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快回答!单项选择题
快回答!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 2.董卓废帝的理由是什么 3.董卓所立的刘协史称 4.未被吕布斩杀的是 5.“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指何人.快点.
1.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 《三国演义》2.董卓废帝的理由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大约有以下一些原因:一、董卓当时需要立威,而立威在当时的董卓来说,最好的方式也只能是废立.二、董卓迎接少帝时,少帝的怯懦与提防,都让董卓不满,而当时的献帝却表现得很有气度,这一点很对董卓的胃口.三、从这次的行动中,可以对当时中央的官员们进行甄别,那些是反对自己的,那些的站在自己这边,或者自己可以利用的.3.董卓所立的刘协史称 汉献帝4.未被吕布斩杀的是 没看懂这个问题的意思,是与之对阵未被他杀的?还是作为他的投靠对象而没被他杀的?还是?5.“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是个董字,十日卜是个卓字,加起来就是董卓.
二 : 公共政策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1.被人称作“我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对政策进行研究论述的专著”是(B)A.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B.王福生:《政策学研究》C.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D.陈振明:《政策科学》
1.2.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使用的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是(C)A.公共政策学B.政策学C.政策科学D.政策分析 1.3.“政策分析”最早是由____提出来的。[www.61k.com)(C)A.伊斯顿B.阿尔蒙德C.林德布洛姆D.德洛尔
1.4.公共政策学、政策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这些不同的学科名称表达的是(A)A.同一概念B.不同概念C.相关概念D.同一学科的各个分支
1.5.提出“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的是(B)A.管仲B.商鞅C.李悝D.孟子 1.6.堪称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咨询的著作是(A)A.《战国策》B.《智囊补》C.《论语》D.《孙子兵法》
1.7.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可能是(D)A.《国家论》B.《政治学》C.《理想国》D.《智囊补》
1.8.1776年著《国富论》一书,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体系的西方学者是(B)A.约翰·密尔B.亚当·斯密C。托克维尔D.克劳塞维茨
1.9.对公共政策学有重大贡献的德国军事理论家及其著作是(D)A。马克思:《共产党宣言》B.韦伯:《学术与政治》C.希特勒:《我的奋斗》D.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1.10.认为价值分析是价值关联和因果分析之间的中间步骤的是(A)A.马克斯·韦伯B.伊斯顿C.马克思D.拉斯韦尔 1.11.信息论的创立者是(B)A.贝塔朗菲B.申农C.玻尔D.爱因斯坦
1.12.联系信息论,研究控制论中的信息论的是(B)A.申农B.维纳C.贝塔朗菲D.韦伯
1.13.控制论的创立者是(C)A.瓦格纳B.牛顿C.维纳D.拉斯韦尔
1.14.使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成为更加完整的体系的著作是(C)A.《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B.《经济学》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15.为揭示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提供最初思路的是(B)A.勒纳B.拉斯韦尔C.马克思D.韦伯
1.16.拉斯韦尔认为公共政策学的哲学基础是(A)A.逻辑实证主义B.理性分析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存在主义
1.17.自公共政策学诞生之日起,这一学科的主导范式就是由拉斯韦尔倡导的(A)A.行为主义B.系统分析C.价值无涉D.实用主义
1.18.把公共政策看作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的是(D)A.戴维·伊斯顿B.拉斯韦尔C.林德布洛姆D.阿尔蒙德
1.19.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批评的政策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是(A)A.德洛尔B.阔德C.博雷尔D.丁伯根
1.20.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集体决策的逻辑起点是假定理性为(A)A.经济人B.社会人C.政治人D.管理人
1.21.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于(B)A.20世纪60年代初期B.20世纪70年代中期C.20世纪60年代中期D.20世纪70年代末期 1.22.公共政策学的发源地是(A)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
1.23.下列采用伦理问题与社会道德这一研究途径的著作是(B)A.《正义论》B.《伦理与公共政策》C.《政策组织》D.《公共部门管理、系统与伦理》
1.24.行为主义决策理论的鼻祖和集大成者是(A)A.赫伯特·西蒙B.拉斯韦尔C.彼得·杜拉克D.布昌普
1.25.公共政策学学科成熟的外在标志是(C)A.客观化B.理论化C.建制化D.普遍化
1.2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形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是在20世纪的(D)A.50年代B.6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2.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主线是(D)A.政策过程B.政策系统C.政策生态分析D.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
2.2.公共政策学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说明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D)A.政治性B.层次性C.科学性D.功利性
2.3.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B)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C.公共行政D.社会团体 2.4.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的大小为标准,现代国家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和执政党的领导机构等组织属于(A)A.强制型公共组织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C.半约束型公共组织D.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2.5.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公共政策主要是由(A)A。国家、政府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制定的B.各种经济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制定的C.公立学校、医疗保障机构制定的D.研究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机构制定的 2.6.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C)A。马克思B.拉斯韦尔C.列宁D.毛泽东
2.7.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命题、理论,建立的基础通常是(B)A.对个别政策的认识B.对政策一般的认识C.对政策学的认识D.对政策链的认识
2.8.在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政策主体系统要素中,公民、利益集团和非执政党属于(D)A,政策支持系统B.政策制定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间接主体系统
2.9。反馈首先来自(C)A.环境系统B.政策系统C.对象系统D.执行系统
2.10.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认为,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途径是(A)A.理性途径B.直观途径C.使用卡内基模型D.采用垃圾桶模型
2.11.“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的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是(A)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参谋结构D.矩阵结构
2.12.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近期的研究重点是(B)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总结D.政策实施
2.13.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是(A)A.概念体系的形成B.在实践中的运用C.代表著作的出现D.代表人物的出现 2.14.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是(B)A.理性概念B.核心概念C.次级概念D.边际概念
2.15.公共政策、政策构成、政策功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C)A.边际概念B.次级概念C.核心概念D.子概念
2.16.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A)A.政策议程的子概念B.政策执行的子概念C.政策终结的子概念D.公共权力的子概念
2.17.完全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垃圾桶模型属于(C)A.核心概念B.次级概念C.边际概念D.基本概念
2.18.科学的第一品格是(B)A.具体与抽象相一致B.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C.感性与理性相一致D.社会现实与理论创造相一致 2.19.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B)A.复杂性原则B.简单性原则C.理论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
2.20.当代公共政策研究者大都认为公共政策学既具有科学的特征又具有艺术的特征。这里的“艺术”,指的是政策研究中(D)A.政策内容的客观性特征B.政策环境的多变性特征C.人的灵活性特征D.人的主体性特征
2.21.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是(B)A.霍布斯B.培根C.洛克D.休谟
2.22.与经验主义相生相克的认识论是(D)A.逻辑实证主义B.后现代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理性主义
2.23.理性主义认为真理的标准是(B)A_社会实践B.理性本身C.真理D.大多数人的认识
2.24.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维也纳学派”所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的核心人物和奠基人是德国的(B)A.笛卡尔B.石里克C.罗素D.黑格尔
2.25.逻辑经验主义具有很强的科学主义的科学观,认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惟一标准是(C)A.社会实践B.理性本身C.经验证实原则D.感觉经验
2.26.后现代主义主张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B)A.实证主义B.自然主义C.唯物主义D.机械主义
2.27.首先提出“自然主义”这一概念的学者是(C)A。爱因斯坦B.普里高津C.库巴D.伽俐略
2.28.重视非理性的、反理性的和超理性的等反科学主义的创造性思维的认识论是(A)A.后现代主义B.逻辑实证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经验主义
2.29.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学,其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是(B)A.理性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逻辑经验主义D.后现代主义 2.30.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B)A.数理模型B.理论模型C.分析模型D.抽象模型
2.31.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的理论模型是(A)A.理性主义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政治系统模型D.精英模型
2.32.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的学者是(D)A.阿尔蒙德B.拉斯韦尔C.林德布洛姆D.西蒙
2.33.渐进主义模型所对应原型中,最典型的国家是(C)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2.34.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C)A.渐进主义模型B.混合扫描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D.复杂演变模型
2.35.在克服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局限性过程中。埃齐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B)A.规范最佳模型B.混合扫描模型C.政治系统模型D.精英模型
2.36.公共政策运行过程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D)A.集团模型B.混合扫描模型C.精英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
2.37.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A)A.机构一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制度模型
2.38.假定“制定政策是政治过程的决定性阶段,而政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的决策模型是(C)A.精英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集团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
2.39.从精模型的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总是(C)A.劳动人民的政策B.工人阶级的政策C。统治阶级的政策D.利益集团的政策 2.40.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模型是(B)A.规范最佳模型B.“上下来去”模型C.混合扫描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 3.1.认为“公共政策是社会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的是(B)A.阿尔蒙德B.伊斯顿C.林德布洛姆D.安德森
3.2.说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制定的政策”的是(A)A.安德森B.伊斯顿C.阿尔蒙德D.张世贤
3.3.公共政策表征公共权力机关想干什么、为什么干、怎样干,不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干。这表明公共政策具有(C)A.科学性和客观性B.灵活性和随意性C.权威性和强制性D.政治性和严肃性
3.4.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是(D)A.公共目标的设定B.公共政策的实施C.公共问题的提出D.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
3.5.国家的中枢系统是(B)A.政党B.政府C.社会D.企业 3.6.政府存在的基础是(B)A.公务人员B.政策C.场所D.权力
3.7.以下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与认定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很大影响的是(C)A.个人利益B.企业利益C.政府利益D.党的利益
3.8.政府过程的中心流程是(B)A.管理过程B.政策过程C.控制过程D.专制过程 3.9。阿尔蒙德认为,把各种利益诉求转变为公共利益诉求的是(C)A.利益表达B.政策制定C.利益综合D.政策执行
3.10.政治过程或政策过程的逻辑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循环的逻辑起点的是(D)A.设计B.控制C.总结D.反馈 3.11.在美国,以下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D)A.国会立法B.行政决策C.司法决策D.政党政策
3.12.从横结构上看,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构成为(C)A.政党政策+国会立法+行政决策B.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外交决策C.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D.国会立法+立法倡议+司法审查
3.13.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B)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3.14.美国总统林肯在全体内阁成员投票反对他之后宣布:“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这一典故表明了,在美国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是(D)A.议会B.内阁C.执政党D.总统 3.15.在美国,拥有司法复审权的是(C)A.总统B.国会C.最高法院D.外交部
3.16.从横向结构上看,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形式构成是(B)A.党的政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B.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C.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D.党的政策+司法审查+行政决策
3.17.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C)A.政党B.国会C.政府D.司法机关 3.18.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制定公共政策的最重要的主体是(A)A.中国共产党B.国务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最高人民法院
3.19.在中国,人大的首要职权是(A)A.立法权B.决定权C.任免权D.监督权 3.20.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A)A.人大决策B.司法决策C.行政决策D.党的决策
3.21.行政法规是属于(C)A.立法决策B.党的政策C.行政决策D.司法决策 3.22.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D)A.国务院办公厅文件B.国务院文件C.主席令D.总理令
3.2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被认为是(D)A.法规B.国家政令C.公文D.政策性文件 3.24.下列不具有政策制定功能的是(D)A.省政府B.市政府C.县政府D.乡政府 3.25.公共政策的纵向结构是(B)A.党的政策、人大政策、行政政策B.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C.立法政策、行政政策、司法政策D.省级政策、县级政策、乡级政策
3.26.区别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与中央政策的一个根本区别是(A)A.地域性B.强制性C。稳定性D。交通性
3.27.地方政策、基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对中央政策能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效果、实现政策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这说明地方政策基层政策具有一定的(C)A.科学性B.客观性C.能动性D.相对性
3.28.地方政策的中观性在单一制国里具有清晰完整的表现,这一方面最为典型的国家是(A)A.中国B.日本C.英国D.美国 3.29.在美国,县政权一般实行(C)A.市长议会制B.市经理制C.委员会制D.强市长制
3.30.政策体系中,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是(A)A.元政策B.基本政策C.部门政策D.一般政策
3.31.所谓战术,就是按照总的战略规划或战略部署,针对“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制定的行动方案。因此,战术又被称作(D)A.宏观决策B.中观决策C.总决策D.微观决策
3.32.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D)A.维护阶级统治B.保卫国家安全C.增进民族团结D.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有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33.外交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公共安全政策是(A)A.政治政策B.经济政策C.社会政策D.文化政策
3.34.经济政策的核心价值是(A)A.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B.以共同富裕为目标C.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D.防止两极分化
3.35.工业政策是(C)A.政治政策B_文化政策C.经济政策D.社会政策
3.36.劳动政策是(D)A.政治政策B.经济政策C.文化政策D.社会政策
3.37.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A)A.确定型政策B.不确定型政策C.风险型政策D.竞争型政策 3.38.把政策划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政策的提出者是(A)A.安德森B.泰勒C.阿尔蒙德D.洛维
3.39.安德森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A)A.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B。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C.能动型政策与被动型政策D.分配性政策与调节性政策
3.40.政策系统内部的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政策的(B)A.链形结构B.塔形结构C.环形结构D.球形结构
3.41.政策的横向结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A)A.链形结构B.圈层结构C.矩阵结构D.网状结构
3.42.公共政策的一项本质属性是(C)A.权威性B.普遍性C.阶级性D.稳定性 3.43.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它的运行和有效性依赖于它的(B)A.普遍性B.权威性C.政治性D.阶级性 3.4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明公共政策具有(B)A.政治性B.预见性C.阶级性D.权威性
3.45。政策不仅要告诉人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且还要使人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说明政策具有(B)A.强制功能B.引导功能C.服务功能D.控制功能
4.1.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的主要依据为是否(C)A.参与公共政策的全过程B.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C.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的过程D.参与公共政策的执行
4.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C)A.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B.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C.公共政策制定的惟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D.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
4.3.立法机关的基本职能是(A)A.制定法律B.实施监督C.制定计划D.进行选择 4.4.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B)A.立法B.行政决定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 4.5.利益集团也被称为(A)A.压力集团B.特殊集团C.利益组织D.利益群体
4.6.公共政策的主客体的区分是(B)A.绝对的B.相对的C.正确的D.错误的
4.7.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与依据是(C)A.政策制定者B.政策执行者C.信息D.手段
4.8.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就是公共政策系统的(B)A.咨询子系统B.信息子系统C.决策子系统D.评估子系统 4.9.“思想库”、“智囊”作为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它就是公共政策系统的(C)A.信息子系统B.决策子系统C.咨询子系统D.执行子系统 4.10.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中枢系统是(B)A.信息子系统B.决策子系统C.执行子系统D.监控子系统
4.11.决策子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D)A.灵活性B.强制性C.客观性D.权威性和主导性
4.12.公共政策系统与环境直接作用的实践环节是(A)A.执行子系统B.评估子系统C.信息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
4.13.合理配置政策资源,改进政策制定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是(D)A.监控子系统B.咨询子系统C.信息子系统D.评估子系统
4.14.制定合理有效的总政策、基本政策的基础是(C)A.对世界局势的正确认知和客观评价B.对环境的正确认知和客观评价C.对国情的正确认知和客观评价D.对资源的正确认知和客观评价
4.15.在下列的几种环境中,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B)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C.人文环境D.科技环境
4.16.决策主体制定政策的定向因素和精神支柱是(C)A.政治感情B.政治意识形态C.政治信仰D.政治心理
4.17.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基本要素是(D)A.人口多少B.国土面积C.文化状况D.综合国力 4.18.下列属于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是(C)A.联合国B.国际红十字会C.北美自由贸易区D.世界银行
4.19.公共政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制定者和生产者是(C)A.执政党B.领袖个人C.国家机构D.国家权力
4.20.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的是(A)A.国家的横向结构B.国家的纵向结构C.中央政府D.人民代表大会
4.21.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A)A.社会抽取能力B.社会控制能力C.社会规范能力D.社会适用能力 4.22.在国家能力的组成要素中,构成公共政策基础的是(A)A.社会抽取能力B.社会规范能力C.社会控制能力D.社会适应能力 4.23.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是(C)A.国家能力B.政党能力C.政府能力D.群体能力 4.24.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范围的是(B)A.国家性质B.政治体制C.国家结构D.政党制度
4.25.国家结构主要有单一制和(B)A.混合制B.复合制C.议会制D.联邦制
4.26.狭义的政府体制仅包括(C)A.立法体制B.司法体制C.行政体制D.管理体制 4.27.规定了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的是(A)A.政府体制B.国家能力C.政治结构D.国家性质
4.28.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是(C)A.英国B.日本C.美国D.俄罗斯
4.29.典型的委员制国家是(D)A.南非B.新加坡C.芬兰D.瑞士
4.30.半总统制国家的典型是(D)A.西班牙B.加拿大C.意大利D.法国
4.31.在法国,对决策结果负总责的是(C)A.内阁B.总理C.总统D.总秘书长 4.3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D)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
4.33.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D)A.三权分立制B.合议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三权分立制
4.34.把公共决策体制划分为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根据是(A)A.最高决策者数目B.决策使用权的特点C.决策使用权限D.决策的性质
4.35.神权制中的宗教领袖、王权制中的专制君主、现代美国的总统制都属于公共政策决策类型中的(C)A.集权制B.分权制C.首长制D.委员会制
4.36.分权制的优点是(C)A.统筹兼顾B.政令统一C.政策针对性强D.不易产生冲突 4.37.从公共决策主体角度来看,影响政策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是(D)A.决策体制B.决策程序C.国家结构D.决策者素质
4.38.在形式上,公共政策最重要的制定者是(A)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监督机关
4.39.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下列中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B)A.政策咨询一政策制定一政策评估一政策终止B.政策输入一政策制定一政策输出一政策反馈C.政策提出一政策制定一政策实施一政策终结D.政策提出一政策制定一政策监督一政策终止 4.40.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C)A.政策执行B.政策调整C.政策宣示D.政策修正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单项选择题
4.41.进行政策修正的基础是(C)A.政策决定B.政策实施C.政策反馈D.政策结果 4.42.公共决策的现代化首先是(A)A.决策过程的理性化B.政策过程的专业化C.决策过程的科学化D.政策过程的民主化 4.43.在我国,公共决策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D)A.行政首长负责制B.行政首长分工负责制C.行政首长集体负责制D.民主集中制
5.1.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A)A.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执行D.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5.2.公共政策问题同任何问题一样都是源自(C)A.社会期望B.社会需要C.客观的社会现实D.理想情况
5.3.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是整个公共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都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体现了公共政策问题的(C)A.客观性B.科学性C.关联性D.单一性
5.4.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现实才可以成立,本身必然具有(C)A.历史性B.动态性C.客观性D.公共性 5.5.公共政策问题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与严重化的程度,这体现了公共政策问题的(D)A.主观性B.人为性C.科学性D.历史性
5.6.把一些社会问题归结为意外事件、自然不可避免的过程、运气不佳、上帝的处罚等是指(D)A.科学的迷思B.内在的迷思C.邪恶的迷思D.自然的迷思
5.7.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府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是(B)A.政策议程B.政策诉求C.政策制定D.政策分析
5.8.既是公共政策问题的中介,又可能是公共政策问题的直接提出者是(A)A.大众传媒B.领袖人物C.民意代表D.执政党 5.9.通常提出的政策问题容易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是(B)A.大众传媒B.政府C.执政党D.民意代表
5.10.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界定的方法是指(D)A.类别分析B.类比分析C.层次分析D.边界分析
5.11.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指(C)A.层次分析B.类比分析C.多角度分析D.假设分析
5.12.把环境污染问题具体划分成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噪声污染是运用(D)A.原因层次分析B.逻辑归类C.多角度分析D.逻辑区分
5.13.把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统称为污染问题是(B)A.假设分析B.逻辑归类C.边界分析D.逻辑区分
5.14.在政策问题的类别分析法中,同一层级类目之间必须(C)A.相互独立B.相互排斥C.相互独立并排斥D.相互重叠
5.15.常用于一些无法直接试验和控制的问题的类比形式是(D)A.直接类比B.间接类比C.符号类比D.想象类比
5.16.以下政策问题分析方法中最具综合性的是(C)A.头脑风暴法B.类比分析法C.假设分析法D.原因层次分析法
5.17.假设分析的首要环节是(A)A.确定利害关系人B.呈现假设C.汇集假设D.综合假设
5.18.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指(A)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C.政策议程D.组织议程
5.19.系统议程又称(A)A.公众议程B.行政议程C.正式议程D.政策议程
5.20.政府议程通常比系统议程要正规,所以又称(C)A.界定议程B.规划议程C.正式议程D.实质议程
5.21.由一些经过积极而认真研究的项目所组成的议程是(B)A.规划议程B.界定议程C.磋商议程D.循环议程
5.22.将公共政策议程分为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的标准是(C)A.政策问题的性质B.政策问题的内容C.政策问题的重要程度D.政策问题的范围
5.23.下面会产生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有(C)A.焚烧国旗B.“好公民问题”C.吸毒与流产D.非资源分配
5.24.下面会产生象征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有(D)A.税收B.种族团结C.死刑D.虐待儿童
5.25.政策议程的外在创始模型比较常见于(A)A.民主和平等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专制社会D.权力集中的社会
5.26.政策议程的动员模型通常出现于(B)A.高度民主和平等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D.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
5.27.政策议程的内在创始模型流行于(B)A.民主和平等的社会B.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C.公民参与率较高的社会D.政策较为宽松的社会 6.1.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B)A.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执行D.公共政策的评估
6.2.公共政策问题得到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就是(C)A.拟定政策方案B.选择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评估政策方案
6.3.有关公共组织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是(C)A.政策内容B.政策方案C.政策目标D.政策执行
6.4.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这说明公共政策目标具有(A)A.问题的针对性B.未来的预期性C.形式的多样性D.内容的客观性
6.5.依据政策目标的地位,可以把公共政策目标划分为(A)A.元目标和次目标B.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C.全国性目标和地方性目标D.公益性目标和特殊性目标
6.6.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遍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体,公共政策目标可划分为(D)A.全国性目标和地方性目标B.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C.元目标和次目标D.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6.7.把公共政策目标区分为实质性政策目标和象征性政策目标的依据是(B)A.目标的重要程度B.目标的实质性程度C.目标实现的希望大小D.目标的时间范围
6.8.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评估标准的是(C)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目标D.政策过程
6.9.政策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从实际的公共政策问题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意愿出发,这说明确定政策目标应遵循(B)A.明确具体原则B.实事求是原则C.伦理考量原则D.面向未来原则
6.10.政策规划也称(D)A.政策策划B.政策评估C.政策方案D.政策构建
6.11.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B)A.要突出过程B.要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C.重视行动D.利益补偿
6.12.政策规划的主体,在中国更为普遍和常见的是(B)A.复合式B.单一式C.多元式D.复杂式
6.13.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多元化,不少国家通常采取(A)A.听证制度B.招聘制度C.竞争制度D.考评制度
6.14.听证,最早源于西方国家的(D)A.行政实践B.政策过程C.立法实践D.司法实践
6.15.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主要体现在(B)A.政府的规划方案必须占主导地位B.规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C.政府代替其他主体进行政策规划D.仅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占主导地位
6.16.要达到真正的方案多重化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B)A.尽善尽美B.彼此独立C.互相交叉D.相互影响
6.17.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正式的政策抉择前所要做的步骤是(B)A.政策认定B.政策方案的评估和择优C.设计政策方案的轮廓D.规划多重政策方案
6.18.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是政策方案的(B)A.设计B.评估C.择优D.检验
6.19.政策方案的评估和择优,还须对择定方案进行审查和评定,审定的目的是(D)A.鉴别政策优劣B.保证择定方案的科学性C.保证成本最低D.减少决策失误 6.20.政策方案评估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C)A.事后评估B.可行性评估C.预测性评估D.效益评估
6.21.能让专家不受他人影响,自由、独立地发表自己真知灼见的预测性评估方法有(B)A.头脑风暴法B.德尔菲法C.时间序列分析D.投入——产出分析法
6.22.在政策方案预测中极为常用的方法是(D)A.德尔菲法B.座谈会法C.访问法D.投入——产出分析法
6.23.在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一般实行的是(C)A.政府负责制B.总理负责制C.行政首长负责制D.省长负责制
6.24.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决策权主要赋予(A)A.行政首长B.国务院办公厅C.总理D.市长
6.25.行政首长的决策权(B)A.可依个人偏好行使B.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行使C.没必要集体讨论后行使D.很小
6.26.在现代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总是(A)A.政府B.政党C.司法机关D.利益集团
6.27.立法机关决策程序中最复杂的一种程序是(B)A.提出议案B.审议议案C.通过议案D.公布政策
6.28.立法审议程序最复杂的是(B)A.中国的三读审议程序B.英国的三读审议程序C.美国的三读审议程序D.日本的三读审议程序 6.29.立法决策通过方案的规则一般是(D)A.全部通过B.部分通过C.半数通过D.过半数通过
6.30.从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看,政策的法律化是(A)A.政策合法化的一种B.政策方案选择的一种C.公布政策的一种D.通过议案的一种
7.1.将执行看作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学者是(B)A.琼斯B.韦达夫斯C.爱德华兹D.奥图尔
7.2.在执行政府决策的过程中,须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制订结合实际的实施方案。(www.61k.com)这说明政策执行具有(C)A.目标的导向性B.内容的务实性C.实施上的灵活性D.时间的连续性 7.3.政策的根本目的是(C)A.研究问题B.总结问题C.解决问题D.扩散问题
7.4.政策执行主要是(B)A.研究问题的过程B.解决问题的过程C。设计方案的过程D.依法行政的过程
7.5.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是(C)A.政策制定B.政策选择C.政策执行D.政策评估
7.6.政策执行的总原则是坚持(A)A.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B.稳定性与变异性相统一C.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D.长期性与短期性相统一
7.7.灵活性的临界点是(D)A.客观性B.实践性C.科学性D.原则性 7.8.“求神似,去形似”(B)A.是政策的误解和歪曲B.是正确的政策变通C.违反了政策执行的原则性D.将失去政策执行的时效性
7.9.衡量政策变通合理与否的标准和尺度是(C)A.政策的基本内容B.政策的基本方向C.政策的基本精神D.政策的理论基础 7.10.攻策执行模型的过程模型又称为(A)A.史密斯模型B.拉斯韦尔模型C.木桶模D.战略模型 7.11.互适模型的构建者是(B)A.马克斯·韦伯B.麦克拉夫林C.阿尔蒙德D.奥图尔 7.12.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的模型是(B)A.过程模B.博弈模型C.循环模型D.互适模型
7.13.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提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A)A.系统模型B.综合模型C.互动理论模型D.互适模型
7.14.政策执行的综合模型又被称作(B)A.“霍恩——米特模型”B.“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C.“史密斯模型”D.“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
7.15.攻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是(A)A.政策宣传B.政策分解C.政策分析D.政策实施
7.16.确定政策执行机构是(C)A.政策分解的一步B.物质准备的一步C.组织准备的一步D.政策实验的一步
7.17.政策执行再决策是(D)A.政策执行后决策B.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C.政策执行的中断D.执行中对方案的补充或修正 7.18.现场再决策是(C)A.执行前的决策B.执行后的决策C.执行中的决策D.改变政策目标的决策
7.19.常规再决策(D)A.一般无章可循B.是非例行决策C.效果无从把握D.解决问题的效果有把握
7.20.跟踪型再决策是(C)A.确定新方向和新目标B.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的决策C.对现行政策适度修正D.历史转折型决策 7.21.再决策须以发展的眼光,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使经过调整的政策内容更有预见性和适应性。这说明政策执行再决策应遵循(D)A.时效性原则B.信息原则C.民主原则D.动态原则
7.22.再决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C)A.确定新方向和新目标B.对政策目标适当修正C.纠正执行偏差D.重新分配政策资源 7.23.政策资源中的经费(B)A.“花钱就可以解决问题”B.是政策执行的基础条件C.按参与与执行人员进行分配D.要充分满足执行人员需要
7.24.权威(D)A.是执行中专制的表现B.会阻碍政策变通C.阻碍技术人员特长的发挥D.是有效执行的前提
7.25.行政主体所发出的命令、规定、条例等都必须执行,这体现了行政手段的(B)A.权威性B.强制性C.时效性D.灵活性
7.26.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是(C)A.经济手段B.行政手段C.法律手段D.思想引导手段
7.27.实践政策时,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是属于(A)A.象征式政策执行B.替代式政策执行C.观望式政策执行D.照搬式政策执行 7.28.“土政策”是____的典型表现形式。(D)A.象征式政策执行B.替代式政策执行C.残缺式政策执行D.附加式政策执行 7.29.“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____政策执行(C)A.象征式B.替代式C.残缺式D.附加式
7.30.“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典型的____政策执行。(B)A.象征式B.替代式C.观望式D.照搬式 7.31.执行者采取“软拖”的手法是进行____政策执行。(C)A.象征式B.替代式C.观望式D.照搬式
7.32.对政策的内涵不能正确地理解是因为(A)A.执行者存在认知缺陷B.执行者的利益驱使C.执行准备不充分D.执行机构存在管理缺陷 7.33.政策制定环境与政策执行环境(B)A.没有区别B.有区别C.相互干扰D.相互背离
7.34.矫正政策执行偏差中的政策内容和目标属于矫正(A)A.政策本身B.政策执行组织C.政策目标群体D.整个政策系统 7.35.在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方法中,完善管理体制的作用是(A)A.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根本的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B.增强大局观念、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C.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D.从根本上救治历史积留的问题
7.36.对于有效的政策执行起着关键作用的是(B)A.执行者的思想觉悟B.执行者的管理水平C.执行者的工作态度D.执行者的知识结构
7.37.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数量越多,则(A)A.执行难度越大B.执行难度越小C.会没有执行难度D.会没法执行政策
8.1.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C)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评估D.政策分析
8.2.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D)A.19世纪末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70年代
8.3.提出最有益的政策评估莫过于试图确立因果关系和严格衡量政策效果的系统评估观点的是美国学者(A)A.安德森B.豪斯C.杜拉克D.拉斯韦尔
8.4.对于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来说,政策评估的目的是(B)A.调整人事安排B.发现和验证某种因果联系,构建和检验理论模型C.终止某项失败的政策D.改革工作程序、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法
8.5.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政策问题未获解决,但政策本身是卓有成效的,那么(D)A.要进行政策调整B.要进行政策革新C.终止政策执行D.以原有方式继续执行政策
8.6.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是(C)A.政策分析B.政策认定C.政策评估D.政策信息
8.7.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是(A)A.科学化和民主化B.科学化和客观化C.政策性和灵活性D.政策性和权威性
8.8.由于政策评估者所处的立场、观点以及考察公共政策的角度不同,对政策评估的动机和期待也会不一样,政府评估的目的在于(B)A.确定政策社会价值分配的公正程度B.向社会成员证明自己的诚意和能力C.要求社会资源的再分配D.发现既定政策的缺限,并以此作为提高政策质量的途径
8.9.在政策评估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评估方式是(B)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内部评估D.外部评估
8.10.最主要的外部评估方式是(D)A.投资机构组织的评估B.立法机构组织的评估C.行政机构组织的评估D.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8.11.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利弊,在操作方式上也多种多样,在实践中应(C)A.以内部评估为主B.以外部评估为主C.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D.采取何种方式无关紧要 8.12.最重要的一种评估方式是(D)A.事前评估B.执行评估C.预测评估D.事后评估
8.13.政策执行后对政策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B)A.政策输出B.政策效果C.政策目标D.政策反馈
8.14.评估的基础和起点是(A)A.评估准备阶段B.评估实施阶段C.评估总结阶段D.评估反馈阶段
8.15.在评估准备阶段的准备评估条件中最关键的是(B)A.设立评估组织B.选定和培训评估人员C.分解并下达评估任务D.落实评估经费
8.16.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是(D)A.制定评估方案B.评估分析C.评估总结D.评估实施 8.17.评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是(A)A.政策目标B.政策方案C。价值标准D.事实标准
8.18.一项福利救济政策的影响,不仅及于亟待救济的穷人,有时也及于一般纳税人,这体现政策影响的(B)A.多样性B.广泛性C.政治性D.灵活性 8.19.“前——后”对比法(A)A.是一种定量分析法B.是一种定性分析法C.能得出评估的“纯效果”D.政策执行前的政策评估 8.20.“投射——实施后”对比法(A)A.可评估政策的“纯效果”B.不能得出政策的“纯效果”C.结果没有“预测效果——实际效果”对比法精确D.容易收集资料
8.21.“始—中”对比分析与“始—终”对比分析的根本区别是(D)A.所选政策方案不同B.所选政策评估对象不同C.所选政策评估者不同D.所选评估时间点不同 8.22.“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与“有——无政策”对比分析的相同之处是都把政策(B)A.方案区分为受决策影响的方案和不受决策影响的方案B.对象区分为受决策影响和不受影响的目标群体C.目标区分为受决策影响的目标和不受决策影响的目标D.方案的价值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
8.23.价值分析的首先提出者是(A)A.工程师L.D.迈尔斯B.政策学家林德布洛姆C.政治学家拉斯韦尔D.政治学家钱端升 8.24.一个政策方案作用的重点,即能够独立于其他政策方案的根本所在是(D)A.政策的必要功能B.政策的自扩功能C.政策的辅助功能D.政策的基本功能 8.25.会增加政策成本支出的功能是(C)A.政策的必要功能B.政策的存在功能C.政策的自扩功能D.政策的基本功能 8.26.政策监控的客体是(D)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8.27.通过质询和诘问进行政策监控的监控主体是(A)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政党组织
8.28.对政策监控表现为消极形式的是(B)A.立法机关的监控B.司法机关的监控C.利益集团的监控D.大众传媒的监控 8.29.能裁定政策制定程序是否合法的政策监控主体是(C)A.立法机关B.政党组织C.司法机关D.利益集团
8.30.上级行政主管机关对下级执行机关的工作进行的指示、检查、部署、督促是(A)A.一般行政监控B.专门行政监控C.行政监察D.权力监控
8.31.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B)A.横向监控B.纵向监控C.目标监控D.权力监控
8.32.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提供竞选支持等方式,来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监控主体是(B)A.社会舆论B.利益集团C.行政机关D.司法机关
8.33.政策目标(C)A.是具体化的B.直接成为政策控制标准C.不能直接成为政策控制标准D.可以成为政策控制标准
8.34.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监控者根据随时随地获得的有关政策绩效的信息与预期绩效做对比,从而发现政策偏差并采取措施予以纠偏的行为是指(B)A.预先控制B.同步控制C.反馈控制D.效力控制 8.35.贯穿于政策活动始终的控制是(A)A.目标控制B.界限控制C.效力控制D.效应控制
9.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B)A.公共政策的合法性B.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C.公共政策的灵活性D.公共政策的客观性
9.2.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C)A.变化状态B.调整状态C.均衡状态D.失衡状态
9.3.政策能够约束行为、调节关系的能力基础是(D)A.政策的权威性B.政策的政治性C.政策的强制性D.政策的合法性
9.4.政策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政策的寿命原则上(C)A.比面临的问题存在时间长B.比面临的问题存在时间短C.与所面临的问题相始终D.与政策机构的存在问题相始终 9.5.美国老年保健医疗政策得以持续的主要原因是(A)A.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B.目标具有长期性C.执政者的长期稳定D.政策指向的问题不存在
9.6.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能够持续执行的主要原因是(D)A.国有企业得到了利益B.私有企业得到了利益C.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D.目标具有长期性
9.7.英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兴的政策原因是(C)A.美国的大力援助B.英国王室领导有方C.撒切尔夫人的长期执政D.英国内阁的民主化
9.8.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B)A.政策断裂B.政策僵化C.政策均衡D.政策失效
9.9.政策变动的类型包括断裂型和(A)A.渐进调整型B.突变型C.协调型D.急缓相间型
9.10.在政策调整过程中,调整制定或执行政策的组织机构,是属于(A)A.主体调整B.客体调整C.目标调整D.关系调整 9.1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职业不断涌现,因此在没有出台专门政策的情况下,可以将原有的相关政策的范围扩大,这属于政策调整中的(D)A.范围调整B.主体调整C.关系调整D.客体调整 9.12.在政策调整过程中,最多也是常见的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单项选择题
调整是(A)A.方案调整B.主体调整C.客体调整D.目标调整
9.13.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A)A.渐进性
B.稳定性C.长期性D.突击性
9.14.提出公共政策理论的渐进决策模式的是(C)A.拉斯韦尔B.阿尔蒙德C.林德布洛姆D.彼得斯
9.15.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D)A.计划B.组织C.政策D.功能
9.16.在所有政策终结对象中,最容易达成终结的是(D)A.功能B.组织C.政策D.计划
9.17.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缴费上学政策是(C)A.自费上学政策代替公费上学政策的结果B.公费上学政策代替自费上学政策的结果C.自费上学政策与公费上学政策合并的结果D.是对公费上学政策的一种分解执行
9.18.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的终结方式是(A)A.政策缩减B.政策分解C.政策合并D.政策替代
9.19.要求终结政策的最积极的力量是
(B)A.政策受益者B.反对政策者C.明智领导者D.锐意改革者
9.20.美国校园枪击事件不断,公众也对美国社会的枪支泛滥感到不满,但是由于全美枪支协会的游说活动,使得限制枪支的立法迟迟未能通过。[www.61k.com)这说明阻碍政策终结的力量是(D)A.政策评估者B.政策制定者
C.政策执行者D.政策受益者
9.21.为了确保政策终结的顺利进行,政策主体首先应该重视做好(B)A.利益平衡
B.说服工作C.有效调整D.后果分析
9.22.阶段性政策周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政策周期类型,该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
(B)A.美国经济学家C.O.琼斯B.美国政策学家C.O.琼斯C.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D.日本政治学家丸山真男
10.1.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是
(C)A.政策研究组织实行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B.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C.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
D.政策研究组织由学者和政策活动家组成 10.2.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是坚持(D)A.客观公正B.维护真理C.有利于经济发展D.实事求是 10.3.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
(C)A.近期目标B.长远目标C.最终目标
D.暂时目标
10.4.政策研究组织分为官方、民间、半官方的,是以(B)A.研究领域来划分B.性质来划分C.服务对象来划分D.研究方法来划分
10.5.官方政策研究组织(D)A.只提供咨询意见B.只拥有决策权力C.不拥有决策权力D.既提供咨询,又拥有部分决策权 10.6.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B)A.隶属于国家和政府最高长官的政府研究机构B.隶属于最高政治或政府机关的决策咨询机构C.隶属于政党的政策研究机构D.隶属于国家和政府某一部、委的政策研究机构
10.7.下列隶属于政党的政策研究机构是
(C)A.德国联邦新闻局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中心C.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D。美国总统顾问委员会
10.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隶属于(C)A.国务院B.国家总理C.人事部
D.能源部
10.9.美国的兰德公司属于(B)A.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C.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D.政策资助的决策咨询机构
10.10.在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体制类型中,强调下级对上级负责的是(A)A.直线型
B.职能型C.参谋型D.双重领导型 10.11.规模较大的研究机构多采取的领导体制是(B)A.直线型B.职能型C。直线参谋型D.参谋型
10.12.政策研究组织一般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A)A.经理负责制B.领导协商制C.委员会制D.民主集中制
10.13.政策研究组织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是(C)A.构建理论模型B.获取政策信息
C.提供政策建议D.评估政策效益
10.14.政策研究是一种科学活动,政策研究组织应将研究的科学性作为自己的一条职业道德准则,强调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作风。这要求政策研究组织在研究风格上要做到(B)A.立足现实,着眼未来B.价值取向上的科学诉求C.研究成果的文本化D.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10.15.公共政策分析的目的在于(A)A.寻找解决公共问题的适当方案B.提高政策效率
C.节省政策资源D.树立政府形象
10.16.作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基本要素,政策问题(C)A.没有技术问题复杂B.没有效益问题复杂C.比技术和效益问题复杂D.不比技术和效益问题复杂 10.17.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进行全面的考虑。这说明政策分析应遵循的原则是(B)A.民主化原则B.系统性原则C.协调性原则D.多样性原则 10.18.很多学者认为政策制定的灵魂是(C)A.科学B.合理C.预测D.客观 10.19.麦考尔与韦伯认为,政策分析中常见的形式是(B)A.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B.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C.常规分析与特殊分析D.实践性分析与理论性分析 10.20.沃尔夫提到的政策执行分析,重点是(C)A.政策设计的研究B.规范创造性的执行分析C.政策设计与最终的政策实施之间的巨大空白的研究D.描述性的执行分析 10.21.最早提出并加以使用系统分析方法的是(C)A.贝塔朗菲B.麦克纳马拉C.兰德公司D.安达信公司 10.22.现代公共政策分析中定性方法的核心是(A)A.专家技术B.价值分析C.理性分析D.效果分析 10.23.现代政策分析的技术方法发展的根本趋势是(D)A.只采用定性方法B.只采用定量方法C.以定量方法为主,辅以定性方法D.在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采用定量方法 10.24.超理性过程基本上是(B)A.逻辑过程B.非逻辑过程C.既有逻辑过程,又有非逻辑过程D.间接影响人的决定 10.25.能够保证专家在不受外界影响,没有心理压力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个人判断力和创造力的创造性分析方法是(A)A.个人判断法B.头脑风暴法C.德尔菲法D.脚本写作 10.26.最早提出头脑风暴法的是(D)A.中国学者B.日本学者C.法国学者D.美国学者 10.27,德尔菲法最初是为预测(A)A.军事问题而设计的B.社会问题而设计的C.经济问题而设计的D.政策问题而设计的 10.28.人一机博弈(D)A.是零和博弈B.同时使用二人进行博弈C.使用多人进行博弈D.同时使用计算机和人进行博弈 10.29.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观察和处理政策问题的方法是(A)A。两面思维方法B.否定之否定方法C.运筹博弈方法D.模糊分析方法 10.30.灵活变通的政策分析方法,往往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善于作出鲜有的、不符合一般常理和程序的政策分析,这种分析就是(C)A.流变型政策分析B.蜕变型政策分析C.出奇制胜政策分析D.头脑风暴法 10.31.政策分析中的定量方法及技术是建立的基础是(B)A.科学B.理性C.超理性D.伦理 10.32.中国传统的咨询活动一直停留在经验性阶段,我们称这种咨询活动为(A)A.经验咨询B.理性咨询C.决策咨询D.政策信息咨询 10.33.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而进行的政策咨询是(B)A.政策信息咨询B.决策咨询C.有偿咨询D.无偿咨询 10.34.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典型地发挥了(A)A.参与决策的功能B.政策协调功能C.人才开发功能D.研究咨询功能 10.35.政策信息咨询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是(A)A.政策信息的收集B.政策信息的存储C.政策信息的加工D.政策信息的利用
三 : 1道单选题IlookverysillyinapicturesoI
1道单选题
I look very silly in a picture so I don`t li ____.
A.taking my picture B.being taken a picture
C.having my picture taken D.taking a picture
Which&why?
个人认为应该是B
这句应该用被动语态的,因为肯定是别人给你照像的,所以应该用被动,排除AD
这里没有给用完成时的条件,所以感觉应该选择B
四 : YEARCUTOFF选择项
The system option YEARCUTOFF= specifies the first year of ahundred-year span for SAS to use. The default value for this optionis 1920, but you can change this value with the OPTIONS statement.To avoid problems, you may want to specify the YEARCUTOFF= optionwhenever you input data containing two-digit years. This statementtells SAS to interpret two-digit dates as occurring between 1950and (www.61k.com)2049: OPTIONS YEARCUTOFF = 1950.
The Little SAS Book
本文标题:单项选择题-快回答!单项选择题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