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王小寒:变形金刚3带给我们的网络营销启示
暑假已经将近一个月时间,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3》的引进对于饥渴已久的电影院线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露。买票的队伍排成了长龙,前一天就开始预售第二天的影票,6点钟下班去排队买票,很有可能就已经买不到当天的电影了。因为笔者王小寒从事网站建设的,技术宅们比较多,也都比较热爱看电影,这就是前几天王小寒所在的八优网公司同事及本人去电影院分别看到的火爆景象。所谓有因必有果,变形金刚3的上映火爆程度,绝不仅仅和他的拍摄水平与制作水平有关,票房上座率居高不下,跟营销团队所做的工作密不可分。而面对如此成功的营销案例,站长朋友们如果稍微用心的话,相信也能从中学习到很多内容。下面王小寒为大家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变形金刚3中学习到的网络营销之道。
1.营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善于定位人群并抓住人的心理
80后小时候应该都看过变形金刚,男孩子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应该就是变形金刚了。如今8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人群,这个时候重拍变形金刚为电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变形金刚1和2我们就不再多说,单单变3上映前的一年,媒体就不断有剧照、拍摄花絮等新闻爆料几十次,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次出现在娱乐媒体的报端,让人们一次有一次地看到变形金刚3的名字。王小寒有几位热爱变形金刚的好友,其中一位在上映前就将网上的预告片看了20多次!还有一位好友,一年多以来,每次有相关新闻出现,都会第一时间查看并且在群里和大家分享,可谓是铁杆“金刚迷”。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网站项目在上线之前就开始做如此强有力的营销推广,就开始抓住人们的心里对人群进行精准定位,然后抓住他们的心理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营销推广,谁能抵挡住这种攻势?
2.网络营销要善于利用大事件
影片以开场,就是阿波罗登月和切诺贝利核电站事件的渲染,变形金刚3利用了这一招可谓是成功至极,同样的,我们的网络营销如果可以傍上大事件,一样的可以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例如凤姐、例如锋芝恋等等,让网站一夜之间成为焦点,推广不再是难题。
3.网络营销要注意吸引研究
变形金刚3的女主角更加性感,更以撩人的暴露姿态出场,吸引足了人们的眼球(尤其是男人),虽然与整体剧情无关,但却成为整部影片中不可或缺的一笔重墨。在其中一个预告片中,更是作为宣传的噱头令人们早早的就对这部影片翘首以盼。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网站中偶尔也爆出这么一两笔出彩的营销策略或者内容,网站营销成功之日岂不是指日可待?
4.网络营销要做就做大手笔,做出震撼效果
男主角父母的房车,女主角的豪华跑车,无一不令人感到震撼,也许作为一部有关“汽车人”的变形金刚电影,豪华跑车的出现不足为奇,但是当电掣风驰般的跑车从3D荧屏中呼啸而至的时候,谁人不曾感到震撼?同样的,在营销过程中举行一些比较大型出彩的活动,让潜在的顾客感到震撼,亦会对你的网站产生新服感。
5.网络营销应兼顾用户心理
人们去看电影,最终要的还是享受,是要放松工作的劳累心情,变形金刚3的插科打诨更是穿插在剧中,从开头到结尾,让人在震撼、吸引之外又多了愉悦和轻松的心情。是的,中国人讲的,红花总需绿叶衬,做为一部商业大片,来一些搞笑的桥段总是没有错的。而我们也可以在营销中注意一下这些细节,比如注册页面的一点提醒,登陆错误之后的一些提示。网站文字轻松的颜色等等,会给用户带来轻松心情的地方,只要我们注意到,会有很多。
生活处处皆学问,作为一部成功的电影大片,也许我们要学习的还不止这些,但是王小寒相信,只要我们注意到了,就一定会做得更好,在网站推广营销的道路上互相分享,互相学习。
本文由王小寒原创,欢迎各位批评指正,如需转载请注明郑州网站推广博客http://www.fdoing.cn ,欢迎和各位业界朋友互相交流学习。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二 : 人大常委会两次否决刑拘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人大常委会两次否决刑拘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公安提请刑拘涉嫌犯罪的人大代表,却被人大常委会两次否决。”内蒙古达拉特旗公安局一领导说。(1月20日 《新京报》)
2014年9月、12月,达拉特旗公安局两次向该旗人大常委会发函,请示对旗人大代表杨宾刑事拘留。但在人大常委会上表决时,对于涉案代表的行为到底是民事行为还是刑事行为发生异议,两次表决均为通过。笔者作为局外人,想理清涉案代表的涉案行为到底属于那种,毫无头绪,估计大多围观网友也是如此。两次否决公安刑拘请示,人大常委会看似很强硬,但回头看这件案子,人大常委会正常履职,其行为完全没有错,毕竟对案件的认识有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就会不一致。这起案件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其一,公安机关首先要反思前两次被否决的原因。如果认为自己对案件的断定正确无误,那就要坚持己见,说服人大常委会各位投票委员。其次要加大对案件的侦办和情况说明力度。再次梳理案件看有无遗漏,特别是前两次被否原因更要重点分析。虽然前两次当地人大、公安、法院、检察院针对该案召开了联席会议,公安机关也针对案件作了详细说明,是不是可以考虑扩大情况说明会参会人员的范围,邀请本地或其他地方的法律界权威人士进行现场解答,准确定性,取得共识。另外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提请上级人大机关对当地人大的表决进行认定。方法有很多种,公安机关也做了一些工作,但目前看来,没有说服“较真”的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后续还需努力。
其二,作为人大代表的主管机关,任何一名代表违反法规,都不能姑息,但却需认真对待,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本案中的达拉特旗人大常委会显然做到了这点。人大常委会两次否决公安的请示,在于代表们对涉案代表的行为有争议。既然意见无法统一,投票自然不会有结果。
其三,如何加强人大代表的管理需引起关注。大家都知道,人大代表往往都是出席人代会时全员到齐,平时采取的是松散管理,这样的管理不免有些代表就会违反法规。如何规范、加强代表日常行为管理?当具有“人大代表”头衔的代表做出影响代表声誉的事该如何处置?都值得相关部门好好思索,毕竟人大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先进性。(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两次否决,反映出当地人大常委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更让我们看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不是啥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 : 碧空如洗大地清新带给我们无限的
雪过天晴,碧空万里。昨日风雪交加,阵阵飞舞的雪花,遮天蔽日,浓浓的雪幛把天空掩映起来,我们仿佛步入夜间一般——漆黑一片。无奈躲进家中把灯打开。这场雪真的很大,是自去年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它缓解了旱情,对农牧业生产极为有利,特别是农耕方面有好处,起码墒土好,确保春播适时进行,撒下的种子能早点发芽生长。真是一场好雪啊!
雪过天晴,碧空如水洗般洁净。天是那样的湛蓝,如浩渺的大海一般,深不可测。我们经常赞叹,蔚蓝的天空,那样的深邃,今天的确是这样的境界。天空本来就是这般模样,这是天空的本色。由于,近代文明科学的垃圾致使原本蓝蓝的天空日渐混浊不堪,这就是大气污染的结果。经过雨雪洗礼后的天空,把所有飞扬的粉尘,所有工业排放的烟雾,还有汽车燃油后排放的尾气……等等,清洗一遍,还原了自然天空的容颜。这是我们期盼的自然美丽的蓝天,绿地,生活的家园。
娇阳冉冉从东方升起,把桔红色的阳光洒向天地间,装点着这个世界,让蓝天,绿地分外妖娆,灿烂无比……蓝天那样的洁净,深邃而蕴含着许许多多奥秘于其间,那里有我们需要探索,追求的神秘世界;大地被洁白的积雪覆盖起来,一望无际,一切显得那样的干净,那样的清新,桔红的阳光照在上面,增添了几分妖冶、绚丽的特色,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球家园。让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保护家园,节能环保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任。只有行动起来,真诚地呵护这美好的大自然环境,我们的未来才能分享蓝天白云,绿地的芬芳。这个美丽的家园属于你,属于我,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家园上。
世界在变,气候在变,环境在变,……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幻莫测的环境里,蓝天渐渐地变得灰暗,污浊的空气,浮尘、废气、雾霾不时袭扰着我们的蓝天,怎么办?怎么办?
大地干旱持续不断,还有暴雨,暴雪的侵袭,导致洪水泛滥,绿色植被遭受侵蚀,酿成水土流失,……粮食生产受到直接,间接的影响,人类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不要对这种不正常的自然现象置之度外,这是地球母亲发出的呼唤,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诫我们珍惜有限的自然资源,合理对待大地母亲!我们人类该醒悟的时候了,行动起来保护大地母亲刻不容缓,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共同的家园。
节能环保任重道远,每个公民担当着环保的义务与责任。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省一张纸,……可用的生活材料利用起来,变废为宝不丢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蓝天的韵味,大地母亲的关爱,美丽的地球家园才能充满幸福的氛围,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四 : 复旦黄洋的死带给人们什么启示?
黄洋,生于1985年,复旦2010级硕士研究生,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曾在耳鼻咽喉科博士录取考试中取得第一名。2013年被同寝室室友林森浩投毒,4月16日下午在上海中山医院不幸去世。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林森浩批准逮捕。警方表示,复旦大学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
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投毒事件受害者、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
曾因平摊水票起争执
其实连警方也一直困惑于林投毒的动机。在被警察带走后,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一直闪烁其词。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
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
争执以林退出平摊、“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向记者回忆,3月31日前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
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记者查证,早在半年前,林就从QQ好友列表上删除了“五官科-黄洋”,而黄洋当时也将林删除。两个共处一室的室友,自此不在对方的网络联系人之中。
葛林也回忆不起当时两人为什么网络“绝交”,但从另外的消息渠道能够确认,林从实验室偷出致命试剂,正是在随后的半年中。
“凤凰男”字眼伤自尊
2011年春天过去,当林在实验室里逐渐习惯了处理大鼠,实验室外,生活也发生了一点变化。研二那年,他搬入了20号楼,成为黄洋、葛林的室友,
直到事发,同学们才开始回想这两个早出晚归的人的相处。同学高科(化名)和室友都猜测,黄洋说话略带点骄傲,有时难免带刺,不知道是否刺伤过林的自尊。
黄洋的一位好友回忆,黄洋死前两周曾提及,自己开玩笑说林是“凤凰男”,并用轻松的语气调侃称,林老在寝室说他的奋斗经历。
“凤凰男”不是个林欣赏的称呼,他最早从葛林嘴里知道了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并“不以为然”——尽管他认为,自己具备“凤凰男”的各种心理因素,“一直是个自卑、悲观的人”。
是否黄洋调侃的时机实在错误?回过头看,2012年底至今的几个月,正是林集中面对人生最多压力的时候。
整个3月,似乎是林最为纠结的时段。27岁的他反复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来回观看一部叫做《鮀恋》的潮汕本土电影,仿佛在寻求自己回归家乡的理由。
林被警方带走,林在那十来天里的微博被蜂拥而至的围观者反复咀嚼,尤其是一条关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影评。4月17日,黄洋去世次日,421寝室的幸存者和见证者葛林发布了新的QQ 状态:责人易,非己难。
黄洋,生于1985年,复旦2010级硕士研究生,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此消息为2013年4月),曾在耳鼻咽喉科博士录取考试中取得第一名,复旦投毒案被害人,2013年4月16日下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
4月19日下午,据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通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5]
黄洋是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人,曾是荣县中学高2001级学生,于2005年以690分的高分考入复旦大学,先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就读,后转专业到临床医学。其母亲因肝病做过手术,黄洋用奖学金和勤工助学挣来的钱为母亲治病。
媒体报道称,黄洋在校读书期间,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强、法纪观念强,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他还是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自立自强、生活简朴、孝敬父母的好学生,并力所能及地为家庭分担责任。
2010年6月,黄洋在学校的奖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发言,提到自己在学医的道路上也有过犹豫,甚至想过放弃直接读研出去工作,但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自己的那一份坚持,让他决定继续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黄洋是学校圆梦墨脱社团的骨干成员,2010年暑假跟随社团去过一次西藏。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翁博士是2010年带队进藏的人,在他眼中,黄洋戴眼镜,很斯文,是个非常好非常有爱心的人,平时根本不会和人争斗。黄洋出事后他一直和黄洋的父母保持联系,直到黄洋去世前,他还一直和黄洋的父亲通电话。原来联系了去看望他,但是被拦在重症监护室门外,他通过医生给黄洋父母留了张字条,“黄爸爸请节哀,如果您有任何需要,请和我们墨脱圆梦的他的战友联系。”
就读于复旦大学研究生二年级信息科学专业的张同学是黄洋的生前好友,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工作、聊未来。黄洋直升博士成功后两人还见过一次面。当时黄洋情绪很好,很轻松。其实,家境贫寒的黄洋此前一直在犹豫是读博,还是早点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张同学表示,黄洋能力很强,有许多公司想招他,就业对他来说也不是问题。张同学认为,黄洋在医学上很有天赋,虽然是研究生,但他做的一些东西已经达到博士的要求了,因此力劝他读博。张同学哽咽地说:“如果他真的是因为读博被嫉恨遭遇了这个事情,我内心就有一个过不去的坎儿,我有责任。”
高翔4月3日与黄洋通了一次话,“他原本以为是食物中毒,很快就会康复。还反复和我说,等恢复过来,就会继续带队前往墨脱。”回想起黄洋的为人,高翔说:“他是个很热心的人。那个暑假本应该是医科生集中实习的时间,他能抽出空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支教,足以说明了。”
一名已从复旦大学毕业的男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讲述起2010年暑假他们一同前往墨脱的故事。“墨脱是个封闭的县城,我们教的是乡镇的小学。”当地的学校一共就两个班级,黄洋与支教团的成员每门课都要教。“我们那时每天要教到(晚上)7点多。”每天都很累,支教的日子里每顿饭对男生而言也吃不饱,想要运些粮食进县城,即使公路修通了,至少也要两天的时间。”
黄洋的细心是出了名的,他还记得:“黄洋充当着‘队医’的角色,他带着创可贴之类的常用药品,路上一有人扭伤,他就与另外一名医学院的同学进行紧急救治。
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透露,该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近日因身体不适入院,病情严重。警方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检出毒物成分,初步认定其同寝室同学为嫌疑人。
复旦大学校方组织多次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校方遂请警方介入。校方透露,事件仍在进一步调查。
自称为受害人好友的网友@Hillary乔,昨晚发了如下微博:“周五去看他已经完全认不出来,全身很肿,管子里呼出的都是血泡。哭了好久,短短一周好好的人就没了。更没想到竟然是被人下毒。这是一起令人发指的犯罪。下毒人是好友的室友。”今晨又发布了多条微博,不过后来均已删去。
今天上午,有网友发微博称:“上午去ICU瞅下,觉得熬不过今天了,因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入急诊的,2天后迅速爆发性肝衰竭,TTP,肾衰竭入ICU,几天来输血浆,凝血因子,人工肝,床边透析,不见好转,随后DIC,呼衰,脑水肿,今天脑死亡,12天中毒最多见就是影响肝脏以及凝血系统!呜呼哀哉!”这条微博被众多网友大量转载,但最初发博的人已经删除有关信息。其真实性还有待证实。
4月16日,复旦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室专家向媒体记者介绍称,他们初步认为致黄洋中毒的是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毒性强,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
但警方、复旦大学并未对此确认。复旦校方曾对媒体表示,学生寝室饮水机检出的有毒化合物并非来自学校实验室,并称网上也可购买。
业内人士解释,N-二甲基亚硝胺不是常用药,普通医院并无库存,“一般在医学院校、课题组用得比较多”。
警方表示,复旦大学林森浩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3月31日,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槽,最终致黄某死亡。4月1日,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送医救治无效于4月16日去世。
在同学与朋友的回忆中,林曾是本科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科研能力惊人,论文发表数远超一般学生,热心同乡会的活动,爱打篮球,玩三国杀,甚至擅长讲冷笑话。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规划人生、在公开场合略带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里擅长沟通合作的瘦高个男生。
但即便身处林的圈子,绝大部分人也从未留意林的另外一些特质。很少有人知道林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处理与异性沟通上长期积累的挫败感;也少有人留意林在网络上习惯使用的极具攻击性的侮辱性语句——无论是对自己的同学,还是公共人物;至于林的家庭——其实相当普通的平民家庭——以及故乡,则被林更加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
更少有人体会过,迥然相异的两面,在林的内心长期煎熬、发酵——尽管林始终在述说和排遣,以难为人察知的方式。
在QQ日记里,林写道:“像《恰同学少年》里面那个在进大学时对着学校领导说他自己父亲是他雇用的挑夫一样,我在本科以前一直也有这么一种自卑的身份心理,每次听说谁谁谁的父母是什么医生、大官的,我就会内心小羡慕一番。”
实习时,科室老师问到家庭情况,林从不愿多说。有一次闲聊,老师问起父母是否退休,他突然愣住、点头。老师回忆,意识到他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没再问下去。
后来的日志里,林这样总结自己的心理:“我的潜意识中确实有着一种想借助裙带关系上位的成分,可是我的自尊心又时不时把我给拉回来继续奋斗,形成了我矛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实连警方也一直困惑于林投毒的动机。在被警察带走后,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一直闪烁其词。
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
还有一种接近办案人员的消息称,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耍自己,于是抢先报复。
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
南方周末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
争执以林退出平摊、“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3月31日前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
葛林没有否认这一细节,他只是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做评论。”
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南方周末记者查证,早在半年前,林就从QQ好友列表上删除了“五官科-黄洋”,而黄洋当时也将林删除。两个共处一室的室友,自此不在对方的网络联系人之中。
葛林也回忆不起当时两人为什么网络“绝交”,但从另外的消息渠道能够确认,林从实验室偷出致命试剂,正是在随后的半年中。
4月17日,黄洋去世次日,421寝室的幸存者和见证者葛林发布了新的QQ状态:责人易,非己难。[7]
4月16日,记者从警方处证实,黄洋同寝室的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13日被警方带走,现已被刑事拘留,其作案动机和原因还在调查中。
“新华社中国网事”官方微博16日晚发布消息,称黄洋遭投毒后无法判断毒素,直至第9天,其师兄收到一个陌生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警方依此很快查到了犯罪嫌疑人、黄洋室友林森浩。
短信曾被公众猜测为来自林,但南方周末记者了解,短信实际上来自另一位使用试剂做实验的学生,黄洋突然恶化的病情使他想起了实验中的大鼠,这种猜想很快得到证实。出于保护的目的,警方未向外界明确他的身份。
2012年11月27日,嫌犯林森浩的一条微博尤其引人关注—“上海的冬夜,开着电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看着各种图文,听着电脑的沙沙声,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头脑里偶尔闪过各种念头,随即如云烟随风飘散。”该微博中提及的“黄屌丝”被很多人猜测极有可能就是被害人黄洋。
记者从多名同学口中获悉,其实嫌犯林森浩也很优秀。有认识林森浩的同学透露,林森浩平时性格挺好,爱打篮球,与受害者没有公开矛盾,还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对林森浩的情况,复旦校方并未给予回应。记者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上,搜索林森浩姓名后,发现其曾获诸多荣誉,还拿过奖学金。
嫌犯林森浩最后一条微博发于2013年4月8日,“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3]
嫌疑人林森浩的家人面临着煎熬,其母亲和弟、妹坚持认为他是遭人陷害的。在他家经营的不到10平方米的杂货店外,街坊们也说林森浩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人处世很得体,在村里有好名声。林母说:“3月底我接到他的电话,说写的论文没有署导师的名字,导师很生气。我跟儿子说,你缺乏社会经验,不要意气用事,不要跟老师顶撞……”[4]
2013年4月,疑似被室友投毒的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16日下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校方表示,黄洋住院期间,医院组织全力抢救、多次会诊,为挽救其生命尽了最大的努力。
今日,复旦医学院校园里一切如常,一些同学已经听说此事。记者看到,校方保卫部门前有警车停泊。
据传,警方现已控制嫌疑人林森浩,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
据“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此前中毒入院的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复旦方面称,黄洋住院期间,医院组织全力抢救、多次会诊,我们为挽救自己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1]
复旦官方微博为这名入院学生点起了祈祷的蜡烛,“生命脆弱得让人心痛,更揪心的是孩子父母。如果爱能稍稍挽回悲剧,让我们祈祷。”
2013年4月16日上午10点记者与该研究生黄某的父亲取得了电话联系。黄爸爸说,4月初,从学校方面获悉儿子发病的消息,立即从四川老家赶到上海。黄爸爸告诉记者,昨天他到医院去看了儿子,“医生说是肝损伤,现在还在抢救”。
记者了解到,黄某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也双双下岗。 “他妈妈还在老家,非常着急。”黄爸爸说,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孩子从来没让他和妻子操过心。2005年,黄某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上海复旦大学,因为家庭困难,他每年春节才回一次家。 “他跟我们说,他在学校跟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对于现在发生的一切,黄爸爸至今不敢相信。
黄爸爸告诉记者,昨天他到医院去看了儿子,“医生说是肝损伤,现在还在抢救”。而因为在上海人生地不熟,这些天来,他住在一处家庭旅馆里。[2]
经黄洋父母同意,黄洋的尸检已于4月17日进行,尸检结果将成为重要的案件证据。
4月17日傍晚,黄洋的父亲黄国胜称,儿子病情迅速恶化,深陷昏迷都来不及跟自己说句话。目前仍未接到院方通知结果,也没有警方的进展情况。据悉,目前黄洋家属已请好了律师。
黄国胜称,儿子住进医院后,他赶到上海,并在案发寝室借住过一晚,寝室就他和嫌疑人林森浩住,“他问我‘找谁’,我说是黄洋的父亲,我先主动打招呼的。当晚没有聊其他的情况。”
黄国胜说,“当时看不出什么,他也还好。要等警方先有判断才行,没有证据不能去判断。我不了解这个同学,对他没有情绪、偏见。”
黄家的几位亲属也赶到上海与黄洋父母会合。复旦大学已安排黄洋家属住宿。经过警方调查,复旦投毒案嫌疑人林森浩浮出水面,据说林森浩本想小剂量投毒慢性致残或致死同寝室的姜成却误杀成了黄洋,关于嫌犯林森浩,27岁(2013年),广东汕头人,学习成绩优秀,尤爱英语,高考时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2010年,林森浩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
是否也存在医疗事故?
黄洋是4月1日发病的,直到4月16日死亡,前后经历了十五天的时间,医院到底在干什么?组织了几轮专家的会诊,难道就真的没有看出是中毒症状,难道就不能采取一点针对中毒症状而进行的消毒去毒治疗,白白的浪费了十五天的宝贵时间?“对症下药是医院医生治疗患者的有效途径,看不出病因就瞎用药,受伤害的还是患者,反而会增加疾病,甚至死亡,也难怪很多患者在医院就诊死了,医院没有任何的责任,这次黄洋在上海医院死亡了,到底医院有没有责任?那些个医院的专家学者是不是都是吃干饭骗来的,用虚假的学术论文骗来的?
采访复旦教授:应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记者来到出事寝室楼对面的基础医学院的大楼,随机上到7楼,在一个实验室外的橱窗口,已经张贴了一篇研究生被投毒的新闻报道,而在报道下面,更是用A4纸打印出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黑体大字。张贴这张报纸和A4纸的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常务副主任吴根诚教授。
“太惨了,这是完全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医学生应该是社会上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吴教授告诉记者,大学实验室对实验用品有严格规定,但这也是防外人;如果一个学生处心积虑要下毒,可能难以防备。
当记者询问到“四氯化碳”这种药物时,吴教授表示这是一个临床医学生在做肝损害模型实验中的常用药。
对于此次事件,吴教授认为,应该吸取教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目前,医学生人文教育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医学生更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学问。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来说,可能学习压力更大一些,但是要提倡良性竞争。
人际关系占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头”,专家指出——
四大原因导致寝室关系最难处
1994年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如今复旦又现饮用水投毒事件,犯罪嫌疑人为同室室友,已被警方控制。今天早上,记者采访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两位教授表示,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大头”,极端个案只是极少数,但过度竞争、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缺乏包容等却导致学生之间矛盾不断。
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因室友相处求助
在全国各大高校的心理咨询室里,学生来咨询的问题几乎都少不了人际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学生咨询的问题中有1/3和寝室关系、班级同学关系、学院同学关系有关。
“老师,你能不能帮我跟辅导员说说让我换个寝室? ”“我是外地来的,我总感觉到他们联合起来孤立我。”……每个学期,都会有学生因为这些问题来向心理老师求助。李正云教授和叶斌教授分析,有四大原因导致大学生的寝室关系成为最微妙、最难以调和的关系之一。
第一是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中学不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也带来各自的文化、生活习惯、行为、价值观。由于学生的寝室不是自己挑选而是由学校安排,一些学生互相之间缺乏包容别人生活习惯的大度,互相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外地学生曾找心理老师倾诉,感觉有一堵无形的墙,阻挡自己和本地学生的融合。
第二是不分城镇还是农村,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学生们都感觉到个人的独立空间变小甚至没有了。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多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改善的今天,大多数家庭也能给孩子一人一个房间。到了高校寝室,他们原本享有的个人生活环境就发生了改变。人均享有的空间面积缩小,需要分享,寝室的卫生、电力、热水问题的都有一个适应和分享的过程。然而,大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家庭里没有接受相关的训练,也没有经验和意识,于是分工打扫卫生要么不愿意,要么很勉强,这些看似细小的生活琐事,却很容易积累成矛盾。
第三,学业压力。直研直博的名额竞争激烈,而成绩的等第也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所以“无学”的大学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在关键时刻矛盾也容易激化。
第四,太计较,缺乏包容心。现在一些学生来咨询时说起导致寝室关系恶化的原因,往往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在很多年长的人看来这些问题根本不值一提,然而一些年轻的学生却会非常在意。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同学说话做事是特别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惯于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有的学生则习惯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
“晒”和“竞争”让大学少了温情
为什么常常是优秀学生发生意外?为什么时不时有学生在竞争过程中发生恶性事件?这固然可能有学生的个人因素,往往不是单方面的错误。但是,综观现在大学校园甚至全社会,“竞争”和“晒”无处不在。
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教育孩子不能输给别人,有好机会自己要抢,即使是好朋友,在机会面前也要看淡情谊;中小学里,一些小学生在同学面前说自己天天看电视,但回到家就猛啃辅导书。这种竞争的文化同样出现在高校。同时,现在独生子女缺乏从小学习互相谦让的机会也是原因之一。学校、家长们也忙于教孩子学习知识,却忽视了引导孩子学会吃亏、学会包容。[6]
“晒”文化是近年来的一个新的趋势,现在的社会喜欢外向、努力展现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的人,沉静而追求内心涵养的氛围却并不浓。在学校里,往往是开朗活泼、乐于奔走、善于沟通和展示自我的学生最受欢迎,但是人群中还有大量安静、内向性格的人。当前者在各种场合“暴晒”自己、享受自己快意的时候,即使无意伤害,却也很容易无形中伤害到别人。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仅依靠高校心理部门,更重要的是家长、中小学从小就要进行良好的引导,在幼儿、少年时期,就种下一颗心理健康的种子。
本文标题: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王小寒:变形金刚3带给我们的网络营销启示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