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南怀瑾临别赠言-南怀瑾名言

发布时间:2017-08-09 所属栏目:中国传统文化

一 : 南怀瑾名言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南怀瑾

二 : 南怀瑾“临别赠言”竟然一语成真

原文地址:南怀瑾“临别赠言”竟然一语成真作者:南怀瑾的前世今生

南怀瑾:亦文亦商亦从容

2012年10月09日00:43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汪静赫

   南怀瑾的离世,让2012年中秋夜的圆月略带残缺。

  在最后一段公开视频里,95岁的南怀瑾与十余岁的小学毕业生谈生活、话未来。他将这段十几分钟的讲话称为“临别赠言”——数十日后,就此成真。

   2012年9月29日,中秋前夜,南怀瑾在太湖之滨告别尘世。

  彼得·圣吉

  多次到中国向他求教

    曾到太湖大学堂听课的银监会副主席郭立根说:“南先生是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

   这样的赞誉,已经成为1种常态。南怀瑾的名字总是和“国学大师”连在一起。

   然而,南怀瑾对于自己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我只是1个年纪大、顽固的、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头子。”

  南怀瑾虽总被奉为大师,但从不受其束缚。正如他对于生活的一贯理念,一切都是随性随心,“做个简单的人”。南怀瑾曾自认“一无所成,一无是处”,在谈到死亡时更是豁达到无羁:“万一我随时随地死去,最好有人将此残留污染之身,碎为微尘,洒下虚空大地,供养一切众生。”

  南怀瑾少时习武,念过军校,也学过艺术。他潜心向佛,但从不标榜吃素,也不拒绝看上去与养生相斥的东西——比如抽烟。70多岁高龄时,会毫不掩饰地向青年晚辈要香烟抽,“像个小孩子,很活泼”。据台湾曾子南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曾王君回忆,“南先生没有被任何1种知识,或者是1种文化所束缚的。他写了那么多传统文化的书,但在他身上我们却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后遗症,不做作。”

  南怀瑾讲国学常常微言大义,妙趣横生,但“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晓见”,迄今为止,南怀瑾有30多本专著,但除了《禅海蠡测》是亲笔所写外,其他著作都是他上课时所讲,之后由学生整理而成。

  南怀瑾的文化思想也影响到了经济界。西方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曾多次到中国向南怀瑾求教,而不少中国企业家则成了南怀瑾的“忠粉”。在南怀瑾的企业家学生中,海航董事长陈峰被他称为“最言听计从的弟子之一”。

   “我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从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师的教诲中,我在逐步征服自我,为社会为众生多做点事。” 陈峰说。

  古稀之年

  担任金温铁路董事长

  除了研究文化布道国学之外,南怀瑾的随性还体现在他的实业家经历中。在台湾的30多年里,他开公司、办杂志、成立出版社。后来,还筹资回国建设金温铁路,自己当董事长。做商人,南怀瑾亦从容。

   1912年4月,孙中山乘船来到温州。看到这个富足之地还没有通火车,他觉得很遗憾,于是有了1个修铁路的理想。

  孙中山离开温州后的第6年,在温州境内的乐清柳市,一户书香人家诞生了1个叫南怀瑾的孩子。在动荡的年代,南怀瑾很早就离开温州去外面求学立业,从大陆到香港,从台湾到美国。

  历史注定要让当年的渊源成为人生的伏笔,南怀瑾在古稀之年时再度回到了故乡,而其中最大契机正是孙中山1912年的那个铁路梦。

  1988年,南怀瑾移居香港,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上门拜访,向他提及金温铁路建设。南怀瑾为之所念,与弟子成立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并撰写《对金温铁路的浅见》一文。他向温州市领导建议:“要修建金温铁路,最重要的是海外资金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一家铁路公司,拥有独立经营的自主权,打破原有铁路必须由政[www.61k.com)府或国营企业经营的陈规。”

  1992年11月12日,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香港联盈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586万美元,占80%。6天后,浙江省金温铁道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南怀瑾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2年12月18日,金温铁路正式开工,南怀瑾被称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6年后,金温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行,而在通车前夕,南怀瑾基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想法,将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在金温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地方。

  就在这同时,南怀瑾的文化著作开始在国内掀起热潮。此后,南怀瑾专心修学布道,2006年,在江苏吴江的太湖之滨,创建了太湖大学堂。

  95岁迎来

  首届“南家班”毕业生

  2012年6月21日,太湖大学堂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小学举行首届毕业典礼。95岁的南怀瑾端坐台前,与30位6年级毕业生面对面。

   老人与孩子的距离很近,但似乎又很远,因为他们隔着长长的80余载时光。

   80多年前,在离此地不远的温州乐清,那个叫南怀瑾的孩子也曾这样憧憬未来。而今,少年变成了大师。

  “这里教你们的是生活教育,将来读到硕士、博士没什么了不起,从洒脱应对进退开始,基本的尊重别人、认识自己。生活学好了,人生的基础就稳固了。”被孩子们称为“太老师”的南怀瑾说。

  这三十个孩子被称为首届“南家班”毕业生,他们是太湖大学堂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小学第一届小学毕业生。在这个实验小学里,南怀瑾的理念被坚持和应用。

  学校采取全住宿制度,学生必须学习武艺、静定、野炊、读经等生活课程。老师没电视、学生没电脑,课程是武当拳、永春拳,读本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百家姓》、《菜根谭》。学校没有现代的操场,只有孩子们玩泥巴、野炊的草地。这里没有奥数,但有武术;学习美术,却也教授做饭。孩子们没有考试压力,但有更现实的生活教育。入学后要自己洗衣、叠被,大孩子要帮助低年级学弟妹,全校就像1个大家庭。

  南怀瑾这样解释“实验”的意义:“教育不是管理,而是影响,你们学的重点就是生活的教育,大的照顾小的,爱同学,爱团体,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1个人,不是一张文凭、1个学位……不能只学学谋生的技术和知识,把人道人心的本位忘记了,忘记了怎么做1个人。”

   这就是南怀瑾的教育坚持,也是他一生的坚持。

三 : 南怀瑾名言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南怀瑾

四 : 南怀瑾的名言

  1.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类别:人生
  2.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类别:心理
  3.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类别:成功
  4.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类别:成功
  5.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类别:心理
  6.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类别:社会
  7.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类别:社会
  8. 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类别:人生
本文标题:南怀瑾临别赠言-南怀瑾名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600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