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动的时间。另外,虽然它们时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认为短篇小说仍应符合小说的原始定义、也就是对细节有足够的刻划,绝非长篇故事的节略或纲要。所有小说基础,其发展初期并无长短之分,随时代而区分。今短篇小说多要求文笔洗练,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时一地一物观念影响,使其更生动详实但也限制其发展。
3.中篇小说
一般认为,篇幅在三万字至十万字之间的小说,也有少数十几万字也算是中篇而不算做长篇。一般认为是较容易成功的小说。因为对初涉创作领域的人而言,写作长篇易陷入多数的情节造成凌乱难收的困境,而写作短篇不是转折太少而单调、就是转折太多却显得拥挤。这时考虑将原本的构想改成中篇是一个广受推荐的建议。其容量大小、篇幅长短、人物多寡、情节繁简等均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个时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故事情节完整。线索比较单一,矛盾斗争不如长篇小说复杂,人物较少。
4.长篇小说
一般认为,长篇小说字数过少算为长篇那确实也不恰当。长篇小说反映的事情很多,内容很丰富,字数过少很难成为长篇(除非少数内容极为丰富的)。而长篇小说字数最为不定,字数差距最大。有十几万字的(这算是长篇小说字数的底线了),更有上百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此长篇小说还可分为小长篇(一般的在十几万到三十万字间),中长篇(一般的是五六十万字),大长篇(一般要在八十万字以上),超长篇(一般的要达到一百五十万字)巨长篇(往往是几百万字数的,像二百多万字,三百多万字甚至过五百万字的)。如果作者打算表现人生中常见的错综复杂关系,则必须使用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笔调轻松的长篇小说,也会有一个内里的严肃主题,否则很容易陷入无组织或是零乱。初涉者在写作长篇时最需注意全局对主题的呼应、结构的严密性、以及避免重复矛盾或缺漏。

二、按艺术表现

1.文艺小说
2.类型小说(如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爱情传奇小说等)
相比大篇幅、高产量的网络小说,实体书出版市场仍然是主流文艺小说的天下,郭敬明、韩寒、饶雪漫、郭妮等青春小说作家仍是畅销的符号,在文艺小说方面,余华、莫言、贾平凹等名家的作品也具有代表意义,作品销量一直高居不下。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本土(主要指大陆)的类型小说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写作科幻、悬疑、武侠等类型小说的优秀作家,如武侠小说家步非烟、沧月、小椴等人作品深受青年读者喜爱;悬疑推理类小说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如TV帝、蔡骏、周德东、王稼骏、上官午夜、天下霸唱、鬼马星、庄秦、青子、蒲岸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涌现了新创作的类型,如新派爱情传奇类型小说,如木然千山、唐七等作者。

三、按写作语言
1.纯文学小说
2.通俗小说
3.按作品内容
4.现实小说
5.超现实小说(如魔幻小说、灵异小说等)

四、按写作风格
1.传统小说 (包括笔记小说、传奇小说、平话小说、章回小说)
2.网络小说(包括网游小说、黑道小说、架空小说等)
3.21世纪(2003年以后),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大批网络作品涌现,如玄幻文学(起点为代表)、新言情(晋江和红袖为代表)等等,也出现了大批网络作家,玄幻领域如萧鼎、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血红、梦入神机、落花的音符等,言情领域如四小天后(藤萍、桐华、匪我思存、寐语者)、六小公主(辛夷坞、顾漫、缪娟、金子、李歆、姒姜)、八小玲珑(沧月、木然千山、明晓溪、米兰lady、妖舟、唐七公子、媚媚猫、爱爬树的鱼)等。

五、按文字语言

古白话小说
当代古白话小说(《再扶汉室》)
文言小说(《聊斋》)
白话小说
地方语言小说
按作品载体
平面小说
电子小说
关于电子小说,包括手机小说 即是由手机作为载体来完成小说的创作或者阅读的形式,具有可传播性;以手机作为创作方式,即是指那些拇指文化的引领者通过手机键盘进行小说的创作形式,也称为手机小说。

六、按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小说
第三人称小说
书信体小说
对话体小说
日记体小说
意识流小说
类自传体小说,意指含有自传元素的小说,或虚构化的自传.

七、按篇幅/字数
短篇小说 :几千至二万字左右
中篇小说 :三万至十万字左右
长篇小说 :十几万字及更多
微小说 :比短篇小说更精练,几千字
字数只大概,两级间没有具体界限。

八、按主义流派

爱情传奇小说
古典主义小说
讽刺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浪漫主义小说
自然主义小说
形式主义小说
表现主义小说
存在主义小说
意识流小说
新小说派
魔幻现实主义

九、按年代分类

古典小说
现代小说
当代小说

十、按进程分类
连载小说
全本小说

小说常涉及的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作用: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
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七、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
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八、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
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的历史发展:
1.最初含义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2.萌芽衍化
东汉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写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也”,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3.追溯奠基
小说的奠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当历史进入唐代小说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二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三是文人笔记。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文人笔记大都记载一些轶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间娱乐消闲。各朝代都有茶馆饭店常驻的说话人、说书人,以话本为基础,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说一段(小说),以吸引客人每天回来听书,希望保证生意兴隆。

小说的阶段划分:
中国的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小说以及当前兴起的网络小说约三千多个春秋的洗礼。按照小说的历史时期,可划分两大阶段,即新文化运动以前,可称作古典小说阶段,新文化运动以后,可称作现当代小说阶段。
1.古典小说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3)唐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唐代三大爱情传奇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5)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

2.现当代小说

现当代小说的兴起的标志性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时间从1915年-1919年),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时期为民国时期,即1949年以前,是小说的多元文艺复兴阶段。
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各种思潮流行,舶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中国小说的发展出现多元化,各类小说题材涌现,其中现代言情小说的发端鸳鸯蝴蝶派就出现在此时。正统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晚清民国报纸兴起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舞台,报纸通过了连载小说招揽人气,小说家通过报纸赚取稿费。近现代几乎所有著名的小说家最初都是从报纸上连载小说开始,从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到鲁迅再到当代金庸。
(2)第二时期为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即1976年以前,是小说的阶级斗争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的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同时,这一时期的大陆文艺青年经历了重大的人生转变,命运的沉浮、多视角的阅历以及对价值的思考,为下一个时期的辉煌埋下了伏笔(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人生转变就在这一时期)。而在港台,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发展到了巅峰,分别产生了琼瑶时代和金庸时代。
(3)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时期,即2003年以前,是小说的反思和蜕变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文革结束,对外开放,知识分子思想解放,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向往,传统和新时代的撞击,使得小说界出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为代表文革后作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莫言更是凭借在此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响力,在2012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4)第四时期为2003年至今,是小说的“表性”网络文学阶段。
随着网络普及,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和传播模式,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80后90后的生力军开始步入文坛并展现了惊人的创作能力。以起点为代表的武侠玄幻小说作者群和以晋江为代表的言情小说作者群(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的整体出现,标志着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主流文学之外的又一创作主体。

3.修仙小说
修仙类小说是依照中国本土的道教发展起来的新型小说体裁,小说一般讲述主人公通过道教的飞升到达更高的境界。其修真境界,各界划分根据不同的小说也有不同的种类。
几个时期代表作
第一时期仙侠修真——《蜀山剑侠传》
第二时期仙侠修真——《破碎虚空》
第三时期仙侠修真——《飘邈之旅》
第四时期仙侠修真——《佛本是道》
第五时期凡人修真——《凡人修仙传》及凡人流
第六时期情感修真——《仙逝今生》三部曲系类
这几本书分别为修真小说开宗明义之必读书籍
修仙小说影响力排行
《飘邈之旅》贡献:修真体系的开创者,有明确的等级境界划分,以后的网络修真小说大体上都是依据飘邈的设定来进行自己的等级境界划分,虽然各等级境界的名称各有不同,但实际架构都是继承飘渺。
《佛本是道》贡献:大量融入传统神话小说里的背景与人物,对传统神话进行架构与延伸,洪荒类修真小说开创者,影响力巨大。
《升龙道》贡献:西方元素引入修真小说。
《凡人修仙传》贡献:凡人流的开山作,灵根体系的贡献者,以严谨的内在逻辑,合理的情节发展著称。
《仙逝今生》贡献:以修真为主题,感情为主打,即热血又感人,剧情波荡起伏,感人之处潸然泪下,对未来情感修真时代打下奠基。

4.嗜血神通
修仙等级七大境界:
灵动——幻寂——灵婴——化虚——凝神——浴劫——羽化
其中除了灵动期分为九层外,其他每个等级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到了浴劫期以后三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都需接受天劫的洗礼,将体内真元力转化为仙元力,从而飞升仙界。
修魔等级七大境界:
灵魔——幻魔——婴变——炼虚——融神——渡劫——大乘
修妖等级七大境界:
灵妖——幻妖——妖婴——逆虚——虚神——渡劫——大乘
魂仙:
一劫魂仙——二劫魂仙——三劫魂仙——四劫魂仙——五劫魂仙——六劫魂仙——七劫魂仙——八劫魂仙——九劫魂仙
魂魔:
一劫魂魔——二劫魂魔——三劫魂魔——四劫魂魔——五劫魂魔——六劫魂魔——七劫魂魔——八劫魂魔——九劫魂魔
魂妖:
一劫魂妖——二劫魂妖——三劫魂妖——四劫魂妖——五劫魂妖——六劫魂妖——七劫魂妖——八劫魂妖——九劫魂妖
仙人等级划分:
虚仙——玄仙——仙君——仙圣——仙王——仙皇——仙帝——仙尊。每个等级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层次。
魔人等级划分:
虚魔——玄魔——魔君——魔圣——魔王——魔皇——魔帝——魔尊
妖人等级划分:
虚妖——玄妖——妖君——妖圣——妖王——妖皇——妖帝——妖尊
神人等级划分:
化神——玄神——神君——圣神——神王——神皇——神帝——神尊
斗气等级划分;
斗气徒——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半圣——斗圣——斗帝
圣人等级划分:
圣士——圣师——圣将——圣天——圣皇——圣君——圣帝——圣尊
诸天界等级划分:
通灵境——混灵境——混沌境——通天境
嗜血流宗师代表作:《嗜血狂徒》
嗜血流的小说一般特别热血,主角也很YY,不像凡人流一样,很多主角不敢干的事情,小说主角都会去做。然而这也是仙侠小说之中,嗜血流的一大特色,也因此被更多的读者深深喜欢。

5.新派嗜血

2013年现今的奇幻修真小说跟风的就是逍遥风羽的嗜血狂徒的嗜血路线,作者将修仙体系完善的更复杂,更具有吸引力。让读者深深喜爱,以往读有些修仙小说,如《星辰变》总觉得修仙进阶太快迅速,修炼成仙,甚至没有一点阻碍。而嗜血开创了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境界划分,不仅让人阅读得修仙道路艰难,就连成神之路也更加艰难,嗜血开创的新境界,完善了修仙体系凡人流的一大隐蔽。
嗜血是2013年间新出的一个修仙新流派,为作者逍遥风羽精心原创,花费一月三十一个日夜,嗜血流派终于自此出现。

6.星际科幻

由漫画,游戏衍生对未来机械时代,星级旅行的畅想,最早期代表作品《师士传说》

考点名称:字音字音:
就是拼音。就汉语而言,通常用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拼音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声母不能单独构成音节,但韵母可以。由韵母构成的音节,我们称之为“零声母”。声调具有区分词义的作用。
普通话声调有四种,依次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字音三部分:
字音研究汉字是把一个方块字的音分成三块:
声母、韵母(音段成分)和声调(超音段成分)。
声母在前,韵母在后,构成西洋语音学的音节,音节相当于声韵结构,声韵结构加上字调就是字音,声调(字调)是字音不可缺少的成分,但不是音节(声韵结构)不可少的成分,可见字音不等于音节。易错易混字音
易错字音:
(huāng) 回(hé) 达(hǎ) 起(luò) 妒(jí)米(jīng)
华(jīng) 琵(pá) 一(pán) 泥(nào) 越(jiàn) 龃龉(jǔ yǔ)
易错姓氏:
褚(chǔ) 杲(gǎo) 哈( hǎ) 佘(shé) 於(yū)
易错地名:
梁山(pō) :古湖泊名,在今山东省
十里(pù) :地名
平(mù):地名,在今山东省.
蚌埠(bèng bù):地名,在安徽省。
易错成语:
分明(zèng) 安步车(dàng) 不容置(huì) 不无益(bì)
前毖后(chéng) 之以鼻(chī) 德量力(duó) 沆瀣一气(hàng xiè)
俩可(léng) 大风景(shā) 一丘之(hé) 字音的考点及应对技巧:
主要考查内容:
一方面是拼写规则的识记和应用,
另一方面是常用字读音的判定,包括多音字、形近字、易读错字。

主要考查题型:
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也会有改错题格式。

应试技巧:
准确识记语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
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
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行或义变。

考点名称: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指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词。如“茂密”和“茂盛”、“美丽”和“漂亮”。
反义词:
指意义互相矛盾、对立的词。如:“大”和“小”、“吝啬”和“慷慨”。

注意事项:
1、组成反义词的一对词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如:长-短(长度),开头-结尾(过程),古-今(时间)。
2、不是任何一个词都有反义词。反义词以形容词最多,其次是动词;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书、笔)大部分没有反义词。
3、多义词可以有几个跟不同义项相配的反义词,如:快-慢、钝,清淡-浓郁、油腻。
4、反义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5、只有广泛意义上的形容词才有反义词。确定的动词、名词之类的没有反义词,比如“飞”没有反义词;“鸟”没有反义词。

反义词使用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近义词使用技巧:
汉语中的近义词,如同满园的鲜花,五彩纷呈,香气各异,只要精心选用,恰当布局,就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辉。
精心选用近义词,可以用同样的概念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如,恩格斯在悼念马克思时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叶圣陶的《春联儿》这样写:“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有一天就死了。”
唐弢悼念高尔基又是这样写:“1936年6月18日,世界大文豪,新社会的创造和拥护者,出身于劳动阶级的作家马克辛·高尔基,在莫斯科逝世了。”
上面各例同样表达生命的终止,用词各不相同。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又是恩格斯的朋友,所以恩格斯选用了含蓄委婉又符合死者特点的词语:“停止思想”、“睡着了”。
叶圣陶写老俞的小儿子,用了一般说法“死”,表达客观发生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而在悼念高尔基时,唐弢选用富有庄重色彩的褒义词“逝世”,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热爱和深切的悼念。
自然,“死”的近义词许多。
有的富有口语色彩,其中有的含有褒义,带有惋惜之情,
例如:老了、走了、光荣了、去见马克思了;

有的含有贬义,带有憎恶之情,
例如:断气、挺腿、完蛋、翘辫子、见阎王。

有的富有书面语色彩,也有褒贬义分,
例如:
含褒义的有:逝世、去世、谢世、长逝、永别、殉职、殉国、牺牲等;
含贬义的有:毙命、丧命、暴卒等。

有的语词只能用在皇帝诸侯身上如:
薨、崩、驾崩、宾天等;

有的只能用在僧人身上,
如:涅盘、坐化、圆寂;
如用上道士身上升天,得道,成仙了等。
可见,近义词十分丰富,要使表情达意十分贴切恰当,不能不精心选用。

近义词反义词列举:
近义词:
气息——气味 凝望——注视 依然——仍然 芬芳——芬香
蕴含——蕴藏 轻盈——轻快 宛若——仿佛 欢悦——喜悦
静谧——安静 俏丽——美丽 迷惑——疑惑 勤勉——勤奋
赋予——给予 雕琢——雕刻 绵亘——绵延 勉励——鼓励
控制——操纵 争持——争论 要挟——挟制 竣工——完工
回击——还击 真挚——真诚 忍耐——容忍 端详——凝视
峻拔——陡峭 铭记——牢记 沉思——深思 顾惜——爱惜
探望——探视 抱怨——埋怨 宽厚——憨厚 疑惑——困惑
往常——以往 郑重——慎重 沮丧——懊丧 介意——在意
着迷——沉醉 难过——难受 立刻——立即 谋面——见面
慷慨——大方 渺小——微小 节制——控制 恩赐——赏赐
威胁——恐吓 遨游——漫游 著名——闻名 特意——特别
投身——投入 体验——感受 养育——培育 圣洁——神圣
眷恋——眷念 宝贵——珍贵 宏伟——雄伟 领悟——领会
凶猛——猛烈 无端——无故 稀奇——稀罕 允许——答应
许愿——许诺 团聚——团员 悔恨——懊悔 忍受——忍耐
羞愧——惭愧 严肃——严厉 此项——和蔼 殷勤——热情
踌躇——犹豫 颓唐——颓废 憎恶——憎恨 告别——分别
呼唤——呼喊 储备——贮存 阵亡——牺牲 亢奋——兴奋
焦躁——急躁 清脆——清亮 徒劳——白费 缘故——原因
纯熟——熟练 苏醒——清醒 幽静——清幽 陶醉——沉醉
恬静——恬适 陌生——生疏 探访——访问 陈列——排列
哀伤——悲伤 朴素——朴实 溺爱——宠爱 柔弱——虚弱
竟然——居然 孤零零——孤单单 笑呵呵——笑哈哈
赞叹不已——赞不绝口 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不甘落后——不甘示弱
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目不忍视——目不忍睹
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百折不回——百折不挠
浴血搏杀——浴血奋战 心惊肉跳——胆颤心惊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反义词:
明——灭 精致——粗糙 短暂——长久 湿润——干燥
轻盈——笨拙 神奇——平常 欢悦——苦闷 静谧——喧闹
坚硬——柔软 俏丽——丑陋 蜿蜒——笔直 巧妙——笨拙
马虎——认真 藐视——重视 朦胧——清晰 普通——特殊
增添——减少 远离——靠近 喜欢——讨厌 铭记——忘却
复苏——沉睡 嘶哑——洪亮 魁梧——瘦小 僵硬——柔软
蜷缩——伸直 瘦削——肥胖 宽厚——尖刻 从容——慌张
幽静——喧闹 兴奋——平静 飞快——缓慢 悦耳——难听
耐心——急躁 幸福——不幸 慷慨——吝啬 贡献——索取
渺小——伟大 保护——破坏 特别——一般 浓密——稀疏
甜美——苦涩 唯一——众多 允许——拒绝 伶俐——笨拙
郑重——随便 老实——狡猾 个性——共性 深奥——浅显
微弱——强烈 殷勤——冷淡 厚实——单薄 清晰——模糊
俯下——仰起 热闹——安静 急速——缓慢 暖和——寒冷
灵活——笨拙 凉快——炎热 衰老——年轻 亢奋——平静
警惕——麻痹 粗糙——光滑 纯属——生疏 幽静——喧闹
暂时——永久 明亮——黯淡 温柔——暴躁 端庄——轻浮
提早——推迟 热乎乎——冷冰冰 不紧不慢——慌慌张张
无所顾忌——谨小慎微 恍然大悟——迷惑不解 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狂风怒号——风平浪静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 漫不经心——兢兢业业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主要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
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
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
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
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
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
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
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2)借代:
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拟人: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
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
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
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
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
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
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
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
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引用:
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
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

(16)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修辞种类及作用:
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含修辞的成语来源:
比喻:
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
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势如破竹

拟人:
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
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

夸张:
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
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

借代:
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巾帼须眉考点名称:描写方法描写手法: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描写分类:
一、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
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又分为: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二、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
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1.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2.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5.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大类。

二、写作手法:
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1.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
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2.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因此写作手法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三、描写手法: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即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概念辨析:
一、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三、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
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五、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考点名称: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
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词语分类:
一、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1、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
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
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2、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二、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
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三)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
他(人称代词);

怎么(疑问代词);
还(语气副词);
不(语气副词);
来(行为动词);
呀(叹);
下回(量词);
我(人称代词);
还(重复副词)来;
有(存现动词);
借(行为动词);
有(存现动词);
还(行为动词);
再(重复副词);
借(行为动词);
不(语气副词);
难(形容词)。

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1、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
从词的使用上辨析(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从词的情感色彩上辨析。
2、反义词的运用
恰当的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
3、词的感情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
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
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4、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包括口头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口头语词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书面语词庄重典雅,确切严谨。

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放式及解题方法: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考查词语的使用和近义词的辨析,考查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结合语境考查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较多,而前者出现频率更高。
2.选择题是较固定的题型。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正误辨析两种形式。
3.命题角度主要涉及实词的词义、色彩和用法,虚词的基本用法、搭配和位置。
4.所选的大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多选取或摘录报刊上的语句、语段作为命题的语境,所涉及的既是常见又是易错的词语。

解题方法:

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
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
要用一定的时问对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作集中复习,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1.弄清语境。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是浑然一体的。所谓“词不离句”就是这个道理。
2.辨别词义。
中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辨析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关键。做题时我们要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句意,进行选择。
3.筛选排除。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尤其是那些同义词,根本无法从词义上加以辨析,这时采用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谓排除法,就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以至选出正确答案。
4.迁移应用。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而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人日常习惯用语中,通过另造句子的方法来进行比照辨别,区分出异同,选出正确项。
5.词语代入。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朗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得当,句意是否明确。所以,在做易混词语辨析题时,可以将待选词语填入原句,再默读,体味语感,分辨词语运用是否妥当。尤其是在做关联词辨析时,将成套的关联词代入原文,通过朗诵,领悟出词语与原句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三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最后一课》郑振铎12月8号。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郑振铎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格外的(),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①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我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②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水()恋()泣()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中去。
亲近  亲密  亲切  清朗  明白  明晰
镇静  平静  镇定  安稳  安详  坦然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默默无声()心无旁用()熙来攘往()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山西省同步题

1.(l)fú(2)juàn(3)chùo
2.亲切  清朗  镇定  安详
3.悄无声息  专心致志  人来人往
4.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国民党军撤退沦陷之时。
5.“看见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6.环境描写,起反衬作用。
7.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
8.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9.对日本强盗的无比仇恨,对暨大师生无声抗日行动的歌颂,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考点:

考点名称:小说阅读小说:
文学体裁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叙述背景、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它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也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小说的六个特性:
(1)价值性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3)情节性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环境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5)发展性
小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说领域内,没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发于此;
(6)纯粹性
纯文学中的小说体裁讲究纯粹性。“谎言去尽之谓纯。”(出自墨人钢《就是》创刊题词)便是所谓的“纯”。也就是说,小说在构思及写作的过程中能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使呈现出来的小说成品具备纯粹的艺术性。小说的纯粹性是阅读者最重要的审美期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光是小说,整个文学的纯粹性逾来逾成为整个世界对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核心。

六个特点:

(1)视角独到,以小见大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3)心灵刻画,入木三分
(4)情节安排,匠心独运
(5)环境描写,烘云托月
(6)虚构写实,相辅相成

三个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①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②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①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②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一部好的小说就总能让人身临其境,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不同标准下的类型划分:
一、按篇幅长短

1.微型小说
比短篇更短的小说完全符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的阅读习惯,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们为这类的小说赋予一个新名词和新定义。
例如极短篇、精短小说、超短篇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袖珍小说、焦点小说、瞳孔小说、拇指小说、迷你小说等,族繁不及备载,连专门的文学研究者也很难如数家珍分叙其定义,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总论之。
一般认为小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因为题材常是生活经验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甚至无头无尾。高潮放在结尾,高潮一出马上完结,营造余音绕梁的意境。由于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练,题材能见微知著者为佳。一个意外的结局虽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还是要有伏笔呼应,甚至比起给予读者意外、应该更重视能否带给读者感动。
2.短篇小说
一般认为,篇幅在几千到两万多字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谓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时,也就是减少角色、缩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动的时间。另外,虽然它们时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认为短篇小说仍应符合小说的原始定义、也就是对细节有足够的刻划,绝非长篇故事的节略或纲要。所有小说基础,其发展初期并无长短之分,随时代而区分。今短篇小说多要求文笔洗练,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时一地一物观念影响,使其更生动详实但也限制其发展。
3.中篇小说
一般认为,篇幅在三万字至十万字之间的小说,也有少数十几万字也算是中篇而不算做长篇。一般认为是较容易成功的小说。因为对初涉创作领域的人而言,写作长篇易陷入多数的情节造成凌乱难收的困境,而写作短篇不是转折太少而单调、就是转折太多却显得拥挤。这时考虑将原本的构想改成中篇是一个广受推荐的建议。其容量大小、篇幅长短、人物多寡、情节繁简等均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个时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故事情节完整。线索比较单一,矛盾斗争不如长篇小说复杂,人物较少。
4.长篇小说
一般认为,长篇小说字数过少算为长篇那确实也不恰当。长篇小说反映的事情很多,内容很丰富,字数过少很难成为长篇(除非少数内容极为丰富的)。而长篇小说字数最为不定,字数差距最大。有十几万字的(这算是长篇小说字数的底线了),更有上百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此长篇小说还可分为小长篇(一般的在十几万到三十万字间),中长篇(一般的是五六十万字),大长篇(一般要在八十万字以上),超长篇(一般的要达到一百五十万字)巨长篇(往往是几百万字数的,像二百多万字,三百多万字甚至过五百万字的)。如果作者打算表现人生中常见的错综复杂关系,则必须使用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笔调轻松的长篇小说,也会有一个内里的严肃主题,否则很容易陷入无组织或是零乱。初涉者在写作长篇时最需注意全局对主题的呼应、结构的严密性、以及避免重复矛盾或缺漏。

二、按艺术表现

1.文艺小说
2.类型小说(如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爱情传奇小说等)
相比大篇幅、高产量的网络小说,实体书出版市场仍然是主流文艺小说的天下,郭敬明、韩寒、饶雪漫、郭妮等青春小说作家仍是畅销的符号,在文艺小说方面,余华、莫言、贾平凹等名家的作品也具有代表意义,作品销量一直高居不下。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本土(主要指大陆)的类型小说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写作科幻、悬疑、武侠等类型小说的优秀作家,如武侠小说家步非烟、沧月、小椴等人作品深受青年读者喜爱;悬疑推理类小说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如TV帝、蔡骏、周德东、王稼骏、上官午夜、天下霸唱、鬼马星、庄秦、青子、蒲岸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涌现了新创作的类型,如新派爱情传奇类型小说,如木然千山、唐七等作者。

三、按写作语言
1.纯文学小说
2.通俗小说
3.按作品内容
4.现实小说
5.超现实小说(如魔幻小说、灵异小说等)

四、按写作风格
1.传统小说 (包括笔记小说、传奇小说、平话小说、章回小说)
2.网络小说(包括网游小说、黑道小说、架空小说等)
3.21世纪(2003年以后),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大批网络作品涌现,如玄幻文学(起点为代表)、新言情(晋江和红袖为代表)等等,也出现了大批网络作家,玄幻领域如萧鼎、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血红、梦入神机、落花的音符等,言情领域如四小天后(藤萍、桐华、匪我思存、寐语者)、六小公主(辛夷坞、顾漫、缪娟、金子、李歆、姒姜)、八小玲珑(沧月、木然千山、明晓溪、米兰lady、妖舟、唐七公子、媚媚猫、爱爬树的鱼)等。

五、按文字语言

古白话小说
当代古白话小说(《再扶汉室》)
文言小说(《聊斋》)
白话小说
地方语言小说
按作品载体
平面小说
电子小说
关于电子小说,包括手机小说 即是由手机作为载体来完成小说的创作或者阅读的形式,具有可传播性;以手机作为创作方式,即是指那些拇指文化的引领者通过手机键盘进行小说的创作形式,也称为手机小说。

六、按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小说
第三人称小说
书信体小说
对话体小说
日记体小说
意识流小说
类自传体小说,意指含有自传元素的小说,或虚构化的自传.

七、按篇幅/字数
短篇小说 :几千至二万字左右
中篇小说 :三万至十万字左右
长篇小说 :十几万字及更多
微小说 :比短篇小说更精练,几千字
字数只大概,两级间没有具体界限。

八、按主义流派

爱情传奇小说
古典主义小说
讽刺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浪漫主义小说
自然主义小说
形式主义小说
表现主义小说
存在主义小说
意识流小说
新小说派
魔幻现实主义

九、按年代分类

古典小说
现代小说
当代小说

十、按进程分类
连载小说
全本小说

小说常涉及的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作用: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
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七、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
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八、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
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的历史发展:
1.最初含义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2.萌芽衍化
东汉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写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也”,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3.追溯奠基
小说的奠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当历史进入唐代小说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二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三是文人笔记。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文人笔记大都记载一些轶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间娱乐消闲。各朝代都有茶馆饭店常驻的说话人、说书人,以话本为基础,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说一段(小说),以吸引客人每天回来听书,希望保证生意兴隆。

小说的阶段划分:
中国的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小说以及当前兴起的网络小说约三千多个春秋的洗礼。按照小说的历史时期,可划分两大阶段,即新文化运动以前,可称作古典小说阶段,新文化运动以后,可称作现当代小说阶段。
1.古典小说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3)唐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唐代三大爱情传奇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5)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

2.现当代小说

现当代小说的兴起的标志性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时间从1915年-1919年),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时期为民国时期,即1949年以前,是小说的多元文艺复兴阶段。
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各种思潮流行,舶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中国小说的发展出现多元化,各类小说题材涌现,其中现代言情小说的发端鸳鸯蝴蝶派就出现在此时。正统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晚清民国报纸兴起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舞台,报纸通过了连载小说招揽人气,小说家通过报纸赚取稿费。近现代几乎所有著名的小说家最初都是从报纸上连载小说开始,从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到鲁迅再到当代金庸。
(2)第二时期为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即1976年以前,是小说的阶级斗争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的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同时,这一时期的大陆文艺青年经历了重大的人生转变,命运的沉浮、多视角的阅历以及对价值的思考,为下一个时期的辉煌埋下了伏笔(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人生转变就在这一时期)。而在港台,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发展到了巅峰,分别产生了琼瑶时代和金庸时代。
(3)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时期,即2003年以前,是小说的反思和蜕变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文革结束,对外开放,知识分子思想解放,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向往,传统和新时代的撞击,使得小说界出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为代表文革后作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莫言更是凭借在此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响力,在2012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4)第四时期为2003年至今,是小说的“表性”网络文学阶段。
随着网络普及,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和传播模式,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80后90后的生力军开始步入文坛并展现了惊人的创作能力。以起点为代表的武侠玄幻小说作者群和以晋江为代表的言情小说作者群(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的整体出现,标志着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主流文学之外的又一创作主体。

3.修仙小说
修仙类小说是依照中国本土的道教发展起来的新型小说体裁,小说一般讲述主人公通过道教的飞升到达更高的境界。其修真境界,各界划分根据不同的小说也有不同的种类。
几个时期代表作
第一时期仙侠修真——《蜀山剑侠传》
第二时期仙侠修真——《破碎虚空》
第三时期仙侠修真——《飘邈之旅》
第四时期仙侠修真——《佛本是道》
第五时期凡人修真——《凡人修仙传》及凡人流
第六时期情感修真——《仙逝今生》三部曲系类
这几本书分别为修真小说开宗明义之必读书籍
修仙小说影响力排行
《飘邈之旅》贡献:修真体系的开创者,有明确的等级境界划分,以后的网络修真小说大体上都是依据飘邈的设定来进行自己的等级境界划分,虽然各等级境界的名称各有不同,但实际架构都是继承飘渺。
《佛本是道》贡献:大量融入传统神话小说里的背景与人物,对传统神话进行架构与延伸,洪荒类修真小说开创者,影响力巨大。
《升龙道》贡献:西方元素引入修真小说。
《凡人修仙传》贡献:凡人流的开山作,灵根体系的贡献者,以严谨的内在逻辑,合理的情节发展著称。
《仙逝今生》贡献:以修真为主题,感情为主打,即热血又感人,剧情波荡起伏,感人之处潸然泪下,对未来情感修真时代打下奠基。

4.嗜血神通
修仙等级七大境界:
灵动——幻寂——灵婴——化虚——凝神——浴劫——羽化
其中除了灵动期分为九层外,其他每个等级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到了浴劫期以后三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都需接受天劫的洗礼,将体内真元力转化为仙元力,从而飞升仙界。
修魔等级七大境界:
灵魔——幻魔——婴变——炼虚——融神——渡劫——大乘
修妖等级七大境界:
灵妖——幻妖——妖婴——逆虚——虚神——渡劫——大乘
魂仙:
一劫魂仙——二劫魂仙——三劫魂仙——四劫魂仙——五劫魂仙——六劫魂仙——七劫魂仙——八劫魂仙——九劫魂仙
魂魔:
一劫魂魔——二劫魂魔——三劫魂魔——四劫魂魔——五劫魂魔——六劫魂魔——七劫魂魔——八劫魂魔——九劫魂魔
魂妖:
一劫魂妖——二劫魂妖——三劫魂妖——四劫魂妖——五劫魂妖——六劫魂妖——七劫魂妖——八劫魂妖——九劫魂妖
仙人等级划分:
虚仙——玄仙——仙君——仙圣——仙王——仙皇——仙帝——仙尊。每个等级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层次。
魔人等级划分:
虚魔——玄魔——魔君——魔圣——魔王——魔皇——魔帝——魔尊
妖人等级划分:
虚妖——玄妖——妖君——妖圣——妖王——妖皇——妖帝——妖尊
神人等级划分:
化神——玄神——神君——圣神——神王——神皇——神帝——神尊
斗气等级划分;
斗气徒——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半圣——斗圣——斗帝
圣人等级划分:
圣士——圣师——圣将——圣天——圣皇——圣君——圣帝——圣尊
诸天界等级划分:
通灵境——混灵境——混沌境——通天境
嗜血流宗师代表作:《嗜血狂徒》
嗜血流的小说一般特别热血,主角也很YY,不像凡人流一样,很多主角不敢干的事情,小说主角都会去做。然而这也是仙侠小说之中,嗜血流的一大特色,也因此被更多的读者深深喜欢。

5.新派嗜血

2013年现今的奇幻修真小说跟风的就是逍遥风羽的嗜血狂徒的嗜血路线,作者将修仙体系完善的更复杂,更具有吸引力。让读者深深喜爱,以往读有些修仙小说,如《星辰变》总觉得修仙进阶太快迅速,修炼成仙,甚至没有一点阻碍。而嗜血开创了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境界划分,不仅让人阅读得修仙道路艰难,就连成神之路也更加艰难,嗜血开创的新境界,完善了修仙体系凡人流的一大隐蔽。
嗜血是2013年间新出的一个修仙新流派,为作者逍遥风羽精心原创,花费一月三十一个日夜,嗜血流派终于自此出现。

6.星际科幻

由漫画,游戏衍生对未来机械时代,星级旅行的畅想,最早期代表作品《师士传说》

考点名称:字音字音:
就是拼音。就汉语而言,通常用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拼音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声母不能单独构成音节,但韵母可以。由韵母构成的音节,我们称之为“零声母”。声调具有区分词义的作用。
普通话声调有四种,依次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字音三部分:
字音研究汉字是把一个方块字的音分成三块:
声母、韵母(音段成分)和声调(超音段成分)。
声母在前,韵母在后,构成西洋语音学的音节,音节相当于声韵结构,声韵结构加上字调就是字音,声调(字调)是字音不可缺少的成分,但不是音节(声韵结构)不可少的成分,可见字音不等于音节。易错易混字音
易错字音:
(huāng) 回(hé) 达(hǎ) 起(luò) 妒(jí)米(jīng)
华(jīng) 琵(pá) 一(pán) 泥(nào) 越(jiàn) 龃龉(jǔ yǔ)
易错姓氏:
褚(chǔ) 杲(gǎo) 哈( hǎ) 佘(shé) 於(yū)
易错地名:
梁山(pō) :古湖泊名,在今山东省
十里(pù) :地名
平(mù):地名,在今山东省.
蚌埠(bèng bù):地名,在安徽省。
易错成语:
分明(zèng) 安步车(dàng) 不容置(huì) 不无益(bì)
前毖后(chéng) 之以鼻(chī) 德量力(duó) 沆瀣一气(hàng xiè)
俩可(léng) 大风景(shā) 一丘之(hé) 字音的考点及应对技巧:
主要考查内容:
一方面是拼写规则的识记和应用,
另一方面是常用字读音的判定,包括多音字、形近字、易读错字。

主要考查题型:
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也会有改错题格式。

应试技巧:
准确识记语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
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
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行或义变。

考点名称: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指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词。如“茂密”和“茂盛”、“美丽”和“漂亮”。
反义词:
指意义互相矛盾、对立的词。如:“大”和“小”、“吝啬”和“慷慨”。

注意事项:
1、组成反义词的一对词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如:长-短(长度),开头-结尾(过程),古-今(时间)。
2、不是任何一个词都有反义词。反义词以形容词最多,其次是动词;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书、笔)大部分没有反义词。
3、多义词可以有几个跟不同义项相配的反义词,如:快-慢、钝,清淡-浓郁、油腻。
4、反义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5、只有广泛意义上的形容词才有反义词。确定的动词、名词之类的没有反义词,比如“飞”没有反义词;“鸟”没有反义词。

反义词使用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近义词使用技巧:
汉语中的近义词,如同满园的鲜花,五彩纷呈,香气各异,只要精心选用,恰当布局,就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辉。
精心选用近义词,可以用同样的概念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如,恩格斯在悼念马克思时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叶圣陶的《春联儿》这样写:“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有一天就死了。”
唐弢悼念高尔基又是这样写:“1936年6月18日,世界大文豪,新社会的创造和拥护者,出身于劳动阶级的作家马克辛·高尔基,在莫斯科逝世了。”
上面各例同样表达生命的终止,用词各不相同。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又是恩格斯的朋友,所以恩格斯选用了含蓄委婉又符合死者特点的词语:“停止思想”、“睡着了”。
叶圣陶写老俞的小儿子,用了一般说法“死”,表达客观发生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而在悼念高尔基时,唐弢选用富有庄重色彩的褒义词“逝世”,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热爱和深切的悼念。
自然,“死”的近义词许多。
有的富有口语色彩,其中有的含有褒义,带有惋惜之情,
例如:老了、走了、光荣了、去见马克思了;

有的含有贬义,带有憎恶之情,
例如:断气、挺腿、完蛋、翘辫子、见阎王。

有的富有书面语色彩,也有褒贬义分,
例如:
含褒义的有:逝世、去世、谢世、长逝、永别、殉职、殉国、牺牲等;
含贬义的有:毙命、丧命、暴卒等。

有的语词只能用在皇帝诸侯身上如:
薨、崩、驾崩、宾天等;

有的只能用在僧人身上,
如:涅盘、坐化、圆寂;
如用上道士身上升天,得道,成仙了等。
可见,近义词十分丰富,要使表情达意十分贴切恰当,不能不精心选用。

近义词反义词列举:
近义词:
气息——气味 凝望——注视 依然——仍然 芬芳——芬香
蕴含——蕴藏 轻盈——轻快 宛若——仿佛 欢悦——喜悦
静谧——安静 俏丽——美丽 迷惑——疑惑 勤勉——勤奋
赋予——给予 雕琢——雕刻 绵亘——绵延 勉励——鼓励
控制——操纵 争持——争论 要挟——挟制 竣工——完工
回击——还击 真挚——真诚 忍耐——容忍 端详——凝视
峻拔——陡峭 铭记——牢记 沉思——深思 顾惜——爱惜
探望——探视 抱怨——埋怨 宽厚——憨厚 疑惑——困惑
往常——以往 郑重——慎重 沮丧——懊丧 介意——在意
着迷——沉醉 难过——难受 立刻——立即 谋面——见面
慷慨——大方 渺小——微小 节制——控制 恩赐——赏赐
威胁——恐吓 遨游——漫游 著名——闻名 特意——特别
投身——投入 体验——感受 养育——培育 圣洁——神圣
眷恋——眷念 宝贵——珍贵 宏伟——雄伟 领悟——领会
凶猛——猛烈 无端——无故 稀奇——稀罕 允许——答应
许愿——许诺 团聚——团员 悔恨——懊悔 忍受——忍耐
羞愧——惭愧 严肃——严厉 此项——和蔼 殷勤——热情
踌躇——犹豫 颓唐——颓废 憎恶——憎恨 告别——分别
呼唤——呼喊 储备——贮存 阵亡——牺牲 亢奋——兴奋
焦躁——急躁 清脆——清亮 徒劳——白费 缘故——原因
纯熟——熟练 苏醒——清醒 幽静——清幽 陶醉——沉醉
恬静——恬适 陌生——生疏 探访——访问 陈列——排列
哀伤——悲伤 朴素——朴实 溺爱——宠爱 柔弱——虚弱
竟然——居然 孤零零——孤单单 笑呵呵——笑哈哈
赞叹不已——赞不绝口 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不甘落后——不甘示弱
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目不忍视——目不忍睹
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百折不回——百折不挠
浴血搏杀——浴血奋战 心惊肉跳——胆颤心惊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反义词:
明——灭 精致——粗糙 短暂——长久 湿润——干燥
轻盈——笨拙 神奇——平常 欢悦——苦闷 静谧——喧闹
坚硬——柔软 俏丽——丑陋 蜿蜒——笔直 巧妙——笨拙
马虎——认真 藐视——重视 朦胧——清晰 普通——特殊
增添——减少 远离——靠近 喜欢——讨厌 铭记——忘却
复苏——沉睡 嘶哑——洪亮 魁梧——瘦小 僵硬——柔软
蜷缩——伸直 瘦削——肥胖 宽厚——尖刻 从容——慌张
幽静——喧闹 兴奋——平静 飞快——缓慢 悦耳——难听
耐心——急躁 幸福——不幸 慷慨——吝啬 贡献——索取
渺小——伟大 保护——破坏 特别——一般 浓密——稀疏
甜美——苦涩 唯一——众多 允许——拒绝 伶俐——笨拙
郑重——随便 老实——狡猾 个性——共性 深奥——浅显
微弱——强烈 殷勤——冷淡 厚实——单薄 清晰——模糊
俯下——仰起 热闹——安静 急速——缓慢 暖和——寒冷
灵活——笨拙 凉快——炎热 衰老——年轻 亢奋——平静
警惕——麻痹 粗糙——光滑 纯属——生疏 幽静——喧闹
暂时——永久 明亮——黯淡 温柔——暴躁 端庄——轻浮
提早——推迟 热乎乎——冷冰冰 不紧不慢——慌慌张张
无所顾忌——谨小慎微 恍然大悟——迷惑不解 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狂风怒号——风平浪静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 漫不经心——兢兢业业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主要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
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
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
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
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
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
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
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2)借代:
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拟人: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
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
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
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
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
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
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
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
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引用:
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
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

(16)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修辞种类及作用:
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含修辞的成语来源:
比喻:
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
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势如破竹

拟人:
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
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

夸张:
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
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

借代:
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巾帼须眉考点名称:描写方法描写手法: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描写分类:
一、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
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又分为: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二、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
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1.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2.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5.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大类。

二、写作手法:
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1.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
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2.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因此写作手法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三、描写手法: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即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概念辨析:
一、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三、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
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五、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考点名称: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
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词语分类:
一、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1、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
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
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2、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二、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
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三)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
他(人称代词);

怎么(疑问代词);
还(语气副词);
不(语气副词);
来(行为动词);
呀(叹);
下回(量词);
我(人称代词);
还(重复副词)来;
有(存现动词);
借(行为动词);
有(存现动词);
还(行为动词);
再(重复副词);
借(行为动词);
不(语气副词);
难(形容词)。

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1、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
从词的使用上辨析(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从词的情感色彩上辨析。
2、反义词的运用
恰当的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
3、词的感情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
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
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4、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包括口头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口头语词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书面语词庄重典雅,确切严谨。

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放式及解题方法: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考查词语的使用和近义词的辨析,考查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结合语境考查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较多,而前者出现频率更高。
2.选择题是较固定的题型。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正误辨析两种形式。
3.命题角度主要涉及实词的词义、色彩和用法,虚词的基本用法、搭配和位置。
4.所选的大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多选取或摘录报刊上的语句、语段作为命题的语境,所涉及的既是常见又是易错的词语。

解题方法:

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
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
要用一定的时问对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作集中复习,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1.弄清语境。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是浑然一体的。所谓“词不离句”就是这个道理。
2.辨别词义。
中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辨析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关键。做题时我们要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句意,进行选择。
3.筛选排除。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尤其是那些同义词,根本无法从词义上加以辨析,这时采用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谓排除法,就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以至选出正确答案。
4.迁移应用。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而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人日常习惯用语中,通过另造句子的方法来进行比照辨别,区分出异同,选出正确项。
5.词语代入。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朗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得当,句意是否明确。所以,在做易混词语辨析题时,可以将待选词语填入原句,再默读,体味语感,分辨词语运用是否妥当。尤其是在做关联词辨析时,将成套的关联词代入原文,通过朗诵,领悟出词语与原句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四 : 郑振铎《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和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笔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张进 2004-4-22 9:15:28

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那是1941年,大半个中国仍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

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老校长老泪纵横,正主持着简短的校务会议。最后,他颤声宣布:“……课照常进行。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就立即停课。”

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

还是在东北三省刚刚沦陷时,他就写了历史小说《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愤怒斥责国民党卖国政策。写作时,他时时横眉拍案,连声大喝:“奸贼,奸贼误国!”1936年10月,他和鲁迅等人联合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1937年底,国民党军队撤退,上海成了“孤岛”,郑先生仍在上海坚持救亡活动。当时,日特活动猖獗,有许多人因与抗日有关而失踪、死亡。少数人动摇了,甚至做了汉奸。郑先生却凛然正气,无所畏惧。1938年3月,他参加了中国文艺界抗日战争协会,被推举为理事。他还专门到被称为上海“抗大”、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社会科学专科学校”去兼课,为党、为新四军培养了不少干部。

有一天,一个刚当汉奸的老友来了。此人掏出一张开有巨额金款的支票,说:“郑先生,你近来生活很困难,清水先生已知道了。清水先生一直很敬佩你的文章学问,想让你主持一方面的文化工作……这是清水先生的小意思!”郑先生一听“清水”,便知道是主管文化侵略的日本大特务,他一怒之下扯了支票,朝老友脸上掷去,大骂:“瞎了狗眼!”此人只好夹着尾巴逃跑了。不久,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大美晚报》记者张似旭二位名流被刺杀,于是有人警告:“你要当心!”郑先生也差点遭到暗算,幸好有学生通知,但他事后仍继续为祖国命运奔波操劳……

郑先生从回忆中惊醒,快上课了,他拿起讲义夹,急匆匆进了教室。教室里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多像小说《最后一课》的描写啊!郑先生热泪盈眶:“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给你们上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是屏着呼吸,满噙了眼泪。不幸的时候终于来临。近处忽地传来了沉重的车轮碾地声,几辆卡车已进了校门。阴森森的风中,一面太阳旗抖动着。时针指着10∶30。

“现在下课!”

郑先生挺直了身体,作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啜泣声……师生们的胸中都燃烧着爱国的烈焰,一个一个捏紧了拳头。

这就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大上的最后一课,也是他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抗战胜利后,因为他继续反对国民党的亲美卖国政策,便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蒋介石不许任何大学聘请他。但郑先生的“最后一课”所表现的崇高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却教育了千百个后来者!

郑振铎,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出生地:浙江省永嘉县

原籍:福建省长乐县

出生日期:1898年12月19日(戊戌年)

逝世日期:1958年10月17日(戊戌年)

毕业院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

生平简介

郑振铎,(1898.12.19-1958.10.17),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字西谛,书斋用“玄览堂”的名号,有幽芳阁主、纫秋馆主、纫秋、幼舫、友荒、宾芬、郭源新等多个笔名,曾就读于北平铁路专科学校,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为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1]

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区乘凉桥),曾在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就读。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20年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5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及学部委员。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

《燕子》一文已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组。

《别了,我爱着的中国》已被选入五年级教材(18课)

《唯一的听众》已以他的笔名“落雪”选入五年级教材(第28课)

《猫》一文已编入初中一年级下册教材(人教版 第26课)

《最后一课》已被编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下册自读课本《大海的召唤》(第15课)

代表作品

专著

《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版画史图录》等。

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和《蛰居散记》。

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飞鸟集》、《新月集》和《印度寓言》。

其它《郑振铎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是散文集《离别》中的一篇,后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燕子》入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版)。《猫》其入选人教版初一下册第26课;初中四年制初二下册26课。《唯一的听众》选入五年级第1学期第17课。诗篇:《我们是少年》、《燕子》和《离别》等。

个人履历

青年时期

郑振铎的祖籍是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1917年夏,靠亲友的帮助到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大)求学,课余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著作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启蒙教育。不久结识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们各自成为所在学校的学生代表,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19年11月,他们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提倡社会改造。1919年12月,《新中国》月刊发表了他翻译的列宁的《俄罗斯之政党》。1920年夏,他和耿济之共同翻译了《国际歌》歌词。1920年11月,郑振铎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1年春,他毕业后到上海工作。不久担任《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编辑,又由沈雁冰介绍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同年5月10日,他主编的文学研究会机关报《文学旬刊》创刊,为初期新文学运动中有影响的刊物。同时开始主编出版《文学研究会丛书》,还参与创刊了《戏剧》月刊,《诗》月刊等。1922年 1月,他主编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刊物《儿童世界》周刊,并写作了许多作品,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事业起了开山作用。1923年1月,他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在此期间,他在《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与封建旧文学作了坚决的斗争,并批评了新文学阵营中一些人“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成为当时与沈雁冰齐名的文学研究会的重要理论批评家。

创办报纸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和抨击帝国主义暴行。同年,他参加发起“中国济难会”,并与郭沫若、沈雁冰、胡愈之等人签名发表《人权保障宣言》。这一时期,他撰写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俄国文学史略》、《太(泰)戈尔传》、《文学大纲》等。《俄国文学史略》(1924年)是中国这方面第一本专著,对介绍俄国文学(包括苏联文学)起过积极作用。书中列专章介绍评述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文学理论,高度评价了高尔基的创作及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尤为难得。《泰戈尔传》(1925年)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评述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专著。80万言的《文学大纲》(1927年)将中外文学史及其名著合在一部书中叙述,开阔了文学工作者的眼界,在介绍世界文学历史、加强中外文学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都有过大的影响。

成立公会

1927年2月,郑振铎与叶绍钧、胡愈之等人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公会积极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的革命活动。“四·一二”政变后,他与胡愈之等人致信国民党当局,强烈抗议屠杀革命群众,为此险遭逮捕。

欧洲避难及游学

5月,他乘船到欧洲避难和游学。在法、英等国家图书馆里,遍读有关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变文等书籍,并研究了希腊罗马文学,译著了《民俗学概论》(后毁于日军炮火)、《民俗学浅说》(1934年)、《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1930年)等专著,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1929年)中的大部分作品。1928年10月,又回到了上海。

回国

回国后,郑振铎参加发起“中国著作者协会”,并任执行委员。1931年秋,去北平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此书图文并茂、史料丰富、眼界宽阔,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34年,又出版了《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以及借希腊神话题材歌颂现实的革命斗争的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这一个时期里,他还参与主编了著名的大型文学刊物《文学》、《文学季刊》等。

1935年春,郑振铎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此后,他主编了大型文学丛刊《世界文库》,组织许多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系统介绍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规划宏伟。虽因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全部实现原计划,但仍是30年代文化出版事业的重要成果。在这前后,他参加《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选工作,与鲁迅合作编选《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协助鲁迅编选出版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底,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6年6月,"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郑振铎被选为理事。这个时期里,他还撰写了文学论文集《短剑集》(1936年)和历史小说集《桂公塘》(1937年)。

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振铎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和创办《救亡日报》等。上海沦陷前后,他为国家抢救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古籍,并编选影印了《中国版画史图录》、《玄览堂丛书》、《明季史料丛书》等。1938年他的《中国俗文学史》出版,此书代表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抗战胜利后,他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并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他主编《民主》周刊。与李健吾主编《文艺复兴》月刊,号召作家为人民、为民主而写作,还编印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等。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2月,郑振铎绕道香港进入解放区。7月,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名为作协)的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文物局局长、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以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编著有《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1952年)、《中国古代版画史略》(1985年)等,并主编了《古本戏曲丛刊》、《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书中基本上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在中国文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专题,反映了他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958年10月18日,他在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

社会评价

杰出贡献

郑振铎对中国的文化学术事业作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在文学理论方面,他是文学革命初期"为人生"的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1921年6月,他进一步提出需要“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血和泪的文学》),要求进步作家创作出“带着血泪的红色的作品”(《我们的杂记》)。从那时起,他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青年时期回故乡

首先,要探索的是,郑振铎在青年时代是否回过故乡? 郑振铎虽然生长在温州,后来升学到北京,从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后到了上海,长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但是,他和故乡亲人却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回过故乡。茅盾在1921年10月15日致启明(周树人)的信中就曾提及“振铎回乡葬祖去了”(见《茅盾书信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据研究郑振铎的专家陈福康博士考证,这次经福州到长乐葬祖的时间有一个多月。这里的“回乡葬祖”,自然是回到祖籍地长乐首占村老家了。1995年初冬,长乐首占村为纪念郑振铎征集有关的文物,征集到一件珍贵的资料———首占郑氏残缺的“讣告”,在一张八开纸上,尚能见到具名者共36人,其中有“缌服侄曾孙振铎”等字样,分析起来,这是郑振铎的曾伯祖或曾叔祖丧葬的“讣告”,这正印证了他有“回乡葬祖”之行。另据首占郑氏族亲追忆,那个年代,首占“岱阳郑氏宗祠”内悬挂有许多反映郑氏先辈事迹的匾额和介绍,正中挂有明嘉靖名臣、刑部尚书郑世威(1503-1584年)亲书的“世培忠厚”的祖训……这一切,使郑振铎对先辈的业绩和可贵的品质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故乡增添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虽然长期在异乡生活、学习、工作,但是,他却始终是关心和热爱故乡的。

与故乡人民心连心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福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福州,各校学生曾先后两次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追悼被反动军警殴打致死的北京大学闽籍学生郭钦光;在厦门,青年学生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后来又发展成为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国民大会,愤怒声讨军阀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五四的烈火,在八闽大地燃起,然而,日本帝国主义者却先后派军舰到厦门、福州,实行武装威胁,在福州甚至开枪逞凶。在北京的郑振铎闻讯,就积极参加组织旅京福建省学生抗日联合会,成为该会领导人之一。他参加编印《闽潮》,奔走呼号,声援故乡的反帝爱国运动,始终和故乡的人民心连心。原籍福建长乐的著名作家冰心,当时就读于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她就是在这次声援活动中认识郑振铎的。时隔60年,冰心对他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感慨激昂的发言,还有深刻的印象。

热情接待故乡学子

郑振铎虽然长期在京沪一带任职,但凡是故乡有人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并仔细了解故乡的情况。由于历史上长乐属福州府辖,所以从概念上说,故乡的范围自然是比较大的。1939年夏天,福州一位文学青年———三山中学高中生陈洪海(“青青文艺社”社员),因为听说暨南大学文学院在院长郑振铎主持下,教授阵容很强,他很想越级报考该院。经当时在福州供职的著名文学家郁达夫(1886~1945年)介绍,到上海去拜访郑振铎,受到其热情的接待。郑振铎看完介绍信之后,先了解郁达夫在福州的近况,接着又详细问及:陈仪(1886~1949年)主持福建省政府有些什么“措置”?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1891~1969年)在治理教育方面有哪些成绩?因为那时正值郑贞文进行本省教育改革,省立县立学校停换教员校长的时候,他从报纸上已看到一些报道。他认为“郑贞文也有郑贞文的苦衷”,他特别关切地问:日本帝国主义者在福州横行的表现、福州的建设、文化事业进展、故乡失业人数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怎样?……陈洪海介绍了有关情况之后,他感慨地说:“大概民国十七八年时代,福建人最来得乐观!”最后,郑振铎说,曾在福建出版的一本文学杂志上看到陈洪海的作品,颇为赞许。故乡的文学青年往访郑振铎,当然不止一个,黄骏霖先生在《忆西谛郑师》(载《榕花》1981年第一期)一文中,也谈及他在燕京大学求学和上海执教期间,受到这位“大同乡”亲切接待和关怀的情况。这些事例说明,郑振铎当时虽然没有到福州,但对故乡的情况却有所了解,并且极为关切。当然,他对故乡情况了解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

不忘乡情

郑振铎不忘自己祖辈生长的故土,还表现在他的乡情上,他总是公开标明自己是福建长乐人,有时撰稿编书,还特意署上“长乐”二字,例如《清人杂剧初集跋》结尾时,就署“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本集印成,长乐郑振铎跋”他编的一本书名就是《长乐郑氏汇印传奇第一集》,在此书的序文后,也署名:“一九三四年七月七日长乐郑振铎序”,甚至在他的印章中,也使用“长乐西谛”。“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直至他遇难的前十天,在“最后一次讲话”中,还说“我是生长在温州的福建人”。

郑振铎虽然自幼生长在温州,但因家庭生活环境关系,却能说福州方言,他和家里人日常谈话都是用福州话。1931年冬,郑振铎在《纪念几位今年逝去的友人》(载清华大学《文学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一文中,提及他和胡也频(1903年~1931年)在上海会面的一些情况时写道:“他和我见面的时候不少。他那生疏的福州话,常使我很感动,我虽生长在外乡,但对本地的乡谈,打得似乎要比他高明些。”这就是说,他们二人虽然长期在外地,但是郑振铎的福州话,要比胡也频说得好些。在饮食爱好方面,郑振铎也是保留着家乡的特色,以富有家乡风味的闽菜,招待文朋好友,显然,这是郑振铎所感到自豪的。他宴请鲁迅、冰心等人,席间吃的就是其母亲亲手烹调的福建菜。郑振铎还很喜欢福建的水仙花,曾把家乡人送去的水仙花特意赠送给鲁迅。

乡情流露的作品

从郑振铎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感情之深。1926年,郑振铎到莫干山避暑期间写的散文《月夜之话》,通过月下乘凉的絮语,非常自然地流露出他对福州民歌的喜欢和赞赏。高梦旦先生向他介绍了三首福州民歌,他都一一抄录下来,并把福州方言民歌译成普通话,加以解释,通过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读者,的确像《真鸟仔》这样的福州民歌,“恐非‘非福州人’所能了解”,郑振铎因为懂得福州地区方言,才能够把原意译出。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他撷取了赴欧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写了《海燕》。他凭借对故乡的了解,用工笔的手法描绘家乡在万物峥嵘、春意盎然的景象中,由南方回来的逗人喜爱的小燕子,任情地横掠斜飞,飞倦了就返回一年前的旧巢安身。他写道:“燕子归来寻旧垒”,“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活泼的小燕子。”在“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的海路上,“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他从内心抒发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

因此,郑振铎长期在异乡,却能够乡音不改,在生活、饮食、爱好等方面,保持福州的特色,甚至反映到其作品之中,不但是从其家庭长辈接受了影响,还因为他和闽中文化人士常有交往。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5月,他到商务印书馆工作之后,得到该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的赏识,并于1923年与其小女高君箴(蕴华)结婚,感情十分融洽。高梦旦(1870年~1936年),原名凤谦,常用笔名崇有,籍贯也是福建长乐,他是26岁才离开故乡的,老家就在与郑氏祖居地首占一田之隔的龙门乡,这样,郑振铎的一家仍然保持着家乡的某些特色,也是很自然的。而高梦旦学识丰富,谙熟闽中民间文学、方言和风土人情,也使郑振铎得到不少教益。

敢于呐喊

1925年7月1日,法租界总巡捕收到一封公理日报社的申请,以“华界印刷设备不周,难以扩大”为由,拟请法租界总巡捕批准该报“于一星期内迁移”至法租界内发行。法租界巡捕房随即调查了该报,他们在呈送上级的报告中写道:“《公理日报》于南京路事件发生第五天出版,该报的负责人都是共产党,报社原设在闸北和庆里二十四号,一星期以后这地方成了共产党集会的地方,就迁到宝山路宝兴西里九号。《公理日报》《热血报》和《人民报》等报纸因为警察局要检查原稿而停止出版,因此他们想迁来法租界。”

《公理日报》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报纸的负责人郑振铎等人是否如报告中所说“都是共产党”呢?

1898年12月19日,郑振铎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倡导新文化运动;1921年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同年,与沈雁冰等人在北京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世界文库》等,并在文坛崭露头角。

大革命时期,郑振铎仅仅是个文人,并非共产党员,但他在五卅运动中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却令人赞叹。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的那天下午,郑振铎恰巧坐车去南京路附近一家熟悉的书铺,听闻此事立即冲向出事地点。当晚,他根据自己耳闻目睹的情况奋笔疾书《街血洗去后》一文:“什么事也没有如‘五卅’大残杀事件发生得出我意外,使我惊怖的了……走在街上,由西藏路口,走到永安公司,一切情形如我在车上所见的。有一家店铺,正在打扫破玻璃。‘这定是被流弹打碎的。’我想着。街道上是依然的灰色,并不见有什么血迹——血一大堆的,一大堆的,都是冲洗去了。”第二天,关于五卅惨案,上海各报只发了一条普通的短消息。郑振铎感到难以理解,内心极为忧愤。6月1日,郑振铎与商务印书馆的同事叶圣陶、胡愈之等人磋商后,迅速邀集少年中国学会、文学研究会等十多个团体的代表,成立了上海学术团体对外联合会,大家对当时上海的报纸“对如此残酷的足以使全人类震动的大残杀竟不肯说一句应说的话”感到无比愤慨,决定筹集资金以联合会名义主编一份报纸,定名《公理日报》,由唐钺、郑振铎等人负责。

郑振铎把《公理日报》编辑部和发行所设在自己的寓所宝兴西里9号,还动员全家人都参与有关事务,自己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通宵达旦地写稿、编辑、校对、接洽印刷业务,终于使报纸在6月3日面世。

《公理日报》每期八开四版,其宗旨是:“发表我们万忍不住的谈话,以唤醒多数的在睡梦中的国人。”报纸通过新闻、通讯、评论和读者来函等方式,揭露帝国主义的血腥屠杀,报道海内外支持五卅运动的情况,号召大家抵制英货。《公理日报》刊载了许多报社记者采访的新闻,如《总商会会长虞洽卿住宅被投炸弹》《6月2日新世界残杀目睹记》等,并鲜明地提出收回英租界、英政府向中国道歉、惩办肇事捕头及巡捕的强烈要求。

由于《公理日报》敢说真话,并客观报道事件真相,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日销量很快猛增至两万份,社会影响很快超过《申报》《新闻报》和《时事新报》等大报。然而,由于经费困难,加之印刷厂受到公共租界当局威胁而不敢再继续承印,《公理日报》于6月24日出至第22期后被迫停刊。

因此,尽管本文开头法租界巡捕关于《公理日报》的情报有不切实际之处,但可想而知租界当局又怎么可能允许这份报纸存在! 严峻的现实使郑振铎认识到一个真理,即“‘公理’是要实力来帮助的。赤手空拳地高叫‘公理、公理’是无用的”,这促使他参加到更实际的斗争中去。

1927年3月,周恩来等人准备举行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郑振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火热的斗争中,他把武装起义用的枪支弹药藏在家中的沙发背后等隐蔽处。起义胜利后,他和胡愈之、叶圣陶等人组织了上海著作人公会,积极参加了临时革命政权——上海市民代表会议,他还被推举为闸北区市民代表会议的执行委员。

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郑振铎和胡愈之等人联名写信给蔡元培等,强烈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暴行。由于郑振铎在抗议书上签字名列第一,又因他曾是革命组织的成员,受到国民党当局通缉,被迫远走他乡,旅居英、法,事件平息后才回国担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教授等职。

“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二天,郑振铎站在自家楼顶朝虹口方向眺望,只见巨大的紫黑色的烟云向上升腾,空中飘落着许多焦黑的残片,有的甚至落到了天井里。满腔悲愤的他参加了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并节衣缩食收购古书,在抗战中为保护祖国珍贵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郑振铎接受生活书店负责人徐伯昕委托创办《民主》周刊。《民主》从诞生那天起,就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和当时的《周报》《文萃》一起,被广大读者誉为国统区的“三大民主刊物”。

福建之行的巨大收获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曾回到福建。1954年春,他在文化部任职期间,参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于2月27日到达福州,慰问驻福建前线三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作为慰问总团代表之一,曾在前线某部大会上讲话慰问驻军并作过报告,以具体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祖国在总路线照耀下四年来各方面建设的辉煌成就,给广大指战员以极大鼓舞;他和代表们登山越海,深入前线进行亲切的慰问活动,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在此期间,他还和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进行了参观活动。他对福建发展的大好形势,有着很深的印象。3月4日,他在给友人刘哲民的信中写道:“福州市面很繁荣,土特产不少,因为交通不大方便,有的东西便无法运到外面推销。像漆的筷子,最为精良,但运到外边的却不是上等货,纸张也很好,水果极多,将来当能大大交流也。”信中还提到“工作很忙,不能有时间写信;但有些故事是应该写出的,不知在什么时候写?回北京后,又要大忙,恐更不容易动笔了。”4月1日,他在信中又写道:“这一月多的慰问,收获甚大,或将写几篇文章出来,正在仔细打腹稿;不知能否写好?”的确,他此行收获很大,故乡的山山水水,许多生动感人的事迹,在他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然而,由于他返北京后公务繁忙,终未能及时动笔。1957年他又因公来福州,关心问及清道光年间福州才女李桂玉所作的长篇评话《榴花梦》收集的情况。这部巨著,全书360卷,483万字,比《红楼梦》长4倍,他亲自查阅此书,建议由福建省文化厅,福建师大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珍藏。令人惋惜的是,郑振铎虽然对故土情深,但终因身负重任,工作繁忙,对外文化交流又多,不仅在来福建慰问一个多月里,他以公务为重,未曾回过长乐首占。1957年来榕以后,也未能再回故乡! 爱国爱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事实说明,郑振铎对故乡的感情很深,但这种乡情并非出于狭隘的家乡观念,他不论到哪里,总是积极投入于当地的爱国运动。他不论是在温州、在北京,或者在上海,他总是和当地文化人士一起,提倡新文化,并且积极投入反帝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他虽然能讲福州话,但与家乡来访的文学青年陈洪海等人谈话时,却是讲“国语”(普通话)。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就主张“中国之知识界应一律说国语,如知识分子一直因循下去说他的方言,则国语永无普遍的一日。”显然,他虽热爱故乡,但他总是从整体来考虑,把对祖国的爱摆在前面的。而他为祖国的早日富强而忘我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追怀![2-3]

作品赏析

唯一的听众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直到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很年轻的林子,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幽幽的小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将那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地诅咒:“我真是一个白痴!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

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著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我,她说,“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拉了,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如果她的耳朵不聋,一定早就捂著耳朵逃掉了。我心里洋溢著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作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子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 不知为什么,总使我感到忐忑不安、甚至羞愧难当的是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个耳聋的老妇人全力以赴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并且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更要命的是我常常会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从她的表情中我知道她现在的感觉一定不是在欣赏锯床腿了。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更重要的,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而你竟说她是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著,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我看着这位老人安详地靠着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我全力以赴地演奏,也许会给老人带来一丝快乐和幸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在静静地流动着。

后来,我已经能足够熟练地操纵小提琴,它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爱好。在不同的时期,我总会遇到一些大家组织的文艺晚会,我也有了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总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海燕

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si)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熳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末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卿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同几只却隽逸的在粼粼如(hu)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于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了开去。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是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家家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往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

“燕子归来寻旧垒。”

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几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运命的蹇劣呢。

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意着,沈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们市民们忧戚着,或舒怀的指点着,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

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地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沈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莹的天中了。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地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惊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散文《海燕》——郑振铎

五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最后一课》郑振铎12月8号。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课》
郑振铎
12月8号。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
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格外的(),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按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①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上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我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②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
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水()恋()泣()
2.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的括号中去。
亲近  亲密  亲切  清朗  明白  明晰
镇静  平静  镇定  安稳  安详  坦然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默默无声()心无旁用()熙来攘往()
4.简要概述事情发生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月8日这一天,暨大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划线句①是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划线句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山西省同步题

1.(l)fú(2)juàn(3)chùo
2.亲切  清朗  镇定  安详
3.悄无声息  专心致志  人来人往
4.日本侵略者侵占上海租界,上海国民党军撤退沦陷之时。
5.“看见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6.环境描写,起反衬作用。
7.排比,学生们都很坚定,目标明确,准备着对付来犯的敌人。
8.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9.对日本强盗的无比仇恨,对暨大师生无声抗日行动的歌颂,从而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考点:

考点名称:小说阅读小说:
文学体裁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叙述背景、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它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也反映了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小说的六个特性:
(1)价值性
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2)容量性
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3)情节性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环境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5)发展性
小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至今在古典小说领域内,没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发于此;
(6)纯粹性
纯文学中的小说体裁讲究纯粹性。“谎言去尽之谓纯。”(出自墨人钢《就是》创刊题词)便是所谓的“纯”。也就是说,小说在构思及写作的过程中能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使呈现出来的小说成品具备纯粹的艺术性。小说的纯粹性是阅读者最重要的审美期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光是小说,整个文学的纯粹性逾来逾成为整个世界对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核心。

六个特点:

(1)视角独到,以小见大
(2)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3)心灵刻画,入木三分
(4)情节安排,匠心独运
(5)环境描写,烘云托月
(6)虚构写实,相辅相成

三个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①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②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①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②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一部好的小说就总能让人身临其境,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不同标准下的类型划分:
一、按篇幅长短

1.微型小说
比短篇更短的小说完全符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的阅读习惯,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们为这类的小说赋予一个新名词和新定义。
例如极短篇、精短小说、超短篇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袖珍小说、焦点小说、瞳孔小说、拇指小说、迷你小说等,族繁不及备载,连专门的文学研究者也很难如数家珍分叙其定义,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总论之。
一般认为小小说的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因为题材常是生活经验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甚至无头无尾。高潮放在结尾,高潮一出马上完结,营造余音绕梁的意境。由于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练,题材能见微知著者为佳。一个意外的结局虽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还是要有伏笔呼应,甚至比起给予读者意外、应该更重视能否带给读者感动。
2.短篇小说
一般认为,篇幅在几千到两万多字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谓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时,也就是减少角色、缩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动的时间。另外,虽然它们时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认为短篇小说仍应符合小说的原始定义、也就是对细节有足够的刻划,绝非长篇故事的节略或纲要。所有小说基础,其发展初期并无长短之分,随时代而区分。今短篇小说多要求文笔洗练,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时一地一物观念影响,使其更生动详实但也限制其发展。
3.中篇小说
一般认为,篇幅在三万字至十万字之间的小说,也有少数十几万字也算是中篇而不算做长篇。一般认为是较容易成功的小说。因为对初涉创作领域的人而言,写作长篇易陷入多数的情节造成凌乱难收的困境,而写作短篇不是转折太少而单调、就是转折太多却显得拥挤。这时考虑将原本的构想改成中篇是一个广受推荐的建议。其容量大小、篇幅长短、人物多寡、情节繁简等均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个时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故事情节完整。线索比较单一,矛盾斗争不如长篇小说复杂,人物较少。
4.长篇小说
一般认为,长篇小说字数过少算为长篇那确实也不恰当。长篇小说反映的事情很多,内容很丰富,字数过少很难成为长篇(除非少数内容极为丰富的)。而长篇小说字数最为不定,字数差距最大。有十几万字的(这算是长篇小说字数的底线了),更有上百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如此长篇小说还可分为小长篇(一般的在十几万到三十万字间),中长篇(一般的是五六十万字),大长篇(一般要在八十万字以上),超长篇(一般的要达到一百五十万字)巨长篇(往往是几百万字数的,像二百多万字,三百多万字甚至过五百万字的)。如果作者打算表现人生中常见的错综复杂关系,则必须使用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笔调轻松的长篇小说,也会有一个内里的严肃主题,否则很容易陷入无组织或是零乱。初涉者在写作长篇时最需注意全局对主题的呼应、结构的严密性、以及避免重复矛盾或缺漏。

二、按艺术表现

1.文艺小说
2.类型小说(如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爱情传奇小说等)
相比大篇幅、高产量的网络小说,实体书出版市场仍然是主流文艺小说的天下,郭敬明、韩寒、饶雪漫、郭妮等青春小说作家仍是畅销的符号,在文艺小说方面,余华、莫言、贾平凹等名家的作品也具有代表意义,作品销量一直高居不下。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本土(主要指大陆)的类型小说发展很快,涌现了一大批写作科幻、悬疑、武侠等类型小说的优秀作家,如武侠小说家步非烟、沧月、小椴等人作品深受青年读者喜爱;悬疑推理类小说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如TV帝、蔡骏、周德东、王稼骏、上官午夜、天下霸唱、鬼马星、庄秦、青子、蒲岸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涌现了新创作的类型,如新派爱情传奇类型小说,如木然千山、唐七等作者。

三、按写作语言
1.纯文学小说
2.通俗小说
3.按作品内容
4.现实小说
5.超现实小说(如魔幻小说、灵异小说等)

四、按写作风格
1.传统小说 (包括笔记小说、传奇小说、平话小说、章回小说)
2.网络小说(包括网游小说、黑道小说、架空小说等)
3.21世纪(2003年以后),网络文学的出现,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大批网络作品涌现,如玄幻文学(起点为代表)、新言情(晋江和红袖为代表)等等,也出现了大批网络作家,玄幻领域如萧鼎、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血红、梦入神机、落花的音符等,言情领域如四小天后(藤萍、桐华、匪我思存、寐语者)、六小公主(辛夷坞、顾漫、缪娟、金子、李歆、姒姜)、八小玲珑(沧月、木然千山、明晓溪、米兰lady、妖舟、唐七公子、媚媚猫、爱爬树的鱼)等。

五、按文字语言

古白话小说
当代古白话小说(《再扶汉室》)
文言小说(《聊斋》)
白话小说
地方语言小说
按作品载体
平面小说
电子小说
关于电子小说,包括手机小说 即是由手机作为载体来完成小说的创作或者阅读的形式,具有可传播性;以手机作为创作方式,即是指那些拇指文化的引领者通过手机键盘进行小说的创作形式,也称为手机小说。

六、按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小说
第三人称小说
书信体小说
对话体小说
日记体小说
意识流小说
类自传体小说,意指含有自传元素的小说,或虚构化的自传.

七、按篇幅/字数
短篇小说 :几千至二万字左右
中篇小说 :三万至十万字左右
长篇小说 :十几万字及更多
微小说 :比短篇小说更精练,几千字
字数只大概,两级间没有具体界限。

八、按主义流派

爱情传奇小说
古典主义小说
讽刺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
现代主义小说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浪漫主义小说
自然主义小说
形式主义小说
表现主义小说
存在主义小说
意识流小说
新小说派
魔幻现实主义

九、按年代分类

古典小说
现代小说
当代小说

十、按进程分类
连载小说
全本小说

小说常涉及的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作用: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
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七、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
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八、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
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的历史发展:
1.最初含义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2.萌芽衍化
东汉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写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也”,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3.追溯奠基
小说的奠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当历史进入唐代小说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二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三是文人笔记。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文人笔记大都记载一些轶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间娱乐消闲。各朝代都有茶馆饭店常驻的说话人、说书人,以话本为基础,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说一段(小说),以吸引客人每天回来听书,希望保证生意兴隆。

小说的阶段划分:
中国的小说历经前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小说以及当前兴起的网络小说约三千多个春秋的洗礼。按照小说的历史时期,可划分两大阶段,即新文化运动以前,可称作古典小说阶段,新文化运动以后,可称作现当代小说阶段。
1.古典小说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世说新语》也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3)唐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趋于成熟,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由此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唐代三大爱情传奇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5)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明代四大奇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三言二拍(《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的《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明董其昌《袁伯应(袁可立子)诗集序》:“二十年来,破觚为圆,浸淫广肆,子史空玄,旁逮稗官小说,无一不为帖括用者。”

2.现当代小说

现当代小说的兴起的标志性事件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导(时间从1915年-1919年),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第一时期为民国时期,即1949年以前,是小说的多元文艺复兴阶段。
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各种思潮流行,舶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中国小说的发展出现多元化,各类小说题材涌现,其中现代言情小说的发端鸳鸯蝴蝶派就出现在此时。正统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晚清民国报纸兴起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舞台,报纸通过了连载小说招揽人气,小说家通过报纸赚取稿费。近现代几乎所有著名的小说家最初都是从报纸上连载小说开始,从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到鲁迅再到当代金庸。
(2)第二时期为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即1976年以前,是小说的阶级斗争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的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同时,这一时期的大陆文艺青年经历了重大的人生转变,命运的沉浮、多视角的阅历以及对价值的思考,为下一个时期的辉煌埋下了伏笔(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人生转变就在这一时期)。而在港台,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发展到了巅峰,分别产生了琼瑶时代和金庸时代。
(3)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时期,即2003年以前,是小说的反思和蜕变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文革结束,对外开放,知识分子思想解放,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向往,传统和新时代的撞击,使得小说界出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为代表文革后作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莫言更是凭借在此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响力,在2012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4)第四时期为2003年至今,是小说的“表性”网络文学阶段。
随着网络普及,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和传播模式,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80后90后的生力军开始步入文坛并展现了惊人的创作能力。以起点为代表的武侠玄幻小说作者群和以晋江为代表的言情小说作者群(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的整体出现,标志着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主流文学之外的又一创作主体。

3.修仙小说
修仙类小说是依照中国本土的道教发展起来的新型小说体裁,小说一般讲述主人公通过道教的飞升到达更高的境界。其修真境界,各界划分根据不同的小说也有不同的种类。
几个时期代表作
第一时期仙侠修真——《蜀山剑侠传》
第二时期仙侠修真——《破碎虚空》
第三时期仙侠修真——《飘邈之旅》
第四时期仙侠修真——《佛本是道》
第五时期凡人修真——《凡人修仙传》及凡人流
第六时期情感修真——《仙逝今生》三部曲系类
这几本书分别为修真小说开宗明义之必读书籍
修仙小说影响力排行
《飘邈之旅》贡献:修真体系的开创者,有明确的等级境界划分,以后的网络修真小说大体上都是依据飘邈的设定来进行自己的等级境界划分,虽然各等级境界的名称各有不同,但实际架构都是继承飘渺。
《佛本是道》贡献:大量融入传统神话小说里的背景与人物,对传统神话进行架构与延伸,洪荒类修真小说开创者,影响力巨大。
《升龙道》贡献:西方元素引入修真小说。
《凡人修仙传》贡献:凡人流的开山作,灵根体系的贡献者,以严谨的内在逻辑,合理的情节发展著称。
《仙逝今生》贡献:以修真为主题,感情为主打,即热血又感人,剧情波荡起伏,感人之处潸然泪下,对未来情感修真时代打下奠基。

4.嗜血神通
修仙等级七大境界:
灵动——幻寂——灵婴——化虚——凝神——浴劫——羽化
其中除了灵动期分为九层外,其他每个等级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到了浴劫期以后三个阶段,任何一个阶段都需接受天劫的洗礼,将体内真元力转化为仙元力,从而飞升仙界。
修魔等级七大境界:
灵魔——幻魔——婴变——炼虚——融神——渡劫——大乘
修妖等级七大境界:
灵妖——幻妖——妖婴——逆虚——虚神——渡劫——大乘
魂仙:
一劫魂仙——二劫魂仙——三劫魂仙——四劫魂仙——五劫魂仙——六劫魂仙——七劫魂仙——八劫魂仙——九劫魂仙
魂魔:
一劫魂魔——二劫魂魔——三劫魂魔——四劫魂魔——五劫魂魔——六劫魂魔——七劫魂魔——八劫魂魔——九劫魂魔
魂妖:
一劫魂妖——二劫魂妖——三劫魂妖——四劫魂妖——五劫魂妖——六劫魂妖——七劫魂妖——八劫魂妖——九劫魂妖
仙人等级划分:
虚仙——玄仙——仙君——仙圣——仙王——仙皇——仙帝——仙尊。每个等级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层次。
魔人等级划分:
虚魔——玄魔——魔君——魔圣——魔王——魔皇——魔帝——魔尊
妖人等级划分:
虚妖——玄妖——妖君——妖圣——妖王——妖皇——妖帝——妖尊
神人等级划分:
化神——玄神——神君——圣神——神王——神皇——神帝——神尊
斗气等级划分;
斗气徒——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半圣——斗圣——斗帝
圣人等级划分:
圣士——圣师——圣将——圣天——圣皇——圣君——圣帝——圣尊
诸天界等级划分:
通灵境——混灵境——混沌境——通天境
嗜血流宗师代表作:《嗜血狂徒》
嗜血流的小说一般特别热血,主角也很YY,不像凡人流一样,很多主角不敢干的事情,小说主角都会去做。然而这也是仙侠小说之中,嗜血流的一大特色,也因此被更多的读者深深喜欢。

5.新派嗜血

2013年现今的奇幻修真小说跟风的就是逍遥风羽的嗜血狂徒的嗜血路线,作者将修仙体系完善的更复杂,更具有吸引力。让读者深深喜爱,以往读有些修仙小说,如《星辰变》总觉得修仙进阶太快迅速,修炼成仙,甚至没有一点阻碍。而嗜血开创了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境界划分,不仅让人阅读得修仙道路艰难,就连成神之路也更加艰难,嗜血开创的新境界,完善了修仙体系凡人流的一大隐蔽。
嗜血是2013年间新出的一个修仙新流派,为作者逍遥风羽精心原创,花费一月三十一个日夜,嗜血流派终于自此出现。

6.星际科幻

由漫画,游戏衍生对未来机械时代,星级旅行的畅想,最早期代表作品《师士传说》

考点名称:字音字音:
就是拼音。就汉语而言,通常用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拼音一般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声母不能单独构成音节,但韵母可以。由韵母构成的音节,我们称之为“零声母”。声调具有区分词义的作用。
普通话声调有四种,依次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字音三部分:
字音研究汉字是把一个方块字的音分成三块:
声母、韵母(音段成分)和声调(超音段成分)。
声母在前,韵母在后,构成西洋语音学的音节,音节相当于声韵结构,声韵结构加上字调就是字音,声调(字调)是字音不可缺少的成分,但不是音节(声韵结构)不可少的成分,可见字音不等于音节。易错易混字音
易错字音:
(huāng) 回(hé) 达(hǎ) 起(luò) 妒(jí)米(jīng)
华(jīng) 琵(pá) 一(pán) 泥(nào) 越(jiàn) 龃龉(jǔ yǔ)
易错姓氏:
褚(chǔ) 杲(gǎo) 哈( hǎ) 佘(shé) 於(yū)
易错地名:
梁山(pō) :古湖泊名,在今山东省
十里(pù) :地名
平(mù):地名,在今山东省.
蚌埠(bèng bù):地名,在安徽省。
易错成语:
分明(zèng) 安步车(dàng) 不容置(huì) 不无益(bì)
前毖后(chéng) 之以鼻(chī) 德量力(duó) 沆瀣一气(hàng xiè)
俩可(léng) 大风景(shā) 一丘之(hé) 字音的考点及应对技巧:
主要考查内容:
一方面是拼写规则的识记和应用,
另一方面是常用字读音的判定,包括多音字、形近字、易读错字。

主要考查题型:
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出现。也会有改错题格式。

应试技巧:
准确识记语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
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
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行或义变。

考点名称: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指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词。如“茂密”和“茂盛”、“美丽”和“漂亮”。
反义词:
指意义互相矛盾、对立的词。如:“大”和“小”、“吝啬”和“慷慨”。

注意事项:
1、组成反义词的一对词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如:长-短(长度),开头-结尾(过程),古-今(时间)。
2、不是任何一个词都有反义词。反义词以形容词最多,其次是动词;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书、笔)大部分没有反义词。
3、多义词可以有几个跟不同义项相配的反义词,如:快-慢、钝,清淡-浓郁、油腻。
4、反义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5、只有广泛意义上的形容词才有反义词。确定的动词、名词之类的没有反义词,比如“飞”没有反义词;“鸟”没有反义词。

反义词使用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近义词使用技巧:
汉语中的近义词,如同满园的鲜花,五彩纷呈,香气各异,只要精心选用,恰当布局,就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辉。
精心选用近义词,可以用同样的概念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如,恩格斯在悼念马克思时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叶圣陶的《春联儿》这样写:“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舍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有一天就死了。”
唐弢悼念高尔基又是这样写:“1936年6月18日,世界大文豪,新社会的创造和拥护者,出身于劳动阶级的作家马克辛·高尔基,在莫斯科逝世了。”
上面各例同样表达生命的终止,用词各不相同。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又是恩格斯的朋友,所以恩格斯选用了含蓄委婉又符合死者特点的词语:“停止思想”、“睡着了”。
叶圣陶写老俞的小儿子,用了一般说法“死”,表达客观发生的情况,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而在悼念高尔基时,唐弢选用富有庄重色彩的褒义词“逝世”,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热爱和深切的悼念。
自然,“死”的近义词许多。
有的富有口语色彩,其中有的含有褒义,带有惋惜之情,
例如:老了、走了、光荣了、去见马克思了;

有的含有贬义,带有憎恶之情,
例如:断气、挺腿、完蛋、翘辫子、见阎王。

有的富有书面语色彩,也有褒贬义分,
例如:
含褒义的有:逝世、去世、谢世、长逝、永别、殉职、殉国、牺牲等;
含贬义的有:毙命、丧命、暴卒等。

有的语词只能用在皇帝诸侯身上如:
薨、崩、驾崩、宾天等;

有的只能用在僧人身上,
如:涅盘、坐化、圆寂;
如用上道士身上升天,得道,成仙了等。
可见,近义词十分丰富,要使表情达意十分贴切恰当,不能不精心选用。

近义词反义词列举:
近义词:
气息——气味 凝望——注视 依然——仍然 芬芳——芬香
蕴含——蕴藏 轻盈——轻快 宛若——仿佛 欢悦——喜悦
静谧——安静 俏丽——美丽 迷惑——疑惑 勤勉——勤奋
赋予——给予 雕琢——雕刻 绵亘——绵延 勉励——鼓励
控制——操纵 争持——争论 要挟——挟制 竣工——完工
回击——还击 真挚——真诚 忍耐——容忍 端详——凝视
峻拔——陡峭 铭记——牢记 沉思——深思 顾惜——爱惜
探望——探视 抱怨——埋怨 宽厚——憨厚 疑惑——困惑
往常——以往 郑重——慎重 沮丧——懊丧 介意——在意
着迷——沉醉 难过——难受 立刻——立即 谋面——见面
慷慨——大方 渺小——微小 节制——控制 恩赐——赏赐
威胁——恐吓 遨游——漫游 著名——闻名 特意——特别
投身——投入 体验——感受 养育——培育 圣洁——神圣
眷恋——眷念 宝贵——珍贵 宏伟——雄伟 领悟——领会
凶猛——猛烈 无端——无故 稀奇——稀罕 允许——答应
许愿——许诺 团聚——团员 悔恨——懊悔 忍受——忍耐
羞愧——惭愧 严肃——严厉 此项——和蔼 殷勤——热情
踌躇——犹豫 颓唐——颓废 憎恶——憎恨 告别——分别
呼唤——呼喊 储备——贮存 阵亡——牺牲 亢奋——兴奋
焦躁——急躁 清脆——清亮 徒劳——白费 缘故——原因
纯熟——熟练 苏醒——清醒 幽静——清幽 陶醉——沉醉
恬静——恬适 陌生——生疏 探访——访问 陈列——排列
哀伤——悲伤 朴素——朴实 溺爱——宠爱 柔弱——虚弱
竟然——居然 孤零零——孤单单 笑呵呵——笑哈哈
赞叹不已——赞不绝口 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不甘落后——不甘示弱
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目不忍视——目不忍睹
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百折不回——百折不挠
浴血搏杀——浴血奋战 心惊肉跳——胆颤心惊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反义词:
明——灭 精致——粗糙 短暂——长久 湿润——干燥
轻盈——笨拙 神奇——平常 欢悦——苦闷 静谧——喧闹
坚硬——柔软 俏丽——丑陋 蜿蜒——笔直 巧妙——笨拙
马虎——认真 藐视——重视 朦胧——清晰 普通——特殊
增添——减少 远离——靠近 喜欢——讨厌 铭记——忘却
复苏——沉睡 嘶哑——洪亮 魁梧——瘦小 僵硬——柔软
蜷缩——伸直 瘦削——肥胖 宽厚——尖刻 从容——慌张
幽静——喧闹 兴奋——平静 飞快——缓慢 悦耳——难听
耐心——急躁 幸福——不幸 慷慨——吝啬 贡献——索取
渺小——伟大 保护——破坏 特别——一般 浓密——稀疏
甜美——苦涩 唯一——众多 允许——拒绝 伶俐——笨拙
郑重——随便 老实——狡猾 个性——共性 深奥——浅显
微弱——强烈 殷勤——冷淡 厚实——单薄 清晰——模糊
俯下——仰起 热闹——安静 急速——缓慢 暖和——寒冷
灵活——笨拙 凉快——炎热 衰老——年轻 亢奋——平静
警惕——麻痹 粗糙——光滑 纯属——生疏 幽静——喧闹
暂时——永久 明亮——黯淡 温柔——暴躁 端庄——轻浮
提早——推迟 热乎乎——冷冰冰 不紧不慢——慌慌张张
无所顾忌——谨小慎微 恍然大悟——迷惑不解 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狂风怒号——风平浪静 马马虎虎——认认真真 漫不经心——兢兢业业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主要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
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
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
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
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
有白描,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正衬、反衬、陪衬),倒文,
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翻新,反复,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互体,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歧谬,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
列锦,连及,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移用,谐音,歇后,镶嵌,析字,
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拈连(又称:顺拈)。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2)借代:
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拟人: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
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
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
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
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
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
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
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
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引用:
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
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

(16)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修辞种类及作用:
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含修辞的成语来源:
比喻:
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
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势如破竹

拟人:
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
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

夸张:
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
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

借代:
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巾帼须眉考点名称:描写方法描写手法: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描写分类:
一、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
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又分为: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二、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
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1.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2.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4.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5.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这三大类。

二、写作手法:
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内容的基本形式。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1.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
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2.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因此写作手法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三、描写手法: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分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即象征、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对偶、反问、设问和双关、谐音、用典、互文、叠词等。

概念辨析:
一、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语言比较冷静客观。或借人物之口来抒情。或通过特定的语调来抒情。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讽今等。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三、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
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
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五、论证方法与论证方式。
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一般只能在议论性文体中出现,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论证方法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另外论证方法还包括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引证法、反证法、归谬法等。
论证方式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考点名称: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
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词语分类:
一、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1、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
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
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2、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二、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
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三)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
他(人称代词);

怎么(疑问代词);
还(语气副词);
不(语气副词);
来(行为动词);
呀(叹);
下回(量词);
我(人称代词);
还(重复副词)来;
有(存现动词);
借(行为动词);
有(存现动词);
还(行为动词);
再(重复副词);
借(行为动词);
不(语气副词);
难(形容词)。

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1、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
从词的使用上辨析(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从词的情感色彩上辨析。
2、反义词的运用
恰当的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
3、词的感情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
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
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4、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包括口头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口头语词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书面语词庄重典雅,确切严谨。

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放式及解题方法: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考查词语的使用和近义词的辨析,考查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结合语境考查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较多,而前者出现频率更高。
2.选择题是较固定的题型。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正误辨析两种形式。
3.命题角度主要涉及实词的词义、色彩和用法,虚词的基本用法、搭配和位置。
4.所选的大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多选取或摘录报刊上的语句、语段作为命题的语境,所涉及的既是常见又是易错的词语。

解题方法:

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
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
要用一定的时问对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作集中复习,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1.弄清语境。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是浑然一体的。所谓“词不离句”就是这个道理。
2.辨别词义。
中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辨析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关键。做题时我们要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句意,进行选择。
3.筛选排除。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尤其是那些同义词,根本无法从词义上加以辨析,这时采用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谓排除法,就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以至选出正确答案。
4.迁移应用。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而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人日常习惯用语中,通过另造句子的方法来进行比照辨别,区分出异同,选出正确项。
5.词语代入。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朗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得当,句意是否明确。所以,在做易混词语辨析题时,可以将待选词语填入原句,再默读,体味语感,分辨词语运用是否妥当。尤其是在做关联词辨析时,将成套的关联词代入原文,通过朗诵,领悟出词语与原句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本文标题:最后一课郑振铎-最后一课 郑振铎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731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