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微软CEO:科技公司需要加强自律 不要担心监管
全网营销推广 A5营销双节大优惠
北京时间9月29日早间消息,正当各大科技巨头在世界各地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之际,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却认为,这些公司更应该加强自律,避免出现用户隐私信息丢失和其他有损创新的负面问题。
“科技公司最需要担心的不是即将到来的监管。”他在新书《拥抱变革》(0Hit Refresh)的发布会结束后说,“早在监管到来前,就应该自我约束,或者开发一些工具来创造透明度,确保人们的隐私受到保护。”
由于政界人士呼吁降低科技巨头的主导地位,谷歌、Facebook、亚马逊和微软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谷歌因为滥用搜索引擎主导地位遭欧盟罚款27亿美元。欧洲领导人上周还警告Facebook、谷歌、微软等公司必须及时删除恐怖主义内容,否则将会对其罚款。
除了隐私问题外,纳德拉并未通过现代的例子阐述科技公司需要在其他哪些方面主动采取措施。但他举了一个老例子——无线电报的发明催生了电信诈骗,使得那个时代的公司必须采取措施。他还表示,微软的业务依赖于帮助客户取得成功,而那些不帮助客户取得成功的企业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二 : 微软沈向洋:大公司需要技术储备以保江山
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到底有什么关系?
沈向洋,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搜索与广告首席科学家
3月25日,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搜索与广告首席科学家沈向洋接受创事记专访,他就技术向产品转化话题发布了看法。他认为,大公司要保证江山不倒,需要一整套的技术储备体系。
以下是沈向洋口述:
技术向产品转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做了很多年技术,过去几年做了一些产品和管理。我觉得,要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技术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充分条件。
技术在商业的成功,有三件事情一定要去想。如果你要出来创业,首先要想好:商业模型是什么、用户体验、技术储备。这三件事情就组成了一个金字塔。
你只要商业模型想清楚了,你就站在了制高点。没人开始去做这个事情,但你去做了,技术差一点没关系,技术可以以后慢慢提高上去。
有一种理论认为,技术只有两年的差距,但是我不认同。远远不是两年的差距,但是只要你有足够多的时间,你就可以慢慢往上赶。
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它实际上只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拉”的关系;一种是“推”的关系,或者两种兼有。
“拉”的关系就是,先看看这种技术你有没有?如果你有,咱们就要了;如果没有,咱们就去收购,做就来不及了。
像微软这样的成功大公司,实际上它就怕不知道下一个新技术出现在哪里。于是就做了一堆技术。谷歌今天听起来很性感,做了无人驾驶汽车、眼镜。但这种东西,你说有什么道理?不知道。创新这种东西本来就很随机。
我一直觉得,国家应该拿出资金去做创新,大学也应该去做创新,以便为整个社会做储备,说不定哪个学生拿着某项技术就做起来了。
其实大公司做到一定的地步,也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他们应该去创新。微软研究院、IBM和AT&T的研究院不一定对公司有帮助,但是对整个社会就很有帮助。
从技术转化到产品,绝大部分技术人员没有能力。研究院的工程师可以把技术做得很好,但他们没有时间天天去想,这个东西与用户的结合点在哪里。在实际的情况里,我也不见得要他们去想这个问题,这些人也不见得擅长想这些东西。术有专攻。
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我们都学过高等数学里的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指不管多大的系统,你把几个“极”找出来,然后线性组合一下,系统就能做出来。
微软2000年的时候很强大,敌人在哪里?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于是心里就虚了。怎么办呢?敌人可能在哪里,好吧,开枪!
回到刚才数学上的比喻就是,不管你多强大,你只能占领一个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外面叫做“零空间”,这代表无穷大。不管你占了多大,外面仍然很大,这意味着你未来肯定是不行的,会失败的。
一个公司大了,一定会开研究院,它一定需要这个。
苹果今天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是出在没有技术储备。敌人来了,你怎么顶上去?有人说,敌人做地图,咱们也能做地图,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要做产品,要做技术转化,就需要愿意投入技术。
大公司要保证江山不倒,就需要雇佣聪明的人,好好研发技术,然后再雇佣一帮技术研究人员,帮他们想技术如何产品化。大公司需要有这样的一个体系。
三 : 微软沈向洋:大公司需要技术储备以保江山
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到底有什么关系?
沈向洋,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搜索与广告首席科学家
3月25日,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搜索与广告首席科学家沈向洋接受创事记专访,他就技术向产品转化话题发布了看法。他认为,大公司要保证江山不倒,需要一整套的技术储备体系。
以下是沈向洋口述:
技术向产品转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做了很多年技术,过去几年做了一些产品和管理。我觉得,要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技术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充分条件。
技术在商业的成功,有三件事情一定要去想。如果你要出来创业,首先要想好:商业模型是什么、用户体验、技术储备。这三件事情就组成了一个金字塔。
你只要商业模型想清楚了,你就站在了制高点。没人开始去做这个事情,但你去做了,技术差一点没关系,技术可以以后慢慢提高上去。
有一种理论认为,技术只有两年的差距,但是我不认同。远远不是两年的差距,但是只要你有足够多的时间,你就可以慢慢往上赶。
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它实际上只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拉”的关系;一种是“推”的关系,或者两种兼有。
“拉”的关系就是,先看看这种技术你有没有?如果你有,咱们就要了;如果没有,咱们就去收购,做就来不及了。
像微软这样的成功大公司,实际上它就怕不知道下一个新技术出现在哪里。于是就做了一堆技术。谷歌今天听起来很性感,做了无人驾驶汽车、眼镜。但这种东西,你说有什么道理?不知道。创新这种东西本来就很随机。
我一直觉得,国家应该拿出资金去做创新,大学也应该去做创新,以便为整个社会做储备,说不定哪个学生拿着某项技术就做起来了。
其实大公司做到一定的地步,也会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他们应该去创新。微软研究院、IBM和AT&T的研究院不一定对公司有帮助,但是对整个社会就很有帮助。
从技术转化到产品,绝大部分技术人员没有能力。研究院的工程师可以把技术做得很好,但他们没有时间天天去想,这个东西与用户的结合点在哪里。在实际的情况里,我也不见得要他们去想这个问题,这些人也不见得擅长想这些东西。术有专攻。
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我们都学过高等数学里的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指不管多大的系统,你把几个“极”找出来,然后线性组合一下,系统就能做出来。
微软2000年的时候很强大,敌人在哪里?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于是心里就虚了。怎么办呢?敌人可能在哪里,好吧,开枪!
回到刚才数学上的比喻就是,不管你多强大,你只能占领一个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的外面叫做“零空间”,这代表无穷大。不管你占了多大,外面仍然很大,这意味着你未来肯定是不行的,会失败的。
一个公司大了,一定会开研究院,它一定需要这个。
苹果今天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是出在没有技术储备。敌人来了,你怎么顶上去?有人说,敌人做地图,咱们也能做地图,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要做产品,要做技术转化,就需要愿意投入技术。
大公司要保证江山不倒,就需要雇佣聪明的人,好好研发技术,然后再雇佣一帮技术研究人员,帮他们想技术如何产品化。大公司需要有这样的一个体系。
本文标题:微软公司核心技术书库-微软CEO:科技公司需要加强自律 不要担心监管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