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再游地坛情何限
今天去地坛,纯属顺路,不是特意去的,只是在办事情的路上突然觉得自己该去好好看看那里了,谁知道又是那样巧合,它就在我目的地的对面,于是,不得不去。
这里我已经来过许多次,但竟没有心平气和地走走转转,今天,无论如何,我也要补回来。抬头望去,天蓝得刺眼,云朵白且柔,让人不胜爱怜,数不清的红灯笼三三两两的一起,挂满了树,挂满了天空,挂满了我的眼帘。对于没有方向感的我,只是信步走去,管它什么东西南北,只是走好了,反正都是地坛。况且,今天的我心里空空的,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只管漫步就是。印象里觉得它不大,事实上也确实不大;印象里觉得里面没什么好看的,事实上确实也没什么,只是一座祭坛,还要另收费,这一点和天坛算是有一拼;还有一个庭院,英文名字为“onemoon”,看到这几个字母时还和好友戏言:“这个单词是啥意思?不才只知道moon是月亮的意思,连在一起就不知道了,真是奇怪!”后来看到了它的翻译为“一月当代”,实在不知所云。远远看到门上贴张白纸,上面隐约有几行黑字,凭着多次游玩的经验,好友初步断定是“此处谢绝游览参观”之类的话,偏执的我径自走上前去,发现上面写道“为保暖将大门关闭,请推门里面参观”,我的心不禁一暖,看似拒绝实则盛邀啊!纵然是费了小女子我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扇沉重的门推开,纵然里面依然冷得让人瑟瑟发抖,纵然里面只有几张新唐书里的字帖,一想到门上那白纸黑字,心里也就丝毫没有责怪了。
走在青石板路上,脚下好干净,没有一点灰尘,没有一片落叶,那么平直,那么宽阔,没有逼仄,没有坡洼,让人心里好轻松。甬路两旁依然是树,都这个光景了,还热热闹闹的,更不用说春夏时节了。路旁米黄色的双人座椅颜色还是那么优雅,两年前的春末夏初我曾坐在上面,只是现在我不敢确定哪一把是我的故人了。松枝那么浓密那么低垂,冬日的阳光那么温暖那么柔软,广场上的鸽子那么悠闲那么无虑,我站在它们身后许久,竟还兀自旁若无人般在那里啄食,咕咕的叫声丝毫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我不禁微笑,悄悄离开……
这里平时并不热闹,只有庙会、书市的时候才人声鼎沸,即使外面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金鼎轩,物美价廉的广式小吃味道并不错,但平日里大多都是那些老人们遛弯儿散步,年轻人很少,只有廊庑飞檐上的黄龙显示着昔日帝王朝拜的盛世繁华,这更让今天的地坛显得清幽了,我喜欢这种没有人事纷扰的去处。走在低矮的红墙下,仿佛一抬头就可以碰到黄绿的琉璃,我用温润的手指抚过一块块冰凉的瓦片,思绪凝结了。刚种上的牡丹明年五月的时候一定开得很华美富贵吧?一定的,不然就白白辜负了它旁边那个粉墨白墙的江南小园了;等二月的春风裁剪京城万物的时候,眼前这些纤细柔软的柳条一定也是碧玉妆成、绿丝绦满树而风情万种了吧?一定的。
走在这里才很是后悔来之前没有好好看一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只是记起了那段“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日子多么舒服。刚坐上轮椅时,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他在这里思考着生与死,过于沉重,我可以不去想;我在这里思考着聚与散,耽于平常,我不能不想;不过地坛本是无情,只是人多情罢了。于是,不管我是满心欢喜,还是满眼伤情,地坛还是它的地坛,它能给予我的,只是让我有景可触,有情可伤而已。
二 : 仙岛湖为何风光不再
三 : 王淼:“廉价药”为何不再“廉价”?
不久前,杭州萧山区一位出生不到8个月的韩果果患上婴儿痉挛症,进入浙江省儿童保健院进行治疗。(www.61k.com]医生说,用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医院没药。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普通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记者调查发现,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廉价救命药缘何“一药难求”?
调查后发现,断药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廉价药”太过“廉价”,药厂生产利润很低,为了维持经营,药厂选择放弃“廉价药”转而生产利润高、销量大的“高价药”;二是医院普遍存在“以药养医”的现状,相较于“廉价药”而言,“高价药”更能为医院带来“效益”。因而,医院在进货和用药时多选“高价药”。两个原因,使“廉价药”既断了生产链也没了市场。
“廉价药”断货,如能用“高价药”替代,也就不至于发生文头那样的状况。但,偏偏有的“廉价药”有其他药所不具备的药性和药效,所以,虽然企业不愿意生产、医院不愿意进货,但由于药品本身的药效,“廉价药”仍有一部分市场需求。当市场和供需出现了问题,虚高价位就不可避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7.8的“廉价药”被炒高到数千元仍“一药难求”的原因了。
怎样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最终落脚点仍是政府的监管问题。
首先,政府要鼓励药厂积极生产“廉价药”, 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厂家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保障合理利润,调动生产积极性,保证廉价特效药品的稳定供应。除此之外,考虑到药厂的盈利的性质,政府要稍稍放开药品的监管力度,或者说在药厂和患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把药价交给市场,既保证药厂利润合理,又将药价控制在患者接受的范围内。
其次,政府要大力整治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最大限度地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取消“以药养医”,为廉价特效药使用打开绿色通道。
“廉价药”不再廉价,是市场的选择,如何让“廉价药”重回廉价,让药品处于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而且不至于长期短缺,考验政府的智慧,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未来走向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四 : 草根讲坛:梯子网为何迟迟红火不起来
最近中国的互联网业界有喜有悲,与阿里风光无限上市赚美元不同的是,作为中国在线教育的一个标杆性企业,梯子网却面临经营不下去的窘境。作为其创始人龚海燕自然难辞其咎,在线教育本身是一个热门领域但是做到如今的地步的确让大家唏嘘不已。那么在线教育行业是否真的像批评者说的那样,是纯粹的泡沫发展不起来呢?
作为一个业界观察者我并不认为在线教育是纯粹的泡沫现象,之所以发展不下去是因为K12教育模式被太多的人夸大和夸张,从而掩盖了很多发展上的难题。梯子网作为一个在线教育的缩影,它的兴衰其实更多体现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难题,这不仅是梯子自己的原因,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要知道就连北京四中网校等拥有基础硬件资源的产品都没有很好发展下去,那么在线教育就必须要重新审视下自己了。
垂直化才是资源拼杀的唯一途径
一直都觉得梯子网在战线上拉得太长,以至于失去了发展的主动权。从目前看,梯子网的产品布局很宽,有多角色的工作中心,还有偏媒体化的个人空间体系,还有试题库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资源的供给和资金的支持,但是梯子网毕竟只是一个纯粹的线上教育产品,即便是号称拥有数万份试题库,但是说实话比起线下巨头新东方等还是弱不禁风,如此情况却要拼命去竞争各个领域的用户基础,实在不是什么理想的事情。至少在我看来,线上资源丰富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面对资源共享这么一个敏感的问题,我们很难保证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独享的,如果不能这样,那么简单地用大来定位自己的产品格局并不理智,毕竟线下教育巨头比比皆是,他们多年积攒下来的资源并不是我们花钱就能买到的,即便是能买到线上仍然受限于很多问题无法一一得到解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为什么我们不把有限的资金放到固有的几个领域进行推广呢?千万不要以为小领域不赚钱,秋叶PPT,一个借助网易的公开课等资源专注PPT领域的产品。虽然不是什么大神级别的产品,但一个月五十万到100万的业绩还是稳稳地,这种低调的在线教育赚钱者比比皆是,因此若想在在线教育混出名堂,垂直化是唯一的取向。
立足之本是产品,口碑才是营销基础
教育培训这种产品类型说实话和其他不一样,它需要的不是所谓的高端、精英气质,它要的是效果,说实话就是成绩。你所培训的对象必须要在相应科目表现出与之前不一样的水平才可以。但是从这个角度上考量的话,线下交流必须要做到。梯子网之前一直在宣传自身拥有万套试题,教师资源丰富,线上课程可以满足各种需求,但是作为产品梯子网并没有一个针对产品的衡量标准,宣传归宣传,梯子网始终无法找到真正能够让消费者信服的依据。在这点上,梯子网显然就比不了新东方等诸多线下巨头。虽然新东方对于线上资源的注重并不是很大,很多课程的安排还是趋向于线下进行,但是新东方的优势还是很明显。这是为什么?因为教育培训先看线下再看线上,线上吹嘘的再好,如果落实不到线下还是不行。培训这个行业需要一个真正有效的产品,你要让培训者在学习上真正得到提升才行,别的不说,有一个学生提升就会立即鼓舞其他人参与进来,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有的资源优势如此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否则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别人看不到你的成效就不会盲目投资。同样的道理,作为在线教育的推广,梯子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口碑的作用,一味的针对自己资源优势进行描写,对于这个其实说再多消费者也不会买账,道理很简单,就是之前说的那样,你只有让大家真正相信你的产品才行。
战略摇摆不定,影响进一步发展
不得不说,梯子网并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梯子网没有找到一个稳定的发展点。前期讲究产品线,后者追求资源深度,梯子网始终在跟随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而没有一个自己的主见。要知道在线教育是一个随时都在变化的行业,梯子网始终举棋不定很难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赢得先机。至少在我看来,依靠会员注册征收会员费还是卖试题资料?梯子网并没有想清楚,甚至是如何转变营销思维,梯子网都难以说服自己。在我看来单纯利用互联网思维去做教育培训产品的代价是巨大的,风险也是难以避免的。用户产品聚集流量,商业产品再去创作营收,两者相辅相成,具有不可代替性。梯子网一直想让用户先买单,然后看效果,表面上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但是商业化进程并不能这么玩,你不能为一个还没成熟的产品让用户平白无故的买单,相反你若能让线上的公开课视频进行相关内容的讲授,然后让大家根绝效果选择进一步注册会员缴纳费用进行学习,这样才行。否则急功近利或者是举棋不定都会葬送自己的前程。
梯子网的发展难题其实更像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在线教育喧闹到现在也算是有很多年了,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好产品诞生,我想这除了机遇的问题更多的还是产品自身的原因吧。虽然现在龚海燕把工作重心重新放回到91外教,但是面对同样一个教育产品,我想龚海燕还是需要有所改变的。首先要注意信誉,教育产品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能为了一点钱而变得利欲熏心,做产品应该始终放在首位。其次,口碑要注重。在线教育需要硬件资源,更需要实在的效果。做出效果才能在口碑营销上更上一筹。而且中国教育特色已经表明口碑的重要性无与伦比。最后,硬件资源不可少。
文章链接:化妆刷http://www.tzjjyz.com/hzs/,转载请注明文章的来源,谢谢大家的合作。
五 : 美国唐人街何以风光不再?
美国多数大城市都有唐人街,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的等城市唐人街比较大,而且是当地的旅游景点之一,但像华盛顿、费城、波特兰等地的唐人街就比较小,一般只有两三条街,方圆二三百米。唐人街曾经是美国华人的主要聚居地,漫步于此,看着各种中文招牌、中餐馆、中式杂货铺、理发馆,听着此起彼伏的广东话、福建话,你会仿佛置身于中国南方的某个小镇。唐人街曾被视为美国华人的象征。
(旧金山唐人街)
近年来,有一种说法,唐人街没落了,式微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的,因为唐人街确实不像以前那么红火了,有些唐人街的店铺甚至因为门前冷落鞍马稀而关张歇业。研究发现,2000年洛杉矶只有2%的华人还住在唐人街里,旧金山和纽约住在唐人街的华人比例也分别只有8%和14%,而这十几年,住在唐人街的华人比例继续呈现减少之势。
现在唐人街主要是作为老侨民的根据地,也就是上世纪50年代之前来美的华人,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了一两代人,他们已经将唐人街看作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因此不会轻易搬离。另外,还有一些新来乍到的文化程度较低、英语不通的所谓低技能新移民,仍喜欢以唐人街为初来美国的落脚点,因为在这里比较容易找到乡亲朋友的帮助。
与此同时,在美国主要大都会的近郊区,近二三十年来兴起了一大批华人聚居的“卫星城”。比如在洛杉矶附近的蒙特利公园、纽约曼哈顿以东的法拉盛、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市、华盛顿以北的洛克维尔市、旧金山以南的硅谷一带。这些新兴的卫星城,更具规模,也更繁华热闹,但华人的密度不那么大,而是呈现各种少数族裔尤其是亚裔混居的状况。比如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圣盖博谷和尔湾地区,过去十年,亚裔人口从30%跃升至39%;在纽约的法拉盛,亚裔人口从1970年时的7%上升到现在的60%左右。在这些地区,华人已经成为足以影响当地选情的主要少数族裔,因此当地的民选官员和议员候选人每到选举季节,往往都要深入华人社区拉票游说。
当然,更多的华人开始融入普通的美国社区,呈现分散居住的特点。与拉丁裔和黑人等少数族裔相比,亚裔包括华人更倾向于居住在城市的近郊区,而不是住在市中心。而重视教育的传统又使得华人热衷于住到学区较好的白人聚居区。这在纽约长岛、华盛顿附近波托马克、大瀑布、旧金山以南的圣荷西等地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
(纽约唐人街)
华人所以出现走出唐人街,分散居住的状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从大的社会氛围看,美国的社会公平和反种族歧视近几十年取得了长足进步。19世纪后半叶,华人是追随淘金热和西部铁路建设高潮来到美国的,但19世纪7、80年代在美国掀起的排华浪潮使得华人成为备受歧视的族群,尤其是1882年的排华法案,对华人移民、入籍和参与主流事务设定了很多歧视性的限制。唐人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因为华人本身讲究宗亲、邻里、同乡关系,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华人更要抱团,互相扶持,才能在异国他乡生存发展。而近几十年来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趋于宽松,使得更多的华人能够不再局限于唐人街的餐馆业、杂货铺,而进入主流社会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另外,美国主要城市都经历了市中心的没落过程,人口纷纷迁向郊区,而市中心不管是生活成本,还是生活环境,或者治安形势都不如近郊区,华人离开唐人街也伴随着这种大趋势,低收入的华人家庭搬到生活成本较低、发展空间更大的郊区去了,纽约法拉盛就是这样兴起的。
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是因为华人移民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从当年的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工,变成了以来美留学后在美国求职定居的高学历、高技能移民为主。新一代移民社会地位较高,经济状况较好,当然不会再住在唐人街里,而选择住在环境、学区较好,房价较高的所谓“高尚区”。
因此可以这么说,唐人街风光不再其实是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地位提高的折射,是华人不断发展进步的表现,是好事。
(洛杉矶唐人街)
华人融入主流社会有许多指标,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是出现了多少精英人物。应当说,华人不管是在政界、商界、科技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体育界都出现了一大批在美国主流社会响当当的人物,比如骆家辉、朱棣文、赵小兰、赵美心、杨致远、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马友友、关颖珊等等,这个名单能列出长长的几百人。
然而看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取得的多大进展,更重要的还是看多数华人在美生存状态如何。根据最新的统计,美国华人人口已突破400万,是亚裔中人口最多的族群,其中6成以上的华人移民已入籍,比例高于旅美外国移民总体入籍比例的4成3。
华裔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其它少数族裔。有台湾背景的华人受教育程度最高,7成有学士以上学位;大陆背景的华人有学士以上学位的亦占一半,受教育程度在亚裔中居于中游。
华人的经济状况也较好。有台湾背景的华人最富裕,人均年收入3.83万美元;大陆背景华人人均收入3万美元,在亚裔中居第6位。全美华人家庭2007年时中位收入是6万6118美元,比全美家庭水平高出1.6万美元。华人贫困人口占11.5%,低于全美13%的水平。
可见华人在经济上、教育上发展得相当不错,已经超过全美平均水平,但在社会参与度上,在参政议政上,在对社会的贡献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盛顿唐人街)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