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叫朱艳华.她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因为她不但教书好,人品也很好.她也从来不体罚学生,也不像有的老师学生一不会就骂人.朱老师可不这样.要是有人不会的话,她会心平气和的给不会的人讲题无论是别的班的同学还是自己班的同学她都回耐心讲解.我希望更多的老师向她学习.我也世希望全世界的老师都不体罚学生,不骂学生.
二 :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姓曾,她有着一张清秀的瓜子脸;一头青丝中夹杂着几根白发——那是为我们操劳出来的;严厉的目光中带着和蔼;上课时,她幽默的话语常常招来我们一阵狂笑。不信?且听我慢慢道来。
有一次,我们在上《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曾老师问我们:“请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莲蓬是什么?”这时候,班上的一个调皮鬼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莲蓬就是莲藕!”,顿时招来一阵哄堂大笑。曾老师回敬了一句:“这位同学,你没吃早餐吗?饿成这样,把洗澡用的莲蓬头给当莲藕吃了!”老师话音刚落,整个教室萦绕着我们所发出的笑声。
还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些同学在下课时间喜欢在走廊玩陀螺,曾老师为了他们安全着想,风趣地告诫他们:“小心被别人踩多后,不能行走,退化成爬行动物了!”路过的我听后不禁笑了起来。
这就是我们的曾老师,我们都喜欢她。
三 : 我的老师
世界上的眼睛千双万双,
最难忘是那老师的目光。
一半有太阳的热情,
一半有月亮的柔肠,
聚集了日月的光彩,
把我们的心照亮。(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啊,老师的目光,
心灵的春光,
永远把你歌唱,把你歌唱,
永远把你歌唱,把你歌唱······
伴随着音乐的优美旋律,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的青葱岁月,似乎又陶醉在尽善尽美的追求里,似乎又坐在了令人如痴如醉的教室,似乎又回到了杨树阁老师的课堂。
杨老师是我们泊头师范的老师。当时他30多岁,中等身材,一副宽大的眼镜架在鼻梁上,一双深邃的眼睛似乎能洞察一切。他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讲起课来引经据典,慢悠悠如行云流水,不知不觉中会把你带入课内的氛围里,令你如痴如醉,心向神往。他自己也是高低婉转,浅唱低吟,完全陶醉在课文里,似乎忘却了周围的一切。记得一次杨老师给我们讲《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杨老师动情的边摇头晃脑地读着,边给我们讲解。“这首诗写诗人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这小节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芦苇茂密水边长,
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讲罢一小节杨老师似乎动了情,鼻翼抽动了一下,他很自然的举起拿粉笔的右手向上托了托下滑的眼镜,按动了一下鼻翼,似乎还是有鼻液流了出来。他随手从衣兜里掏出红色“手绢”抹了下鼻子,又顺手塞入兜中,课似乎并没受到影响,他就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连他的“手绢”掉下来,他都没感觉的到。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目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是在努力地向理想冲刺。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杨老师陶醉着,我们或颔首点头或微笑不语,也陶醉着,瞪着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写着,画着,聆听着,似乎置身于完美的世界。
下课了,杨老师带着他的梦想飘然而去。浑然没有注意到掉在讲台上的 被他踩了几遍的“手绢”。几个调皮的男生冲向讲台,捡拾起来高举着------原来是一只红色的小袜子,他七岁女儿的一只红色袜子。
据说,杨老师和他的爱人是高中的同学,他考上大学分配了,而她没有。而他,没有弃她而去,还是践行了他们的爱情。在当时,能做到这点, 已是很令我和同学们折服了。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转眼毕业16年了,再没见到杨老师。但他讲的课,至今记忆犹新。
生活中的眼睛各式各样,
最难忘要数老师的目光。
一半有父亲的威严,
一半有母亲的慈祥,
融合了父母的厚爱,
深深印在我心上。
啊,老师的目光,
生命的霞光,
叫我终生难忘,终生难忘,
叫我终生难忘,终生难忘····
歌声再次响起,似乎又回到了杨老师那 如醉如痴的课堂,又听到到了他那滔滔不绝的演讲。老师啊,您,是太阳,是月亮,是航标,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我们向着光明前进,前进。
四 :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想写我的老师们已很久了,这种念头在我的意识里如同欠着的帐一样一直纠结着我,让我饱受来自心灵深处的折磨,而今已萌动着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催动我懒惰的双手,掀开尘封已久却依旧清新非常的记忆。
从小学到初中到师范到今年淮师大培训的诸多老师,无不让我钦佩感激,他们中间有教我a,o,e,给我无穷启蒙教益已故的范祖芳老师,有一直鼓励我夸奖我支持我的李运多老师,有一直疼爱我欣赏我帮助我的王文凡老师,还有通过反复阅读不断背诵积累让我爱上语文的汪正宏老师,还有仅教我一节课却让我感受到语文魅力感受你人格魅力的王教义老师……无奈我只一张嘴,一颗心,即使念叨到天亮也举不完,即使我用如何华丽的语言也表达不尽我由衷的谢忱,何况我才疏学浅,我只能选择两位老师以陈述其事以表达对教我育我爱我支持我鼓励我给我无穷教益的老师们的感激和崇高的敬意。
在我心灵深处让我时常念叨时常牵挂依然美丽着的是教我小学二年级的女教师,至今虽然时光已流逝了三四十个春秋,可到现在我依然清晰的记着她的名字,她叫夏承志,她是下放学生,那是她大约十八九岁,然而她那清秀的面庞,一直带着笑靥的神情,还有那和风细雨般的话语,以及那透露着城里大家闺秀的高雅的气质,总是让我们这群农村土里土气没见过外面世界的农村娃娃们着迷,爱慕。她向我们讲述城里的高楼大厦,讲述城里人的故事,讲述城市人的理想,特别讲述城里的小糖是如何的香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这些新奇的东西带着一种无穷的诱惑时常刺激着我们,使我们幻想着坐在小轿车内,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上,看着窗外的水泥楼房一闪而过,嘴里吃着甜甜的糖果,那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荣耀!跳出农门到城市里去生活,这种冲动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的扎下根,或许有了这种萌动才会有一种力量一直驱赶着我不断努力,历经升学的失败而不气馁,历经生活的磨难而不放弃,虽然今天没能实现当初的愿望,但夏老师给我带来的一种向往,一份追求,一种希冀,早已化作一种永恒的美好记忆。
二年级那年暑假里的一天,母亲从外面回来,带回了一捧包装精美别致的小糖,告诉我夏老师调回城里了,这小糖就是夏老师给的。就这样我们没有挥手告别,亲爱的夏老师就走了,记得当时我吃着夏老师从城里带来的又香又甜的小糖,心里充满着一种莫名的苦涩,心里想着以后长大进城一定去看望您!时光荏苒,我后来在城里读师范,但却没法找到你,唉,想来夏老师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吧,如果真要见到的法,不知她是否还记得有我这个她曾在三十多年前带过的学生呢?她肯定不会知道她曾给一群农村的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希冀和梦想,她也肯定不知道还有一个多少年前的学生还在记挂着她,思念着她,在心里默默祝福着她啊!
董奇峰老师,是今年在淮北师范大学参加全省国培时的教学班主任,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全班师生见面会上,当时他站在讲台前面时,我们发现了一个五十多岁,穿着一件带毛领的青灰色袄子,个子在一米六零左右的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儿,当他作自我介绍时,我们才恍然知道他是我们是这所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教授,是这次培训的班主任,恍然,就是不敢相信,把他放在大街的行人中,打死也没人敢承认的意思,当他用简洁幽默的话语介绍这次培训的目的要求和内容时,我被他铿锵有力的话语震撼了,他让我觉得人不可貌相,他让我觉得这次来学习必有所得,定会满载而归,他让我唤起内心尘封已久的对学习对我们语文教育的热情与希望。接下来整个一天我们学员都在按董老师的要求在做不超过五分钟的自我介绍,来自同一地区的一并上讲台,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你的名字再做简介,董老师坐在前排认真的听着,或颔首,或微笑,或写着什么。等一组同学介绍完,董老师对每个同学进行了点评,他幽默风趣,引经据典,有时兴起会为某个同学赋一首小诗,当一位同学在上面侃侃而谈几十分钟他一再提醒而仍然没有要下来的欲望时,董老师严肃的指出,严格遵守时间是做人特别是作为优秀教师的一种素养。当一位年轻学员写自己名字却把笔顺写倒时,他毫不客气的指出,这是做老师的最基本的素质,不能误人子弟。他义正词严,表达了作为老师的坚定立场。那时那刻我们大家感觉他似乎太刻薄太严厉太不尽人情,在当代中国还会有这样执着的人,这样固执的好似不进人间烟火的人,我们惊诧,我们疑惑,我们感叹!现在想来那却是一种态度,一种作为老师的责任啊!如果说对待一个年轻学员这还可以接受的话,当接下来的学习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员第二次在他眼前迟到时,他再也控制不住了,他铁青着脸,一直用目光把这位老教师送到座位上,然后再一次强调时间观念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希望每个学员下次不要再迟到。当我们发现那位老教师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地说下次下次肯定会来早些时,我们也再次领教了他的时间观念。(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学习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我们在每位给我们讲课的或者上示范课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获取了无数的新知识新理念,从许光标老师的个人发展经历我们感受到个人的规划在教师教学生涯的重要性,从李岩老师声情并茂的课堂我们感悟到激情是创造高效课堂的最有效的方法,从万虹老师的诗意的语言中我们领悟到语文课堂原来是如此美好,从唐若丛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教学中,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的苦与乐~~董老师给我们上的课最多,他带我们评析水浒文本,给我们讲真语文,带我们学课改精神,他腹有诗书,语言诙谐,既引领我们畅想语文的春天,又饱含着一种对现状的忧思,从后来我们建的群中,我知道他的名叫月儿弯弯,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是否来自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我知道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他到底忧什么,愁什么,他是在忧以他一弯月儿的清辉照不明这当今教育的现状吗?我不得而知,如果是,那我在这想告诉他,你不必忧不必愁,你已经把你的清辉洒给了无数的小星星,现在已是满天繁星,你还用愁吗?
明天就要过大年啦,在这里我要把我简单而质朴的祝福送给我的老师们:新年吉祥,合家欢乐,健康长寿!
五 :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
作者 李新义
昨天,在连队值班,电厂设备检修,到晚上时还没有来电,从商店买来几根蜡烛点上,来打发寂寞无聊的时间。连队停电什么事也干不了,看不了电视,上不了网,只有对着烛光发呆。看着烛光脑海里突然想起了我的老师,蜡烛是对老师最好的比喻——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打开记忆的闸门,时光回溯到1996年。我刚上高中一年级,我的班主任是唐老师教我们数学,我当时的数学成绩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前几名,因此很受唐老师的喜爱。记得有一天放学后,唐老师走到我跟前亲切的对我说:“新义同学,一会跟我走,到我家去吃饭。”听完老师说话,我傻傻地呆坐在座位上,不知道东西南北了,只是应了句好,就起身跟在老师身后走出了教室。
唐老师的家在学校的院子里,没一会就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啊,就一间房20多平米,房子里用隔板做了个隔间,里面是卧室,外面是客厅,厨房在房子外,是自己用木板搭建的棚房,有几平米大,只能容下一个人在里面做饭。师母在棚房里炒菜,看到我就笑着说:“欢迎你的到来,早就听你唐老师夸赞你,想叫你到家里来吃饭,今天来了,先坐一会就开饭。”看到师母和蔼的笑容,听着甜美的声音,我的心里暖融融的。
不一会儿,菜就上齐了,一个炒鸡蛋,一个红烧鱼块,两个素菜,还有个鸡蛋汤,这在当时学生时代已经是大餐了。我是第一次到老师家吃饭,非常拘束,现在只记得唐老师和师母不停地给我夹菜,我吃得饱饱的才离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现在想起这件事,我心里还是暖融融的,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远在家乡的唐老师和师母还好吗?您的学生在这里想念你们!
本文标题:我的老师-我的老师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