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100年后极简美学开始影响中国APP
Less Is More.
—— Mies Van der Rohe
对于很多人而言,「手机上网」这件事显得再正常不过,而挑选出一款「用着舒服」的浏览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杂乱的用户界面、过剩的功能堆积、不合时宜的天气、购物、新闻推送……这就是今天的浏览器市场,在第三方浏览器「互相抄袭」得不忍直视的现状下,很难见到一款「有美感」的第三方浏览器。整个市场仿佛一块杂乱无章的桌面,等待一次重新整理。
为了不再繁琐复杂,不再简陋卡顿,更是为了打造一款「用着舒服」的手机浏览器,夸克浏览器团队应运而生,带着满满的诚意推出了他们的新产品。
极简美学---如何击穿一款浏览器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打造一款「用着舒服」的手机浏览器,除了化繁为简,更需要独特理念的传达。而这个理念,对于夸克浏览器团队则是「极简美学」。
极简主义美学,从抽象主义的蒙德里安到「现代化设计里程碑」的包豪斯,任凭拟物化抑或扁平化的纷争不休,在消费至上的时代,极简主义始终作为设计的风向标屹立不倒。而极简的态度则在于减少生活中无益的事物,专注于最重要的事,从获得更自由的生活或设计。
在浏览器设计上,夸克摒弃冗余,页面友好且干净。打开首页,没有复杂的导航、资讯,你能看到的只有最基本的搜索框,以及一行可定制的快捷网站栏。
对于网页切换与书签管理,卡片式设计成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配合精巧灵动的动效反馈,带来了黄油般顺滑的切换体验,毫无操作上的断层感。
浏览网页的操作,在夸克浏览器上,也不乏诸多有趣且优雅的交互细节:左右滑动控制前进后退、导航栏向上轻划即可返回主页、网址输入时甚至支持摇杆控制。
而贯彻简单直接,作为优秀的工具产品,必然是不会给用户带来任何干扰。夸克浏览器选择了「沉浸式浏览」设计,让导航栏自动缩小隐藏,给以网页额外 15% 的可视空间。
「极简、克制、优雅」成为了这款产品的代名词,难以想象在今天的 app 市场里还能有这样一款「回归浏览本身」的国产浏览器产品。(噢对了,自带的云端加速功能不仅能飞速地打开页面,还能屏蔽恼人的 banner 广告)
极简主义史上璀璨的业界典范
夸克浏览器「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上世纪初,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 Mies van der Rohe 所提出的概念。
他对美好设计的向往,在于「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连续流通的空间」,他留下的灵巧简洁的设计理念也深刻影响着夸克浏览器团队。
而他所参与设计的经典建筑范斯沃斯住宅 Farnsworth House,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德国人的理性与严谨,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精密巧妙的材料交接,当看到这座七十年前的老建筑,却忍不住感叹「这想法,只能来自未来」。
在极简浪潮中引领未来的博朗 Braun,也是大师最好的继承者之一。连苹果设计团队背后最核心的人物乔纳森艾维 Johnathan Ive,都曾经毫不避讳地表示过 Braun 对于 Apple 产品设计上深厚的影响。
而获得超过 250 项国际设计奖项的 Braun,依然坚守着「less but better」的设计理念,而提出者正是曾经的 Braun 设计总监,另一位大师迪特拉姆斯 Dieter Rams,正是他的奇思妙想,改写了工业时代的气质。
半个多世纪之前,全球的电唱机都是老旧的木制结构,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复杂按钮。而下图里程碑意义的 Sk-4 录音机改变了这一切。
很难相信这是来自 1956 的设计,而因其简洁的白色设计,也被大众称作「白色公主之匣」。正是这一作品,帮助 Dieter Rams 慢慢开创了极简且清新的工业美学之路。
而在世界的东方,于极简设计时代的渴望之中,无印良品 MUJI 诞生了。不仅传达了日本文化独有的「侘び寂び」美学,更蕴含了经过设计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和器物之美的设计理念。
真正让我们生活变得不一般的产品通常是那些最不吸引人注目的,它们并不试图攫取我们的注意力,这就是极致简单。
—— MUJI 背后的灵魂设计师:深泽直人
综上的总总,都不愧为极简主义史上璀璨的业界典范,而他们背后的内涵也是夸克浏览器团队一直以来推崇的:以真诚的设计为人生做减法,直观的传达「舒适的体验」,这也正是夸克浏览器一径一寸打磨的初衷。
夸克浏览器的自身设计思考
除了上述工业设计之美,对于移动端设计也有两大趋势,分别为 iOS 带来的简洁扁平的「数字世界思考」,以及 Android 带来的 Material Design 风格呈现的「材质世界思考」。前者带来革命性交互方式,而后者在设计风格上又独具一格。
对于用户而言,这两家的设计理念已足够优秀,而两者却拥有「简化页面层级、大胆留白、突出内容、沉浸式体验」等共通点。对于夸克浏览器,专注于探索搜索和浏览体验解决方案,这宝贵的共通点,正是夸克浏览器团队想要的!
你能在卡片式设计和动效里,看到 Material Design 材质和阴影的运用,也能在精确到像素点的圆角矩形和页面布局,看到 iOS 设计语言的贯彻。其幕后的工程师和产品团队,一定也是把这款「有灵魂且优雅」的浏览器当做艺术品一般去打磨。
美感、极简、克制、交互、功能……
这些词,到最后通通都不重要
「使用愉快!」
夸克浏览器团队最后说
二 : 晒完工资网民开始晒股票 业界认为可作为借鉴
网上晒工资的热潮尚未散尽,记者昨天发现,热衷交流的网友们又发起了晒股票和基金的行动,纷纷把自己在2006年的股票、基金投资获利情况公之于众,短短几天,已经有500多位网友晒出了自己的投资清单,大家争相切磋理财得失。
“锦江投资15% ,福星科技20%……”一位网名“十三么”的网友,率先在网易论坛里晒出了自己2006年投资的股票,以及盈利情况,并一一点评了自己投资的这些股票。对于“晒股票”这一号召,很多网民积极响应。“兄弟王”、“放牛娃娃”、“毒蘑菇”、“cloud-zh-cn”等500多位网友纷纷跟帖晾晒自己的投资清单。
网友们列出的投资清单显示,有些股民的盈利达到240%。很多股民走过2006年盘点收获时难掩喜悦,网友“c.ccccccc1”说自己在2006年3月时把11.5万元钱投资股票,现在账面已经变成了30万元。这还不是最惊人的,还有一位网民把四只股票“捂”了一年之久,赚了300%,这位网友幽默地问,“你说股神和俺差多少?”
股市里赚了钱,正好满足了家里的急需。一位网友说:“老婆负责炒股,2006年5月进入,本金从5万开始,10月份增到15万,现在市值30.4万,计划节后清仓,还房贷。”
牛市的大环境,催生了很多新股民。网友“ben_newone”说,“因是新手,不懂得波段操作,而且每次仓位都在90%以上,跟着感觉走? 总的来说收获不错,偶这种菜鸟也能赚12万,太爽了?”一些新股民说之所以加入“晾晒”的队伍,主要是为了在论坛里寻求投资高手的指点,让别人给自己支个招。也有一些老股民非常冷静和理性,提醒大家注意投资股票的风险。
对于晒出来的获利清单,有人并不完全相信其真实性,一位名叫“自然小子”的网友评价说,“有些人吹得有点大。”
与此同时,记者看到不少“基民”也晒出了自己购买的基金清单,但相对来说,还是股民晒得更踊跃些。不少股民还迫不及待晒出了自己2007年的投资详情。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那些希望了解高手实战经验的人来说,这倒不失为一种借鉴的捷径,不过同样需要注意防范投资的风险。
三 : 2015年“中国藏书票系列”开始预定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微型艺术”。20世纪初,藏书票传入我国,一般是边长5厘米至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还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
作为一种艺术品,藏书票在欧美各国非常流行,有很多藏书票收藏家和专门收藏各种书票的博物馆,很多国家都有藏书票爱好者的各种组织。国际藏书票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双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及藏书票的交换,同时举办国际藏书票双年展。
炒金如何赚钱专家免费指导 银行黄金白银TD开户指南 银行黄金白银模拟交易软件 集金号桌面行情报价工具 屏蔽此推广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并加入了国际藏书票双年会。
藏书票自诞生之日起,就演变为人们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我国的藏书票收藏方兴未艾。(更多精彩,尽在《中国集邮报》。请到邮局订阅《中国集邮报》,记住邮发代号:1—164。)
“中国藏书票系列”诞生于2007年,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收藏委员会出品,由专业印钞厂家采用印钞技术,用特种防伪印钞纸印制。
“中国藏书票系列”采用高科技防伪印刷方式,逐枚配有流水编号,展现名家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本报读者服务部日前为2014年藏书票预订者寄出全年藏书票。
欢迎预订2015年“中国藏书票系列”,本报读者服务部收到汇款后将寄出收据。
对全年预订者我们将分别保留全部号码一致的2015年全年中国藏书票,2015年年底一次性邮寄。
预订截止日期:2015年3月8日,逾期不予办理。
本文标题:中国股票哪年开始-100年后极简美学开始影响中国APP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