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创客/自组织正在改变科技创新的权力版图

发布时间:2017-11-01 所属栏目:IT业界

一 : 创客/自组织正在改变科技创新的权力版图

 

  虎嗅F&M创新节上,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青年科幻作家陈楸帆、蚁视科技创始人覃政及凯步关爱创始人张明四位嘉宾的一场有关创客、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的圆桌对话让当天早晨的观众们迅速地完成了大脑暖身。本文系该场对话的实录,略有删节。

  巨头科技企业如何与创客/自组织形成互补生态

  张明:大家好,我们刚刚听了吴院长的分享,深层的经济体系会带来革命性的创新,他讲了非常好的理论,1%和99%的区别,觉得未来99%是带来深层的经济跨越和飞跃,这是我理解的内容。我想问一下吴院长,刚刚报告里面列举了一些国外的网站,他们将个人的时间和信息贡献出来,包括一些想法,通过网站的力量结合创新出新的产物或者新的模式或者新的产品。你觉得在中国本土土壤上,有没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可能,会慢慢的形成这样一个趋势,变成未来的创新的原动力?

  吴甘沙:我觉得趋势是挡不住的,任何企图说我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我拒绝新的趋势,这样一种举动,事实上都是最终会失败的,所以对于像我们英特尔公司的话,事实上也是需要顺应这种趋势的。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去顺应这种趋势,去与这些自组织们形成一种互补的生态?其实我们现在也不知道,但是我们期望去探索。比如说针对我们现在国内强调人人创业、大众创业、草根创新。那我们是不是能够去支持一种这样的生态系统?

  我们就开始思考,思考了以后,怎么转化为行动呢?因为我们(英特尔)也并不知道哪一个做法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就尝试了几种做法。比如第一种的话,我们是支持工信部的物联网平台,支持有很多的手段,资金、技术甚至知识产权很多方面去支持。第二种做法我们自己去做,事实上英特尔公司也自己做了一个,在中国做了硬创公社,把我们很多的能力、技能、知识共享给中小企业,共享给个人这种创客。第三种做法过几个月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还会支持纯民间这样一个开放性创新的平台。

  未来哪种最好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相信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每年有五、六百万的毕业生,他们都是未来创新的主体,缺的可能是一个创新的土壤,这个土壤事实上现在还不是那么肥沃,所以我们每一个现在的参与者有这样的义务把这个土壤变的更加肥沃。

  张明:刚才你(吴甘沙)也提到创客的概念。覃政算是87年出生的创业者,又打破过中国众筹的记录,覃政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些东西和内容?

  覃政:我去年12月进北京创业空间,在里面孵化出来并创立公司。现在的国内创业形势确实比1年多前好很多。因为国内这波创业潮起来明显能看到是智能硬件。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中国人的一些优势会更多显现出来,我觉得之前玩互联网的时候,可能很多小公司很难起来,因为毕竟这些巨头还在。但是硬件这一波,这些大的巨头还没有反应过来,当然也有已经反应过来比较快的,但是更多大头还在等,小的硬件高潮已经起来了,很多公司做的非常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在中国创业和创新非常好的机会,包括现在很多的技术,都已经掌握在一些很小的公司手里了,比之前那种大公司垄断的方式,我觉得要好很多。

  吴甘沙:我想补充一句,我说未来自组织的状态不仅限于创客,虎嗅的每一个作者也是。

  

科技对话.jpg

 

  做产品和写科幻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处

  张明:我想问一下陈作家,你是科幻的作者,科幻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想象,我也了解到你可能未来会创业做一些产品,在把这些书里的东西或者你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其实你更需要的是什么?

  陈楸帆:像我原来在谷歌,现在在百度,我做的工作非常大一块是和产品打交道。做产品和写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都需要从一个想法出发,包括构建这个想法,能够与人发生关系的情境,然后在这个情境里想法会以产品的形式,对人的生活包括人的情感,包括整个社会的组织架构发生一些关系从而带来一些变革,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怎么样与用户,包括去跟整个世界沟通这个东西。你要以一个比较低的门槛,让他在认知上去接受这个信息,同时让他与你的生活的一些情境产生比较紧密的联系,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高频次使用的场景。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全新思维》,他是平克写的。他写到在未来,其实人最重要的六大技能,包括刚才像吴院长说的机器可能会取代人类很大一部分机械重复的工作,那么人应该去做什么呢?人应该去创造,其实我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很多人有创造的想法,但是没有创造的技能。

  平克他提出六大技能是什么?一个是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的能力,另外是共情能力,你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以及他人行为动机的能力,还有一个是娱乐感,最后一个是意义感,我觉得这一点是中国人特别需要的,就是很多人可能忙忙碌碌为了追逐一些功名利禄的东西,但是没有初心追求这个东西最终的意义所在,这一点我们恰恰能够创造一些新的事物,创造一些新的价值,最重要的来源追寻他背后的意义。

  人们往往会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力,而低估技术的长期影响力

  张明:我想就刚刚的那个话题问一下吴院长,英特尔算是一个做硬件的公司,众所周知,现在有两个分歧。第一个,未来的创新会来自于互联网公司还是会来自于硬件芯片厂商?也就是到底是技术为主导来成为未来的趋势,还是由互联网公司从想法出发去推动创新?

  吴甘沙:我想引用美国未来学院的创始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人们往往会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力,而低估技术的长期影响力。他说的什么意思?其实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想法,用户体验等等这些东西更偏向于短期,核心技术更偏向于长期的,在一个用户至上的世界里,用户就是上帝的,用户体验是驱动力,很多你说的想法、创意、微创新,一定是在短期内占有主导的作用。但是长期的,我觉得核心技术推动技术发展这种趋势是非常的明显。当然,即使是互联网公司他们也在做核心技术。所以这种分类,例如芯片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分类,未必是非常的科学。硬件公司在长期技术的发展当中毫无疑问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指数社会,有指数性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什么是指数社会,大家都听过8乘8棋盘和麦粒的故事:在64格棋盘的第一个格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放2粒,第三个格放4粒,第四个格放8粒,以此类推……摆完棋盘在上半区,国家的收成还能够去支付;但摆到下半区时就发现是脱缰之马。我们都知道摩尔定律,每18个月成本折半、芯片上的晶体管翻番,存储、带宽、甚至每一个美金买到的像素数都翻番。这种爆炸性增长,推动我们的指数社会,核心技术不仅限于硬件公司,互联网公司也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大量的基础性的研究。我觉得这些基础技术,对于我们的社会长期发展来说,应该是起到更核心的作用的。

  虚拟现实设备的发展或将加速人工智能爆发的奇点

  张明:我想问一下覃总,你们现在做虚拟现实的头盔,它是看起来像是一个硬件,更多是做内容的展示,是软硬结合,有内容和硬件的支撑,硬件做驱动、软件做内容,那你对刚才所提的内容是怎么理解的,到底是哪个做主导,还是都很重要。

  覃政:我觉得像虚拟现实这种设备是新的I/O的一种入口,给每一个人提供新的连接方式,我觉得还是重在连接。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物联网还是在未来,通过虚拟世界把人联系在一起都是一种连接。刚才说到硬件和软件的驱动,其实说咱们现在不管做芯片厂商,还是做软件厂商,做连接实际上我们都是在重建一套人类的神经系统,我们的芯片厂商做的工作是把每一个神经源的功能做得更强大,软件公司在做把神经源的连接做的更强,形成整个人类的互联网,形成类似于人的大脑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复杂程度超过人的大脑会自然形成非常高的自然状态,人工智能的爆炸奇点会在这个时间发生,我们现在做虚拟现实这样的接口能够更深刻地强化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可能会加速技术奇点的到来,这是我的观点。

  张明:我想问一下陈作家,你所看到他们所做的产品,或者就你未来有计划想做的产品来看,你觉得这两个方面你更倾向于哪个方面往前推进你的公司或者你的想法的实现?

  陈楸帆:其实覃政他们做的虚拟现实,我觉得是一个大的趋势,也是变革世界的产品,包括背后整个的是对人类认知世界整个方式的改变。目前可能集中在娱乐方面,后面会在医疗、教育甚至工业。在虚拟世界里,需要虚拟的系统去操作,比如说你进入一个世界里,需要那个世界里进行一些操作,需要一些虚拟世界里的虚拟系统,这个背后的想象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我觉得就是说,当然现在虚拟现实可能还处于长征路上第一步。在此之前,它有过几次的热潮和低谷,但现在我觉得他真的已经来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覃政说的奇点临近的时候,虚拟现实会和人工智能一样成为非常重要的趋势。

  张明:今天讨论的话题很简短,希望大家都有启发,谢谢!

 

二 : 中国移动的转型之困:组织变革势在必行

  [摘要]三大电信运营商2015年过得并不平静,过去“黄金十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中国移动的转型之困:组织变革势在必行

  腾讯科技 郭晓峰 12月8日报道

  反腐风暴、提速降费、互联网转型、央企改革,三大电信运营商2015年过得并不平静,加上外部移动互联网等OTT的冲击,电信运营商过去“黄金十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事实上,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到了最后的转型选择:向左回归公益国企和管道运营商的角色,向右则是谋求“互联网+”的一席之地。

  作为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微博)过去一年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全球关注,在内外压力之下他的转型之路欲向何方?收效如何?对产业链又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从中国移动的战略规划、业务转型、竞争实力、未来出路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分析。

  建成全球最大4G网络

  “抢跑”下的中国移动经过1年多时间的发展,在今年上半年建成全球最大的4G(TD-LTE)网络。目前,中国移动4G在网用户超过2.4亿户,渗透率接近30%。

  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中国4G用户每月新增超过2500万户,占全球月度新增用户的60%。

  究其原因主要是4G终端快速普及和网络的快速铺建。在国内4G商用过程中,4G网络建设和4G手机商用基本同步,4G手机的市场占比从2014年1月的1.3%,增长到2015年9月的83%仅仅用了21个月。

  其中,在国内4G手机销售方面,中国移动4G手机销量占比一直在72%以上。同时4G手机售价不断下降,目前TD-LTE/TD-SCDMA/GSM三模手机的最低售价已下降到250元以下。

  TDD、FDD是4G网络的两种技术制式,目前全球有50%的4G基站采用了TDD技术,其中,中国移动是建设TDD基站最多的运营商。根据计划,截至2015年底,中移动将建设超过120万TDD基站,数量超过全球任何一家运营商。

  在经历了2G快跑、3G慢走后,中国移动在4G上又变回那只“快跑的大象”。

  传统业务下滑加剧

  船大难调头,用来形容中移动喊了多年的转型是最贴切不过了。

  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信运营商提供了高速率的网络同时,也遭到了来自新兴业务的冲击。

  三大运营商中,由于中国移动手机用户数量占比超过70%,因此受到移动互联网OTT企业的冲击最为严重。受其影响,2011年中国移动的短信收入已经下跌0.9%,2012年扩大至4.8%,2013年达到6.5%,2014年更是逼近10%。除了短信外,还有语音通话和国际漫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长远看,电信运营商短信、彩信、语音业务收入下滑已是大势所趋,但中国移动在用户流量激增与经营收益并不成比例。如中国移动2013年流量收入增长达58.6%,但流量效益要远远低于话音和短彩信效益,这导致了中国移动利润大幅下滑。

  201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净利润为573亿元,同比下降0.8%。数据业务收入达15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上升至50.6%,而无线上网业务收入达1009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1%,是收入增长的首要推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移动有超过8亿手机用户,而目前4G用户占比不到三分之一,数据流量增依旧长难掩传统业务的下滑,中国移动急需业务转型。

  转型遭遇壁垒

  2G时代,语音和短信是运营商的主业,中国移动凭借语音业务的网络效应瞬间成长为国内移动通信的巨无霸。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业务市场的发展,运营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语音业务不再是主流,流量经营成为关键。

  到了4G时代,运营商的一切生意来自流量,流量依然是网络社会的增长刚需,然而面对日见增长天花板的电信行业,以及来自OTT的替代性竞争,电信运营商避免沦为单纯的网络管道、为他人做嫁衣就要进行流量经营的转型。

  为此,中国移动提出了非常明晰的三条曲线的发展方式。所谓“三条曲线”,即:第一条曲线是中国移动语音和短彩信,现在每年正以15%-20%的速度下降;第二条曲线是流量经营,主要是依靠4G的拉动;第三条曲线则是数字化服务。

  实现三条曲线的发展方式,中移动明确从网络、终端和营销三个方面向流量经营转型。其中,每年两千多亿元的网络建设,使得中移动4G基站已经接近原来2G网络20余年的建设数量,人口规模覆盖约85%。

  良好的网络基础,终端的发展可谓水到渠成。为了推动终端产业链的发展,中移动专门成立了终端公司来引导和推动整个终端产业的发展。目前整个TD、TD-LTE终端产业链比较完善,几乎所有的芯片、终端厂商产品都支持。

  问题在于营销的转身中移动一直犹豫不决。据腾讯科技了解,在中移动内部对于坚守网络管道,做智能网络管道还是向互联网那样开放业务,始终存在分歧。反应到具体执行上,则是专业业务公司的成立与市场脱节。

  整合了原有阅读、音乐、游戏等五大内容基地,中国移动新成立的咪咕公司今年宣布要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平台。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国移动针对移动互联网业务探索专业化运营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中移动全面扩大4G发展优势,着力推进创业布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咪咕公司手中最大的牌,也是其他从事移动互联网媒体同行最为羡慕的就是拥有完善的接入平台及相关支撑。即面向CP或SP,可实现从产品接入、产品展示与分发、产品落地渠道到计费与代收费等服务的一条龙。相对大部分依靠广告收入或“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付费”为模式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咪咕公司对上游资源提供者如何将资源转化为收益,有着独到的优势。

  举例而言,中国移动目前拥有超过8亿户的客户群以及高质量的网络资源和丰富的业务运营经验,CCTV作为国内最大的电视播出机构,则拥有丰富的内容版权资源。双方联手搭建平台,打通从音乐、阅读、视频等内容播控到内容服务的端对端全程全网管理,这对视频网站及其它内容服务平台必然是不小的冲击。中国移动的8亿用户是其他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最为眼红的财富,也是咪咕公司大有可为的金矿。

  那么,对抗互联网巨头有多大胜算呢?首先运营商体制束缚无法摆脱。按照中移动的思路,中移动将从目前的“集团—省公司—地市公司”集团模式到多个专业化公司共同存在。

  依据咪咕公司集中化运营原则,各省、专业公司、直属单位不能自行开展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领域的业务经营,不能自行与咪咕公司涉及领域的第三方业务开展合作,或为上述领域提供代计费。

  那么,咪咕公司如何处理好与31省及地方各级分公司的业务合作关系就是一个大难题。毕竟各省一直都有自己的合作业务用以提升流量业绩,现在全部划归咪咕公司,配合与权益需要一定时间。

  还有上月刚成立的互联网公司,虽说是继咪咕公司之后中国移动业务转型的进一步推进,但喊了三年才露面,其与咪咕公司又是怎样的关系?目前都没有明确答案。但有一点可以猜想到,最先提出组建互联网公司却落后于酝酿不到半年的咪咕公司,可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博弈。

  一位内部人士对腾讯科技:“两个个公司成立之初,人员分配和资源归属上分歧很大,相互之间都不希望成为另一个附属,博弈很激烈,加上反腐风暴所以互联网公司组建一拖再拖。当然,体制下的束缚也是在所难免。”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能围绕新型业务的特质为其创造生存发展的基础土壤环境,而是简单沿袭传统业务的土壤环境,新型业务很难成功。

  未来出路在组织机构变革

  随着4.5G的到来以及未来的5G,移动互联网更加普及,应用更加丰富,OTT业务将会得到更快发展。爱立信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预计到2016年,OTT业务流量将占移动数据流量的71%,OTT业务今后会让运营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其中视频应用将成为主要驱动业务。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一方面继续加大基础网络的速率提升及覆盖,另一方面则需要在流量经营后付费市场与其他企业联合创新。

  与上述咪咕、互联网公司几乎同时成立的还有中国移动在线公司,这是中国移动服务集中化和专业化运营的关键布局。此外,移动互联网投资基金公司的成立,与此前中国联通(微博)成本的投资公司类似,也是中国移动尝试以资本运作的方式介入移动互联产业的举措。

  组织机构变革将成为未来运营商变革的重点领域,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意味着新的机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移动的实力和地位决定了它有能力,也应该成为这个产业中有国际竞争力的“鲨鱼”,但成为这样的“鲨鱼”应该有其独特的方式,不要总围绕着以网络制式为核心的模式中展开论述。

  “毕竟要求这个庞然大物内生建立起有效的创新体制,形成创新所需要的快速、灵活的反应能力,这将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现代大公司的创新管理实践表明,必须通过外部整合,即树立生态系统的视野和“价值链竞争”的理念,通过优化合作伙伴的生存环境,让一群机制灵活、反应迅速的小“鲨鱼”拱卫在中移动周围,这样,这家巨型企业的业务创新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一位运营商高层向腾讯科技表示。

  但无论如何变革,运营商自身内部机制和流程的变革才是一切的基础,对于央企纳税大户中国移动而言,此事两难全,苦与乐并行。

本文标题: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创客/自组织正在改变科技创新的权力版图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06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