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企业融资增资扩股-Twitter:1亿融资用于扩大业务 无需增服务器

发布时间:2017-10-01 所属栏目:业界

一 : Twitter:1亿融资用于扩大业务 无需增服务器

北京时间10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投资商、风险投资公司星火资本(Spark Capital)负责人毕简·萨贝特(Bijan Sabet)周二表示,利用前不久获得的1亿美元融资,Twitter今后将开展招聘新员工、推出新产品等活动,从而达到扩大Twitter业务规模目的。

Twitter今年9月底宣布,已完成新一轮融资,包括星火资本等5家投资商参与此次融资活动。虽然Twitter当时没有透露此轮融资所获资金的具体金额及投资商对Twitter估值等信息,但有报道称,Twitter所获融资额为1亿美元,投资商对其估值为10亿美元。

萨贝特目前为Twitter董事会成员。他周二表示,Twitter之所以决定融资1亿美元,并不是因为该网站资金匮乏,也不是需要购买更多服务器,而是希望利用这笔资金来扩大业务规模,如招聘新员工、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加强同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等等。

最近一段时间内,Twitter频繁出现服务障碍。部分人士推测,导致Twitter服务中断的原因有可能是:全球同时访问Twitter网站的用户量过大,因此Twitter有必须增加其服务器数量。但萨贝特周二否认了这种说法。

Twitter首席执行官埃文·威廉斯(Evan Williams)及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Biz Stone)最近都表示,该网站并不急于找到有效盈利模式,近期内仍将致力于提高Twitter各项产品的性能。(文/中涛)

 

二 : 暖男CEO走进尚科创业社区,开讲企业股权、融资秘笈

  6月17日下午,尚科创业社区特邀北京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双料法律硕士、简法帮创始人——张超先生,在朝阳区东三环尚科创业社区(长虹桥)路演大厅为创业者带来了一场烧脑、实用的企业股权架构、融资课程。  

 

  活动现场

  课程开讲前,张超先生作为第二次莅临尚科创业社区分享创业课程的嘉宾,由社区副总靳智宇为其颁发了优秀创业导师奖章,以感谢他一直以来对社区的支持和创业者的关注。

  此次分享课上,张律师从合伙人股权之争、股权架构、融资三大篇章,专业讲解以上相关企业问题,为成长中的初创企业支招。  

 

  创业导师授牌

  在合伙人股权之争篇,张超先生通过列举大量知名现实案例,独家分享了实践中一些公司股权之争的趣事。呼吁国内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就要重视公司股权分配问题,避免引发股权之争,影响企业的利益和发展。

  如何合理分配股权,是困恼创业者的一个大问题。在股权架构篇里,张超先生为现场的听众提出这样的建议:创始人可以通过预留股权的方法,实行奖励式股权分配原则,能够有效避免股权之争,促进企业的发展。

  创业融资,是草根创业者不可避免的征程。张超先生建言创始人不要被投资人“忽悠”,实践中很多股权融资问题都有商量、谈判的余地。同时表示,创业合伙人是否团结、项目是否具有竞争力才是融资能否实现的的核心因素。  

 

  活动交流

  整场创业分享课历时两个半小时,张超先生与创业者精彩互动不断。课程结束后,张超先生还亲切地与各路创业者分享自己创业历程,热心为他们解答课程上的疑难问题。

  尚科创业社区优秀讲师公开课已经成为社会创业活动的重要内容,社区通过定期举办各类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帮助创业者免费搭建各种资源,扫除创业盲点,助力创业梦想的实现。

三 : 支招传统型企业:如何探索股权融资的路径

孙松廷

融资难,股权融资更难,传统企业股权融资难上加难!一方面中国热钱涌动、创业热情热火朝天,一方面资本开始扎紧口袋、放缓投资步伐,对广大创业者而言,融资依旧困难,许多走在股权融资路上的企业,更是步履艰难!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随着前几年IPO的开闸和全民PE热潮,那一拨韭菜已经割完,剩下的中小型企业只好转战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但就笔者接触的挂牌企业和拟挂牌新三板或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企业而言,能或得融资的寥寥无几,挂牌后除去政府补贴的奖励能冲抵挂牌费用外,也就资产质量较好的能或得一些关联银行贷款,至于增发、并购,离企业还是太远。

三大原因阻碍传统企业股权融资

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创投环境和国家政策优厚,利用其先天的政策、技术、人才、资源优势,一直奔跑在前,同时也如同巨大的吸铁石,将全国二三线城市的优质项目都源源不断的吸纳过去,原因也很简单,那里有广阔的市场、充沛的人才和资源、还有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环境,更是布局全国市场的战略桥头堡。

就笔者接触的创投环境和了解到的信息而言,传统型企业依然首选的还是银行贷款、商会联贷、民间款等方式,有一些有资本意识的开始登陆区域股权交易所和挂牌新三板,但他们对资本市场依然保持着警惕和观望,原因主要来源于媒体传播或坊间传闻的,资本驱逐创始人甚至将创始人打入牢狱的传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来源于对资本市场、资本运作、投资融资、并购重组等意识和知识的匮乏和相关人才的短缺。毕竟研究产品和客户心理是企业家的本行和专长,交易股权和买卖企业对他们而言可能都没有机会接触,更不用说企业里面有这方面的专长人才。

还有一个阻碍在于政策的解读,这两年的高压反腐,拔出罗布带出泥,让政企关系再次面临紧绷,大家都刻意保持距离,这种方式和改变是对的,但也有一些民企借此远离政府,所以他们对国家这次释放的改革红利——创新创业的支持,许多政策一无所知,许多补贴和扶持概无了解。政府机构许多积极的变化和放权的领域,更多的让许多科技型、互联网型的企业获得益处,许多传统制造型企业聚堆后还是互相感慨国家无相关的扶持。

面临以上情况,笔者也看到了许多当地政府和创投机构、行业协会做的一些积极引导。举办各种投融资洽谈会、创业大赛、培训班、带队走访创业大街、孵化器,各地政府几乎都有自己的孵化器,笔者甚至在镇上也看到了创业咖啡馆和农民创业大街。这些举措,极大的鼓励和影响和创客们。但技术类和互联网类企业居多,传统型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

节奏不对称,传统企业如何搭上VC的快车?

现实的问题依然摆在案头,要发展依靠自身和债权融资依然到了瓶颈,而对接风投却无路可寻。

其实这里的原因主要和创投机构的业务模式有关,创投机构旗下的基金一般存续期7-9年居多,其中5年为投资期,2-5年为退出期,而对项目的期许,基本就是一个项目的单体回报要能覆盖基金的整体额度,毕竟项目投资成功几率10%-20%,所以倒推到每个项目,对项目的成长性期许就要很高,每年的增长率和上市可能性要盘算在盘算,方可下注投资。

而传统型企业基本都过了野蛮生长、快速狂飙的阶段,10多年的企业业务、管理、人员和文化基本都成型和成熟,都处于二次创业、转型再生的阶段,要么就都是衰退的状态,所以,一般很少受资本的青睐。当然也有例外,如果企业规模、应收、处于上市进程阶段,VC就根本没有机会了,大的PE基本都包办了。

处于二次创业、再次出发的企业目前居多,现在有三种契机在推动企业再上台阶。

一种是“互联网+”对传统企业边界的改造,看看上市公司这两年做的产业链并购就可窥豹一斑,都在纷纷内部孵化或直接收购或参股投资互联网+的项目,以期再造行业边界。这就更不用说围绕着大的集团和处于产业链环节上的传统中小型企业了。

第二种是接班潮的兴起,许多企业的二代纷纷从父辈手中接过帅旗,但无一例外的选择跨界、资本运营,有的上市公司二代接班人直接就拉出一支产业投资基金出来。

第三种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技术的升级进步,新的制造手段、工艺和技术的进步让订制化、个性化成为制造主流,如果再不主动求新求变,被电商冲击的零售就是制造业的前师。在这个干掉你,与你无关的三体竞争世界里,竞争不再是明面上的对手。

这些既是威胁又是机遇。传统型企业创业者与互联网创业者相比,竞争优势也非常明显,深厚的产业基础、熟练忠诚的员工和供应商、产业链的资源、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这些都是互联网企业垂涎三尺的战略资源,所以有效的对资源进行有机的组合,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衍生和孵化出新的项目或企业才是引起风投青睐的不二选择。

比如,打通线上线下的O2O模式,比如利用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平台,比如订制化,比如垂直领域的平台化等等,这些模式只有深谙产业多年的操盘手才会有所得,否则学费本身就是门槛。但商业模式的优化更多的还得依赖企业对自身的变革,比如敢于任用互联网的人才、大胆放权、甚至独立出来,毕竟严谨严密的管理模式,不适用于互联网化的公司管理模式,而伴之而生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股权激励、股权融资更是要随之深化调整。

传统企业如何解决融资尴尬

当然,在二三线城市开展互联网化的企业也面临着很多尴尬,人才的引进、资本的对接、政策的解读、环境的适应,都是面临的瓶颈。

传统型中小企业在二三线城市对接资本也面临一系列尴尬。一线城市,好的项目,一女众家求,因为好项目少,投资人多。二三线城市,好的项目,一女难嫁,因为投资人少。更何况有些投资机构直接是专做一线领投机构的跟投。

如何解决如上的一些融资尴尬或困境呢,笔者结合当地的一些实践,以作分享和参考:

1.传统产业如果不进行互联网+方向的改造,还是立足自身的话,可以跨界和平台型企业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推广产品,融资方式可以选择产品众筹模式和店面/股权众筹模式,但店面/股权众筹方式对企业考验很大,需要设计配套的机制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和诉求。

2.传统产业互联网+方向的转型升级,既可内部孵化,然后独立运作(股权;机制;人员;财务等),利用产业资源的哺育,借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来提升和改造企业,则在业务数据提速时考虑引进投资机构或上市公司产业投资,然后选择新三板挂牌,后续的定增、投融资、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则可陆续展开。

3.孵化的优质项目建议优选能提供政策、资金、人才、创投环境的孵化器进驻,一方面可享受许多政策支持和扶持,更多的是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与全国的一些孵化机构、创投机构合作联系。

4.政策的理解和主动参与,现在的政府引导基金、科技政策、扶持补贴、登陆资本市场的政策,陆续配套齐全,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业者要不断借势。

5.多参加政府举办的关于创业的一些培训或投融资洽谈会,现在许多当地政府会组织全国的创投机构和投资人参与当地的孵化器、行业协会、引导基金、投融资会,借用这样的平台,可以拓阔创业者的融资渠道。

6.学会借力和借脑,企业本身更多的应把精力放到经营和管理中,融资可以交由专业的投资顾问公司来组织和协调,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融资效率。

在这个日新月异、百花齐放的创业时代,我们期待传统企业升级换代,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技术和手段,借用资本的力量,实现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四 : 世界最大IT社交商业网站Spiceworks融资扩张

奥斯丁,德克萨斯州——2011年4月28日——世界最大IT社交商业网络Spiceworks公司今天宣布这轮融资活动已经结束,从新的投资者Adams Street Partners和Tenaya Capital和其他的风投公司总共融得2500万美元。这轮D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商业模式的扩展,其中包括为IT专业人士和技术卖方提供平台的社交网络Spiceworks进行综合商业的改革。

“Spiceworks网络关于技术买卖的平均交易额为每年275,000美元,”Spiceworks的创始人兼CEO,Scott Abel如是说。“与社交网络、IT管理和贸易结下不解之缘的我们正改变着企业是如何在这个30亿美元的庞大IT行业中搜索,研究,和购买有关IT的产品与服务的。”

在这个拥有超过全世界25%的来自中小型公司的IT专业人员的市场中,Spiceworks是IT社交贸易网络中最大,成长最快的。现在,每年有超过1400万的IT专家通过Spiceworks来寻找和购买价值2440亿美元的技术性产品和服务。超过200家顶级技术提供商,包括微软、谷歌、戴尔和英特尔,利用Spiceworks通过企业销售页面和社会交易市场项目直接与IT买方进行沟通。

此外为了帮助IT人员更好的管理网站,Spiceworks允许他们创建自己的购买明细单,更新证书,并且从挑选出的卖方购买云服务。在第二年里,公司将提供更多的社会化交易模式,如团购,要求技术卖方龙头企业提供详细的报价和购买直接嵌套在软件开发流程之中的IT产品与服务等新模式。

“Spiceworks在企业市场进行的有关IT的买卖活动正如Groupon和Facebook在消费者市场进行的贸易活动,” 投资公司Adams Street Partners的合伙人Jeff Diehl如是说。“公司将IT商业软件,社区和贸易融合在一起的独特方式为高新技术行业创立了一种强大的社交市场和一个更加有效的渠道。”

Spiceworks是一个集免费的网络管理,网络监控和问询台软件服务功能与迅速发展壮大的同Facebook相似的IT人员社区功能于一体的IT社交商业网站。各种形式的企业或者机构都可以用Spiceworks以社交的方式对技术进行搜索,购买和管理。

本文编译自月影,原文地址。

译文出处:Tech2ipo.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五 : 饿了么融资8000万美元后:员工骤增10倍,狂飙式扩张

导语:融资后的饿了么快速下沉到三四城市,短短五个月内覆盖城市从20个一路逼近200个。对外公布的日订单数也呈现10倍的增长。

饿了么 融资 员工 狂飙

起家于上海高校的外送平台饿了么,在接受大众点评的8000万美元投资后,正在发力一轮新的疯狂扩张。

短短五个月里,覆盖城市从20个一路逼近200个,员工人数从200人骤增至超过2000人。同时,饿了么对外公布的日订单数也呈现10倍的增长,从接受投资时的10万单直线上升到100万单。即使是在以高速成长为特征的互联网行业,这几个数字摆出来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领导这个团队的几位创始人基本都属85后,从0开始到全国扩张,他们用了五年时间。

这五年来,饿了么创始人、CEO张旭豪和他的团队都在反复强调执行力是饿了么在早期“获胜”的关键。自从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期间和康嘉等校友创办饿了么,他们先是在上海高校区打败了创办更早的外卖网站“小叶子当家”,随后在北京地区扩张时期,击垮了不少同类型外卖平台。

谈到目前掌管着的这家2000人的大公司,张旭豪表示人数不是他关心的要素,但是他也承认,按照目前的增速,到年底饿了么长成一间4000人的公司也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饿了么的组织结构相对扁平化,公司规模突然激增10倍给张旭豪带来巨大的管理挑战。

他坦陈,“这种管理方式在以前人少的情况下可能是可行的,但是现在需要完善”。

张旭豪的大跃进:与美团提前交锋

虽然扩张是今年的既定战略,但这种成长速度显然也远远超出了饿了么的计划,年初时张旭豪曾给出的目标是年内扩张到150个城市。

直接刺激饿了么加快脚步的,是去年底进入外卖市场的美团。美团凭借五年来在团购市场的打拼,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推和团队管理经验,这样的竞争对手不得不让饿了么警惕。除了守住初步建立起先发优势的成熟市场,饿了么的地推团队更多是在新进入的三四线城市,和美团的人马短兵相接。

最近,一段饿了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康嘉的内部培训视频在网上被公布出来,“你们把人打了,公司包你没事“,康嘉在视频里的这句话引来了巨大的争议。此外,饿了么殴打美团外卖地推员工的各种资料也一并被公布出来。康嘉面对”少林寺“、”黑社会“的指责,直接回应说这些是”断章取义“,在他看来,这种体力上的拼杀并不是单方面的,或者说只是一种“自卫”,“7月7日培训头天,美团的30个人就把我们3个人给打了”。

谈到竞争对手,张旭豪和他的创始团队都对美团的管理能力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肯定,“我们这些人都没上过班,没什么工作经验” ,他似乎对公司的年轻和不成熟,表现得很坦然,“越大的时候,越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但我们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

这种学习,是向合作伙伴的经验借鉴,也是对竞争对手的快速跟进。

在接受大众点评的D轮投资后,饿了么也借鉴了这家曾经的“慢公司”的一点教训,快速地下沉到三四城市去。但在对进入城市的判断上,饿了么也因为美团的进入调整了思路。康嘉透露,按照饿了么原先的判断,城市的扩张,更多的是做“存量”,也就是选择线下外卖市场发展比较成规模的城市进入。但当美团把成都这个原先外卖“盘子不大”的城市做起来之后,饿了么的思路开始有了调整,现在的扩张“更多的是在开拓增量”。

张旭豪的管理经:激发2000人的狼性

虽然大多数的员工都在一线战场厮杀,但在饿了么的上海办公室,工位还是显得格外紧张。伴随着公司的急速扩张,整个团队都散发着兴奋的情绪。

饿了么的员工年龄还相当年轻,90后占据了多数。工作日的下午,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在紧张处理手头的工作,还有很多人三三两两围成一圈,在工作间隙开”小会”。只花了2个半月就从骑手晋升为区域站长的配送员,认为自己的升职速度很平常,“我们这里都是这样”。

但对管理层来说,公司在短时间内的高速扩张,带了的除了兴奋,还有压力。

直接的压力来自竞争对手,和饿了么一样,美团的地面团队同样是一支以高效和执行力强而闻名的队伍。“狼性”这个词汇反复出现在和饿了么管理层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当然是狼性(文化)”,张旭豪毫不犹豫,“激发狼性,勤于沟通一直是我们的企业价值观”。

面对地面人数的急剧增加,和更擅长大团队作战的美团,张旭豪认为扩张的压力更多的来自对员工的管理。饿了么的组织结构相对扁平化,这也是这支年轻团队心目中理想的互联网公司组织结构。但当员工和城市突然激增了10倍,“这种管理方式在以前人少的情况下可能是可行的,但是现在需要完善”。

于是康嘉牵头组成了一个叫做“发改委”的管理组织,这个十人小组由各部门抽调而来,主要负责的就是大型战略的协调沟通和进程管理。

分管地推的COO陈强对线下团队的突然壮大有更直接的感触,他用“更有狼性”和“更具天赋”来形容饿了么面对竞争对手的状态。但是,他也坦言,“以前是几百人,现在是几千人,管理和培训还没有跟上”。

张旭豪的进攻:剑指白领市场

饿了么过去五年来,一直被贴上“屌丝”的标签,高校的学生群体是饿了么的主力消费群体,因此客单价通常不高,接入的商家也大多以学校周边的快餐店为主。从今年的扩张轨迹中,可以看到饿了么仍然在延续这种从高校开战的打法,新增的100多个城市基本都是从高校扫街开始。

但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忠诚度都很难令人满意。除了在三四线城市的快速铺开,饿了么也在筹谋在几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实现从高校到办公楼,从学生到白领的另一种扩张。

今年8月,饿了么在上海10万块分众楼宇显示屏投放免费午餐广告,共送出了20万份20元代金券。从学生宿舍楼的传单到楼宇广告的投放,想要获取白领用户的成本显然更加昂贵。但对饿了么来说,白领及住宅市场是不得不攻下的一城。

为了接入更多中高端餐厅,此前一直维持“轻”平台模式的饿了么,也开始组建自己的配送团队。自建物流是饿了么转型的重要一步,但提供配送服务,也代表着会遇到更多同类竞争对手。

面对这样的疑问,张旭豪表示,在配送方面饿了么更擅长的仍然是“生态系统的搭建”,未来除了自有配送,也会和第三方配送平台合作,在上海、北京地区的合作伙伴分别是达达外卖以及美食送。饿了么承担的主要还是线上引流的功能,模式搭建成熟后,“各方再参与其中的分成”。

提供配送是为了纳入更多中高端餐饮商家,可是要拿下白领群体用户,饿了么急需要做的,是刷新是目前的品牌形象。过去一段时间里,饿了么和美团不时因为“黑作坊问题”被点名,一些小餐馆环境脏乱差,卫生不达标,成为平台缺乏监管和审查的佐证。

张旭豪认为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要通过“信息披露”来完成,他坦诚过去“对商家认证做的还不够”,未来饿了么的计划是,一方面对商家认证系统进行升级,把一次性认证变为定期认证,提供商家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用户对餐厅的图文上传,以及商家自身的上传,来强化用户餐厅状况的感知。当平台充分做到了信息披露,剩下的就是“用户个人的选择”。

一场百城大战,加上一次转型之役,饿了么能否在狂飙式的扩张中找到平衡,成为外卖行业真正的领跑者,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本文标题:企业融资增资扩股-Twitter:1亿融资用于扩大业务 无需增服务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461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