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家里有两个孩子如何教育-二胎家庭如何养好两个孩子

发布时间:2017-12-26 所属栏目:论当前小学教育再思考

一 : 二胎家庭如何养好两个孩子

  随着近几年各地二胎政策逐渐放开,很多家庭都把生二胎提上了日程。然而,身为父母的你有考虑过该怎样养好这两个孩子吗?有把握让第一个孩子也开心地接纳弟妹吗?

  亲子案例分享:二胎家庭如何养好两个孩子?

  常常会有人问:你们打算生二胎吗?每次我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生。这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父母生了我和弟弟,虽然他们很爱我们,虽然我的母亲饱读诗书,但他们却不懂得如何教育。当然,我写这篇文章绝对不是为了控诉,而是想要给那些有俩孩子的家庭和那些准备生二胎的家庭一点借鉴。

  俩孩子,如何养?

  不要有了老二,就让老大独睡

  记忆中,我似乎没有和父母一起睡觉的经历,当然刚出生的时候肯定是有,但很遗憾,那时候我还没有记忆。

  小时候,我最羡慕弟弟可以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尤其让我不能忍受的是,每天晚上他们在床上打滚、躲猫猫,欢声笑语洒遍了整个屋子,而我,只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忍受着嫉妒的折磨,默默地流泪。

  有一次,我实在太想上父母的床了,我使了个小心眼:故意尿在床上。我本来以为,我把床尿湿了,他们会把我抱到他们床上的。结果却是,我被打了屁股,接着独自在换了床单的床上继续哭泣。

  考上研究生那年,妈妈问我有什么心愿,这是她第一次这样问我,我激动得要抓狂,却无比小心翼翼地问:我能不能在你的床上睡一晚上?那天晚上,我躺在妈妈身边,却一直在悄悄地哭,心里感觉无比幸福,我的妈妈,是如此地接纳我,让我和她睡在一起!

  有了老二后,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要把老大转移到别的床上,比如床太小,比如怕老大压着老二,比如怕老二吵着老大等等。但是,为人父母的,请稍稍等一下,能不能站在老大的立场上想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老二一来,他不光得到的爱少了,连睡觉的位置都要被霸占呢?真的要分床,能不能在老二还没出生之前就先分了?能不能妈妈带老二睡,爸爸带老大睡?或者,能不能把家里床搞成榻榻米床,全家人都在上面睡?

  不要当着一个孩子打骂另一个孩子

  小时候,弟弟很淘气,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放学不回家,这些几乎是他每天都干的事情,所以,挨打于他而言更是家常便饭。

  为人父母都这样,打孩子时很生气,打完又后悔,想尽办法补偿孩子。弟弟经常被打,也经常被补偿,父母打完后常常会说:我们是因为爱你,想要你好才打你的。弟弟被打的痛,我没有切身感受,但这些话我却听在耳朵里,他是怎么样被补偿的,我也看着眼里,最后在我心里形成了一个观念:打是因为爱,被打是幸福的。

  所以,偶尔我也会故意找打,每次打的时候我都咬紧牙关,绝不认错,以至于父母每次打我都下手很重,打到没力气了才放手,很遗憾,被打后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对我的补偿,因为这时候愤怒充斥在我的心头,补偿我已经看不见了。

  孩子打架,大人不要插手

  小时候,邻居这样形容我们姐弟俩:你俩哪天要是不打架,太阳就没办法落山。那时候,我们每天都会打架,长大一些我上寄宿学校了,每次见面就打,一直打到我上大学。

  其实我和弟弟感情一直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见面就会打。现在我知道了,我们都想得到父母的关注,想要以此来判断他们到底爱谁更多一些。因为每次打架,父母都会来插手,他们作为裁判会判断出谁是挑衅者,然后以暴制暴,把挑衅者打一顿。被打的孩子心里有气,父母前脚离开,后脚俩孩子又打起来了。

  现在想来,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俩孩子整天打架,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确实烦都烦死了。但他们确实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处理我们打架的事,孩子之间有不打架的吗?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打去,大人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孩子们自然就会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了,哪里还用得着父母成天当裁判,废脑筋?

  不要拿两个孩子来对比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父母的是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是总是说:“你看谁谁谁怎么着,你怎么就不学学呢?”

  那时我最恨父母骂弟弟:你为什么就不能上课听讲?你只要听五分钟,就比你姐姐听四十五分钟成绩好!你聪明,你就是兔子,她就是乌龟,龟兔赛跑,现在乌龟都跑你前面去了,兔子你还在睡觉!

  这是在骂他呢还是在骂我?被骂的兔子弟弟委屈地哭着,旁边的乌龟姐姐头都快要低到地上了。这种骂造成了弟弟盲目骄傲,而我则盲目自卑,拼了命以各种方式求得父母认可:不是说我成绩好是因为努力吗?!那好,我也叛逆一回,不读书,逃学看电影,考试乱写乱画,期中考试平均分不超三十分,班级倒数第三,期末考试拼命几天,考个年级第一给你们看看;不是说我笨吗?大家都说我是文科天才,我就学理科,读完理学学士,读工学硕士,向你们证明我不是傻瓜!

  事实上,我的这些证明只说明了一点:我确实是个傻瓜,向不接纳你的人拼命证明自己,以求得他们的认可,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错位的方式,确实害了我自己。

  请从接纳他们的不同开始吧!

  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

  我一直都记得四岁那年夏天,睡午觉醒来,找不到爸爸妈妈,邻居在窗户边对我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他们带你弟弟走了。

  我着急得当时就要从窗户跳出去,却忘了打开房门就可以直接出去,大家看我那副傻样,笑得前仰后合,午后的阳光明晃晃的,刺得人眼睛生疼,多年过去,我依旧记得,那刺眼的阳光,刺耳的笑声和那种绝望。

  大人们最喜欢的似乎就是对孩子恶作剧,看着他们委屈得想哭又不敢哭的模样,比如,家里生了老二,总有人会说:你妈妈不爱你了,她爱的是你弟弟。

  如果能够阻止,请不要让别人对你的孩子说这样的话,这话大人都知道是假的,但孩子不知道,他们会真的很伤心,很绝望,会不断试探父母是否真的会抛弃他们。

  如果你不能阻止别人开这样的玩笑,那么一定要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他永远都是你最爱的那个小宝贝。

  跟老大解释:吃奶与妈妈的爱无关

  弟弟母乳喂养到两岁多,而我,很遗憾,没有吃过一口母乳。实话讲,我很嫉妒,觉得这是妈妈不爱我的铁证。

  当然我现在知道了,不是妈妈不愿意给我吃奶,而是因为我出生时,她也是第一次做母亲,没人指导,没有正确的知识,她不知道如何母乳喂养。但妈妈,你为什么从来没有告诉我呢?如果你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这些事实,我想我一定不会难过那么多年的。

  而对于那些两个孩子都成功母乳喂养的妈妈,也一定要告诉老大,老二吃奶只是因为他还小,还不会吃饭,吃奶与妈妈的爱,无关。

  不要告诉老大:你是哥哥(或者姐姐),你应该让着弟弟

  这句话几乎被每一个有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都奉为圣经,你是哥哥,所以玩具要先让弟弟玩,你是哥哥,所以零食要先让弟弟先吃,你是哥哥,所以弟弟打你不可以还手,等等。

  试想一下,有几个孩子会想:嗯,我是哥哥,所以我需要让着弟弟?还是他们更多的可能会想:妈妈不爱我,她比较爱弟弟,所以什么都要我让着弟弟?更有可能的是,父母说这句话是针对某件事的,希望大的能让着小的,而在大孩子心里解读的却是要把爸爸妈妈让给弟妹。

  这样长大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认为自己“没资格”享受自己的人生,为什么我需要让着弟妹?因为我不够好。当两个孩子年龄差距小于两岁时,这种没资格感会更严重。

  每个孩子都需要“特殊时光”

  家里有俩孩子后,父母时间会更不够用,但即使这样,也要挤出时间和俩孩子单独在一起。如果可能,把老二寄在别人家,和老大单独出去玩半天,如果可能,老大上幼儿园时,和老二来一段高质量的陪伴。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安排,对孩子,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孩子通过特殊时光能深切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独一无二的爱,即使他们对父母有什么不满,即使他们心里有什么伤痕,也能通过这段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复。

  每一个父母都能给一个孩子百分之百的爱,爱不是数学题,不是说生了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爱就变成了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少,如果有两个孩子,从今天起,请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

二 : 教育话题:两个小画家

两个小画家

材料:
  有两个孩子,都从五岁开始学画,孩子小冬的父母让小冬把画完的每一张画都贴在家里客厅的墙上,这样,小冬的画就经常得到父母和客人的称赞。孩子小南的父母则对小南的每一幅画都严格加以评价,让小南只能把画得最好的那一幅画贴在小南自己的房间,其余的画都放在抽屉里。
作文要求:
  小冬和小南分别成长在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你的评价是什么?以你的评价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思路领航

  1. 小南因父母只让他贴最好的那幅画,因而不断地努力,以求达到"最好"。在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中,他不断地突破自我,最后终成一代名家。
  2. 小冬因不断受到鼓励,因而信心大增。正是凭着对自己一定能画好的信心,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也成功了。收此可见信心的重要作用。
  3. 父母对小南的严格要求使他意识到要不断地追求最好,所以当他成功时他将之归功于父母的教育。
  4. 可以写人只有甘于寂寞,才能成功的主题。相对于小冬,小南的世界是寂寞的,但他甘于寂寞,默默努力,不懈追求。"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最后等待他的是成功。
  5. 可以写赞扬与批评的不同作用。赞扬可以培养人的信心,批评可以使人明了自己的缺点,正是因为二得都有积极的这一面,所以两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反之,二者的消极面也才能扼杀孩子的才能。所以,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

改错

  关键构思

  1. 写一个试卷改错的日常故事,将话题材料巧妙地置入文章机体。
  2. 从话题材料引出一个富有创意的见解--"将错误贴在墙上。"

  我又一次被请进了这个我常来的地方--年级办公室。理由很简单:考试卷子不改错。其实我觉得这种改错没什么必要,所以极少交改错,因此也常被老师叫到年级办公室承认错误。
  "怎么没改?"老师抬起头问我。
  还是老调子!我暗笑。"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本来么,我都会了的。何必写在纸上?quot;
  几乎每次我不交改错他都会如此发问,我也都会如此应答。不过不同的是,以往他都会气得脸色发白,而这次他似乎很平静,至少看起来很平静。
  他站起身,拉出他左边的椅子。"你坐。"他对我说。
  我惊愕的望着他,不知所以然。
  "我给你讲个故事。"
  讲故事?给我?我这次更惊愕,眼光不住地上下打量着他,我怀疑他已被我气疯了。但我还是坐了下来。准备听听他要给我讲什么故事。
  "我从前有两个邻居。"他开口了,"两家的孩子都从五岁学画画。左边那家的孩子把画都贴在墙上,而右边的那家只把孩子最好的那张贴在墙上--其余的锁在抽屉里。"
  "完了?"我觉得这故事简单得让人捉摸不透。
  "你猜最后谁成了画家?"他问我。
  "这……我说不清。"
  "左边的。"
  "噢,我明白了。"我自以为聪明地说。"左边的孩子把画全贴在墙上,这样常会受父母的称赞,自信心强。"
  "那只是一个方面。"他说,"更重要的是,他把错误都贴在了墙上。"
  "错误?"
  "所有他画的画,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妙手,也有败笔,他贴画的意义在于,他能时刻看到自己错在了哪里,而右边的孩子虽然当时也街道自己错在哪里,但由于他把错误都锁在了抽屉里,随着时间流逝错误也会逐渐被他淡忘,以后他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他顿了一顿,接着说,"这就像你的改错一样,你虽然当时会改,过后也会遗忘,便会常犯同样的错误。"
  我深深地点了点头。
  "回去吧!记住:错误要贴在墙上,不要锁在抽屉里。"最后,他这样对我说。

寂寞高手

  关键构思

  1. 为两个小画家各设计一个与开初截然相反的结局。
  2. 结尾用一个"捡果子"的故事点题:高手往往甘于寂寞。

  第一个孩子很快便有了一墙画,色彩鲜艳,构图完整。于是父母为他办了画展,而来参观的人均称他为"神童";第二个孩子坐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不停地画着,没有一句称赞,因为他手中永远只有没画完的画。
  过了许多年,人们逐渐厌倦了第一个孩子的画--永远都是一个模式,而就在这时,第二个孩子横空出世了。人们将第一个孩子的画从墙上摘下来扔进纸篓;将第二个孩子的画从纸篓里捡出来挂在墙上……
毫无疑问,两个孩子都是极有天赋的。只是第一个孩子从开始便把才华展示给了人们,于是招来了人们无数称赞,而不断增多称赞就像不断增重的负担一样压得他难以前进。而角落的孩子默默地画着自己的画,不在乎外界的看法,只乐于不断超越自我--做一个寂寞的高手。
  一个真正的高手并不是因为人们的称赞而成为高手的,正如一个真理并不源于人们的相信一样,所以高手往往甘于寂寞。
  上面的故事没有结局,而我却为它编造了一个结局:
  两个孩子的位置发生了交换,第一个孩子退入了角落开始不断提高自我;第二个孩子则走上舞台享受称赞。于是数年以后两个孩子随着技艺水平的变化,位置便会再次交换……这种交换会数年进行一次,两个孩子也因此得以不断提高自己。最终两个人都成为画坛巨匠……
  这结局也许太过完美,两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没有人失败。现实生活终究难于如此,因为人们常是难于平静对待舞台到角落和角落到舞台的变化的--第一种变化让人颓废,第二种变化让人狂妄--经历于此,人便再难甘于做寂寞高手了。
  所以当我们以历这两种变化时,不妨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
  有这样一条路,路旁是一片结满果实的果林,路上的行人常常能捡到果子。第一个人捡了许多果子,不管果子是干瘪或是饱满。起初人们会羡慕他果子的数量,但不久便不再经意了,最终他也因果子及多太重而摔倒在地。第二个人则小心翼翼地挑选,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果子。于是他把每个过路人召来看他的果子,并得到他们的称赞。但他太痴迷那个果子而终于忘了自己走路的原因了。第三个人来了他寻找好的果子放进背包,而背包装满时,便扔掉一些而装进更好的。他并不刻意炫耀自己的采集;而当路人不经意间发现并惊讶于他的成果时,他却只微微一笑,背起背包,继续走他的路了……
  这路便是人生,这果子意味着成功,而这第三个人正是一个甘于寂寞的高手。

寂寞的代价

  关键构思

  1. 以一张"白纸"象征"人生的空白",暗示出寂寞的代价。
  2. 将小南与小冬学画的过程与结局进行对比突出主题。

  为什么?!
  小南对着那张学画不久就画出的佳作,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的确,这对于一个从一开始就爱上画画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残酷。
  我这张和小冬那张一样好,甚至老师还夸我们俩是"两个小画家 ,为什么他父母把他的画自豪地贴在墙上,而我爸爸却对我这张大加批评,对优点却只字未提?对了,他是这么说的--"小南啊,千万不能骄傲,要一幅比一幅画得好,不要尽想出风头,要甘于寂寞!"
  然后就把这画往抽屉里一放,又在抽屉上方的墙壁上贴了一张白纸,要我什么时候画出一幅最好的画,什么时候把白纸摘下来把画贴上去。为什么小冬可以把画贴在墙上,可以受人称赞,而我却不行?
小南把画再放回抽屉里,瞟了一眼墙上的白纸,失望地拿起笔,又开始画第二幅画。不知为什么,这一次他画得没有小冬好。
  就这样,小冬的画一幅幅挂在了墙上,而小南的画却一张张撂在了抽屉里,抽屉上方的墙上还贴着那张白纸。花开花谢。一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为什么?
  小南面对着他一抽屉的画,有些犹豫地想着。
  为什么我还没能把哪一幅来取代墙上的那张白纸?这是命运的不公吗?我的下一幅会贴上去吗?我这次  画得好吗?如果还不行呢?
  小南关上抽屉,又瞟了一眼墙上的白纸,开始犹豫地画起画来。然而很遗憾,他这幅画又放进了那只抽屉。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冬家的墙依然常有新的内容、新的色彩。而小南家的墙上,依然贴着那张白纸。只是在这接下去的那两年里,小南的画再也没有超过小冬的。小南也渐渐开始怀疑他能否画出一幅"最好"的画,甚至怀疑他自己是不是还爱画画。创作的激情、创作的快乐,就这样在时间中渐渐"甘于寂寞"了。
  为什么……
  小南默默地望着墙壁上那张白纸,静静地想着。
  我真的是画画的料吗?不。
  那我为什么要画画呢?为了……为了把它们放进抽屉里。
  因为它们甘于寂寞。
  小南对自己笑笑。又开始心不在焉地画下一幅画。
  一切如故。
  一切并非如故,小冬的画不再只贴在家中墙上,而是贴到了教室里、展板上以及许多其他的地方;而小南始终没有画出一幅"最好"的画,而且他渐渐地不常画画了。
  终于在五年后,小冬到小南家做客,惊讶地发现墙上贴着一张白纸,下方有个不起眼的抽屉,却上了一把大锁。
  逝去的,就让它逝去吧!锁住的,就留给岁月吧!既然我甘于寂寞。
  然而留给岁月的,终会被岁月提起。
  十年后的一天,已经不再是"小南"的他不知怎的,忽又注意到墙上那张尘封的白纸,忽又想起许多尘封的往事,想起他的画……
  "我的画?"三个生疏的字闪现在他的脑中,"十几年了,我的画还在甘于寂寞吧?"
  南终于找出了钥匙,但怎么也打不开那把生锈的大锁。他找来锯,狠命地锯也锯不开锁。他又发了狂似的要将那木制的抽屉干脆卸下来。"至少曾经",他激动地想,"至少曾经它们令我自豪过、快乐过、爱过!为什么它们今天近在眼前却不肯让我再看一眼?"
  抽屉猛地卸下来了。南忽然愣愣地望着抽屉里,颓然坐倒在地。原来那抽屉里只有一层厚厚的蛀虫留下的粉末。
  原来他留给岁月的,只有墙上那张白纸。
  再后来。几十年以后,冬成了一个著名的画家,功成名就。而南一直到死都庸庸碌碌,他一辈子惯于"甘于寂寞",一辈子只留下了一张白纸。三 : 阿里IPO前仍不停手 影视、教育再落两子

  导读:昨日(8月21日),有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新媒体影视内容整合营销平台芭乐传媒获得B轮融资,此轮金额为1亿元的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乐视、和辉资本及TCL跟投。此轮融资后,芭乐传媒估值已达5亿元。

  IPO前夕的阿里巴巴丝毫没有停止其扩张的步伐。

  昨日(8月21日),有接近阿里巴巴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新媒体影视内容整合营销平台芭乐传媒获得B轮融资,此轮金额为1亿元的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乐视、和辉资本及TCL跟投。此轮融资后,芭乐传媒估值已达5亿元。

  对于这一消息,阿里巴巴与芭乐传媒方面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未做出正面回应。不过,同一日,阿里巴巴的另一起投资亦浮出水面。

  移动应用超级课程表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该公司近日又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B轮投资,此轮投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红杉资本以及策源创投继续参投。“我们不介意被称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人网,但是我们的核心不是社交,未来会着眼于向在线教育的方向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娱乐和在线教育已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在未来的两枚重要棋子。同样,另外两家互联网巨头百度和腾讯也在加紧圈地布局。业内分析认为,全娱乐与在线教育成为下一轮热点已成定局,但何时能引爆还很难判断。

  文化产业链再试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芭乐传媒成立于2011年9月,其创始人姚建疆曾任酷6网市场及UGA副总裁,因此在创业之初便获2000万元天使投资。

  2012年10月,芭乐传媒获得和辉资本与TCL不低于3000万元的联合投资。彼时,芭乐传媒的估值达2亿元。在此轮融资后,该公司的估值预计达到5亿元。

  目前,芭乐传媒占据了全国高端原创影视60%的市场,其平台上拥有1700多名编剧、400名年轻导演以及600多名演员艺人。从上游的文学到下游的金融,均有涉猎。

  此前,姚建疆曾表示,随着小米手机、阿里云手机、盛大手机等有别于传统硬件形态的出现,内容无疑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具有竞争力的筹码,新媒体内容市场在未来2~3年将随着硬件提供商的发展而壮大。“芭乐可以为硬件厂商提供符合终端用户需求的各类娱乐内容,包括影视和节目以及网友原创视频。”

  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郝智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PGC(指专业生产内容视频网站)模式的视频已经越来越得到认可,包括优酷出品的《万万没想到》、《晓说》、搜狐出品的《屌丝男士》等。“作为原创影视内容发行和生产平台,芭乐的这块独特资源能补上阿里巴巴娱乐产业和乐视的短板。”

  他进一步分析称,阿里巴巴的优势是技术资源,乐视的优势在于渠道和播放平台,但是芭乐传媒能产生多少优质内容是一个重大考验。“作为互动平台,目前还没有看到芭乐很有效的盈利模式,整个视频行业现在都处于亏损状态,一些原创的小制作的影视内容更难说服用户付费。”

  此前,在文化传媒领域,阿里巴巴已经大手笔投资了优酷土豆、华数传媒、文化中国等公司。尽管此次投资的金额与以往相比差距较大,但也算是其在文化产业链的又一次试水。

  在线教育行业慢热

  与投资芭乐传媒消息同一天传出的还有,阿里巴巴还投资了广州一家新兴创业公司“超级课程表”。

  记者了解到,超级课程表是一款能对接高校教务系统,帮助大学生快速录入课表至手机的工具类应用。目前,该应用的用户数已超过1000万,平均日活跃用户达200多万。

  超级课程表与各大高校以及教育公司均开展了合作,向学生提供“微课”服务。其以校园用户为核心的属性很容易让外界将它与人人网对比。

  该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课程表内置的学生社区虽然活跃度很高,但未来并不会重点发展校内社交,更多地还是要向在线教育方向发展。

  郝智伟认为,校园应用可以提供更多本地化服务,解决大学生吃饭、学习、购物等问题,也是移动端一个很好的细分领域流量入口。“这类应用面临的问题还是盈利,不过,在互联网业内,用户就是一切。未来,超级课程表可能会与阿里巴巴投资的其他业务产生更多协同效应。”

  他预计,超级课程表在初期可能更多是作为一个O2O入口的形式与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打通,其自身在线教育的业务还在不断摸索和发展当中。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有数十亿资金进入在线教育行业,全年新增近千家在线教育机构,在线教育用户人数约为6720万人。相比视频、游戏等其他互联网领域,这一用户群显得有点小众。

  在国内互联网普遍免费的思维和模式下,除了广告收入,在线教育网站的盈利渠道非常有限。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经上线了“淘宝同学”,并投资了在线教育平台及在线英语学习机TutorGroup。另外两大巨头百度和腾讯也不愿坐视。据了解,百度在去年自建“百度教育”平台,实现教育培训产品的流量分发及在线直播,之后还投资了在线教育平台传课网;腾讯则有“微讲堂”、“精品课”等在线课程平台。

  业内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慢热型行业,没法靠推广和导流的形式在短时间内积累海量用户,教育平台的发展,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持续不断地投入。因此,这一行业何时能引爆依然难以判断。

四 : 如何在应试教育里培养出优秀孩子

  当国内很多父母都在抱怨中国教育制度糟糕,一门心思要把自己孩子送出国时,有这样一个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教子智慧,在国内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缺陷的大环境下,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出类拔萃。下面就是61k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在应试教育里培养出优秀孩子的相关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如何在应试教育里培养出优秀孩子

  家庭教育是关键,孩子教不好,别总怨社会!反思自己!

  为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就如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

  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他说也不希望这样;第三,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他马上就明白了,说自己光想到怎么样让孩子接受一种比较好的教育,但没想到这样做的后果。我说你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让孩子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回头又希望孩子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比如要孝顺父母等等,这可能吗?

  我看到并听说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我一个朋友的孩子9岁时被送到国外读书,现在20岁了,世界观和父母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香蕉型”黄皮肤的西方人,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想让孩子中学阶段就去留学,总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希望孩子以后幸福,却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

  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朋友圈里得到了很多赞扬。我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的结果,但是现在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水准下降,网络和媒体传播很多负面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相当不利。学校教育也的确存在很大问题,小学中学本该是普及教育,大学是精英教育,中国的现状则刚好相反。

  中学的分数教育导致把最优秀的老师都集中到最优秀的学生身上,搞什么奥数班实验班重点班,一个中学培养出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认为成绩巨大,忽略了大部分成绩普通的学生,所以中学是精英教育模式。大学反而是普及教育,大量扩招导致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所以大学倒是真像普及教育模式。既然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缺陷,家庭教育就成了关键。父母自己都没下工夫去好好教育孩子,我们怎么能去责怪学校和政府呢?

  初中时让孩子住校,有助于顺利度过叛逆期

  儿子不到1岁时我下海创业,创业之初非常辛苦,但我有一个理念,就是赚再多的钱,如果儿子没教育好,我的人生就谈不上成功,所以每个星期六加班工作,周日陪儿子玩,基本上雷打不动。亲情也需要时间去培养和维护,保持好和儿子的沟通,一直不间断很重要,断了几年再来就可能接不上。

  孩子上初中时是和父母关系最特殊的阶段,因为这是孩子心理叛逆最严重的时期。我的经验就是找个环境好管理好的学校,让孩子住校。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实际上还是小孩,对父母挺依赖的,但又以为自己长大了,想推翻父母亲的权威,如果在家住就往往容易嫌父母啰嗦烦人,容易和父母吵架,但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见了父母很亲热,来不及吵架又要回学校了,有助于平稳度过叛逆期。

  我儿子小学阶段都是自己一个人睡,初中住校后回家可怜巴巴拿着铺盖要到我们房间打地铺,我们只好把床扩展成3米多宽,让儿子周末跟我们住一个房间,一直住到他上大学了才回到自己的房间睡,不过还不让我们拆掉大床的加铺。我这个初中住校的经验经过了很多朋友家庭的验证,对孩子度过叛逆期的确很有帮助。

  高中让孩子按照“木桶理论”去学习

  我儿子学习成绩中等,想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难度很大。我跟他讲,高考(课程)就是“木桶理论”,6门课就是6块木桶的木板,最短的木板决定你的高考成绩,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一门课90多分了,想增加几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另一门课60来分要提升到80多分则相对容易得多,所以高考复习就是不停将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找出来,加高它,当这个“木桶”所有的木板都不短了,成绩也就达到比较理想状态了。另外,“木桶”的底就是身体,比一圈的木板更重要,为什么很多考生高考成绩还不如平时成绩,不是智商问题,是高考复习实在太累了,身体状况下降,自然发挥不好。6块木板的黏合剂是心情,一定要把高考的过程变成轻松快乐的过程。

  我儿子从高二开始按照我的“高考木桶理论”去复习,不断找出自己的短板去加高,成绩一步步提升。同时他每天坚持练陈氏太极拳,保持了旺盛的体力;喜欢玩魔术,边备战高考边练一些自己喜欢的魔术节目,和同学们一起成立魔术社作表演,保持了心情的快乐。

  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他找我说他的字写得太难看了,估计会影响成绩。以前我们说他的握笔姿势不对字难看,他一直不愿承认也不愿改变,现在终于承认了。按照一些专家观点,字难看的人考试每门课平均可能会被扣2~3分。也就是说,字写得难看等于“木桶”的每块木板都有一些“虫眼漏洞”。

  我们一起上网寻找解决方案,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专门教人怎么把难看的字写好看的专家,在北京办培训班,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改变写字习惯。一个周六下午,我准备了行李在学校门口等着,放学时儿子背着书包飞奔而来,我们直奔机场飞到北京,周日上了一天的写字课程,晚上飞回广州,星期一上课写作文时老师发现我儿子的字体已经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人真想做一件事情其实并不难,就怕不下决心去做。

  高考成绩出来了,儿子如愿以偿考入了理想的大学。我们父子俩很有成就感。儿子说:“爸爸,我这次不但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设置一个理想的目标,然后用几年时间去一步步逼近目标,最后实现目标。”

  用“金刚钻”理论指导大学学习

  儿子高考之后,我建议他去街上摆摊。他去了,回来后明白,其实城管执法还是非常文明礼貌的。我告诉他,广州有上万名城管每天在执法,偶尔一次发生了冲突打架,报纸网络就会报道渲染,而平时99%正常的执法却没有新闻价值,所以你看到的很多并不是社会真相,你亲自去体验几天才会明白。

  我儿子上大学以后,我告诉他高考的“木桶理论”结束了,读大学要用“金刚钻理论”:你可以很多门课都是“短板”,及格了就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两门强项,也就是自己的“金刚钻”,样样都不错却没有一样特别强的人,找工作比不上有“金刚钻”的人。现在社会很缺乏创新能力,我劝儿子训练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果到大学毕业时手上有10项专利证书,找工作比一个研究生文凭管用多了。于是我儿子开始不断思考不断发明,现在大二了,已经成功申请了6项专利。

  儿子只要在家,早上就一定会早起,和我一起去爬山,再回家一起打太极拳。记得我儿子18岁生日那天早上,一个冬季的下雨天,相当阴冷,我们父子还是打着伞去爬山锻炼,看到山路蜿蜒曲折,山上浓雾弥漫,我说今天是你18岁生日,很有意义的日子,我们一起作首诗吧,结果我们一人一句写了首诗:冷风携雨扑面寒,山路盘旋入云端,脚下就是通天路,父子含笑共登攀。

本文标题:家里有两个孩子如何教育-二胎家庭如何养好两个孩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661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