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1 所属栏目:范文

一 :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BP=NX-F。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衡量一国对所有其他国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货币的流入大于流出,国际收支是正值。此类交易产生于经常项目,金融账户或者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被视作一国相关价值的另一个经济指标,包括贸易余额,境外投资和外方投资。固定汇率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不是由市场来调节的。在本币波动较大时,政府为维护固定汇率,都会主动采取干预措施。

xnmbyy_国际收支平衡 -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_xnmbyy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经济展望

国际收支按照特定帐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编制地会计报表。

[www.61k.com)1. 特定帐户分类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帐户。

1)货物:一般商品、待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

2) 服务:运输、旅游、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专有权征用、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

3) 收入: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_xnmbyy
国际收支平衡

第一, 支付给非居民工人的职工报酬;

第二,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官方储备带来的收入和支出。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股本红利、债务利息。资本损益应计入金融账户项下。

4)经常转移:无偿提供的实际资源或金融产品,包括除去资本所有权的转移(资本转移归入资本账户项下)

资本和金融账户: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性为进行记录的帐户

1)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_xnmbyy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

a.资本转移: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积极与其相联系或以其为条件的资本转移

b.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无形资产转移,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

2)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

a.直接投资:投资者对另1个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直接设立或持股(10%以上)

b.证券投资: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

c.储备资产:外汇资产、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IMF的储备头寸、其他债权

d. 错误和遗漏帐户:统计问题、人为虚报等原因的抵销性帐户

2. 复式记账法的3大规则:

1) 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2个方面: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 借方:不论实际资源还是金融资产,都表示持有量的增加

3) 贷方:不论是实际资产还是金融资产,都表示持有量的减少

xnmbyy_国际收支平衡 -效应分析

当一国国际收入等于国际支出时,称为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国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入流出状况。

一国国际收支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市场机制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调节,但这种调节的力度有限,特别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在很多情况下要实施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弥补市场对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力度的不足。但是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其所实施的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收到的效果也不同。下面分别分析在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与政策效应。

一、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与政策效应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汇率是随着市场变化自动调节的,因此,无论国际收支是处在顺差还是逆差状态,市场机制都会自动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机制可从下面的分析中看出。

在图1中,由曲线LM和曲线ISo的交点Eo决定了初始的均衡产出为Yo,均衡利率为io。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_xnmbyy
收支均衡图

均衡点位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的左上方,说明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在浮动汇率的情况下,如果国际收支是顺差,本币价格(即汇率)就会提高。本币价格提高,又会引起出口减少进口增多,ISo曲线会向左移。由于这一点,经常项目这一块的顺差会减少,或逆差增加。要实现国际收支均衡,就要使资本项目中的外资流入增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国内利率水平,这样BPo曲线不断上移。当顺差不断缩小时,均衡点和BP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断接近直到最后这一距离消失。这时新的均衡点出现,亦即是IS1、LM、BP1三条曲线交于E1。在这一点上,货币和产品市场以及国际收支实现均衡。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_xnmbyy
收支均衡图

在图2中,均衡点Eo处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o的右下方,这表明该国经济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会使汇率下降,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状况改善,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出口增加,顺差增加或逆差减少。由此,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利率水平会下降,BPo向右下方移动。曲线移动使均衡点靠近国际收支均衡曲线。这个过程继续进行下去,ISo曲线移至IS1,BPo曲线移至BP1,国际收支平衡实现,新的均衡产生,新的均衡点为E1。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机制发挥着自身的正面作用,有效地进行着自动调节,使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又使国际收支不断保持平衡。但在有些情况下,如经济过冷或过热,政府也会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加以主动调节, 以使国民经济按合理的速度发展。政府采取的主要政策有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这2种政策的作用过程,都会引起利率的变动,从而使得BPo曲线产生上下移动,其作用的效果要比封闭经济中的情况复杂一些。如果设定政府无论是采取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为了使国民经济进1步增长,那么,在浮动汇率下,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呈现的效果则大相径庭。

一国采用积极财政政策,一般是在国际收支处于顺差时,而且这种顺差主要是由净出口增加而引起的。政府增加支出,需求扩大,IS曲线右移,收入水平增加,价格上升,出口下降;在货币供给量不变时, 国内利率上升,BP曲线向上方移动;价格上升和收入持续增加会导致进口持续增加,进而使外贸出现逆差:与此同时,在国际资本高度流动的条件下,利率上升会导致国外资本大量流入,在此期间外资流入额往往大于进口增加额,国际收支仍出现顺差。顺差不断增加,会使本币供不应求,本币出现升值压力。由于汇率是自由浮动的,本币汇率上升,出口竞争力减弱,Is曲线向左移。这表明在浮动汇率条件下,财政政策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此外,在开放条件下,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乘数放大效应会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小一些,这是由于在开放经济中乘数效应中的一些环节会通过贸易或投资转移到国外去。例如,政府投资几十亿元建一座发电站,但部分设备、材料、技术从国外进口,那就会增加国外的总需求,使得政府增加的开支对本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减弱。如果一国处于经济过热阶段,政府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其收效也不大,只是作用过程与上面所述过程相反。

在浮动汇率下,政府使用货币政策,其作用过程为:政府如果增加货币,利率下降,资本外流增加,逆差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收入增加;进口增加,逆差增加。但由于逆差太大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进而导致出口增加,外贸状况得到改善,IS曲线向右移,国民收入增加,同时BP曲线会下移,这个过程持续一定时间,新的均衡就会实现,经济以更快速度增长。当然,这种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作用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1个国家金融市场成熟程度,外贸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外贸结构等。不同的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在浮动汇率下采取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不一样,但总体来说,调节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如果是经济处于过热阶段,政府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过程与上所述相反,效果一般是会比较明显的。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_xnmbyy
收支均衡图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收支平衡的调节机制与政策效应

在固定汇率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不是由市场来调节的。在本币波动较大时,政府为维护固定汇率,都会主动采取干预措施,下面看看在固定汇率下,在一国分别存在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时,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调节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在图3中, 曲线ISo和曲线LMo的交点决定的初始均衡点Eo(io,Yo)在初始时表明国际收支是顺差。而顺差使本币在外汇市场上供不应求,面临升值的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了维护固定的汇率,政府的主要办法是增发货币,使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从图形上看,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使曲线LM0右移至LM1位置。在一般情况下,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会提高本国绝对价格水平。其他与本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绝对价格水平不变或提高幅度小于本国绝对价格水平提高幅度时,这会使出口需求会下降,ISo曲线左移, 同时BPo曲线向上移动,从而使均衡点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接近。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时恰好所有与本国有外贸业务的国家物价水平也上升且大于本国物价水平上升的幅度之际,则这一结论不成立。国外需求减少的这一结果,会使国际收支中顺差减少;当ISo移至IS1,BPo移至BP1时, 曲线LM1与曲线IS1的交点恰落于BP1曲线上,国际收支平衡得以实现。交点E1成为新的均衡点(虚线为调整后的情况)。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_xnmbyy
收支均衡图

在图4中,初始均衡点Eo处于初始平衡曲线BPo的右下方,说明经济发生了国际收支逆差,逆差导致对国外货币需求的增加。为了维护固定的汇率,政府出售外汇储备购买本国货币,从而导致本国名义货币供给量减少,在图形上表现为LM曲线向左移至LM1(虚线)。在一般情况下,本国名义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导致国内绝对价格水平下降。与本国有贸易业务关系的所有国家综合绝对价格水平不变或下降幅度小于本国下降幅度时,需求增加,IS曲线右移,BP曲线也会向下移动。当ISo移至IS1(虚线),BPo移至BP1(虚线)时, 曲线LM1与IS1的交点恰落在BP1之上。新的国际收支平衡形成,E1点为新的均衡点。

以上2种情况只表明在固定汇率条件下,政府被动运用货币政策后,新的均衡是如何实现的,这只反映了部分状态下的调节机制,并不能说明这种政策就是有效的。事实上,在固定汇率条件下, 由于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不存在了,政府为维护固定汇率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尽管不能说一点效果也没有,但从普遍和长期的角度来看,其作用是很小的。所以,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时,就不能依靠增加货币供应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在经济过热时,也不能依靠减少货币供应的办法来控制通胀。设想在经济不太景气或者在上面图形中反应出的新的均衡点仍然达不到政府所期望的发展速度时,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便采取扩大货币供给的办法,货币增加,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 资金外流;利率下降和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会使进口增加。上述变化又会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造成本币贬值。在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必须抛出外汇,购买本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但这个过程继续下去,LM曲线回复原位,显示货币政策无效或效果不大,所以其对经济的整体调节作用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再设想在经济过热时,政府采取紧缩货币的办法,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外资流入,顺差增加;收入下降,进口下降,顺差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出口增加,顺差增加; 以上因素推动本币面临升值压力,为维护固定汇率,政府又不得不注入本币,买进外币,政府紧缩货币政策失败。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的财政政策一般会取得好的效果。其原因是:政府实施增加支出的财政政策,支出增加,IS曲线右移,收入水平上升,在货币供应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利率必然上升,外资流入增加;收入增加,进口增加,但由于外资对利率反应的弹性大,利率下降会使外币流入数量很大。所以,一般来讲,政府支出增加到一定的幅度,顺差会增加很多,于是本币面临升值压力。为维护固定汇率,政府买进本币,卖出外币,LM曲线向右移。结果,一方面是官方外汇储备增加,另一方面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经济可加速增长。如果该国是处于经济过热阶段,为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政府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一般也会取得预期效果。其中主要原因是减少支出,在货币供给量不变时,利率会下降,外资大量流出,逆差最后会很大,本币面临贬值压力,政府为维护固定汇率,会买进本币,卖出外币。本币供应减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所以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完善、货币政策效果本来就不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来讲,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可以使政府能更加有效地使用财政政策去调节经济运行。而对于金融市场成熟的发达国家来讲,由于货币政策在此汇率制度下起不到好的调节经济的效果,所以都转而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在此汇率制度下,政府的货币政策会取得好的调节效果。

xnmbyy_国际收支平衡 -收支状态

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收支均衡

1) 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也就是自主性交易差额为零。但是在统计上和概念上难以精确区分自主性和补偿性,只是1种思维方式,难以付诸实现。

2)国际收支均衡: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即国内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是一国达到福利最大化的综合政策目标。

不平衡

定量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

1.贸易收支差额:商品(货物)进出口收支差额

分析意义:

1) 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大,可以当作国际收支的近似代表

2) 商品的进出口情况综合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了该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2.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收支的差额

分析意义:综合反映一国的进出口状况,作为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依据

3.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分析意义

1) 反映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提供有益借鉴。

2)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反映出经常账户的状况和融资能力

定性分析

? 定性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性质(5种原因)注意:都是假定逆差

1.临时性不平衡

1) 定义:由短期的、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

2) 特征:失衡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可以认为是1种正常现象。

3) 对策:浮动汇率制下由市场汇率波动来纠正;固定汇率制下动用官方储备来平衡。

2. 结构性不平衡

1) 定义: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2) 特征:一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二是因为本身产业结构单一、落后,产品类型没有竞争力。

第一, 在世界市场需求变化后,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

第二, 一国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品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卖的都是必需品,别的国家收入降低时需求还稳定,但一旦别的国家经济增长后需求就大幅下降),或者虽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高但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低所引起的失衡。(卖的是奢侈品但进的都是必需品,一旦价格上涨,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别人的东西还必须买)

3) 对策:与本国的经济结构、劳动生产率有关,具有长期性,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在治标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官方储备的融资来进行数量上的弥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本币的升贬值来进行价格上的调整;

治本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国内经济对汇率变动的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性,使市场化的汇率真正具备根据世界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效力。

3. 货币性不平衡

1) 定义:在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2) 原理:

a. 相对通胀率↑=本国通胀率↑-外国通胀率:根本上是由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导致通货膨胀

b.购买力平价说:Pd=E*Pf,Pd上升,E不变,则出口货物国外价格水平就会上涨,进口货物就会相对便宜。

3)对策:一是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紧缩总需求;二是本币升值。

4. 周期性不平衡:

1) 定义: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

2) 原理:衰退——总需求下降——进口下降——顺差

扩张——总需求上升——进口上升——逆差

3) 对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5. 收入性不平衡

1) 定义: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

2) 原因: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周期性、货币性、结构性等等

结论:一国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因为这仅仅是一国经济失衡的一方面;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是要通过政策搭配使得国内和国外同时达到平衡,达到国际收支均衡,这才是一国经济均衡的最终目标。

xnmbyy_国际收支平衡 -其它相关

交易

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1)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个人或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所从事的交易。

2)补偿性交易(Compensatory Transactions):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对外的借款或动用官方储备

重要问题

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的融资关系的弱化

1.根本原因: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内外的投资收益率、利率、汇率、通胀率、税率和税收政策和风险因素等。

2.主要原因:

第一, 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1) 当一国很难吸引国外资本流入时只能用官方储备进行融资,但一国官方储备是有限的。

2) 当一国提供融资的主要是国外资本,就会出现这种融资方式的稳定性和偿还性问题,可能引起资金链断裂和债务危机。

第二,资本流动存在独立的运动规律,不再依附于经常账户而由其被动地决定了。

第三, 在二者的融资关系中,2大帐户之间通过债务和收入因素互相影响,有形成债务危机的可能。(资本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后产生的资本流动会造成收入帐户的相应变动,如股权红利、债券利息等。如果经常账户赤字过多,引起外债过多,而由此导致的利息支出也越来越大从而恶化经常账户,形成恶性循环)

4.综合帐户差额:将官方储备提出后的余额

分析意义:

1) 衡量国际收支队一国官方储备造成的压力,对维持汇率的适当波动有重要意义。

2) 综合反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的状况,是全面衡量和分析国际收支状况的指标

二 : 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摘要: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构成和总貌,为一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从经常账户以及资本和金融账户等方面对2012年我国的国际收支表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和变化,并给出了原因解释。

关键词: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
一、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总规模达到7.5万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6%;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42%;由于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逆差,达到168亿美元,致使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缩减为1763亿美元,比2011年下降56%。
二、经常账户分析
1.货物: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7922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6%,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569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8%,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17353亿美元,同比增长5%,增速回落20个百分点。我国进出口增速回落至个位,传统出口市场需求低迷是首要因素。2012年前11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下降4.1%,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7%;同期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下降2.9%,连续五个月负增长;美国经济在2012年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增速低于预期。其次,国内成本上涨直接导致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对外资吸引力降低。再次,部分国家或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出口。在出口增速下滑的同时,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中国进口增速回落百分比远远高于出口增速回落百分比。由于进口相比出口更加疲软,我国货物贸易顺差321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32%。大幅扩大的货物贸易顺差在短期内推动人民币持续走强,进一步恶化了货物出口环境。
2.服务:
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9%,增速较货物贸易高3个百分点。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到89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逆差行业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保险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领域,反映了国内经济和货物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国际航运、货运保险、先进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力不强。值得一提的是,旅游项目首次超过运输项目,成为逆差的最大来源。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出境旅游及留学的人数大幅增长,大量资本汇出;另一方面,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更加刺激了旅游项目的逆差扩大。
三、资本和金融账户分析
1.直接投资: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2年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流出6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直接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流动规模大幅增长。受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流入253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根据UNCTAD 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一个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与本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1:1.1,其中发达国家为1: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而2012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为1:0.25,超过发展中国家,但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说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需进一步拓展。同时,外商大量的直接投资将给我国带来潜在的金融安全问题、市场环境问题和宏观经济稳定问题。
2.证券投资:
2012年,由于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大幅增长,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实现顺差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0%。相比2011年62亿美元的净流入,2012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64亿美元,其中新增301亿美元,撤回237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6%和下降7%。对外证券投资恢复增长体现了藏汇于民的积极成效,但由于资本流出渠道仍缺乏有效的体制保障和激励,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仍呈现金融部门多、实体部门少,债权投资多、股权投资少的格局。2012年,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新增593亿美元,撤回51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40%和下降61%;净流入542亿美元,增长3.1倍。相较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我国主权信用评级较高、资本市场容量较大、经济发展前景较好,加之国际金融环境的调整改善,全球投资者选择人民币进行分散投资,激发了我国证券市场上境外投资的活跃性。
3.其他投资:
2009年到2011年,我国其他投资表现为净流入,到2012年,净流入转化为2600亿美元的净流出。其他投资的净流出,是造成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首次出现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投资净流出中,其他投资资产净流出2316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这些净流出主要表现在贸易信贷、贷款以及货币和存款项目,三者规模分别为618亿、653亿和1047亿美元。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预期分化以及境内外利率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和银行大幅增持境外资产,外汇资产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分散持有。除了对外资产增加,对外负债由增加转变为减少也在作用着其他投资的大额净流出。相比2011年其他投资负债净流入1923亿美元,得益于贷款负债以及货币和存款负债的减少,2012年我国其他投资负债净流出284亿美元,说明了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外在还本金额高于新借金额,市场借用外债的意愿下降;随着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拓宽,非居民以存款形式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大幅下降,转为以购买人民币债券或以RQFII的形式回流,形成外来证券投资负债。
四、总结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规模稳定增长,经常项目增长幅度较大,资本和金融项目由[www.61k.com]顺差转为逆差,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调整改善。(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三 : 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www.61k.com]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通过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体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它反映了这些经济交易的规模、结构等状况。对一国某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细致的 分析 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国际货币与 金融 经济学》机械工业 出版社)
   2004年与2003年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将对其变化进行逐步分析
总体情况如下: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4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去年 中国 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686.59亿美元,同比增长50%。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 计算 ,货物出口5933.93亿美元,货物进口5344.10亿美元,顺差589.82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624.34亿美元,支出721.33亿美元,逆差96.99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205.44亿美元,支出240.67亿美元,逆差35.23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243.26亿美元,支出14.28亿美元,顺差228.98亿美元。------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2004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0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531.3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196.90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379.08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2004年中国国际储备快速增长,其中,特别提款权增加1.61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4.7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2066.8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增加1168.44亿美元的水平。外汇贮备较多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货币的信心十分有利,相应的也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偿债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我们知道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差额分析法,其中差额为每笔交易的借贷方之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主要差额项目包括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项目差额,接下来本文将从这些差额以及之间的关系入手来对2004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是由经常项目的借方和贷方之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 影响 ,其子项目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经常账户的变化。
为了是要分析的 问题 更加清晰我们将采用上文提到的横向和纵向分析法进行分析
  1,经常项目差额横向分析
  货物和服务差额分析
2004年经常账户盈余686.59亿美元,其中货物和服务项目顺差492.84亿美元,贸易项目中货物实现顺差589.82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96.98632亿美元,观其服务项目下的子项目,其中顺差的有, 旅游 (65.90亿美元)建筑服务 (1.29亿美元)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3.84亿美元)广告与宣传(1.50亿美元)和其他商业服务(74.73亿美元),在顺差中又以旅游业和其他商业服务最佳,这说明我国在旅游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逆差项目有运输(124.76亿美元)通讯服务(0.32亿美元) 保险服务(57.43亿美元)金融服务(0.44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42.60亿美元)咨询(15.82亿美元)电影和音响(1.35亿美元)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525亿美元),其中在逆差中运输 保险服务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占较大比例,说明我国在这几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不足,有待提高,及时找出原因,对其内部组织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
   其他项目差额分析
   从所给数据来看,贸易项目的顺差在经常账户中占绝大部分,经常转移项目的顺差也在逐年增加,3003年其为176.34亿美元,而在收益项目逆差中,主要由投资收益逆差所引起的。2004年收益项目逆差352.27亿美元,切投资收益逆差415.49亿美元,经常转移项目顺差228.98亿美元。
纵向比较2003—2004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
   如前所述,2004年我国货物出口593.93亿美元,同比增长。。。。货物进口534.41亿美元,同比增长。。。。。实现顺差58.98亿美元,而服务和收益项目逆差分别为96.97和35.23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服务项目由2003年的盈余2.11亿美元到2004年赤字0.32亿美元,我认为这是因为通讯服务贸易出口大幅度减少以及进口有较大幅度增加所致,这说明我国通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在下降,而金融服务项目由2003年逆差0.81亿美元降到2004年0.44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在金融服务方面的竞争力在渐渐加强,官高,宣传项目较2003年同比增长430%,增长幅度达4倍之多,而电影音像逆差则上升了274%,在经常转移项目内部虽然其他部门的经常转移项目顺差又大幅度增加,但是各级政府发上的经常转移项目却由2003年的0.8038亿美元顺差转为2004年0.89亿美元的逆差。
   资本和金融项目分析
    资本和金融账户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第二大项目。由资本账户和金融警容账户组成,大市资本账户所记录的 内容 较少,主要记录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等项目,而大量的内容则记录在金融账户中,所以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主要体现在金融账户差额上,金融账户的变化决定着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变化。金融账户中又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它投资。
   金融账户差额=直接投资差额+证券投资差额+其它投资差额
同样,该差额为正时,称作经常项目顺差或盈余,为负时,称作经常项目逆差或赤字,为零时称为金融项目平衡。金融项目顺差表示在对外金融交往中资金净流入,金融项目逆差表示为在对外金融交易中资金净流出,金融项目平衡表示在对外金融交易中资金流入流出相等,
  横向分析
2004年金融账户资金流入3433.50亿美元,支出2326.21亿美元。顺差1107.29亿美元,接下来对金融账户的字项目进行分析。
直接投资差额分析
2004年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增加额18.05亿美元,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增加额549.36亿美元,直接项目盈余531.31亿美元,
证券投资差额分析
2004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增加额5.72亿美元,外商在华证券投资202.62亿美元,盈余196.90亿美元,
其他投资项目分析
2004年我国在外其他投资增加额2242.74亿美元,外国在华其他投资增加额2621.82亿美元,盈余379.08亿美元,
由表看出证券投资账户中资产和负债项目都实现了盈余(除货币市场工具项目外)其他投资项目中负债项目全部盈余,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证券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其它投资净增加额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我国在外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
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其它投资净增加额
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
从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出,在金融项目里,我国在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项目方面处于顺差地位,这说明我国在吸收国外资金的能力在大大加强,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外国居民认为在我国投资富有吸引力,从而推动了当地的投资。换句话说,外国居民可能会认为该国的经济增长是健康和平稳的,从而能够使他们的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反过来说外国的投资又会促进我国资本存量的扩张,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我国居民未来的生活水平水准。实际证明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当今的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在加强。
纵向分析资本金融账户差额
对2003年—2004年金融账户进行对比分析
直接投资项目
2002年顺差46,789,569(千美元)2003年顺差47,228,993(千美元)2004年顺差53,131,430(千美元),2002-2003年顺差变化不大,2004年也有明显增加,增长幅度为12.5%,但对外直接投资较2003年增加1957327(千美圆)增加12。85倍,由于它在直接投资项目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且外国在华的投资较大,直接项目还是实现了1.02倍的增长。那么造成我国对外投资增加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撤资和清算以及母公司资金往来而产生的外部资金流入大幅度的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外投资汇出的资本金和母公司资金往来的国内资金流出大幅---增加。这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 企业 和个人开始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李小平观点,中国社会科学 院人口 研究 所副研究员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证券投资项目
2004年证券投资顺差531.31亿美圆,较2003年增加了72.3%倍,可以说增长显著。(www.61k.com]增长主要源于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在这将从纵向比较加以 分析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可以明显看出数据的变化幅度,资产类项目 2003年29.83亿美圆,2004年64.84亿美圆,增幅134.13%其增长原因是其子项目---债务证券所引起的,2004年债务证券比2003年增长117.44%而其债务证券下的中长期债券是导致资产类帐户增加的直接原因,2004年中长期债券比2003年增幅117.44%。在看负债类帐户,其子项目--债务证券对总体 影响 较大,比2003年增幅219.08%货币市场工具的变化相对较小  2003年为-0.02亿,2004年为 -0.032亿,其变化对负债的影响小,进而对证券投资项目的影响更小,可不特别考虑。
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 我国发行股票和证券的筹资额在增加,增加的主要是中长期债券和股本债券,分别增加218.57%和41.33%,这可能是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发行市场活跃的原因。
其他投资项目分析
在2004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其他投资项目,对其变化的动因、结构、趋势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产生这种大幅度变化的主要在于外国在我国的其它投资的大幅上升以及我国在外国其它投资的大幅下降两个方面的原因。2003年58.82亿美圆的赤字。而2004年实现了379.08亿美圆的盈余,增幅达7.445倍,下面来分析增幅如此之大的原因。在这里我将先列出2003—2004年数据然后在分析:先看资产类项目  贷方--表示资产的减少额,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额, 2003年赤字179.22亿美圆2004年盈余19.80亿美圆,
储备资产项目,其中贸易信贷项目变化大,由2003年的14.65亿美圆赤字到2004年的158.97亿美圆的赤字,所谓贸易信贷,就是与进出口贸易资金通融相关的一种特殊的信贷形式,同时它又是实现国际资本投资的灵活方式。以贸易为对象,其发放具有明显的投资性质
可见国外在 中国 贸易信贷投资方面增加,这也说明了中国国内具有很好的投资环境。
在看负债项目,无论是借方亦或贷方均比2003年有大幅度提高,且贷方增加额大于借方减少额,从结构上考察,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信贷增加额的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子项目—贸易信贷下的长期项目2003年余额为零,2004年余额为28.62亿美圆以及 长期贷款也由2003年的53.56亿美圆逆差到2004年的48.15亿美圆的盈余,其他负债中的长期项目也由2003年的亏损 到2004年的盈余,且增幅很大,这些都说明我国在贷款方面的能力较强,那么可以有更多的资本忖量用于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储备资产变动额分析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则,从 理论 上讲,国际收支核算中的这些主要差额项目有以下关系:
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 金融 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变动额=0
从而得到: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
当储备资产为正值时,表明储备资产减少;为负值时,储备资产增加。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储备资产的变化。但是在时间中由于资料不完整、记录时间、估价标准以及汇率折算的不一致,上述恒等式往往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保持,因此还必须考虑误差和遗漏项目,从而上述关系式变为:
储备资产变动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净误差和遗漏)
-------------《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机械工业 出版社11页
对比2003—2004年数据我们发现2004年我们储备资产为2063.64亿美圆,较2003年净增加89.3409亿美圆,增幅76.3%,其中货币黄金没有变,IMF分配给我国的特别提款权和我国在的储备头寸均有所增长,其中储备头寸变化较大,由2003年的-0.89亿美圆到2004年的4.79亿美圆 ,增幅6.38倍,但是绝大部分都体现在了外汇储备的增长上,2003我国外汇储备为1168.441亿美圆,2004年上升为2066.81亿美圆,净增加898.399亿美圆,增幅76.9%,另外在储备资产帐户中2003年贷方余额为零,2004年贷方余额为4.78亿美圆,其增加额主要由储备头寸引起,也就是,国内居民拥有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净债权存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净误差和遗漏的大幅下降。由于我国先后建立了金融机构、直接投资统计、证券投资统计、汇兑业务统计等申报制度,改进了国际收支核算的基础工作,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上的净误差和遗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李小平观点。
总结:
一个有趣的事是,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还能保持国民经济的 平稳增长,这在其他国家确实是个不曾出现的,揪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资本和货币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资本的国际见流动受到限制,私人购买外国金融资产受到限制,但是随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上市,以及我国对WTO的承诺,资本市场将更加活跃。
  从以上的总体分析和差额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大量顺差,由于资本账户记录的交易非常有限,数量也很少,因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又主要来源于金融账户顺差。而金融账户内部变化最为明显的又是其它投资项目。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点,和2003年相比较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其它投资项目,储备资产以及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来源也在于其它投资项目的增长。金融项目下的其它投资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波动幅度较大的一个项目。它的变化方向,变化幅度直接决定着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也决定着我国储备资产以及外汇储备的增长。
参考 资料:
1。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来源    www.61k.com
2。丹尼耳森   范户斯《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第一章 机械工业出版社(2 nd   Edition) 2004年一月第一次印刷
3.陈长民  李丽霞《国际经济学》第8章 国际收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4。《200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指标说明,国家外汇管理局。
5。许宪春:《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金融 研究 ,2001年第3期

四 : 支票期分析表

支票期分析表  分析期间:票  期张数统计张数支  票  票  额  统  计票额合计平均票额即  期           1—7天           8—14天           15—21天           21—30天           31—45天           46—60天           61—75天           76—90天           91—120天           121—150天           151—180天           181—270天           271—365天           合计             
本文标题: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效应分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56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