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读书与人生作文-书与人生

发布时间:2018-02-16 所属栏目:初二作文

一 : 书与人生

  书与人生

  阅读是人生中重要的事之一,是人不可缺损的事。因为阅读能帮助人成长。促进人智慧的发展,使人能了解自己栖息的大自然。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很了解大自然,因为他们没有去阅读,也没有想过去阅读。他们会认为阅读并不重要,这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阅读的乐趣和收获,使他们成为最辛苦的人。不过学会阅读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有帮助。

  我以前也是一个不好读书的人,所以我的学业就像是飘落在低谷中的树叶一样,永远不会飘上谷顶,但是后来我爱上了阅读,正因为阅读使我的学习像那被飓风卷上天空的树叶,落在山顶一样,只与那树梢相隔数米,只需一股微风,我便能到达那高高的树梢。当然不持续阅读,总有一天会被风再给吹下来。

  阅读可以促进人身心的成长。阅读了一本好书、一本有用的好书可以让你明白许多道理。譬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才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又例如《匆匆》中的“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野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中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告诉我们时光荏苒,不要再蹉跎光阴……所以,书本中珍藏着数不胜数的宝贝,那么得到这些宝贝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阅读。通过阅读,把它们给挖掘出来让所有爱阅读的人都得到这些宝贝。

  书只不过数百页纸的问题,但是书中蕴含的道理远远超过那数百页纸。因为那是人生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一盏光亮的明灯,他会指引人们往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有多少人能知道它真正的含意呢?这是因为人们并不喜欢去阅读,也就没有去了解它。现在的许多犯罪青年都是因为没有接触过多少知识,也没有了解多少法律知识。从而只为满足一己私欲而误入歧途。所以,多接触书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而不接触书籍是万万不能的。现在的孩子,应从小就学会阅读,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我在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走遍天下书为侣》中明白人的一生离不开书,也离不开知识。

  阅读是人生中的大事,因此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从小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为将来的社会实践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以便将来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人生在世,有书为伴,实乃快哉!

 

    初二:想死

二 : 读书与人生

读书与人生

——在西北大学“畅谈雅论大讲堂”上的演讲

郑长春

各位同学、校友:

今天非常荣幸应邀回到母校做这个主题发言,感谢大家给我这么一个温暖的真诚的交流机会。我口才不好,但我尽量用好的口才来表达我的思路和观点。我想,大家一定会“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因为,你们现在的大学生活也是我过去的读书生活,我现在的人生之路也是你们以后会走的人生之路。所以,这种“共同点”,便是我们今天能够走在一起“畅谈雅论”的基础。

本来,按照原先预定的主题,我应该给大家讲讲我熟悉的《文学与生活》。可是,这个主题太大了,不是一本书,也不是一堂课,更不是一个人能够讲完的。而且,也不太现实。因此,我只想具体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与人生》的一些感悟,希望与大家分享。

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学传承的作用愈加凸显,我们有责任拾起自己的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信息收集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于后人。国学的传承重在继承国学精神,而非形式上的模仿。

经常有人言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其实个中自有深义,苏辙在某篇文章中说,孟子曾夫子自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文章便凸现出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的磅礴征象,太史公司马迁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一个治学者在走精专之路的同时,还能博观约取,兼具杂学,明乎“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的道理,想来即是自我玉成的最佳前提。

宋代《神童诗》中30多首,第一首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自宋代读书已经是很重要的事,至今也影响了我们1000多年。

世界上有两门课:一门人文,一门科学,那些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就是书,我们要想了解、传承和发扬就必须读书。而读书的方法,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自学和读书习惯的养成。中国是文明古国,了解、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扬弃”的态度、“拿来主义”的精神对待祖先留下的文化资源,既是对传统的尊重,又是对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

庄子曾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油脂在柴火上燃烧,油脂烧完了,柴火也燃尽了,但火却可以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庄子解读了中华文化延续的玄机,在于薪火相传。传承的主要途径在于阅读,因为书本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积累。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孔子主张多读书,并注意兴趣培养,还发现了一个规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一点不如喜欢,喜欢不如以之为乐。喜欢一个事即使再累也沉浸在享受中。

人类之所以是万物的灵长,区别于草木禽兽,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有语言文字,书籍则是文字的载体,翔实记录着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

在我看来,读书首先是一种灵魂生活,也是调养心性独观众妙的一种悟道方式,同时还是通向学问渊薮的唯一门径。人类的精神谱系及文化气脉需要爝火相续的传承,一个不读书的人侈谈什么开宗立派显然是“野狐禅”,妄自立说,断非正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国学热”,如穿汉服、行跪拜礼、让孩子背“三字经”等,这说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斩不断的,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国学热”也体现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需要。但国学是什么,它的传承之路在哪里,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说起读书,我经常想起:“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这句话说得真好。

就“国学传承”而言,我个人分了三个角度。在学术角度,加深对它的研究,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行业角度,提炼东方智慧,将国学思想融进企业管理之中,提高企业的凝聚创新力;在社会角度,从社会生活入手,以文化和艺术的形式开展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活动,进而提升民众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和归属感,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现在,图书市场琳琅满目,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我认为,读书重要的是思考,不仅要思考书里的内容,还要思考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正面的能量。书,对人的精神引导很重要,读书万不能跟着流行趋势走,对于那些可以帮助、指导我们的书要看,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独立的人格才是读书的目的和重中之重。

读书,不仅是一件高贵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那么,读者就是一个最美好的身份。作为一个知识青年,读书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是为人师表的立身之本,同时一个人读书的境界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我的看法是,读书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

读书也好,治学也好,是不宜给自己划定一个框子的,相反应该随缘。接触社会层面多了,你会发现,其实自古至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自省、勇于创新。可以这样说,这“五个基本点”是培养一个民族高贵品质的精髓。

关于读书与人生的关系,我认为“软实力决定人生的高度”。中国的三大功夫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中成就最高的是李小龙,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读书多,富有哲学思想。

那么,究竟该怎样读书呢?以“武功”为例,指出所谓“武”便是“招数”所谓“功”便是“力量”,两者缺一不可。读书也是如此,课堂上要求读的书是“功”,是必修;业余书籍是“武”,是选修。大学生要加强读书,将软实力转化为硬道理,学以致用。

刚大学毕业那几年,我曾担任过一段学校老师,那时就激发了我的读书欲望,但我仍感文化底子薄需要读书,虽然那时居无定所且囊中羞涩,但我总是想尽方法或借或找《二十四史》、《史记》等国学名著,我始终认为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坚实基础。

读书,不仅是一件高贵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那么,读者就是一个最美好的身份。作为一个知识青年,读书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是为人师表的立身之本,同时一个人读书的境界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说到“读书与人生”这个话题,感慨颇多。这个范畴也很大。这里,我想更具体化一点来阐明一下思路。

其实,大多非专业研究人员的“文学观”,就是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或者说,文学作品跟社会生活有极大关系的[www.61k.com]。真的是,息息相关。

这里,我想根据我的亲身体会,谈一谈我们的读书生活。

我觉得,一个人生活状况的好坏,决定着心理需求和精神价值取向。这使我突然想起,上大学那阵子,特别喜欢读作家路遥的小说。其中,最喜欢读的是他的成名作《人生》。这本书,可以说是我那时的枕边书。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部作品真实反映上世纪改革时期陕北高原中国农民家庭子女生活现状以及命运该何去何从,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路遥在这篇小说里塑造了高加林这个典型人物的鲜活形象。

那么,高加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或者说,《人生》这部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问题和思考?恐怕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首先,我们知道,高加林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是一个踌躇满志,渴望读书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青年。要明白,他可不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官二代”或“富二代”,更不是“高富帅”和“白富美”,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民的儿子。

但路遥笔下的高加林,虽然出身于农家,却不安现状,一心想脱离传统生活的束缚,通过努力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遗憾的是,这么个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有志青年,却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中做出了失衡的选择,导致最终命运的悲剧。为什么在这里我用了“失衡“二字,而不用”错误”?特别说明一下:我认为,一个思想单纯的社会青年,初出茅庐,肯定会四处碰壁的,有时候,这些碰壁并不是他个人的错。因为现实就那样,谁也无法超越它。

小说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瞬息万变,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正如高加林在当教师时不知道社会的残酷,尽管苦苦奋斗还会让他再次沦为农民,在他当农民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后来能重新回到他梦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准备好好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时,更不知道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农村。

也许我们在抱怨社会的种种不公。但我想说的是,社会本来就如此,没有绝对的公平。我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事是公平的:一是时间,二是死亡。所以,我们惟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怨天尤人。无法预知又怎样,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纠结于此,做好当下,足矣!

这便是《人生》这部优秀作品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和思考。

什么是人生?我想问一问各位,我们的人生是什么?

恐怕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从降生到死亡的过程,而这过程怎么走就是人生。

我个人认为,人生就是在这过程中对生活的种种选择,或对或错。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选择的机会多了,倒让我们手足失措,迷茫了。高加林人生的最后失误,就是他缺乏一种坚定的信念,对生活摇摆不定,看到什么好就爱什么。年轻人对生活充满好奇这很正常,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也是情理之中,但高加林们却心浮气躁,在理想与现实中偏离了轨道。准确地说,就是定位不准,对自己认识不清。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人的致命缺点。我们看路遥的《人生》,看高加林的人生,何尝不是在看我们自己的人生?

因此,最后我想说,不管我们如何选择,就一定要坚定信念,就算错了,也不必垂头沮丧,过错也是试金石,大不了重头再来。

而要在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走上成功的顶峰,那就多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性思想光芒的书籍吧,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谢谢大家!(根据2014年12月10日晚演讲录音整理)

三 : 与人书十:与人书十-作品概况,与人书十-作品原文

与人书_与人书十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与人书十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顾炎武
作品体裁:散文

与人书_与人书十 -作品原文


尝谓今人篡辑之书(1),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锉碎散(2),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承询《日知录》又成几卷(3),盖期之以废铜,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4)。

与人书_与人书十 -作品注释


(1)纂辑:撰写编辑。
(2)舂:捣碎。锉(cuò)折断。
(3)《日知录》:书名,三十二卷,顾炎武撰。
(4)庶几:表示实现某种希望之词。

与人书_与人书十 -作品赏析


1种是买旧钱充铸,依傍古人,模拟剽窃,不但写不出好作品,而且也损害了古人的“传世之宝”。顾炎武在几百年前能提出这个问题,是非常可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古代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继承和借鉴古代的优秀文学艺术遗产,决不可替代作者自己的创造。“采铜铸钱”,才能创造金光闪闪的新钱,“买旧钱充铸”是最没有出息的。

与人书_与人书十 -作者简单介绍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诗人。早年参加“复社”,反对宦官专权。清兵南下,他参加了昆山、嘉定人民的抗清斗争。失败后,继续奔走于长江南北,大河上下,进行隐蔽的抗清活动。在学术上,他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治学以征实为本;强调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反对模拟剽窃、依傍古人,要求作家发挥独创性。重要著作有《亭林诗文集》、《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四 : 读书与人生

读书与人生

记忆中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文学就浑然不知了,但清晰的记得最先接触的还是史书。对于历史还得从我的父亲说起,从小就在他的影响下就喜欢上了历史,跟着他看《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百家讲堂》等这些节目,更确切的说是他陪着我看,不知不觉间就对历史情有独钟。最初接触到的史书还是我的历史课本,每次拿到新发的历史课本,便会手不释卷的一夜看完,从古至今的中国历史也有了大体的了解。

对于文学而言,还是得从我的父亲说起,记得我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从学校带回了三本书,是冯梦龙的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接触到了文学,至于以前有没有我就不大清楚了。刚开始读三言的确是件很枯燥的事,半白话半文言的篇章真的对于我这个才疏学浅的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囫囵吞枣的读了两篇后,有放弃的想法,可爹爹说你再读两篇后就会适应的,因此我又坚持读了几篇似懂非懂的文章。《警世通言》里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彻底征服了我,打消了我放弃的念头,彻头彻尾的喜欢上了这三本书。周末的时间里,我就和爹爹在一块读书,我头朝南、脚朝北,爹爹头朝北、脚朝南,一人腰里垫一个枕头躺下读书。

越读越有韵味,深深的吸引在里面难以自拔,被情节里的《玉堂春遇难逢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故事所折服。后来又读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格林童话》、《海的女儿》、《白雪公主》这些童话书籍。那位图书馆管理员是爹爹的同事,每次还书的时候,她便会问我再拿几本去读吧,紧接着又读了《海底两万里》和《草房子》。零零碎碎的又读了爹爹带回去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和《希腊神话》等。如果有人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的,我便回答是从初中开始,更深层次的说,我更喜欢的是中国的古典文学。

在高中的时候,读书的时间就少了,但还是会挤出一点时间读读自己想读的书。那个时候不再去图书馆借书,而是自己在书店买书了,高一高二的两年里读了《史记》、《论语》、《李世民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唐传》、《中国四大悲剧》、《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帝王史》等。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三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决定命运的一年,而对于来我又是怎么样的呢?呵呵,高三时代的我低着头,读着藏在桌兜里《三国演义》,一直到现在已经读了十三次,《三国演义》还是我最爱读的书,这么大的功劳还得归功于我的同桌。

初中、高中时的读书只是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并没有思考书中所要说明的道理,就是五柳先生所说的不求甚解吧。直到大学的时候,大一第一学期我并没有读过一本书,浑浑噩噩的一学期也就过去了。第二学期的时候,迎来了我人生的最低谷,失恋的痛苦让我不知所措,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读书打发时间,让自己沉寂在书中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我废寝忘食的读书,当然现在的读书也不是去图书馆借书,偶尔买一两本,大多数书都是下载的电子书。晚上熬夜读书,不知不觉一夜就过去了,连续了有半年多的时间,于是又读了《古兰经》、《边城》、《围城》、《平凡的世界》、《活着》、《麦田里的守望者》、《追风筝的人》、《小王子》、《百年孤独》、《道德经》、《穆斯林的葬礼》、《汪洋中的一条船》、《霍乱时期的爱情》、《谁的青春不迷茫》、《沉思录》、《心灵史》、《丑陋的中国人》、《郁达夫传》、《徐志摩卷》、《张承志文学选集》、《宋词是一朵情花》、《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雷雨》、《白鹿原》、《声音消失的那一天》以及散文,诗歌和一些宗教典籍、杂志等书籍。(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这个时候的读书已经和初高中时的读书截然不同了,也不是纯粹的一味去读故事,而是发人深省。大多数都是励志明理的书,比如说《平凡的世界》和《活着》在深夜里激发了我的灵魂,令我不得不深思,不得不考虑生活与人生。

书读的不多,就那么薄薄的基本,但的的确确的在某时会激励人的意志,帮你走出困境,改变你的人生。柏杨先生说中国的文化是酱缸文化,古人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于是柏老给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概念。颜如玉就是美女,黄金屋就是金钱。中国人的读书就是为了获取功名,真正像柏杨先生读书修身养性的人很少。所以读书就得读好书,读有思想的书,跳出“酱缸文化”,切记不可被“颜如玉”和“黄金屋”所连累。

读书是一件持续性的事,贵在坚持,好在兴趣。现在的读书对我们来说没有一点帮助,也不过就是讲个故事什么的,所以很多大学生都选择玩游戏等。对,的的确确,读文学典籍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的确没什么大的帮助,但爹爹曾教导我说,人的一生要走的路似很漫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而你读的书就在这关键的几步中起关键的作用。一生所读的书就是一生的财富,谁也抢不去,剥夺不了,深深的印刻在你的脑海里。让迷失的失足少年找到出路,让时常犯错的你改变自己,让粗俗的你蜕变为儒雅的你。

“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读书脱俗,读书明理,读书励志,读书反省。当你在人生的路途上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停下来找本书读读,说不定你就找到了方向,登上人生的顶峰。如果你在虚度光阴,倒不如坐下泡一杯茶,读一本书,也许你就会喜欢上它,也许你的人生也会多姿多彩,脱俗新颖。

读不尽悠悠馨香的书,品不完中国悠悠的久远文化。历经沧桑的岁月,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以书为友,远离声色犬马,远离是非之地。书是淡泊中折射出一个人的高贵品质,无形中提高人的修养。我们把青春写在纸上,在最美的年纪与书为伴,一路走来,有你,有书。

本文标题:读书与人生作文-书与人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366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