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1-06 所属栏目:教案

一 : 如梦令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藕”,有感情读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这首词,能品味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探究阅读,通过一个“醉”体会诗词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词,感受古诗词的凝练、含蓄。从而热爱中国传统文学。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诗词意境,感受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溪游醉归的欢乐。
三、教学流程:
一、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1.你们学过哪些词?
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
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可配乐演唱。
2、出示《如梦令》。
李清照介绍:李清照童年生活在趵突泉边,大明湖畔,官宦之家,一生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那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人到中年,宋朝与金兵作战,节节败退,于是李清照搬到江南,丈夫后来也去世了。晚年非常孤独寂寞。今天学的这首词是她年轻时写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
 “如梦令”是词牌名。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1、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指导“兴”(评价:读得准、读得通顺,有节奏感。把词牌名放在前面读。节奏感很好,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用力的想,让我们把画面看清楚。)
读词时要能把词读到脸上,范读。老师要看大家表情,读的时候要仿佛看到词描绘的情景。配乐读(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惟妙惟肖。仿佛你的眼中、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3、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好不好?开始吧!
4、交流自学
  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所学,老师相机进行评价补充。
重点指导“一滩”、“兴尽”等词语的理解。
“醉”什么意思?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欢喝酒,所以说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
 三、品读悟情
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但是你看这首词,它只有多少字?是的,三十三个字就把这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到底是怎样的美景让诗人陶醉呢?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词,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
2、组织交流。
(一)画面1:“溪亭日暮”
 1、“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说说湖边的景色。­---读句
 2、图画,师描述: “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3、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用“我看到了……听到了……闻到……”的句式说一说。
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二)画面2:藕花深处
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
那又是怎样的一片荷塘啊?(诗句)
这个时候啊,已经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幽静而神秘的世界。我想这个时候他们肯定是更加陶醉了。来,请读读第三句、第四句。                                 
(三)画面3:争渡图
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鸥鹭的声音、听到了划浆的声音、听到了诗人的笑声、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仔细看——看到了什么?(鸥鹭飞起来了。)多不多?声音响不响?(惊、一滩)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扑拉拉”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惊、除了写鸥鹭受到惊吓,它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惊喜)师指导朗读。
(四)一幅流动的画
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来,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这幅活动的画。
词人深深地醉了,她陶醉在(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中)。咱们再从文字背后找一找她深深陶醉的原因吧。(学生读李清照早期生活的资料。)
让我们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读出浓浓的醉意来好吗?这样难忘的郊游经历她能忘得了吗?这样身心释放的快乐能忘得了吗?所以啊,她是牢牢地记得,经常地回忆。所以这首词一开篇就说“常记”。
词人因乐而酒,因酒而醉。那你觉得这个时候她喝的是什么酒啊?

二 : 《如梦令*从教30余载有感》

忆昔翩翩年少,

育李培桃争俏。

风雨沁春秋,

鬓白红颜趋老。

安好,安好,

惟愿月圆花笑!(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

/

2015.12.3荣获省教育厅颁发的从教30余年证书后

三 : 如梦令.学情

如梦令.学情

昨夜幽梦乃返堂,学业情业竟重燃。

不知何因就是她,惊喜离合难商确。

梦里问她是否真,情人紧抱不是假。

天亮梦醒果是假,美好时刻得要记。

思来思去不知解,请求高人把梦解.(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四 : 《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简介李清照。回顾所学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背诵。
说一说词和诗有什么不同?(相机引入“长短句”、词牌名)简介什么是词牌名。
从朱熹的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入手,提出学习要求: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自由朗读《如梦令》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读。
检查学生的朗读。
个人读——个人读——集体读(评价)
提高要求:注意停顿,就会更有诗词的节奏和味道。老师范读一句,让学生再读这首词。
一生读。(师评价)——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2、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怎样读懂一首词呢?有什么好方法?(生交流,比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看插图等。师概括。)
用交流的方法,看能不能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
交流每一句诗歌。
第一句要处理的点:常记、溪亭、日暮、沉醉
第二句要处理的点:兴尽、误入。为什么会“误入”?
第三句:要处理的点:“争渡,争渡”!什么心情?作者为什么用了两个争渡?可以看出什么?
感悟把诗歌读“长”了的乐趣,体味诗词含蓄之美。
齐读这首词。
3、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再读这首词,你能从中找到几幅“画”,“画”的名字是什么?
第一幅画:“溪亭日暮”
用自己的语言说这个画面。 老师引导品味画面之美,情感之“醉”。
指导朗读。
第二幅画:“藕花深处”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
品味画面之美,想象画面之香!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指导朗读: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第三幅画:“一滩鸥鹭”
在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描述画面,体会作者在焦急中得到的一份意外的惊喜。
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惊喜读这句话。
倾听朗读,闭目想象画面。
再次感情读文,读出美,读出沉醉。
小结本文:它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着美好的生活呀!所以他醉了!
再次感情读文,读出浓浓的醉意来。能背诵的同学试着背一背。
4、欣赏吟唱,适度拓展
古代的词不仅可以当做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如果你喜欢,就跟着视频轻轻地唱起来。
结尾: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课外时间多读一读唐诗宋词,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作业设计:
1、必做:朗读背诵《如梦令》。
2、二选一:
①搜集李清照的其他词,读一读或唱一唱。
②小练笔:试着将《如梦令》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来。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沉醉————兴尽————争渡
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

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回忆她一次郊游流连忘返,醉于景、醉于酒、更醉于情后误入“藕花深处”的一次奇趣的经历,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2、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
3、吟唱《如梦令》,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几处纰漏,比如:第二环节的想象部分不够深入,过程衔接存在问题;吟唱部分收场过早,学生沉醉其中被硬生生的拉了回来;教学评价有几处明显不到位等。

五 : 如梦令教学设计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2、明确目标
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3、预期效果
那么理解词意、感悟意境对于大家来说就不成问题了。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任务呈现
(师先配乐朗诵)师:这首词听起来具有舒缓委婉的音韵美,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且试着读懂它。同桌可以互帮共享。
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2、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3、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
1、指名读读出词语的味道来。(“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兴”在词中的意思为“兴致,情趣”,所以应读成“xìng”)全班齐读。
2、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任务二: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任务呈现:刚才我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学习诗词,光读懂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这首词读美了、读活了、读出味道来。怎么读就有味道了?细细地读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静静地想其中的含义,边读边想,你就会走进诗词中,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感受,就会品出味道来。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自主学习
细细地读,静静地想
展示交流:
板书三个画面1、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黄昏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这首词是词人当天写的吗?(生:从“常记”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生: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书:常记)
小结: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边的亭子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请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2、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词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荷叶茂密,荷花绽放,香气四溢的景色。(师引导学生想象)
(2)讨论:为什么词人和同伴们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3)深情诵读第三、四句。
3、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让词人觉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
任务三、找出词眼,品读全词。
任务呈现:
同学们真不简单,把三十三个字读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画面,读成了一幅流动的画,此外,还学会了文包诗的一种写法。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自主学习: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展示交流
1、生读词,思考。读后交流,明确:这首词是围绕“醉”来写的,“醉”是这首词的“词眼”。
2、再读这首词。词人陶醉了,她陶醉在美景中,她陶醉在美酒中,她陶醉在美丽的意外中,她陶醉在美丽的生活中,让我们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读出浓浓的醉意来好吗?

本文标题:如梦令教学设计-如梦令 教学设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305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