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发布时间:2017-12-10 所属栏目: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

一 :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教育规划纲要 目 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主题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七章 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第八章 继续教育

1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第十五章 管理体制改革

(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第十六章 扩大教育开放

(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2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第十八章 保障经费投入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

(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

(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第二十二章 加强组织领导

(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教育规划纲要 实 施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www.61k.com)

教育规划纲要 序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 3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www.61k.com]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以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www.61k.com]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5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三)战略目标。[www.61k.com]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6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www.61k.com]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www.61k.com)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8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www.61k.com)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保护学生视力。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9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www.61k.com)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10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www.61k.com]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制定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七章 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 11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理。[www.61k.com]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

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大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力度。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12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第八章 继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www.61k.com]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

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改扩建、新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13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www.61k.com)支持民族院校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办好高校民族预科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

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认真组织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形式,吸引更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办好面向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全社会要关心支持特殊教育。

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14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www.61k.com)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考试管理,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 15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www.61k.com)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深入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考查,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

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公开自主招生办法、程序和结果。加强考试招生法规建设,规范学校招生录取程序,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16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www.61k.com]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发挥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作用。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

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 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独立学院管理 17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和运行机制。(www.61k.com]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教育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国家对发展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民办学校依法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保障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逐步推进监事制度。积极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完善民办高等学校督导专员制度。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依法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切实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学校资产、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社会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评估。

第十五章 管理体制改革

(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改革试验,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

(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进一步加大省级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统筹管理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落实发展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分布,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扶持困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合理设置和调整高等学校及学科、专业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依法审批设立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审批省级政府管理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已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授予点。完善省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18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等实施标准。(www.61k.com]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区域协作,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支持和督促市(地)、县级政府履行职责,发展管理好当地各类教育。 (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

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第十六章 扩大教育开放

(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拓宽渠道和领域,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海外志愿者服务机制。

19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www.61k.com]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引导,加大对优秀自费留学生资助和奖励力度。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加强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20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www.61k.com)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制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第十八章 保障经费投入

21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www.61k.com)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调整学费标准。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规定。

(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尽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

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

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建立健全研究生22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教育收费制度,完善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www.61k.com]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23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www.61k.com)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修订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加强教育行政法规建设。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

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健全国家督学制度,建设专职督导队伍。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严格落实问责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建立健全层级监督机制。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010-2012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改造小学和初中薄弱学校,尽快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改扩建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需要。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24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对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校长研修培训;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使全国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www.61k.com]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支持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发展民族教育。巩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加强对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启动内地中职班,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新建一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支持民族院校建设。

发展特殊教育。改扩建和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使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把普通高中学生和研究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

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支持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 25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培养各种外语人才;支持孔子学院建设。[www.61k.com)

(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建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探索弹性学制等培养方式;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测评结果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切实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等。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

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自主考试或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具体方式;探索缩小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区域差距的举措等。

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建立多种形式的专职科研队伍,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等。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公办学校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试验;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探索独立学院管理和发展的有效方式等。

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长效机制;制定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26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持教育的办法;建立教育投入分项分担机制;依法制定鼓励教育投入的优惠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等。[www.61k.com]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合理部署区域内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推进县(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探索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机制;探索省际教育协作改革试点,建立跨地区教育协作机制等。

第二十二章 加强组织领导

(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扩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知情权、参与度。

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小学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

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 27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防的方针,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www.61k.com)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实 施

《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规划纲要》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各地要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体制改革、重大措施和项目等,提出本地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实施。

鼓励探索创新,加强督促检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对各地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8

二 : 规矩教育至少要讲六十年

规矩教育至少要讲六十年

三国时,孙权打不过曹操,就假意投降,并劝说曹操登基称帝。曹操手下也有多人符合。曹操说,如有天意,我愿做周文王。北宋司马光分析说,不是曹操没有称帝的野心,也不是曹操没有称帝的能力,而是曹操害怕别人议论。

这么说,议论真有那么可怕吗?有。自刘秀登基以来,几任皇帝执政六十年,都以忠孝教化于民,规矩意识已深入人心。谋权篡位实为大逆不道,会遭到从大臣到百姓的反对。规矩意识在后汉百年不衰,就连“宁让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的曹操也望而止步。

明朝兴旺时期,选拔官吏,或以军功,或以科举,文臣武将皆以自己的能力得到重用而自豪。万历皇帝四十年不理朝政,张居正以首辅而治天下,全无篡权之心,都是讲规矩的表现。清朝时,卖官考官并用,导致吏治混乱,优秀人才被埋没,正如龚自珍所叹“万马齐喑究可哀”。吏治腐败是清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个有几千年人治思维统治的国家,总是寄希望明君、能臣、廉吏来治理国家,而少有人想想法制思维。有人调侃说:“在中国,没有好办的事,也没有人办不成的事。”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就是真实的写照。

中国是个讲人情的社会,办事讲人情,少讲规矩。某省委巡视组在对某市巡视后,指出该市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到处打招呼,走后门,不讲规矩,不讲原则,为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录干、提拔上提供便利。到2014年上半年,违规提拔的干部,有三分之一是领导干部的子女、亲属。市四大机关和九个市直单位2012年新进科级以下干部154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亲属就69人。表面上看是领导干部为子女、亲属谋私利,实则是不讲规矩的表现。难怪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多数是领导干部的子女、亲属,这就侵犯了公众的利益,损害了干部路线的公平。长此以往,人们不再相信社会还有公平,没有公平,正义就不会得到伸张。(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竞选坐庄,但不变的是官僚体制,在官僚体制内人人讲法律,守规矩,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哪怕是国务院工资发不出,人们也不会为自己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规矩。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政策制定出来,总是得不到很好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的不派督查组,力推工作进展。原因是何,就是人们缺少规矩意识,骨子里喜欢按领导意图办事。少数领导干部带头破坏规矩,不按民主集中制办事,以个人好恶选拔任用干部,搞裙带,拉山头,喜欢小圈子。自己的事挖空心思办,别人的事举手之劳也不办。自己的事违反原则也敢办,别人的事符合政策也刁难。更有甚者如严嵩所说:“忙完儿子忙孙子。”根本就不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无规矩不成方圆。凡事先定规矩,规矩一旦确定,人人都要按游戏规则执行,愿赌服输。在我国问啥规矩得不到执行,就是因为违规成本太低,对违规的人和事处理从轻。检查一阵子,舒服一辈子。交罚款就可以补办手续,纪律处分就可以免除法律责任。

奉公守法,人人讲规矩,守纪律,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思维,不讲规矩应成为政治所不容,社会所不齿。要想让规矩意识融入人的灵魂,变成社会的普遍价值,规矩教育至少要讲六十年。

三 : 贯彻落实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工作

《教育规划纲要分工任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项目责任解析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9日】 【来源:】 【字体:大中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办发〔2010〕44号)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分解为190项任务,明确了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其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参与的有19项。完成好分工任务是我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支持教育发展的重要工作。19项任务及工作目标、进度安排、分工如下: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工作目标

督促各地制定本地职业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督促各地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执行机制。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出台评估检查办法。(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

第二阶段:开展检查。(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第三阶段:绩效公示。(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林业局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

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一)工作目标

实施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计划,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与行业、区域产业、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实际紧密结合的方式与方法,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模式和经验范例。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

第二阶段:推动试点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100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第三阶段:完成100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工作,对专业改革试点学校进行评估检查、经验交流。(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卫生部、林业局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电信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局、信息化推进司

三、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一)工作目标

教育部组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咨询委员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探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教育部会同编制、财政等部门,修订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为职业学校补充教师提供制度保障。发布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制订有关政策,组建咨询委员会,起草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初稿。(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组织检查,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第三阶段:阶段性总结,经验交流会。(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部内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

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一)工作目标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和工作平台。创新多样化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举办5个中国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对接对话活动,出台校企合作办学实施方案、管理措施、启动项目。(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

第二阶段:举办12个中国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对接对话活动,继续实施校企合作、制订验收办法。(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第三阶段:举办5个中国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对接对话活动,研究和总结表彰,评估总结校企合作、成果展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法制办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

五、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

(一)工作目标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开展行业企业办学情况调研。(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

第二阶段:研究制定调动行业积极性,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政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部内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

六、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一)工作目标

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分析总结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在联合培养人才方面已有的成熟做法和经验;了解国际上联合培养人才的有关方法;提出联合培养人才的初步方案;明确相关单位所承担的工作。(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

第二阶段:选择少数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按照初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试点,建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修改完善联合培养人才的方案。(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

第三阶段:有条件地扩大试点范围,继续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方法,制定联合培养人才的政策文件,加强对实施效果的评价,初步形成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

第四阶段:不断完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部内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财务司、产业政策司、科技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

七、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

(一)工作目标

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体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学生的培养为中心,以建立科学的分类培养目标和学位标准体系为基础,以加大调整培养类型结构、分类培养为重点,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和建立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建立适合不同培养类型特点的奖助、激励体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培养质量。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确定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路和方案设计;研究和起草《关于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综合性文件。(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

第二阶段:进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政策文件的起草、听证等工作;实施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扩大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评选范围。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

第三阶段:推进主要的制度和模式改革。(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部内参与司局:规划司、财务司、科技司

八、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一)工作目标

坚持服务国家目标和推动学科发展相结合,加快构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着力提升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领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提升高校支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提升高校适应国家科学发展的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自由探索科学前沿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高校创新体系,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和拔尖人才,取得一批对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2010年至2015年)

第二阶段: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培育和凝聚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各类科研领军人才和研究团队,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破性成果,促进一批不同类别的高水平大学和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建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撑。(2016年至2020年)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科技司

参与司局:人事教育司、规划司、财务司

九、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一)工作目标

组织高校参与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推动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和高校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探索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支持研究性大学在高新开发区建立工业研究院;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和技术集成能力,推动建立科研辅助队伍和高校科技产业化基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计划项目同生产实践的结合,有效衔接科技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建立较为完善的技术开发、转移和服务体系及利益机制。服务于《教育规划纲要》中“人才培养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总目标。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重点调研、典型案例分析、政策梳理等。(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

第二阶段:总结经验,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加强战略联盟和成果转化中试能力建设。(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

第三阶段:构建技术开发、转移和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完善相关政策。(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科技部

参与部门:教育部、知识产权局、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科技司

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财务司、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人事教育司

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

(一)工作目标

各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将继续教育纳入本行业总体发展规划,建立本部门、本行业继续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按现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本行业继续教育的规划、政策、标准和组织实施办法,指导、监督和评估本行业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完善继续教育评估、认证等中介组织的准入和监管制度,培养专业继续教育服务机构。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继续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推进国务院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的相关事宜;教育部设立继续教育工作专门管理机构,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专家咨询组织。(2010年至2011年)

第二阶段:地方各级政府建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2011年至2012年)

第三阶段:各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建立本部门、本行业继续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2012年至2015年)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协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

十一、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

(一)工作目标

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开展有关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专项法律法规建设的调研。(2011年至2013年)

第二阶段:开展落实终身学习法专项调研;制定开放大学条例;起草终身学习法,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法律地位。(2013年至2017年)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法制办、中国科协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政策法规司

参与司局:产业政策司、人事教育司

十二、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一)工作目标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支持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继续教育机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社会成员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推进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面向社会成员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网络高等学历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主要载体,发展远程开放教育,建设覆盖全国城乡开放、便捷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鼓励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继续教育机构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开发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需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并面向全社会开放,建设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整合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的优质资源,搭建国家优质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以未来开放大学为载体,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资源向社会开放,建设全国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示范区。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启动实施电大系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通过推进中央电大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推进国家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推进开放大学试点工作,发展远程开放教育,研究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研究启动网络教育学院审批工作,推进高等学校举办高水平、高质量的远程教育;启动“全国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示范区”试点工作。(2010年至2011年)

第二阶段:通过实施“终身学习公共平台模式研究及应用”项目,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国家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通过推进开放大学建设,推进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网络教育学院审批工作;制定创建数字化学习社区的评选标准,形成一批全国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示范区。(2012年至2015年)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信息化推进司

参与司局:人事教育司

十三、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工作目标

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高等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就高校设立理事会、董事会,与社会合作共建的机制模式等进行调研,对比研究其他国家经验。(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第二阶段:与有关部门合作,就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模式进行协商、调研;在试点高校推进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的实践。(2013年)

第三阶段:制定规范高等学校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开展外部合作的相关指导意见。(2014年)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中科院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

十四、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一)工作目标

通过健全制度、完善体系、加强培养培训,加快培养造就“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

第二阶段: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

第三阶段: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

第四阶段:完善职教教师资格标准。(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

第五阶段:完善职教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

十五、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一)工作目标

以网络覆盖为基础,以能力达标为关键,以示范引领、培训提高为保障,实现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及使用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建立完备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覆盖教育信息化全过程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研发专家机构与团队,形成对标准开发的有效支撑;培育教育信息化标准开发、测试、培训、应用集成平台与机构,完善标准形成标准开发、应用的良性机制。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教育信息化标准现状与需求,完成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设计;组织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专家队伍。(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

第二阶段:组织标准研制;组织标准研制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标准应用。(2011年12至2012年12月)

第三阶段:完成基本标准研制并开展标准应用示范;培育标准研制及推广应用良性机制。(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信息化推进司

参与司局:人事教育司

十六、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一)工作目标

以填平补齐为基础,以优化提高为核心,以平台和机制建设为保障,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和覆盖全国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研究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分级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

第二阶段:制定教育资源分类和建设标准。开展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初步建成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初步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

第三阶段:继续丰富和优化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形成成熟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服务机制。(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信息化推进司

参与司局:人事教育司

十七、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一)工作目标

建成国家教育管理与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形成基本管理构架,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建立教育管理数据标准语编码规范。完成“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中央级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基本架构。(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

第二阶段: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建成分级管理、规范有序、来源可靠、充分共享的国家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

第三阶段: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及教育管理流程优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信息化推进司

参与司局:人事教育司

十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一)工作目标

到2015年底,基本建成较为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启动和顶层设计阶段。(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

第二阶段:基础保障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开发阶段。(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

第三阶段:应用系统测试、部署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

第四阶段:应用系统运行、评估测试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

第五阶段:项目验收总结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信息化推进司

参与司局:人事教育司

十九、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重点制度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问题。支持各地积极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鼓励学校成立有行业企业代表参加的董事会、理事会,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建立国家农业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业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指导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主导专业、特色专业和涉农专业建设,加强新型农民培养培训,推进职业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二)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开展调研。(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

第二阶段:阶段性总结和推广经验。(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三)部委分工

牵头部门:教育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林业局

(四)部内分工

牵头司局:人事教育司

参与司局: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财务司、产业政策司、中小企业司、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军民结合推进司、电子信息司、软件服务业司、通信发展司

四 : 74海淀区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

教育发展规划

2011年6月21日海淀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2011年9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1)

二、指导思想………………………………………………(2)

三、基本原则………………………………………………(3)

优先发展………………………………………………(3) 促进均衡………………………………………………(3) 育人为本………………………………………………(3) 改革创新………………………………………………(3) 提高质量………………………………………………(3)

四、发展目标………………………………………………(4) 教育普及水平更加领先………………………………(4) 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4) 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备………………………………(4) 教育设施设备更加完善………………………………(4) 教育体制机制更加健全………………………………(5)

五、重点工作………………………………………………(5)

(一)大力发展公办为主的学前教育…………………(5)

(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6)

(三)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7)

(四)发展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8)

(五)实施全纳优质的特殊教育………………………(9)

(六)加快发展惠及全民的继续教育………………(10)

(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1)

(八)积极引导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13)

(九)加强国际交流合作……………………………(14)

(十)支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15) (十一)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16)

六、保障措施……………………………………………(18)

(一)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18)

(二)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19)

(三)依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19)

(四)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

(五)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21)

(六)加大教育督导力度……………………………(22)

(七)推进教育改革创新……………………………(23)

(八)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执行时期,是海淀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海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海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淀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教育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成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终身学习的能力显著增强,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目前,海淀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75%,47%以上的户籍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教育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主要发展指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今后五年,海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必将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现在,海淀教育发展水平与首都和海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依然是海淀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择校现象依然比较严重;由于学生数量急剧增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还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特别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体制还不健全;保证学校依法规范办学,增强学校办学活力,鼓励更多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统筹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学习型海淀的工作任重道远;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进教育国际化的任务有待加快落实。

教育资源是促进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人才优势是海淀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优势。海淀区作为人力资源密集和教育事业发达地区,有条件、有责任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践中走在全市和全国前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改革创新的发展意识和争创一流的领先意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领先发展、科学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海淀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和谐幸福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保障。

74海淀区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_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三、基本原则

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促进均衡。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扶持困难群体,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依法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优质教育,努力为居民提供方便多样的终身学习服务。

育人为本。尊重和关心每个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主动、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求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教育发展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海淀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提高质量。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升教育

质量的实践中,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优势和特色,创办更多名校、涌现更多名师、培育更多英才。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在全市和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城区,教育整体质量、教学基础设施、师资水平和教师待遇全国一流,北部地区教育质量达到南部地区平均水平,创办国内领先、世界水平的海淀教育。

教育普及水平更加领先。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3至6岁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7%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以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比例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75%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5年以上,户籍人口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50%以上。

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20所以上,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达到40所以上,市区级高中示范校达到20所以上,建成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10所示范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各级各类特色校达到40所以上,70%以上的小学生在素质教育优质校就读,60%以上的中学生在示范校就读。

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教育设施设备更加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学设施达到全国一流,完成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40%的

中小学教室实现多媒体设备升级改造,20%的中小学基本建成数字校园,教师研修网、终身学习网等覆盖全区、便利师生和市民学习的教育网络平台不断完善。

教育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实验取得明显成果,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

五、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公办为主的学前教育

1.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新建40所幼儿园,加大对现有幼儿园的改扩建力度,全区3至6岁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7%以上。健全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市区级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为0至3岁婴幼儿教育提供多元、专业的服务与指导。

2.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合理确定公办园教职工编制和收费标准,保证公办园可持续发展。完善对非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幼儿园给予专项经费补助和奖励的制度。加大对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的管理力度,健全配套幼儿园接收、承办和管理机制,保证配套园与住宅同步规划和建设并及时交付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民办园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制定引导支持民办园面向大众、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办法。实施全纳教育,基本满足残障儿童及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关注贫困家庭儿童及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前教育。

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

3.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规模。创建8所市级示范园,全区市级示范园数量达到20所,占全区园所总数10%以上。创建10所一级以上幼儿园,一级幼儿园达到园所总数70%以上。将民办园、农村中心园全部纳入级类管理。

4.强化工作指导,提高保教质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全面推进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落实保教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加强保教人员队伍建设。优化幼儿园办园理念和课程建设,培育办园特色,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5.切实减少校际差距。继续推进名校承办、委托管理、结对帮扶等工作,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相对薄弱学校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小学学区的统筹协调功能,促进学区内各小学教育发展相对均衡。推进初中学校协作体建设,加快提升初中办学水平。实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年按一定比例全职或兼职支教。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双向交流工作。落实向相对薄弱学校倾斜的教师职称评定和骨干教师评定制度,引导骨干教师向办学相对薄弱学校流动。完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减少校际之间教师收入差距。加强海淀教师研修网和优秀课程资源库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小升初”办法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办法。加大对发展有实

效、办学有特色中小学的宣传力度。

6.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资金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配置和教师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认真总结农村地区中小学提高办学水平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抓住北部地区建设和城乡结合地区改造的契机,在北部地区和城乡结合地区新建一批中小学,使农村地区成为优质教育资源新的聚集地,实现北部教育水平与南部城区基本相同。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实施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建立由教研、科研人员和特级教师组成的教学指导团,定期深入农村学校,指导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7.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巩固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和区级高中示范校创建成果,开展中小学特色校创建活动,引导学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办出特色。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达到40所以上、市区级高中示范校达到20所以上,建成40所以上中小学特色校。

8. 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加大公办校接收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已批准的来京务工人员自办学校的支持和管理。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未经批准的来京务工人员自办学校工作。

(三)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9.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定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标准,建立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和制度,为高中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引导高中学校合理定位,在不

74海淀区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_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同层次和不同领域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建成15所具有比较稳定、独特教育风格和鲜明文化特征,育人效果突出,充满办学活力的高中特色校。

10.建立高中特色课程体系。在落实普通高中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高中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赋予学校更大的课程管理自主权,鼓励普通高中开发、建设特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建设灵活多样、适合学生发展的高中选修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

11.探索普职融通、高中与大学联合育人机制。加强普职融通的研究,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学生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技能教育内容。开展高中和大学联手设计校本课程、共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试点。建立普通高中与高校、科研机构共享教育资源的机制。

(四)发展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

12.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北部地区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为中学提供技能教育、为居民奉献社区教育的作用,推进职业教育精品化进程。建设国家级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对口衔接的探索,建成6个市级职业教育名牌专业和10个区级重点特色专业。

13.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以培养学生职业

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一批与现代企业发展同步的校本教材,促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教育分级制度试验,建立以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就业质量为导向的教育教学评估制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4.建设产学研训一体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媒体制作、计算机检测与维修、动漫制作、金融事务、电子商务、烹饪技术、财会、美容美发和学前教育等10个校企合作、产学研训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服务,进一步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益。

(五)实施全纳优质的特殊教育

15.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培智学校办学规模,加强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完善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推进在普通学校建设资源教室工作,建立随班就读评价制度,开展随班就读个性化教育研究,提高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对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

16.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普通学校。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鼓励优秀教师终身从事特殊教育。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全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高标准完成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达标工作。

(六)加快发展惠及全民的继续教育

17.健全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创新学习制度,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构建市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18.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完善以中关村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职业学校为骨干、居民小区市民学校(村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体系。加强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开展“市民学习品牌”创建活动。完善农村地区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加强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村级社区教育学校的建设。继续开展职业学校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学习服务。

充分发挥我区高校云集,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建设学习型城区过程中的基础性、主体性功能和作用,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市民学习品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和教材。

创新学习制度、方法和手段,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终身学习网络平台建设,建成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志愿者队伍和工作信息库,为居民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更为便捷的学习服务。

19.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健全学习型城区建设统筹领导体制,完善工作分工、评估检查、总结表彰、工作研讨交流、队伍建设和信息统计等工作制度,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培育和表彰一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

先进单位和示范典型,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0.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格局。加强思想道德、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重视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

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加强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实践体验,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喜闻乐见、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德育内化。积极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建好海淀德育之窗,建设德育主题论坛和校园网站工作室,充分发挥“数字德育”的育人功能。

以社会大课堂建设为载体,统筹海淀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营造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环境。加强以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团干部为重点的德育队伍建设。

开展德育规范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推进德育特色学校建设,引导学校结合实际,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体系。

重视工读教育,改善工读学校办学条件,深化工读课程改

革,不断提升工读教育水平。

21.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地方课程,有序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实验教材审查机制,健全学生选课、学分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健全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水平评价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完善地方课程报审与备案制度。

鼓励教师主动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鼓励中小学与职业高中、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新课程实施提供资源支撑。

深入开展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完善区校两级“双向立体互动”的教研模式,建立以校为本、校际联合、网络支持、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保障机制。

2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坚持和完善1+X体育模式,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加大学生食堂建设力度,实现80%的中小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改善学生体检条件,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心理健康教

74海淀区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_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提升心理咨询教师专业素质。加强美育,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高雅艺术和民族艺术进校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以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为龙头,带动全区各学校广泛开展体育、艺术、科技活动,继续加大对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社团的支持力度。重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推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区各项工作。建成海淀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加快教学辅助中心建设。加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汉字书写水平。

23.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切实减少课堂教学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有效性。控制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小学生减负工作率先取得明显进展。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报告制度。规范社会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合理安排子女的课余生活,尊重子女有益的兴趣爱好,保障子女的休息时间,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

(八)积极引导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24.科学规划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结合海淀区实际,对民办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和宏观统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体制,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

促进民办中小学办出水平、办有特色,鼓励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加快精品化、集团化发展,创建10所示范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25.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鼓励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探索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奖励资助力度。依法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对发展民办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26.依法完善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和年检工作,完善民办教育行政执法和督导制度,建立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民办学校变更与退出机制。推进民办学校依法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完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做好民办培训机构组建工会工作,落实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探索建立民办培训机构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民办教育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好民办教育行业自律、质量评估工作。

(九)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7.广泛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巩固奥运教育成果,推进中小学深入开展“一校一国”活动。通过专题教育、模拟联合国、校内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多种途径,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适应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具备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8.完善国际教育体系。统筹区域国际教育资源,构建从学

前到高中阶段相互衔接、机制灵活的国际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建设一批具有接受境外学生资质,促进中外学生共同学习的基础教育学校。支持有条件的民办学校办好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双语教学实验,在实验学校探索建立各学段纵向衔接的双语教育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举办国际部。建成集学前、小学和中学教育为一体的国际学校。

29.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邀请境外教育专家到海淀讲学或交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支持学校依法依规聘请外籍教师从教,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英语之外的外语选修课程。

30.努力拓宽国际培训渠道。继续推进“中英学校发展计划”“中美教师合作研修培训”等中外合作项目,努力开创更多的国际教育合作领域。加大干部教师境外培训力度,建立海外教师培训基地、汉语推广基地和学生交流基地。

(十)支持区域高等教育发展

31.加强服务工作机制建设。完善区级领导走访高等院校的长效机制,支持高校科研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进一步为高校承接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服务。发挥驻区高等教育资源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加强校区合作,促进区域发展。地方政府要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好服务工作。

32.开展统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探索。以社会大课堂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为载体,完善区域教育资源统筹机制,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开展学生研究型学习、校外教育和社

会实践活动。开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效衔接、合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

(十一)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33.加强师德建设。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考核、监督机制,将师德教育列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并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和评议。定期评选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举办师德论坛,组建师德宣讲团,树立师德高尚、行为世范的教师典型。

34.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根据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特点,深入推进以练好基本功、减少低效性、上好常态课为重要内容的教师业务培训。根据教师从教时间、专业发展程度实施分层培训,按照教师工作岗位开展分类专业化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校本培训协作机制,促进优质校本培训资源共享。成立教师继续教育联盟,加速培训资源整合。加强以进修学校为主体的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学校优质资源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在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建立教师研训基地。开展教师带薪脱产培训,不断扩大教师脱产培训的覆盖面和境外培训规模。

3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试行多种形式和途径选拔校长的办法,健全校长负责制,推进校长职级制。规范学校和事业单位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严格审批、备案制度。完善对基层领导班子定期考核和网上民主测评工作。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

作作风,提高人员素质和办事效率,推进机关与学校干部双向挂职交流。

发挥教育党校(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的干训基地作用,形成全覆盖、多途径、高质量的干部培训格局。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岗位要求,总结提炼全区各类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发有针对性的干部培训课程,着力提高校长的政策把握能力、执行能力和领导力。针对干部队伍年轻化的特点,有效开展以应知应会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不断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性。充分利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干部培训水平。充分发挥异地双向交流挂职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大境外培训力度,拓展国际交流渠道,提高干部培训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36.培养和造就教育专家。充分发挥名师工作站的作用,加大对名师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交流与研讨活动,定期举办教师论坛,编辑出版《海淀名师丛书》,为优秀教师成长创设更充分的学习和进修条件。到2015年,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达到4100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达到 400 人,在职特级教师达到180人。实施“成长中的教育家”工程,建设优秀校长梯队。举办骨干校长研修班,组织校长办学思想研讨,发挥校长培训基地的辐射功能,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加强对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指导与服务。

开展海淀区基础教育专家评选活动,推出20名教育教学或办学成绩卓著、社会广泛认可的教育名家,总结、宣传和推广他们的教育理念、教改成果和办学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74海淀区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_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37.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完善学校岗位设置管理,落实并不断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推进校长工资标准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工作。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完善农村和特殊教育教师津贴补贴工作。对参加支教、教师交流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优先评选骨干教师。建立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对不适应教师岗位的人员及时分流。建成教师体检中心新址,保证教师定期体检并不断提高体检水平。办好教师活动中心,建成教师进修学校新校区,为教师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教师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38.区委区政府把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作为重要职责,优先规划、优先投资、优先保障和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海淀教育发展创设宽松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依法保证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39.区委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海淀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保证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教育机制,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二)加强教育系统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

40.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提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和统战工作。完善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定期沟通机制。建立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巡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结构,提升决策、执行和监督能力。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

41.健全符合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有效推动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将反腐倡廉建设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三)依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42.完善以政府财政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依法实现“一个提高”和“三个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严格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强化人大教育执法检查和政府教育督导检查。健全

非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度。

43.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健全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充分发挥教育经费咨议小组的作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费拨款的科学性,健全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论证制度。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督。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完善学校综合预算管理。加快推进区教委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核算中心的职能作用。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资金使用办法。坚持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学校。

(四)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44.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对现有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 40%的中小学教室建成新型的多媒体互动教室,为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硬件保证。开展校园网升级改造,20%的学校基本建成数字校园。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加快建设网络教研资源体系和网络学习课程,建设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不断完善教师研修网、终身学习网、考务网、校安网、心理咨询网、学生娱乐网等网络建设,推进教师读书网、学生学习网、校园建设与管理综合评估系统和家校互动平台建设,为教师、学生和居民提供便捷、及时、多样的教育服务。不断完善海淀教育网,健全电子政务、电子校务体系,创新政务管理和校务管理。

对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进行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

干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45.加快推进校舍建设与改造。完成以抗震加固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完成永丰地区清华附中分校建设,完成温泉地区一零一中学分校、翠微小学分校、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建设,完成苏家坨、太舟坞和大牛坊等地3所配套小学和7所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完成城乡结合地区唐家岭小学、前八家小学等学校的新校址建设,明显改善北部和城乡结合地区学校办学条件。

完成交大附小外迁新建、五一小学整体改造、太平路中学操场扩建、二零六中学综合楼建设、农大附小和二十中学教学楼建设等20余所学校的基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

新建40所、改扩建20所幼儿园,不断扩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更好地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五)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46.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及具体工作流程,提高依法行政的规范性和实效性。规范教育执法行为,依法维护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举办者的权益,加大对教育违法行为,特别是违法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教育收费和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加强教育系统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建设过程和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对校舍出

租、合建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推行评议考核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教师、学生行政申诉制度,做好教育行政救济工作。支持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教育法律咨询与服务,建立教育法律援助制度。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接受区人大的监督检查,加强监察、审计、司法等专门监督,加强教育督导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加强社会监督和评议。

47.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各级各类学校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制度,依法履行办学职责,从严治校,从严治教,认真纠正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尊重教师权利,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加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六)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48.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依法强化教育督导部门的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职能。以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为重点,加强对政府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为重点,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构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政府督导评价为主导,学校自评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督导机制。建立行政监督、科学评价、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教育督导评估体制。

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的评估标准,依法加强和改进对基础

74海淀区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_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的督导工作,拓展校外教育、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督导工作。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和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全面加强专、兼职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行督学任职资格制度、督学委派制度,完善督学选拔聘任制度、督学培训制度和督学责任区制度,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性强的教育督导工作队伍。建立督导检查公示制度,完善限期整改制度,实行督导问责制度,增强教育督导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七)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49.组织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项目。开展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等国家级改革实验项目的研究实践,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着力破除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海淀教育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50.深入开展各类教育改革探索。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和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和深入。开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和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研究,加快学习型海淀建设步伐。开展中小学校舍及校园环境建设的研究,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开展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探索,减轻学校办学压力,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开展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研究,

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支持民办教育机构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科学评价学校发展水平的研究,完善学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加快发展,办出特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区的各项工作,将我区建成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示范区。

51.深入开展教研和教育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教育研究,推进海淀教育科学发展。继续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教研模式研究,不断提高教研工作水平。制定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开展优化教学环节的研究,减少教学过程中的低效、无效现象,引导教师提高常态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展课程教材和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教学评价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分析与指导的科学性。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促进科学决策、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干部教师素质、总结教育改革与发展经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为载体,促进干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自身素质、成为研究型的教育专家。注重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处理好普及与提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做到重点课题上水平、力争全国一流,应用研究重实效、解决实际问题。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加强教研和科研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努力提高研究水平。

(八)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52.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建立健全覆盖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体系、防控机制及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机制。充分发挥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统筹作用,落实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和街乡镇整顿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安全的责任,建成覆盖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校园视频监控及电子报警系统,配齐校园安保人员,增加校园安全经费投入,为师生创造安定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推进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理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的能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学生健康成长。重视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保障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做好教育系统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

五 :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教育规划纲要 目 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主题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七章 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第八章 继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

(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第十五章 管理体制改革

(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第十六章 扩大教育开放

(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第十八章 保障经费投入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

(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

(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第二十二章 加强组织领导

(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教育规划纲要 实 施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www.61k.com)

教育规划纲要 序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以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

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www.61k.com)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

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www.61k.com)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www.61k.com)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表:专栏2: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 新华社发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

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

图表:专栏1: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新华社发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www.61k.com)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保护学生视力。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业量和考试次数。(www.61k.com)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十一)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

(十二)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

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第六章 职业教育

(十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十五)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十六)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www.61k.com)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根据需要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十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制定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七章 高等教育

(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

(二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二十一)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展服务。(www.61k.com)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大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力度。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第八章 继续教育

(二十三)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二十四)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条件。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 (二十五)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第九章 民族教育

(二十六)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www.61k.com]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十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

促进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地区改扩建、新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支持民族院校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办好高校民族预科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

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认真组织落实内地省市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形式,吸引更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接受教育。办好面向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和业务素质。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基层任教。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十章 特殊教育

(二十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全社会要关心支持特殊教育。

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二十九)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三十)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国家制定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三十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www.61k.com]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

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阶段、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加强考试管理,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

(三十五)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三十六)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www.61k.com]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

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深入推进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加强创新能力考查,发挥和规范导师在选拔录取中的作用。

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三十七)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公开自主招生办法、程序和结果。加强考试招生法规建设,规范学校招生录取程序,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三十八)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

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三十九)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及其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权。

(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

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的长效机制。[www.61k.com]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发挥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作用。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

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 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制定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拨付相应教育经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国家对发展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学校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四十四)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民办学校依法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保障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逐步推进监事制度。积极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完善民办高等学校督导专员制度。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依法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切实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学校资产、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社会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评估。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第十五章 管理体制改革

(四十五)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www.61k.com)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改革试验,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

(四十六)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进一步加大省级政府对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统筹管理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落实发展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分布,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扶持困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合理设置和调整高等学校及学科、专业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依法审批设立实施专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审批省级政府管理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已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授予点。完善省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等实施标准。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区域协作,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支持和督促市(地)、县级政府履行职责,发展管理好当地各类教育。

(四十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

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

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第十六章 扩大教育开放

(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www.61k.com)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拓宽渠道和领域,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海外志愿者服务机制。

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引导,加大对优秀自费留学生资助和奖励力度。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加强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十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十二)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五十三)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训力度。(www.61k.com)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

(五十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五十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

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制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力表彰和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 第十八章 保障经费投入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根据经济发展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调整学费标准。(www.61k.com]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规定。 (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尽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

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筹措经费的机制。

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

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

信用助学贷款。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完善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五十八)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www.61k.com)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六十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修订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加强教育行政法规建设。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六十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

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六十四)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学校要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 开展普法教育。促进师生员工提高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自觉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六十五)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健全国家督学制度,建设专职督导队伍。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严格落实问责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建立健全层级监督机制。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强化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六十六)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010-2012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改造小学和初中薄弱学校,尽快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改扩建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需要。[www.61k.com]

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对义务教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组织校长研修培训;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教育,使全国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支持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发展民族教育。巩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加强对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启动内地中职班,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新建一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支持民族院校建设。

发展特殊教育。改扩建和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使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把普通高中学生和研究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

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支持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培养各种外语人才;支持孔子学院建设。 (六十七)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www.61k.com)建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机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探索弹性学制等培养方式;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测评结果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切实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等。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

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自主考试或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具体方式;探索缩小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区域差距的举措等。

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

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协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建立多种形式的专职科研队伍,推进管理人员职员制;完善校务公开制度等。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公办学校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改革试验;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探索独立学院管理和发展的有效方式等。

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长效机制;制定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持教育的办法;建立教育投入分项分担机制;依法制定鼓励教育投入的优惠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等。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合理部署区域内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制定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推进县(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探索督导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的机制;探索省际教育协作改革试点,建立跨地区教育协作机制等。

第二十二章 加强组织领导

(六十八)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各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有关部门要切实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培训招生网 http://www.cmicn.com

履行职责,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www.61k.com)扩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知情权、参与度。 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六十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小学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任职力度。

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的方针,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坚决惩治腐败。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七十)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实 施

《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规划纲要》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提出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各地要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体制改革、重大措施和项目等,提出本地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实施。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857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