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白鹿原作者简介-《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2018-01-06 所属栏目:怎么回事

一 :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

《经济学原理》英国经济学著作。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1890年出版,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_《经济学原理》 -内容简单介绍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_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是继《国富论》和《赋税原理》之后又一部划时代的巨著,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之篇,它确立了马歇尔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大师级地位。《经济学原理》在形式和内容上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其理论被视为对古典经济学的拯救和振兴,故而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美国经济史学家威廉·布雷特在《经济学家的学术思想》中指出:“马歇尔集百家之长,构建了1个博大的经济学体系,其理论代表了这一学科的最优成果,其《经济学原理》成为成千上万经济类学生的标准参考书。”

《经济学原理》主导西方经济学达三十余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虽然它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已经让位于他的学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创立的“凯恩斯主义”,但连觊恩斯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它绝对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正如凯恩斯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传》中对他的老师评价的那样:“马歇尔通过他的学生,再通过学生的学生,使之在这个领域的影响达到了主宰一切的程度。”

经济学原理_《经济学原理》 -作者简单介绍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_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861年入剑桥大学学数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教数学,后转向研究经济学。1877到1884年先后在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牛津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1885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在此期间还参与英国政府政策咨询活动。退休后,仍从事研究和写作活动。《经济学原理》是他的主要著作,这本书在1890年出版之后,曾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看成是划时代的著作。

经济学原理_《经济学原理》 -内容提要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现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是国际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继创立的时期。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从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后,以往庸俗经济学的辩护理论已被马克思所揭穿,它们已经不能为资产阶级担负起辩解的任务,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创立一些新的理论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适应这种要求,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就出现了新历史学派和以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里昂·瓦尔拉和奥地利学派等为代表的边际效用学派。到了十九世纪末,马歇尔便吸收各新旧庸俗经济学派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一书,

在本书中,他把各种庸俗经济理论――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等等,凑合成1种折衷主义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均衡价格论”和以这个理论为基础的分配论。该书常被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相提并论,被公认为经济学发展史上1个 “里程碑”。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_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全书分6编。第一编,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欲望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编,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等基本概念。第三编,欲望与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编,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第五编,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编,国民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马歇尔以英国古典经济学中生产费用论为基础,吸收边际分析和心理概念,论述价格的供给一方;又以边际效用学派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改,论述价格的需求一方,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之两刃,是同时起作用的,从而建立起均衡价格论。马歇尔分析了均衡价格的三种形式:暂时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均衡价格,研究了生产成本的三种情况:递增成本、递减成本、不变成本,提出了“弹性”理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概念,并建立了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及其公式。马歇尔还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论述了工资、利息、利润、地租,它们分别是劳动、资本、企业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价格。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是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典型。《经济学原理》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发展之大成,并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原理》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发展之大成,并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书中,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这个定义从本质上来看与传统的经济学定义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它扩展了经济学的定义并吸纳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这里,马歇尔所说的研究人,主要是研究人的动机。他把人类动机分为2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则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虽然人类的动机从性质上讲是无法衡量的,但其满足和牺牲的程度或者在数量上却可采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如以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人类行为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人类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如此,马歇尔还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合流。

经济学原理_《经济学原理》 -作者序言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_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经济状况是经常地起变化的,每一时代都是以它自己的方法来观察它自己的问题。在英国以及欧洲大陆和美国,经济学的研究现在都比以前更为努力进行;但这一切活动只是更为清楚地表明,经济学是--而且必然是--1种缓慢和不断发展的科学。在当代最好的著作中,有些初看起来的确似乎与前人的著作有矛盾;但当这些著作日久成熟,粗糙的地方已经修正时,我们就可知道,它们实在并没有违反经济学发展的连续性。新的学说补充了旧的学说,并扩大和发展了、有时还修正了旧的学说,而且因着重点的不同往往使旧的学说具有新的解释;但却很少推翻旧的学说。

借助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著作,并且关系到我们自己时代的新问题,本书打算对旧的学说加以新的解释。第一篇说明了本书总的范围和目的;在第一篇之末对于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与经济研究有关的主要实际问题,也有简短的叙述。依照英国的传统见解,我们认为经济学的职能是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事实,并用从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去决定各种原因的眼前和最终的结果;而且我们认为,经济学的规律是以直述语气表达的倾向之叙述,而不是以命令语气表达的道德上的告成。经济规律和推论事实上不过是良心和常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和树立可以指导生活的那些法则的资料之一部分而已。

但是,道德的力量也是包括在经济学家必须考虑的那些力量之内的。的确,曾经有过这样的打算:以1个"经济人"的活动为内容,建立1种抽象的经济学,所谓经济人就是他不受道德的影响,而是机械地和利己地孜孜为利。但是,这种打算却没有获得成功,甚至也没有彻底实行过。因为,它们从没有把经济人真正当作是完全利己的:1个怀有利人的愿望、甘受劳苦和牺牲以赡养家庭的人,是最能信任的,他的正常的动机常被默认为包括家庭情感在内。但是,他的动机既包括家庭情感在内,为什么它就不能包括其他一切利人的动机--起作用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任何等级的人之中都是如此地一律,以致能被变为一般法则--在内呢?这似乎是没有理由的;在本书中把正常的活动看作是1个产业集团的成员在一定条件下会有的活动;而对于任何动机--起作用是有规律的--的影响不加考虑,只是因为这种动机是利人的,在本书中却没有这样的打算。本书如有它自己的特点的话,那可说是在于注重对连续原理的各种应用。

这个原理不但应用到动机之道德上的特性--1个人在选择他的目的时会受到这种特性的影响,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_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而且应用到他追求他的目的时所有的聪明、努力和进取心。这样,我们就着重以下的事实:从"城里人"①的活动--这种活动基于精明和有远见的计算,并以努力和才能来实行,到既无力量又无意志以营业性的方法来做事的普通人的活动,其中具有连续的程度上的差别。正常的甘愿节省、正常的甘愿为某种金钱报酬而努力,或者找寻买卖的最好市场或是为自己或子弟找寻最有利的职业之正常的留心--诸如此类的话必须是与在一定地点和时间的某一阶级的成员有关:但是,一旦知道了这一点,则正常价值的理论就可同样地应用于非营业性的阶级之活动,虽然在细节问题上没有像应用于商人或银行家的活动那样准确。

正像在正常的行为与暂时看作是不正常的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的区别一样,正常价值与"现行的"或"市场的"或"偶然的"价值之间也没有显著的区别。后者是一时的偶然事件占优势的价值;而正常价值是考虑中的经济条件如有时间毫无阻碍地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终能获得的价值。但是,在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由于连续的程度上的差别而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想到商品交易所中时时刻刻的变化,我们也许认为是正常的价值,但从一年的历史来看,这种价值不过是表明现行的变化而已:从一年的历史来看的正常价值,如从1个世纪的历史来看,也不过是现行的价值而已。因为,时间的因素--这差不多是每一经济问题的主要困难之中心--本身是绝对连续的:大自然没有把时间绝对地分为长期和短期;但由于不知不觉的程度上的差别,这两者是互相结合的,对1个问题来说是短期,而对另1个问题却是长期了。

这样,例如地租和资本的利息的区别,大部分--虽然不是全部--要看我们心目中的时期的长短而定。一样东西被当作是"自由的"或"流动的"资本或新的投资的利息是适当的,但被当作是旧的投资的1种地租--以后称为准地租--则更为适当。流动资本与已被"固定"于某一特殊生产部门的资本之间没有显著的区别,新的投资与旧的投资之间也没有显著的区别;每种资本与另1种资本逐渐结合在一起了。即使土地的地租,不是被看作一样孤立的东西,而是被看作1个大类中主要的1种东西;虽然地租的确具有它自己的特征,从理论和实际的观点来看,这种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_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其次,人的本身与他使用的工具虽有显著的区别;人类努力和牺牲的供给和需求虽然各有特征,而与有形货物的供求不同,但是,毕竟这种货物本身通常是人类努力和牺牲的结果。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产品价值理论是不能分开的:它们是1个大的整体中的2个部分;即使在细节问题上两者之间存在差别,但经研究后可以知道,大部分是程度上的差别,而不是种类上的差别。正像鸟类和兽类虽然形状上大不相同,但在它们的躯体中都有1个基本观念一样,供求平衡的一般理论也是贯通分配和交换的中心问题之各部分结构的1个基本观念。

连续原理还可应用到名词的使用上去。常有这样1种尝试:将经济货物分为规定明确的种类--关于这种货物能作出许多简明的命题,以满足学者对逻辑上的准确之欲望,和一般人对貌似深奥而实易了解的教条之爱好。但是,由于进行了这种尝试,和在大自然没有划分界限的地方划出广泛的人为分界线,似乎已经发生很大的弊端。1种经济学说愈是简单和绝对,倘使它所指的分界线在实际生活中不能找到的话,则在把它应用到实际时它带来的混乱就愈大。在实际生活中,在算作资本与不算作资本的东西之间、必需品与非必需品之间,或生产的与非生产的劳动之间,都没有明显的区别。

关于发展的连续之概念,对一切近代经济思想的派别都是共同的,不论对这些派别所发生的主要影响是生物学的影响--如赫伯特·斯班塞的著作所代表的;还是历史和哲学的影响--如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讲演录》和欧洲大陆及其他地方新近发生的伦理历史研究所代表的。这2种影响左右本书所表明的观点之实质,比其他任何影响为大;但是这些观点在形式上却最受连续性的数学观念之影响--如古尔诺的《财富理论中数学原理的研究》所代表的。古尔诺告诉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困难:1个经济问题的各种因素不是被看作以联锁的因果关系逐一决定的,如甲决定乙、乙决定丙,等等,而是将它们看作互相决定的。大自然的作用是复杂的:如果把这种作用说成是简单的,并设法以一系列的基本命题来阐明它,毕竟没有什么好处。

在古尔诺和屠能的启发下(后者的影响较小),使我对以下的事实大为重视: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对自然的观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样大;特别是,对一物的需要是1个连续的函数,这物的"边际"加量在稳定的平衡下,为它的生产费用的相应增加所抵消了。如果没有数学符号或图表的帮助,我们要完全明了这一方面的连续性是不容易的。使用图表并不需要特殊知识,而且图表比数学符号往往更能正确地和容易地表明经济生活的情况。在本书的脚注中应用图表作为补充说明。正文中的论断从不使用符号和图表,它们是可以省掉的。但是,经验似乎表明:借助于它们,我们对许多重要的原理就能得到更为明确的理解;而且对于许多属于纯理论的问题,如果我们一旦知道应用图表的方法,就不愿再用其他方法去解决了。

纯数学在经济问题上的主要用途,似乎在于帮助1个人将他的思想的一部分迅速地、简短地并正确地记下来供他自己之用:并使他确信他对他的结论已有足够的--仅仅是足够的--前提(这就是说,他的方程式与他的未知数在数字上恰好相等)。但是,当我们必须使用许多符号时,除了作者自己之外,任何人都觉得非常麻烦。古尔诺的天才虽对于得到他的启发的人必然给予1种新的智力活动,才能与他相似的数学家们虽可使用他们得意的方法为他们自己扫清道路,以达到经济理论中那些只是外表才被提到的困难问题的一部分之中心;但是,经济学说改成冗长的数学符号之后,是否有人会细心阅读不是由他自己改写的这种数学符号,似乎还有疑问。然而,在数学语言的应用中已经证明对我自己的目的最为有用的一些范例,已被合在一起作为本书的1个附录。

经济学原理_《经济学原理》 -理论研究

《经济学原理》是管理经济学而不是政治经济学,它侧重于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经济学原理》是系统管理学,因此它不得不涉及所有权归属,不得不涉及价值论,不得不涉及非正常管理成本——剥削。而这一切又都恰好是《资本论》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也不得不先在此做个简单的类比。劳动创造价值是真理,由此创立的劳动创造世界的学说是谁也推不翻的真理!《经济学原理》全盘接受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二《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_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元价值论,以便能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然而,《资本论》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考察社会,把资本和劳动对立起来,有意无意地把剥削的罪过归咎于资本,从而得出了“剥夺”的治理措施。对此我不以为然。众所周知,货币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从货币和劳动的关系考察社会,只能局限于私有制社会;资本只是用于投资的那一部分货币,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考察社会,更是只能局限于商品生产。这不但把大量的非交换性劳动产品排除在外,而且还把大量的非投资性货币排除在外,显然这是不完整的社会考察。

《经济学原理》从二元劳动的角度考察社会,因此可以用统一标准全面地考察古今中外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经济现象。货币是人类过去劳动的货币化表现形式,它代表人类过去劳动的积累。用于投资的货币“名叫”资本,资本同样也是人类过去劳动的积累。资本本身没有罪,是剥削才形成了罪恶的资本。充其量,资本只不过充当了剥削的工具,如同“某甲拿菜刀杀人”,杀人的是某甲而不是菜刀,因为这把杀人菜刀上血迹斑斑就把杀人的罪过归咎于菜刀,这不仅让所有的菜刀蒙受不白之冤,而且必然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

《经济学原理》从所有权转移的角度考察剥削,不但扩大了剥削涵盖的范围,找到了真正的元凶,而且给出了防范剥削的措施。剥夺理论只是政治家的权谋。它不是经济规律而属于国民所有权的范畴。在广大劳苦大众一无所有,深受剥削和压迫的年代,它可以有效地凝聚反抗意志,为争取劳动者应有的权利而抗争。再说,国民所有权是政治权不是经济权。政治权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外部监督,其判定是非的唯一标准就只能是国民大多数的共同意愿,只要符合国民大多数的共同意愿,哪怕是严重地扭曲了事物自身的客观发展规律,那也只是1个认识和重新认识的问题。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继续坚持剥夺理论,就有1个剥夺谁的问题。用虚幻缥缈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实就是资本所有制,也就是过去劳动所有制)作为继续剥夺的理论依据,其实质就是便于长官们随心所欲地支配人类过去劳动的积累,便于长官们随心所欲地调度现实中的劳动。这就是劳动公有思维。国民所有权是政治权;劳动所有权是经济权。政治权是国家政治体制的保障;经济权是经济运行的根本。政治权是国民人人平等的权利;经济权是按贡献大小平等分配的权利。任何时候,政治权都是以整体的面目出现,它是通过维护整体利益来实现社会的公平;任何时候,经济权都是以个体的面目出现,它是通过维护个体的利益来实现社会整体和谐。不切实际地过分地强调国民所有权,用拔苗助长的劳动公有思维冲击劳动所有权,势必造成整个经济管理秩序混乱。

经济学原理_《经济学原理》 -理论贡献和特点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_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一、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建立了经济学的“静态分析范式“,现在被演变为局部分析法。熊彼特曾说过:与其说马歇尔创造了1种分析的工具,还不如说他熟练地掌握了1种的工具;马歇尔的方法论主要可概括为:

(1)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采用抽象法的争论的态度是:每1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该相互排斥。

(2)吸收了进化论的观点,提出的“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用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3)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地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4) 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访求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这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5) 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

二、 价格理论

在书中,马歇尔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价格理论,亦即他的价值论。在价值的决定问题上,马歇尔把传统经济的供给决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决定论进行了有机结合。他认为,需求和供给都是价值决定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这样,马歇尔既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又修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

三、分配理论

马歇尔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这是他的1个独创。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4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它们的均衡价格主要由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来决定。

四、关于竞争与善恶

马歇尔对“竞争”研究也比较深入,在《经济学原理》导言中,他指出:竞争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_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的。他认为“竞争”这个词充满了罪恶的意味,而且还包含着某种自私自利以及对他人的福利漠不关心的意思。

马歇尔认为人的自私性在古代同样存在,近代不过是“有着有意的自私自利的特点”,他认为“近代的特点是有意识性而不是自私性”。同样近代具有的有益的无私奉献之心,在古代同样存在但只不过古代不具有有意性的特点。有意性自觉性成为现代自私、无私的特点。

马歇尔一方面说竞争充满了罪恶,另一方面认为限制竞争会生成特权阶级,他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通过评判竞争, 推出1个词:经济自由。他认为经济自由是近代企业和产业的特征,不含有任何好的或坏的道德评价的意味,只是1个更有远见以及更为谨慎和自由的选择。经济自由的观念实开自由主义之先河。

马歇尔的竞争理论把竞争建立在“恶”的基础之上,最后走向了1个极端,他认为,如果将竞争与为公众利益义务无私工作的积极合作相对比的话,那么即使是最好的竞争形式也有害,“在1个人人都十分善良的世界里,竞争就不会存在了”。

显然,马歇尔的竞争观念中,恶是肯定方面,善是否定方面,当善的一面达到尽善时,竞争就不存在了。但我们知道,善恶是相对的,有了善才有恶,二者不可能单独存在。没有恶的一面的竞争也是不存在的,没有善的一面的竞争也是不存在的,但竞争确实有2种, 1种是恶的竞争,1种是善的竞争,只不过恶的竞争是恶的一面具主要方面的竞争,善的竞争是善的一面具主要方面的竞争。

马歇尔的竞争观没有看到善与恶的对立统一性,没有看到有善意的竞争和恶意的竞争两者的存在,没有动态地历史地去看竞争的善与恶,对经济自由也陷入了绝对化泥潭,需要扬弃。当然其竞争思想研究是很深入的,表达方式也具有独特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读后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总之,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懂。一方面,马歇尔吸取了古典经济学家如李嘉图常学说的经验,深恐自己的理论不能应用于实际,于是尽量使自己的经济学著作通俗易懂;另一方面,马歇尔对经济分析中引用数学和图示方法感兴趣。虽然本书中并没有使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但正如许多经济学家后来指出的那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只是把数学这个伟大的工具巧妙地隐藏起来了。

二 : 《虎丘记》:《虎丘记》-原文,《虎丘记》-作者简介

本文记述了中秋夜苏州人游虎丘的盛况。最精彩的是有关唱歌的场面。从开始“唱者千百”,“声若聚蚊”,到最后“一夫登场”,“壮士听而下泪”,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情景交融,把读者引入到一个若有所失,但更有所得、充满了艺术美的境界里。虎丘:又名海涌山,在江苏苏州市西北阖门外,距城约3公里半。丘高仅30余米,占地也不过200余亩,远望只是平地中的一个小丘,但走近其旁,则觉气势雄伟,仿佛置身于绝岩纵壑之间。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相传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名”。丘上名胜古迹很多,现为誉满海内外的游览区。

虎丘记_《虎丘记》 -原文

虎丘记

《虎丘记》:《虎丘记》-原文,《虎丘记》-作者简介_虎丘记
《虎丘记》

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www.61k.com)虎丘记_《虎丘记》 -作者简单介绍

《虎丘记》:《虎丘记》-原文,《虎丘记》-作者简介_虎丘记
《虎丘记》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乡后曾问学李贽,引以为师,自此颇受李贽思想影响。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不仕,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万历二十三年(1595),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后又授顺天教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两年后又辞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潜学著文,并作庐山、桃源之游。万历三十四年(1606),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两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转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其后成为定制。万历三十七年(1609),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
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宏道实为领袖。他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成为公安派文学纲领:①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他在《与江进之尺牍》中说:"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在《雪涛阁集序》中说:"唯识时之士,……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为此,他强调文学要随时代而变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②文随时变的目标是存真去伪,抒写性灵。他在《行素园存稿引》中说:"古之为文者,刊华而求质,敝精神而学之,唯恐真之不及也。"在《叙曾太史集》中,言明自己文章的特点是"真",并指出"真"就是"直写性情"。在《叙小修诗》中,通过对袁中道诗歌的评论,强调诗文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就形成"性灵说",是公安派文论的核心。③所谓"性灵",能导致文章的"趣"和"韵",而它们是由"无心"或"童子之心"得来的。他在《叙陈正甫会心集》中指出,"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又说:"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他说的"性灵",是排除了"理"(思想)的感情活动,是下意识的直觉。它与李贽的"童心说"极为接近。④他认为民间的通俗文学正是"无闻无识"的"真声",而加以推崇。他在《叙小修诗》、《陶孝若枕中呓引》等文章里都有这方面的论述。"要以情真而语直,故劳人思妇有时愈于学士大夫,而呻吟之所得,往往快于平时。"总的看来,宏道的文艺思想颇为复杂,他的"性灵说",比其兄宗道的"学问说"影响更大;在打破封建思想束缚,扫除前、后七子拟古文风,变粉饰为本色,变公式为率真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但他提倡的"性灵",无视社会实践和思想理论对创作的决定意义,对他自己的创作,特别是晚期文风,产生了消极后果。
袁宏道的散文极富特色,清新明畅,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牍280余封,篇幅长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余字。如《致聂化南》一札:"败却铁网,打破铜枷,走出刀山剑树,跳入清凉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投冠数日,愈觉无官之妙。弟已安排头戴青笠,手捉牛尾,永作逍遥缠外人矣!朝夕焚香,唯愿兄不日开府楚中,为弟刻袁先生三十集一部,尔时毋作大贵人,哭穷套子也。不诳语者,兄牢记之。"简凝活脱,间以诙谐,可见其尺牍文的一斑。他的各类随笔200余篇,题材多样,饶有意趣,其中《畜促织》 、《斗蛛》 、《时尚》等篇,记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传记文以《徐文长传》、《醉叟传》两篇最优,刻绘人物,生动鲜明。游记文90余篇,于写景中注入主观情感,韵味深远,文笔优美。如《满井游记》所写京郊初春景色,纯用写实手法,刻画细腻,情致盎然。其他如《虎丘》、《天目一》、《晚游六桥待月记》、《观第五泄记》等,真切动人,语言浅近,略无斧凿之迹,都是佳作。
袁宏道作有各体诗歌1700余首,成就不及散文。少量诗作如《猛虎行》、《门有车马客行》、《逋赋谣》、《巷门歌》等,揭露了当时"甲虫蠹太平,搜利及邱空","东封西款边功多,江淮陆地生洪波";"鲛户十窜九囚虏";"野人扶白觅沟壑"等黑暗现实,有一定意义。不过他的诗及多数散文,仅限于抒发个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生活,现实意义有限。当时一些公安派文风仿效者,则更发展了这一倾向,走上了邪路。所以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创作,瑕瑜互见,功过并存。总的来看,作为晚明的一次文学改良运动,其功绩还是主要的。
袁宏道著有《敝箧集》、《锦帆集》、《解脱集》、 《广陵集》 、 《瓶花斋集》 、 《潇碧堂集》 、 《破砚斋集》 、《华嵩游草》等。宏道文集最早为明万历刊本,今人钱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笺校》。

虎丘记_《虎丘记》 -注释


①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虎丘,苏州名胜之一。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三日有虎来踞其上,故名。

②蔀(bù部)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指贫民。

③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4]雷辊: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

虎丘记_《虎丘记》 -译文


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刚开始安设筵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如团聚在一起的蚊子,没法分辨识认。等到分批安排,争相以歌喉比高低;雅乐和俗乐各各陈献后,美和丑自然区别开了。不多时,摇头顿脚按节拍而歌的,只不过几10个人而已。一会儿,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犹如洁白的绢绸,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发出声响,跟随着唱和的,只有三4个人。一支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着歌板唱着,管乐伴着歌喉,声音清脆浏亮,使听的人深受感动。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树影散乱,于是连箫板也不用,1个人登场,四围的人屏住声息,声音如细而直上的毛发,响彻云端,每吐一字,几乎拖长达一刻之久,飞鸟听了为之回翔盘旋,壮士听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剑泉深得无法测量,陡峭的岩石如斧削一般。千顷云因为有天池等山作为几案,山峰峡谷,争奇斗秀,是请客饮酒的好地方。但是过了中午便阳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阁也不错,晚上林中的景色尤为迷人。朝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没有遮拦,仅仅远远望见虞山,如小小的黑点。堂荒芜已经很久了,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办法,想在里面供奉韦应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山川的兴旺和荒废,确实有它的运数啊!

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有月亮为证!”现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虎丘记_《虎丘记》 -赏析


篇首预设意脉


本文首句交代虎丘名胜的方位“去城可七八里”,诚然为一般记游散文所交代的文字,但为下文埋设了意脉。尽管“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这样,作者就确定了他的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旅客,以及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图画。“箫鼓楼船,无日无之”,以“无……无……”的双重否定更见其肯定之意的句式,强调了日日如此、月月如此的频率和密度。“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在上文的意绪上递进了一层,突出了“月”“花”“雪”这3个时节对于游人的诱惑力量。作者所用“无日无之”“纷错如织”还是概括性较强的语言,所给予读者的是总体印象,而细致具体的描述则在后面进行,留下审美空间。

观感饶有新意


“而中秋为尤胜”,文意以“而”字形成转折,以“尤”字造成递进。描述经过几次的递进,中心便确定下来了。 需要指出的是,《虎丘记》不是某一次游览的当时实录,这从后文“登虎丘者六”的次数可以看出;也不是某1个中秋日的情景记实。从时间观念上看,显系事后追述;从空间观念上看,是六登虎丘的印象的综合描述。而综合印象中的特定意象则是虎丘中秋。这种记游散文的时空观念是饶有新意的。“每至是日”,就透现了这种非以某一中秋,而是概括几个中秋特征的审美意向。

情景墨色润畅


一旦进入具体的情景描述,作者就显得墨色润畅。笔态飞舞在虎丘山前山后,构成一幅全景俯瞰图。从“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开始,拉开了这幅全景图的描述画面。“衣冠士女,下迨踚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这里的“衣冠士女,下迨踚屋”把“倾城阖户”具体化了,作者特别点出“踚屋”,把下层市民也包括进去。在盛大的郊游行列中已有广大的市民参加,这反映了明代的特点,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就有类似的情景描绘。和古典的山水游记不同,和以单纯的自然景物描写不同,这里更多地表现了市民阶层的郊游生活,或者说,作者是把“衣冠士女”和“踚屋”的市井细民作为同一的对象来描述。作者不是从自然山水本身获取诗情(他明确地认为“其山无高岩邃壑”),而是在“踚屋”市民参加的游览热潮中觅得了新鲜的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反映了明代审美理想和意绪的特征。“莫不靓妆丽服”的打扮装饰,“重茵累席”的席地而坐,“置酒交衢间”的旅游方式,都有浓重的世俗情味,较少古典色彩。

文势气沛畅达


作者在纵意描述之后,猛然拉成1个大镜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 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作者以远眺作为审美视点,在纵横交织的铺衍勾划中辅之以夸张,间之以比附,形成一气如注的滔滔文势。“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是空间范围的概括,形成画面的横向开阔感,吻合着远望的审美视觉特征。“从……至……”的提顿,一连出现“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 云泻”三句比喻中兼具夸饰的描绘。像梳齿一样靠拢的游人,是对其密度的形容。“檀板”暗勾下文“呕者百千”;“樽 ”隐联上文“置酒交衢”,内脉密合。如丘积、如云泻的比喻夸张,既是绘其郊游的特定情景,更是形容游客如云的盛况,服务于本段的审美重心,连用4个四字结构句,其目的是在蝉联而下的文句中形成文势的气沛畅达。

比喻虚实相间


行文至此,于“远而望之”四字,回拢到主体的视点上来,文气稍有提顿,遂发为奇颖的比喻句“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雁”句言其盛,“霞”句言其色,“雷”句言其声,声色交错,染色于画卷,倾声于画外,连珠式的四字结构句型,同样有文势的波荡,有主体赞美之意的浮动。比喻句的联缀,既形成气势的喷注,又使描述对象的瑰丽色彩及其喧阗声势具体化了。比喻是求取形象的确定内涵,而旋即跳成“无得而状”作为本段的收煞,意绪得以翻变,是从比喻的具体到抽象的概括,旨在说明这一切情景都是无法用比喻而得其盛状的。惟其用“无得而状”的模糊语,才更显示这幅云蒸霞蔚般的郊游图的美不胜收。

描绘具体细致


在全景图的空阔而舒卷的纵意渲染和鸟瞰拍摄之后,作者进入具体细致的艺术描绘。而这一艺术描绘在审美选择上的别开生面是扣住1个“唱(呕)”字,笔墨由疏放趋向深细。“唱”的听觉形象最能显示有市民层参加的虎丘中秋郊游的特征,也最能体现作者的审美趣味。因而,本文审美重心的确定导源于主体的审美欣赏意识的定向功能,使中秋时节的虎丘情景描述在审美选择上显得别具一格,另奏风调。而这1大段描述又独特地借助于“布席之初”到“未几”“已而”“比至”的表示时间观念的词语的微变,带动出意象的轻转,使一幅幅情状图画冉冉扑来。而这一切,以“露”的笔墨出之,牵引了“藏”着的主体审美趣味的变化,其用笔如此,堪称精妙。中郎描述的这一声态情景是流动、变化的,即由繁闹到幽静。“声若聚蚊,不可辨识”,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嘈杂的声浪,莫之能辨,是中秋虎丘热烈情景的生动、具体的写照,但不是作者审美的最终目标,他所欣赏的是“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是“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可见,作者审美上所追求的是清幽而又明亮的声态。而这一声态又是产生于“明月浮空,石光如练”“月影横斜,荇藻凌乱”的幽静而又雅丽的环境之中。声、色、境以明丽的格调和交融的整一形式出现,才是作者审美意趣的真正寄托者。他从这里获得了审美感受,确定了他独特的审美个性,他为之神驰和击节的不是钟鼓齐鸣的交响乐,而是轻悠亮彻的小夜曲。艺术作为主体对于客体的审美观照,作者的审美趣味在选择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主导作用,由此又产生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评价:“听者魂销”,“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这1大段作为全文描述重心,不是在横长的空间感上取胜,而是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上使意境导向深入,并以鲜明的层次加以显示。值得细加玩索的是,这1大段声态描述的时间、人数、主体审美趣味是密切融合而又同步推进的。布席之初──唱者千百,未几──数十人,已而──三四辈,比至──一夫。从不可辨识至音若细发,却响彻云际,境界每一移位,则主体审美情思便深入一层,如螺丝钻木,又如开沟掘井,直至审美的核心地带,发露最主要的审美情趣为止,即“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这里时域的按步换形,带来审美趣味的登堂入室。 声态描述至此已是情尽意满,作者才突然抽出笔来,写到虎丘的自然山水景象,“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这一飞来之笔似与上文意脉不相关涉,大有突兀而起之势。而这一点恰恰体现了袁氏“公安派”的审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叙小修诗》),“信口而出,信口而谈”(袁宏道《与张幼于》),兴之所至,不拘成法,显得洒脱自如,擒纵自便。到这一段,全文才写到游虎丘的主体“我”,这和传统的山水游记笔法大相径庭。而主体登临时的特点又不是径宣纸面,而是隐藏在直接形象之中,引导人们去体味间接形象的存在。

语言质直洁爽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天池山简直像是千顷云山的几桌一样,这是在形象与形象间的对比中加以突出,反衬出千顷云的高,也显示出主体审美视点的高。“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这又显示出主体的视线之远。这一段直接描述虎丘剑泉一带的自然景象的文字,作者仿佛随意拈出,稍加轻涂,没有腴言芜词,一切显得质直洁爽,而一切又无不蕴含着主体的审美感受,成为袁宏道审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情与景会,顷刻千言”(《叙小修诗》)的实践。例如,见千顷云之峻高,峦壑竞秀,生发出的“最可觞”的情趣;“过午则日光射人”所产生的是“不堪久坐”的感受;至于欲祠韦苏州、白乐天,却因事过境迁而未成,最终还是“兴阑”所致。主体的审美感受在所有物象的描述中成为归结点,这正体现了袁宏道山水游记的基本特色。 最后一段,就更具有感受性了。“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任吴县县令达两年时间,登临虎丘有六次之多。可见,他对虎丘山水的留连的感受之深,由此也透露了他写《虎丘记》是综合概括再加审美选择的构思特色。最后一次是“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这一次所见月是怎样的娇妍,因与主体感受的关系不大,就略而不写。

鄙薄官场生活


作者从“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喟系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显露了对官禄的鄙夷,这一点,跟他《与丘长孺书》所表达的对苟且蝇营的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同归一源。对官场生涯的目击,“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隔膜,深化着袁宏道的内心苦闷。这种隔膜使得他无法领略“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这是袁宏道审美个性和所处地位产生出来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在当时的特定内涵体现为感性和理性的冲突。而这一矛盾所引起的内心刺激,生发出解决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去官”,正因为如此,他才有“他日”“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的决绝誓词,才有“解官,称吴客”的庆幸,才有“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的对月发问。六登虎丘,最后一次的刺激成为袁宏道呈请解官的重要契机。明乎此,我们才会明了这位以发抒主体感受为特征的“性灵说”的倡导者的审美个性的执著,也才会明了他辞官后审美个性得到无所拘制的发展写下《晚游六桥待月记》的原因所在了。

总结


总之,《虎丘记》以作者的感受作为内脉,这里有审美感受和环境的审美场的矛盾,这种矛盾本身就具有感受性质。通篇写山水少,写游况多,均发轫于作者的审美感受;文势时有腾挪,意象或作变化,一路写来,均有作者感受的隐隐跳跃。感受深者,则用墨如注;感受浅者,则微微点染,不受自然山水散文通常受客体对象规范的传统笔法,显示出审美感受作为观照万物的“性灵”特征。作者对世俗情趣的郊游浓墨泼洒,主体感受的往返流转,笔触章法的任情而为,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传达这三者都带有明代山水游记文典型的时代审美特征。

三 : 台阶:台阶-作者简介,台阶-原文

《台阶》是由作家李森祥所着的小说,被选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第8课时。李森祥(1956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的专业作家。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2000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等。

李森祥简介_台阶 -作者简单介绍

[www.61k.com)1987年开始文字创作,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传世之鼓》等,《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2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着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中篇小说《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秤盘》、《毛心》、《十八里营房》、《秋晕》、《樟树潭记》,电视连续剧剧本《丰子恺》(合作)、《无名的功勋》(合作)、《钱塘人家》(合作)、《大潮烟雨》、《卧薪尝胆》、《天下粮仓》(均录制播出)等。

《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剧《卧薪尝胆》获第二届首尔电视节最佳长篇电视剧奖,该剧剧本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发行。

现任浙江省嘉兴市作协主席,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2012年主要从事电视剧编剧工作。

《台阶》被选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第8课时。

李森祥简介_台阶 -原文

爸爸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台阶:台阶-作者简介,台阶-原文_李森祥简介
李森祥照片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爸爸

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爸爸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爸爸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爸爸感到太可惜。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dàng)。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爸爸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妈妈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妈妈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我流着1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 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1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1大跤。爸爸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爸爸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爸爸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爸爸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河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爸爸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妈妈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1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爸爸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爸爸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爸爸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爸爸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爸爸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爸爸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爸爸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爸爸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1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7个月种田,4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大热天爸爸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爸爸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爸爸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爸爸头上飘来飘去。

爸爸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爸爸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爸爸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爸爸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1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爸爸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1个日子,破土动工。

造屋的那些日子,爸爸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1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4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爸爸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爸爸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接着开始造台阶。

那天早上爸爸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爸爸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爸爸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爸爸浮在雾里。爸爸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爸爸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2个助工来之际,爸爸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爸爸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爸爸的头上肩膀上,爸爸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爸爸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爸爸老了。糟糕的是,爸爸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爸爸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爸爸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爸爸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之际,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爸爸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爸爸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爸爸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爸爸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爸爸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爸爸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爸爸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爸爸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爸爸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妈妈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爸爸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之际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爸爸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爸爸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爸爸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妈妈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爸爸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爸爸说他的腰闪了,要妈妈为他治治。妈妈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爸爸闪腰的部位刺9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9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妈妈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爸爸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爸爸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爸爸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爸爸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爸爸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爸爸老了。

李森祥简介_台阶 -生词与句意

活做得去:方言,能干活的意思。

涎水(xián shǔi):口水。

门槛(mén kǎn):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或金属条。

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烦躁(fánzào):心中烦闷不安,急躁易怒,甚则手足动作及行为举止躁动不宁的表现。

凹凼(āo dàng ):方言,凹陷的水坑,引申为陷阱,设的圈套。凼,方言 水坑 。

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dà tíng guǎng zhòng):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低眉顺眼(dī méi shùn yǎn):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1·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含义:体现了爸爸终年辛劳的形象。

2·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是全文的中心句。

3·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含义:爸爸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4·新台阶造好了,本该是高兴的事情,可爸爸为什么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答:反映了爸爸身上由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李森祥简介_台阶 -人物形象和写作背景

爸爸是1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爸爸是1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爸爸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爸爸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爸爸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爸爸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爸爸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爸爸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爸爸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 : 《好兵帅克》:《好兵帅克》-原著简介,《好兵帅克》-原著作者

编导:K·斯杰克雷,出品:捷克斯洛伐克巴兰道夫电影制片厂。

编导:K·斯杰克雷
出品:捷克斯洛伐克巴兰道夫电影制片厂
译制:长春电影制片厂

[www.61k.com)

好兵帅克_《好兵帅克》 -原著简单介绍


小说以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为线索,深刻揭露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残专横及其军队的腐朽堕落。他们对人民奸淫掠夺,官兵之间欺上压下,“友军”之间相互倾轧,他们虐待俘虏,各级军官个个愚昧无知、贪婪腐败。这一切,在小说中暴露无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1个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普通捷克士兵帅克的智慧、力量以及对占领者的不满情绪与自发反抗的精神。帅克善良又勇敢,机智而不露声色,貌似平凡,而且有点“愚昧”和滑稽可笑。然而他却善于运用民间谚语、笑话,接过上司的口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伺机巧妙地同反动统治者作斗争。只要他到哪里,那里就被搅得鸡飞狗跳、天翻地覆,把反动政权的秩序搞得一团糟,使反动统治机器无法运动。从而表达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对异族统治下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与无比关怀。小说出版后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广泛的读者,享有世界声誉。

好兵帅克_《好兵帅克》 -原著作者

《好兵帅克》(The Good Soldier ?vejk)全名《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它是捷克杰出的讽刺作家哈谢克(Jaroslav Ha?ek)的一部长篇政治讽刺小说。作家以自己在奥匈帝国军队服役时所获得的大量素材提炼而成。

好兵帅克_《好兵帅克》 -电影情节概述

车站上,火车快开车了。旅客们忙碌地在赶着上车,帅克也带着几个沉重的皮箱吃力地在向车厢走去。开车铃响,列车员把帅克推上车,车便开走了。帅克的1个皮箱留在站台上。卢卡什中尉对帅克丢掉他的皮箱很恼怒,而帅克却是心平气和地劝中尉不要激动。他说:箱子里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反正是从房东那里弄来的,丢了也没有什么可惜。卢卡什把帅克撵了出去。

帅克又进来了,他坐在一位秃子绅士的旁边。帅克问他是不是某银行的经理,又说据医生说,1个人被禁闭六星期以上。头发就会掉去很多……,这些话激怒了这位绅士,原来他是一位将军。他把帅克撵了出去,并把卢卡什中尉训斥一顿。

帅克在车厢走廊里,又和乘务员攀谈起来。他对紧急刹车器感到兴趣,顺手去拉,想试试灵不灵。火车突然停了下来,旅客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惊恐起来。列车长对帅克说,到了塔堡后,要把他扣留下来。火车开走,帅克留在塔堡车站。他没有证件,宪兵以为他是间谍,把他逮捕送到宪兵队长那里。一切查明,帅克被释放,他徒步向布求维斯走去。结果走错了路,来到善捉镇,老乡们帮助了他。

宪兵大队长科尼格到善捉镇布置抓逃兵的工作,分队长弗兰得卡奉命物色暗探监视人民,四处搜捕逃兵。弗兰得卡以为帅克是俄国间谍,眼看可以得到大笔奖赏,他非常高兴请帅克喝酒。帅克被当作俄国的高级间谍送到城里,押送他的本纳斯喝得大醉,帅克不得不牵着他走,并用车把他推进城去。帅克被释放后,又回到卢卡什那里充当传令兵。杜布少尉禁止士兵们到妓院去,而帅克却发现他自己在妓院里,杜布喝的大醉,帅克不得不把他抬回部队。部队向前线开拔,卢卡什命帅克等三人前去找宿营地。帅克独自一人沿小河走去,他在路旁找到一套俄国军装,他刚刚穿上这套衣服,就被自己的部队逮捕,军事法庭要以叛国罪,判处帅克死刑。后来,帅克所在的连队把他要了回去。帅克经历了一场风险回到连队,受到朋友们的欢迎。

好兵帅克_《好兵帅克》 -内容简单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4年,奥国的亲王斐迪南公爵被暗杀。帅克,1个看样子傻里傻气,性情敦厚的狗贩子。他在酒馆里表示了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当时,奥匈帝国政府派出了大批警察特务到处搜捕,酒馆的老板只说了一句:“苍蝇在皇帝的画像上拉了屎”,他就被抓入狱了。帅克在酒馆里对时局大发议论,也被密探以叛... ......

简评
该片当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分厂译制,妙趣横生的配音,再加上演员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真可谓相得益彰。剧中扮演帅克的格鲁申斯基长了一张胖胖的娃娃脸,不用说话观众就已经忍俊不禁。而给他配音的从连文老师抓住了角色玩世不恭,却又机智异常的性格,运用多变的声音造型,将这个被“大人物” 称为“白痴”的人物配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从骨子里透出天赋的幽默来。从该片配音取得的艺术效果来看,它完全不输于上译厂的某些经典译配作品(如《虎口脱险》)。因此,作为长影早年译制片中的精品,它是很有收藏价值的。

好兵帅克_《好兵帅克》 -角色简单介绍

主演:
Hans Unterkircher

Fritz Imhoff

Heinz Rühmann

参与演员:
Marisa Mell
Franz Muxeneder
Rudolf Rhomberg
Egon von Jordan
Guido Wieland
Senta Berger
Raoul Retzer
Erik Frey
Fritz Eckhardt
Ernst Stankovski
Ursula von Borsody
Erika von Thellmann
Jane Tilden
Hugo Gottschlich
Michael Janisch
Fritz Muliar
Erland Erlandsen
Hans Thimig
Edith Elmay
Alma Seidler

好兵帅克_《好兵帅克》 -精彩剧照

《好兵帅克》:《好兵帅克》-原著简介,《好兵帅克》-原著作者_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

好兵帅克_《好兵帅克》 -阅读链接

本文标题:白鹿原作者简介-《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内容简介,《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337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